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3 MB
  • 2021-05-13 发布

历年北京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2‎ ‎32.‎ 实验1:‎ 步骤1:在C中加入少量白磷并加入热水,塞好胶塞使导管口进入热水中发现白磷不燃烧;‎ 步骤2:打开,关闭,将A中的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通过以上实验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 .‎ 实验2:研究与固体的反应 步骤1:A中盛有稀盐酸、B中固体,C中固体 打开,关闭,将A中溶液滴入B中,气球变大,打开,关闭,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 步骤2:依据以上实验现象,改进后重新添加药品,进行实验2.‎ 步骤3:打开,关闭,将A中液体滴入B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上,发现木条熄灭,问上述操作的目的 。然后进行后续实验,说明与NaOH固体发生了反应,后续实验的操作与现象为 。‎ ‎33.(8分)同学们发现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通过以下探究过程证明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 (1)实验装备 ‎ ①查阅资料:NaHCO3+NaOH=====Na2CO3+H2O ‎ ②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5、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 NaHCO3溶液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稀盐酸 现象Ⅰ 无明显变化 产生气泡 加入澄清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无明显变化 现象Ⅱ 加入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浑浊 溶液变浑浊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 表中的现象Ⅰ为_________,现象Ⅱ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 (2)实验过程 ‎ 【实验1】证明反应生成了Na2CO3‎ ‎ 同学们选用上表实验中的药品,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先在NaHCO3溶液中加入A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浑浊,则A溶液是__________。‎ ‎ 有同学提出这个实验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是_________。为了证明有Na2CO3生成,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 【实验2】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 ‎ 同学们参考上表中的实验,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虽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证明反应发生了,该实验方案是_________。‎ ‎ (3)实验反思 ‎ 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___________。‎ ‎2011‎ 气球 ‎32.(5分)下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外逸等优点。‎ 滴管乙 滴管甲 烧杯②‎ 烧杯①‎ ‎(1)若甲中吸有浓氨水,乙中吸有无色酚酞溶液,将甲、乙中的液体同时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2)若甲中吸有水,乙中吸有稀硫酸,烧杯①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烧杯②中盛有碳酸钠粉末。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3)若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请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滴管甲 烧杯①‎ 滴管乙 烧杯②‎ 试剂 H2O Mg ‎ 气球鼓起是因为装置内气压增大,两次气压增大的原因依次是________。‎ ‎33.(8分)化学课上,同学们做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后,对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及含量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呼出的气体中有哪些主要成分,它们的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①呼出的气体中仍含有O2。‎ ‎ ②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猜想与实验】‎ 猜想: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水蒸气等。‎ 实验I: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1)实验操作如右图所示。‎ ‎ (2)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根据该现象可以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 实验II: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N2、O2、CO2,并测定其含量。‎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B是带刻度的量气装置)。‎ ‎(1)实验记录 ‎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关闭止水夹a~f。‎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 打开b、c、d,向B中吹入一定量气体后关闭d,并冷却到室温。‎ B中液体进入到A中,B中液体减少500 mL。‎ 收集500 mL气体。‎ ‎③‎ 关闭b,打开a、e、f,用打气筒向A中缓缓充气,直到B中气体刚好全部排出。‎ ‎________,D中液体为475 m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④‎ 关闭e、f,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O2。‎ ‎⑤‎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f。