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0.50 KB
  • 2021-05-13 发布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整理议论文阅读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整理:议论文阅读 ‎2014年十堰市(二)阅读《品味瑕疵》,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品味瑕疵 ‎①我国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谚语,英谚也有“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之说。由此看来,任何事物都有缺点,都有瑕疵。如何对待这些瑕疵,却因人而异:有些人斤斤计较,换得的是不满和不快乐,而有些人却学会品味瑕疵,从而收获了很多。 ‎ ‎  ②瑕疵铸就了别样的美。最美女神维纳斯,成就其美的,不是无瑕绝伦的美貌,不是艺术家高超的技艺,而是一双无法修复的手臂。两只残缺的手臂,却激发了人们无穷的想象力,从而成就了一种撼人心魄的艺术美。月缺是瑕疵,但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那一弯如钩的月,却把李煜的国破家亡之恨、孤独寂寞之情渲染得如此传神,从而写出了深深触动我们内心的凄清之美。正是瑕疵,酝酿出这些别样的风景。‎ ‎  ③瑕疵也能超过完美,创造奇迹。在美国有个叫拉里恩的玩具商人开办了一家玩具娃娃公司,设计了一个可爱的娃娃名为Bratz,却总是无法超越完美的经典——诞生于1959年的芭比。当他为此苦恼时,他那只有7岁的孩子不小心把几滴墨水溅到娃娃脸上,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对这个脸上有瑕疵的娃娃,孩子反而更喜欢了。“你不觉得他跟我很像吗?看他那一脸的雀斑,很可爱!”他的孩子指着娃娃脸上的污渍说。拉里恩得到启发,大胆地设计了有五位成员的娃娃组合,最主要的是她们脸上都有一些雀斑,这就是如今的Bratz。经过十年的发展,拉里恩用持续市场销量说明了Bratz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玩具娃娃。美国《时代》杂志这样评价说:“拉里恩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用瑕疵超越了完美的经典!”‎ ‎  ④品味瑕疵,能战胜挫折,获得更大成功。司马迁身受大刑之辱,成为了他人生中抹不去的瑕疵,可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却将此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奋笔疾书,夜以继日,终于完成了《史记》而声誉斐然。卓别林因为相貌丑陋而被很多工作拒绝,但在喜剧方面逐渐显露出了他的优秀之处,从此,一位著名喜剧大师诞生了。正是他的瑕疵成就了他的事业。然而也有一些人却不是这样,比如一些运动员在自己事业上升时期,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想方设法回避该有的挑战,早早结束运动生涯,失去了获得更大成功的机会。因此,有时瑕疵虽然使我们的人生不完美,却激发出更大的能量,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 ‎  ⑤尼采说:“追求完美是正常而有缺憾的人性。”允许瑕疵的存在,是人生淡然的大智慧。学会品味瑕疵,才能感受到不完美的完美,才能创造奇迹,才会收获更大的成功。‎ ‎15.阅读全文,请你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 ‎ ‎16.下面是对本文的有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两句谚语,目的是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会有瑕疵,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瑕疵,从而逐步走向“完人”。‎ B.用最美女神维纳斯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两只残缺的手臂,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美”这个观点。‎ C.本文采用“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的论证结构,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D.第③段的事例说明了一个道理:有瑕疵的玩具,就能超越完美的经典。‎ ‎17.第④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你指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它的作用。‎ ‎ ‎ ‎18.我们生活当中也会有 “瑕疵”,你肯定有感受。请你举出一例,运用文中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 ‎ ‎(二)(12分)‎ ‎15.(3分)学会品味瑕疵,能够收获很多。(句式符合论点表达要求,观点正确即可;若直接抄写全文最后一句,给2分)。 16.(3分)C ‎17.(3分)(1)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司马迁身受大刑之辱后激励自己,完成了《史记》而声誉斐然的例子(卓别林因为相貌丑陋而工作遭拒绝,最终成为著名喜剧大师),证明了“品味瑕疵,能战胜挫折,获得更大成功”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真实,更具说服力。 (2)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司马迁、卓别林两个例子与一些运动员过早退役的事例加以比较,突出强调“品味瑕疵,能战胜挫折,获得更大成功”的观点,使文章内容更全面,论点更鲜明。(指出论证方法1分,谈作用2分。以上两点答出任一点、意思对即可;只答论证方法给1分)‎ ‎18.(3分)答案略。(举例恰当1分,运用文中的观点合理分析2分。)‎ ‎2014辽宁省丹东市(四)阅读下面语段,回答34—38题。(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6分)‎ 成功的秘诀 ‎⑴古往今来,成功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采撷成功的花朵,是芸芸众生共同的追求。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成功要有鸿鹄之志;有人认为,成功要得到命运的垂青……其实,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⑵自信是对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的项羽,做出了破釜沉舟的壮举,孤军突进,一举击溃秦军主力,创下“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军事神话。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仕途失意后,用全部才情打造了一个浪漫瑰丽的诗歌世界,流芳百世,光耀千秋。坚信不走寻常路才有光明前途的李娜,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职业化的道路,一路走来,先后在法网和澳网封后,彻底打破了欧美选手对四大满贯赛事的统治局面,成为亚洲网坛一姐。坚信付出终有回报的阿宝、“大衣哥”、“草帽姐”勇敢地登上了央视舞台,借助星光大道这一平台,成为家喻户晓的草根明星。必胜的信念为人插上了飞向成功之巅的翅膀。‎ ‎⑶自信是对目标执着的追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当一个人执着于一个目标,并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他一定会收获辉煌的成功,至少会书写一段无悔的人生。正如居里夫人曾对友人所说的那样,“我们必须要有恒心……无论代价有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为了改变新中国的贫油面貌,李四光风餐露宿,披荆斩棘,足踏千山,脚涉万水,风尘苦旅30载,相继发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多处油田,并成功预见了今天正在开发的新疆大油田,成为共和国杰出的地质学家。为了解决亿万生命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废寝忘食、潜心钻研,以稻田为家园,视秧苗为亲人,白首不坠青云之志,浮华难动济世之心,为中国和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和谐中国,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对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奉献,为他人雪中送炭。在他的感召下,雷锋精神在大江南北薪尽火传,而他也成了人们心中一座巍然的丰碑。所以,若想成功就得坚韧执着,就要忠于自己的梦想。‎ ‎⑷‎ 历史上无数成功的事例和经验证明了自信之于成功的重要,然而,盲目的自信是自负,要不得。前秦苻坚,过于自信,刚愎自用,导致80万大军在淝水之战中惨败,他自己也身中流箭,仓皇逃回北方。骄傲自满,毫无自知之明,怎能不吞下失败的苦果?真正的自信,应当建立在对自己、对他人、对时势清醒认识的基础之上。‎ ‎⑸青年朋友,愿你选定目标,坚定信念,锲而不舍地去奋斗,早日踏上成功之路。‎ ‎(原文有改动)‎ ‎34.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答题卡上。(3分)‎ ‎35.选文第⑵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36.请为选文第⑵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3分)‎ ‎37.简要分析选文第⑶段的论证思路。(4分)‎ ‎38.选文第⑷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四)议论文(共16分)‎ ‎34.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3分)‎ ‎35.举例论证。(1分)举项羽、李白、李娜等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自信是对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的观点,(1分)进而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1分)‎ ‎36.所补充的论据能够证明论点,语句通顺,内容表达准确即可。(3分)‎ 示例:坚信中国人也能在世界田径赛场上扬眉吐气的王军霞,坚定信念,驰骋赛场,不仅打破了世界记录,还获得了世界田径最高荣誉——欧文斯奖。‎ ‎37.