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四川省内江二职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2)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利用海水晒盐 B.用干冰人工降雨
C.公交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 D.利用风力发电
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滴加液体 C.
稀释浓硫酸 D.
检验CO2满瓶
3.下列关于化学式O2的讨论错误的是( )
A. B. C. D.
4.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B.汽油可洗掉衣服上的油渍
C.水可洗去铁栅栏上的铁锈 D.食醋可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5.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 2CO2+2H2O推测X的化学式( )
A.CH4 B.C2H4 C.C3H6 D.C2H6
6.在实验室里,利用下列物质和装置制取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制取氧气
B.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C.二氧化锰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铜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7.在化学实验中关注“气泡”情况很重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复分解反应条件之一:生成物中有气体(气泡)产生
B.排水集气法: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还不能收集气体
C.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碳酸钠:滴加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即可
D.检查装置气密性:导气管伸入水中,手握容器外壁,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好
8.下列四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与另外三种金属单质都能发生反应,该金属是( )
A.Fe B.Ag C.Cu D.Al
9.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10.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除去H2中的少量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C.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CaCl2:加入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D.除去FeCl3溶液中少量的CuCl2:加入足量的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11.某校实验室将药品分类后放在不同的药品柜里,巳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
药品柜编号
①
②
③
④
…
药品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盐酸
硫酸
二氧化锰
氧化铜
氯化钠
硫酸钠
…
该实验室新购进部分生石灰和纯碱.应将它们分别放在( )
A.③和① B.④和① C.③和④ D.①和②
12.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Fe3+、Na+、OH﹣ B.K+、SO42﹣、Cu2+、NO3﹣
C.Cl﹣、K+、SO42﹣、Na+ D.Ca2+、Cl﹣、CO32﹣、Na+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24分)
13.今年“两会”期间,北京连续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作为评价项目纳入标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1)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这种天气,空气中_______大量增加(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
(2)防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作用.
14.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在“固体表面的化学反应”研究中取得了开拓性成就面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的成就之一是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气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是该反应的模型图(○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
(1)从基本反应类型来看,此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
(2)此过程中,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
1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要从A中含有少量B物质中分离提纯A,可以用_______的方法;
(2)要使不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办法是_______(请选择下列答案序号填空);
a.升温 b.加A物质 c.加溶剂.
16.下面观点都是错误的,请用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否定例证.
错误观点
否定例证
①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②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18分)
17.实验室常用下如图装置制取收集气体,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小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_______或___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时,选用的发生装置只能选用B,理由是_______.
(4)CNG是压缩天然气的简称,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小,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的方法制取的,请猜想,制取甲烷气体选择上述_______为发生装置,若用F装置收集时,其操作为先由_______口处灌满水,再由_______口处灌气.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8.化学实验室加热用的酒精灯里的燃烧是乙醇,化学式为CH3CH2OH,试计算:
(1)一个乙醇分子里含有_______个原子;
(2)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3)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9.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属于氧化物,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C、_______
(2)得到F溶液的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
(3)若I是红褐色沉淀,请写出G+F→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若I是蓝色沉淀,其化学式为_______
(4)指出反应A﹣D+C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反应.
20.探究题:特活泼金属能否将较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小美、小丽同学做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
【实验一】把一块比绿豆略大的金属钠,放人盛有20 毫升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发现金属钠浮在液面上不停打转,并发出嘶嘶声,烧杯发烫,表层溶液中出现了蓝色絮状沉淀,絮状物慢慢下沉渐渐增多,并没有出现紫红色的铜.正准备整理器材,她们突然发现蓝色沉淀渐渐变黑.
【提出问题】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实验二】搭建分离装置,经过_______、洗涤、干燥,得到少量的黑色粉末.
【查阅资料】常见的黑色不溶于水的固体有: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氧化铜、炭粉等.
小丽猜想: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不可能是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炭粉.你认为小丽作出如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小美猜想: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依据是量少而又细小的铜粉杂在氧化铜之间可能看不清.
