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届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胜利一中高三高考模拟最后一卷语文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将“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奉为圭臬的网络谣言制造者“秦火火”等人,因涉嫌犯罪被依法刑拘。
B.辽宁抚顺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受灾严重,全省人民毁家纾难,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浓浓乡情给灾区人民带来无限温暖和抚慰。
C.在那样的时代中,有的人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很少有人像瞿秋白这样坦荡无私,光明磊落,直面自己。
D.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大学演讲时说,中哈两国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样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B.晚清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对中国的征服,使中国文化的底气显得有些不足。
C.苏宁已不再只扮演“价格杀手”的角色,此次入辽十周年庆典,苏宁在重视价格策略的同时更加重视服务策略,发起“价格+服务”等多方位的价值战。
D.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站在昆明湖边
②总觉得这里面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荒诞感
③皇家园林在这秋阳照耀下显得既庄严灿烂
④又倒映在昆明湖如镜的水面上
⑤天高日朗,缕缕白云飘在蓝天
⑥又典雅秀丽
⑦真是一幅“云淡风轻两无心”的悠闲画图
⑧我看着天,看着云,看着这一幅园林美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③⑥①②⑧④⑤⑦
C.⑤④⑦③⑥①⑧②
D.①⑧②③⑥⑤④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优美是人类最早把握的一种美的形态。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对于美的最初认识,都是“美在于和谐”,都强调美只能存在于事物的多样统一之中,这种多样性的统一就是和谐,也就是优美。
②
优美的基本特征是和谐,是一个事物的各种对立因素的统一。它首先表现为感性形式的和谐统一。优美的事物往往是小巧的,光滑的,逐渐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明而不强烈等等。其次它还表现为内容的完整与统一。亚里士多德就强调美的事物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说:“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再次,它还表现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即形式能够完美地适合于内容,内容和形式处于交融无间、互相适应的状态,既不是形式压倒内容,也不是内容溢出于形式。另外,这种和谐还表现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的和谐,即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这种和谐状态中,主体感到了他同外部世界的统一,外部世界成了他的自我的肯定,从而产生一种审美的愉快。
③优美的这一基本特征是由优美的本质决定的。美的本质和根源在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是真和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矛盾统一,而优美、崇高、喜剧、悲剧等等便是这种矛盾统一的各种具体不同的形态。优美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这一本质,它表现为现实对于实践的单纯的肯定,而不是二者的对立、冲突和斗争;表现为对于丑的排除,而不是美丑并存的局面;表现为实践的静态成果,而不是实践的艰苦历程。在这里,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似乎是处在交融无间、相对统一的状态中,所以在形式上它呈现为和谐与相对稳定,给人们的审美感受也是单纯平静的。
④优美的这一本质还可以在它的各种具体形态中得到进一步说明。社会生活中的优 美往往表现为人们之间的一种融洽的关系与和平宁静的生活氛围,像体现着无私的友谊、贞洁的爱情、亲子之爱等等的各种场景与行动。自然中的优美往往是那些为人们所熟悉所把握了的对象,如花颜月色、珠光宝气、鸟兽虫鱼等等,以及山明水秀的自然景色,甚至野外的荒郊小径。艺术中的优美是现实中的优美的能动反映。优美的艺术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斗争一般不具有严峻对立、不可调和的性质,而且往往以大团圆为结局;而优美的诗歌和散文,则是往往摄取一些日常生活小景,集中地表现,在形式上也力求完美和谐。
