- 230.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文言文中考真题汇编
答案解析
一、【2017届中考贵州省六盘水市卷】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 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不知其旨也 ②然后能自强也
③学不可以已 ④故木受绳则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輮使之然也辍耕之垄上
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C.虽有嘉肴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 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 教学相长(也) ;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
(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答案】
(1)①甘美②勉励③停止④所以,因此
(2)C
(3)①《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②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
(4)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5)启示:“教学相长”的意思就是教和学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也会有进步.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中,就会慢慢发现一些不足,然后再学习,再提高,就会弥补以前的不足。
【解析】
(1)试题分析: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旨:甘美.②句意: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勉励.强,勉励.③句意:学习不可以停止.已:停止.④句意: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困:所以,因此。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的词有:曰:说;学:第一个为“教”,第二个为“学习”.其:大概,表示推测.句子翻译为:《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②句中重点的词有:为:变成,凝成;于:比.句子翻译为: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运用了:类比;观点是教学相长;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这两个比喻,使学习的人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不过,要能“青于蓝““寒于水“,决不是“今日学,明日辍“所能办到的,必须不断地学,也就是说:“学不可以已“.所以,这两个比喻深刻有力地说明了中心论点,催人奋进。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谈感悟即可,做到言之有理.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凡事都要实践才能知道事情的真相.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这样来看问题,同样也是现实的和实际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甲】 即使有美味的菜,(如果)不品尝(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学习(它),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这样以后(注:然后,这样以后.然,这样.后,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别人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用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
二、【2017届中考贵州安顺卷】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2-16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用“/”标示下列语句的语义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吾妻之美我者(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徐公何能及君也( ) (2)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5.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3分)
16.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答案】
12.(1)吾妻/之美我者(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13.比得上(2)通“熟”,仔细(3)偏爱(4)受蒙蔽而不明
14.(1)邹忌身高八尺,形体容貌光艳美丽(2)能够在公共场合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都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15.面对复杂的社会,人很容易受蒙蔽,要辨别真伪,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
16.一个人要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赞美或批评,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解析】
13.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6.
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
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四、【2017届中考贵州黔东南卷】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意)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身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慈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表现的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物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答案】
(1)B
(2)C
(3)A
(4)①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②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
【解析】
(1)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词语所在的句子的理解.B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加:好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先翻译句子: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这样看来,句子停顿一目了然,而且本句又是一个对称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A错误.《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五、【2017届中考贵州遵义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资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北定中原 北: ②庶竭驽钝 竭:
③臣不胜受恩感激 胜: ④临表涕零 零: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1.结合选段,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
19.①向北;②用尽(竭尽);③禁得住;④
下雨,像雨一样(落下)。(每点1分,共4分)
20.①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关键词、谨慎、崩、以,倒装句式,整体句意通顺,2分)②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啊)。(关键词:所以、职分、判断句式,整体句意通顺,2分)
21.忠于职守,严于律己,做事谨慎,知恩图报。(每点1分,共2分)
【解析】
19.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重点考核词类活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
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参考译文】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军,北定中原,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扫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置日常之事,决定取舍损益,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
希望陛下把讨伐汉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去完成;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以告于先帝的英灵。如果不能进献增进圣德的忠言,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的怠慢。已表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谋求自强,征询臣下的意见,考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深思先帝的遗诏。臣蒙受大恩,不甚感激。
现在即将远离,一边写表,一边流泪,真不知该说些什么。
六、【2017届中考海南卷】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岳阳楼记(选段)
范仲淹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浊浪排空(zhuó)B.虎啸猿啼(xiào)
C.郁郁青青(yù)D.宠辱偕忘(lǒng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连月不开 ②春和景明
③静影沉壁 ④把 酒临风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②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4)这两段文字所写的景和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述。
【答案】
(1)D
(2)①放晴(出太阳) ②日光(阳光) ③圆形的玉(玉、碧玉、玉璧) ④持、执(拿)
(3)①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②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4)第①段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第②段写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开阔喜悦的情感。
【解析】
(1)试题分析:D项正确读音“chǒng”。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开:放晴(出太阳)。②句意: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景:日光(阳光)。③句意: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璧:圆形的玉(玉、碧玉、玉璧)④句意:端着酒杯,吹着微风.把:持、执(拿)。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
