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3.00 KB
  • 2021-05-13 发布

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8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安徽省阜阳市陈梦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 B.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C.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 D.夏天车胎爆胎 ‎2.下列生活用品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不锈钢龙头 B.塑料水盆 C.木桶 D.纯棉毛巾 ‎3.DNA承载着生命遗传密码,胞嘧啶(化学式为C4H5ON3)是DNA水解产物之一.下列有关胞嘧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胞嘧啶不属于氧化物 B.胞嘧啶由4种元素组成 C.胞嘧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胞嘧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4:1‎ ‎4.钾是维持人体生命和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如图是从元素周期表中得出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钾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9‎ B.钾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10‎ C.给农作物补充钾元素,可施用草木灰 D.钾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5.下列基本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熄灭酒精灯 C.‎ 过滤悬浊液 D.‎ 读液体体积 ‎6.‎2016年1月1日我国《环境保护法》颁布一周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提倡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的出行方式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开发新能源,禁止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 D.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7.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 B.步骤Ⅱ中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用液氯可杀菌、消毒 D.净化后的水是化合物 ‎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 A.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探究化学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除去CO中的CO2‎ D.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9.取一滤纸条,等间距离10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氨水的pH大于7‎ B.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等 C.浓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强挥发性 D.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 ‎10.如图是某物质在水(a)和酒精(b)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相同 C.20℃时,其水溶液比其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40℃时,其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8%‎ ‎ ‎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铁锅、铝锅是生活中常用的炊具,如图是铁锅的示意图.‎ ‎(1)使用铁锅、铝锅烹调食物利用了金属的      .‎ ‎(2)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3)清洗锅时,滴了几滴洗涤剂以除去油渍,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功能.‎ ‎(4)铝锅比铁锅轻便、耐用,其原因是      .‎ ‎(5)氢氧化钠能腐蚀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其反应原理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相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2.铁和铜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金属.某同学试图分离铁粉和铜粉,请根据所示图示回答:‎ ‎(1)操作①的名称是      .‎ ‎(2)溶液②中的溶质是      ,固体③加盐酸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3)铁制品容易锈蚀,铁生锈的条件是      ,若想不加盐酸即可实现铜铁分离,则对前一步实验的建议是      .‎ ‎13.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的问题与讨论:‎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实验室常用A装置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若要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装置.‎ ‎(2)实验室也可用图A装置制备氨气(NH3),由此推测其反应物应该是      (填序号)‎ A.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 B.氯酸钾固体和二氧化锰 C.氮气和氢气 D.石灰石和稀盐酸 ‎(3)请写出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一条注意事项.      ‎ ‎(4)E装置也可以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端通入      (填“a”或“b”).‎ ‎14.兴趣小组同学为了弄清即将维修的沼气池中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收集气体】将不加盖的矿泉水瓶装满水,用细绳吊入池中,再用木棍拨动使瓶中的水全部倒出(如图1),然后迅速拉起矿泉水瓶,盖上瓶盖.这种方法属于      ‎ ‎【对气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CH4; 猜想Ⅱ.全部是CO;‎ 猜想Ⅲ.全部是CO2; 猜想Ⅳ.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见图3.‎ ‎(1)若“现象a”为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气体中含有      气体.‎ ‎(2)步骤②的目的是      ;步骤③“注水装置”应选图2中的       (填序号)‎ ‎(3)若“现象b”为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Ⅰ或Ⅳ”成立,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理由是      .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      .‎ ‎(4)采取(3)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现象a、b”无明显现象.