4.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属于“优美”范畴的一项是
A.春日的傍晚,父母带孩子在公园里放风筝,满怀爱意地看着孩子欢快地奔跑。
B.贵州黄果树瀑布飞流急湍,直落千尺;虎啸雷鸣般的轰鸣,震耳欲聋。
C.王实甫《西厢记》中张君瑞与崔莺莺几经波折,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D.江南园林中绿树掩映着亭台楼榭,湖塘倒映着灰瓦白墙,修竹遮掩着小桥流水。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西方都认为事物的多样统一才能构成优美,事物的单一因素不会给人以优美的享受。
B.优美的基本特征是和谐,其感性形式是和谐统一的,因此大的、有冲突的事物不会形成优美。
C.真和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矛盾统一,可以表现为优美、崇高、喜剧、悲剧等不同形态。
D.对于丑的排除、实践的静态成果和现实对实践的单纯肯定,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是单纯平静的。
6.下列关于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为了说明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区别。
B.本文论证说理方法灵活多样,既有举例分析,也有对比说理和比喻论证。
C.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从对优美的认识到其特征、本质,逐层展开,逻辑严密。
D.本文语言形象优美,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很好地阐明了“优美”这一美学概念。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围棋大师落下最后一子
王晶晶
陈祖德在68岁时落下人生的最后一粒棋子。
这位被称为围棋界泰斗的老人,曾和陈毅、金庸、吴清源交过手,战胜日本“棋仙”
时只有19岁。就连如今声名显赫的聂卫平,也曾为了观看他与别人对战而逃课,被妈妈追得躲进了公园的男厕所里。
与陈祖德对弈的,还不仅仅是政治家、名流和围棋高手。死神两度在他对面坐下,他赢了胃癌,但最终输给了胰腺癌这个对手。
如果只是看照片,人们会用儒雅这个词来形容他,但那些熟悉他或者与他交过手的人知道,这个看上去谦和的人,骨子里非常刚毅。即使对面坐的是大人物,他也不会在棋盘上留情面。10岁时,陈祖德和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下过一盘棋。这个瘦弱、一说话就脸红的小男孩,一旦捏起棋子,就忘了老师“要讲礼貌”的叮嘱,而是猛杀猛砍、步步紧逼。那时,他学棋刚刚3年。陈毅非但没有生气,还在吃饭时说:“陈祖德,你要把老前辈的本事都学过来,要超过他们。”这位打仗时都把围棋袋子搭在马屁股上的元帅,希望中国的围棋能赶超日本。在当时,两国棋手的水平相差悬殊,但那个闭塞的年代,中国棋手只能定期去新华社剪报,搜集《读卖新闻》上每天连载的棋局“豆腐块”来学习。
上世纪60年代,第一次去日本,18岁的陈祖德紧张得被日本媒体形容为“好像在接受入学考试”。不过,就是这个看上去像文弱书生的年轻人,一年后在北海公园悦心殿里,战胜了被称为“棋仙”的日本9段棋手杉内雅男。中国棋手战胜日本9段的消息传出北京后,这个戴眼镜的19岁青年迅速成为和雷锋、王进喜一样高大的偶像,还在民间掀起了一股久违的“围棋热”。
1975年,在一次全国性比赛的间隙,陈祖德遇到了当时只有15岁的刘小光。“来,让我看看你的棋力。”尽管那时他已经很累了,但还是下了一盘指导棋,并没有因为对方是个孩子就流露出随意。
5年后,刘小光,这个年轻的棋手在棋盘上战胜了自己的偶像。也是在那次比赛中,陈祖德开始便血,随后又吐血,被送入医院检查出罹患胃癌。即使躺在病床上,他还在问:“我还能参加比赛吗?”对方没有回答。他把头埋起来哭了,觉得自己连再拼一次的机会都没了。
但他并没有就此认输。在医院躺了5个月,他就开始以每天500字的速度写自传。“作为一个围棋手,我的运动生命是结束了,但这绝非我的终点,而是我新的起点。陈祖德可以不是围棋手,但陈祖德永远是一个围棋工作者。”他说。让他被更多人记住的,正是这本名为《超越自我》的自传。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以连播的形式播出。
跨过死亡这道坎后,1989年,陈祖德重回棋坛,两年后成为中国棋院第一任院长。不过,刘小光觉得,性格像棋子一样黑白分明的陈祖德并不适合官场。为了引进国际象棋的一个干部,他在体委办公室里和领导吵了起来。当对方以“要按规矩办”搪塞时,他放下狠话:“如果你不答应,我就辞职。”“一个干部哪能这么干呢?官场上是要柔和、平衡,可他就是这样爱憎分明。”刘小光说。
2011年,死亡隔了31年再次前来赴约。他被确诊患上胰腺癌。但是这一次,对手没有那么容易被打败。手术后一年,癌症复发。在协和医院的走廊上,他对刘小光说:“当人大代表时,我是主张安乐死的。我心里有准备,如果最后没有希望,我想选择安乐死。”
可后来,他似乎改变了主意。开始和时间赛跑,整理历史上留下来的经典棋谱。他躺着,除了透析、打点滴,就是摆弄着架在床上的磁力棋盘,对每一张棋谱进行讲解、注释。
2012年10月31日的下午,他突然有所预兆地对刘小光说:“万一我来不及,后面的棋谱你来帮我整理。”
陷入昏迷前,陈祖德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翻着整理了一半的棋谱,念叨着“白20手有问题”。在死亡赢得这局棋之前,这个总想着要超越自我的人拼尽全力又落下了一枚棋子。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2年11月7日,有删改)