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有:去:离开。②重点词有:天光:天色湖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段文字的景物描写和抒发情感的不同,结合具体的描写语句来分析.两段文字都是先写景后抒情,对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①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②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七、【2017届中考海南卷】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源记(选段)
陶渊明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级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yuán)B.黄发垂髫(tiáo)
C.遂与外人间隔(jiān)D.辞去(cí)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①复行数十步 ②屋舍俨然
③便要还家 ④此中人语云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答案】
(1)C
(2)①又、再 ②整齐的样子 ③同“邀”,邀请 ④告诉(对…说)
(3)①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②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4)这两段文字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幽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图画,那里的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和谐幸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解析】
(1)试题分析:C项“间隔”应读“jiàn gé”。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试题分析: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又走了几十走.复,又。②房屋整整齐齐.俨然,整齐的样子。③就邀请他回到家里.要,通邀,邀请。④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语,告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他对这一黑暗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因此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民风淳朴的美好境界,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挨着的)就是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刚开始洞里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外面的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的人)看见渔人,竟大为惊讶,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渔人为他们详细地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款待他.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
八、 【2017届中考黑龙江齐齐哈尔卷】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2.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雾凇沆砀 ( )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 )
13. 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何陋之有?
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D.属予作文以记之。
1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5.《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意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答案】
12.(1)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2)蔚然:茂盛的样子。
13.C
14.(1)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2)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15.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解析】
12.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考核双音节实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例句和选项C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A项主谓之间取独,B项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代词,这件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此题注意分析张岱的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对故国往事的怀恋和欧阳修的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九、【2017届中考黑龙江绥化卷】阅读文言文《岳阳楼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微斯人
1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1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以物喜 可以一战。 B.而或长烟一空 一鼓作气。
C.把酒临风 执策而临之。 D.或异二者之为 或以为死,或以为王。
14.杨绛先生曾说过:“人生最美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又是承载了范仲淹等古仁人怎样的豁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呢?(请用原文回答)。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有怎样的担当?(2分)
【答案】
11.(1)探求 (2)没有
12.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深入水中的玉璧,渔人的歌声互相和着,这样的快乐哪里有穷尽呢!
13.C
14.承载了范仲淹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联系自身实际,言志合理即可。
【解析】
11.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A 因为/凭借,B一下/第一次,C 面对,D或者/有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注意答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然后联系实际谈感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十、【2017届中考湖北荆门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谴:谴责,责备。任:承担,责任
(1)下列语句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活:救助。使……活
B.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牍:书信
C.值岁荒,人相食 值:遇到
D.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去:离开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上有谴,我任之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C.醒能述以文者 以画竹、兰为长
D.燮开仓赈济,或阻之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3)下面对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______
A.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乐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
B.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
C.郑板桥不仅为官洁廉,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喜与文人雅士交游
D.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都能情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都收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答案】
(1)B
(2)D
(3)B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A.句意为: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 以活命.活:救助.使…活。B.句意为: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牍:公文。C.句意为:恰逢荒年,百姓相互吃。值:遇到。D.句意为:(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去:离开。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有误,从“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可以看出“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并不是因担心上级拒绝。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咏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做官,恰逢荒年,百姓相互吃.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十一、 【2017届中考湖北省襄阳卷】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
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 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 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来X_K]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②余近日以军务倥偬( )
13.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自/以为/在有所益B.肃/遂拜/蒙母
C.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D.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14. 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 ”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 ”品质。(2分)
16.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2分)
【答案】
12.①研究 ②因为
13.D
14.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
15.结友 有恒(勤朴)
16.示例: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③圈点批注法,如“用朱笔圈批”;④定时读书法,如“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解析】
12.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6.