【实验三】为了进一步证实该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铜,她们取少量该粉末放人试管,加人一定量的_______溶液,略微加热,发现固体全部消失,从而证实了_______猜想是正确的.那么蓝色絮状沉淀怎么变成黑色固体的呢?
【查阅资料】Cu(OH)2的起始分解温度约66℃.
【实验反思】
至此,谜底全部解开.为确保蓝色沉淀不分解,实验过程中要注意:
A_______.;B放入的金属钠需适量;C_______.
21.某海洋化工集团用氨碱法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注明:碳酸钠≥96%.为了测定该产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取11.0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所称纯碱样品的总质量为
158.0g,再把100g稀盐酸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所加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烧杯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g
181.2
204.2
228.6
253.6
请你据此分析计算:
(1)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g..
(2)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合格?(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2016年四川省内江二职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利用海水晒盐 B.用干冰人工降雨
C.公交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 D.利用风力发电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利用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是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干冰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只是干冰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公交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利用风力发电的过程中风能转化成电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滴加液体 C.
稀释浓硫酸 D.
检验CO2满瓶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分析】A、为防止引起火灾,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能对引;
B、根据胶头滴管的用法不能伸入试管内分析;
C、根据稀释浓硫酸是将浓硫酸向水中慢慢注入,并不断搅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判断.
【解答】解:A、如果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容易引发火灾,要用火柴点燃,故A错误;
B、胶头滴管的用法:将胶头滴管悬空滴不能深伸入容器内,否则会污染试剂,故B错误;
C、稀释浓硫酸是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水会浮在上面,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的热量足可以使水沸腾,会溅出伤人,故C错误.
D、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如果熄灭说明已经满了,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要熟记常见实验仪器的基本实验操作,不要在做实验时进行错误操作.否则不但实验不成功而且会带来一些不安全因素.
3.下列关于化学式O2的讨论错误的是( )
A. B. C. 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氧气的化学式可知,化学式O2可表示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氧气的化学式可知,化学式O2可表示一个氧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氧气的化学式可知,化学式O2可表示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氧元素可表示为:O,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氧气的化学式可知,化学式O2可表示1个氧分子含有2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B.汽油可洗掉衣服上的油渍
C.水可洗去铁栅栏上的铁锈 D.食醋可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铁锈的主要成分;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乳化作用原理判断.
B、根据溶解原理判断.
C、根据氧化铁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判断.
D、醋酸与碳酸钙反应能生成可溶的醋酸钙、水、二氧化碳判断.
【解答】解:A、洗洁精有乳化作用,能把大的油滴乳化成无数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所以正确.
B、汽油是优良的有机溶剂,衣服上的油污易溶于汽油而被除去,所以正确.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不能用水可洗去铁栅栏上的铁锈,所以错误.
D、食醋中含有醋酸,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醋酸与碳酸钙反应能生成可溶的醋酸钙、水、二氧化碳,所以正确.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5.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 2CO2+2H2O推测X的化学式( )
A.CH4 B.C2H4 C.C3H6 D.C2H6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此可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解答】解: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3O2═2CO2+2H2O可以知道反应后有2个C原子、4个H原子、6个O原子,而反应前除X外,只有6个O原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可知,每个X分子中含有2个C原子、4个H原子,化学式为C2H4.
故选:B.
【点评】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6.在实验室里,利用下列物质和装置制取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制取氧气
B.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C.二氧化锰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铜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分析】此装置中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反应物应为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收集装置是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
【解答】解:此装置中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反应物应为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收集装置是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
A、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发生装置应选用给固体加热装置,故错误;
B、石灰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发生装置选用固液常温型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错误;
C、过氧化氢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发生装置选用固液常温型;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正确.
D、铜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和稀硫酸不反应,不能用来制取氢气,故错误;
故选C.