7.围棋大师陈祖德有哪些人格魅力?请简要概括。
8.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1)死神两度在他对面坐下,他赢了胃癌,但最终输给了胰腺癌这个对手。
(2)这个瘦弱、一说话就脸红的小男孩,一旦捏起棋子,就忘了老师“要讲礼貌”的叮嘱,而是猛杀猛砍、步步紧逼。
9.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围棋大师落下最后一子”的好处。
10.作者为什么说陈祖德是一个“总想着要超越自我的人”?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侯景字万景,魏之怀朔镇人也。少而不羁,为镇功曹史。魏末北方大乱,乃事边将尔朱荣,甚见器重。初学兵法于荣部将慕容绍宗,未几绍宗每询问焉。后以军功为定州刺史。始魏相高欢微时,与景甚相友好,及欢诛尔朱氏,景以众降,仍为欢用。稍至吏部尚书,非其好也。每独曰:“何当离此反故纸邪。”寻封濮阳郡公。
欢之败于沙苑,景谓欢曰:“宇文泰恃于战胜,今必致怠,请以数千劲骑至关中取之。”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后为河南道大行台,位司徒。又言于欢曰:“恨不得泰。请兵三万,横行天下;要须济江缚取萧衍①老公,以作太平寺主。”欢壮其言,使拥兵十万,专制河南。景右足短,弓马非其长,所在唯以智谋。及将镇河南,请于欢曰:“今握兵在远,奸人易生诈伪,大王若赐以书,请异于他者。”许之。每与景书,别加微点,虽子弟弗之知。
及欢疾笃,其世子澄矫书召之。景知伪,惧祸,因用王伟计,乃遣其行台郎中丁和上表求降。帝召群臣议之,尚书仆射谢举等皆议纳景非便,武帝不从。初,帝以是岁正月乙卯于善言殿读佛经,因谓左右黄慧弼曰:“我昨梦天下太平,尔其识之。”及和至,校景实以正月乙卯日定计,帝由是纳之。于是封景河南王、大将军。
高澄嗣事为勃海王,遣其将慕容绍宗围景于长社。景急,乃求割鲁阳、长社、东荆、北兖请救于西魏,魏遣五城王元庆等率兵救之,绍宗乃退。(后)高澄又遣慕容绍宗追景,景退保涡阳,使谓绍宗曰:“欲送客邪?将定雄雌邪?”绍宗日:“将决战。”遂顺风以阵。景闭垒,顷之乃出。绍宗曰:“景多诡,好乘人背。”使备之,果如其言。景命战士皆被短甲短刀,但低视斫人胫马足,遂败绍宗军。相持连月,景食尽,诳其众以为家口并见杀。众皆信之。绍宗遥谓曰:“尔等家并完。”乃被发向北斗以誓之。景士卒并北人,不乐南度,其将暴显等各率所部降绍宗,景军溃散。
(选自《南史》,有删改)
【注】①萧衍:即南朝梁武帝,深通佛学,曾三次舍身同泰寺,并常在那里讲经。
1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魏相高欢微时 微:微贱,卑微
B.恃于战胜,今必致怠 怠:怠慢,不敬
C.其世子澄矫书召之 矫:假托,诈称
D.景多诡,好乘人背 诡:欺诈,奸猾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后以军功为定州刺史 谨拜表以闻
B.欢之败于沙苑 先妣抚之甚厚
C.尔其识之 当其欣于所遇
D.景闭垒,顷之乃出 而后乃今培风
1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B.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C.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D.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魏丞相高欢曾与侯景十分要好,后来高欢诛灭尔朱氏,侯景率领部下投降,仍然被其重用,不久还升为吏部尚书,但这一职位并不符合侯景的愿望。
B.侯景先后效力于尔朱荣、东魏大丞相高欢和梁武帝萧衍,且屡受重用,历任定州刺史、吏部尚书、濮阳郡公、河南道大行台、河南王、大将军诸职。
C.尽管群臣都不同意接受侯景的投降,但梁武帝因为自己让近侍黄慧弼记下天下太平之梦和侯景定计投降均是在正月乙卯日,所以同意接纳侯景。
D.涡阳之战中,侯景屡出计谋,先是从背后袭击,再命士兵披短甲持短刀低头砍人腿和马脚;但将士们因为听说家属都被高澄杀害了,于是投降慕容绍宗。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学兵法于荣部将慕容绍宗,未几绍宗每询问焉。
(2)每与景书,别加微点,虽子弟弗之知。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小年不及大年。 (《逍遥游》庄子)
(2)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 (《赤壁赋》苏轼)
(3)_____________,岂余心之可惩。 (《离骚》屈原)
(4)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 (《将进酒》李白)
(5)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则不复也。” (《论语》)
(6) 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欧阳修)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小题。
登润州城
丘为
天末江城晚,登临客望迷。
春潮平岛屿,残雨隔虹蜺。
鸟与孤帆远,烟和独树低。
乡山何处是,目断广陵西。
