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28 KB
  • 2021-05-13 发布

20132014上海市宝山区中考三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3-2014上海市宝山区中考三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金刚石用于刻画玻璃 B.活性炭用于褪色、除味 C.盐酸用于除铁锈 D.干冰用于保存冰激凌 ‎【答案】C ‎ ‎【解析】 ‎ 试题分析:A.金刚石用于刻画玻璃属于物理变化硬度较大,利用的物理性质; B.活性炭用于褪色、除味利用的物理性质吸附性,属于物理变化;C.盐酸用于除铁锈利用的是化学性质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D.干冰用于保存冰激凌利用的物理性质易升华,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选择C ‎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 ‎2.氢氧化钠广泛用于纺织、制皂等方面,其俗称是                         (    )‎ A.纯碱     B.烧碱     C.石碱     D.石灰石 ‎【答案】B ‎ ‎【解析】 ‎ 试题分析:氢氧化钠广泛用于纺织、制皂等方面,其俗称是烧碱、火碱、苛性钠,故答案选择B ‎ 考点:氢氧化钠的俗名  ‎ ‎3.光变色防伪油墨中含有MgF2,MgF2中F的化合价为                       (    )‎ A.-1     B.-2     C.+2     D.+1‎ ‎【答案】 A ‎【解析】 ‎ 试题分析:有化学式推求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在氟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氟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2X=0,得到X="--1" 答案选择A 考点:化合价的计算  ‎ ‎4.下列几组物质中,前者为化合物,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     )‎ A.铜、氧化铜     B.氢气、天然气     C.碘酒、酒精     D.氯化钠、盐酸 ‎【答案】D ‎ ‎【解析】 ‎ 试题分析:A. 铜、氧化铜中前为单质后为化合物; B.氢气、天然气中前为单质,后为混合物;C. 碘酒、酒精 前为混合物,后为化合物;   D. 氯化钠、盐酸前为化合物,后为混合物,故答案选择D 考点:物质的多样性  ‎ ‎5.下列实验方案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治疗胃酸过多: NaOH+HCl→NaCl+H2O B.鉴别硫酸溶液和盐酸: H2SO4 +BaCl2BaSO4 ↓+ 2HCl C.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Cu+AgNO3→CuNO3+Ag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Fe+3O22Fe2O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实验方案不行,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B选项是可行的方案;C选项是不正确的方案,铜不能与酸溶液反应;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答案选择B ‎ 考点: 实验方案评价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6.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   )‎ A.木炭和石墨     B.水和双氧水     C.熟石灰和生石灰     D.臭氧和液氧 ‎【答案】D ‎【解析】 ‎ 试题分析:同素异形体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A.木炭和石墨 前为混合物后为单质不行;B.水和双氧水二者都是化合物; C.熟石灰和生石灰二者都是化合物; D.臭氧和液氧属于同素异形体,故答案选择D 考点:同素异形体  ‎ ‎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B ‎【解析】 ‎ 试题分析:A.是错误的叙述,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是正确的叙述;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是错误的叙述,应该为灰白色固体; D.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产生白色沉淀是错误的叙述,应为蓝色沉淀,故答案选择B ‎ 考点:物质的燃烧现象、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  ‎ ‎8.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读取液体的体积应该平时液面最低处;B选项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C选项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该悬空垂直滴加;D选项加热液体是正确的操作,故答案选择D ‎ 考点:基本操作  ‎ ‎9.X表示某物质的化学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的组成中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B.X是氧化物 C.X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 D.在上述变化中氧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 ‎【答案】C ‎【解析】 ‎ 试题分析:A.是错误的叙述,X的组成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B.X是氧化物是错误的叙述,因为X中含有三种元素; C.X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是正确的;  D.在上述变化中氧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是错误的叙述,应该为 氧元素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故答案选择C 考点:物质成分推断、氧化物、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 ‎10.在“3H2SO4”中,包含着“1,2,3,4”四个数字。下列对这四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 B.“2”表示每个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 C.“3”表示分子的个数 D.“4”表示每个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 ‎【答案】A ‎【解析】 ‎ 试题分析:A.“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是错误的叙述,表示每个分子中硫原子的个数; B.“2”表示每个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是正确的叙述; C.“3”表示分子的个数是正确的叙述; D.“4”表示每个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A 考点:化学式周围数字的意义  ‎ ‎11.