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4 MB
  • 2021-05-13 发布

级中考生物全考点总结大全

  • 3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命的涵义:生命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存在形式;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生命本质特征是通过新陈代谢不断自我更新;生命是一个开放与高度有序的系统、一个能自我复制和不断进化的系统、一个能适应环境和自我调控的系统 生物的基本特征:‎ ‎①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不同生物的化学元素组成相同,基本组成物质中都有蛋白质和核酸。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现象由简单到复杂,包含多个层次。‎ ‎②能进行新陈代谢作用:新陈代谢是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总和,是最基本的生命过程,是一切生命现象的基础。‎ ‎③有应激性:通过对刺激作出反应,达到适应环境,并通过自我调控,维持生物自身的稳态性。‎ ‎④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生物个体从小长大,发育成为一个成熟的个体,然后进行生殖,产生后代。‎ ‎⑤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能生殖与自己相似的后代,但总有差异,从而使生物不断进化。‎ ‎⑥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使环境发生变化。‎ ‎⑦具有稳态性:能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 ‎ ‎2、显微镜的使用 ‎⑴取镜安放 取镜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特别要禁止单手提着显微镜走,防止目镜从镜筒中滑脱。)‎ 安放 放置桌边时动作要轻。一般应在身体的前面,略偏左,镜筒向前,镜臂向后,距桌边7~10 ㎝处,以便观察和防止掉落。安放目镜和物镜。(观察时,不能随便移动显微镜的位置。)‎ ‎⑵对光 ‎ ‎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同时睁开,用手转动反光镜,面向光源。在目镜里看见一个圆形、明亮的视野(一定要用非直射光)。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⑶低倍镜的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 ‎①放置玻片  升高镜筒,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中央,标本材料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的两端。‎ ‎②调焦  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让镜筒徐徐下降,至物镜距玻片2~5 ㎜处。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以便绘图),同时用手反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如果不够清楚,可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不可以在调焦时边观察边使镜筒下降,以免压碎装片和镜头。)‎ ‎③低倍镜的观察  由所用的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相乘,即为原物被放大的倍数。如果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要慢慢移动到视野中央,适当再进行调节。(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与物像所在的方位正好一致)‎ ‎⑷高倍镜的使用 ‎①选好目标  先用低倍物镜确定要观察的目标,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轻轻移开,原位置小心换上高倍物镜。(用高倍物镜工作距离较短,操作要十分仔细,以防镜头碰击玻片)。‎ ‎②调焦  在正常情况下,当高倍物镜转正之后,在视野中央即可见到模糊的物像,只要向反时针方向略微调动细准焦螺旋,既可获得清晰的物像。‎ ‎(在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升高聚光器或利用凹面反光镜。)‎ ‎⑸使用后的整理 观察结束,应先将镜筒升高,聚光器下降,再取下切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物镜与通光孔错开,做好清洁工作。清洁完毕,再下降镜筒,使两个物镜位于载物台上通光孔的两侧,呈“八”字形,将反光镜转至与载物台垂直,罩上防尘罩,仍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按号放回镜箱中。‎ 讨论:‎ ‎①要改变视野的明或暗,可调节显微镜的什么结构,怎样调节?‎ ‎ (要使视野最亮,可以把遮光器最大的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并且用反光镜的凹面镜)‎ ‎②准焦螺旋向前转动时,物镜会怎样?这时应看显微镜的什么结构?为什么?‎ ‎ (准焦螺旋向前转动时,物镜会下降。这时应看显微镜的镜筒,避免物镜碰到载玻片。)‎ ‎③从目镜看到要观察的物体在左边,若要移动到中间,载玻片该往哪边移?‎ ‎ (左边)‎ ‎④目镜中看到的物象的放大倍数怎样计算?‎ ‎(显微镜物象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倍数乘以物镜的倍数)‎ ‎(二)细胞 ‎1、学会制作简单的装片 ‎(1)常用的玻片标本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以上三种玻片标本,都可以分为永久的(可以长期保存)和临时的(不用长期保存)。‎ ‎(2)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①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④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⑤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⑥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3)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②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漱净的口腔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③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 ‎④用镊子夹起洁净的盖玻片,将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水滴上。‎ ‎⑤在载玻片的一侧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4)制作新鲜叶片的临时切片 ‎①把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②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向叶片迅速切割。‎ ‎③刀片的夹缝中存有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 ‎④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讨论:‎ 滴染色剂的位置、数量?‎ 盖盖玻片的方法、原因?‎ 吸引染液的方法?‎ 材料展开的方法、原因?‎ 滴清水的量如何掌握?‎ 水量过多或过少对实验的影响?‎ 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目的?‎ 若擦拭不净,后果如何?‎ 取材的部位、方法、大小?