“现象c”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      ”成立;若“现象a、c”均为石灰水变浑浊,“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则证明“      ”成立.‎ ‎15.实验室中的药品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里久置于空气中变质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Na2O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2)CaCl2溶液为中性.‎ ‎【猜想】‎ Ⅰ:固体为Na2O2、NaOH、Na2CO3的混合物 Ⅱ: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Ⅲ:固体为NaOH Ⅳ:固体为      .‎ ‎【实验推断】‎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直至完全溶解.‎ ‎      ‎ 猜想 I不成立.‎ ‎②取少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 ‎      ‎ 证明有Na2CO3存在.‎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酚酞试液.‎ ‎      ‎ 证明有NaOH存在.‎ 综合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猜想 II是成立的.‎ ‎【反思评价】‎ ‎(1)实验操作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操作②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的目是      .‎ ‎(3)表格中实验操作③还可以采用       方法得到相同结论.‎ ‎ ‎ 三、本大题6分.‎ ‎16.火电厂排放出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一定条件下石灰石浆可以很好的吸收二氧化硫,其反应原理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若要处理64g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多少t?‎ ‎ ‎ ‎2016年安徽省阜阳市陈梦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 B.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C.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 D.夏天车胎爆胎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灯泡发光、放热就属于物理变化.‎ D、夏天车胎爆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 ‎ ‎2.下列生活用品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不锈钢龙头 B.塑料水盆 C.木桶 D.纯棉毛巾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不锈钢龙头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塑料水盆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C、木桶是用木材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D、纯棉毛巾是用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 ‎ ‎3.DNA承载着生命遗传密码,胞嘧啶(化学式为C4H5ON3)是DNA水解产物之一.下列有关胞嘧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胞嘧啶不属于氧化物 B.胞嘧啶由4种元素组成 C.胞嘧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胞嘧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4:1‎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胞嘧啶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胞嘧啶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胞嘧啶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胞嘧啶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5):16:(14×3)=48:5:16:42,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胞嘧啶是由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4):16=3: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 ‎ ‎4.钾是维持人体生命和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如图是从元素周期表中得出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钾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9‎ B.钾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10‎ C.给农作物补充钾元素,可施用草木灰 D.钾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9,表示原子序数为19;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9,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10,故选项说法正确.‎ C、给农作物补充钾元素,可施用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故选项说法正确.‎ D、钾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钾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9,核外有4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 ‎ ‎5.下列基本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熄灭酒精灯 C.‎ 过滤悬浊液 D.‎ 读液体体积 ‎【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不能确定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应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 故选:B.‎ ‎ ‎ ‎6.‎2016年1月1日我国《环境保护法》颁布一周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提倡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的出行方式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开发新能源,禁止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 D.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分析】A、提倡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的出行方式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保;‎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节约资源,有利于环保;‎ C、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减缓环境污染,在当前经济条件下,还不能禁止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 D、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环境.