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0 KB
  • 2021-05-13 发布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物质构成的奥秘含解析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训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 ‎1.夏天的公园里,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2.下列因素的改变,能显著改变气体体积的是(  )‎ A.分子间的间隔 B.分子的大小 C.分子的质量 D.分子的种类 ‎3.某粒子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一定是(  )‎ A.原子 B.分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4.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蒸馏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C60‎ ‎5.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D.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 ‎6.已知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55 B.‎30 ‎C.25 D.80‎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氧 B.硅 C.铁 D.铝 ‎8.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对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核电荷数为12‎ B.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带12个单位正电荷 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2个电子 ‎9.下列含有硫元素的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 A.H2SO3 B.H2SO‎4 ‎C.KHSO3 D.Na2S2O3‎ ‎10.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11.下列有关的化学用于表达正确的是(  )‎ A.五个氢原子:H5 B.三个水分子:3H2O C.四个钙离子:2Ca+2 D.四个铵根离子:4NH3+‎ ‎12.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 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原子序数为11‎ ‎13.最近,“镉大米”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了解,含镉的大米对人的肝肾损害比较大.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中子数为6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 B.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g C.镉是金属元素 D.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 ‎14.如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 ‎ 二、填空题 ‎15.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表达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或文字填空:‎ ‎(1)钙离子  (2)二个氢原子  (3)5N2  .‎ ‎16.请从H、C、O、Ca四种元素中选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 ‎(1)能供人体呼吸的气体是  ;‎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  ;‎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 ‎(4)能还原氧化铜的氧化物是  ;‎ ‎(5)用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  ;‎ ‎(6)其固体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17.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 ‎(2)A、B、C、D中表示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D中x=  .‎ ‎(4)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  倍.‎ 乐山大佛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雕刻佛像的红砂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结合你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8.红砂岩雕刻佛像属于  变化.‎ ‎(2)红砂岩中含碳、硅、氧、铁、钙等多种元素,其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  .‎ ‎(3)碳酸钙组成里因含有碳酸根离子而属于  盐.‎ ‎(4)大佛左右的洞壁上凝结有石灰质化合物,其形成与下述方程式有关:‎ Ca(HCO3)2═CaCO3↓+CO2↑+X,X的化学式为  .‎ ‎19.已知碘元素符号为I,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结合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这种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你学过的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填一种化学元素符号即可).‎ ‎(3)加碘盐中所指的碘是指碘酸钾中的碘元素(KIO3),则此物质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4)我们炒菜时,等到菜快出锅时才放碘盐,这说明碘酸钾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 ‎ 三、综合能力题 ‎20.如图是某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标出氨分子中氮原子的化合价  .‎ ‎(2)水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保留一位小数)‎ ‎(3)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简述汽车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形成的原因  .‎ ‎21.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  元素过渡到  元素,并以稀有气体结尾.‎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  ,阴离子  .‎ ‎ ‎ 四、实验与探究题 ‎22.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23.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请回答:‎ ‎(1)从组成角度看:氯化钠是由  组成.‎ ‎(2)从微粒角度看:氯化钠是由  构成(用微粒符号表示).‎ ‎(3)从制备角度看:将海水进行  可得到粗盐.除去粗盐中含有的SO42﹣、Ca2+、Mg2+等杂质,常加入过量的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BaCl2溶液 ③NaOH溶液,三种试剂的加入顺序为  (填序号).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也能生成氯化钠,工业上不用此反应制备氯化钠的原因是  .‎ ‎(4)从变化角度看:将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能生成一种碱、氢气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 五、计算题 ‎24.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B2(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请回答:‎ ‎(1)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黄曲霉素B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  g氧元素.‎ ‎25.2013年3月底,上海、浙江一带出现H7N9禽流感.这种病毒首先在鸡、鸭等飞禽身上发现.对鸡、鸭舍进行消毒时常用15%的过氧乙酸溶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即:C2H4O3).试计算:‎ ‎(1)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有  个原子.‎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 ‎(3)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克,需过氧乙酸  克,水  mL.(ρ水=‎1g/cm3)‎ ‎ ‎ ‎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物质构成的奥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2013•内江)夏天的公园里,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夏天的公园里,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2.下列因素的改变,能显著改变气体体积的是(  )‎ A.分子间的间隔 B.分子的大小 C.分子的质量 D.分子的种类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影响体积的因素有微粒的大小,微粒之间的距离以及所含微粒数等因素,对于气体来说,微粒本身大小远小于微粒间的距离.‎ ‎【解答】解:对于气体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远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分子本身可以忽略不计,决定气体体积的因素主要为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和分子间的间隔.‎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把握好课本相关知识,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 ‎ ‎3.某粒子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一定是(  )‎ A.原子 B.分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对于分子和原子来说具有多少质子就有多少核外电子,对于离子来说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不相同的.