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50 KB
  • 2021-05-13 发布

鲁教版必修1高考地理复习专题水圈和水循环时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学校 临清一中 学科 高中地理 编写人 赵娟 审稿人 胡玉芹 第二章第三节 水圈与水循环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 本节内容涉及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材首先利用图‎2-3-1‎“水与地理环境”及问题,激发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学习水圈和水循环知识的兴趣。‎ 在第一目“水圈的组成”中,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水圈的概念,接着运用图‎2-3-2‎“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重”及文字介绍了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得出淡水资源的不足以及节约、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的结论。‎ 在第二目“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中,全球水循环的过程和规律是本节的一个重点。教材简要介绍了水循环的概念以及按空间范围不同所划分的三种水循环类型,重点阐明了全球水循环运动的过程和规律。‎ 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材紧扣水是自然界最活跃的因素这一特点,从两个方面加以阐明: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实现热量传输、能量交换和物质流动,影响自然环境。在对水资源的可更新性进行论述后,又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水资源的开采超过了更新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造成水资源枯竭的角度论述了水资源的有限性。‎ 活动从陆地淡水资源更新的角度,主要介绍了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河流水的补给。活动题2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本节内容体现了圈层之间的联系性,为以后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说出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有关材料和数据,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通过阅读和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掌握主要环节及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水资源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学习者特征:‎ 对课本中的有关文字不理解,如势能动能,水质型缺水等;缺乏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及策略:‎ ‎1.要求学生先学习课本,完成预习学案。‎ ‎2.通过简图带动知识点的学习,即“以图带讲”的教法学法。学案导学法、探究学习法.‎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水圈和水循环 ”完成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多媒体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 (1)李白有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水奔流到海真的不复会么?(不是)‎ ‎ (2)黄河水奔流到海,又如何回到黄河呢? (水循环)‎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水圈和水循环。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绘制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学生从水循环的某个环节出发描述水循环过程。‎ 小组合作绘制三种水循环示意图,即海陆间大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实物展台展示学习成果。‎ 探究二: 人类活动 例如修水库、植树造林对水循环分别有什么影响?‎ 教师:修水库的作用之一是防洪。水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用?(洪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 教师:那么修水库可以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呢?(地表径流)‎ 教师:同样我们思考植树造林影响水循环的那些环节呢?(蒸腾、下渗、地表径流)‎ 探究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多媒体展示以下思考题 ‎1、我们中国有个成语“流水不腐”,流动的水不会发臭,为什么呢?‎ 印证水循环可以促进水体更新这一地理意义。‎ ‎2、有人这样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来奔去不到海”,这反映了水资源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 总结我们面临的水资源问题:缺水。有的是资源型缺水,有的是水质性缺水。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三江并流处,山谷相间的地貌形态和水循环有关么?‎ 说明水循环可以塑造地表形态,同时说明圈层之间的联系。‎ 探究四:不同补给类型的河流的径流量和哪些因素有关?‎ 多媒体展示以下思考问题 ‎1、学生读图‎2-3-4‎,分析河流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关系。‎ 引申雨水补给类型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 ‎2、学生读图‎2-3-5‎,分析冰川补给的河流径流量与气温的关系。‎ 引导学生注意并讨论1、2月份断流的原因,补充冰雪补给类型的河流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 另外补充东北地区河流的特点,画图演示,强调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是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特点。‎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水圈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规模海水的运动洋流及其分布规律。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九、板书设计 一、水圈和水循环 ‎(一)水圈的组成 ‎(二)水循环的过程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 本节课的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较难理解,通过设计探究问题,学生自己绘制水循环过程图,提高了学习兴趣。‎ ‎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问题探究 17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8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 学校 临清一中 学科 高中地理 编写人 赵娟 审稿人 胡玉芹 第二单元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 第1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水圈的组成”“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明确水圈的组成、水循环的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预习内容 一、水圈的组成 ‎1.