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 MB
  • 2021-05-13 发布

‎2010年普陀区初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理化试卷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0年普陀区初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理化试卷 物 理 部 分 考生注意:‎ ‎ 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个大题。‎ ‎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16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 1.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 提高声音的音调。 B 提高声音的响度。‎ ‎ C 改变声音的音色。 D 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 2.下列星球中,被降级为“矮行星”的是 ( )‎ ‎ A 月球。 B 太阳。 C 冥王星。 D 地球。‎ ‎ 3.最早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 ( )‎ ‎ A 伽利略。 B 牛顿。 C 阿基米德。 D 亚里斯多德。‎ ‎ 4.北方冬季供暖的暖气是用水做工作物质将热量传到千家万户的,这是利用了水的 ‎ ‎ ( )‎ ‎ A 密度大。 B 质量大。 C 比热容大。 D 导热性好。‎ ‎ 5.分别标有“220V 25W”、“110V 25W”、“36V 40W”字样的三个白炽灯,它们各自在额定电压下使用时 ( )‎ ‎ A “220V 25W”最亮。 B “36V 40W”最亮。‎ ‎ C “110V 25W”最亮。 D 三个灯泡一样亮。‎ ‎ 6.如图1所示,单摆在竖直平面左右摆动,当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它的动能 ( )‎ ‎ A 一直增大。 B 一直减小。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 ‎ ‎ ‎ 7.如图2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以下叙述中属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是 ( ) A 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 B 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 C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 D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图3‎ ‎ 8.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南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3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以甲车为参照,乙车是向北运动的。 ‎ ‎ B 甲车一定比乙车通过的路程多。‎ ‎ C 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 D 通过‎4米的路程,甲比乙少用2.5秒。‎ ‎ ‎ 二、填空题(共26分)‎ ‎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 9.日常生活中,一些小的用电器都以干电池作为电源,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 (1) 伏,为获得不同的电压值,可采用将若干节干电池 (2) 接成电池组使用(选填“串”或“并”),用电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将消耗 (3) 。‎ ‎ 10.物理知识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图4(a)中,船闸是利用了 (4)‎ 原理;图4(b)中,拔火罐利用的是 (5) 的知识;图4(c)中,火箭在飞行过程中是通过发动机“点火”实现变轨的,这说明 (6) 。‎ ‎ (a) (b) (c)‎ 图4‎ ‎ 11.‎2010年3月1日“零污染、无噪声”的电动车进入世博园区内进行服务。某型号的四轮电动车整车质量为725千克,则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7) 牛;现该车以‎8 米/秒的速度匀速“穿梭”于各个主题场馆之间,2分钟通过的路程为 (8) 米;以行驶的电动车为参照,周边的主题建筑物是 (9)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 12.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国速滑选手王濛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并一人获得三枚金牌,图5是王濛在赛道上奋勇拼搏的镜头,比赛时滑冰鞋的冰刀与冰面间的摩擦是 (10) 摩擦,在这过程中,冰刀温度升高,是通过 (11) 的方法增加了它的内能,运动员到达终点线后由于 (12) 还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 ‎ ‎ 13.如图6(a)所示,A物体重力为50牛,在拉力F的作用下,A物体10秒内匀速上升‎2米,则拉力F的功率是 (13) 瓦。若分别使用图6(b)和(c)的装置将A物体匀速提升‎2米(不计滑轮的重和摩擦),则拉力F1 (14) F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拉力F1所做的功 (15) 拉力F2所做的功(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14.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伏,5秒钟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3库,则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 (16) 安,电流做功为 (17) 焦。当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该导体的电阻为 (18) 欧。‎ ‎ 15.如图7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键S由闭合到断开,电路中的总电阻将 (19) ,断开电键S后,将滑片P向右移动,则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示数的乘积将 (20) ‎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6.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选择了焦距分别为f1和f2(f1 > f2)的两块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时,他将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离凸透镜L1和L2(L1 < L2)的位置处,通过移动光屏找像,成像情况如图8(a)、(b)、(c)、(d)所示。‎ ‎(1)比较图8(a)与(b)[或(c)与(d)]的物距、焦距、像距,以及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可知: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 (21) 。