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溶解度
1.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D.还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解答】解:A、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也可能为稀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为稀溶液,故选项错误.
B、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是很稀的溶液,故选项错误.
C、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
D、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
A.20℃,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20℃,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C.20℃,1g镁和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D.20℃,1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g硝酸钾溶液
【解答】解:A、分子之间有间隙,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L,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硫粉与1g氧气会完全反应,生成2g二氧化硫,故B正确.
C、1g镁和1g1g稀硫酸并没有完全反应,即使完全反应,由于氢气的外逸质量也不会等于2g,故C错误.
D、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会再溶解硝酸钾,故不能得到2g硝酸钾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3.一定温度下,向一杯硝酸钾饱和溶液继续加入硝酸钾晶体并充分搅拌,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质量减小 B.晶体质量增加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液质量增加
【解答】解:在温度和溶剂都不发生变化时,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晶体不会溶解,原饱和溶液不发生变化,所以溶液质量不变.
故选C.
4.某同学想要知道10g食盐的体积,他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将食盐放入空量筒中,观察表面对应的刻度
B.将食盐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观察液面对应刻度的变化
C.将食盐放入装有沙子的量筒中,观察表面对应刻度的变化
D.将食盐放入装有饱和食盐水的量筒中,观察液面对应刻度的变化
【解答】解:A、量筒是量取液体体积的容器,食盐属于固体不能正确读出体积的数值,故A错;
B、由于食盐易溶于水,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食盐的体积与水的体积和并不等于食盐水的体积,体积不能加减,食盐溶于水后总体积变小,故B错;
C、量筒是量取液体体积的容器,食盐和沙子属于固体不能正确读出体积的数值,故C错;
D、由于饱和食盐水中不能再溶解氯化钠,所以根据食盐水的体积增大量,就是加入的食盐的体积,故D正确.
故选D.
5.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
A.溶质质量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均为不饱和溶液 D.溶剂质量相同
【解答】解:A、由于溶液有均一性,在将甲转移溶液50mL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故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溶剂的质量不同,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故B错误;
C、由题可知,甲溶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由题意可知,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溶剂的质量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6.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是( )
A.一定是浓溶液 B.降温后一定还是饱和溶液
C.不能再溶解其它任何物质 D.析出晶体后仍为饱和溶液
【解答】解:A、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A错;
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故B错;
C、饱和溶液只是对于某一溶质来说的,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故C错;
D、析出晶体后说明不能再溶解该物质,所以仍为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7.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列叙述中,能证明20℃时KNO3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A.降温至10℃时有KNO3固体析出
B.蒸发掉10g水有KNO3固体析出
C.恒温蒸发20℃时的KNO3溶液,过段时间后,有固体析出
D.在20℃时,向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固体不在溶解
【解答】解:A、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为接近饱和的溶液,在降温至10℃时,也会有固体析出,不能证明20℃时的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蒸发10g水有固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不能说明20℃的KNO3溶液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
C、恒温蒸发20℃时的硝酸钾溶液,过段时间后,有固体析出,蒸发前的溶液可能是饱和的,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故C错误;
D、在20℃时,向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溶解,说明在20℃时,该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所以一定是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8.关于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中有硫酸钠固体剩余,该溶液一定是硫酸钠的饱和溶液
B.某硫酸钠溶液中没有固体剩余,该溶液一定是硫酸钠的不饱和溶液
C.向某溶液中滴加硫酸钠溶液有白色固体产生,原溶液一定是硫酸钠的饱和溶液
D.把某硫酸钠溶液降温10℃,有晶体析出,则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解答】解:A、某溶液中有硫酸钠固体剩余,说明硫酸钠不能继续溶解,说明该溶液一定是硫酸钠的饱和溶液,故A正确;
B、某硫酸钠溶液中没有固体剩余,该溶液可能是硫酸钠的不饱和溶液,也可能刚好饱和,故B错;
C、向某溶液中滴加硫酸钠溶液有白色固体产生,可能溶液中含有钡离子,所以不能说原溶液一定是硫酸钠的饱和溶液,故C错;
D、把某硫酸钠溶液降温10℃,有晶体析出,因为降温后溶解度减小,所以析出晶体,不能说明原来溶液是否饱和,故D错.
故选A.
9.欲将一定温度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可采用的有( )
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加入溶质 ④蒸发溶剂.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②③ D.只有①③④
【解答】解: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则是在同样条件下可以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由此可知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都和溶质的量、溶剂的量和溶液的温度有关,且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要把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加入溶质、减少溶剂或降低溶液的温度等方法.
故选B.
10.下列措施不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蒸发溶剂 B.增加溶质 C.改变温度 D.加速搅拌
【解答】解:A、蒸发溶剂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可行;
B、加入溶质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可行;
C、改变温度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可行;
C、加速搅拌改变的是溶解的速率,不影响溶质、溶剂及温度,因此不会变为饱和溶液,故不可行;
故选D.
11.许多科学知识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其中并列关系是由于分类依据的相同而把事 物截然分开并列,如人按性别可分为男女,其分类依据都是性别,分类结果“男”与“女”就成并列关系.而交叉关系是对事物分类时,由于采用不同的分类依据,则必然出现交叉关系,如“学生”与“男人”就存在交叉关系,前者的分类依据是职业,后者分类依据是性别,他们的交叉地带就是“男的学生”.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和浓溶液属于包含关系
B.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D.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解答】解:A、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
B
、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不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之间是交叉关系,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2.t℃时某硝酸钠溶液 400 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第一次蒸发 20 克水,析出晶体 4 克; 第二次又蒸发 20 克水,析出晶体 6 克.则 T℃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 )
A.20 克 B.25 克 C.30 克 D.40 克
【解答】解:根据题意,“蒸发20克水后析出4克晶体”,“再蒸发20克水后,又析出6克晶体”,说明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不然第一次蒸发20克水后应该析出4克晶体.