‎ 擦 滴 取 展 盖 染 吸 ‎2、绘制简单的生物图 生物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 ‎(1)图的大小要适当,在纸上的位置要适中。一般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写图名的地方。‎ ‎(2)先用削尖的铅笔(一般用3H铅笔),根据观察到的物像(不能抄书),轻轻地画出轮廓,经过修改,再正式画好。务必使图像真实。‎ ‎(3)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上细点来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多。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 ‎(4)字尽量注在图的右侧。用尺引出水平的指示线,然后注字。‎ ‎(5)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 ‎3、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 ‎ 细胞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功能 细胞壁 ‎  有 ‎  无 ‎ 保护、支持细胞 细胞膜 有 ‎ ‎  有 ‎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交换 细胞质 ‎  有 ‎  有 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 ‎  有 ‎  有 ‎ 生物的遗传信息中心 液 泡 有 ‎  无 ‎ 内有细胞液 叶绿体 有 无 ‎ 含有叶绿素,光合作用的场所 讨论:‎ ‎1、高大的树木为何能”顶天立地“?与细胞中哪个结构有关?‎ 这是因为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2、植物的叶为什么通常是绿色的?‎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里面含有叶绿素。‎ ‎3、吃葡萄感到又酸又甜的味道,这些物质主要来自植物细胞的哪个结构?‎ ‎4、夏天吃西瓜时,会流出西瓜汁,西瓜汁主要是 ( B )‎ ‎ A、细胞质 B、细胞液 C、液泡 D、叶绿体 ‎5、为了鉴别空难死者的身份,需要进行遗传物质的检验下列选项中,携带遗传物质的是( D )‎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4. 说明细胞的分裂及其意义。‎ ‎( 1 )概念:一个细胞分成两个新细胞的过程 ‎( 2 )过程: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质分成两份→细胞中央形成新细胞膜(植物细胞形成新细胞壁)→细胞一分为二 ‎( 3 )特点:细胞核中染色体变化 ‎ ‎ 分裂前染色体复制加倍→分裂中染色体均分两份→两份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 ‎( 4 )结果:两个新细胞完全相同,各有一套形态、数目与母细胞相同的染色体。‎ ‎( 5 )意义:①使细胞数目增加 ‎②保证新细胞与母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的一致。‎ ‎③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 ‎( 6 )真核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 ‎①有丝分裂:大多数动、植物的体细胞。‎ ‎②无丝分裂:低等单细胞生物、高等动、植物的一些组织细胞(蛙的红细胞)‎ ‎③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形成有关。‎ ‎5. 说出什么是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细胞生长 ‎(1)概念:新细胞从周围环境不断吸收营养物质、使体积不断增大的过程。‎ ‎(2)特点:体积不断增大,植物细胞逐渐形成一个大液泡。‎ ‎(3)意义:使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分裂后的细胞向不同方向发展,逐渐变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的过程。‎ ‎2、特点: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P18较5.3和5.4)‎ ‎3、意义:(1)使细胞种类增加 ‎ (2)形成不同组织,进而形成各种器官和系统 总之,细胞分裂、生长与分化,对生物个体的形成和种族延续有十分重要意义。‎ 四、分裂、生长失去控制的细胞——癌细胞 ‎6. 说明细胞分化后形成不同的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和系统,并用来解释某些生命现象。 ‎ ‎(三)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学会使用简单的检索表,并尝试编制自己的检索表,说出分类的方法 定距式(级次式)检索表:‎ 将每一对互相区别的特征分开编排在一定的距离处,标以相同项号,每低一项号退后一字。如:‎ ‎1、植物体构造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低等植物)‎ ‎2、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体。‎ ‎3、植物体内含叶绿素或其它光合色素,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 ‎3、植物体内无叶绿素或其它光合色素,寄生或腐生……菌类植物 ‎2、植物体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体……………地衣类植物 ‎1、植物体构造复杂,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高等植物)‎ ‎4、植物体有茎和叶及假根…………………………苔藓植物门 ‎4、植物体有茎、叶和根。‎ ‎5、植物以孢子繁殖………………………………蕨类植物门 ‎5、植物以种子繁殖………………………………种子植物门 ‎2.列举生物分类的单位。‎ 生物的阶层系统从上到下包括七个级别,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植物的主要类群 ‎1、分类依据:主要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差异来确定植物的亲缘关系。‎ ‎2、类别:‎ 类群 主要特征 藻类植物 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苔藓类植物 植株矮小,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 具有根、茎、叶等器官,体内有输导组织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多年生高大乔木;孢子叶球(雌、雄球花)是由孢子叶聚生而成,通常都是单性,同株或异株,胚珠裸露;传粉时花粉直接到达胚株;具有多胚现象。‎ 被子植物 具有真正的花;具有双受精现象;植物体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更完善、多样化 动物的主要类群及代表动物 ‎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原生动物:如草履虫等 ‎(2)腔肠动物:如水螅、水母等。‎ ‎(3)软体动物:如蜗牛、螺、蚌、乌贼、鱿鱼等 ‎(4)环节动物:如蚯蚓、蚂蝗(水蛭)等 ‎(5)节肢动物:A甲壳纲如虾、蟹等;B,多足纲如蜈蚣、马陆等;C、蛛形纲如蜘蛛、蝎子等;D、昆虫纲如蚂蚁、蝴蝶、蝗虫、蝉等。‎ ‎2、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鱼纲: 如鲨鱼、海马、鲫鱼等;‎ ‎(2)两栖纲;如蛙、蝾螈等;‎ ‎(3)爬行纲:如树蟒、扬子鳄、龟等;‎ ‎(4)鸟纲: 如鸡、鸭、鹅、金丝雀、孔雀等。‎ ‎(5)哺乳纲; 虎、豹、象、羊、黑猩猩、海豚、鸭嘴兽等。‎ ‎3.识别种群。‎ 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例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它是由鱼苗、小鱼和大鱼组成的;一块棉田中的全部棉蚜就是一个种群,它是由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组成的;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山毛榉也是一个种群,它是由不同树龄的山毛榉组成的。