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9.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 年福建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K—39 Cu—64
一、选择题(共 36分)
1. (2014·福州)关于“舌尖上的化学”,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
A.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均衡膳食
B.为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
C.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食品中添加大力防腐剂
D.为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
考点:化学与健康
试题分析: A、只有均衡膳食,才能合理地摄入保证人体健康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此项正确。B、海带中含有较丰富的碘元素,可为
人体补充碘元素。此项正确。 C、加入的防腐剂的量过大,则会影响人体的健康,此项错误。D、碳酸氢钠可在加热的情况下生成二
氧化碳,二氧化碳加热时膨胀从而使食品松软。此项正确。所以应选 C 项。
2. (2014·福州)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铁锅 B.瓷碗 C.塑料盆 D.玻璃杯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的成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A、铁锅属于金属材料;
B、瓷碗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故选 C.
3. (2014·福州)二氧化锡(SnO2)可用作液晶元件电极,其中氧元素为—2 价,则锡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进行解答本题.
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 SnO2中 Sn 的化合价为 x,则:x+(-2)×2=0,解得 x=+4.
故选:D
4. (2014·福州)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 1 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装药品 B.制备 C.收集 D.验满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试题分析: A、取用高锰酸钾这种小颗粒状药品时应用药匙或纸槽,步骤:将试管平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把试
管缓缓直立起来;此项不正确。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药品平铺于试管底部,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
使试管炸裂;此项不正确。C、氧气不和空气中的成分反应,且其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此项正确。D、氧气的验满
方法: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气瓶内已收集满氧气;此项将带火星的木条
伸入瓶中是不正确的。所以应选 C项。
解:A、应先将横放,再将药匙伸入,最后竖起,以避免药品砸碎试管或者沾染在试管内壁;B、加热固体需将试管略向下倾斜,以免
冷凝水倒流是试管破裂;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这样有利于氧气的收集和空气的排出;D、若满了瓶口处就会有溢出的气体,验满需
放于瓶口。
5. (2014·福州)下列化学式表示的物质是某化学肥料的主要成分,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KNO3 B.K2CO3 C.CO(NH2)2 D.Ca(H 2PO4)2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据此分析.
解:A、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B、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C、CO(NH2)2中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D、Ca(H2PO4)2中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故选:A.
6. (2014·福州)下列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错误的是( )
A. 为防治空气污染,应加强工业废气处理 B. 为节约用水,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C. 为节约化石燃料,应开发和使用新能源 D. 为防止铁制品生锈,常在其表面覆盖保护层
试题分析: A、工业废气中含有大量的可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此项正确。B、工业废水中往往含有酸、碱、盐、有毒物质、重金
属离子等污染物,可使农作物被污染,不能用于浇灌农田。此项不正确。C、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此项正确。D、
在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层,可将铁制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隔离,从而达到防止铁制品生锈的目的。此项正确。所以应选 B 项。
7. (2014·福州)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不停地运动 B. 分子间间隔变大 C. 分子体积急剧增大 D. 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
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体积急剧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只是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不发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8. (2014·福州)下列事实和解释相符的是( )
A.铜丝作导线——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盐酸清除铁锈——盐酸能与铁反应
C.汽油清洗油污——汽油起乳化作用
D.活性炭净水——活性炭能与水中杂质反应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酸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A.根据铜的导电性来分析;
B.根据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C.根据汽油的作用来分析;
D.根据活性炭的性质来分析.
解: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来制成导线,正确;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稀盐酸可以除铁锈,不是铁与盐酸反应,错误;
C.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是溶解过程而不是乳化作用,错误;
D.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并不是与水中的杂质发生反应,错误.
故选 A.
9. (2014·福州)某物质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属于有机物
B.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CH4
C.该物质的 1 个分子中含有 5 个原子
D.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1:4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解析:根据分子模型分析出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化学式对各选项进行相关的分析判断.
解: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其化学式为:CH4.
A.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含碳元素的一种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正确;
B.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其化学式为:CH4,正确;
C.由化学式 CH4可知,1 个甲烷分子中含有 1 个碳原子和 4 个氢原子,共 5 个原子,正确;
D.由化学式 CH4可知,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4)=3:1,错误.
故选 D.