【点评】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可用固液常温型装置;不易或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
7.在化学实验中关注“气泡”情况很重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复分解反应条件之一:生成物中有气体(气泡)产生
B.排水集气法: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还不能收集气体
C.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碳酸钠:滴加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即可
D.检查装置气密性:导气管伸入水中,手握容器外壁,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好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除去杂质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A、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产生气体是其中的一个条件,故A正确;
B、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如果开始有气泡冒出就收集,会导致收集的气体不纯,故B正确;
C、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碳酸钠:滴加稀硫酸会产生新的杂质硫酸钠,故C错误;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要将导管一端深入水中,用手握容器外壁,若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基础知识,题目较为简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下列四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与另外三种金属单质都能发生反应,该金属是( )
A.Fe B.Ag C.Cu D.Al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题目的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l>Fe>Cu>Ag,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的溶液中置换出来,由题意:有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与另外三种金属单质都能发生反应,可知其它金属都排在了该金属的前面,即该金属是四种金属中最不活泼的,该金属为Ag.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证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碳酸盐和金属加入稀盐酸都有可能生成气体分析解答;
B、依据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有可能是硫酸钡也有可能是氯化银的知识解答即可;
C、依据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分析解答即可;
D、根据酸不能使酚酞变色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于碳酸盐和金属在加入稀盐酸都有可能生成气体,所以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
B、由于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有可能是硫酸钡也有可能是氯化银,所以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由于pH大于7时溶液呈碱性,所以pH=10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所以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有可能是酸过量,故无法判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中离子或物质的存在情况,要求学生能利用实验中的现象及反应发生的条件对物质的性质做出正确的判断.
10.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除去H2中的少量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C.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CaCl2:加入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D.除去FeCl3溶液中少量的CuCl2:加入足量的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Cl2能与适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FeCl3、CuCl2均能与足量的铁屑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D.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某校实验室将药品分类后放在不同的药品柜里,巳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
药品柜编号
①
②
③
④
…
药品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盐酸
硫酸
二氧化锰
氧化铜
氯化钠
硫酸钠
…
该实验室新购进部分生石灰和纯碱.应将它们分别放在( )
A.③和① B.④和① C.③和④ D.①和②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分析】根据生石灰和纯碱的组成和性质可知,生石灰是由钙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纯碱是由纳离子和碳酸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同类别的物质应放在一个柜子里.
【解答】解:生石灰是由钙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纯碱是由纳离子和碳酸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同类别的物质应放在一个柜子里.
①氢氧化纳和氢氧化钙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都属于碱;②盐酸和硫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都属于酸;③二氧化锰和氧化铜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④氯化钠和硫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盐;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类别的认识和药品的存放,学生应明确分类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应用.
12.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Fe3+、Na+、OH﹣ B.K+、SO42﹣、Cu2+、NO3﹣
C.Cl﹣、K+、SO42﹣、Na+ D.Ca2+、Cl﹣、CO32﹣、Na+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在pH=2的无色溶液中有大量的H+,并根据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来判断离子能大量共存的问题,还要注意无色这一信息,如Cu2+在水溶液中为蓝色.
【解答】解:A、Fe3+、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H+和OH﹣能结合生成水,则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可以共存,但Cu2+在水溶液中为蓝色,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且都是无色的,符合题意,故C正确;
D、在pH=2的溶液中,含有大量氢离子,因为H+和CO32﹣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学生应注意习题中的隐含信息,充分利用信息并结合复分反应发生的条件来解答此类习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24分)
13.今年“两会”期间,北京连续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作为评价项目纳入标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1)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这种天气,空气中 C 大量增加(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
(2)防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的 吸附 作用.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1)雾霾天气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大量增加;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解答】解:(1)雾霾天气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大量增加,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防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故答案为:C;吸附;
【点评】此题所考查知识虽然简单但都是很重点的知识点,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与应用与生活的基本理念,是一道不错的题目.
14.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在“固体表面的化学反应”研究中取得了开拓性成就面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的成就之一是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气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是该反应的模型图(○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
(1)从基本反应类型来看,此反应属于 化合 反应.