试题分析:注意结合原文作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十二、【2017届中考湖南娄底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与徐公/孰美D.盖/石性坚重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视之(仔细)B.臣之妻私臣(偏爱)
C.皆以美于徐公(在)D.不以物喜(因为)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
B.选文第③段写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
C.选文第④段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邹忌的治国之才。
D.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5)齐王被邹忌说服,欣然纳谏。请简要分析邹忌讽谏的高明之处。
【答案】
(1)A
(2)C
(3)C
(4)①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②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给予上等奖赏。
(5)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各个选项断句的情况,判断正误即可。A项错误,“方千里”不能停顿,正确的断句为:今齐地/方千里。
(3)试题分析:做此类型考题需要仔细审题,注意文章细节与选项的比较,认真作答。C.意在点明纳谏成效之大,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治国之才。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解答思路是: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本句重点:①修,长;昳丽,美丽有神采.②面,当面;刺,指责;过,过失;上,上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参考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看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就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美?”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地来,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说:“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俊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打量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照镜子看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睡觉时想起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有事想要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的确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有一千多里,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侍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齐威王说:“说的好!”于是下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并使我听到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事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见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十三、【2017届湖南岳阳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且不辱使命》)
(1)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今齐地/方千里
C.与臣而/将四矣 D.此/庸夫之怒也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偏爱)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讽刺)
C.臣未尝闻也(曾经) D.今日是也。(这样)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且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
B.【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且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讲究方式。
C.【甲】文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
D.【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
【答案】
(1)C
(2)B
(3)①能够在公共场所公开指责(摘)、议论过失,被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
②平民发怒,也不过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4)A
【解析】
(1)试题分析:C与臣/而将四矣。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B“面刺寡人”的“刺”意思为“指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①中重点词语有谤讥,在这里指“指责,议论”,没有贬意,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②中重点词语有抢,撞.徒,光着。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A 甲文未体现不畏强权。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甲】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乙】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十四、【2017届中考湖南岳阳卷】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君子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③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④故曰:教学相长也
⑤非问无以广识
⑥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2)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教然后知困
②君子学必好问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学半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和【乙】论述了 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 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甲】文:
【乙】文: 。
【答案】
(1)①美味的 ②好处 ③勉励自己 ④促进 ⑤增加 ⑥有时
(2)①教/然后知困 ②君子学/必好问
(3)①教人是学习的一半.②
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4)教与学 学与问 甲文:实践出真知 乙文:我们要做一个勤学好问的人。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①句意: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②句意: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有:学:教人。②重点词有:好:喜欢。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可以抓住文章中的重要句子,不如甲文:教学相长也.充分说明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乙文: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十五、【2017年中考江苏省淮安卷】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后面小题。(20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刘备)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猇亭①。吴将皆欲迎击之。陆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②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闲则是平原广野,当恐有焱音标沛交驰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③于木石之间,徐制④其弊耳。”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 [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⑤,更尝⑥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⑦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⑧,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⑨角此寇,正在今日。”乃攻一营,不利。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⑩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夷道猇(xiāo)亭:地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②纵:即使、纵然③罢:同“疲”,疲乏④制:掌握⑤猾虏:狡猾的家伙。⑥尝:经历⑦干:做⑧便:便利⑨犄(jī)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⑩敕:命令。
(1)请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
吴将皆欲迎击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1)公将鼓之。( )(2)彼竭我盈( )
(3)犹难尽克( ) (4)诸将并曰( )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夫战,勇气也。
(3)其诸要害已固守。【
(4)请简要分析【甲】文为什么略写齐鲁两军战斗的经过。(4分)
(5)曹刿与陆逊都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采取的方法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答案】
(1)吴将/皆欲迎击之。
(2)(1)击鼓、击鼓进军(2)充满、旺盛、士气正旺盛(3)战胜、攻克(4)一起、都。
(3)(1)(曹刿)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退败的情况。(2)打仗,是靠勇气的。(3)他们的各个险要的地方都已经巩固(或加强)了防守。
(4)示例:(1)使文章详略得当,能够集中表现主要内容——对战争的分析评论;(2)后文学曹刿的集中论战,可以更好地突出曹刿的军事才干,表现他“远谋”。
(5)避其锋芒(消磨的方锐气);及时出击
【解析】
(1)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鼓”名词作动词,击鼓。“克”攻克。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曹刿论战》主要记叙的是曹刿在战前和战后的观点,略写了战争过程。这是与文章的“论战”相符合的。表现了曹刿的才干。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赏析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能够大致翻译文章。然后找出共同点。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十六、【2017届中考江苏徐州卷】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16分)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绲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入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选自《宋史·徐中行传》)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所造诣/人莫测也
C.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D.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
6.解释下列加点定的词语。(4分)
(1)主人日再食: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
(4)会福唐刘彝赴阙: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当余之从师也 ②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
B.①久而乃和 ②光谓斯人神清气和
C.①乃归葺小室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①所造诣人莫测也 ②夫大国,难测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9.【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古人求学的 ,【乙】文还表现了徐中行做人行事方面的 。(2分)
【答案】
5.D
6.(1)两次(2)通“披”,穿(3)听说(4)恰逢,恰巧遇到
7.B
8.(1)因为(我)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2)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夜晚(也因苦读)难以安眠,就这样过了一年多。
9.刻苦勤奋 高洁操守
【解析】
5.