‎ ‎【解答】解:A、提倡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的出行方式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保,故正确;‎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节约资源,有利于环保,故正确.‎ C、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减缓环境污染,在当前经济条件下,还不能禁止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故错误;‎ D、提高森林覆盖率有利于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防止温室效应,故正确;‎ 故选C.‎ ‎ ‎ ‎7.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 B.步骤Ⅱ中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用液氯可杀菌、消毒 D.净化后的水是化合物 ‎【考点】水的净化;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液氯能杀菌;纯净水是不含有杂质的水,据此解答.‎ ‎【解答】解:A、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故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正确;‎ C、液氯能杀菌,故步骤Ⅲ可杀菌、消毒,正确;‎ D、净化后得到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化合物,是混合物,错误;‎ 故选D.‎ ‎ ‎ ‎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 A.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探究化学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除去CO中的CO2‎ D.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空气组成的测定;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原理分析;‎ B、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质量减轻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能够和氧化铁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分析;‎ D、根据溶解性的影响因素考虑.‎ ‎【解答】解:A、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使注射器内的气体减少,减少的气体就是氧气的体积,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B、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会使质量减轻,无法探究化学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一氧化碳能够和氧化铁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 D、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时,两支试管内都应放碘,一支试管内放水,一支试管内放酒精,看溶剂的影响,再通过放入溶剂相同,溶质不同来验证溶质的影响,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项为:A.‎ ‎ ‎ ‎9.取一滤纸条,等间距离10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氨水的pH大于7‎ B.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等 C.浓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强挥发性 D.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A、根据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图示现象可知变蓝得点要比变红的点多,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玻璃管中的滤纸条上的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滤纸条上的紫色石蕊试液遇氨水变蓝色,说明氨水呈碱性,氨水的pH大于7,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示现象可知变蓝得点要比变红的点多,说明氨分子运动速度比氯化氢分子运动得快,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浓氨水和浓盐酸没有直接接触到滤纸条,玻璃管中的滤纸条上的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或变红色,说明浓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挥发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滤纸条上的紫色石蕊试液遇氨水变蓝色,遇盐酸变红色,说明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 ‎ ‎10.如图是某物质在水(a)和酒精(b)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相同 C.20℃时,其水溶液比其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40℃时,其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8%‎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A、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B、据图示可知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 C、据溶液的状态、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 D、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分析解答.‎ ‎【解答】解:‎ A、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 B、据图示可知该物质在相同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故错误;‎ C、溶质的质量分数=×100%,由于不知溶液的状态,无法确定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量的多少,故无法判断其大小,错误;‎ D、40℃时,该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38g,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在饱和时达到最大,其水溶液中饱和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8%,故错误;‎ 故选A.‎ ‎ ‎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铁锅、铝锅是生活中常用的炊具,如图是铁锅的示意图.‎ ‎(1)使用铁锅、铝锅烹调食物利用了金属的 导热性 .‎ ‎(2)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隔绝空气或氧气 .‎ ‎(3)清洗锅时,滴了几滴洗涤剂以除去油渍,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乳化 功能.‎ ‎(4)铝锅比铁锅轻便、耐用,其原因是 密度小,且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 .