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6.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南中考中的几何证明题
(2007)17.(9 分)如图,点 E、F、G 分别 是□ABCD 的边 AB、BC、CD、DA 的中点.求证:ΔBEF≌Δ
DGH.
(2007)20.(9 分)如图,ABCD 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其中 、 、 的圆心依次是点 A、B、
C.(1)求点 D 沿三条圆弧运动到 G 所经过的路线长;(2)判断直线 GB 与 D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
理由.
(2008)18.(9 分)复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时,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如图①,已知在△ABC 中,
AB=AC,P 是△ABC 内部任意一点,将 AP 绕 A 顺时针旋转至 AQ,使∠QAP=∠BAC,连接 BQ、CP,
则 BQ=CP.”小亮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他通过对图①的分析,证明了△ABQ≌△ACP,从而证得 BQ=CP
之后,将点 P 移到等腰三角形 ABC 之外,原题中的条件不变,发现“BQ=CP”仍然成立,请你就图②给
出证明.
(2008)21.(9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的坐标是(10,0),点 B 的坐标为(8,0),
点 C、D 在以 OA 为直径的半圆 M 上,且四边形 OCDB 是平行四边形.求点 C 的坐标.
F
G D
E
C
B A
⌒
DE
⌒
EF
⌒
FG
G
H
E
F
D
CB
A
图①
Q
P
CB
A
A
Q
B
P
C
图②
(2009)17.(9 分)如图所示,∠BAC=∠ABD,AC=BD,点 O 是 AD、BC 的交点,点 E 是 AB 的中点.试
判断 OE 和 AB 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2009)21. (10 分)如图,在 Rt△ABC 中,∠ACB=90°, ∠B =60°,BC=2.点 0 是 AC 的中点,过点 0 的
直线 l 从与 AC 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 0 作逆时针旋转,交 AB 边于点 D.过
点 C 作 CE∥AB 交直线 l 于点 E,设直线 l 的旋转角为α.
(1)①当α=________度时,四边形 EDBC 是等腰梯形,此时 AD 的长为
_________;②当α=________度时,四边形 EDBC 是直角梯形,此时 AD
的长为_________;
(2)当α=90°时,判断四边形 EDBC 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2010)17.(9 分)如图,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C 和△ABC 关于 AC 所在的直线对称,AD
和 B’C 相交于点 O,连接 BB’.
(1)请直接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不添加字母);
(2)求证:△AB’O≌△CDO.
(2010)19.(9 分)如图,在梯形 ABCD 中,AD//BC,E 是 BC 的中点,AD=5,BC=12,CD= ,∠C=45
°,点 P 是 BC 边上一动点,设 PB 的长为 x.
(1)当 x 的值为____________时,以点 P、A、D、E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直角梯形;
(2)当 x 的值为____________时,以点 P、A、D、E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3)点 P 在 BC 边上运动的过程中,以 P、A、D、E 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构成菱形?试说明理
由.
24
(2011)17. (9 分)如图,在梯形 ABCD 中,AD∥BC,延长 CB 到点 E,使 BE=AD,连接 DE 交 AB 于
点 M.
(1)求证:△AMD≌△BME;
(2)若 N 是 CD 的中点,且 MN=5,BE=2,求 BC 的长.
(2012)18. (9 分)如图,在菱形 ABCD 中,AB=2,∠DAB=60°,点 E 是 AD 边的中点.点 M 是 AB
边上一动点(不与点 A 重合),延长 ME 交射线 CD 于点 N,连接 MD、AN.
(1)求证:四边形 AMDN 是平行四边形;
(2)填空:①当 AM 的值为_______时,四边形 AMDN 是矩形;
②当 AM 的值为________时,四边形 AMDN 是菱形.
P E
A
B C
D
E
A M B
CDN
其他省市证明题
1 .如图,在四边形 中,对角线 交于点 ,
. 求
的长和四边形 的面积.
答案:
CD=2,面积=(3 根号 3+9)/2
2.已知:如图, 是 的直径, 是 上一点, 于点 ,过点
作 的切线,交 的延长线于点 ,连结 .
(1)求证: 与 相切;
(2)连结 并延长交 于点 ,若 ,求 的
长.
ABCD AC BD, E
90 45 30 2BAC CED DCE DE∠ = ° ∠ = ° ∠ = ° =, , , , 2 2BE =
CD ABCD
AB O⊙ C O⊙ OD BC⊥ D C
O⊙ OD E BE
BE O⊙
AD BE F 9OB = , 2sin 3ABC∠ = BF
3.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过点 D 作 DE∥AB,DF∥AC,分别交 AC、AB 于点 E 和 F.
(1)在图中画出线段 DE 和 DF;
(2)连接 EF,则线段 AD 和 EF 互相垂直平分,这是为什么?
考点: 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作图—复杂作图。
分析: (1)根据题目要求画出线段 DE、DF 即可;
(2)首先证明四边形 AEDF 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EAD=∠EDA,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
EA=ED,由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可证明四边形 AEDF 是菱形,再根据菱形的性
质可得线段 AD 和 EF 互相垂直平分.