17.本诗第一联中“迷”字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8.简要分析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著名作家王开岭的作品像一块块色彩斑斓、剪裁有度的语言丝锦,追求语言的 甲 (细致/精致)和醇美,经作家不断磨励和淬炼的词句,闪耀着纯洁、光润和晶莹之美。这固然在一定程度上 乙 (限制/限定)了作品的视界、规模和精神体积,使其对特殊事物、现象和经验的吸纳与融会贯通能力明显不足,难臻厚重浑融之境,但却从诗性的角度找回了早已 丙 (淹没/湮没)在粗鄙伧俗的时尚文化之中的汉语的那种美感,重新榫接上了那条曾在秦汉流韵、唐宋风雨的浸润下璀璨无比的美学线索。
他创作的散布在各个篇目中的格言箴
句,往往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哲思弥漫,闪耀着睿智的光芒,富含厚实的道德内涵,具有直击内心的精神力量和鞭僻入里的话语势能。
19.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横线字的注音,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淬炼(cuì) 融会贯通 B.粗鄙伧俗(cāng) 磨励
C.榫接(zhǔn) 鞭僻入里 D.格言箴句(jiān) 璀璨
20.在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精致 限定 淹没 B.精致 限制 湮没
C.细致 限制 湮没 D.细致 限定 淹没
21.分析下图,得出结论,并合理推断其原因。要求:①语言表达准确、简明;②结论和原因均不超过25字。
(1)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 ① 。正因如此,我们既要享用互联网, ② 。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 ③ 。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23.品读台湾诗人陈瑞山的哲理小诗《茶叶》,自选意象,另仿写一首,要求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
茶叶
火烤的煎熬
水烫的煎熬
一翻身
完成一片芬芳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没有月华的夜晚/提上内心的灯笼/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走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根据上面的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B项,“毁家纾难”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缓解危难,词义过大;A“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和事物当作准则;C“文过饰非”掩饰过失、错误;D“唇齿相依”像嘴唇和牙齿一样互相依存,形容关系非常密切,ACD运用正确。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比如“毁家纾难”,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缓解危难;而句中是说“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词义过大。第二,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第三,辨析情感。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分析可知,A项,“不仅……而且”是递进关系,后面的两个分句位置颠倒。B项,缺少主语。“由于”和“使”去掉一个。D项,“切忌”和“不要”,否定不当。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B项,压缩之后发现,句子缺少主语,原因是滥用介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比如A项,该选项中出现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不仅……而且”,考生应重点分析这两句的关系是否恰当。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D项,“切忌”的意思是“千万不要”,与后面的“不要”重复。
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首先浏览这段文字,把握中心意思,然后再浏览所给的小句子,寻找提示性的词语,比如关联词、反复出现的词。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①⑧②为总结句,放在最后。描写景物的段落,通常是先写景后抒情,所以选择C项。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这段文字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昆明湖边的景色,一是个人的感受,一般情况,景色在前,感受在后。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
4.B
5.B