试题分析:应停顿为“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A项中的“从”都解释为“跟从”;B项中的“和”可解释为“暖和…‘平和”;C项中的“归”都解释为“回家”;D项中的“测”都解释为“揣测(预料、推测)”,故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翻译时,应抓住关键字词,逐字逐句翻译,注意相关的特殊句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和人物性格的把握。完成时,应先在文中找到两段文章中人物的共同特点。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参考译文】
【乙】徐中行是台州临海人。他刚刚通晓儒学,就听说世居陕西路安定堡的胡瑗将理学讲得非常透彻,他的门生之间互相传授学业(先入学的学生直接和老师学习,然后辅导后入学的学生),将要去跟从胡瑗学习。到了京城,首先拜访范纯仁,范纯仁认为他很贤能,就向司马光推荐了他,司马光认为这个人心神清朗,态度和蔼,可以和他一起进修道业 。恰逢福唐人刘彝入朝,(徐中行)(从他那里)得到了胡瑗所传授的经义,反复诵读,深入思考,勤苦自励,一心向学(致力于勤苦之事,食用无味之物),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 ,夜晚(也因苦读)难以安眠,就这样过了一年多。于是回乡修理小屋,整天端坐,所达到的境地没有人能够揣测。父亲死后,他赤着脚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亲自耕种抚养母亲。(就着)剩余的力量推广施行(这样的行为),安葬了十多个同姓和外姓的亲戚以及乡里贫苦没有后代的死者。晚年他教导学生,从洒水扫地、应酬答对,以及研究事理、获取知识,以至于治理国家、平定天下,(都要求)不失去人的本性,不越过学的次第,如此这般方才罢手。
十七、【2017届中考辽宁辽阳卷】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10分)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山故有亭①,世传以为叔子②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熙宁元年③,余友人史君中煇以光禄卿④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⑤,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注释】①亭:这里指岘山亭。②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③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熙宁,宋神宗年号。④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⑤声:指好的声誉。
9.选出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山故有亭 太守谓谁
公问其故 此之谓失其本心
名之者谁 广而新之。
名其后轩为荣光禄堂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10.将选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第二段内容。(2分)
12.【甲】【乙】两文中的“乐”分别表达了怎样思想感情?(2分)
【答案】
9.C
10.(1)树林茂密隐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2分。(2)(这种行为)史君(或史中煇)都无法制止,于是他嘱托我来记述(这件事)。2分,计4分。
11.太守史中煇重新修建岘山亭,1分,及写这篇文章的缘由。1分,计2分。
12.【甲】文表达出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1分。【乙】文表达出百姓爱戴太守,愿意与他同游的思想感情。1分,计2分。
【解析】
9.