解答: 解(1)如图所示;
(2)∵DE∥AB,DF∥AC,
∴四边形 AEDF 是平行四边形,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FAD=∠EAD,
∵AB∥DE,
∴∠FAD=∠EDA,
∴∠EAD=∠EDA,
∴EA=ED,
∴平行四边形 AEDF 是菱形,
∴AD 与 EF 互相垂直平分.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画平行线,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判定四边形为菱
形可以结合菱形的性质证出线段相等,角相等,线段互相垂直且平分.
4.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是弦,OD⊥AC 于点 D,过点 A 作⊙O 的切线 AP,AP 与 OD 的延长
线交于点 P,连接 PC、BC.
(1)猜想:线段 OD 与 BC 有何数量和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求证:PC 是⊙O 的切线.
考点: 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圆周角定理。
分析: (1)根据垂径定理可以得到 D 是 AC 的中点,则 OD 是△ABC 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
定理可以得到 OD∥BC,CD= BC;
(2)连接 OC,设 OP 与⊙O 交于点 E,可以证得△OAP≌△OCP,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
等,以及切线的性质定理可以得到:∠OCP=90°,即 OC⊥PC,即可等证.
解答: (1)猜想:OD∥BC,CD= BC.
证明:∵OD⊥AC,
∴AD=DC
∵AB 是⊙O 的直径,
∴OA=OB…2 分
∴OD 是△ABC 的中位线,
∴OD∥BC,OD= BC
(2)证明:连接 OC,设 OP 与⊙O 交于点 E.
∵OD⊥AC,OD 经过圆心 O,
∴ ,即∠AOE=∠COE
在△OAP 和△OCP 中,
∵OA=OC,OP=OP,
∴△OAP≌△OCP,
∴∠OCP=∠OAP
∵PA 是⊙O 的切线,
∴∠OAP=90°.
∴∠OCP=90°,即 OC⊥PC
∴PC 是⊙O 的切线.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定理以及判定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证明圆的切线的问题常用的
思路是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转化成证明垂直的问题.
5.如图所示,在 , , 是边 的中点, ,垂足为 ,已知
, .
①求线段 的长;
②求 的值.
答案:① ②
6.如图所示,在菱形 中,点 、 分别在 、 上, , 与
相交于点 .
①求证: ;
②当 时,求证: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Rt ABC 90ACB∠ = ° D AB BE CD⊥ E
15AC = 3
5cosA =
CD
sin DBE∠
25
2
7
25
ABCD E F BC CD BAF DAE∠ = ∠ AE BD
G
BE DF=
DF AD
FC DF
= BEFG
E
D
BC
A
E
D
CB
A
FG
7.(8 分)如图,在△ABC 中,BA=BC,以AB 为直径作半圆⊙O,
交AC 于点D.连结DB,过点D 作DE⊥BC,
垂足为点E.
(1)求证:DE 为⊙O 的切线;
(2)求证:DB2=AB·BE.
8.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E、F 分别在OD、OC 上,且
DE=CF,连接DF、AE,AE 的延长线交DF于点M.
求证:AM⊥DF.
9.(2012 重庆)已知:如图,在菱形 ABCD 中,F 为边 BC 的中点,DF 与对角线 AC 交于点 M,过 M
作 ME⊥CD 于点 E,∠1=∠2.
(1)若 CE=1,求 BC 的长;
(2)求证:AM=DF+ME.
考点: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答:(1)解:∵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AB∥CD,
∴∠1=∠ACD,
∵∠1=∠2,
∴∠ACD=∠2,
∴MC=MD,
∵ME⊥CD,
∴CD=2CE,
∵CE=1,
∴CD=2,
∴BC=CD =2;
(2)证明:如图,∵F 为边 BC 的中点,
∴BF=CF= BC,
∴CF=CE,
在菱形 ABCD 中,AC 平分∠BCD,
∴∠ACB=∠ACD,
在△CEM 和△CFM 中,
∵ ,
∴△CEM≌△CFM(SAS),
∴ME=MF,
延长 AB 交 DF 于点 G,
∵AB∥CD,
∴∠G=∠2,
∵∠1=∠2,
∴∠1=∠G,
∴AM=MG,
在△CDF 和△BGF 中,
∵ ,
∴△CDF≌△BGF(AAS),
∴GF=DF,
由图形可知,GM=GF+MF,
∴AM=DF+ME.