‎ ‎【解答】解:A、在原子中,核内所含的质子数等于其核外电子数,故A错误;‎ B、在分子中,核内所含的质子数等于其核外电子数,故B错误;‎ C、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所以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故C正确;‎ D、阴离子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所以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小于其核外电子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这类题目要通过所学的知识进行举例回答,要熟记对于分子和原子来说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等,对于离子来说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相等.‎ ‎ ‎ ‎4.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蒸馏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C60‎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金属和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蒸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5.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D.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 ‎【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因为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发生作用(得失电子)的一般只是最外层电子,所以说与元素化学性质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因为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发生作用(得失电子)的一般只是最外层电子,所以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无关.‎ 故选D.‎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 ‎ ‎6.已知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55 B.‎30 ‎C.25 D.80‎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故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5.‎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 ‎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氧 B.硅 C.铁 D.铝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和金属元素的判断方法考虑.‎ ‎【解答】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汉字中带“钅”字旁(汞和金除外)的属于金属元素,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地壳张元素的含量,题目难度不大,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 ‎ ‎ ‎8.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对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核电荷数为12‎ B.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带12个单位正电荷 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2个电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由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2(带正电),核外电子数为12(带负电),该粒子不显电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9.下列含有硫元素的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 A.H2SO3 B.H2SO‎4 ‎C.KHSO3 D.Na2S2O3‎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别计算选项中硫元素的化合价,进行解答.‎ ‎【解答】解:A、氧显﹣2价,氢显+1价,设H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2+a+(﹣2)×3=0,解得a=+4;‎ B、氧显﹣2价,氢显+1价,设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2+b+(﹣2)×4=0,解得b=+6;‎ C、氧显﹣2价,氢显+1价,钾显+1价,设KH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1)+c+(﹣2)×3=0,解得c=+4;‎ D、氧显﹣2价,钠显+1价,设Na2S2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d,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2+2d+(﹣2)×3=0,解得d=+2;‎ 因此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最高;‎ 故选B.‎ ‎【点评】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 ‎ ‎10.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物质的构成及微粒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故A错;‎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B正确;‎ C、有些物质是由离子直接构成,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C错;‎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小.故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学生应正确理解微粒的微观性,并熟悉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 ‎ ‎11.下列有关的化学用于表达正确的是(  )‎ A.五个氢原子:H5 B.三个水分子:3H2O C.四个钙离子:2Ca+2 D.四个铵根离子:4NH3+‎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五个氢原子表示为:5H,故选项表示错误.‎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水分子可表示为:3H2O,故选项表示正确.‎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四个钙离子可表示为:4Ca2+,故选项表示错误.‎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四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4NH4+,故选项表示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 ‎ ‎12.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 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原子序数为11‎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分析;‎ 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 C、钠属于金属元素;‎ 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分析.‎ ‎【解答】解:A、由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电子,故A说法错误;‎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故B说法错误;‎ C、钠属于金属元素不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说法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钠的原子序数为11.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了解及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 ‎ ‎ ‎13.最近,“镉大米”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了解,含镉的大米对人的肝肾损害比较大.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中子数为6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 B.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g C.镉是金属元素 D.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分析,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原子质量的单位是g.‎ C、从元素的造字上分析元素的种类.‎ D、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分析.‎ ‎【解答】解:A、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可知,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故此说法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原子质量的单位是g,故此说法错误.‎ C、镉字的偏旁是“金”字旁,故镉是金属元素,故此说法正确.‎ D、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可知,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故此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的牢记与掌握,并能应用于解题.‎ ‎ ‎ ‎14.如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中是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B是一种单质,C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D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微观模拟图,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二、填空题 ‎15.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表达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或文字填空:‎ ‎(1)钙离子 Ca2+ (2)二个氢原子 2H (3)5N2 5个氮分子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钙离子可表示为:Ca2+.