10. (2014·福州)实验室用蔗糖配制 5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 5.0g 蔗糖
B.用量程为 10mL 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C.溶解蔗糖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考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试题分析: A、配制 50.0g 质量分数为 10%蔗糖溶液,需要蔗糖的质量为 50.0g ×10%=5.0g 。此项正确。B、配制 50.0g 质量分数
为 10%蔗糖溶液,需要水的体积为 45.0ml;应用 50ml 的量筒。此项不正确。C、可在烧杯中溶解蔗糖,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固体溶解,
此项正确。D、配制后的溶液状态为液态,可装入细口瓶中待用,需要盖好瓶塞并写好标签保存。此项正确。所以应选 B 项。
11. (2014·福州)鉴别下列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A.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
B.纯铝和硬铝——比较硬度
C.碳酸钠和氯化钠——稀盐酸
D.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硬水与软水;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解析:A、根据硬水和软水的不同是所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不同进行分析;
B、根据合金的硬度和纯金属的硬度不同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钠、氯化钠与盐酸反应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D、根据羊毛纤维燃烧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进行分析.
解:A、硬水和软水的不同是所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不同,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应该使用肥皂水,
故 A 错误;
B、硬铝的硬度比纯铝的硬度大,比较硬度的方法可以鉴别,故 B 正确;
C、取样品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C 正确;
D、取样品分别点燃,有烧焦羽毛气味产生的是羊毛纤维,没有此气味的是合成纤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D 正确.
故选:A.
12. (2014·福州)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同种试剂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试剂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蒸馏水 B.稀硫酸 C.硫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两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A、铁丝、铜丝在蒸馏水中均能生锈,但反应速率较慢,不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
B、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稀硫酸的两支试管中,铁丝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丝不能,说明活动性铁>氢>铜,能迅速比
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正确;
C、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硫酸钠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均无明显变化,说明活动性钠>铁,钠>铜,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
弱,故选项错误;
D、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均无明显变化,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 64分)
13. (2014·福州)(15 分)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 1)。说明二氧化
碳具有的性质有 ,由此可推知的灭火原理是 。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
操作方法是 。
(3)认识物质的制法
①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如图 2)。若利用该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若利用该装置制二氧化碳,无纺布包内药品为 (写名称)。
②工业上常用液化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发生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辩证地认识物质
①量变引起质变。例如: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 (写化学式)。
②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功”:
(举一例)。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书
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解析:(1)①根据图 1为碳元素的“旅行”路线,其中甲为二氧化碳,乙为碳酸钙,碳酸盐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
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结合反应基本类型的定义分析属于的反应类型;
②根据图 1为氢元素的“旅行”路线,结合水和氢气可以相互转化进行分析;
(2)通过图 2可以看出甲、乙、丙三种物质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结合学过的物质猜想,甲是铜,乙是硝酸铜,丙是氢氧化铜,然
后对猜想的各种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1)①图 1为碳元素的“旅行”路线,其中甲为二氧化碳,乙为碳酸钙,碳酸盐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
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②图 1为氢元素的“旅行”路线,水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
(2)从图 2可以看出甲、乙、丙三种物质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结合学过的物质猜想,甲是铜,乙是硝酸铜,丙是氢氧化铜,铜和
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和硝酸钠,氢氧化铜和硝酸会生成硝酸铜和水,硝酸铜和铁反应
会生成铜和硝酸亚铁,猜想的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所以甲是 Cu,乙是 Cu(NO3)2,丙是 Cu(OH)2.
故答案为:(1)① CaCO3+2HCl=CaCl2+H2O+CO2↑,复分解反应;
② 2H2+O2 2H2O;
(2)Cu,Cu(NO3)2,Cu(OH)2.