首先提出“自信是对目标执着的追求”这一分论点,(1分)然后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进行证明,(2分)最后收束本段,强化这一分论点。(1分)‎ ‎38.论证了“盲目的自信是自负,要不得。”(1分)对上文进行了补充论证,使论点更明确,论证更严谨。(2分)‎ ‎2014年山东省烟台市 (二)现代文阅读Ⅰ(9分)‎ 嫦娥探月有什么作用 ‎①嫦娥落月,玉兔巡航。神话在这一刻变成现实,“中国制造”在月球上留下自己深深足印。几十年前,当化学家欧阳自远拿到美国赠送给中国的0.5克月球岩石样品时,小心翼翼又激动不已,像是捧着唐僧从西天取回的无价真经。而现在,整个月球向中国人打开了大门,它是质量超过了7000亿亿顿。‎ ‎②登月同我们有什么关系?”在几乎所有电视、网络直播的现场互动中,问得最多的,还是这个老问题。( a )是出于个人的好奇,还是体现对公共财政支出的监督,人们( b )有资格有此一问。毕竟,对于社保、医保标准都还不高的普通中国人来讲,探月工程的投入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③“你要做的这些有什么用?”即使是在财力雄厚的欧美,几十年的科学生涯中,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同样无数次地被这样问起。他事后的总结,很是耐人寻味:“我有一个‘理论’,绝对正确,可以告诉大家。在加速器实验的发展史上,过去50年里面,尽管我们为了获得经费,要写一个申请报告书,设定一个目标,说服政府的人投钱做加速器实验,可是往往实际的发现跟原来的目标根本没有关系。”‎ ‎④“你要做的这些有什么用?”即使是在财力雄厚的欧美,几十年的科学生涯中,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同样无数次地被这样问起。他事后的总结,很是耐人寻味:“‎ 我有一个‘理论’,绝对正确,可以告诉大家。在加速器实验的发展史上,过去50年里面,尽管我们为了获得经费,要写一个申请报告书,设定一个目标,说服政府的人投钱做加速器实验,可是往往实际的发现跟原来的目标根本没有关系。”丁肇中说的是实话。‎ ‎⑤开发利用月球矿产、能源资源,开发超高真空、弱重力、无磁场的特殊环境,建设更遥远空间探测的前哨站与中转站……这些都是探月工程的目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⑥网际网路据说就是阿波罗登月的副产品,因为科学家需要把休斯敦宇航中心的电脑联接起来,共享信息。核磁共振、激光通讯、液晶电视和我们如今须臾不能离身的手机,也都是从载人登月的需求拉动中找到了突破的动力。而这一切,自然都没有写进阿波罗计划的立项报告,作为可行性分析的重要依据。‎ ‎⑦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道管理学考题:在重要而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的四类事情中,应该优先处理哪一类?人们通常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重要而紧急的事,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恰恰是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需要最为认真地对待。因为它的名字叫战略布局。‎ ‎⑧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863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嫦娥探月工程……都属于事关长远的战略计划。它们的意义,尽管最终会关涉未来的日常生活,却很难用柴米油盐酱醋茶来形容。也因为它们常常需要耗时数年乃至十数年才能见到成效,任何短视的考量,都可能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⑨记得上世纪末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之初,中国要不要承担人类基因测序1%的任务,我们有过不小的犹豫。即使这一任务完成之后,也在科学界内部引发了不少争议。在当时条件下,大多数人觉得基因测序属于投入巨大却难有产出的公益基础研究,中国人干这活儿是当冤大头。正因如此,担此大任的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在业内备受排挤,直到今天还有些抬不起头来。‎ ‎⑩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创新战略的基本原则,但它绝不是面对机遇无所作为的借口。看准大方向,及时布局,伏设奇兵,敢于投入,敢于拼搏,敢于坚持,敢于胜利,这才是战略家的气魄和智慧。‎ ‎15.在第②段的括号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a b ‎ ‎16.本文第①段写欧阳自远的事例,其作用是 (2分)‎ ‎17.文章第⑤段和第⑧段都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分别从 和 两个方面论证了嫦娥探月工程的意义。(3分)‎ ‎18.文章通过论说“嫦娥探月有什么用”。阐明了 的道理。(2分)‎ ‎15.无论(不管、不论) 都16.证明探月有极高的科研价值。17.举例论证(摆事实) 现实意义(或“意外的收获”) 战略布局(或“战略计划”) 18.(创新战略)要看准大方向,及时布局,伏设奇兵,敢于投入,敢于拼搏,敢于坚持,敢于胜利。‎ ‎2014年四川省乐山市四、议论文阅读 (12分)‎ ‎“舌尖”上的争议 常江 ‎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最大的争议有两个。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迹明显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食物。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都没看饱”。第二个较为隐晦,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 ‎ ②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文人电视”‎ 十分相似的气质:唯美的画面、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意识。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场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改造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 ‎③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小子突然中了巨奖,身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 ‎④尽管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舌尖”的成功,意味着在电视文化领域,几乎消失殆尽的文人气质的强势回归,尽管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娱乐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博弈。毕竟,它在梳理一项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建设性的力量。如果你是家长,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轮美奂的益智片,还是那个名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通片呢?答案不言自明。‎ ‎⑤在时下浓重的商业主义氛围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气质,我们应当珍惜。‎ ‎12.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阅读①②段,说说“舌尖”第二季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哪两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4. 第③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请作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议论文阅读 (12分)‎ ‎12.(3分)‎ 答:我们应当珍惜“舌尖”的文人气质。‎ ‎13.(4分)‎ 答:进行国家主义(家国意识)的教育;(2分)矫正快节奏、粗鄙的现代生活。(2分)‎ ‎14.(5分) ‎ 答:得出的结论是: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3分)以无人问津的穷小子比喻默默无闻的“舌尖”节目,以中了巨奖的富小子比喻名满天下的“舌尖”节目,(1分)富小子身边一定簇拥许多亲戚朋友,成功后的“舌尖”必定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无法保持纯粹。(1分)‎ ‎2014南充市(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一18题。(10分)‎ 在阳光下看人 韩志金 ‎ ①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优缺点,固然有其客观标准,但也与观察者看人的角度有一定关系。用灰暗心理看人,从人的短处着眼,所看到的缺点自然多于优点,短处多于长处;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所看到的优点一定多于缺点,长处多于短处、,而用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 ‎ ②唐代柳宗元在《梓人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名叫杨潜的“二把刀”木匠,连自己的床都修不好,却声称能造屋,且所要工钱是一般工人的三倍。柳宗元听了大笑,觉得这是个贪图钱财、喜欢吹牛的家伙。后来,在一个很大的造屋工地上,柳宗元又看到这位老兄,只见他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奋力做事,有条不紊。柳宗元大为惊叹。时这个人应当怎么看?如果把他看成一个“棒槌”‎ 弃之不用,无疑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 ‎ ③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方略,其重点应该在扬长。因为人的长处决定一个人的价值,扬长不仅可以避短、抑短、补短,而且能够强化人的才干和能力,使人的才干和能力不断地成长和发展。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这里需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优势”与“劣势”分明的人。