(2)此过程中,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 3:1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两种分子结合成一种分子;通过变化过程的微观图,分析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判断变化的基本类型;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析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氮气的分子个数比.
【解答】解:(1)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中,反应前的两种分子,即反应物为两种物质;反应后生成的一种分子,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一种物质;综上所述,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N2=2NH3,则此反应中氢分子与氮分子的个数比为:3: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粒的构成、反应类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等方面的内容,结合图示分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要从A中含有少量B物质中分离提纯A,可以用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的方法;
(2)要使不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办法是 b (请选择下列答案序号填空);
a.升温 b.加A物质 c.加溶剂.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分析】(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并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
(2)增加溶质能使所有的不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解答】解:(1)由图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故答案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2)由于增加溶质能使所有的不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所以,要使不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办法是b,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温和加入溶剂都不能使不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故答案是:b.
【点评】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中混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可利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16.下面观点都是错误的,请用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否定例证.
错误观点
否定例证
①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KMnO4 (用化学式表示)
②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类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解答】解:KMnO4中含有氧元素、钾元素和锰元素,但是不属于氧化物;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碳酸钠和水,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故填:KMnO4;2NaOH+CO2═Na2CO3+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概念的理解,只要根据概念的含义进行逐词逐句的分析,便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18分)
17.实验室常用下如图装置制取收集气体,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① 长颈漏斗 ② 集气瓶
(2)小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 AD 或 AE ,(填字母)进行组装,其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
(3)实验室制取CO2时,选用的发生装置只能选用B,理由是 固体和液体 .
(4)CNG是压缩天然气的简称,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小,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的方法制取的,请猜想,制取甲烷气体选择上述 B 为发生装置,若用F装置收集时,其操作为先由 a 口处灌满水,再由 b 口处灌气.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据常用仪器 回答;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取装置,并书写表达式;
(3)发生装置的选定与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
(4)根据制取气体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解答】解:(1)标号仪器分别是长颈漏斗和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3)发生装置的选定与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发生装置只能选用B,说明药品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
(4)实验室可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故选用固体加热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能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若用F装置收集时,其操作为先由a端灌满水,再由b口灌气.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和集气瓶;
(2)AD;AE;2KClO32KCl+3O2↑;
(3)固体和液体;
(4)B;a;b.
【点评】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据反应原理书写表达式.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8.化学实验室加热用的酒精灯里的燃烧是乙醇,化学式为CH3CH2OH,试计算:
(1)一个乙醇分子里含有 9 个原子;
(2)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6 ;
(3)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1)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
(2)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解答;
(3)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解答.
【解答】解:(1)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知一个乙醇分子里含有 9 个原子;
(2)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2+6+16=46;
(3)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可得
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2.2%;
故答案为:(1)9;
(2)46;
(3)为×100%=52.2%.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式含义的理解及对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的掌握与应用的能力.
19.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属于氧化物,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aCO3 C、 CO2
(2)得到F溶液的操作Ⅰ的名称为: 过滤 .
(3)若I是红褐色沉淀,请写出G+F→I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uCl2=Cu(OH)2↓+2NaCl ;若I是蓝色沉淀,其化学式为 Cu(OH)2
(4)指出反应A﹣D+C的基本类型是 分解 反应.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常见的物质,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所以C是二氧化碳,D就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所以E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F是氢氧化钠,氧化物B和盐酸反应会生成蓝色的溶液,所以B是氧化铜,G就是氯化铜,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会生成有色的沉淀,所以I是氢氧化铜,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解:(1)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常见的物质,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所以C是二氧化碳,D就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所以E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F是氢氧化钠,氧化物B和盐酸反应会生成蓝色的溶液,所以B是氧化铜,G就是氯化铜,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会生成有色的沉淀,所以I是氢氧化铜,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经过验证均满足题意,推导合理,A是CaCO3,C是CO2;
(2)过滤的方法可以将不溶物和可溶物进行分离,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要除去碳酸钙沉淀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用过滤的方法;
(3)G是氯化铜,F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Cl2=Cu(OH)2↓+2NaCl;
(4)A﹣D+C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CaCO3,CO2;
(2)过滤;
(3)2NaOH+CuCl2=Cu(OH)2↓+2NaCl;Cu(OH)2;
(4)分解.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最后带入验证.