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    )‎ A.是化合反应  ‎ B.有单质生成  ‎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答案】A ‎ ‎【解析】 ‎ 试题分析:A选项是化合反应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有单质生成是错误的叙述,单质是反应剩余的物质;C选项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是错误的叙述,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D选项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是错误的叙述,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1,故答案选择A 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 ‎12.高纯度单硅的制取反应为 ,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CO是还原剂 B.C发生还原反应 C.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D.SiO2是氧化剂 ‎【答案】D ‎ ‎【解析】 ‎ 试题分析:A.CO是还原剂是错误的叙述,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反应物; B.C发生还原反应 是错误的叙述,碳与氧结合发生氧化反应; C.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是错误的叙述,反应为置换反应; D.SiO2是氧化剂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 ‎13.合理使用化肥,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不能将氯化铵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B.草木灰是磷肥 C.KNO3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料 D.硝酸铵的含氮量35%‎ ‎【答案】B ‎ ‎【解析】 ‎ 试题分析:A.不能将氯化铵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是正确的叙述,否则降低肥效; B.草木灰是磷肥是错误的叙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属于钾肥; C. KNO3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是正确的叙述,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 D.硝酸铵的含氮量35% ,经计算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B 考点:化学肥料  ‎ ‎14.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点表示此时液体为纯净物 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 ‎【答案】C ‎ ‎【解析】 ‎ 试题分析: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是错误的叙述,由起点可知盐酸溶液滴入氢氧化钠中; B.B点表示此时液体为纯净物是错误的叙述,是氯化钠溶液; 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是正确的叙述,A点的溶液显碱性;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 是错误的叙述,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氢,和氯化钠,故答案选择C 考点:酸碱中和反应  ‎ ‎15.使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饱和溶液不能采用的方法                    (    )‎ A.通入CO2     B.加入氧化钙     C.加入氢氧化钙     D.恒温蒸发水 ‎【答案】A ‎ ‎【解析】 ‎ 试题分析:使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饱和溶液不能采用的方法A.通入CO2不能采用,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B.加入氧化钙可行,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C.加入氢氧化钙可行,加入溶质; D.恒温蒸发水可行,减小溶剂,故答案选择A ‎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 ‎16.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 甲 ‎ ‎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 ‎④ 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 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 ‎【解析】‎ 试题分析: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是错误的叙述碳元素无法证明存在;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是正确的叙述;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是正确的叙述;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是正确的叙述;⑤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是错误的叙述,故正确的选择②③④,答案选择C 考点: 基本实验验证 ‎ ‎17.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 A.K2CO3、 HCl、NaNO3、H2SO4‎ B.K2SO4、NaOH、CuSO4、Na2CO3‎ C.NaOH、NaCl、FeCl3、KNO3‎ D.Na2CO3、BaCl2、HNO3、Na2SO4‎ ‎【答案】D ‎ ‎【解析】 ‎ 试题分析: A选项K2CO3、 HCl、NaNO3、H2SO4 不用其他试剂不能鉴别;B.K2SO4、NaOH、CuSO4、Na2CO3 碳酸钠和硫酸钾无法鉴别; C. NaOH、NaCl、FeCl3、KNO3氯化钠和硝酸钾无法鉴别; D.Na2CO3、BaCl2、HNO3、Na2SO4彼此滴加产生两种沉淀的为氯化钡,有一种气泡和一种沉淀的为碳酸钠、沉淀不消失的为硫酸钠,只有气泡的为硝酸,故答案选择D 考点:物质的鉴别  ‎ ‎18.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的关系,能用右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     )‎ 序号 甲 乙 ‎①‎ HCl溶液 NaOH溶液 ‎②‎ HCl溶液 大理石 ‎③‎ BaCl2溶液 Na2CO3溶液 ‎④‎ CuSO4溶液 铁 粉 ‎⑤‎ H2SO4溶液 锌 粒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⑤‎ ‎【答案】 D ‎【解析】 ‎ 试题分析:①因为都是溶液不会出现平行线;②可行符合题意;③溶液的质量减少;④溶液的质量减少,⑤可行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②⑤D ‎ 考点: 酸碱盐、金属之间的反应 ‎ ‎19.