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4.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实验探究题专题
1.同学们在实验室用混合两种固体药品的办法自制“钾,氮复合肥料”,使用到的药品有KCl,K2SO4,NH4HCO3,NH4Cl.同学们制得了成分不同的“钾,氮复合肥料”,从中抽取一份作为样品探究其成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限选试剂:稀HCl,稀H2SO4,BaCl2溶液,AgNO3溶液,蒸馏水
(1)提出合理假设.所抽样品的成分有4种可能:
假设1:KCl和 NH4HCO3;假设2:KCl和NH4Cl;
假设3:K2SO4和 NH4HCO3;假设4: .
(2)形成设计思路.
①甲同学先提出先用AgNO3溶液确定是否含有KCl,你是否同意并说出理由:
.
②乙同学提出先确定是否含有NH4HCO3,则可以选择的试剂是 .
(3)完成实验方案.请填写实验操作,与表中结论相符的预期现象.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步骤1:
假设2成立
步骤2:
(1)K2SO4和NH4Cl.
(2)①不同意,因为氯化铵和硝酸银反应也能够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②稀盐酸或稀硫酸.
(3)不产生气泡;不产生白色沉淀.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试液滴人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作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
乙同学: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
丙同学:可能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你认为可能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写一条即可)。
【设计实验】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
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
甲同学猜想___________(填“正确”
或不正确”)
2.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人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2)乙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于是认定自己的猜想正确。请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若答对第(3)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丙同学使用了色度传感器测溶液的颜色。他在a、b、c三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等量5%、10%、20%的NaOH1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值(透过率)为100%]。请你观察右图回答问题。①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推测5%的NaOH溶液滴加2滴酚酞试液后褪为无色的时间约为( )
A.小于30s B.30-90s C.90-140s D.140-180s E.180-280s F.大于280s
滴入酚酞溶液的多少、滴入酚酞溶液的浓度大小以及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杂质等.
(1)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
除去溶液中的氧气
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
甲同学猜想不正确
2.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隔绝氧气
(2)2NaOH+CO2=Na2CO3+H2O;若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试管中溶液的红色也能褪去
(3)①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酚酞试液变红后褪色越快;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小,色度值越大.②F
3.下列字母 A~H 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由氢、碳、氧、氯、钠、钙、铁中的 2﹣3种元素组成.
(1)A 有强烈的腐蚀性,易潮解,无色酚酞溶液遇A的稀溶液变红,A 的俗称是
(2)红色粉末B与气体C反应得到黑色粉末,化学方程式为 .
(3)D和E均含两种元素.如图所示,将D的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变黄,有气泡产生;烧杯中聚集的肥皂泡能被点燃.E中含有的元素是 ,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F、G、H 分别与D的溶液反应,均有水生成.将F的溶液与G的溶液混合,生成 白色沉淀H.F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火碱(烧碱,苛性钠)
(2)Fe2O3+3CO 2Fe+3CO2
(3)Fe,O; Fe+2HCl=FeCl2+H2↑,Fe2O3+6HCl=2FeCl3+3H2O
(4)Ca(OH)2+Na2CO3=CaCO3↓+2NaOH
废液
加入过量A
操作a
固体
液体
加入适量B
操作a
Cu
液体
操作b
FeSO4晶体
4.某工厂欲从只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其工业流程如下: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
(2)在操作b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作用是 。
(3)写出流程中固体的成分 (写化学式),写出加入过量A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加入适量B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过滤 (2)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使液体受热均匀)
(3)Fe、Cu Fe + CuSO4 == FeSO4 + Cu Fe + H2SO4 == FeSO4 + H2↑
5.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通过实验验证、探究它们的化学性质.
【查阅资料】
①Na2CO3+CaCO3═CaCO3↓+2NaCl ②2NaHCO3 Na2CO3+CO2↑+H2O
③Ca(HCO3)2 易溶于水.