6.C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属于‘优美’范畴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B项,形式上,黄果树瀑布是宏大的、变化剧烈、棱角分明而强烈的,不属于优美范畴。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的题干一般是“对……理解正确的一项”或者“错误的一项……”,答题时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的B项所描述的景象与文中“优美”的内涵不符。
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B项,“因此大的、有冲突的事物不会形成优美”有误;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优美的事物往往是小巧的,光滑的,逐渐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明而不强烈” ,“大的、有冲突的事物”未必不优美。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答题时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的B项出自第二段,文中的表述是“优美的事物往往是小巧的,光滑的,逐渐变化”,选项中“大的、有冲突的事物……”错误。
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作者在语言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A.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为了说明美的事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本文说理没用比喻论证的方法,D.本文语言特点应该是凝练质朴的, 而不是 “形象优美、 生动活泼”。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下列关于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就要审读选项,看选项是考查内容,还是考查技巧或者段落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技巧,又考查段落的作用。考生需要到文中找到选项所说的内容,然后进行辨析。
7.①待人谦和,内心刚毅②爱惜人才,悉心培养年轻棋手,③爱憎分明④与疾病抗争,执着顽强。8.(1)形象生动,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陈祖德与疾病顽强斗争的钦佩,表达对其去世的惋惜和遗憾。(2)用词生动传神,用“捏”“忘”等动词和“猛”“紧”等形容词,表现陈祖德下棋时的专注和刚毅。
9.运用双关,既指陈祖德去世前的整理棋谱工作,也指陈祖德的去世,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其人格的敬重和对其去世的惋惜。
10.(1)年轻时学习围棋,在条件差、差距大的情况下,战胜日本选手,称为偶像,掀起围棋热,推动围棋发展。(2)重病在身,不能继续下棋,改写自传,找到新的起点,继续从事挚爱的事业。(3)明知与死神抗争无望时,改变原先对死亡的看法,整理经典棋谱,生命终了前一刻仍为围棋事业拼尽全力。
【解析】
7.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围棋大师陈祖德有哪些人格魅力?请简要概括”,这是考查人物形象的特点,与小说的人物题有相通之处。应先找出陈祖德所做的事情以及在事件中的表现,然后再依次概括。如有他人或作者的评价,可以摘抄其中的形容词。比如第四节“如果只是看照片,人们会用儒雅这个词来形容他,但那些熟悉他或者与他交过手的人知道,这个看上去谦和的人,骨子里非常刚毅”,可知外表儒雅,内心刚毅;“尽管那时他已经很累了,但还是下了一盘指导棋,并没有因为对方是个孩子就流露出随意”,可见他爱惜人才;刘小光对他的评价“一个干部哪能这么干呢?官场上是要柔和、平衡,可他就是这样爱憎分明”。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可以借助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我们需要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同时还要注意作者或者他人的评价性语言,其中的形容词可以直接摘抄,比如本文中既有作者的评价,也有刘小光的评价。
8.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句子的能力。先找
癌,但最终输给了胰腺癌这个对手”,这一句可以从修辞的角度来鉴赏,“死神”“坐下”,这里使用了比拟的修辞;“这个瘦弱、一说话就脸红的小男孩,一旦捏起棋子,就忘了老师‘要讲礼貌’的叮嘱,而是猛杀猛砍、步步紧逼”,这一句可以从用词的角度来分析,因为这句话重在描写。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表达技巧(艺术表现)重心放在判断运用了哪些手法上,兼及表达效果的分析。而且,在“判断”手法上,要求多角度切入,掌握多种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鉴赏可以是整体(一般找表现手法)的,也可以是局部(一般是找修辞手法)的。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1.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同时要在实际练习中不断地加以强化,培养自己对“表达特色”敏锐的感知力。