‎ ‎________,D中剩余液体为400 mL。‎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N2。‎ ‎(2)数据处理 ‎ 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的含量 N2‎ O2‎ CO2‎ 体积/mL 体积分数/%‎ 同学们经过3次重复实验,确认了呼出气体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实验反思】‎ ‎(1)该实验设计依据的N2性质有 (填字母序号)。‎ A.难溶于水 B.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 ‎ C.无色无味的气体 D.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 实验II操作⑤中,若C中气体未完全冷却就打开f并读数,则所测O2的体积分数 (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 ‎2010‎ ‎32.(5分)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了2个兴趣实验。每次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均可见C瓶内的水流入D中,B中有气泡逸出。‎ ‎(1)在A处放置燃烧的蜡烛,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B中的试剂是 。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 。‎ ‎(2)在A处放置某溶液,若B中盛有紫色溶液甲,则变红色;若B中盛有红色溶液乙,则变无色,乙可能是 ,结合A、B两处物质的性质解释乙变色的原因: 。‎ ‎33.(8分)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和Na2CO3。‎ ‎【查阅资料】‎ ‎① 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 ‎② 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③ 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④ 向氯化钯(PdCl2) 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 ‎(1)实验记录 ‎ 序号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 打开a,关闭b,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 ‎ A中产生大量气泡 E中出现浑浊 ‎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 当E中出现浑浊时,打开b,关闭a,点燃酒精灯 ‎ 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 内壁附着黑色、白色固体 G中产生黑色沉淀 ‎ 反应产物一定有 ‎ 和 ‎ ‎③‎ 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 ‎ 产生白色沉淀 ‎ 反应产物还有 ‎ ‎ ‎ ‎(2)实验反思 ‎① 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 。‎ ‎② 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 。‎ ‎③ 检验第4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 。‎ ‎2009‎ ‎32.(5分)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发生反应。‎ ‎ A B ‎(1)小刚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 ,A、B中均无明显变化。B 中盛放_____溶液。‎ ‎(2)小刚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此步实验目的是_____。‎ 小丽认为: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因此上述实验不足以证 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3)小丽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实验,分别量取50 mL上述溶液放入A、B中,关闭K,通入约500 mL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 ‎33.(8分)某校化学小组同学从家中带来食盐、水垢、纯碱、淀粉和洗衣粉5种物质。老 师从中取出3种固体,研磨混合均匀(如右图所示),让小组 同学检验其成分。他们在查阅资料后,用5种已知物的性质实 验作参照,探究未知粉末的成分。‎ ‎(1)小组同学用5种已知物做性质实验。‎ 每次取样方法如下图所示:‎ ‎5种已知物的实验记录:‎ 实验过程 部分实验现象 实验1:加水溶解 取样,分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 淀粉、水垢:均有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 洗衣粉:溶解,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 实验2:加酚酞溶液 向实验1所得液体中分别滴入 ‎2滴无色酚酞溶液 洗衣粉、纯碱:液体呈红色 其余物质:均无明显变化 实验3:加稀盐酸 另取样品,分别加入2 mL稀盐酸 洗衣粉: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 水垢:有大量气体逸出 食盐、淀粉:均无气体产生 实验4:加碘水 另取样品,分别滴入2 滴碘水 淀粉:变蓝 ‎ 其余物质: 均不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记录回答:‎ ‎①该洗衣粉溶液pH_____7 (填“>” 、“<”或“=”);‎ ‎②写出纯碱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小组同学用未知粉末重复上述实验进行成分探究。‎ 未知粉末的实验记录:‎ 实验1‎ 加水溶解 实验2‎ 加酚酞溶液 实验3‎ 加稀盐酸 实验4‎ 加碘水 未知粉末 实验现象 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 液体呈红色 有大量气体逸出 变蓝 参照5种已知物的性质实验,分析未知粉末的成分:‎ 一定含有的两种物质是_____和_____,还含有的第三种物质是_____或_____,请你设计检验这种物质的实验方案_____。‎ ‎2008‎ ‎37.(4分)老师用下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兴趣实验。A装置中盛有二氧化锰黑色粉末,B装置中盛有足量的澄清石灰水,C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盐酸,气球中装有少量的碳酸钠粉末。