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特长具有明显的领域性,一旦离开所适应的领域,这些特长可能变得没有意义。正所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一名职业作家能写出灵动激越的文字,但对图书销售却可能一窍不通。同样,一位营销高手能在图书市场上叱咤风云,但点灯熬夜写出的文字却可能不值几何。用人就要根据人的特长领域区别任用,使其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弥补或规避。另一种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人。古人说,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一个有着明显长处和强项的人,也常有明显的短处和弱点。有才干的人往往恃才自傲;有魄力的人容易不守常规;意志坚定的人容易固执己见;为人谦和的人又多胆小怕事……人的优点越突出,缺点往往越明显。用人就要破除“任人唯全”的束缚,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给“虎”一座山,给“鲨”一片洋,让其长处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不能把无伤大雅的毛病看重,无关痛痒的问题看大,无足轻重的缺点看死,更不能削足适履。‎ ‎ ④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能看出部属长处的人是非常幸福的。光自己一个人能干,能做的事情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是个卓越超群的人,也无法胜任所有的事情。唯有知人善任的管理者,才能完成超出一己之力的事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还要容其所短,特别是人的某些失误或过错。接受任务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于种种意想不到的原因,任务完成得不够好,或偶尔出现失误在所难免。对于一些方法上的过失,要用宽容心来包容,帮助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类错误。一出现失误就任意指责,简单处罚,接受任务者就会变得谨小慎微。畏葸不前,甚至会激化矛盾,影响工作。‎ ‎ 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才能用好更多的人。谁要是指望找到没有缺点的人才任用,那恐怕就得永远孤军奋战了。‎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 ‎ ‎16.本文第②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 ‎ ‎17.请写出本文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 ‎ ‎18.结合本文所讲道理,谈谈如何看待自己或他人的长处和短处。(3分)‎ ‎ ‎ 五(24分)‎ ‎(一)(10分)‎ ‎15.(2分)用人的正确态度是:从人的长处着眼,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2分,答出“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即可得全分)‎ ‎16.(3分)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事实论证)(1分)。作用:用典型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的道理(2分)。‎ ‎17.(2分)含义:有出类拔萃的才能的人,必然会遇到因不合时宜而招致的困境。或“一个有着明显长处和强项的人.也常有明显的短处和弱点。”(2分)‎ ‎18.(3分)言之成理即可。可从正确利用他人和自己的长处,避开短处的角度作答。也可从对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和短处应该全面.长远地看的角度作答。(共3分,观点明确,正确1分,能围绕观点展开适当阐述1分.语言表达通顺得体1分。)‎ ‎2014南京市(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12分)‎ 警句 徐懋庸 许多作者写作喜用警句,许多读者读书喜看警句。有些老师在学生的习作中看到一二警句,便大加赞赏,结果就连在一篇说明文中,学生们也必硬添入许多不相宜的奇警的字句。其实,作者喜用警句,是由于才力薄;读者喜看警句,是由于见识浅。才力薄,所以不能创作充实完善的文章,徒藉警句以娱人;见识浅,所以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全部内容及其每字每句所含的意义,徒摘警句以自欺。‎ 真正的好文章往往是以平常的语言说真实的事理,所以无处不善,没有警句,也可以说句句都是警句;那些读者喜看的警句并非作者的刻意追求,而是自然天成的,有如锦上添花,与全文相得益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本来人人能道的平凡的句子,在《饮酒》诗里与其他诗句浑然一体,并不独自出色。可有些人钟爱此句,硬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以为可以使文章增色,结果恰如在粗劣的土布上用金线绣花,极不相称,且所绣之花,绝不会佳。现在有一类人写作几乎全篇用警句凑成,使人如看万花筒,初看似乎繁花似锦,莫测高深,一经拆穿,则不过是一些玻璃碎片乱凑而成,毫无意义。‎ 喜欢看警句的读者,阅读伟大的作品定会因为没有警句而失望,而善读者并不在意是否有警句。就如赏花,真能欣赏名花的人,会到园地上,于阳光微风中,欣赏花儿的活泼生机、天然的姿色及其与环境相掩映之美。在这样境界中的花,无论大小开谢,各有其美。但不懂欣赏的人,只知折取一枝插在瓶中,自以为已尽得此花之美,却不知这是大煞风景的。‎ 世上的语言,本无所谓“奇警”与“平凡”,关键在于运用得当。好作品的语言无论有着怎样的特点,都能表达充实完善的内容。那些只追求“处处须警句”的文章,华而不实,实在是不足取的。‎ ‎ (选自《文章正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有删改)‎ ‎12.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3分) ‎ A.写说明文,不必硬添入许多奇警的句子。‎ B.好文章无处不善,是不刻意追求警句的。‎ C.写作时,如果多使用警句可使文章增色。‎ D.阅读作品,不应该因为没有警句而失望。‎ ‎1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5分)‎ ‎(1)第二段中加点的“粗劣的土布”和“用金线绣花”分别比喻什么?(2分)‎ ‎ ▲ ‎ ‎(2)第三段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3分)‎ ‎ ▲ ‎ ‎14.文中说:“好作品的语言无论有着怎样的特点,都能表达充实完善的内容。”‎ 请以朱自清的散文《春》和《背影》为例,对这句话作简要分析。(4分)‎ ‎ ▲ ‎ ‎(二)(12分)‎ ‎12.(3分)B ‎13.(5分)(1)“粗劣的土布”比喻水平低劣的作品;“用金线绣花”比喻硬用警句。(2分)‎ ‎ (2)这句话形象地指出了不善读书者只重警句的错误,与上文构成对比,突出了“善读者并不在意是否有警句”的观点。(3分)‎ ‎14.(4分)示例:《春》的语言生动形象,充分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背影》的语言朴素平实,具体描写了父亲送别儿子的感人情景(抒发了真切的父子之情)。‎ ‎2014湖南益阳市阅读下文,完成19~21题。‎ 上帝从不为难头脑简单的人 何帆 ‎①才智平平的人往往成就更大。金庸小说中的郭靖就是一个例子。郭靖憨厚质朴,‎ 但懂得用功不辍,也把握得住善恶界限,有这两条,就有了后来的郭大侠。像杨过这样 飞扬跳脱、聪明外溢的,如果不是受尽挫折、性情大变,估计最终一定是泯然众人矣。‎ ‎②电脑游戏《金庸群侠传》的情节设计也非常有意思。游戏中的那个“小虾米”除了 ‎“野球拳”,什么武功都不会,但他经过长期历练,功力终于达到了最高的第十级,超过“九阳 真经”和“降龙十八掌”。这个小小的富有哲学意味的设计让我对这个小游戏一直念念不忘。‎ ‎③在现实世界的学术圈中,我所看到的也都是这样,聪明者未必最后胜出,知道坚 持的才是最后的赢家。聪明人往往浅尝辄止,而且对聪明人来说,诱惑常常更多,他们 在起跑的时候会把别人都甩在后面,但却经常是最早退出比赛的人。‎ ‎④比学问更复杂的是人生和社会。在社会中生存的最优法则是什么?我相信,这些 法则仍然是那些最古老、最简单的道理。比如诚实、勤劳、宽恕、合作。我把电影《阿 甘正传》看做是一则寓言。阿甘的智商只有75,几乎属于傻子。他最喜欢说的话是“我妈妈说……”阿甘的妈妈告诉他在最危险的时候要跑,跑得越快越好。阿甘就这样从越南战场上捡回了一条命,还成了英雄。阿甘的女朋友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她这一代人认为自己聪明到足以对抗社会、颠覆传统,她所做的一切都似乎是在寻找极端的边界:她被大学开除、上《花花公子》杂志、跳脱衣舞、流浪、吸毒、反战。但最后,她碰得头破血流,悄悄地回到阿甘身边,又悄悄地逝去。阿甘和女友的这两条路再次证明:上帝从不为难头脑简单的人。‎ ‎⑤告诉年轻人成功的秘诀在于勤奋和诚实,很多自以为聪明的年轻人会瞪着狐疑的 大眼睛:如果成功的秘诀这样容易,那不是人人都能成功吗?因此,他们断定:成功的 秘诀一定是一些更加诡秘的东西,比如厚黑学。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走这条路的人还非 常非常之多,这就是为什么成功的人会非常非常的少。‎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9.作者笔下的“头脑简单的人”有何特点?请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概括。(2分)‎ ‎20.文章第④段从 的角度,通过对阿甘与他女朋友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及其结局的对比分析,论证了 的观点。(2分)‎ ‎21.联系学习与生活实际,谈谈你阅读本文后的启示。(3分)‎ ‎(三)7分 ‎19.(2分)“头脑简单的人”的特点:才智平平,(1分)但诚实、勤劳,懂得坚持。(1分)‎ ‎20.(2分)人生与社会(1分) 上帝从不为难头脑简单的人(1分)‎ ‎21.(3分)要点:做一个“头脑简单的人”。我们都是平常人,要做好一件事情,没有窍门,没有捷径。成功的关键在于勤奋与诚实,在于坚持不懈。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是如此。(观点1分,联系实际进行分析2分)‎ ‎2014黑龙江省龙东(三)阅读《谈自立》一文,回答第19—22题。(共9分)‎ 谈自立 ‎①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同样,人也是如此,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④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 ‎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0.