‎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3)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5N2可表示为:5个氮分子.‎ 故答案为:(1)Ca2+;(2)2H;(3)5个氮分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 ‎ ‎16.请从H、C、O、Ca四种元素中选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 ‎(1)能供人体呼吸的气体是 O2 ;‎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 H2 ;‎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Ca(OH)2 ;‎ ‎(4)能还原氧化铜的氧化物是 CO ;‎ ‎(5)用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 CaO ;‎ ‎(6)其固体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CO2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氧气能供给呼吸,是能供人体呼吸的气体,其化学式为:O2.‎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 ‎(3)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Ca(OH)2.‎ ‎(4)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是能还原氧化铜的氧化物,其化学式为:CO.‎ ‎(5)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化学式为:CaO.‎ ‎(6)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其化学式为:CO2.‎ 故答案为:(1)O2;(2)H2;(3)Ca(OH)2;(4)CO;(5)CaO;(6)C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解题时应注意只能从给出的元素中选择来组成物质.‎ ‎ ‎ ‎17.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 三 种元素.‎ ‎(2)A、B、C、D中表示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Cl3 .‎ ‎(3)D中x= 8 .‎ ‎(4)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47 ,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 9 倍.‎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依据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分析解答;‎ ‎(2)依据阳离子是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而阴离子是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的特点分析解答;‎ ‎(3)依据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解答;‎ ‎(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部分的意义分析解答;‎ ‎【解答】解:(1)依据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由图示可知四种微粒中共有质子数是13、17和18的三种元素;‎ ‎(2)阳离子是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A是带有三个正电荷的铝离子,而阴离子是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故C是带有一个负电荷的氯离子,故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 ‎(3)由于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观察可知该微粒的质子数是18,是具有稳定结构的氩原子,所以核外电子数也应为18,所以X为8;‎ ‎(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部分的意义可知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47,由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其质量之比,所以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倍=9倍;‎ 故答案为:(1)三;(2)AlCl3;(3)8;(4)47;9;‎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乐山大佛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雕刻佛像的红砂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结合你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8.(1)红砂岩雕刻佛像属于 物理 变化.‎ ‎(2)红砂岩中含碳、硅、氧、铁、钙等多种元素,其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 氧 .‎ ‎(3)碳酸钙组成里因含有碳酸根离子而属于 碳酸 盐.‎ ‎(4)大佛左右的洞壁上凝结有石灰质化合物,其形成与下述方程式有关:‎ Ca(HCO3)2═CaCO3↓+CO2↑+X,X的化学式为 H2O .‎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考虑;‎ ‎(3)根据盐的分类考虑;‎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1)红砂岩雕刻佛像,只是雕刻成不同形状的石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 ‎(3)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盐属于碳酸盐;‎ ‎(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HCO3)2═CaCO3↓+CO2↑+X,反应物中钙、氢、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2、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氢、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0、2、5,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为:(1)物理;(2)氧;(3)碳酸;(4)H2O.‎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知道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熟悉盐的分类方法和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 ‎ ‎19.已知碘元素符号为I,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结合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到 电子;这种元素属于 非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你学过的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F或Cl (填一种化学元素符号即可).‎ ‎(3)加碘盐中所指的碘是指碘酸钾中的碘元素(KIO3),则此物质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5 价,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14 .‎ ‎(4)我们炒菜时,等到菜快出锅时才放碘盐,这说明碘酸钾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碘酸钾受热易分解 .‎ ‎【考点】元素的简单分类;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弄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意义,最外层电子数和元素的化学性质间的关系,根据化学式计算有关化合价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解:(1)由于该元素是碘元素,是非金属元素,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所以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故答案为:得到,非金属.‎ ‎(2)由于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因此与它化学性质相似的应是最外层电子数是7的.故答案为:F或Cl ‎(3)由于钾元素为+1,氧元素为﹣2,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知碘元素的化合价应为+5价;相对分子质量是分子中各个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故答案为:+5,214.‎ ‎(4)由于炒菜时等到菜快出锅时才放加碘盐,说明碘酸钾在受热时可能容易分解.故答案为:碘酸钾受热易分解(或化学性质不稳定)‎ ‎【点评】主要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意义,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化合价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 ‎ 三、综合能力题 ‎20.如图是某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标出氨分子中氮原子的化合价 H3 .‎ ‎(2)水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88.9% .(保留一位小数)‎ ‎(3)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NH3+6NO=5N2+6H2O .‎ ‎(4)简述汽车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形成的原因 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通过汽车进气道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在电火花引发下发生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1)依据氮原子的结构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绘制要求和氮原子的化合价分析解答;‎ ‎(2)依据水的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分析解答;‎ ‎(3)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来源以及变化过程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于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核外电子数也为7.