因此,从“再蒸发20克水后,又析出6克晶体”,表明6克晶体溶解在20克水中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设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x,
解得x=30g
故选C.
13.有A、B、C三种物质,20℃时分别溶解在水中制成饱和溶液.已知A物质1g溶解后得到11g饱和溶液;B物质130g制成1130g溶液;C物质25g溶解在
200g水里,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A>B>C B.B>A>C C.B>C>A D.C>B>A
【解答】解:已知A物质1g溶解后得到11g饱和溶液,即10g水溶解1g恰好达到饱和,所以100g水中能溶解10g,所以该温度下溶解度是10g;B物质130g制成1130g溶液,即1000g水中溶解了130g,即100g水中能溶解13gB物质,所以B的溶解度等于13g;C物质25g溶解在200g水里,即200g水中能溶解25gC物质,100g水中能溶解12.5g所以溶解度是12.5g.
故选C.
1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C.t1℃时,甲、乙两物质各50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D.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A、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有温度的限制,否则无法比较,故A错;
B、由图示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B错;
C、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40g,所以甲、乙两物质各50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只能溶解40g,所以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故C正确;
D、本题没说明甲溶液和乙溶液是否饱和,所以无法比较大小,如果饱和时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D错.
故选C.
15.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 g A放入50 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1:3
C.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度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解答】解:A、由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A正确;
B、由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把50g 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能溶解25gA物质,其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25g:(25g+50g)=1:3;故B正确;
C、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度20℃时,由于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形成的是20℃时饱和溶液,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是50℃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于20℃时A、B的溶解度与C物质在50℃时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B>A>C.所以,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故C错误;
D、由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C.
16.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采用降温结晶法分离出氯化铵时,温度应控制在40℃以下
C.40℃时,两种物质的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较大
D.将60℃时硫酸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可以采用升温方法
【解答】解:A、由图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硫酸钠的溶解度在40℃以上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A错;
B、在40℃以下,正确硫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降温氯化铵与硫酸钠不能分离,故B错;
C、40℃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较大,不说明溶液是否饱和,不能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故C错;
D、6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60℃时硫酸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可以采用升温方法,故D正确.
故选D.
17.固体甲、乙(两者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溶液仍饱和
B.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从图中曲线可知如果乙中混有少量甲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
【解答】解:A、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2℃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甲溶液仍饱和,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变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
B、由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时无晶体析出,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t2℃降到t1℃,甲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是t1℃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故B错;
C、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2℃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变为不饱和溶液,将t2℃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解度增大,无晶体析出,溶液质量不变,所以甲溶液质量<乙溶液的质量,故C正确;
D、由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如果乙中混有少量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提纯乙,故D错.
故选C.
18.如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
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A.20℃时将20g KNO3加入到50g水中,能得到65.8g溶液
B.KNO3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C.60℃时将210g 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质量变为131.6g
D.20℃时将40g NaCl加入到100g水中,再升温至60℃可形成不饱和溶液
【解答】解: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15.8g,所以20℃时将20g KNO3加入到50g水中,能得到65.8g溶液,故A正确;
B、溶解度比较大小需要有温度的限制,故B错;
C、降温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变为31.6g,所以溶液质量变为31.6g+100g=131.6g,故C正确;
D、60℃氯化钠的溶解度37.3g,所以加入40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故D错.
故选AC.
19.根据下表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
在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25g氯化钾,搅拌,恢复到20℃.
全部溶解
Ⅱ
再加Xg氯化钾,搅拌,恢复到20℃,恰好饱和.
全部溶解
Ⅲ
再加6g氯化钾,搅拌,恢复到20℃
固体不溶
Ⅳ
加热
全部溶解
Ⅴ
冷却至20℃
有固体析出
①实验步骤Ⅱ中加入Xg氯化钾,X= 9 g.
②实验步骤Ⅲ中所得溶液是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③冷却至20℃,烧杯中的现象是 有固体析出 .
④有五瓶氯化钾溶液,与上述实验步骤Ⅰ﹣Ⅴ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别相等,现各取10g于5个小烧杯中,分别滴入足量的等质量等浓度的硝酸银溶液,其中有 3 个小烧杯中产生的沉淀质量相等.
【解答】解:①20℃氯化钾的溶解度考虑是34g,100g水中最多溶解34g
,已经加入了25g,所以还需加入34g﹣25g=9g;
②饱和溶液再加入溶质,不再溶解,固体不溶解,说明是饱和溶液;
③冷却至20℃,此时已经加入了40g氯化钾,最多溶解34g,所以烧杯中的现象是有固体析出;
④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后生成沉淀质量相等,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Ⅱ、Ⅲ、Ⅴ都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故答案为:①9;②饱和;③有固体析出;④3.
20.如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KNO3 .
(2)60℃时,按图示操作:
A中溶液是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 167.6 g.
(3)50℃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加热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50℃,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KNO3溶液.
【解答】解:(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KNO3.
(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在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在A溶液中100g的水子溶解了40g的KNO3,形成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在降温到20℃时,100g
的水中能溶解31.6g的KNO3,36g的NaCl,所形成的溶液的质量为167.6g;
(3)由表中的数具可知,在50℃时,KNO3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所以50℃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加热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50℃,KNO3析出的晶体多,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大于KNO3溶液.
故答为:(1)KNO3.(2)167.6g;(3)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