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64‎ ‎32‎ ‎40‎ ‎1.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5.6‎ ‎72‎ ‎1.0‎ A.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 g B.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 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和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 D.若a物质与b物质的式量之比为4 : 1,则反应中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 ‎【答案】 A ‎【解析】 ‎ 试题分析:由题中的表格可知A选项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 g是错误的叙述,应该为38.4g;B选项 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是正确的叙述,因为ab的质量减小,而d的质量不变可能是杂质也可能是催化剂;C选项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和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是正确的叙述,因为是化合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D选项若a物质与b物质的式量之比为4 : 1,则反应中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A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20.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 A.一定有碳酸钙     B.可能有氢氧化钠     C.一定有碳酸钠     D.可能有氢氧化钙 ‎【答案】A ‎ ‎【解析】 ‎ 试题分析: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 说明有碳酸钙或者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同时存在;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一定有碳酸钠,可能有氢氧化钠,所以不正确的选择A一定有碳酸钙。‎ 考点:物质成分推断  ‎ 二、填空题 ‎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合适的化学符号或化学方程式填空。‎ ‎(1)空气中约含量78%气体是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3)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防止酸雨                              ;‎ ‎(4)最简单的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                                 。‎ ‎【答案】(1)N2;(2)Al ;(3)SO2+2NaOH →  Na2SO3+H2O ;(4)  CH4+2O2CO2+2H2O   ‎ ‎【解析】 ‎ 试题分析:(1)空气中约含量78%气体是N2;(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3)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防止酸雨方程式为:SO2+2NaOH →  Na2SO3+H2O;(4)最简单的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的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 ‎ 考点:化学符号的书写  ‎ ‎2.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          _(填写序号,下同)。‎ ‎(2)若要将C的饱和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且不改变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是        。‎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_      。‎ ‎(4)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  ___g;继续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5)在含有少量的B的A中分离出 A,可采用            法。‎ ‎【答案】(1) A=B>C ;(2)降温 ;(3)B > A >C ;(4)65 ;37.5%(5)冷去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 ‎【解析】 ‎ 试题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2)若要将C的饱和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且不改变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有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采用的方法是降温;(3)将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B > A >C ;(4)t1‎ ‎℃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根据溶解度的数值可知,溶液的质量为65g,继续升温到t2℃时,有溶解度的数值可知A物质溶解完,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7.5%,(5)在含有少量的B的A中分离出 A,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故可采用冷去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 考点:溶解度曲线  ‎ ‎3.据调查甲醛是一种常见污染物。甲醛(CH2O)中各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CH2O摩尔质量为         , 2 molCH2O分子中约含有            个氢原子。‎ ‎【答案】  1:2:1      ,    30g/mol ,   2.408×1024‎ ‎【解析】 ‎ 试题分析:据调查甲醛是一种常见污染物。甲醛(CH2O)中各原子物质的量之比就是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比1:2:1 ;CH2O摩尔质量为30g/mol,2 molCH2O分子中约含有2.408×1024  ‎ 考点:物质的量的计算  ‎ ‎4.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中收集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方案:‎ ‎(1)操作a、b的名称是      。