试题分析:A 因此/原因,B叫/是,C命名,D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上下”“去”“皆”“止”“属”“予”
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1)中的判断句。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2.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十八、【2017届中考内蒙古赤峰卷】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小题。(16分)
【甲】陈胜者, 阳城人也, 字涉。 吴广者, 阳夏人也, 字叔。 陈涉少时, 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 怅恨久之, 曰: “苟富贵, 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 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 “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 发闾左適戍渔阳, 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 吴广皆次当行, 为屯长。 会天大雨, 道不通, 度已失期。 失期, 法皆斩。 陈胜、 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 举大计亦死, 等死, 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 不当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 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 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 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 数有功, 爱士卒, 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 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 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 曰: “足下事皆成, 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 吴广喜, 念鬼, 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 得鱼腹中书, 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夜篝火, 狐鸣呼曰: “大楚兴, 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 卒中往往语, 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项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下相:古县名。在今江苏宿迁境内。②项梁:项羽的叔父。
2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6分)
(1)会天大雨( ) (2)或以为死( )
(3)乃丹书帛曰( ) (4)固以怪之矣( )
(6)剑一人敌,不足学 (6)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梁以此奇籍。
24.【甲】文中表现陈涉的远大抱负的语句是 ;【乙】文中体现项羽有称霸天下的野心的语句是 。(共4分)
25.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A.从【乙】文中看出:项羽是一个做什么事都不专心,半途而废,胸无大志的人。
B.【甲】文中的陈涉和【乙】文中的项羽,都没能统一天下。司马迁把他们分别收入《史记》 的“世家”和“本纪'是因为他看重功业,而不以成败论英雄。
C.【甲】【乙】两文都通过语言描写,对人物的性格进行了鲜明的刻画。[
D.【甲】文表现了陈涉非凡的抱负和反抗命运的决心,同时显示了他洞察时局和精于谋划的 能力。
【答案】
22.(1)适逢,恰巧遇到(或:正赶上) (2)有的人 (3)写 (4)以通“已”,已经 (5)值得 (6)都
23.1)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或:如今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你觉得)怎么样?)
(2)项梁因为这件事认为项羽很奇特。(或:项梁因此认为项羽是个特别人。)
24.(每空2分,共4分)【甲】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乙】彼可取而代也
25.(2分)A
【解析】
22.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3.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4.
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25.
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A “胸无大志”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甲】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胜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民调派去驻守渔阳,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即使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么?”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百姓反秦,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来预测吉凶)。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就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
【乙】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当初起兵反秦时,年纪二十四岁。他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大将项燕,是被秦国将领王翦(jiǎ
n)杀死的。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将领,封在项地,所以姓项。项籍年轻时,学习文字知识没学成,放弃,去学剑,又没学成。项梁很生他的气。项籍说:“学文字能够记写自己的名姓就行了,学剑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对抗万人!”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很高兴,略微知道其中的意思,又没学完。
秦始皇巡游会稽,渡过浙江,项梁与项籍一起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乱说话!这是要灭族的!”项梁因为这件事认为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多,(以他的)力量能举起大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的子弟,也全都畏惧项籍了。
十九、【2017届中考山东济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①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选自《汉书·董仲舒传》)
【注】久次:入学的先后顺序。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他一项是( )(2分)
A.录毕,走送之走:跑B.先达德隆望 尊望:声望
C.援疑质 理质:质问D.色愈恭,礼愈至 至:周到
7.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蒙辞以军中多务B.先帝不以臣卑鄙C.策之不以其道D.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序,文体名,一般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赠序一般是亲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事一些安慰、勉励的话。
B.宋濂二十岁之后更加仰慕圣贤之道,向有学问的前辈请教,有事遇到前辈的训斥或提问,一句话都不敢答复。
C.从乙文来看,董仲舒年轻时就潜心研究《春秋》,后人将《春秋》与《诗经》《尚书》《礼记》《大学》合称“五经”。
D.董仲舒研究学问非常痴迷,三年都无心观赏花园里的风景,他在室内挂上帘子读文章,任何人都见不到他。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答案】
6.C
7.D
8.A
9.等到他高兴时,(我)就又向他请教。(“俟”“焉”各1分)
10.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解析】
6.