‎ ‎(5)氢氧化钠能腐蚀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其反应原理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相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iO2+2NaOH=Na2SiO3+H2O .‎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1)根据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的对应关系分析解答;‎ ‎(2)根据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解答;‎ ‎(3)根据乳化剂的乳化作用分析解答;‎ ‎(4)铝的密度、及铝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分析回答;‎ ‎(5)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原理,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利用金属做炊具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故填:导热性;‎ ‎(2)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能使油与氧气隔绝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隔绝空气或氧气;‎ ‎(3)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可以除去炊具表面的油污,故填:乳化;‎ ‎(4)铝的密度小,所以铝锅轻便,常温下,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因此铝锅比较耐用;故填:密度小,且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 ‎(5)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据此写出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的化学方程式,故填:SiO2+2NaOH=Na2SiO3+H2O.‎ ‎ ‎ ‎12.铁和铜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金属.某同学试图分离铁粉和铜粉,请根据所示图示回答:‎ ‎(1)操作①的名称是 过滤 .‎ ‎(2)溶液②中的溶质是 硫酸亚铁 ,固体③加盐酸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HCl═FeCl2+H2↑ .‎ ‎(3)铁制品容易锈蚀,铁生锈的条件是 氧气和水 ,若想不加盐酸即可实现铜铁分离,则对前一步实验的建议是 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过滤可以将不溶物从溶液中分离;‎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3)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解:(1)通过操作①将固体与液体分开,所以操作①是过滤;‎ ‎(2)金属活动性铁>氢>铜,所以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由于在固体③加盐酸产生气体说明,固体③中还有铁,所以溶液②中不含硫酸铜,只有硫酸亚铁;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3)铁制品生锈,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实现铜铁分离,要将铁粉反应掉,可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 故答案为:(1)过滤;‎ ‎(2)硫酸亚铁;Fe+2HCl═FeCl2+H2↑;‎ ‎(3)氧气和水;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 ‎ ‎ ‎13.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的问题与讨论:‎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锥形瓶 .实验室常用A装置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若要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D 装置.‎ ‎(2)实验室也可用图A装置制备氨气(NH3),由此推测其反应物应该是 A (填序号)‎ A.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 B.氯酸钾固体和二氧化锰 C.氮气和氢气 D.石灰石和稀盐酸 ‎(3)请写出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一条注意事项. 装药品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 ‎(4)E装置也可以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端通入 a (填“a”或“b”).‎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2)根据实验装置可以判断反应物;‎ ‎(3)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解答】解:(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为锥形瓶,实验室用A装置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时,因为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应该是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净.‎ 故填:锥形瓶;2KMnO4K2MnO4+MnO2+O2↑;D.‎ ‎(2)实验室可以用图A装置制备氨气,说明反应物是固体,需要加热,由此推测其反应物应该是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 故填:A.‎ ‎(3)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可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装药品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故填:装药品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4)E装置也可以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氧气应从a端通入.‎ 故填:a.‎ 答案:‎ ‎(1)锥形瓶;2KMnO4K2MnO4+MnO2+O2↑;D;‎ ‎(2)A;‎ ‎(3)装药品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4)a.‎ ‎ ‎ ‎14.兴趣小组同学为了弄清即将维修的沼气池中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收集气体】将不加盖的矿泉水瓶装满水,用细绳吊入池中,再用木棍拨动使瓶中的水全部倒出(如图1),然后迅速拉起矿泉水瓶,盖上瓶盖.这种方法属于 排水集气法 ‎ ‎【对气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CH4; 猜想Ⅱ.全部是CO;‎ 猜想Ⅲ.全部是CO2; 猜想Ⅳ.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见图3.‎ ‎(1)若“现象a”为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气体中含有 CO2 气体.‎ ‎(2)步骤②的目的是 除去收集到的气体中的CO2 ;步骤③“注水装置”应选图2中的 B  (填序号)‎ ‎(3)若“现象b”为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Ⅰ或Ⅳ”成立,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理由是 收集的气体中本身含有水蒸气 .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 在点燃的尖嘴管前加装一个干燥装置 .