2.把握思维模式,(1)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①修辞手法(优先);②表现手法(次之);③表达方式(其次);④文章章法;⑤语言表达(④⑤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2)、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①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②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语言是文章的载体,不论是评价文章的主旨,还是鉴赏艺术技巧,都离不开对语言的体味、把玩、涵咏。否则,一切鉴赏都是空谈。
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围棋大师落下最后一子’的好处”。这是针对文章标题设题。先理解标题的含意,再分析标题的好处。“围棋大师落下最后一子”,这里的“落下最后一子”既指陈祖德去世前整理棋谱工作,也指他的去世。
【考点定位】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文章标题的作用:1.线索作用。2.突出叙述的对象(人、物)。3.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4.象征意味、寓意深刻。5.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及效果)6.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文章标题的意蕴:表面意、深层意、比喻意、象征意、双关意等。本文的标题就具有双关意,答题的时候,就要把所有的意思答出来,同时还要指出效果。
10.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为什么说陈祖德是一个‘总想着要超越自我的人’?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应抓住“超越自我”这几个词,到文中找到陈祖德想要超越自我的事例,再进行概括即可。比如年轻时在差距极大的情况下战胜日本选手,重病在身不能继续下棋改写自传,生命终了前仍为围棋事业拼尽全力等等。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作为探究题,首先应认真审题,一审出答题的方向,二是审出答题的模式。比如本题,“作者为什么说陈祖德是一个‘总想着要超越自我的人’?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从题干来看,考生应抓住“总想超越自我”这几个词语,到文中找到陈祖德超越自我的表现,然后依次进行概括即可。
11.B
12.D
13.A
14.D
15.(1)(侯景)当初向尔朱荣的部将慕容绍宗学习兵法,没多久慕容绍宗就常常来请教他了。 (2)(高欢)每次给侯景写信,都另外加上小墨点,即使是自己的子弟也不知道这暗号(或:这件事)。(3)人本来就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在为什么而死上(或:他们的追求)有区别。
【解析】
11.
试题分析: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B项,“恃于战胜,今必致怠”中“怠”应解释为“懈怠,松懈”。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B项,“怠”结合语境可以知道,应解释为“懈怠”。
12.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D项,两个“乃”,均为副词,意为“才”。A.项,前者为介词,意为“凭借”;后者为连词,表目的。B项,前者为主谓间结构助词,后者为代词。C项,前者为副词,表祈使,可译为“可要、当”;后者为代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答题技巧: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1)虚实意识:(2)结构意识:(3)句位意识:(4)呼应意识:(5)语气意识。比如本题中的“之”就可以借助结构意识辨别二者的不同点。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然后抓表示对话的词语“曰”,再抓专有名词“欢”“娄氏”。这句话的标点如下,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但将士们因为听说家属都被高澄杀害了,于是投降慕容绍宗”有误;侯景的将士投降慕容绍宗是因粮食吃完,且他们都是北方人,不愿南渡。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D源自文章最后一段,文中的原话是“景士卒并北人,不乐南度,其将暴显等各率所部降绍宗,景军溃散”。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初学兵法于荣部将慕容绍宗”,介宾短语后置;“每”,常常;“焉”,代词,他。第二句中,“别”,另外;“虽”,即使;“弗之知”,宾语前置。第三句中,“固”,本来;“或”,有的人;“用”,因为;“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介宾短语后置。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16.