④CaCl2 溶液分别与 NaHCO3、Na2CO3 溶液等体积混合现象(表中的百分数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NaHCO3
Na2CO3
0.1%
1%
5%
0.1%
CaCl2
0.1%
无明显现象
有浑浊
有浑浊
有浑浊
1%
无明显现象
有浑浊
有浑浊,有微小气泡
有沉淀
5%
无明显现象
有浑浊
有浑浊,有大量气泡
有沉淀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装置
主要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 1
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Na2CO3和
NaHCO3溶液,再分别滴加盐酸
2支试管中均有气泡产生
实验 2
向Ⅱ中加入试剂a,向Ⅰ中加入少量Na2CO3或NaHCO3固体,分别加热一段时间
Na2CO3受热时Ⅱ中无明显现象
NaHCO3受热时Ⅱ中出现
浑浊
实验 3
向Ⅱ中加入试剂 a,向Ⅰ中加入少量5%的NaHCO3溶液,再滴加5%的CaCl2溶液
Ⅰ中出现浑浊,有气泡产生Ⅱ中出现浑浊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中,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2中,试剂a为 .
(3)实验3中,NaHCO3 与 CaCl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CaCl2═ + + + H2O
【反思与评价】
(1)实验 2 中,加热 NaHCO3后,试管Ⅰ中残留固体成分可能为 (写出所有可能).
(2)资料④中,NaHCO3溶液与 CaCl2 溶液混合的现象中,有些只观察到浑浊、未观察到气泡,原因可能是 .
(3)用2种不同的方法鉴别Na2CO3和NaHCO3 固体,实验方案分别为:
① .
② .
(1)NaHCO3+HCl═NaCl+H2O+CO2↑.
(2)澄清的石灰水
(3)CaCO3↓ 2NaCl CO2↑+
【反思与评价】
(1)Na2CO3; Na2CO3,NaHCO3
(2)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生成的 CO2 量较少,CO2溶于水,因此没有气泡
(3)①各取少量 0.1% 的 NaHCO3 和 Na2CO3 加入等质量的 5%的 CaCl2 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为 NaHCO3,若观察到浑浊则为 Na2CO3
②各取少量 Na2CO3 和 NaHCO3固体于实验 2 装置中,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为 NaHCO3,若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固体为 Na2CO3
6.为探究气体X的组成,某兴趣小组进行图12所示实验(固定装置未画出)。
【资料在线】
(1)加热条件下,气体X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
(2)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气体X反应。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气体X。
(3)本实验条件下,氮气密度为1.15g·L-1,装置内空气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对相关数据测定的影响
可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取一定量氧化铜,准确称得其质量为2.40g。
(3)按图12所示装入药品,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I(见表1)。
(4)连接A、B、C装置,将气体X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后,连接上D装置,读数后开始加热。当A装置中氧化铜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再次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II(见表1)。
【实验装置】
氧化铜
玻璃管
【相关数据】
【回答问题】
(1)B装置中氯化钙吸水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 ,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全,停止加热,
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 。
(3)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生成水的质量为 g,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g。
由此推知,气体X中一定 (填“有”或“没有”)氧元素。
(4)通过计算推导出气体X的化学式。
7. “烧碱同学”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
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
过。见题18图。
(1)请你在答题卡中用“连续线”画出烧碱
应行走的路线。
(2)烧碱在刚进迷宫时,碰到了两种阻止他
前进的物质,请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2NaOH+Cu Cl2 =2Na Cl +Cu(OH)2↓ CO2 +2NaOH = Na2CO3 + H2O
8. (8分)Na2SO4是制造纸张、药品、染料稀释剂等的重要原料。某Na2SO4样品中含有少量 CaCl2和MgCl2,实验室提纯Na2SO4的流程如题21—1图所示。
题21-1图
(1)加入NaOH溶液可除去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添加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过量,可加入适量
. (填名称)除去。
(2)操作a的名称是 ,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3)溶液M中的溶质是Na2SO4
和杂质NaCl,观察题21—2图的溶解度曲线,则操作b是:先将溶液M蒸发浓缩,再降温结晶、过滤。降温结晶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以下,因为Na2SO4的溶解度 。
(1)Mg2+;2NaOH+MgCl2═Mg(OH)2↓+2NaCl;稀硫酸;
(2)漏斗(或铁架台);
(3)30;在30℃以下比氯化钠小(或30℃以下硫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氯化钠大).
