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I)
适用地区:湖北 河南 河北 山西 江西 湖南 陕西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反光板
图1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 C.全年P<1 D.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成4~6题。
图2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表1
年 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植株数量
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
地上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
地下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3,完成10~11题。
10. 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
12.按现行规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年利率)一年期为3%,两年期为3.75%。老陈有10000元闲置资金,准备存两年,那么,这笔钱以一年期连续存(第一期利息计入第二期本金)两年的利息比存一个两年期的利息
A.少141元 B.多141元 C.少150元 D.多150元
13.图5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
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 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③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某知名家电企业通过互联网收集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并根据他们的特殊需求专门生产了近万台定制彩电。从消费者下单到生产、配送、安装,整个过程仅耗时一个月,比传统批量生产模式(含产供销)少用半年多的时间。与传统的批量生产模式相比,这种定制生产模式能够
①充分发挥企业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
②以需定产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企业库存
③更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④优化企业决策流程,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完成15~16题。
15.2010~2012年,中央财政对8个民族省区(即5个自治区和青海、贵州、云南3个省)的转移支付总额达26055亿元。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是
①提高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主要手段
②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自治权的措施
⑨协调少数民族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表现
④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要加大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关键是要增加财政收入。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
A.大幅度提高税率 B.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C.提高职工工资水平 D.扩大资本市场规模
17.近年来,某地按照“意见收集、公开听证、民主决策、执行督办、群众评议”的原则创新社区民主管理办法,让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监督。社区居民提出合理化建议5200余条,近千名居民代表直接参与了社区重大民生事项的决策。该社区民主管理办法
①扩大了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决策参与范围
②创新了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组织体系
③突显了社区居民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④消除了社区居民消极参与社区管理的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3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在刚果(金)的联合国维和部队部署专门的军事干预旅,负责解除当地武装团体的作战能力,在必要时采取行动保护平民,并协助刚果(金)政府维持地区的安全稳定。安理会上述决议表明
①联合国积极参与成员国刚果(金)的和平重建工作
②联合国代行成员国刚果(金)的部分独立权和自卫权
③联合国是成员国以集体方式应对安全威胁的有效平台
④联合国把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主要手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完成19~20题。
19.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剑”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厚古薄今”
③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谈兵”
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②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③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④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习近平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据是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②价值观作为个人行为准则,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规范作用
③价值观作为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决定事物的性质和价值
④价值观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决定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
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29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遮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30. 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31.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图6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5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
3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图7)。初期开采的矿石运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8分)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8分)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6分)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是新一届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
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提出,要减少和下放投资、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5月13日,李克强总理强调,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把政府的作用与市场和社会的力量结合起来,增加服务供给,满足社会需求。
2013年,国务院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材料二
2014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明确了放宽市场准入规则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改革年检制度和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12分)
(2)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14分)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蜒、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10分)
(2)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12分)
(3)结合材料,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4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3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右边的方框涂黑。
42.(10分)旅游地理
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图8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 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9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图9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44.(10分)环境保护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图10为切沟景现。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选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7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08年8月,清廷批准了预备立宪的方案,九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设立谘议局、资政院,开办地方自治,清理财政,推行普及国民教育,修订法典,厘定官制、官规,宣布宪法,颁布议院法、选举法,进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等。
1910年(宣统二年)11月,清廷发布上谕:“今者,人民代表吁恳既出于至诚,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进,民气奋发……应即俯顺臣民之请……着缩改于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先将官制厘订,提前颁布试办,预即组织内阁。迅速遵照钦定宪法大纲,编订宪法条款,并将议院法,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法,及有关于宪法范围以内必须提前赶办事项,均着同时并举。”