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 ‎ ‎21.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这一点”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22.根据作者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我们怎样做才能够“自立”?(3分)‎ ‎(三)阅读《谈自立》一文,回答第19—22题。(共9分)‎ ‎19.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评分标准:(2分)准确即可。‎ ‎20.举例论证 作用:运用发明家爱迪生的事例,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 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这个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评分标准:(2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 ‎21.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或者: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评分标准:(2分)准确即可。‎ ‎22.示例: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时不要依赖父母的庇护,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要自立、自强。‎ 评分标准:(3分)开放性试题,能围绕“自立自强”联系生活实际作答即可。‎ ‎2014湖北省江汉油田、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 ‎(一)议论文阅读(12分)‎ 豪气干云 陈鲁民 ‎①有个词语叫“豪气干云” ,形容豪气高到触碰到云的地步。倘举例说明,那就是荆轲吧,他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大家都知道,其实后边两句“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更有气势,简言之就是“气贯长虹”。 ‎ ‎②做人贵有豪气。‎ ‎③有了豪气,襟怀、志向、胆识就有了立足之地。西汉人陈汤,素有大志,他给皇帝的战报中,汇报了消灭入侵匈奴人数后,加了一句千古名言:“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啥时候想起来都叫人热血沸腾。有了这样豪迈、雄壮、凛然的气势,国家就不可战胜,民族就不会受辱,秦时明月的皎洁,汉时雄关的巍峨,就会代代相传,中华子民就会永享安康。‎ ‎④有了豪气,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担当。宋人张孝祥,绍兴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上疏请昭雪岳飞。那时,秦桧正一手遮天,权倾朝野,好友劝其不该锋芒太露,担心秦桧报复。张孝祥回答得十分痛快:“无锋无芒,我举进士干什么?有锋有芒却要藏起来我举进士干什么?秦桧当政我怕他,我举进士干什么?”这三问酣畅淋漓,荡气回肠,足以告慰古今一切豪放之士。 ‎ ‎⑤有了豪气,就有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襟怀与壮志,就有了李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 甲 ,就有了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 乙 ,就有了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 丙 ……‎ ‎⑥豪气与大话有时很难分清,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即是豪气,说了做不到,则为大话。钱钟书在清华放出豪言:“要横扫清华图书馆。”他基本做到了,那些他认为有价值的值得看的书,扫荡了不止一遍,后来熟悉到哪本书放在哪一架,哪一格都清清楚楚。这,就是豪气。 ‎ ‎⑦个人要有豪气,才能活得有声有色;国家民族有豪气,才不被人欺负,领土、领海才不被人蚕食。豪气要以实力为后盾,没有实力的豪气,如同纸上画饼,只是自欺欺人。读南宋时期那些主战派诗人的豪言壮语,常觉心酸和无奈,国家积贫积弱,朝廷昏聩无能,根本没有实力与女真人的虎狼之师抗衡,曾经“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也只能“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史为鉴,我们唯有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奋拼搏,富国强兵,才能不怒自威,不言自雄,堂堂正正,顶天立地。‎ ‎(选自《演讲与口才》2014第12期,略有改动)‎ ‎13. 文章主要论述了什么观点?(2分)‎ ‎14. 研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3分)‎ 事 例 作 用 荆轲刺秦王,义无反顾 ‎(1)‎ ‎(2)‎ 有力地证明了“有了豪气,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担当”。‎ 辛弃疾空怀报国志 ‎(3)‎ ‎ ‎ ‎15. 下面三个短语是从选文第⑤段中抽出来的,请根据文意,将它们还原到文中的甲、乙、丙处。(3分)‎ 悲壮与不朽 从容与决绝 潇洒与自信 ‎16. 文章第⑥段是否离题?请简述理由。(2分)‎ ‎(一)议论文阅读(10分)‎ ‎13.做人贵在有豪气(个人、国家民族都必须有豪气) (2分)‎ ‎14. 示例:‎ ‎(1)解释什么是豪气干云。‎ ‎(2)张孝祥上疏昭雪岳飞,不怕报复。‎ ‎(3)有力地证明了豪气要以实力为后盾。‎ ‎(3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 ‎15. 甲:潇洒与自信 乙:悲壮与不朽 丙:从容与决绝(3分;每空1分)‎ ‎16. 不离题。第⑥段论述有豪气应言行一致,深入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深入)。(2分;论述内容和作用各1分;只答“不离题”不给分)‎ ‎2014年湖南省长沙市 (三)议论文阅读(共8分)‎ ‎ 著述出书的最高境界 ‎ 做学问有三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也;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非常形象,生动,精到,被广泛认可。其实,著述出书也有三种境界。‎ ‎ 其一,为满足追名逐利的私欲而著述出书。随着出版政策的宽松和印刷技术的发达,一些人写书出书的热情汹涌澎湃,他们仿佛文曲星下凡,洋洋万言倚马可待。皇皇巨著隔夜而成,但是泥沙俱下难免鱼龙混杂,沽名钓誉必然经典难觅,这样的书, ① 。‎ ‎ 其二, ② 。如司马迁所言:“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遇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其实司马迁自己都是在遭受李陵之祸后,于巨大屈辱之中,因“郁有所结而不得通其道”。乃“述往事,思来着”,这才有了《史记》的问世,又如【甲】这样的书,情感充沛,令人唏嘘,但常常困于个人小圈子。‎ ‎ 其三,为完成立言传世的使命而著述出书,如孔门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论语》,内容广博,涉及政治、教育、礼仪、经济、文学、天道观、认知论等等;弘扬了孔子思想,传播了儒家文化,对后世影响至深。又如【乙】。这样的书,寓意深远,警醒世人,其思想至今影响中国和世界。‎ 相比而言,第一种其实根本算不上境界不值一提;第二种虽令人感叹,但大多郁结了个人之遭遇,境界不够广阔;只有第三种,崇高的精神令人敬佩敬仰,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最高的境界。‎ 16、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7、 从下面四个论据中选择恰当的两个分别填入文中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①鲁迅为了改造国民劣根性,毅然弃医从文,愤世著书。为后人留下了数量巨大,品味极高的精神文化遗产。‎ ‎②傅雷以自己深厚的父爱吗,为儿子留下了充满拳拳爱子之心的《傅雷家书》。‎ ‎③诗人屈原,因屡屡遭受来自贵族的排挤和打击,于是“发愤抒情”,写下了流芳千古的《离骚》《天问》。‎ ‎④陶渊明远离浑浊官场,回归田园,给我们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18、请根据文意,将文章中两处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 ‎ ‎ ‎ 16. ‎【参考答案】我们应该为完成立言传世的使命而著述出书。‎ ‎【考点分析】考察的是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把握。‎ 17. ‎【参考答案】甲:③ƒ乙:① ‎【考点分析】考察的是对论据和分论点关系的把握 18. ‎【参考答案】思想肤浅、内容空泛,并且出现文盗混迹的闹剧;‚为抒发命运多舛的才情而著述出书。【考点分析】考察的是仿句能力及其语言内容概括能力。‎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 (二)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5分)‎ ‎ 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 ‎ 何飞鹏 ‎①我们经常本末倒置,当我们搞砸一件事时,我们会说这件事太难做了,所以没有做好。而到底是事情难做,还是我们没做好?谁都不知道。正确的观念是:把事情做好,就算难做也好做。没把事情做好,就算好做也难做!‎ ‎②遇到一个许久没见的部属,我关心地问:“现在在做什么?”他回答:“我现在开一间小店,可是实在很难做。”他接着反问:“何先生,你知道有什么比较好做吗?我想找一个比较好做的事。”我无言以对。‎ ‎③我无言以对的原因是,世界上哪有好做的事?哪有轻松的事?哪有容易的事?可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偏偏都这样想?每天都在找好做的事,许多人找了一辈子,什么也没找到,换得的是一生一世的蹉跎!④我听过一个医生家族告诫下一代学医要学皮肤科,千万别当外科医生,因为美容整形当红,好赚又没风险,外科医生既辛苦又危险。我还听过一对父母亲要小孩去当老师,不是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而是可以收补习费,而且退休生活优裕而轻松。这其实都是令人伤感的说法,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拣轻松、好做的做,那辛苦的事谁来做?