(1)小知不及大知
(2)举匏樽以相属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4)惟有饮者留其名
(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6)野芳发而幽香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的能力。应注意“匏樽”“惟”“隅”这几个字的写法。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7.“迷”,一是迷蒙:眺望远方,天色低沉,景色一片迷蒙; 二是迷茫:诗人远离家乡,孤身一人,因精神无所寄托而感到迷茫。
18.抒发了作者漂泊他乡的孤独之苦和思乡之愁。 首联诗人登高而望,孤独迷茫之感油然而生。颔联和颈联借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孤独之情。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解析】
17.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本诗第一联中‘迷’字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是考查炼字技巧。首先回归诗句,找到该字,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表面意和深层意。“天末江城晚,登临客望迷”中的“迷”,从表面来看,是描写景象,因是傍晚,远望去是一片迷蒙;从深层来看,“客”交代诗人当时的处境——客居在外,故也指心境的迷茫。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简要分析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可以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意象以及情感词来分析。“天末江城晚,登临客望迷”,一个“客”字交代处境,一个“迷”字交代心境;“春潮平岛屿,残雨隔虹蜺”“鸟与孤帆远,烟和独树低”借景抒情,“残”“孤”等字透露出诗人的情感。“乡山何处是,目断广陵西”,直陈心意,表达思乡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对于本题,考生可以抓住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词进行思考。
19.C
20.B
【解析】
1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不正确的一项”,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由选项可知,加点的字大多为考查形近字的辨识,答题时,应根据词义及具体语境分析。B项,“磨励”属于形近字误写,应为“磨砺”;C项,“榫接”的“榫”,为形近字误读,应读sǔn ,“鞭僻入里”属于形近字误写,应为“鞭辟入里”;D项,“箴句”的“箴”属于形近字误读,应读zhēn。所以选C。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字音题答题技巧:(1)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2)广东人区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塞擦音的送气音与不送气音,后响复韵母的“ie”与“uè”难度很大,必须矫正。(3)善用排除法。字形题答题技巧:基本方法为以“义”定“形”。(1)从形旁入手。如“弩”和“驽”,“肓”与“盲”。(2)从词义入成手,如“迫不及待”中的“及”是“等到”的意思,不是“急迫”的意思。(3)从词语的结构入手。如“文过饰非,幽愁暗恨”,并列式词语,“文”和“饰”,“幽”与”暗”互训。再如:穷形尽相、和颜悦色等。(4)从成语的出处入手。如:察言观色、墨守成规等。
20.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在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此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可根据词义及具体语境分析。精致只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细致可以修饰动词性成分;限定:在数量、范围等方面加以规定。限制1.规定的范围,不许超过的限度。2.指阻隔制约的设施。3.约束。"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而"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所以选B。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答题技巧如下:(1)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比如“学历”与“学力”,都是偏正结构的词,其中“学”是意义相同的部分,可不予比辨析,而应对“历”和“力”进行比较。“历”是指经历,即在哪些等级学校学过,毕业还是肄业;“力”是指程度、能力、水平。(2)语境分析: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3)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21.
