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年 级 九年级 学 科 化学 版 本 山东教育版
内容标题 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自然界中的水
编稿老师 张传峰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 自然界中的水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及水的天然循环,认识水的特性,理解状态变
化这一类物理变化的本质;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对生命体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实验的微观分析,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了解化学性
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
3、学习实验室和工业净化水的方法(沉降、过滤、吸附、蒸发、蒸馏等);通过区分纯净
物和混合物,掌握分类的方法;
4、了解原子的构成,初步了解原子内部各种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知道原子内部电子的
分布及其特性和作用,了解原子和离子的转化。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学会科学表示
原子质量大小的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5、理解什么是元素,学会正确书写常见的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符号的意义。了解单质和
化合物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能获取相关信息。
三、全面突破
知识专题(一):水分子的运动
1、水的三态变化:
(1)原因: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改变而导致的。
(2)本质: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
属于物理变化。
(3)微观解释:
水蒸发: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水蒸气液化: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回液态。
水凝固: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水分子彼此整齐有序的排列起来,由液态变成固
态,形成冰。
冰融化: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挣脱彼此之间的束缚,排列变得无序,冰就融化
成了液态的水。
2、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基本性质:
①分子很小
②总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③相互之间存在间隔 (温度升高,间隔增大;压强增大,间隔缩小)
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⑤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
3、水的天然循环: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水的天然循环。通过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
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4、水的人工净化
(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吸附法:利用活性炭或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质对杂质进行吸附,并除去臭味。
沉淀法:用明矾或其它絮凝剂与水中的可溶物和不溶物反应生成沉淀;硬水加热生成沉
淀。
过滤法: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蒸馏法:水中的杂质主要是一些不挥发的无机物,把水加热至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
导出、冷凝成蒸馏水。
(2)硬水和软水
①界定: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
物的水叫做软水。
②鉴别:加入肥皂水,泡沫丰富的是软水,无泡沫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③软化:煮沸、蒸馏等
(3)自来水的净化过程:①沉降(可加明矾等絮凝剂) ②过滤 ③灭菌
(4)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常用方法:过滤、蒸发、蒸馏等
过滤: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混合物。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滤液浑浊的可能原因: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等。
过滤速率过慢的可能原因:滤纸没有贴紧漏斗内壁
蒸发:用加热的方法,使溶解在液体中的固体分离出来。
注意事项:(1)加热过程中要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液体,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
成液体飞溅;(2)当蒸发皿里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靠蒸发皿的余热蒸干固体;
蒸馏:将液体和液体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根据各组分的沸点不同,把沸点低的液体先分
离出来。
实验注意:(1)向蒸馏瓶中放入少量的沸石或碎瓷片,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2)冷
凝管中的冷水从下端口进入,从上端口流出,目的是使水蒸气充分冷凝。
5、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使用新工艺、改革工艺、改变习惯等可节约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2)防止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周围的生
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的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水体污染的来源:工业、农业、生活污水
水体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加强对水质的监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对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工业三废先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
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6、混合物和纯净物比较
混合物 纯净物
宏观区别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 由同一种物质组成
微观区别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
物质)
由同种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性质与特征 没有固定的组成,各种成分保持各
自的性质
具有固定的组成,有相应固定的性质
实例 空气、海水、溶液、各种天然矿石
等
水、氧气、铁、二氧化碳等
联系 混合物 纯净物
【典型例题】
例 1、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图 a 说明: 。
(2)图 b 说明: 。
解析:本题借助卡通漫画图考查分子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图中的文字信息,深
入挖掘隐含信息,从而揭示分子具有的性质。分析图 a 中提供的文字信息,“闻到气味”说
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析图 b 中氢气球形状由膨胀变瘪,说明一大部分氢分子已从气球中
运动出来了,“扎口还是很紧”充分说明分子的体积非常小。再有,氢气能压入一定体积的
气球内,充分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
答案:(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分子十分微小,分子不断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隔
例 2、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A. 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B. 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
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⑴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 (填操作名称),除去