‎ 种群的特征 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单元,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这些特征是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 ‎4.区别不同生物群落(附植被)。‎ ‎(1)生物群落的概念 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例如,在一片草原上,既有牧草、杂草等植物,也是昆虫、鸟、鼠等动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所有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紧密联系,这样就组成了一个群落。‎ ‎(2)生物群落的结构 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例如,在森林中,高大的乔木占居森林的上层,再往下依次是灌木层和草本层。动物在群落中的竽直分布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例如,在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有一种雀鸟总在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活动,吃高在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等鸟类总是在森林的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虹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 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往往也有差别。例如,在森林中,在乔木的基部和其他被树冠遮住的地方,光线较暗,适于苔藓和喜阴植物生存,而在树冠的间隙或其他光照较充足的地方,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5.比较几种不同生境的生物,知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 ‎6.概述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结构及功能。‎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包括人)及其无机环境。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还可以分出很多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一条河流等,都可以各自成为一个生态系统。总之,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阳光、热能、水、空气等。‎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叫食物链。‎ 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 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流动是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的功能 ‎1.能量流动:过程、特点、意义 ‎2.物质循环 化学物质 ‎(二氧化碳,氧,氮和其它物质)‎ 消费者 分解者 物质的流动循环不息 生产者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1)区别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以无机物形式流动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返复出现循环流动 范围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生物圈 ‎(2)联系: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 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 ‎7.应用生态系统的概念来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下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生活有下列生物: 草、兔、鼠、蛇、狐狸、鹰。用箭头把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表示出来。你能连接多少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是互不相关的吗?写出最长的食物链?‎ 草 兔 狐 蛇 最长的食物链是:草à鼠à蛇à鹰 ‎ ‎ ‎8.了解生物圈。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上部和水圈的大部,环绕地球表面的这一薄层中生活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 ‎9.感受生物界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体验生命系统的构成与其他物质系统一样,也具有层次性。‎ 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 ‎ ‎ 种群 ‎ 生物个体 ‎ 主题2生物的新陈代谢 ‎(一)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 ‎1.对图指认绿色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 ‎ ‎2.知道无机盐、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几种常见矿质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 N: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 缺N时植株矮小,叶片发黄,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 ‎ P:促使幼苗得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 ‎ 缺P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 K:使茎杆健壮,并促使淀粉的形成。 ‎ 缺K时,茎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的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 B:对植物的开花结果有重要的影响。‎ ‎ 缺B时,只开花、不结果(“花而不实”)。‎ ‎ Mg:主要是构成叶绿素分子的成分。 ‎ 缺乏时不能合成叶绿素分子,故植物叶片会出现缺绿的症状(首先是老叶)。‎ ‎ Fe:合成叶绿素分子过程中的一种酶的辅基,没有Fe,这种酶就没有活性,故缺Fe也会使植物产生缺绿症(首先是幼叶)。‎ 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①水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②水是植物体内许多化学反应(如:光合作用)的原料。‎ ‎③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离不开水。‎ ‎④水使植物细胞紧涨,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3.说出植物体对无机盐的吸收、运输过程。 植物吸收无机盐的部位、形式和途径 部位:根的根毛区 形式:根吸收的是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途径:与根吸收和运输水分的途径一致 ‎ ‎4.