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通过水的运动组成了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圈层— 。 ‎ ‎2.读图‎2-3-2‎ 地球表面淡水的组成 回答 ‎①淡水在水圈的比重为 .地球表面淡水由哪些水体组成?‎ ‎②地球表面淡水组成中,比重最大的水体是 ,占 % 。‎ ‎③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 、 、 。这些水只占了地表淡水的 ,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 ‎1、水循环是指 。‎ ‎2、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分为 、 、 。‎ ‎3、读图‎2-3-3‎ 水循环示意图 回答 ‎ ①海陆间大循环的环节 ‎ ②海上内循环的环节 ‎③陆上内循环的环节 ‎④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么?‎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说出水循环的环节。‎ ‎2.说出哪些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环节。‎ ‎3.说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举例说明。‎ 学习重难点:水循环的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学习过程 ‎(一)水循环的环节 探究一: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探究二: 人类活动 例如修水库、植树造林对水循环分别有什么影响?‎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探究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 我们中国有个成语“流水不腐”,流动的水不会发臭,为什么呢?‎ ‎2、有人这样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来奔去不到海”,这反映了水资源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 ‎3、三江并流处,山谷相间的地貌形态和水循环有关么?‎ ‎(三)河流补给类型 探究四:不同补给类型的河流净流量的变化和哪些因素有关?‎ 1、 学生读图‎2-3-4‎,分析河流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关系。‎ 2、 学生读图‎2-3-5‎,分析冰川补给的河流径流量与气温的关系。‎ ‎(四)反思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及存在问题 ‎ ‎ ‎(五)当堂检测 ‎1、“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①水圈  ②岩石圈  ③生物圈  ④大气圈 ( )‎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2、读 “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1)图中代表蒸发环节的有         、       ,代表植物蒸腾的是        ,代表陆上降水的是           ,代表径流的是         、        。‎ ‎(2)A、C、F、D、E组成的水循环是                 ,该循环中有               等几个环节比较容易受到人类的改变或影响。‎ ‎(3) 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而划分的三类水循环类型中,水循环过程中水汽量最大的是             循环;能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是              循环。‎ ‎(4) 水循环的存在十分重要,对于陆地有哪些意义呢?‎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海陆间循环的是 ( )‎ A.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汇入黄河上游    B.新疆罗布泊的湖水蒸发 C.天山汇入南疆的冰雪融水          D.新疆的坎儿井,引地下水灌溉农田 ‎2、下列水循环的环节中,跨流域调水能够直接对其产生某些影响的是 ( )‎ A.地表径流    B.海水蒸发    C.植物蒸腾     D.水汽输送 ‎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图回答 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则 ( )‎ A.c为海洋,b为陆地 B.环节②表示植物蒸腾和陆地水蒸发 C.环节③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 D.环节①④均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4、实验原理分析。‎ ‎ [步骤一] 如下图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骤二] 用透明的塑料薄膜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薄膜上,压住塑料薄膜,使塑料薄膜稍向下凹;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步骤三] 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1)   推测你会发现的现象,并有步骤的写下来。‎ ‎(2)这个实验模拟了               现象。‎ ‎(3) 大自然中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让地球表面各纬度之间发生了           和           的交换。‎ 参考答案 预习学案 ‎1、水圈 2、①2.526% 冰川、地下淡水、永冻土底冰、湖泊淡水、土壤水、沼泽水、河水、生物水等。②冰川、68.72 ③河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很少一部分 ‎1、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2、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3①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或下渗、地下径流)②蒸发、降水③蒸发和植物蒸腾、降水。‎ ‎1、促进水体更新、对圈层间的热量传输起调节作用、改造地表形态、促使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课内探究学案 探究一:图略。‎ 探究二:修水库可以改变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分配;植树造林可以调节局部气候,增加降水,增加下渗。‎ 探究三:1、水循环可以促进水体更新。2、水资源短缺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3、三江并流处,峡谷相间的地貌是内力和流水侵蚀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探究四 :1、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随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降水量大的季节,径流量大,降水量小的季节,径流量随之减小;‎ ‎2、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气温高的季节,径流量大,气温低的季节,径流量随之减少。‎ 当堂检测 ‎1、D 2、(1) A 、G , H ,  F  ,  D  、 E   (2)  海陆间循环     蒸发、降水、径流等(两个即可)  (3)   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4)  ‎ ‎ 促使陆地水体不断更新;塑造地表形态;促进物质转移和能量转换;维持生态平衡等 课后练习与提高 ‎1、A 2、A 3、C 4、(1) 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由干变湿。(2) 水循环现象。(3) 物质和能量(热量和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