社会又会变成如何的急功近利?撇开社会的公益不谈,就个人的角度来看,工作趋吉避凶理所当然,但问题是一味地找寻好做的事,真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吗?‎ ‎⑤我个人是不相信这个说法的,我不相信世界上有好做的事,更不相信有容易赚的钱,更没有能简单料理的生意!我不相信“好做”,我只相信“做好”,因为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任何事只要你能把它做好,最后都会有好结果的。‎ ‎⑥一个人只想找好做的事,根本就是认知上的错误,因为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用一辈子时间去寻找,也不可能找到,结果只会落一个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切实际的批评。‎ ‎⑦寻找好做的事,是聪明人的思考,是用巧,是走快捷的方式;选一件事,把事情做透、做好,是笨人的事,是痴人的思考,有的是傻劲,有的是执著。‎ ‎⑧好走的路,熙来攘往,人声鼎沸,大家都挤在一起,就算有好做的事,也早有人捷足先登。八字不够好、不够硬的人是抢不到的。而就算你有机会遇到,没一会儿,跟进的人也人满为患,一旦大家都跳进去做,好做的事也变成难做的了。‎ ‎ ⑨“做好”的路,参与者较少,因为笨人不多。但是因为是做好,要靠苦力、靠耐力、靠死力,而一旦做好,别人就算闻香而来,跟进学步,也并不容易。这是管理学上所谓的“进入障碍”,也是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李传鹏输入 ‎⑩舍“好做”,就“做好”,是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的成功要素。不再犹豫、不再寻找,也不要问那个本问题:你那一行好做吗?在谁也看不上眼的领域每天倒腾一点,虽然很艰难、很慢,但你竞争对手少,而且慢慢地他们也都退出了,这样十几二十年下来,你成功的机会几乎是百分之百。这正是不争的智慧所在。 (选自《读者》2014年第6期),有改动 ‎15.本文作者是针对上面现象发表议论的?(2分)‎ ‎16.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代之?请简要回答。(2分)‎ ‎17.把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改为陈述句: 。与原句相比,改句削弱了 的语气。(2分)‎ ‎18.本文⑦⑧⑨三段论述问题采用 结构,其中第⑧段论述了 。第⑧段论述了 。(5分)‎ ‎19.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⑩段中“舍“好做”,就“做好”,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的要素”这句话的理解。(4分)‎ ‎ 15.有些人一味地寻找“好做”的事,而不把所选的事“做好”‎ ‎16.医生的告诫和父母的说法。‎ ‎17.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没有轻松的事,没有容易的事。反问 ‎18.寻找好做的事,是用巧,是走捷径,是错误的选择 ‎ 选一件事,考苦力、耐力做透好做好,是正确的选择。‎ ‎19.只要勇于舍弃寻找“好做”的事,踏踏实实做好所选的事,就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 ‎2014德州市(五)从容与忙迫 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幅马和之的《闲忙图》,画一个老渔翁在河滨树下织草履,鱼篓斜倚树根,一片闲适景色。命名典雅异常,取忙迫之中,心神安适从容之意,对当今的生活情趣,真有无穷的启发。‎ ‎ 现在的生活情趣,只剩有一个“忙”字可以存在了,大家见面,第一句话总是近来“忙”得如何?我去参加一个宴会,一位老友不终席而要去,向大家一抱拳说:对不起,我还有三个场合得去应酬一下!他匆匆离去之后,我不禁大惑不解,真的忙到了这种地步了吗?人生趣味尚存几许?‎ 说是在美国还更忙,忙到了先生开车,太太向他口中塞三明治,危急到这样程度了吗?真的是“分秒必争”。在电视上我从篮球比赛中学到了一个术语:紧迫盯人!‎ 忙是我们这个世纪的特色,大家天天在“读秒”。试想一桌最好的满汉全席,却限你于三分钟内吃完,那还有什么味道?因之我不禁喟然叹曰:忙是20世纪最可怕的癌病,我们若不能消灭它,它就要来消灭我们。‎ 台北故宫有周臣的《闲看儿童捉柳花》和仇英的《松亭试泉图》,都充分传达出这份闲适。就是宋代理学家程明道也有“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起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歌咏;在他的心理气象上也一直是云淡风轻,他说“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可知他不但闲适异常,而且在闲适之上,还有更高一层的乐的境界!‎ 他养小鱼数尾,时时往观;人问其故,他答道:欲见无入而不自得之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南宋范安仁的《鱼藻图卷》,每一展拜,都使我想到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乐:“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西湖是我旧游之地,最有名的玉泉观鱼,那池阁之上便写着“鱼乐园”三个大字!── 我常想,人为万物之灵,而自我忙迫如此,可以人而不如鱼乎?‎ 圣路易城市立美术馆中的《落花游鱼图卷》,可称为现今传世鱼藻图中之顶尖绝品,是北宋刘寀的杰作,且见于宋徽宗的《宣和画谱》之著录。我曾特意拜观:水面落花,水中游鱼,一一都描绘如神 …… 而且他匠心独运,画的是在水里活生生的鱼,一片雍容大雅、乐得平生的模样,和我在欧美其他美术馆所见到的鱼市图大不相同,那真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名满天下的齐白石也曾画了三条小鱼,名之曰《三馀图》,这是中国的谐音妙用,鱼馀同音,便假借通用。他在上面题字云:“画者工之馀,诗者睡之馀,寿者劫之馀,此白石之三馀也”── 一片闲适从容气象。 ‎ 他原本是木匠,木匠应该做工,但是工作之馀,也来挥洒几笔水墨丹青。他原来并不想做诗,但是“睡起东窗日已红”之后,兴犹未尽,也偶尔来歌颂一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四时佳兴与人同”,不亦是充满了生之乐趣吗?至于“寿者劫之馀”,那是对高年长寿的歌颂,在兵荒马乱的20世纪中还能活到九十几岁的高龄,不是也可以来浮一大白吗?‎ 若推究一下这种三馀图之由来则久矣,益发能显示出中国人的生活从容,因为原来的三馀是“夜者日之馀”── 日出而作,所以晚上是我悠闲的时刻;“雨者晴之馀”── 不能出外耕田,便是我读书作画的机会;“闰者岁之馀”── 这就是千字文上的闰馀成岁,古代历法为了调整太阳年与太阴月的关系,常于不含“中气”的月份,或只有一个节气的朔望月处置一闰月,在古代中国人的想法中这是一笔意外的收获,又可以从容自在的闲散几天了!拿古代的自在有馀和现在的忙迫不堪一比,我们不禁大为怀疑起来,这内中的得失消长如何调剂,才能使现下当今的忙迫癌症起手回春化为一片从容祥和,庶几能切问近思乐我平生?‎ ‎ 这要有一双挽狂澜于既倒之大手笔,也是点黑铁为黄金的大手段,套用孙中山先生的一项说法,得先来个心理上的大建设,姑名之曰反宾为主之法。因为如今人随着机器在转,久已喧宾夺主,如今反其道而行,先立其大者,“我为主”,事虽忙迫,须还由我处!这样一揽辔澄清,马上宾主易位,宇宙一片清明,要忙由我,要闲亦由我,多少自在从容!‎ 禅宗大德教人曰:“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一旦智珠在握主权笃定,正如阿基米德说若在太空中找到一个支点,从此就可以掀动地球支配人生了。金圣叹传云他有三十六件人间得意之事,如今我们反宾为主转败为胜,真可以说是浮生最大的“不亦快哉”了!‎ ‎23、本文是谈艺术欣赏的,却花了很多笔墨写日常生活,又以生活感悟结语,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艺术观?(3分)‎ ‎24、“鱼”是“余”的谐音,有富贵丰裕的文化内涵,文中的“鱼”,表达了中国人怎样的生活理想与追求?(3分)‎ ‎25、品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部分。(4分)‎ ‎(1)也是点黑铁为黄金的大手段 ‎(2)禅宗大德教人曰:“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26、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3分)‎ ‎27、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写摆脱“忙迫”生活的具体做法。(4分)‎ ‎23.答案示例:突出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紧密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要表现生活,生活要提升为艺术。共3分 ‎24.答案示例:闲适从容,雍容大雅、乐得平生。(共3分)‎ ‎25.(1)答案示例:化用“点石成金”这一成语,以“点墨铁为黄金”喻“把忙迫变从容”,形象生动。‎ ‎(2)答案示例:引用佛教用语,作者阐发了“我为主”非“物主我”,方能达到自在从容的道理。‎ ‎26.答案示例:文白相间,典雅隽秀,旁征博引,浑然天成。雅俗共赏,妙趣横生。(共3分)‎ ‎27.答案示例:做事有计划,不图一蹴而就,但求享受过程;劳逸结合,培养兴趣,丰富自我。(共4分)‎ ‎2014湖北省咸宁市(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当一匹被鞭打的马 ‎①耕柱子是墨子的门徒。一天,墨子授课时,一只小鸟停在窗外的柳树上婉转鸣啼,弟子们纷纷向外张望,耕柱子也随之瞅了一眼。事后,墨子却单独严厉地责骂了他。耕柱子感到很难过,觉得受到很大委屈,抱怨说:“我犯的错误并不比别人多,却遭到老师这样严厉责难。”墨子听到之后,问他:“假如你要驾驭马和牛上太行山,你会选择鞭打马还是鞭打牛?”耕柱子回答:“我当然要鞭打马。”墨子又问:“为什么要鞭打马而不鞭打牛呢?”耕柱子回答:“因为马儿跑得快,才值得鞭打,这种能力是牛不具备的。”于是,墨子告诉他说:“我责骂你正因为你像马而不像牛,你值得批评呀!”‎ ‎②其实,小到一家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离不开这样的鞭策,有时是一句苛刻的责备,有时是一次严厉的惩罚,有时甚至是一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吹毛求疵。应该感激愿意指责你的人,是他使你看到自己的不足。试想,若不是关心你,期待你下次做得更好,怎么会批评你呢?正因为在批评者眼中,你是“值得被鞭打的马”,所以才会批评你。因此,面对各种责备,应该 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用行动来回报关心和爱护你的人。‎ ‎③‎ 有时候,遭遇特别严厉的批评,说明你是一个可造之才,是一个值得帮助的人。如果一遇到处罚,就极力进行辩解,只找客观因素,不找自身原因,一次两次还可原谅,次数多了,别人便会对你失去信心,你也就失去了提高自己的机会。