9.小李在化学实验技能考查中,完成“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并测碳酸钠溶液的pH”实验。
【实验一】小李取待测液甲、乙分别放置在试管①和②,再往两支试管中
滴入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根据现象推知,乙为碳酸钠溶液。
(1)实验中,小李应观察到试管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指出:除盐酸外,还可使用其它试剂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请你选择一种不属于酸的试剂,并将鉴别实验中的预期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填入下表。
选择的试剂
预期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一支试管无明显现象;
另一支试管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小李用玻璃棒蘸取“实验一”后试管②中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小李的记录如下:
实验现象
结论
溶液沾在试纸上时,试纸缓慢地变色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Na2CO3溶液pH=3
(3)小李因操作错误,得出“Na2CO3溶液pH=3”的错误结论。指出小李操作错误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小李记录的“实验现象”中不科学的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有气泡冒出 Na2CO3+2HCl=2NaCl+H2O+CO2↑
(2)
选择的试剂
预期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出现白色浑浊)
Ca(OH)2+Na2CO3=CaCO3↓+2NaOH
(3)小李所取溶液为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的溶液
(4)试纸立即变色而非缓慢地变色
10.氯化钾固体样品中混有少量碳酸钾和硫酸钾两种杂质,为了获得纯净的氯化钾,将样品溶解,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提纯.已知试剂1为氯化钾溶液,B、C为固体难溶物,每步骤加稍过量的试剂.
(1)固体难溶物B含有碳酸钡和 ;
(2)检验步骤①已除去杂质的方法(操作、现象、结论)是
;
(3)试剂Ⅱ中溶质的化学式: ,试剂Ⅲ的名称是 ;
(4)由E获得氯化钾晶体的分离操作名称是 .
(1)硫酸钡;
(2)取少量A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果没有出现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硫酸钾和碳酸钾已经除去;
(3)K2CO3;盐酸;
(4)蒸发结晶.
11.已知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反应:C+2CuO2Cu+CO2↑.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实验产物(假设反应物已完全反应)作如下探究:
探究一:检验产物的成份
【提出问题】实验产物是暗红色固体,很难观察到紫红色固体.暗红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氧化亚铜(Cu2O)为红色固体;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与假设】暗红色固体除铜外还可能含有Cu2O.
【设计实验】取少量暗红色固体,加入稀硫酸,如果观察到现象: ,说明暗红色固体含有Cu2O.
探究二:测定产物中Cu2O的含量
原理:Cu2O+H22Cu+H2O,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固定装置略去,碱石灰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1)装置a中用稀硫酸而不用稀盐酸,原因是 ;
(2)若不加装置e,实验结果会偏高,原因是 ;
(3)点燃酒精灯前涉及的部分操作如下,正确的顺序是
①打开K2,关闭K1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连接仪器 ④关闭K2,打开K1,通氢气一段时间
(4)还可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 (填“a”、“b”或“c”)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探究一:
【设计实验】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探究二:
(1)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能被碱石灰吸收,影响测定结果.
(2)d中的碱石灰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3)③②④①.
(4)c.
12.某氯化钠样品中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设计如下过程除去杂质:
步骤Ⅰ:加足量的水溶解.
步骤Ⅱ: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的X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步骤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和 .
(2)步骤Ⅱ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物质X是 溶液.
(3)步骤Ⅱ得到的固体中主要含有的物质是 .
步骤Ⅱ中可以用过量的 溶液(填一种物质)代替氯化钡和氢氧化钠两种溶液,也可以达到相同实验目的
(4)步骤Ⅲ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步骤Ⅳ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
(1)烧杯和玻璃棒;(2)步Na2SO4+BaCl2=BaSO4↓+2NaCl;碳酸钠;(3)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钡;(4)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蒸发.