10.如图,在梯形 ABCD 中,AD∥BC,AB=CD,分别以 AB,CD 为边向外侧作等边三角形 ABE 和
等边三角形 DCF,连结 AF,DE。
(1)求证:AF=DE;
(2)若∠BAD=45°,AB= ,△ABE 和△DCF 的面积之和等
于梯形 ABCD 的面积,求 BC 的长。
解:(1)在梯形 中,AD//BC, ,
而在正 和正 中,
, 且
且 且 AD 公共
;
(2)如图作 , ,则有
,
a
ABCD AB CD=
BAD CDA∴∠ = ∠
ABE∆ DCF∆
AB AE= DC DF= 60BAE CDF∠ = ∠ =
AE DF∴ = EAD FDA∠ = ∠
( )AED DFA SAS∴∆ ≅ ∆
AF DE∴ =
BH AD⊥ CK AD⊥ BC HK=
45HAB KDC∠ = ∠ =
2 2AB BH AH∴ = =
同理
而
而由题得
11.如图,△ABC 和△DEF 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EDF=90°,△DEF 的顶点 E 与△ABC
的斜边 BC 的中点重合.将△DEF 绕点 E 旋转,旋转过程中,线段 DE 与线段 AB 相交于点 P,线段 EF 与
射线 CA 相交于点 Q.
(1)如图①,当点 Q 在线段 AC 上,且 AP=AQ 时,求证:△BPE≌△CQE;
(2)如图②,当点 Q 在线段 CA 的延长线上时,求证:△BPE∽△CEQ;并求当 BP= ,CQ= 时,
P、Q 两点间的距离 (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a 9
2 a
a
2 2CD CK KD= =
( )= 2
AD BC HBS
+ ⋅
梯
AB a=
2
2 2( 2 2 ) 22 2= 2 2
a BC a a aBCS
× + ⋅ +∴ =梯
23
4AEB DCFS S a∆ ∆= =
AEB DCFS S S∆ ∆+ = 梯
2
23 224 2
a aBCa
+∴ × =
6 2
2BC a
−∴ =
12.如图,在梯形 ABCD 中,AD//BC,AB=DC,过点 D 作 DE⊥BC,垂足为 E,并延长 DE 至 F,使
EF=DE.联结 BF、CD、AC.
(1)求证:四边形 ABFC 是平行四边形;
(2)如果 DE2=BE·CE,求证四边形 ABFC 是矩形.
[解] (1) 等腰梯形 ABCD 中,AB=DC,∠B=∠DCB,∵ △DFC 是等腰三角形,∴ ∠DCB=∠FCE,
DC=CF,所以∠B=∠FCE,AB=CF,易证四边形 ABFC 是平行四边形。
(2) 提示:射影定理的逆定理不能直接在中考中使用,必须通过相似三角形来证明,内角为 90°。
A
B
D
F
CE
, 45
, 45 ,
45 135
45 135
45
ABC
AB AC ABC ACB
E BC BE CE
AB AC ABC ACB BE CE
DEF
DEF BEP CEQ
QCE CQE CEQ BEP CQE
B QCE BPE C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解: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 为 边中点
在 BPE与 CQE中
BPE CQE
( 2) 证明: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又
2 29 9 3, , 2 3 22 2 2
9 33 32 2
3 2
3 5, 22 2
Q
BP BEBPE CEQ CE CQ
BE CE BP a CQ a BE a BE a BC a
ABC AB AC a AQ CQ AC a a a
AP AB BP a a a
PQ
Rt APQ AQ a AP a PQ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连接
在 中
13.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 CD⊥AB 于 H,过 CD 延长线上一点 E 作⊙O 的切线交 AB 的延长线
于 F.切点为 G,连接 AG 交 CD 于 K.
(1)求证:KE=GE;
(2)若 =KD·GE,试判断 AC 与 E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 在(2)的条件下,若 sinE= ,AK= ,求 FG 的长.
2KG
3
5 2 5
2
2
(
90 90
CD AB 90 90
(2) :
,
O BG O FGB BAG
O AGB FGB EGK
AHK AKH KAH
FGB BAG EGK AKH AKH EKG EGK EKG KE GE
GD
KG KD GE KE GE
KG KEKG KD KE KD 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证明:连接BG
FE为 的切线且 为 的弦 弦切角定理)
AB为 的直径
证明 连接
又
3 3sin sin5 5
5
3
( //
(3
5 ,sin 5
4 ,
,
3
)
EKG GKD EKG GKD KEG KGD
KGD ACE ACE CEG AC EF
AC CKACK KE
E
AC CK x
Rt ACH AC x
CH x AH x
G AKC EKG ACK GEK KE GE AC CKGE EK
ACE CEG ACE
AC
K
E
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且
令
在 中
2 2, 2
CD AB 4
5 2 3
5 (3 ) 20 2 5 2, 4 2, 3 2, 2
2 3 2
2 5 5
3 2
CK CH x
Rt AKH HK x AK x x x AC CH AH HK
DO AH DH
ACK DGK
ACK DGK CK AKA
K DH
CK
H
DGK GKAKC DKG GK DK GK
AC AKAC E G
K
K GEK 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B为 的直径CD为弦
在 中AH=3
在
且
与
x,
中
5 2 15
23
15 17
2 2
5 85
17 8
2 5 2
5
2 2 2
2
2
85 15 25
8
4 2 2
2
2 22 8 2
GEK GE
ACH HEF AHC E
EH EK HK EH GE HK
F
HF
AC CHACH FEH FEFE EH FE
G FE G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