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甲同学提出X可用金属铁,乙同学认为X可用金属锌,你认为谁的意见是正确的,理由是                           。加入过量的金属X的目的是                          。‎ ‎【答案】 (1)过滤        ‎ ‎(2)甲正确,因为锌会把铁、铜都置换出来,引入杂质硫酸锌晶体。(1分)‎ 把铜全部置换出来或得到全部的铜  ‎ ‎【解析】 ‎ 试题分析:因为经过操作ab后,固液分离,故(1)操作a、b的名称是过滤,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甲同学提出X可用金属铁,乙同学认为X可用金属锌,甲同学正确,因为因为锌会把铁、铜都置换出来,引入杂质硫酸锌晶体。加入过量的金属X的目的是,把铜全部置换出来或得到全部的铜。‎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 ‎5.实验室常用下列三种方法制备气体:‎ ‎ ‎ ‎(1)仪器a的名称                    ‎ ‎(2)写出装置(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和装置(Ⅰ)比较,用装置(Ⅱ)制取和收集氧气除了节能、环保、安全、操作简单等优点以外还有:            ;装置(Ⅲ)和装置(Ⅱ)的发生装置比较的优点是                。‎ ‎(3)学生改用装置(Ⅲ)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却没有此优点,原因是                  。请你写出一种实验室用装置(Ⅲ)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长颈漏斗(2)2 H2O2  MnO2       2 H2O + O2 ↑ ,优点有: 控制反应速率 ,测量氧气体积(合理均得分,1分)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1分) (3) 二氧化锰是粉末状固体 ,无法固液分离。  (1分)‎ CaCO3+2HCl==CaCl2+H2O+CO2↑; 注:二氧化碳和氢气均可 ‎【解析】 ‎ 试题分析:(1)仪器a的名称长颈漏斗;(2)写出装置(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H2O2  MnO2       2 H2O + O2 ↑;和装置(Ⅰ)比较,用装置(Ⅱ)制取和收集氧气除了节能、环保、安全、操作简单等优点以外还有:控制反应速率 ,测量氧气体积;装置(Ⅲ)和装置(Ⅱ)的发生装置比较的优点是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学生改用装置(Ⅲ)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却没有此优点,原因是二氧化锰是粉末状固体 ,无法固液分离,写出一种实验室用装置(Ⅲ)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 ‎6.某气体可能有CO、CO2、H2、H2O(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气体的组成,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A中无明显现象;B中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C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问题与思考:有同学认为上图实验方案不合理,请你指出存在的问题有                 。‎ 根据现有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该气体中肯定含有      ,肯定不含有      。写出装置D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 无法确定H2和H2O是否存在   ,尾气没处理。(2)  CO , CO2 ;CO2 +Ca(OH)2 ==CaCO3↓+ H20‎ ‎【解析】 ‎ 试题分析某气体可能有CO、CO2、H2、H2O(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实验方案不合理,存在的问题有因为通入溶液中无法证明水蒸气的存在和还原后氢气的产物无法证明存在,根据现有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该气体中肯定含有CO,肯定不含有CO2,装置D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CO2 +Ca(OH)2 ==CaCO3↓+ H20‎ 考点:气体成分推断、气体的检验  ‎ 三、计算题 ‎1.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Na2CO3和NaOH混合物中Na2CO3含量测定”的实验:‎ ‎(1)甲组的实验方案是:将50克的混合物溶解在水中配成溶液,滴加10%稀盐酸,观察到现象:                  。根据消耗盐酸溶液的质量来测定碳酸钠的含量。你认为这个方案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                      。‎ ‎(2)乙组同学的方案是:根据沉淀的质量计算得出碳酸钠的含量,‎ 乙经正确计算,得出碳酸钠的含量偏大,原因可能是                ,溶液M中的溶质(用化学式表示)是                    。‎ ‎(3)丙组的实验方案是:将50克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用下图装置测定产生的CO2气体的体积,通过计算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请分析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____    _  ____。现收集到0.1摩尔CO2气体,求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百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过一会儿产生气泡 (1分)、正确,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会消耗盐酸 (1分)(2)洗涤不充分或没有完全干燥(1分), (1分)氯化钙、(1分)氯化钠和(1分)氢氧化钠(3)防止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或和水反应 ;  21.2%‎ ‎【解析】 ‎ 试题分析:(1)(1)甲组的实验方案是:将50克的混合物溶解在水中配成溶液,滴加10%稀盐酸,观察到现象是过一会儿产生气泡 该方案是正确,理由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会消耗盐酸 ;(2)乙组同学的方案是:根据沉淀的质量计算得出碳酸钠的含量乙经正确计算,得出碳酸钠的含量偏大,是因为在操作过程中溶质偏多或溶剂偏少引起的,故原因可能是洗涤不充分或没有完全干燥;溶液M中的溶质由过量的氯化钙、生成的氯化钠和没有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3)(3)丙组的实验方案是,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或和水反应  ‎ 设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Xmol ‎     (1分)‎ ‎1                                1      (1分)‎ Xmol                             0.1mol ‎         (1分)        ‎ 考点:含量测定、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