13.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部分性质的探究过程:
(1)用手触摸②的烧杯外壁,感觉发烫,这是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会 (填“吸热”或“放热”),该溶液呈 色;③中的溶液显 色.
(2)从③到④溶液的颜色变化不明显,说明④中的溶液呈 性(填“酸”或“碱”).
(3)c溶液和a溶液对比,c溶液颜色更浅.
【提出问题】
为什么继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溶液颜色会更浅?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
取少量c溶液滴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溶液中含较多的CO32﹣或HCO3﹣
乙
另取少量c溶液滴入硝酸钙溶液
无明显现象
溶液中没有大量的 离子
【实验结论】
根据甲、乙两个实验得出的结论,写出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反思】
同种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时,可能得到不同的产物.如:碳在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 或 .
(1)放热;无;红;
(2)碱性;
(3)【设计实验】碳酸根;
【实验结论】NaHCO3+HCl=NaCl+H2O+CO2↑
【实验反思】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14.为了鉴别碳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实验,分别取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到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发现废液变浑浊,同学们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那些物质?
【猜想】A.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和碳酸钾
B.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
C.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碳酸钾和氯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出一种猜想)
【讨论】你认为 猜想不合理(填字母),请说明理由 .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
猜想正确
【反思交流】写出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猜想】氢氧化钾、氯化钾和氯化钙;
【讨论】C;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钙沉淀;
【实验设计】滴加适量的碳酸钾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反思交流】K2CO3+CaCl2═CaCO3↓+2KCl;反应物的量.
15.在做盐跟盐反应的分组实验时,第一组学生
进行B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第二组学生进行BaCl2与Na2SO4溶液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两组同学将全部的浊液集中倒进一个废液缸中。浊液中白色沉淀物质是
和 。
化学兴趣小组对浊液进行过滤,探究滤液的成分。
【提出问题】滤液里除了NaCl外,还有什么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①: ; 猜想②:Na2SO4;
猜想③:Na2CO3; 猜想④:Na2CO3、Na2SO4
【实验探究】
若现象a只有白色沉淀,则猜想 成立;若现象a只有气泡产生,则猜想 可能成立;若现象b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则猜想 成立,若沉淀全部不溶解,则猜想 成立。X
BaSO4 BaCO3 【提出猜想】BaCl2
【实验探究】① ③④ ④ ②
16.如图是模拟海水制盐的流程
(1)操作a的名称是 _________ ,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_________ (只写其中一种玻璃仪器).
(2)为了证明第①步所加的Ca(OH)2溶液已过量,某同学取少量①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向其中继续加入Ca(OH)2溶液,若 _________ (填实验现象),则证明Ca(OH)2溶液已过量.
(3)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对滤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了含有水和氯化钠外,还含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根据实验①②③的操作后,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由于在②中加入了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所以滤液中除了含有水和氯化钠外,还仅含过量的 _________ .
猜想二:由于在①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和氯化钙,所以滤液中除了含有水和氯化钠外,只含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钙.
猜想三:由于②所加的过量碳酸钠在①之后,所加的碳酸钠把①中反应生成的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钙全部除去,所以滤液中除了含有水和氯化钠外,还含有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验证猜想】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推断
1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振荡,静置
_________
滤液中还含有 _________ 溶质
2
取步骤1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后,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
_________ (填指示剂)
_________
滤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结论】经过兴趣小组的实验分析,推出猜想三是正确的.
【反思与拓展】为了使制得的精盐水只含有水和氯化钠,步骤④的作用是除去杂质,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如果要将精盐水继续提纯成NaCl晶体,应进行 _________ 操作.