说出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过程。 ①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部位:根(主要是根毛区)‎ ‎②吸水原理:渗透作用 细胞外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 细胞失水 细胞外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 细胞吸水 ‎③吸收和运输水分的途径:‎ 土壤溶液里的水分→根毛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根毛细胞液泡→ 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以及表皮以内各层细胞之间间隙)→导管→茎、叶等其他器官 ‎ ‎④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器官:叶 ‎ 门户:气孔 ‎ 气孔的结构:由两个成对的保卫细胞控制。‎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气孔闭合 蒸腾作用的意义是:促进植物吸水和水分在体内的运输;保进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降低叶片温度,避免阳光灼伤。‎ ‎5.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①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等糖类物质),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水+二氧化碳 ‎②表达式: 光能 叶绿体 ③实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 ④意义:生物体生存所需的有机物的来源;‎ ‎ 生物体生存所需的能量的来源;‎ ‎ 保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 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 在水中浸一下 ‎(变蓝)‎ 结论:绿叶在光下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光)‎ ‎6.说出植物的呼吸作用。 ①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②表达式: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活细胞(酶) ‎ 二氧化碳+水+能量 ③意义: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动力 ‎7.了解新陈代谢原理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影响 合理灌溉:是指根据植物的需水规律适时地、适量地灌溉以便使植物体茁壮成长,用最少的水获取最大的效益。采用滴灌、喷灌等合理灌溉手段有利于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合理施肥: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地、适量地施肥,做到少肥高效。施肥时应该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见效快的化学肥料。‎ 合理密植: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从而保证作物有效进行光合作用的各项条件。‎ 无土栽培:根据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来培养植物的方法。可采用液体栽培和固体栽培两种方式。‎ ‎(二)人体的新陈代谢 ‎1. 描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 ‎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系统组成: 唾液腺——分泌唾液 ‎ 肝脏——分泌胆汁 消化道外消化腺 ‎ 消化腺 胰腺——分泌胰液 ‎ 胃腺——分泌胃液 消化道壁内消化腺 ‎ 肠腺——分泌肠液 ‎ 消化方式: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 ‎ 化学性消化:消化酶的分解 淀粉唾液、胰、肠淀粉酶 麦芽糖 胰、肠麦芽糖酶 葡萄糖 脂肪 胆汁(乳化作用)脂肪微粒胰、肠脂肪酶 甘油+脂肪酸 蛋白质 胃、胰蛋白酶 多肽 肠肽酶 氨基酸 消化过程:‎ 吸收部位: 口腔、食道:基本不吸收 胃:吸收少量水分、无机盐和酒精等。‎ 小肠:吸收的主要部位。‎ 大肠:只吸收少量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吸收方式:营养物质 穿过 消化道粘膜 进入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输送 ‎ 身体各个部位 ‎2.举例说明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从而理解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性:‎ 高效性:催化效率比一般无机催化剂高。‎ 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温度、pH值 ‎3.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了解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鼻腔 喉 右支气管 右肺 咽 气管 左肺 鼻孔 鼻 肺泡适于呼吸的特点:‎ 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肺泡壁、毛细血管壁紧贴且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弹性纤维使肺具有良好的弹性。‎ 肺泡数量多扩大了气体交换的表面积。‎ ‎4.描述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体循环开始)‎ 左心房 主动脉 肺静脉 肺动脉 毛细血管 上腔静脉 肺部的毛细血管网 右心房 右心室 各级静脉 各级动脉 下腔静脉 血液循环途径 左心室 ‎5.描述人体的泌尿系统的结构及尿的生成和排出过程。‎ 泌尿系统的组成 ‎ 肾单位的结构 物质的滤过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原尿 血液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液 水、葡萄糖、尿酸、尿素 无机盐、血细胞、蛋白质 原尿 水、葡萄糖、尿酸、尿素 无机盐 终尿 水、尿酸、尿素、无机盐 物质的重吸收 ‎6.说出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知道骨髓造血的功能,了解输血与血型,认识献血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输血时,主要考虑献血者的红细胞是否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O A AB B O A AB B 异型间输血只在一定血型 间可以进行,且在紧急情况下才采用 要输得少、输得慢 输血原则:输同型血 ‎(三)其他生物的新陈代谢 ‎1.了解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点。‎ 类群 主要特征 藻类植物 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大多生活在水中 苔藓类植物 植株矮小,根是假根,有茎、叶,但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 蕨类植物 具有根、茎、叶等器官,体内有输导组织,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2. 了解细菌、真菌的主要特点。 ‎ ‎3.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4.