(1)结论:铁路开通后,客运量超过公路、民航,成为出行首选。
(2)原因:铁路出行比公路速度快,比民航费用低。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解题时应先认真阅读图表及说明,对考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题干要求“分析下图,得出结论,并合理推断其原因。要求:①语言表达准确、简明;②结论和原因均不超过25字”。这个图表的表头是“铁路开通前后某地公路、铁路和民航客运量的对比”,从数据来看,开通后,铁路的客运量超过公路和民航。究其原因,从速度来看,铁路比公路快;从费用来看,铁路的费用比民航要低。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用简明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简明是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简明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题用图文转写的方式来进行考核。做好这样的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抓住表头,明确图表反映的对象,抓住数据的特点,二是将所给信息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三是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文字叙述要避免遗漏信息,还要注意语句的准确以及表达的连贯性。
22.①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 ②也要治理互联网 , ③都需要法律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第一处,前面说“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横线上的内容应是说用不好的后果;第二处,前面说“正因为如此,我们既要享用互联网”,“享用”的是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对于其弊端,自然是要“治理”;第三处,从后面“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的内容可以知道,应是说治理互联网需要法律的保障。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3.绿竹——风吹的洗礼雨打的洗礼一挺腰成就一份坚韧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品读台湾诗人陈瑞山的哲理小诗《茶叶》,自选意象,另仿写一首,要求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这是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一仿句式,二仿修辞,三仿句意。从例句来看,前两句都是写事物经历的磨炼,后两句是磨炼的结果。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解题思路:仿修辞,仿句式,仿内容。特别要题中照应和暗示性词语。答题技巧:注意题干要求;回应题中照应和暗示性词语;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其中尤其要注意比喻的恰当性以及它与后面派生句子的搭配。(海陆空、植动人、金木水火土五行、飞走游、红白黑,先定类,再填空)。
24.
活出自己的精彩
登不到顶峰的是书山,游不到岸边的是学海。
打点起求知的行囊,迈动着青春的节拍,作别那家乡的云彩,进入到高中的校园,我的心中有一片喧腾的海:活出自己的精彩!
历史如烟,风吹留痕。
荼炭生灵的烽火狼烟与黎民百姓的幸福平安,搭建起一个展示精彩人生的大舞台。孔子,开馆授徒,弟子三千,被尊万世师表;杏坛讲经,仁和治世,成为思想统帅。烛之武,以七旬而不朽之躯,摒弃前嫌,担一身道义,赴虎狼秦营,游刃于强强结盟的两霸主之间,化腐朽为神奇,挽狂澜于即倒。勾践,甘为犬马,卧薪尝胆,挥戈一击,雪耻复国……李时珍,躬行求真,悬壶济世,拯生灵于疾痛之中……仁与和,道与义,卧薪尝胆与悬壶济世,就是他们心中那片喧腾的海:活出自己的精彩!
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可谓千古一问,响遏行云;“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真乃激昂作答,掷地有声。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犹如一声春雷,震动寰宇。鲜活的知识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力量,青春的脚步促使他们绝不彷徨,他们燎原的思想给中华民族前进的历史盖上红红的印章。历史的使命,就是毛泽东、周恩来心中那片喧腾的海:活出自己的精彩!
真知如琴,弹奏出声。
我深知,求取真知是一个逆流而上的过程,所谓的源头并不一定真正是终点。求取真知需要拔开沙滩上表层的沙子,去追寻下面闪光的金子与美丽的贝壳。面对着“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等于成功”这道加法算式,我明白寓含其中的治学道理,我清楚行动是每个学子身上最不可缺少的东西。
“没有流血的手指,弹不出世间的绝唱”。霍金坐在轮椅上仰望宇宙,思维穿越时空,与爱因斯坦齐名。袁隆平,出入于风雨中,行走在田地间,硕果泽被全人类,被世界公认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们的人生书册上闪耀着成功的光环,他们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海纳百川,以成其大;山岳藏疾,以就其高。挽起高山的臂膀,踏着大海的潮浪,不去奢求华丽的服装,不去享受树下的阴凉,高唱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爽,把背影留给别人,把真知当作前方神圣的殿堂,因为,我心中有一片喧腾的海:
活出自己的精彩!
【解析】
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
度。本题的材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小诗,首先应解读诗歌的寓意,然后再确定立意。“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寓意“一个人去做某件事情”;“没有月华的夜晚”寓意“会遇到一些困难”;“提上内心的灯笼”寓意“提高自身的能力,努力去做”;“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走下去”寓意“自信乐观,相信成功必然到来”;“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鸣如洗的早晨”寓意“克服困难,迎来成功后的喜悦”。综上,立意如下:凌寒独自开,绽放自己的美丽,活出自己的精彩,坚守心中的明月。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考生应先理解材料中每一句的寓意,然后再合到一处确定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