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
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⑵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发生的反应如下:Cl2+H2O=HCl+HClO(次氯酸)。
请判断,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⑶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 进行检验。
⑷将自来水蒸馏得到纯净水,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纯净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
成无色溶液的是 (填序号)。
A. 粉笔灰 B. 硫酸铜 C. 蔗糖 D. 食用油
答案:⑴过滤;吸附;物理 ⑵+1 ⑶肥皂水 ⑷C
例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澄清的石灰水 B. 新鲜的空气 C. 不锈钢 D. 干冰
解析:宏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属于混合物;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
纯净物。微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若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属于纯净物。分析四个选项,ABC 都属于混合物,而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纯净物。
答案:D
知识专题(二):水的分解与合成
(一)水的分解
1、电解水实验分析:
(1)实验装置:
(2)实验现象:
①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②一段时间后,负极所连试管产生的气体与正极所连试管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2:
1。
(3)气体的检验:
①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试管产生的气体,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
氧气。
②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试管产生的气体,现象是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证明
该气体是氢气。
(4)化学方程式: (分解反应“一变多”)
(5)实验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③每个水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
(6)微观解释: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在通电条件下,每个水分子分解成 2 个氢原子
和 1 个氧原子,每 2 个氢原子构成 1 个氢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 2 个氧原子构
成 1 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7)误差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 2 倍,主要原因是:
①实验测得,在通常状况下,1 体积水里能溶解 0.02 体积的氢气,却能溶解 0.03 体积
的氧气,即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大,从而导致试管中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偏小。
②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氧气会与金属电极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消耗一部分氧气,导致
氧气的体积偏小。
2、化学变化的实质: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相似点
①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②它们都很小;
③它们都在不停的运动;
④它们之间都有间隔。
⑤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联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
实例 水、氧气等 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等
(二)水的合成
1、氢气的燃烧
①现象:纯净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放出大
量的热。
②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化合反应“多变一”)
2、氢气作为新型燃料的优点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
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
稳定性、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
还原性、酸碱性、腐蚀性、毒性等
点燃
导电性、导热性等
实例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
木材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
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
浊
注意:区分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
如“酒精挥发”和“酒精易挥发”
“酒精燃烧”和“酒精易燃烧”
【典型例题】
例 4、某学习探究小组用水电解器电解水,测定两管逸出气体的体积,记录如下:
时间/min
体积/mL 1 2 3 4 5 6 7 8
连电源负极的管(A)中气体 6 12 20 29 39 49 59 69
连电源正极的管(B)中气体 2 4 7 11 16 21 26 31
请回答:
(1)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2)装置密闭性良好、读数正确,但电解开始阶段两管气体的体积比不符合理论比值
的原因是 。
(3)自第 分钟起管(A)和管(B)产生气体的体积比非常接近理论比值。
解析:(1)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2)电解水时,连电源负极产生的 H2 与连电源正极产生的 O2 的体积比理论上应为
2∶1,但在实际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体积比却大于 2∶1,由于实验装置密封,读数准确,
就应从气体的消耗方面考虑。主要原因是:
①实验测得,在通常状况下,1 体积水里能溶解 0.02 体积的氢气,却能溶解 0.03 体积
的氧气,即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大,从而导致试管中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偏小。
②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氧气会与金属电极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消耗一部分氧气,导致
氧气的体积偏小。
(3)分析每一分钟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数据如下:
时间/min
体积/mL 0-1 1-2 2-3 3-4 4-5 5-6 6-7 7-8
连电源负极的管(A)
中气体 6 12-6 20-12 29-20 39-29 49-39 59-49 69-59
连电源正极的管(B)
中气体 2 4-2 7-4 11-7 16-11 21-16 26-21 31-26
答案:(1)
(2)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大,从而导致试管中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偏小
(3)4
例 5、小华与同学们为了探究水的组成,他们用如图所示电解水的装置进行实验,通电后
两电极都有气体放出,一段时间后,A 试管中气体体积是 B 试管中气体体积的两倍。经检
验 A 试管里的气体能燃烧,B 试管里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你认为上述实验现象
可以说明的事实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考查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该实
验能说明的事实很多,可以从微观、宏观、反应物、生成物、元素组成、生成物的性质、反
应类型等角度回答,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1)水在通电条件下被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可再分
(4)电解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 2:1
(5)氢气可以燃烧
(6)氧气可以助燃等
(7)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例 6、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硫可以燃烧
