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7.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2016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厂粉尘排放、汽车尾气排放都会导致大气污染
B.PM2.5漂浮在空气中,进入人体肺泡,对健康影响很大
C.SO2约占空气体积的0.03%,能产生温室效应
D.焚烧塑料、橡胶会污染空气
2.下列实验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细铁丝代替红磷
B.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C.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
D.
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
3.比较、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因此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C.原子核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
D.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同
4.食用豆腐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下列关于亮氨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亮氨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亮氨酸中含有氧分子
C.亮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亮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9%
5.为比较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实验.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X>Y>Z B.Z>Y>X C.Y>X、Y>Z D.X>Y、Z>Y
6.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验证NaCl溶液中混有盐酸
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除去稀硝酸中的稀硫酸
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过滤
C
除去铁制品上的铁锈
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
D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其中
A.A B.B C.C D.D
7.下列文字叙述与图象不相符的是( )
A.
等质量的Zn、Fe分别与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B.
向盐酸和FeCl3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C.
常温下向pH=1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
D.
向一定量NaHCO3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二、填空及简答(共5小题,计19分)
8.《奔跑吧兄弟》是一档热播的娱乐节目,其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节目最刺激的游戏是“撕名牌”.“名牌”是贴在队员衣服后面,标有自己姓名的标牌,制作材料有棉布、塑料等.塑料属于______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鉴别棉布和涤纶布的方法是_______;
(2)其中一期节目,队员用水枪将酚酞溶液喷射到对方的“名牌”上,立即变红色.事先浸泡“名牌”的溶液可能是_______;
A.白酒 B.柠檬酸 C.食盐溶液 D.纯碱溶液.
9.如图所示,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在点燃条件下,每四个甲分子能与三个乙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丙分子和六个丁分子.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丙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0.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如图1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
(1)室温时,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填“a”、“b”或“c”,下同),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11.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上图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_______种元素.
(2)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由B元素和D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4)E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X=_______.
12.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由铁、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铜五名“队员”组成,比赛中,由氯化铜“队员”发球,“队员”间传球,最后由D位置“队员”投篮进球完成一次有效进攻.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所示.
(1)已知D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则D位置“队员”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
(2)B位置“队员”所代表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
(3)写出连线④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连线①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反应.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13.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兴趣实验.已知装置B、C、D中依次盛有紫色石蕊试液、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
(1)打开A中的玻璃塞和活塞,待足量的稀盐酸进入锥形瓶后,关闭A中的活塞,进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B中的紫色石蕊溶液_______,C中出现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
(2)关闭A中的活塞和玻璃塞,打开E中的玻璃塞和活塞,待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进入锥形瓶后,关闭E中的活塞,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4.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______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_______.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现 象
①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
②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大量气泡,沉淀消失.
【实验结论】
(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实验反思】
(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现 象
四、计算与分析题
15.实验室有一瓶硫酸溶液,老师请小红同学设计方案测定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小红同学先取一洁净小烧杯,称其质量为18.2g,然后往其中倒入少量硫酸废液后称量,总质量为33.2g,之后,将一枚质量为10.8g的铁钉(已用砂纸打磨去铁锈)放入该小烧杯中反应,待铁钉表面不再有气泡产生后,再次称量,总质量为43.9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
(2)计算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16年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2016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厂粉尘排放、汽车尾气排放都会导致大气污染
B.PM2.5漂浮在空气中,进入人体肺泡,对健康影响很大
C.SO2约占空气体积的0.03%,能产生温室效应
D.焚烧塑料、橡胶会污染空气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分析】A、根据粉尘属于有害粉尘,汽车尾气属于有害气体,据此分析判断;
B、根据PM2.5属于有害粉尘,据此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的0.03%,据此分析判断;
D、根据塑料,橡胶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工厂粉尘属于有害粉尘、汽车尾气属于有害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故A正确;
B、PM2.5属于有害粉尘,进入肺泡影响身体健康,故B正确;
C、空气中二氧化碳约占0.03%,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故C不正确;
D、焚烧塑料和橡胶会产生有害气体,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直接考查空气污染原因和污染物的种类,比较简单,利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即可解答,但需要对污染物的类型加以区分.
2.下列实验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细铁丝代替红磷
B.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C.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
D.
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加热器皿-酒精灯;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
【分析】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隔绝空气或氧气,能够达到灭火的目的;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答】解:A、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因此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不能产生火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氢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3.比较、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因此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C.原子核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
D.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同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分析】A、根据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含有中子进行解答;
B、根据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进行解答;
C、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而分子能再分进行解答;
D、根据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同进行解答.