‎ ‎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使A装置与大气相通,将气球中的碳酸钠粉末全部倒入稀盐酸中,可以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上述反应结束后,从分液漏斗注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关闭活塞和玻璃塞,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B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收集纯净气体 b. 添加固体药品 ‎ c. 调节C装置容积 d. 控制气体总量 ‎38.(8分)实验盒中有7种没有标签的溶液,老师让化学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溶液。‎ ‎(1)调查研究:‎ ‎①实验盒中记录单上登记的7种溶液是:、、、、、和稀盐酸,其中有颜色的是________ ‎ ‎ _ 溶液。‎ ‎②查阅资料: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到盐酸。‎ ‎③研究方式:从5种无色溶液中任意取出4种为一组进行鉴别。这样的组合共有______组。‎ ‎(2)提出假设:同学们从5种无色溶液中取出4种,贴上A、B、C、D标签,并且假设这一组溶液可能是、、和稀盐酸。‎ ‎(3)实验探究:同学们按以下步骤进行鉴别。‎ 第一步: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A、B、C、D溶液,然后依次加入少量盐酸,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 ‎ 实验结论:C是_______________溶液。‎ 第二步:依据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从长颈漏斗加入盐酸,可以观察到C溶液中有气泡产生,A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D溶液均无明显变化。‎ 实验解释:A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依据下图装置进行2个实验。取少量B溶液倒入蒸发皿,加热,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停止加热。再取少量D溶液倒入另一蒸发皿,加热,有白色固体析出,停止加热。‎ 实验结论:B是稀盐酸,D是NaCl溶液。‎ 经过上述三步实验,同学们认为第5种无色溶液是NaOH溶液。‎ ‎ ‎ ‎(4)实验反思:老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了上述实验探究过程。进行了全面反思。‎ ‎①老师指出:实验结论仍有不确定性。不能确定的是______________溶液;其鉴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师提示:鉴别出C溶液后,不需外加试剂,就可以简便地鉴别出A、B溶液。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 ‎2097‎ ‎37.(4分)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们收集了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废气,为了确认这种废气的组成,他们在实验室按如下装置进行了实验。‎ 石灰水 石灰水 氧化铁 废气 ‎(1)B装置中盛放浓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A装置和D装置完全相同,其作用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认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可以利用,于是设计如下装置除去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收集一瓶一氧化碳,准备进行后续地探究。其中最合理的装置是 (填序号,瓶内为氢氧化钠溶液)。‎ ‎ 废气→‎ ‎ 废气→‎ ‎ 废气→‎ ‎ ③‎ ‎ ②‎ ‎ ①‎ ‎38.(8分)小军见到一种“化学爆竹”‎ ‎(见右图),只要用手拍打锡纸袋,掷在地上,锡纸袋随后会突然爆开并伴随响声。他认为,这是锡纸袋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气体造成的,于是想探究锡纸袋中的物质成分。‎ ‎【提出问题】锡纸袋中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主要内容如下。‎ ‎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 ‎②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例如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 ‎③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的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例如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猜想与验证】小军打开一个未用过的锡纸袋,内有一小包无色液体和一些白色固体。‎ ‎(1)猜想:无色液体为酸。‎ ‎ 验证: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水和该无色液体,各滴加3滴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遇该无色液体变红。‎ 实验的初步结论:无色液体为酸。‎ 小军取两支试管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猜想:白色固体为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的盐。‎ 验证:请你运用初中所学知识,帮助小军同学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装置 主要操作步骤 主要实验现象 操作目的 分液漏斗 活塞 在瓶中加入少量白色固体,再加入适量水,振荡,静置。‎ 白色固体溶解。‎ 验证白色固体是否可溶。‎ ‎①在分液漏斗中加入 。塞上胶塞,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放出适量溶液后,关闭活塞。‎ ‎② ‎ ‎ 。‎ 有大量气泡产生。‎ ‎ 。‎ 验证生成气体的成分。‎ 实验的初步结论:白色固体不是碳酸钙,可能为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小军为验证自己的初步结论,继续查找资料,得到下表。‎ 温度 溶解度 盐 ‎10℃‎ ‎20℃‎ ‎30℃‎ ‎40℃‎ Na2CO3‎ ‎12.5 g ‎21.5 g ‎39.7 g ‎49.0 g NaHCO3‎ ‎8.1 g ‎9.6 g ‎11.1 g ‎12.7 g 根据上表数据,检验该白色固体的方法是 ‎ ‎【反思】通过该探究实验你还想学习的知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