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别与联系。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已经发生了
变化,而性质是指物质有此性质但还没有发生变化。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
出来的性质,在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时一般是这样描述的,如“某物质可以……”或“某物
质会与……反应”等。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一般能为人
的感官感知或由仪器测出,如物质的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等。A 和 B 描
述的是物质的变化;C 中硫可以燃烧这个性质是通过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这个化学变化中得
出的,属于化学性质;D 描述的是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属于物理性质。
答案:D
知识专题(三):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结构
1、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现象:(1)大多数 α 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2)也有一小部分改
变了原来的方向,(3)有极少数的 α 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原因:(1)因为原子内有相对较大的空间;(2)α 粒子受到体积很小、但质量相对较
大、带正电荷的原子核的斥力而改变了方向;(3)α 粒子碰到体积很小、但质量相对较大、
带正电荷的原子核而被反弹了回来。
结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在原子核外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里随意
围绕着一个带正电的、体积很小、但质量相对较大的原子核运动。
2、原子结构
(二)原子中的电子
1、电子的分层排布
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电子的分层排布。
(1)电子层与电子能量及离核远近的关系
电子层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第六层 第七层
离核远近 近 远
能量高低 低 高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原子结构示意图是用来表示核外电子排布状况的图示。
例如: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熟记:1~18 号元素的符号、名称、顺序,尽量会画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的特点
元素分类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结构特征 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 一般少于 4 个电子 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
外层电子,
非金属元素 一般大于或等于 4 个电
子
不稳定结构 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
子
稀有气体元素 8 个电子(氦为 2 个电子) 稳定结构 稳定,一般不得失电子
小结: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化学性质
②质子数(核电荷数) 元素种类
(4)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①离子的分类及书写方法:
②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离子 微粒
项目 原子 阴离子 阳离子
结构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示意图 例 例 例
电性 不显电性 带负电 带正电
表示法 例:Mg 例:Cl- 例:Mg2+
相互转
化关系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相同点 同种元素的原子、离子其核电荷数相同
小结:
①质子数与电子数 微粒电性
②与氖原子电子层排布相同的离子有 O2-、F-、Na+、Mg2+和 Al3+;与氩原子电子层排
→决定
→决定
→决定
布相同的离子有 S2-、Cl-、K+和 Ca2+。
(三)相对原子质量
以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 6 的碳原子的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
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计算公式: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小结:
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 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
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典型例题】
例 7、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用字母序号填空:
(1)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
(3)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属于粒子结构知识的综合考查,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电子层数相同、各电子
层中的电子数相同,则电子层排布就相同,B、C 符合要求。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同种
元素的质子数必定相同,A、B 符合要求。粒子种类由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决定,当质子数
大于电子数时,属于阳离子,当质子数小于电子数时,属于阴离子,当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时,
属于原子,题中只有 C 属于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
同的原子,则说明这些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题中 A 与 D 的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1)B、C (2)A、B (3)C (4)A 和 D
例 8、从“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阳离子、阴离子”中,选出适当的
微粒名称填空:
(1)不显电性的微粒有 。
(2)带负电的微粒有 。
(3)在同一原子里,数目相等的微粒是 。
(4)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微粒为 。
(5)决定元素(或原子)种类的微粒是 。
(6)决定元素(或原子)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7)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
解析:该题汇总了初中所接触到的所有粒子,考查概念、电性、特征、关系等。
答案:(1)分子、原子、中子 (2)电子、阴离子 (3)质子、电子 (4)原子核
(或质子和中子) (5)质子 (6)电子 (7)原子
12/1kg12
kg
×)原子的质量(碳
)该原子的质量(
例 9、氢气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储氢材料。下列
有关 57 号元素镧(L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57 B. 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57
C. 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57 D. 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构成原子的几种粒子之间的等量关系。根据题给信息,
57 号镧元素的原子就是指核电荷数(即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57、核外电子数为 57 的原子。
由镧元素的名称可判断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D
知识专题(四):元素
(一)元素与元素符号
1、元素
(1)概念:
(2)元素分类:
(3)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2、元素符号
表示意义:
(二)元素周期表简介
1、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对元素的编号。
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概况:
3、每一格的内容:
(三)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图:
▲物质组成、构成的叙述:
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