20.探究题:特活泼金属能否将较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小美、小丽同学做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
【实验一】把一块比绿豆略大的金属钠,放人盛有20
毫升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发现金属钠浮在液面上不停打转,并发出嘶嘶声,烧杯发烫,表层溶液中出现了蓝色絮状沉淀,絮状物慢慢下沉渐渐增多,并没有出现紫红色的铜.正准备整理器材,她们突然发现蓝色沉淀渐渐变黑.
【提出问题】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实验二】搭建分离装置,经过 过滤 、洗涤、干燥,得到少量的黑色粉末.
【查阅资料】常见的黑色不溶于水的固体有: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氧化铜、炭粉等.
小丽猜想: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不可能是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炭粉.你认为小丽作出如此判断的依据是 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 .
小美猜想: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依据是量少而又细小的铜粉杂在氧化铜之间可能看不清.
【实验三】为了进一步证实该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铜,她们取少量该粉末放人试管,加人一定量的 稀盐酸(稀硫酸或稀H2SO4或稀HCl) 溶液,略微加热,发现固体全部消失,从而证实了 小丽 猜想是正确的.那么蓝色絮状沉淀怎么变成黑色固体的呢?
【查阅资料】Cu(OH)2的起始分解温度约66℃.
【实验反思】
至此,谜底全部解开.为确保蓝色沉淀不分解,实验过程中要注意:
A 控制实验的初始温度 .;B放入的金属钠需适量;C 硫酸铜溶液用量不能太少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是过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考虑蓝色沉淀变成的黑色固体;氧化铜能与酸反应,铜与酸不反应,所以加入酸溶液来判断是否含有铜即可,硫酸铜溶液用量多了可以吸收一部分热量,使溶液温度达不到氢氧化铜分解的温度.
【解答】解: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是过滤,所以将不溶性黑色粉末分离出来,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变为黑色,不可能出现铁元素、锰元素和碳元素,因为氢氧化铜中不含有这些元素;氧化铜能与酸反应,铜与酸不反应,所以加入酸溶液,例如加入稀盐酸,发现固体全部消失,说明其中不含有铜,因为铜与盐酸不反应,所以黑色固体是氧化铜,小丽的猜想正确;由于氢氧化铜在66℃开始分解,所以要控制实验的初始温度,低于该温度,由于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放入的金属钠需适量,不能太多了,硫酸铜溶液用量多了可以吸收一部分热量,使溶液温度达不到氢氧化铜分解的温度.
故答案为:
【实验二】过滤;
【查阅资料】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三】稀盐酸(稀硫酸或稀H2SO4 或稀HCl);小丽;
【实验反思】控制实验的初始温度;硫酸铜溶液用量不能太少.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是过滤,知道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知道氧化铜能与酸反应,铜与酸不反应,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才能分解.
21.某海洋化工集团用氨碱法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注明:碳酸钠≥96%.为了测定该产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取11.0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所称纯碱样品的总质量为
158.0g,再把100g稀盐酸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所加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烧杯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g
181.2
204.2
228.6
253.6
请你据此分析计算:
(1)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1.8 g..
(2)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合格?(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分析表格中所给的实验数据,可知在反应的过程中,烧杯内的物质的总质量不断减少,所减少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由表格数据可知,第一次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8.0g+100g÷4﹣181.2g=1.8g
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8.0g+100g﹣253.6g=4.4g
设样品中含有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4.4g
x=10.6g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96.4%≥96%,合格.
故答案为:
(1)1.8
(2)合格.
【点评】在有表格的计算中,我们要根据表格中所给的数据来分析并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的质量,然后再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