(1)过滤;漏斗(或玻璃棒或烧杯) (2)无白色沉淀产生
(3)【提出猜想】猜想一:碳酸钠;猜想三:氢氧化钠;碳酸钠
【验证猜想】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推断
1
产生白色沉淀
碳酸钠
2
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反思与拓展】NaOH+HCl═NaCl+H2O或Na2CO3+2HCl═2NaCl+H2O+CO2↑;蒸发结晶
17.糕点疏松剂的主要成分中还有碳酸氢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酸氢钠的化学幸会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一】 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约为10。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碳酸氢钠溶液呈 。
【探究实验二】 碳酸氢钠能否与酸反应: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现象为 。结论: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
【探究实验三】 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在 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1) 加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2) 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震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通过进一步实验来确定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的成分。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氯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酚酞溶液、蒸馏水、试管、胶头滴管
序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①
取少量加热后的固体产物放入试管A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振荡溶解,滴加足量_________,振荡,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产物含Na2CO3
②
取操作①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B中,滴加_________。
_________
产物不含NaOH
(4)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碱性;产生大量气泡;氯化钙;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2NaHCO3Na2CO3+CO2↑+H2O.
18.在化学实验探究课上,化学老师交给化学兴趣小组一包可能含有Na2SO4、NaNO2(亚硝酸钠)、NaCl(至少含有两种物质)的白色粉末,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与探究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
(1)提出问题: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查阅资料
化学式
酸碱性
与稀盐酸作用
毒性
NaNO2
碱性
放出棕红色气体
有
NaC1
中性
不反应
无
(3)提出猜想:
猜想Ⅰ:只含有NaCl、Na2SO4 猜想Ⅱ:只含有NaCl、NaNO2
猜想Ⅲ:只含有 猜想Ⅳ:含有NaCl、Na2SO4、NaNO2
(4)进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一
一定有 ,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两支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向试管1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向试管2滴入过量的氧化钡溶液.
试管1:溶液变红色
试管2:无明显现象
一定没有 .
步骤二
另取适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滴加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一定有 .
(5)通过实验,猜想 成立.
(6)写出步骤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7)拓展:粗盐中常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步骤是溶解、 、蒸发.
(3)Na2SO4、NaNO2
(4)NaNO2、Na2SO4,NaCl
(5)Ⅱ
(6)AgNO3+NaCl=AgCl↓+NaNO3
(7)过滤
1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的碱石灰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碱石灰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 】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 。
【查阅资料 】①碱石灰是由CaO和NaOH固体混合而成,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气体。②熟石灰固体溶解度小,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少,可以忽略不计。
【提出猜想 】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CaO、NaOH、Ca(OH)2、CaCO3和 。
【实验探究 】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过程如下:
①小明取部分该碱石灰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碱石灰样品中不含 。继续加足量水,振荡,静置后有白色沉淀,小明认为碱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小美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从小明的试管中取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把过程②所得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解释与结论 】根据以上探究:
①你认为该包碱石灰样品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②实验探究过程③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
【迁移应用】下列气体①氢气 ②氧气 ③一氧化碳 ④氯化氢 ⑤二氧化硫 ⑥氨气 ,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④⑤ D. ⑤⑥
【提出问题 】这包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 】Na2CO3
【实验探究 】①CaO、NaOH Ca(OH)2+ Na2CO3=2NaOH+ CaCO3↓
【解释与结论 】①Na2CO3、Ca(OH)2 ; CaCO3 ②NaCl 、NaOH、BaCl2
【迁移应用】C
20.一次实验课上,细心的小红,小敏同学同时发现盛有NaOH溶液的试剂瓶塞外有少量白色粉末.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①白色粉末是NaOH固体
②白色粉末是Na2CO3固体
③白色粉末是NaOH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上述猜想,小红小敏取白色粉末置于烧杯中,加入水配制成溶液.
(1)小红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实验说明猜想 不成立.
(2)能否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来证明上述猜想 不能 (填能或不能),你的理由是
(3)为了探究另外两个猜想哪个成立,小敏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后溶液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变红,表明猜想③成立.
(4)用化学方程式解释NaOH变质的原因 ,该事实说明NaOH溶液或固体都必须密封保存.
(1)①;
(2)不能;NaOH的水溶液和Na2CO3的水溶液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Na2CO3+Ca(OH)2 ═CaCO3↓+2NaOH;
(4)2NaOH+CO2 =Na2CO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