14、 (2014·福州)(9 分)化学变化中,同种元素可在不同物质中“旅行”。(注:“——→”表示某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
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按甲、乙物质所含元素种类递增的规律,完成图 5所示的“旅行”。
①若图 1为碳元素的“旅行”路线,其中甲为二氧化碳,乙为碳酸钙,
写出路线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若图 2为氢元素的“旅行”路线,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从单质、碱、盐中分别选择一种物质,完成图 6所示的“旅行”。写出一组甲、乙、丙物质的化学式。
甲 ,乙 ,丙 。
15、 (2014·福州)(16 分)(1)根据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将图 1 方框内①-⑤项内容补充完整:
(2)硝酸钾与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两物质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
②t2℃时,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析出固体质量较大的是 的溶液。
③t2℃时,将 100g 水加入盛有 50g 氯化钾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氯化钾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保持
温度不变,往该烧杯中再加入 10g 水,充分搅拌后,氯化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④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的硝酸钾溶液,应满足的温度范围是 。
(3)某同学进行图 9所示实验,证明酸碱发生反应的现象为:试管中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后测得试管中溶液的 pH=2,该溶液中的溶质有 (写名称)。
考点:元素周期表、原子的构成、溶解度曲线、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和反应
解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值为其原子序数(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右上角的符号为其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为
该元素的元素名称,最下方的数值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①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2.99;②在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
值 X为该原子的质子数,可根据前面的图知道其质子数为 11;③Y 表示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因为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
11=2+8+Y;所以 Y 为 1;④因为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小于 4 个,所以易失 1个电子。⑤钠离子是由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 1个电
子形成的,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根据离子符号的书写特点(先写出元素的元素符号,然后再右上角标明该离子所带的电量及电性),
所以钠离子的符号为 Na+。
(2)①根据二者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在 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要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②根据图示可知:当温度由 t2℃降温到 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的变化值要选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的变化值。所以当温度由 t2℃
降温到 t1℃时,两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溶液中析出的固体的质量大。
③根据图示可知,在 t2℃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40g。即在 t2℃温度下,氯化钾在 100g 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 40g。
因此题目中向 100g 水里 50g 氯化钾时,最多溶解 40g 加入溶剂。所以溶液为饱和溶液。向溶液中再加入 10g 水,则水的总质量为 110g,
最多可溶解氯化钾的质量为 44g,所以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④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硝酸钾溶液,则要求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小于 25g。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范围为:
温度不低于 t1℃。
(3)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变红。所以溶液原来为红色。随着加入的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碱性逐渐减弱;当二者恰好
完全反应时,溶液为中性,此时酚酞呈无色;再加入盐酸,则溶液呈酸性,溶液仍为无色。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实验后测得试管中溶液的 PH 值为 2,即溶液呈酸性。所以所含的溶质为氯化钠(为反应的生成物)、氯化氢(加
入的过量的盐酸中的溶质)和原有的酚酞。
答案:(1)①22.99②11③1④失⑤Na+
(2)①氯化钾②硝酸钾③饱和 不变④温度不低于 t1℃
(3)红 HCl+NaOH==NaCl+H2O 氯化钠、氯化氢和酚酞
16、 (2014·福州)(14 分)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流程制取氧气(反应原理:
2KClO3 2KCl+3O2↑),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理论上可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 0.1g)
(2)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 (填标号)。
A.提高实验效率 B.保证固体 1全部溶解 C.节约能源
(3)①写出图 2中仪器 a、b的名称:A ,b 。
②步骤Ⅱ中的操作 m 应选择图 11 中 (填“甲”或“乙”)装置,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③步骤Ⅲ中用酸化的硝酸银(AgNO3)溶液检验洗出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钾,该检验方法的原理为 (用
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到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有 (写一点)。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证明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
解析:(1)利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氯酸钾的质量求出氧气的质量.
(2)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是为蒸发时节约能源;
(3)①根据仪器名称解答;
②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③硝酸银与氯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解答;
(4)根据实验误差原因解答.
解:(1)设,可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x
2KClO3 2KCl+3O2↑,
245 96
15.0g x
x
96
15.0g
245
, x=5.9g
答:可制得氧气的质量是 5.9g.
(2)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加入适量的水一方面为了缩短蒸发时间,另一方面为蒸发时节约能源;故答案:AC;
(3)①仪器 a铁架台,b 酒精灯;故答案:铁架台,酒精灯;
②步骤Ⅱ中的操作 m为过滤,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答案:甲,引流;
③硝酸银与氯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AgNO3+KCl=AgCl↓+KNO3;故答案:AgNO3+KCl=AgCl↓+KNO3;
(4)称得回收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有蒸发过程中氯化钾飞溅;答案:蒸发过程中氯化钾飞溅.
