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4.50 KB
  • 2021-05-13 发布

中考化学溶液的形成二轮复习学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溶液的形成 我们知道,海水之所以又苦又涩,是因为海水中溶解了多种物质,如氯化钠、氯化镁等,海水其实是一种溶液。下面我们来探究溶液的组成及特征。‎ ‎ 一、溶液 ‎ 1.溶液的组成及特征 ‎ [实验9-1] 在20 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 ‎ 现象:蔗糖不见了。‎ ‎ 解释: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扩散,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蔗糖溶液。食盐是由Na+和Cl-构成的,在水分子的作用下,Na+和Cl-自由移动,形成均一、稳定的食盐水。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蔗糖与水或氯化钠与水都不会分离,取出其中的一部分,成分完全相同。像这样: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 说明:①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如食盐)。溶质可以是气体、固体或液体。‎ ‎ 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水是最常见的溶剂,酒精和汽油也可以作溶剂。如酒精可以溶解碘,汽油能够溶解油脂等。‎ ‎ ②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是溶液的基本特征。‎ ‎ 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变化,溶质和溶剂不会分开。‎ ‎ 混合物:溶液至少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也可以是由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因而属于混合物。‎ ‎ 【示例】 (2008重庆)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 ‎ A.食盐水 B.汽水 C.泥水 D.澄清石灰水 ‎ 解析:溶液是指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泥土不均一、不稳定,因而不属于溶液。‎ ‎ 答案:C ‎ 状元笔记 ‎ 1.溶液澄清、透明,但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 ‎ ‎ 2.溶液均一、稳定,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不是溶液,它们是纯净物,而溶液是混合物。‎ ‎ [实验9-2] 高锰酸钾和碘分别在酒精和汽油中的溶解 ‎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3 mL水,再分别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另外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3 mL汽油,也分别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振荡,观察。‎ 溶剂 溶质 现象 水 碘 几乎不溶解 水 高锰酸钾 迅速溶解,溶液呈红色 汽油 碘 很快溶解,溶液呈红棕色 汽油 高锰酸钾 几乎不溶解 ‎ 结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 (1)若是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成为液体,一般习惯将固体或气体看作为溶质,液体作为溶剂。‎ ‎ (2)若是由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把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 ‎ (3)其他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时,无论水量多少,水都是溶剂。‎ ‎ 状元笔记 ‎ 溶剂判定记忆口诀:‎ ‎ 固气溶解液为剂,液液互溶多为剂,‎ ‎ 水多水少总是剂,不指溶剂水为剂。‎ ‎ [实验9-3] 乙醇和水的溶解 ‎ 在盛有2 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振荡,再用滴管缓缓滴入2 mL乙醇。‎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的现象 振荡后的现象 静置后的现象 结论 水 乙醇 分层 不分层 不分层 水和乙醇能形成溶液 ‎ 【示例】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 A.生理盐水 B.消毒酒精 C.葡萄糖注射液 D.碘酒 ‎ 解析:生理盐水是0.09%的食盐溶液,消毒酒精是75%的酒精水溶液,葡萄糖注射液是葡萄糖的水溶液,这三种溶液的溶剂都是水;而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溶剂不是水,而是酒精。‎ ‎ 答案:D ‎ 2.乳浊液及乳化作用 ‎ [实验9-4]‎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分层 浑浊 分层 不干净,附着油滴 水、植物油和洗涤剂 分层 浑浊 不分层 干净,无油滴附着 ‎ 解释与结论:水和植物油,振荡后得到乳状浑浊的液体。在这种液体里分散着不溶于水的、由许多分子聚集成的小油滴。这种液体不稳定,静置后,植物油又浮起来,分为上下两层。这种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加入洗涤剂后,形成的乳浊液很稳定,不再分层。这是因为洗洁精、洗衣粉等含表面活性剂,可以使食用油等物质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作用。这些小液滴能随着水流走,因此试管内壁很干净。用肥皂、洗衣粉洗衣服、用洗洁精洗碗都是这个道理。‎ ‎ 说明:乳化并不是溶解,它是靠乳化剂将难溶物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水中。生活中洗涤用的常见物质,如洗洁精、洗衣粉、肥皂等都含有乳化剂。‎ ‎ 泥土与水混合搅拌,得到的混合物不同于乳浊液,这时液体里悬浮着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这种液体叫做悬浊液。‎ ‎ 状元笔记 ‎ 乳化和溶解的区别:溶解是溶质以单个分子或离子分散在溶剂中。而乳化是难溶物由大液滴分散成小液滴,每个小液滴仍是很多分子的聚合体。‎ ‎ 【示例】洗涤剂能去油污,其原理是 ( )‎ ‎ A.在洗涤剂的作用下,使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而溶于水 ‎ B.油污溶解在洗涤剂中形成溶液,从而除去油污 ‎ C.洗涤剂使油污蒸发变成气体,从而除去油污 ‎ D.洗涤剂使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 解析: 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它能将大的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 答案:D ‎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 活动与探究:物质溶于水时温度变化。‎ ‎ 实验方案:在三只烧杯中各倒入5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溶解前水的温度。分别加入2药匙硝酸铵、氯化钠、氢氧化钠,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再测量温度。(如下图)‎ ‎ 记录:‎ 溶解前的温度 溶解后的温度 温度的变化 水 ‎25 ℃‎ ‎25 ℃‎ 无变化 溶解氯化钠 ‎25 ℃‎ ‎25 ℃‎ 无变化 溶解硝酸铵 ‎25 ℃‎ ‎21 ℃‎ 下降4 ℃‎ 溶解氢氧化钠 ‎25 ℃‎ ‎36 ℃‎ 上升11 ℃‎ ‎ 结论:氯化钠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升高。‎ ‎ 事实上,大多数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发生变化,如蔗糖溶液、食盐溶液。少数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会发生变化,如大多数铵类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降温;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后溶液升温。‎ ‎ 解释:物质溶于水时,通常发生两种变化:(1)扩散过程: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此过程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克服分子或离子间的作用力,扩散到水中,成为自由移动的分子或离子。此过程要吸收热量。(2)水合过程:已经扩散到水中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要放出热量。‎ ‎ 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降低,如NH4NO3溶于水;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浓硫酸溶于水;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如NaCl溶于水。‎ ‎ 【示例】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 A.硝酸铵 B.烧碱 C.蔗糖 D.石灰石 ‎ 解析: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能使溶液的温度明显降低,因此,可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硝酸铵和水。‎ ‎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