微观上: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例:①水——四种说法: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②铁——两种说法: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
③氯化钠——两种说法: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四)物质的分类
【典型例题】
例 10、过氧化氢的化学式是 H2O2,则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一个水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 由氢、氧元素组成
C. 每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
D. 过氧化氢是由水和氧气构成的化合物
解析:本题考查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关系。组成用“元素”来描述,构成用“粒子
(分子、原子、离子)”来回答。
答案:B
例 11、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_,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其最外层电子
数为_________,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_________。
(2)氮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
(3)氯原子与氯离子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其化学性质
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请回答关于硫元素的一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解析:该题考查元素、原子、离子及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
难度不大,但容易发生混淆出现错误。
答案:(1)8 6 8 (2)核内质子数不同
(3)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电子层数;不同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4)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其核电荷数为 16,相对原子质量为 32.07
例 12、人们可以对物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请将氢气、一氧化碳、氧化镁、二氧化
碳、铝和红磷等六种物质分成两组,并写出分类依据。
第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对物质的分类能力。解题关键是对六种物质进行组成、结构、性
质、变化的分析,寻找可以分成两组的依据,例如根据组成是否相同、是否具有可燃性、物
质常温下的状态等。本题答案开放。
答案:氢气、铝、红磷 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镁 化合物或氧化物
四、考场清单
本讲知识从命题内容及考查角度分析,主要表现在:
1、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水的三态变化、净化、水的污染与防治以及分子的基本性质等。
2、以实验探究形式考查水的组成以及开发氢能源等环境能源热点问题。
3、以生活现象、化学变化为背景,结合已学过的物质及变化的实例,考查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以及反应的基本类型等。
4、结合实验或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知识考查原子的构成、各微粒之间的关系、原子与离子
的转化、相对原子质量;元素概念及应用,部分元素周期表并总结所包含的信息和规律等。
基本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
基本考点:
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天然循环
水的人工净化
水的分解与合成
原子的构成
原子中的电子
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元素符号
初识元素周期表
五、本讲小结
知识结构:
本单元知识网络:
复习指导:
1、分子的特征及物质变化的微观解释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复习时应明确内容,强化记忆,
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理解分子的特征,结合具体反应,采用图示模型等方法来理解化学变化
的实质。
2、复习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时,要结合装置或图示进行详细分析各项内容(原理、气体
检验、现象分析、结论等),通过分析微观过程理解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及联系。
3、复习反应类型时可以以表格形式将初中学过的典型反应类型进行分类比较,理清区别。
4、应多联系生产、生活中的现象以及环境问题,了解水的存在、净化方法、了解水污染
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了解氢气燃烧的优点及现阶段氢气不能作为燃料的原因等。
5、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是中考必考内容,复习时要多联系方程式、化学式等弄清楚常见物
质的组成与构成;对于原子的构成,可结合卢瑟福实验、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理解记忆,要理
解记忆 1—18 号元素的符号、原子结构特点等。总结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和规律。
6、对物质分类的复习,可以树状图的方式进行分类,结合实例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能正
确分类,养成一个从物质组成看具体物质的好习惯。
六、超前思维(重温教材:第三单元 溶液)
1、溶液、溶质、溶剂、乳化作用的理解及判断
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等分散体系的区分
3、食盐等物质的电离,物质溶解过程、溶解的实质及其能量的变化
4、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及其实际应用
5、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及其相关计算
6、溶液的配制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8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 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 ②加明矾吸附沉降 ③蒸馏 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
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 )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②①④ D. ①③④
2.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
A. 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D. 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 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电解水实验”中获得更多信息和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C. 试管 a、b 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 2:1
D. 试管 a、b 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2:1
4. 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 ①通常是由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②通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③
带正电荷④不显电性 ⑤不能再分 ⑥跟原子相比较很小,但却集中了原子的主要质量。 其
中正确的是 ( )
A. ②④⑥ B. ②③⑥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5. 最近科学家制造出原子序数为 112 号的新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277,下列有关 112
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112 B. 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 112
C. 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165 D. 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77