【解答】解:A、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含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不含有中子,故A错误;
B、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例如中子也不带电,故B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而分子能再分,故C错误;
D、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同,例如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和+5价,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类推法这种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经常用到,对化学的学习帮助很大.
4.食用豆腐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下列关于亮氨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亮氨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亮氨酸中含有氧分子
C.亮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亮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9%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A.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亮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3+14+16×2=131;所以亮氨酸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
B.亮氨酸是由亮氨酸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氧分子,故错误;
C.亮氨酸中各元素质量比C:H:N:O为:(12×6):(1×13):14:(16×2)=72:13:14:32,由此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D.亮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9%,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认识,并利用相对分子质量,元素原子个数,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解题.
5.为比较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实验.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X>Y>Z B.Z>Y>X C.Y>X、Y>Z D.X>Y、Z>Y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①将X加入稀盐酸中,产生氢气,说明活动性X>H;
②将Y加入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H>Y;
③将Y加入硝酸银溶液中,有银析出,说明活动性Y>Ag;
④将ZY加入硝酸银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Ag>Z;
综上所述,金属活动性为:X>Y>Z;
故选:A.
【点评】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6.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验证NaCl溶液中混有盐酸
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除去稀硝酸中的稀硫酸
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过滤
C
除去铁制品上的铁锈
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
D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其中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能检验是否混有盐酸,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稀硫酸能与适量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铁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不能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其中,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7.下列文字叙述与图象不相符的是( )
A.
等质量的Zn、Fe分别与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B.
向盐酸和FeCl3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C.
常温下向pH=1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
D.
向一定量NaHCO3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考点】酸碱盐的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酸碱溶液的稀释.
【分析】A、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盐酸反应完毕后,氢氧化钠溶液再和氯化铁溶液反应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进行解答;
C、根据常温下向pH=1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pH变大,但是不能等于或大于7进行解答;
D、根据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解答】解:A、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因此反应速率比锌小,产生的氢气比锌多,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盐酸反应完毕后,氢氧化钠溶液再和氯化铁溶液反应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开始没有沉淀生成,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B正确;
C、常温下向pH=1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pH变大,但是不能等于或大于7,故C错误;
D、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一开始就有气体生成,当碳酸氢钠反应完后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该题为图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或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质量、质量分数的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
二、填空及简答(共5小题,计19分)
8.《奔跑吧兄弟》是一档热播的娱乐节目,其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节目最刺激的游戏是“撕名牌”.“名牌”是贴在队员衣服后面,标有自己姓名的标牌,制作材料有棉布、塑料等.塑料属于 有机化合物 (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鉴别棉布和涤纶布的方法是 灼烧闻气味 ;
(2)其中一期节目,队员用水枪将酚酞溶液喷射到对方的“名牌”上,立即变红色.事先浸泡“名牌”的溶液可能是 D ;
A.白酒 B.柠檬酸 C.食盐溶液 D.纯碱溶液.
【考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分析】(1)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塑料属于有机化合物;棉布的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烧纸的气味,涤纶布灼烧有刺激性气味,可以使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故填:有机化合物;灼烧闻气味;
(2)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白酒、食盐溶液呈中性,柠檬酸呈酸性,纯碱溶液呈碱性,故填: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特点、无色酚酞溶液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营养素的来源于作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如图所示,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在点燃条件下,每四个甲分子能与三个乙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丙分子和六个丁分子.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丙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丁 ;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NH3+3O22N2+6H2O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补充粒子图形;
(2)根据物质丁的微观构成分析.
(3)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在丙物质中含有4个A原子构成的两个A2分子,如下图:
(2)由丁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丁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3)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3O22N2+6H2O;
故答为:(1);(2)丁;(3)4NH3+3O22N2+6H2O.
【点评】根据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正确判断物质的组成及分子的构成,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础.
10.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如图1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
(1)室温时, 乙 (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c (填“a”、“b”或“c”,下同),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b>a .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分析】(1)根据甲、丙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而乙溶液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进行解答;
(2)根据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解答;
(3)根据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进行解答.
【解答】解:(1)甲、丙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而乙溶液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室温时,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填:乙;
(2)根据升温到80℃时,发现乙固体析出,所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c;故填:c;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a>b>c,所以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故填:c>b>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上图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 三 种元素.
(2)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由B元素和D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Cl2 .
(4)E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X= 11 .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具有相同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根据原子得失电子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且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1省略不写,据此解答.