‎ ‎(4)采取(3)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现象a、b”无明显现象.“现象c”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 猜想Ⅱ ”成立;若“现象a、c”均为石灰水变浑浊,“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则证明“ 猜想Ⅳ ”成立.‎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分析】【收集气体】根据图示收集气体的操作特点,判断收集气体的方法;‎ ‎【实验和推断】推断题是初中化学试题中常见但却十分重要的一类题型.本题可用逆推法,了解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常利用这一变化检验气体为二氧化碳;‎ ‎(2)步骤②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为: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以防干扰试验;步骤③“注水装置”应选下图中的有控制开关的装置,以防气体逸出,所以选B ‎(3)若“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Ⅰ或Ⅳ”成立,是由于甲烷燃烧的可生成水;因为收集的气体中本身含有水蒸汽,所以在点燃的尖嘴管前加装一个干燥装置,排除干扰;‎ ‎(4)分析所出现实验现象的原因,判断气体组成,得出猜想成立:若“现象a、b”无明显现象,“现象c”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原气体不含二氧化碳和甲烷,全部为CO;若“现象a、c”均为石灰水变浑浊,“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则证明气体中含有甲烷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 ‎【收集气体】根据图示,采取排出瓶内的水收集气体的操作特点,可判断收集气体的方法为排水集气法;‎ ‎【实验和推断】‎ ‎(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判断气体为二氧化碳;‎ ‎(2)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为: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以防干扰试验;步骤③“注水装置”应选有控制开关的装置B.‎ ‎(3)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会杯壁有水雾出现,因此认为含有甲烷气体的“猜想Ⅰ或Ⅳ”成立;因为收集的气体中本身含有水蒸汽,为了排除原有水蒸气的干扰,在点燃的尖嘴管前加装一个干燥装置;‎ ‎(4)采取(3)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现象a、b”无明显现象,则证明原气体不含二氧化碳,燃烧后也不生成水,“现象c”石灰水变浑浊,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则证明原气体只含有CO,故猜想II成立;若“现象a、c”均为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气体有二氧化碳,反应中也有生成的二氧化碳,“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则证明气体中含有甲烷,故猜想IV成立.‎ 故答案为:‎ ‎【收集气体】排水集气法;‎ ‎【实验和推断】(1)CO2(或二氧化碳);‎ ‎(2)除去收集到(或矿泉水瓶中)的气体中的CO2;B;‎ ‎(3)收集的气体中本身含有水蒸气; 在点燃的尖嘴管前加装一个干燥装置 ‎(4)猜想Ⅱ;猜想Ⅳ.‎ ‎ ‎ ‎15.实验室中的药品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里久置于空气中变质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Na2O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2)CaCl2溶液为中性.‎ ‎【猜想】‎ Ⅰ:固体为Na2O2、NaOH、Na2CO3的混合物 Ⅱ: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Ⅲ:固体为NaOH Ⅳ:固体为 Na2CO3 .‎ ‎【实验推断】‎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直至完全溶解.‎ ‎ 不产生气泡 ‎ 猜想 I不成立.‎ ‎②取少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 ‎ 产生白色沉淀 ‎ 证明有Na2CO3存在.‎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酚酞试液.‎ ‎ 酚酞试液变红色 ‎ 证明有NaOH存在.‎ 综合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猜想 II是成立的.‎ ‎【反思评价】‎ ‎(1)实验操作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Cl2═CaCO3↓+2NaCl ;‎ ‎(2)实验操作②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的目是 除去溶液中的Na2CO3,防止干扰NaOH的鉴定 .‎ ‎(3)表格中实验操作③还可以采用 硫酸铜生成蓝色沉淀、氯化铁生成红褐色沉淀  方法得到相同结论.‎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猜想】根据变质的情况分析.‎ ‎【实验探究】‎ 过氧化钠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反思评价】‎ ‎(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要除去溶液中的Na2CO3,防止干扰NaOH的鉴定;‎ ‎(3)根据氢氧根离子的验证分析.‎ ‎【解答】解:【猜想】如果过氧化钠完全变质固体中只有Na2CO3.‎ 故填:Na2CO3‎ ‎【实验探究】‎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直至完全溶解,如果不产生气泡,说明固体中不含有过氧化钠,即猜想I不成立.‎ 故填:不产生气泡.‎ ‎②取少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钠,即证明有Na2CO3存在.‎ 故填:产生白色沉淀.‎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即证明有 NaOH存在.‎ 故填:酚酞试液变红色.‎ ‎【反思评价】‎ ‎(1)实验操作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故填:Na2CO3+CaCl2═CaCO3↓+2NaCl.‎ ‎(2)实验操作②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Na2CO3,防止干扰NaOH的鉴定.‎ 故填:除去溶液中的Na2CO3,防止干扰NaOH的鉴定.‎ ‎(3)由于NaOH会与硫酸铜等生成蓝色沉淀,与氯化铁等生成红褐色沉淀,所以还可以用硫酸铜、氯化铁等来验证.‎ 故填:硫酸铜生成蓝色沉淀、氯化铁生成红褐色沉淀.‎ ‎ ‎ 三、本大题6分.‎ ‎16.火电厂排放出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一定条件下石灰石浆可以很好的吸收二氧化硫,其反应原理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若要处理64g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多少t?‎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依据二氧化硫的质量,而后根据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反应方程式找到碳酸钙与二氧化硫的比例关系,根据二氧化硫的质量即可求得所消耗的石灰石的质量.‎ ‎【解答】解:‎ 设处理废气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则 ‎2CaCO3+2SO2+O22CaSO4+2CO2,‎ ‎ 200 128‎ ‎ 80%x 64g x=125g 答: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2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