一个优秀人才的成长,必须经受住各种考验,忍受各种委屈,才能完善自我。这些挑剔给了你一个臻于至善的机会,帮助完善你的人格、增加你的底蕴,使你每临大事有静气。‎ ‎④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面对严苛的鞭策,只一味地感到委屈,继而意志消沉,慢慢地变得平庸;另外一些人,在鞭打中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将鞭策化为动力,扬蹄奋进,勇敢地登上人生的顶峰。‎ ‎⑤选择当一匹被鞭打的马,还是当一只不被鞭打的牛,将是你人生辉煌与平庸的分水岭。 (2014年4月9日《人民日报》)‎ ‎17.开头引用墨子严厉批评耕柱子的故事,作用是什么?(3分)‎ 答: ‎ ‎18.根据文意,第②段划横线处应填写的最恰当词语是(3分) ( )‎ A.认真 B.欣然 C.坦然 D.乐意 ‎19.第②段划线的三个句子,它们的句序能调换吗?请说明理由。(3分)‎ 答: ‎ ‎20.第③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分)‎ 答: ‎ ‎(三)(12分)‎ ‎17.(3分)引出论题(1分),使表达生动形象(增加读者阅读兴趣),富有说服力(2分)‎ ‎18.(3分) C ‎19.(3分) 不能(1分)。 因为这三个句子是按照程度由轻到重的逻辑顺序组织语序的(2分)。(能答出“逻辑顺序”或“轻重”或“递进”的意思即可得满分)‎ ‎20.(3分) 正反对比论证 ‎2014内蒙古包头市(四)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22-26题。(12分)‎ ‎ 读书关乎心灵 ‎ 胡晓红 ‎ 近日见三五好友在网上发表读书照片,并附几句评价。对此我最初只匆匆一扫,觉得 朋友很勤奋,工作之余仍能把一些时间腾给读书,心中颇为赞赏。但是再关注他们读的 书,发现其中成功学著作、名人自传、励志书籍居多,赞赏之意便少了几分。‎ ‎ 成功学著作风靡,已不是一两年的事了,自从它们诞生后,便成为图书市场的宠儿。‎ 但就如我们所看到的,读过励志书的人,并未在阅读之后精神焕发,然后志存高远、悬梁刺 股、夜以继日。因为这些书讲述的,只是一个个他人成功的模式化故事,能起的作用大抵 是暂时刺激一下阅读者的神经。我从心底认为,读书是关乎心灵的事,好书给人的馈赠往 往也是思想和心灵上的。真正能够起到励志作用的书并非成功学著作,也不以励志为直 接目的,而是通过帮助读者一步步建设心灵,使读者自觉地实现自我价值。‎ ‎ 首先,好书让人心生敬畏,并激励人不断地学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好书不胜枚举。‎ 真正的书中良品,能让读书人了解知识的精深,胸怀与精神的清朗,因此我们看到很多博 览群书的人,也仍自惭于自身的少知与浅薄。好书使得读书人不敢妄自尊大,不断激发他 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把精力放在学习求索上。读书人真正盼望的,是通过经年的努力 与积累,让精神避免躁动和浅薄而接近澄澈。‎ ‎ 同时,好书能培养人的心性,砥砺人的品格。好书是写作者废寝忘食的真诚创作,凝 结了作者尽心体察的智慧以及经年的积累。那些平实精到的表述,严谨克制的低回,深沉 宁静的思想更能打动人、影响人,润物于无声。“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 凉风的娇羞”,适用于形容它们对阅读者产生的自然却深邃的影响。好书往往是娓娓道 来,并非套用统一的模式讲述类似的故事,因此每一次阅读都会成为一次心灵之旅。‎ ‎ 人最可悲的是没有主心骨,寻不到自己。书籍在浸润心灵和感染精神后,最为重要的 功劳是教人成为自己。好书助读书人自省自知,也使他们的心境变得更为开阔,学会更加 尊重他人和环境,更加尊重自己。‎ ‎ 所谓成功的路径,并非励志书里说得那么单一,成功的真正定义,理应是在自身最喜 欢的领域做出成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 读书关乎心灵,读书渐少又渴望成功的当代人,更需要好书的感染和浸润。心灵丰盈 了,意念坚定了,励志的路才会真正好走。‎ ‎ (略有改动)‎ ‎22.作者为何对好友读成功学著作少有赞赏之意?(3分)‎ ‎23.作者认为好书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24.作者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好书的作用?(3分)‎ ‎25.作者认为成功的含义和条件各是什么?(2分)‎ ‎26.每年高考前夕,有的地方的高三考生,把课本和资料从楼上抛向天空,名日:“释放压 ‎ 力”。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2分)‎ ‎(四)‎ ‎22.(1)成功学著作只能暂时刺激一下阅读者的神经。(1分)‎ ‎(2)成功学著作并不能真正使阅读者精神焕发,志存高远。(1分)‎ ‎(3)为下文引出“读书是关乎心灵的事”的观点作铺垫。(1分)‎ ‎23.(1)好书应当触动思想和心灵而不以励志为直接目的。(1分)‎ ‎(2)通过帮助读者一步步建设心灵,使读者自觉地实现自我价值。(1分)‎ ‎24.(1)好书让人心生敬畏,并激励人不断地学习。(1分)‎ ‎(2)好书能培养人的心性,砥砺人的品格。(1分)‎ ‎(3)好书促人自省自知,教人成为自己。(1分)‎ ‎(4)好书可使人心境开阔,学会尊重他人、环境和自己。(1分)‎ ‎(以上四点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25.(1)真正的成功是在自身最喜欢的领域做出成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1分)‎ ‎(2)走向这种成功的条件是心灵丰盈,意念坚定。(1分) ‎ ‎26.示例:肯定:可以理解,确实可以有一定的释放压力的作用。(1分)‎ ‎ 否定:不该如此。这分明是把读书当作了敲门砖。(1分)‎ ‎ 读书是关乎心灵的事,关乎心灵的事需要坚持一生。(1分)‎ ‎2014河南(二)阅读下文,完成II-14题。(共12分)‎ 阅历与读书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 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叉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作者:赵迎辉。有删改)‎ ‎1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1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 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 纸的背面。”‎ ‎(二)(共12分)‎ ‎11.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阅历与读书相辅相成)(2分)二者不可偏废。(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12.①指出“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引起下文。②从读书体验谈起,借用名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13.先提出本段论题“如何丰富阅历”。(1分)然后从阅历与经历的关系、阅历与读书的关系进行论证。(2分)最后点明本段论点“经历与读书都能丰富阅历”。(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4.第②段。(1分)歌德的话论证的是第②段中的“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意思对即可。2分)(共3分)‎ ‎2014南充市(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一18题。(10分)‎ 在阳光下看人 韩志金 ‎ ①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优缺点,固然有其客观标准,但也与观察者看人的角度有一定关系。用灰暗心理看人,从人的短处着眼,所看到的缺点自然多于优点,短处多于长处;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所看到的优点一定多于缺点,长处多于短处,而用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 ‎ ②唐代柳宗元在《梓人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名叫杨潜的“二把刀”木匠,连自己的床都修不好,却声称能造屋,且所要工钱是一般工人的三倍。柳宗元听了大笑,觉得这是个贪图钱财、喜欢吹牛的家伙。后来,在一个很大的造屋工地上,柳宗元又看到这位老兄,只见他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奋力做事,有条不紊。柳宗元大为惊叹。时这个人应当怎么看?如果把他看成一个“棒槌”弃之不用,无疑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 ‎ ③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方略,其重点应该在扬长。因为人的长处决定一个人的价值,扬长不仅可以避短、抑短、补短,而且能够强化人的才干和能力,使人的才干和能力不断地成长和发展。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这里需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优势”与“劣势”分明的人。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特长具有明显的领域性,一旦离开所适应的领域,这些特长可能变得没有意义。正所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一名职业作家能写出灵动激越的文字,但对图书销售却可能一窍不通。同样,一位营销高手能在图书市场上叱咤风云,但点灯熬夜写出的文字却可能不值几何。用人就要根据人的特长领域区别任用,使其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弥补或规避。另一种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人。古人说,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一个有着明显长处和强项的人,也常有明显的短处和弱点。有才干的人往往恃才自傲;有魄力的人容易不守常规;意志坚定的人容易固执己见;为人谦和的人又多胆小怕事……人的优点越突出,缺点往往越明显。用人就要破除“任人唯全”的束缚,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给“虎”一座山,给“鲨”一片洋,让其长处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不能把无伤大雅的毛病看重,无关痛痒的问题看大,无足轻重的缺点看死,更不能削足适履。‎ ‎ ④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能看出部属长处的人是非常幸福的。