‎ ‎(2)比较图8(a)与(c)[或(b)与(d)] 的物距、焦距、像距,以及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可知: (22) 。‎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6分)‎ 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题必须用2B铅笔。‎ ‎ 17.重60牛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请根据已给定的标度,用力的图示法在图9中 作出该物体所受的重力G。‎ ‎ 18.请在图10中标出通电螺线管和小磁针的N、S极,以及磁感线的方向。‎ 图9 图10‎ 四、计算题(共24分)‎ 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 19.现有质量为‎2千克,温度为‎10℃‎的水,加热后温度升高了‎50℃‎,求:水吸收的热量Q吸。〔水的比热容为4.2×103焦/(千克·℃)〕‎ ‎ ‎ ‎ 20.体积为4×10‎-4米3的物体,当它浸没在水中时,求:该物体所受到的浮力F浮。‎ ‎21.在图11(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0欧。闭合电键S,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分别为0.3安和0.9安。求:‎ ‎(1)电源电压U。‎ ‎ (2)此时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P1。‎ ‎ (3)现用R3去替换R1 ,闭合电键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某个位置时,电流 表A1和A2的指针都指在如图11(b)所在 的位置,求此时滑动变阻器R2连入电路的阻值。‎ ‎ 22.如图12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重2牛,底面积为‎0.01米2,容器高‎0.5米。现在两个容器中分别倒入一定量的水和酒精,使得两容器中离底部‎0.3米处A、B两点的压强都为980帕,求:‎ ‎ (1)A点离开液面的距离hA。‎ ‎ (2)甲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甲。‎ ‎ (3)为使水和酒精对甲、乙两个容器底压强相等,小华和小芳设计了不同的方法,如下表所示。‎ 设计的方案 小华 分别在甲、乙两个容器中倒入相同深度的水和酒精。‎ 小芳 分别在甲容器中抽取、乙容器中倒入相同深度的水和酒精。‎ 请判断, 同学设计的方法可行,并求出该方法中的深度h。(ρ酒精=0.8×‎103千克/米 ‎3)‎ 五、实验题(共18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23.如图13所示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应先向 (1) 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 (2) 位置保持平衡。实验时还用到了弹簧测力计,如图14所示,它的测量范围是 (3) ,最小分度值是 (4) 。‎ 图13 图14‎ ‎2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小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玻璃板、白纸、蜡烛(2个),以及 (5) 。‎ 实验步骤:1.在水平桌上铺一张白纸,纸上 (6) 放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一支 (7) ‎ 的蜡烛B。‎ ‎3.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各个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蜡烛B (8) ,在纸上记下这个位置。‎ ‎……‎ ‎ ‎ ‎ 25.小刚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所用电源电压为6V不变,小灯泡上标有“3.8V”字样,滑动变阻器标有“10Ω、‎1A”字样。‎ ‎ (1)图15为小刚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其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后要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灯变亮。 (9) (用2B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连线)‎ ‎ (2)小刚正确地连接好电路,并按正确的顺序操作,闭合电键后发现小灯泡不亮,小刚提出了三种猜想:A.可能灯丝断了。  B.可能是变阻器开路。  C.可能是小灯泡短路。‎ 并设计了下表做进一步的故障分析,请你帮助小刚完成下表的填写。‎ 图15‎ ‎(11)‎ ‎(10)‎ ‎(12)‎ ‎ (3)排除故障后,小刚重新进行实验,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中点时(即接入电路的电阻为5Ω),电压表示数为3.8V,则小灯的额定功率为 (13) 瓦。‎ 图16‎ ‎(a) (b) (c) ‎ ‎ 26.小红和小丽根据图16(a)所示的电路进行“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时发现,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为进一步研究, 他们又在变阻器R两端接了一个电压表,如图16(b)所示。她们将滑片P从右向左移动到不同的位置,并将三次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后又将电阻R2替换R1接入电路,如图16(c)所示,重复刚才的实验,并将实验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其中R1< R2,电源电压恒为6伏)‎ ‎ ‎ 表一(电阻R1)‎ 序号 A表示数 ‎(A)‎ V1表示数 ‎(V)‎ V2表示数 ‎(V)‎ ‎1‎ ‎0.2‎ ‎2‎ ‎4‎ ‎2‎ ‎0.4‎ ‎4‎ ‎2‎ ‎3‎ ‎0.6‎ ‎6‎ ‎0‎ 表二 (电阻R2)‎ 序号 A表示数 ‎(A)‎ V1表示数 ‎(V)‎ V2表示数 ‎(V)‎ ‎4‎ ‎0.1‎ ‎2‎ ‎4‎ ‎5‎ ‎0.2‎ ‎4‎ ‎2‎ ‎6‎ ‎0.3‎ ‎6‎ ‎0‎ ‎(1)分析比较表一中的电压表V1和电流表A示数的变化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当电阻 (14) 不变时(选填“R”、“R1”或“R2”),通过该导体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的电压表V1和电流表A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可得的结论是: (15) 。‎ ‎(3)综合分析比较 (16) 中的电压表V1和电流表A的示数的比值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结论是:不同导体,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是不同的。‎ ‎(4)小丽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最后一列数据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情况及关条件,可得到的结论是: (17) 。‎ ‎(5)小红在小丽分析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分析比较了表一或表二中的电压表V1和对应的电压表V2示数变化的量,得到的结论是:在串联电路中,当电源电压一定时,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