试题分析:A句意: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走:跑。B句意:前辈德高望重。望:声望C句意:提出疑难,询问道理.质:询问 。D句意: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至:周到。故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例句: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以:因为。A句意:吕蒙把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以:把B句意: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以:因为C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以:按照.D句意:不敢一个人独自享用,必定用来分(赏赐)给别人(旁边的人).以:把
故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A.正确;B.有误,有事遇到前辈的训斥,一句话都不敢答复;C.有误,“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D.有误,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故选:A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分析:重点词有:俟:等待;焉:兼词,于之,向他。句意: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十、【2017届中考山东聊城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尝趋百里外( ) ②俟其欣悦( )
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8.宋濂对先达的态度对你有何启示?(2分)
【答案】
6.①曾经 ②等待
7.(我)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8.对师长要尊敬、有礼貌。
【解析】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尝”,在古代汉语中有四个意思:①吃;品尝。②尝试。③经历;遇到。④曾;曾经。常用到的解释是“曾;曾经”。“俟”,等待。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能力。古文今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1)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2)意译: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这种方法多用来翻译诗歌。对学习文言文来说,应该坚持用直译的方法作今译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阅读文言文的水平。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从,向;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执经,拿着经书。翻译句子时,注意前面的几个重点词汇,同时,直译的时候要配合“执经”的“移位”。最后,千万注意加上句子的“主语”。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十一、【2017年中考山东枣庄卷】请阅读下面的三则古诗文,完成下面各题(18分)
(甲)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乙)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记讽齐王纳谏》
(丙)
景公①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陛:殿堂的台阶。 ③涂:通“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6.选文(乙)出自西汉 编订的史书《 》。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闻寡人之耳者 孔子闻之曰
B.时时而间进 立有间
C.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D.但爱鲈鱼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窥镜而自视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B.欲有求于我也 令所睹于涂者
C.上书谏寡人者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D.吾妻之美我者 婴闻古之贤君
9.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10.从(甲)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情感是: 。(乙)(丙)两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乙) ;(丙)
11.简要比较邹忌和晏子两人的谈话技巧有什么不同。
【答案】
6.刘向,战国策。
7.D
8.C
9.①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
②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
10.对渔民疾苦的同情与关心,也含有对江上人的规劝之意;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建议,去除蒙蔽;希望景公关系天下百姓疾苦。
11.邹忌采取“迂回战术”,先从小事切入,取得对方认同,然后从家庭小事推入国家大事,让对方自然接受。晏子则从大处入手,巧妙运用古代贤君的做法进行侧面暗示,使景公顿悟。
【解析】
6.试题分析: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要多识记和积累文学常识;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可知,乙文选择刘向的《战国策》。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7.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前句句意为: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闻”,使…听到。后句句意为:孔子听到后说;“闻”,听说。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B.前句句意为: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间”,偶尔。后句句意为:站了一会;“间”,一会儿。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C.前句句意为: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蔽”,受蒙蔽。后句句意为: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蔽”,遮蔽。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D.前句句意为:只知道喜欢吃味美的鲈鱼;“但”,只是。后句句意为:只是少有我们两个这样的人罢了;“但”,只是。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8.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前句句意为:拿起镜子来仔细端详;“而”
,连词,表示顺接。后句句意为: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而”,连词,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B.前句句意为:是因为有求于我啊;“于”,对于,向。后句句意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于”,在。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C.前句句意为: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者”,…的人。后句句意为: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者”,…的人。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D.前句句意为:我的妻子说我俊美;“之”,主谓之间,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后句句意为: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之”,的。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9.试题分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第一句话,注意这是疑问语气,;“孰”,疑问代词,谁,哪个。句意为: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
第二句话,注意“知”,知道;“劳”,劳苦。句意为: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试题分析:结合两文的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等语句中可知邹忌采取“迂回战术”,先从小事切入,取得对方认同,然后从家庭小事推入国家大事,让对方自然接受;从“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寡人闻命矣”等语句中可知,晏子则从大处入手,巧妙运用古代贤君的做法进行侧面暗示,使景公顿悟。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译文:
(甲)江边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喜欢吃味美的鲈鱼,不知道渔民是冒着风流去捕捞的,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
(乙)邹忌身高八尺多,神采焕发而容貌俊美。一日早晨,他穿戴打扮,看着镜子,问他的妻子:“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他妻子说:“您俊美得很,徐公怎么能赶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不大自信,又去问他的妾:“我和徐公哪个更俊美?”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来家中拜访,邹忌跟他坐着闲谈,他又问:“我和徐公哪个更俊美?”客人说:“徐公比不上您。”第二天,徐公来到邹忌家,邹忌细细打量他,自以为不及徐公美,拿起镜子来仔细端详,更觉得远不如人。晚上他躺在床上细细思量,领悟到:“我的妻子说我俊美,是因为偏爱我;侍妾说我俊美,是因为畏惧我;客人说我俊美,是因为有求于我啊!”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
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丙)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二十二、【2017年中考四川巴中卷】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来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5.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一处)。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舜发于吠亩之中 发
②人则无法家拂土 拂
③创业与守成孰难 孰
17.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知守成之难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
C.国恒亡 今亡亦死
D.征与吾共安天下 安求其能千里也
18.翻译文中划线语句。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19.【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答案】
1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①起,指任用 ②通“弼”,辅佐 ③谁
17.A
18.①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②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
19.唐太宗和孟子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试题分析: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发:起,指任用。②句意: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拂:通“弼”,辅佐③句意:创业与守成哪个难?孰:谁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试题分析: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句意: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故:所以;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故:所以B句意: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之:的;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之:代词C句意: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亡:灭亡;现在逃走也是死。亡:逃走D句意:魏征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安:安定;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千里呢?安:怎么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试题分析: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有:衡,通“横”,梗塞,指不顺。句意: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②重点词有:然:然而句意: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唐太宗问身边大臣:“创业与守成哪个难?”房玄龄:“建国之前,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难!”太宗说:“玄龄与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成更难。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成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玄龄等人行礼道:“陛下说这一番话,是国家百姓的福气呀!”
二十三、【2017年中考天津卷】阅读《桃花源记》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 交通:运输事业
C.咸来问讯 咸:都
D.欣然规往 规:计划
10.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答案】
9.B
10.A
11.C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试题分析:常见文言句式有: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文言文句式,要结合句子意思来解释。A句意: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B句意:(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省略了“村里的人”C句意:(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省略“他”D句意:(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省略“桃花源里的人”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C.有误,“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这句话不对;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二十四、【2017届中考云南曲靖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记承天诗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无与为乐者 ②②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 然则何时而乐耶
B.念无与为乐者 莲,花之君子者也
C.遂至承天诗寻张怀民 遂与外人间隔
D.相与步于中庭 皆以美于徐公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4)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起”“至”“寻”“步”等词,精约简洁,把作者夜游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
B.文章虽写“夜游”,却紧扣“闲”字着笔,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闲人”即指具有闲情工雅致的人,又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之情。
D.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写出了院中积水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月下美景。
(5)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作者夜游的“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①考虑、想到 ②只是
(2)C
(3)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4)D
(5)作者虽遭贬谪,内心悲凉,但面对如此月色,醉在其中,乐从心生.(景色之乐)更有友人相伴,漫步的悠闲,孤寂之情倾消,喜从心来.(友人之乐)如此“闲人”
尚能乐以忘忧,以豁达乐观的心胸来欣赏月下美景,更能突出其情趣的高雅。(情趣之乐)
【解析】
(1)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①句意为: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②句意为: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A项中“然”分别是“…的样子”“这样”;B项中“者”分别是“…的人”“判断句的标志”;C项中“遂”是“于是,就”,意思相同;D项中“于”分别是“在”“此”;故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D文章写的是月光的澄澈透明,而非积水的清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5)试题分析: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作者夜游的“乐”表现在作者虽遭贬谪,内心悲凉,但面对如此月色,醉在其中,乐从心生.(景色之乐)更有友人相伴,漫步的悠闲,孤寂之情倾消,喜从心来.(友人之乐)如此“闲人”尚能乐以忘忧,以豁达乐观的心胸来欣赏月下美景,更能突出其情趣的高雅。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