6. 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构成物质的下列粒子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
A. 分子 B. 原子 C. 原子核 D. 核外电子
7. 2009 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下列认识和
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
A. 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B. 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C.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 淡水资源丰富,所以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二氧化碳是由氧气和碳两种单质组成的
B.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的
C. 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D.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
9.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错
误的是 ( )
A.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0
B.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 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 20 个电子
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0.08
二、填空题
10、构建知识的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请将“元素”、“原子”、“分子”填入下图适当的圆圈内,从而完成元素、原子、分子
与物质之间的正确的关系图。
例如氢气是由 构成的,H 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原水(未作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氯
气溶于水时可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某水厂自来水生产净化步骤如下:
(1)可以除去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 (填编号)。
(2)可以除去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的步骤为 (同上)。
(3)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 (同上)。
(4)要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可采用的净化方法是 。
1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图是依据元素周期
表画出的 1-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序数为 17 的元素名称是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
电子;原子序数为 13 的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根据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填序
号)。
A. 质子数 B. 电子层数 C. 相对原子质量 D. 元素种类
(3)由表中信息可发现如下规律:①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
② ;③
*13、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注意:要求不使用相对原子质量):
(1)上述物质属于单质的有 _,属于化合物的有 __(填写化学式,各写一种)
(2)一个甲烷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点是 ;
(3)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点是 ;
(4)根据上述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
。
*14、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
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因此,相对而言,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1911 年,英国科学家卢瑟
福用一束α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79,相对
原子质量为 197),发现三种现象。
(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 а 粒子途经金原子附近时,受
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 。
*15、下图是水的两种变化,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甲乙两图所示的两种变化的本质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 A 处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检验 B 处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_ 。
(3)如果用“ ”表示氢分子,用“ ”表示氧分子,用“ ”表示水分
子,请你用这些图示画出这两种变化的过程
甲图变化过程: 乙图变化过程:
(4)写出乙图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
16、某同学根据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的事实,推测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对这种关系
作出你的假设 。
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把内容填在下表中。
实验步骤 预测的实验现象 得出的推论
17、淡水资源紧缺的原因之一是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水的污染。某城镇生产、生活区
的分布如下图所示。河流中 A、B、C 三处某次水样抽测结果如表所示。
地点
项目 A B C
pH 6 4 5
1L 水中
溶解的氧气 0 .011g 0.007g 0.003g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减少硫酸厂废水对河水的污染,要选用一种廉价的物质进行处理,你选择的
物质是 (填化学式)。
(2)C 处水草疯长,鱼虾几乎绝迹,主要原因是河水中 、P 两种元素含量过
高。
(3)你认为在 A、B、C 三处中,最适合作自来水厂取水点的是 处。
四、计算题
18、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一个碳 12 原子的质量是 1.993×10-26kg,一个钙原子的质量
为 6.64×10-26kg,求钙的相对原子质量。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B 3. D 4. B 5. A 6. A 7. D 8. D 9. B
二、填空题
10、元素 分子 原子 氢分子,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11、(1)A B (2)C (3)D (4)蒸馏。
12、(1)氯,得;金属。
(2)C
(3)②周期数与该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等,③每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左
到右逐渐增加。(答案合理即可)
13、(1)O2 ;H2O 等
(2)分子构成不同(或原子总数不同;或分子结构不同)
(3)都含有氧原子
(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也可以结合成新分子(或在化学变化前
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改变)(答案合理即可)
14、(2)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有相对较大的空间 (3)α粒子碰到体积较小、质量
相对较大、带正电荷的原子核而被反弹回来。
15、(1)水的沸腾属于物理变化;水的电解属于化学变化 ⑵A 中的气体用燃着的木条
检验,气体燃烧证明该气体是氢气;B 中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
是氧气;
⑶
甲图 乙图
(4) 分解
三、实验探究题
16、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实 验 步 骤 预测的实验现象 得出的推论
①取三个烧杯,第一个烧杯装入二分之一冷水;
第二个烧杯装入四分之一冷水再加入四分之一热
水;第三个烧杯装入二分之一烧杯的热水。
②同时向三个烧杯中放入质量和颗粒大小一样的
品红。
第 三 个 烧 杯 中 品
红扩散得最快,其
次是第二个,第一
个最慢。
温度越高,分子运
动越快。
17、(1)Ca(OH)2 (2)N(或氮) (3)A
四、计算题
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