【解答】解:(1)核内质子数一共是三种,故表示的是三种元素,故填:三;
(2)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一个电子,故填:得到;
(3)B元素是镁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2,形成的化合价是+2,D元素是氯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形成的化合价是﹣1,故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镁,故填:MgCl2;
(4)E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X=2+8+1=11,故填:11.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粒子和微观结构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由铁、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铜五名“队员”组成,比赛中,由氯化铜“队员”发球,“队员”间传球,最后由D位置“队员”投篮进球完成一次有效进攻.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所示.
(1)已知D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则D位置“队员”代表的物质是 二氧化碳 ;
(2)B位置“队员”所代表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金属除锈 ;
(3)写出连线④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连线①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置换 反应.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题意,D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则D应是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能与硫酸反应,硫酸与铁反应,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由此推出各种物质,根据物质的性质的相互间的反应,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D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则D应是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能与硫酸反应,硫酸与铁反应,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由此推出各种物质分别是:A为铁、B为硫酸、C为氢氧化钙.由此可知:
(1)D位置“队员”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2)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硫酸,硫酸的用途较多,例如:可用硫酸来除锈,制农药等;
(3)在连线④中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连线①代表的是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和铜,反应的方程式是:Fe+CuCl2=Cu+FeCl2,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
(2)金属除锈;
(3)CO2+Ca(OH)2═CaCO3↓+H2O,置换.
【点评】解题本题要求学生对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当熟悉,尤其是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换,平时要加大对物质之间的转换进行分析探讨.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13.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兴趣实验.已知装置B、C、D中依次盛有紫色石蕊试液、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
(1)打开A中的玻璃塞和活塞,待足量的稀盐酸进入锥形瓶后,关闭A中的活塞,进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B中的紫色石蕊溶液 变红 ,C中出现的白色沉淀是 碳酸钙 .
(2)关闭A中的活塞和玻璃塞,打开E中的玻璃塞和活塞,待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进入锥形瓶后,关闭E中的活塞,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显酸性解答;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分析解答;
(2)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解答;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填:变红;碳酸钙;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填:催化作用;2H2O22H2O+O2↑;
【点评】此题综合考查氧气的制法和二氧化碳的制法,掌握这两种气体的制备原理是解答的关键.
14.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 氯化钠 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 碳酸氢钠和硝酸钠的化学式中钠元素右下角的数字为1 .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现 象
①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
②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大量气泡,沉淀消失.
【实验结论】
(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 碳酸钠 .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BaCl2=BaCO3↓+2NaCl .
【实验反思】
(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现 象
【考点】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缺损标签的有关元素组成以及物质的性质来推断试剂的成分,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1)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不含有氧元素,故一定不会是氯化钠溶液,故填:氯化钠;
(2)此标签中钠元素右下角的数字为2,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硝酸钠的化学式为NaNO3,故不会是碳酸氢钠和硝酸钠,故填:碳酸氢钠和硝酸钠的化学式中钠元素右下角的数字为1;
(3)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但是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滴加盐酸不会出现溶解的情况,故不会是硫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湖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能溶于盐酸且产生气体,故该瓶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故填:碳酸钠,Na2CO3+BaCl2=BaCO3↓+2NaCl;
(4)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硫酸钠不能与盐酸反应,故可以直接向溶液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故填: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
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或有气泡产生)
该瓶无色溶液是硫酸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
【点评】本题考查了破损标签瓶中试剂的确定,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破损标签中所含有的元素以及有关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及设计实验.
四、计算与分析题
15.实验室有一瓶硫酸溶液,老师请小红同学设计方案测定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小红同学先取一洁净小烧杯,称其质量为18.2g,然后往其中倒入少量硫酸废液后称量,总质量为33.2g,之后,将一枚质量为10.8g的铁钉(已用砂纸打磨去铁锈)放入该小烧杯中反应,待铁钉表面不再有气泡产生后,再次称量,总质量为43.9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是 0.1g .
(2)计算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根据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利用质量差可以求生成氢气的质量进行解答;
(2)根据氢气的质量求出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从而求出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解:(1)完全反应后,容器中的物质的质量差,就是生成氢气的质量,氢气的质量为:33.2g+10.8g﹣43.9g=0.1g;故填:0.1g;
(2 ) 设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烧杯中稀硫酸废液的质量为:33.2g﹣18.2g=15.0g
Fe+H2SO4═FeSO4+H2↑
98 2
x 0.1g
x=4.9g
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100%=32.7%
答: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32.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