概括新陈代谢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交换 生物体 外界环境 物质 能量 物质 能量 转变 新陈代谢 实现生物体的自我更新 营养物质 自身物质 能量 异化作用 能量 自身一部分物质 代谢废物 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 摄取 合成 储存 释放 分解 排出 同化作用 新陈代谢 关系:同时进行,相互联系,相互独立 主题3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命活动的调节 动物行为 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体温的控制 植物激素调节 动物激素调节 神经调节 环境因素的刺激 ‎1. 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了解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历史,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植物的向性运动 暗箱中的植物对光的反应 横放的幼苗对重力的反应 单侧光 胚芽鞘 ‎ A B 锡箔 C D A-B控制的变量是什么?实验结论是什么?‎ A-C 、A-D组的控制的变量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达尔文设置这两组实验,他的假设是什么?‎ 针对达尔文的实验及结果,你产生怎样猜想?‎ ‎2. 了解若干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动物的行为: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完成。‎ 趋性 非条件反射 先天性行为 后天性学习行为 本能:觅食、防御、争斗、求偶、育雏…‎ 印随 模仿 条件反射 ‎3.列举人体的主要感官和感受器的结构及功能。‎ 皮肤 感受触摸的触觉小体 反应冷感的冷敏小体 反应热感的热敏小体 反应痛感的神经末梢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 ‎ 耳朵的结构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 眼的结构 眼 球 ‎(主要)‎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结膜、泪器 内容物:‎ 眼球壁 晶状体、房水、玻璃体 外膜 中膜 内膜:‎ 角膜:透明 巩膜:白色、坚固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 虹膜:中有瞳孔 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脉络膜:营养、吸收阳光 ‎4.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 周围神经 脑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植物性神经 神经系统 ‎12对 ‎31对 大脑 小脑 脑干 反射和传导 动作的协调性 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大脑皮层有许多功能区 不受人意志所控制 细胞体 树突 轴突 神经冲动传递方向:‎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传递刺激 接受刺激 突起 神经元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概念: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类型:非条件反射:在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如眨眼、缩手、膝跳、吮吸反射等。特点:(1)本能的先天性的行为 (2)反射弧完整。‎ ‎(3)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条件反射:在出生后通过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如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草木皆兵等。特点:⑴ 后天学会,非本能行为。⑵ 由条件刺激引起的。⑶ 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⑷ 必需有大脑皮层参与。⑸ 经常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刺激以巩固条件反射。‎ 反射弧: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或感觉神经元)、神经中枢(或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或运动神经元)和效应器。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5.列举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功能。‎ ‎6.列举激素对生命活动调节的作用。‎ 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的区别: ‎ 激素: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的化学作用的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作用于特定的器官。激素是微量的,但生理作用却很大。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功能:‎ 内分泌腺 分泌的激素 激素的功能 ‎ 胰脏 ‎ 胰岛素 a.促进血糖合成糖元 ‎ ‎ b.加快血糖的分解 脑垂体 ‎ 生长激素 ‎ 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甲状腺 ‎ 甲状腺激素 a.促进生长发育和体内新陈代谢 b.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肾上腺 ‎ 肾上腺素 a.加快心跳的节奏 b.扩张通入肌肉的血管 卵巢(女)‎ 睾丸(男)‎ ‎ 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 a.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 b.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激素分泌不正常引起的疾病:‎ 激素分泌情况 疾病 具体症状 幼午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侏儒症 发育迟缓.身材异常矮小,但智力正常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巨人症 人体各部位过度生长,四肢长度更为突出。巨人的寿命往往不长 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肢端肥大症 手大、脚大、指粗、鼻高等 胰岛素分泌不足 糖尿病 血糖含量升高,出现高血糖 胰岛素分泌过多 低血糖症 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呆小症 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 甲亢 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跳过快 ‎7.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和动物体各种生理活动同时受体液(包括激素)和神经系统共同调节控制,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以适应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 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冷觉 感受器 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收缩 散热量 减少 立毛肌收缩 骨骼肌收缩 产热量增加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温觉 感受器 炎热刺激 皮肤血管舒张 散热量 增加 汗液分泌增多 寒冷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