17、 (2014·福州)(10 分)为探究气体 X的组成,某兴趣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固定装置未画出)。
【资料在线】
(1)加热条件下,气体 X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
(2)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气体 X 反应。
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气体 X。
(3)本实验条件下,氮气密度为 1.15g·L
-1
,装置内空气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对相关数据测定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取一定量氧化铜,准确称得其质量为 2.40g。
(3)按图所示装入药品,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Ⅰ(见表 1)。
(4)连接 A、B、C装置, 将气体 X 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后,连接上 D装置,读数后开始加热。当 A 装置中氧化铜反应完全,停止加热,
继续通入气体 X至玻璃管冷却,再次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Ⅱ(见表 1)。
【实验装置】
【相关数据】
数据编号
测量项目
Ⅰ Ⅱ
玻璃管(含药品)的质量/g 52.40 51.92
B 装置(含药品)的质量/g 102.00 102.54
氮气的体积/mL / 243.5
【回答问题】
⑴B装置中氧化钙吸水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⑵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 ,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 X至玻璃管冷却的目
的是 。
⑶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生成水的质量为 g,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g。 由此推知,气体 X中一定 (填
“有”或 “没有”)氧元素。
⑷通过计算推导出气体 X的化学式。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
方程式.
解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B 装置中的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气体 X 反应,因此只吸收水蒸气,增加的质量
就是生成的水的质量:102.54g-102.00g=0.54g;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52.40g-51.92g=0.48g;由此推知,气体 X 中一定没有氧元素,
因为 0.54g 水中氧元素的质量=0.54g×
81
16 =0.48g;B 装置中氧化钙吸水的原理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实验过程中,当观
察到量气管内液面不再下降,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 X 至玻璃冷却的目的是防止灼热的铜被氧化;根据元
素的质量比求 x的化学式,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解:(1)B装置中氧化钙吸水的原理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答案为:CaO+H2O=Ca(OH)2
(2)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量气管内液面不再下降,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 X至玻璃冷却的目的是防止灼
热的铜被氧化;故答案为:量气管内液面不再下降;防止灼热的铜被氧化;
(3)B 装置中的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气体 X 反应,因此只吸收水蒸气,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水的质量:
102.54g-102.00g=0.54g,0.54g 水中氧元素的质量=0.54g×
81
16 =0.48g,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52.40g-51.92g=0.48g,由此推知,气
体 X中一定没有氧元素;故答案为:0.54;0.48;没有;
(4)设气体 x的化学式为 NmHn
0.48g0.54g
0.2435L×1.15g/L
n
14m
氢元素质量
氮元素质量
,
有:
3
1
n
m
所以 x的化学式为:NH3;
故答案为:NH3.
2014年福州市中考化学
一、选择题
1---5 CCDCA 6---10 BCADB 11---12 AB
二、非选择题
13.(15 分)
⑴①元素 ②分子 ⑵ ① 3Fe + 2O2
点燃 Fe3O4 ②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使燃烧物隔绝空气
(或氧气) 将棉芯从烧杯中取出(合理均可)
(3)① 2H2O2
MnO2
= 2H2O+O2↑(合理均可) 大理石(合理均可) ② 物理变化
(4)① CO(或 CO 和 CO2) ② 使地球气温保持在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合理均可)
14. (9 分)
(1)①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复分解反应(合理均可)
② 2H2 + O2
点燃 2H2O (合理均可)
(2)Cu Cu (NO3)2 Cu(OH)2 (合理均可)
15. (16 分)
(1)① 22.99 ② 11 ③ 1 ④ 失 ⑤ Na+
(2)① 氯化钾 ② 硝酸钾 ③ 饱和 不变 ④ 温度不低于 t1℃
(3)红 HCl + NaOH ==== NaCl +H2O 氯化钠、氯化氢和酚酞
15. (16 分)
(1)解:设理论上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x,
2KCO3 2KC+3O2
245 96
15g x
x
g15
96
245
,
x=5.9g;
答:理论上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5.9g.
(2)A C
(3)① 铁架台 酒精灯 ② 甲 引流 ③ KCl + AgNO3 = AgCl↓ + KNO3
④ 蒸发过程中,氯化钾固体飞溅(合理均可)
17.(10 分)
(1)CaO+H2O=Ca(OH)2
(2)量气管内液面不再下降 防止灼热的铜被氧化
(3)0.54 0.48 没有
(4)解:设气体 x的化学式为 NmHn,
0.48g-0.54g
0.2435L×L1.15g
n
14m
氢元素质量
氮元素质量 -1
3
1
n
m
.
答:气体 x 的化学式为 NH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