光自己一个人能干,能做的事情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是个卓越超群的人,也无法胜任所有的事情。唯有知人善任的管理者,才能完成超出一己之力的事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还要容其所短,特别是人的某些失误或过错。接受任务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于种种意想不到的原因,任务完成得不够好,或偶尔出现失误在所难免。对于一些方法上的过失,要用宽容心来包容,帮助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类错误。一出现失误就任意指责,简单处罚,接受任务者就会变得谨小慎微。畏葸不前,甚至会激化矛盾,影响工作。‎ ‎ 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才能用好更多的人。谁要是指望找到没有缺点的人才任用,那恐怕就得永远孤军奋战了。‎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 ‎ ‎15.(2分)用人的正确态度是:从人的长处着眼,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2分,答出“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即可得全分)‎ ‎16.本文第②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 ‎ ‎16.(3分)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事实论证)(1分)。作用:用典型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的道理(2分)。‎ ‎17.请写出本文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 ‎ ‎17.(2分)含义:有出类拔萃的才能的人,必然会遇到因不合时宜而招致的困境。或“一个有着明显长处和强项的人,也常有明显的短处和弱点。”(2分)‎ ‎18.结合本文所讲道理,谈谈如何看待自己或他人的长处和短处。(3分)‎ ‎ ‎ ‎18.(3分)言之成理即可。 (共3分,观点明确,正确1分,能围绕观点展开适当阐述1分,语言表达通顺得体1分。)‎ ‎2014黄冈市(三)阅读下面的经典短文,回答23-24题。(4 分)‎ ‎①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社会学家将其称为“家庭文化”,心理学家则称之为“精神风貌”,其内容是指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共有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言行表现的总和,也是家庭成员品格、文化素养、道德情操、人际关系的具体体现。‎ ‎②家风好,则人心正,父母慈,儿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孙贤;家风不好,则父母恶,子不肖,孽孙生。美国的爱德华和珠克两个家族,家风传至八代。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的子孙中有13 位当过大学校长,有100 多位教授、80 多位文学家,60 多位是医生,还有1 人当过副总统,1 人当过大使,‎ ‎20 多人当过议员。这个家族给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的子孙中有300 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 多人酗酒致残或夭亡,60 多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7 人是杀人犯,总之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美国政府为了拯救这个家族共花费了数百亿美元的巨款。两个家族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向两极发展着。所以说,      。‎ ‎③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鲁迅先生也曾说过:“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地产生,尽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翻开历史,在我国不知有多少脍炙人口、生动感人的名人家规、家训,感召来者,滋养后人,如周公的“一沐三捉发,      ”;孔子的“     ,无以立” ;诸葛亮的“ 淡泊以明志,    ”;朱伯庐的“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以及周总理的10 条家规等均是。④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要形成好的家风,做父母的就得事事从自我做起,不断提高为人父母的素养,努力将自己的家庭变成人才的学校。‎ ‎23.阅读短文,在第②段横线上填写结论句。(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家风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子孙后代的成才,而且也关乎着对社会、国家的影响。‎ ‎24.根据你的积累,在第③段横线上填写相关名句。(填写两处即可)(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一饭三吐哺不学礼宁静以致远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答出两点即可)‎ ‎2014哈尔滨市(四)阅读《丈量幸福的尺寸》,回答20-23题(13分)‎ 丈量幸福的尺寸 ‎ ①4岁的时候,你会为得到一颗糖果而快乐;14岁的时候,你会为某次考试得了全班第一而兴奋;24岁的时候,你会为迎接新的挑战而狂喜……而在此之后,一个人生命力的分水岭已开始隐隐呈现,要体验到幸福感可能会变得越来越艰难。“获得”或“占有”的毒瘾更大了,不再是个轻易就会满足的孩子。‎ ‎ ②我们用什么来丈量幸福的尺寸?该到哪里去寻找幸福的配方?‎ ‎ ‎ ‎ ③人们总是习惯把希望寄托在攫取的行动上。更多的财富,更好的房子,更高的地位,更大的名声。似乎只有这些才能见证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让自己感觉更安全,更强大。但占有的欲望是没有穷尽的,占有本身总在刺激和催生新的欲望。因此只会用外物来丈量幸福感的人常常陷身于一种矛盾之中,拥有越多,幸福反而越少。‎ ‎ ④也有些人,把希望寄托在了错误的地方。蒲松龄一生没有走出科场失意的阴影,也许他自己都不曾料到,令他名垂后世的恰是功名之外的谈鬼说狐、嬉笑怒骂;班超终于放弃了笔砚间平稳而无趣的生活,才有了那令无数后世热血男儿神往的建功异域,封侯万里。(一)由于希望放错了位置,前者一生与幸福无缘;由于找准了方向,后者终于与幸福握手。‎ ‎ ⑤幸福是无法计量的,也不存在一个现成的配方,没有一个公式或程序可以算出幸福的总值。物的叠加和累积有时候非但毫无意义,甚至会成为幸福的负数。你可以说一个开着宝马车的人比一个骑着自行车的人更神气,但你不能说前者比后者更快乐。宝马车可以有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机械动力,但驾车的人未必拥有生命的切实推进感。‎ ‎ ⑥如果一定需要找到什么“幸福指数”,那么唯一可能的答案就是:爱,自由,创造。只有这几个本质性的关键词才能丈量幸福,能够诠释真正的快乐。它们也就意味着那样的感觉:相逢的欣喜,飞翔的快慰,审美的沉醉。‎ ‎ ⑦幸福的尺寸本是无所谓大,也无所谓小的。这正像脚上的鞋,穿着合适也就可以了。(二)童年的尺寸是一颗糖果的甜蜜,少年的尺寸是一次收获的快乐。青年的尺寸是一份创造的惊喜。在此之后,你的脚丫已经不再长大,你的鞋子尺码已经固定,所以,请学会丈量幸福,拥有一颗充满爱、充满自由、充满创造的心吧!因为,“人不能把握自己的幸福,都是因为超出了自己双脚所占的地面尺寸”。‎ ‎ (选文有改动)‎ ‎20.(3分)作者主张用什么来丈量幸福的尺寸?‎ ‎21.(4分)理解文中加点词语。‎ ‎ (1)“毒瘾”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 (2)“矛盾”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22.(3分)写出文中画线句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一) [来源:Z.xx.k.Com]‎ ‎(二) [来源:Zxxk.Com]‎ ‎23.(3分)如何理解“人不能把握自己的幸福,都是因为超出了自己双脚所占的地面尺寸”这句话的含义?‎ ‎2014济宁市(二)‎ 等 ‎ 宋庆发 等,取“等待”之义。它既不主动求证,又不拒绝演绎;既让过往莫名挠头,又在现实面前坦然露脸;既辐射自然和生命的日光,又聚焦道德和爱的月色。等,是诗一般恣肆凝聚,哲学一样的理性铺陈。‎ 等是一种态度。春花等料峭过后的开放,秋叶等西风紧束之余的飘零,等的是一份自然而然;等米下锅,等菜上桌,等的是一份丰稔期许;等而下之,等闲视之,等的是一份逍遥自在。等量齐观,心存一颗佛心;等因奉此,秉承一业操守。等,其实就是一种和中的积极态度,一种对世界对人生的本源看法和清正做派。‎ 等是一种智慧。姜尚直钩无饵垂钓渭水,等来了明慧天子周文王礼贤下士的相遇;卓文君诗心悱恻坚守空房,等回了浪子司马相如最初的爱恋。这何尝不是一种充分自信、甘于隐忍的智慧?‎ 等是一种境界。苏武持节牧羊北海十九年,须发皆白,只等归汉,心纯如雪;谭嗣同坐等杀头,慷慨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酬圣主、民心与变法;金岳霖情笃林徽因,不因其嫁作梁妇而词语忸怩,不因其声名鹊起而逻辑狷介,不因其早逝而改弦易辙,一等就是终身不娶。此心,此志,此情,天地为证,日月可鉴。‎ 当今社会,物欲横行;当今时代,瞬息万变。但总有云卷云舒间的宠辱皆忘让人去等候,总有花开花落时的去留无意让人去期待。西方谚语道:“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我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灵魂不开口,就让我们一起 “等一等”吧!‎ 等洪荒的旷远诡秘,等原野的缤纷,等文学燃起的希望,等自然唱起的规律,等万物亮出的生命底色。等一等,两个人的爱情便可湿润江南;等一等,一个人的寂寞便可开出花来;等一等,爱默生的自然世界便会呈现:“每个人都会成为诗人,爱将成为主宰,美将处处流露,人与自然将和谐相处。”‎ ‎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3年第24期)‎ ‎13.结合你对文意的理解,说说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诠释“等”的内涵的。(3分)‎ ‎13.答案:等是一种态度;等是一种智慧;等是一种境界。‎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4.文章第4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4.