所以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在氨分子中氢的化合价是+1,所以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 表示为H3;‎ ‎(2)水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0%=88.9%;‎ ‎(3)由图示的情况可知该反应的图示可以转化为,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3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2和H2O两种分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NH3+6NO=5N2+6H2O;‎ ‎(4)汽车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形成的原因是氮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电火花的引发下生成氮的氧化物;‎ 故答案为:(1); H3;(2)88.9%;(3)4NH3+6NO=5N2+6H2O;(4)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通过汽车进气道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在电火花引发下发生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确定物质的分子构成,能够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21.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 金属 元素过渡到 非金属 元素,并以稀有气体结尾.‎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 Na+ ,阴离子 F﹣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同一周期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进行解答;‎ ‎(3)根据核外电子排布与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可能是钠离子或镁离子以及铝离子,阴离子可能是氧离子、氟离子等进行解答.‎ ‎【解答】解:(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该周期中,从左到右,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故填: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故填:金属;非金属;‎ ‎(3)核外电子排布与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可能是钠离子或镁离子以及铝离子,阴离子可能是氧离子、氟离子;故填:Na+;F﹣.‎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 ‎ 四、实验与探究题 ‎22.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进行对比 .‎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 ,②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微观粒子运动型.‎ ‎【分析】分子的运动是确实存在的,本题就是利用逸出的氨分子使酚酞试液变红来证明分子的存在与运动的.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给实验创设了情景,从而为实验的设计提供了事实依据.通过实验的改进减少了环境的污染,通过对比试验增强了实验结果的客观准确性.‎ ‎【解答】解:(1)酚酞试液本身为无色,而当遇碱液时变红,单独放只盛有酚酞试液的试管,是想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起到一个对比的作用,故答案为:进行对比 ‎(2)A试管为常温,D试管为高温,温度不一样,分子的运动速度就不一样,故答案为: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本题答案为:①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改进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装置气密性不好,且同一温度下不能说明影响分子的运动快慢的因素,而改进后的装置则解决了这个问题,故答案为: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存在与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设计对比试验是关键.‎ ‎ ‎ ‎23.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请回答:‎ ‎(1)从组成角度看:氯化钠是由 钠、氯两种元素 组成.‎ ‎(2)从微粒角度看:氯化钠是由 Na+、Cl﹣ 构成(用微粒符号表示).‎ ‎(3)从制备角度看:将海水进行 蒸发结晶 可得到粗盐.除去粗盐中含有的SO42﹣、Ca2+、Mg2+等杂质,常加入过量的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BaCl2溶液 ③NaOH溶液,三种试剂的加入顺序为 ②③①或③②①或②①③ (填序号).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也能生成氯化钠,工业上不用此反应制备氯化钠的原因是 碳酸钠、盐酸的成本比氯化钠高(或海水中富含氯化钠,成本低等) .‎ ‎(4)从变化角度看:将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能生成一种碱、氢气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2NaOH+H2↑+Cl2↑ .‎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2)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3)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NaOH溶液除镁离子、BaCl2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而Na2CO3溶液为了除去钙离子以及过量的钡离子进行解答;‎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生成物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解:(1)从组成角度看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故填:钠元素和氯元素;‎ ‎(2)从微粒角度看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填:Na+、Cl﹣;‎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从制备角度看:将海水进行蒸发结晶可得到粗盐;NaOH溶液除镁离子、BaCl2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而Na2CO3溶液为了除去钙离子以及过量的钡离子,所以常加入过量的①Na2CO3溶液、②BaCl2溶液、③NaOH溶液,三种试剂的加入顺序为②③①或③②①或②①③;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液能生成氯化钠,工业上不用此反应制备氯化钠的原因是碳酸钠、盐酸的成本比氯化钠高;故填:蒸发结晶;②③①或③②①或②①③;碳酸钠、盐酸的成本比氯化钠高(或海水中富含氯化钠,成本低等);‎ ‎(4)将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能生成一种碱、氢气和氯气(Cl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碱是氢氧化钠,故反应的方程式为:2NaCl+2H2O 2NaOH+H2↑+Cl2↑.‎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构成的微观粒子以及粗盐提纯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综合分析能力.‎ ‎ ‎ 五、计算题 ‎24.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B2(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请回答:‎ ‎(1)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14 ;‎ ‎(2)黄曲霉素B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7:14:6 ;‎ ‎(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 ‎4.8 ‎g氧元素.‎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化学式表示的意义,相对分子的质量的计算,根据物质的质量乘以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得元素的质量,‎ 以及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1)黄曲霉毒素B2(C17H14O6)的相对分子质量=12×17+1×14+16×6=314;‎ ‎(2)一个黄曲霉素B2(化学式C17H14O6)分子是由1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黄曲霉毒素B2(C17H14O6)中C、H、O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17:14:6;‎ ‎(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15.7g××100%=‎‎4.8g 故答案为:(1)314;(2)17:14:6;(3)‎‎4.8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25.2013年3月底,上海、浙江一带出现H7N9禽流感.这种病毒首先在鸡、鸭等飞禽身上发现.对鸡、鸭舍进行消毒时常用15%的过氧乙酸溶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即:C2H4O3).试计算:‎ ‎(1)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有 9 个原子.‎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6:1:12 .‎ ‎(3)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克,需过氧乙酸 ‎15 ‎克,水 85 mL.(ρ水=‎1g/cm3)‎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一个过氧乙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水的质量.‎ ‎【解答】解:(1)一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每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 ‎(3)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克,需过氧乙酸的质量为‎100g×15%=‎15g,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5g=‎85g,其体积为=‎85cm3=85mL.‎ 故答案为:(1)9;(2)6:1:12;(3)15;85.‎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