答案:举例(事实)论证 这样更能生动具体地阐明作者“等是一种境界”的观点。 ‎ 评分:共2分。论证方法和作用各1分。意思对即可。‎ ‎15.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爱默生的自然世界”的理解。(3分)‎ ‎15.答案:人要热爱生活,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关爱,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社会才会进步、发展。‎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14年安徽省[二] (18分)‎ ‎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  宗白华 ‎  ①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  ②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  ③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对方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①,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  ④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  ⑤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或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真理而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觉得很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正是“学者的精神”!‎ ‎  ⑥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的第一生命。小我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者应具有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   (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  [注]①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  10.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4分) ‎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 ‎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 ‎  11.从第③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4分) ‎ ‎   ‎ ‎12.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6分) ‎ ‎ ‎ ‎   13.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4分)‎ ‎ ‎ ‎   【二】(18分)‎ ‎  10.B(4分)‎ ‎  11.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的“常态”主要有:在失败后常“作狡辩”,常“作遁词”,甚至出现“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等现象。(4分)‎ ‎  12. 通过对比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的精神”,也说明了中国学者缺失“真正的学者精神”;为文末中心论点的提出提供了论据。(6分)‎ ‎  13.(中国)学者应该具有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和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 ‎ ‎2014年广东省(三)(10分)‎ 读书与境遇 罗建军 ‎①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境况和遭遇。人总是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读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科学地认识读书的境遇,是人们不容回避的问题。‎ ‎②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精神愉悦。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明媚,也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悦。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野,汲取新知识。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会用宽容的怀抱接纳你。”顺境中读书,关键是要确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同时还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平心静气,深思精进。顺境中读书,可以帮助一个人消除骄气,清醒地认识自己,理性地看待世界。‎ ‎③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逆境人人都可能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以此为机遇,砥砺磨炼,最终“鱼化为龙”‎ ‎。逆境中读书,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世理豁然开朗的认识。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司马迁惨遭宫刑,仍持之以恒地博览群书,从而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海伦•凯勒失聪失明,却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读书,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传奇人物。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水滴穿石”的韧性,逆境中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心里积压的阴霾,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④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很难静下心来读书。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有“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心态,书籍恰好具有这种功能。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丰富学识,增长智慧;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也能帮助我们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追求灵魂与人格的崇高。‎ ‎⑤“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无论客观世界如何变化,人的因素始终具有决定性,只要我们始终坚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信念,时刻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就一定能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不断进步。‎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下列不能证明“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曹雪芹常年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清苦生活,仍然自得其乐,坚持读书写作,终于完成鸿篇巨制《红楼梦》。‎ B.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常常手不释卷,有时在排队打饭或候车的喧嚣环境中还津津有味地阅读《尚书》。‎ C.艾思奇在日本求学期间,课余时间别的同学常常唱歌跳舞,而他却一个人埋头读书,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似的。‎ D.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特意到长沙街头的菜市场读书,身边人来人往、嘈杂不堪,他始终不为所动。‎ ‎1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善于引用名言,如“非宁静无以致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这些名言既恰当地证明了观点,又增添了文采。‎ B.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围绕“读书与境遇”的关系展开论述,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读书的境遇因人而异,只要我们在逆境中不消沉、不浮躁,坚持不懈,潜心读书,就能成就伟业。‎ D.文章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如果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就能不断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提升自我。‎ ‎14.如何理解第⑤段“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这句话的深刻含义?(4分)‎ 答: ‎ ‎(三)(10分)12.A 是逆境 ‎13.C【“逆境中……不浮躁……潜心读书”与原文意思不符。】‎ ‎14.这句话是说心态随着境遇的变化而改变的人是凡夫俗子;(1分)心态不受境遇影响,甚至能改变境遇的人,就是圣贤(1分)。运用对比手法(1分),强调要把握读书的境遇,力求境随心转(1分)。应该驾驭环境,用于读书(1分);而不是被环境左右,影响读书。(1分)本题最多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