1911年5月,责任内阁成立,13名国务大臣中满人9人,其中皇族7人,汉人仅4人,时人形象地将此称为“皇族内阁”。
——摘编自金毓黻《宣统政纪》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8、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6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
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10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
材料二
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9分)
2014湖北省文科综合试题详细解析
1.【试题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分布,考查学生结合图文信息调动区域知识的能力,属简单题。
【解题思路】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多晴朗天气,所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能丰富。而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青藏高原地区强,故太阳辐射能较少,B、C、D错误。
2.【试题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推断能力
【解题思路】依据材料和图片太阳能光热电站是通过反光板聚焦太阳能进行发电的,故不会提高地表温度,A错;聚焦太阳能不会产生电磁干扰,故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B错;聚焦太阳能与农作物产量无关,D错;而聚焦太阳能产生的强光和热能可能误伤途径发电站的飞鸟,C正确。
3.【试题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计算,考查学生的计算、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情况:二分日:66.5°,夏至日:90°,冬至日:43°,春秋分日影长不是0,故p不为0,A错;夏至日影长为0,p=0,B错;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5°,影长大于塔高,p>1,C错,D正确。
4.【试题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交通线路的影响因素,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属简单题。
【解题思路】结合图中信息,兰新铁路在图示区域基本沿着1000米等高线延伸,沿线并没有聚落和河流,图中叶没有耕地信息,故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D正确。
5.【试题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铁路选线问题,考查学生提取区域图有用信息的能力,难度居中。
【解题思路】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兰新铁路距吐鲁番市和鄯善县较远,对两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大,故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的理由可能是距城镇过远,B正确。
6.【试题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城镇分布的影响因素,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影响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源,西北地区为内流河,河流水量不稳定,而绿洲地区水源充足,适合人类居住;兰新铁路沿线没有绿洲,没有充足的水源,故不适合人类居住,所以兰新铁路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B正确。
7.【试题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数据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依据表中所给数据,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之和逐渐变大,故生物量提高;实验地面积一定,植株密度有没有改变,可以看植株数量的变化,根据表中信息,灌木植物数量没有变化,但蓝本植物数量发生变化,故A正确。
8.【试题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比较数据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依据表中数据,植株数量灌木植物保持不变,草本植物相对增加;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都相对增加;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逐渐减少,草本植物逐渐增加,故D正确。
9.【试题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数据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依据表中数据,植株数量灌木植物保持不变,草本植物数量增加;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都有所增加,但草本植物增幅大于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减少,草本植物增加,故总体来看,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10.【试题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考查读图计算能力,难度居中。
【解题思路】题中所给信息为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总人口=移民人数/移民占总人口比例,算出各个年份总人口,可得出结论,A项正确。
11.【试题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人口增长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难度居中。
【解题思路】根据第10题得出的结论,可以看出所给选项的四个时段中,总人口是一直增加的,但是1950年以后曲线变陡,说明1950年后总人口数量增速加快;根据图3信息, 1950-1970,移民人数减少,1970-1990移民人数增加,而据第10题结论可以看出这两段时间总人口数量增加相差不大,故1950-1970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
12.A.解析:两年期:10000×3.75%×2=750元
续存:10000×3%=300元 10300×3%=309元 309+300=609元
两种利息相比:750-609=141元
13.D。①没有体现,通过日用品的增长缓慢和奢侈品的大幅增长可以看出②。
14.C。①中的“企业规模”和④中的“企业决策”均未体现。
15.D. ①中的“提高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和②中的“更多自治权”表述不科学。
16.B。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决定性因素,所以选B。
17.B。根据材料中的“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可以看出①和③。
18.A。②④观点明显错误。
19.C。①④观点明显错误。
20.B。材料没有体现②中的“辩证否定”的观点;而③中的“事必躬亲”观点错误。
21.C。①中的“避免”表述错误,③中的“联系是必然的”观点错误,因为联系具有多样性,既有必然联系,也有偶然联系,还要表面联系和现象联系、整体与部分、因果联系等多种联系。
22.A。③中的“永无定论”和④中的“推翻”均为错误表述。
23.A。③④中的“决定”均为错误表述。
24.B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君主专制缘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故A项错误。祖先崇拜出现在皇权之前,C错误。D项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逐渐崩溃。B项正确,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说明皇帝与其他人存在差别。
25.C.解析:该题学生容易误选为A。今年试卷有很多道题目突出“反映”这词。百度百科解释:反映——反映是指物质固有的特性,即一事物和其他事物发生相互作用时,以自身的变化再现他物某些特点。通常指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使人以观念的形式对客体及其规律和特性模写 、复制和再现。这是物质一般反映特性的最高级、最复杂的表现形式。(1)反照。比喻表现出客观事物的本质(2)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及有关部门。很明显,题目应该是取第一种含义即答出其本质。A项明显体现不出其特点。从佛教和道教的地位变化可以排除B和D。此题选择C,学生很难理解,感觉跟题目根本不搭。
26.D.解析:必修三P13中阐述“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据此可以排除B和C,再对比A和D,D符合其意思。此题的错误率也很高,学生误选的更多是B。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书本上的知把握不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不强。
27.A.该题是错误率最高,也是网上存在争议和分歧的一道题目,学生容易误选为B。在民间贸易中,外国商品出现的少但银钱使用的多,据此得出A,但个人认为根据史料的出处,B答案也有道理,外来货币影响到了中国的民间贸易,也影响到了清政府的政策。海禁前和开放海禁后外国银钱使用普遍。C项没涉及到进口货物, D项冲击清廷的统治也没法体现。题干中强调的是记载“表明”选择A项还是最佳的。
28.D.解析:时间是1853年,鸦片战争后。根据题干可知中国人均消费英国的棉纱低,是因为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该题应该可以算是选择题中最容易的。
29.B.解析:该题容易误选A,这是没有把握命题者的深层次用意。八股文就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废除八股文只是相当于废除了我们今天高考中的诸如3+综合的形式,科举制度并没废除。联合上书的是“百余举人”,反对的是“近万名举人”,说明废除八股取士之制缺乏基础。故选B。
30.C.解析:此题难度也大,学生容易误选B,北京和天津放映的外国片数量上要多。但仔细看,D项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既然更为开放,为何放映的外国片却不如京津呢,而且我们根据课本上的知识,上海相对于北京这个政治中心来说,更容易接受外来事物。比如西餐西装、汽车、电话,还有洋务运动中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注意把握上海是中国的“制作中心”这关键词。
31.B解析:首先排除D项,国民经济的恢复在1952年底基本完成。一五计划时期的确出现过自然灾害,但粮食仍然是增产的(新课标教材中没这内容了),不存在粮食短缺的问题,C项错误。一五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制定粮食方面的规定主要是服务于工业,故选B。
32.C解析:该题容易误选B。还是没有真正把握“反映”的真谛。从字面上来看,雅典法律是在保护人的生命,但其本质则是限制了公民结束自己生命的自由。
33.B解析:《独立宣言》内容节录: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独立宣言》的民主思想,主要体现在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这些方面。《宣言》所提出的“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则应适用于所有人,无论种族和性别。此题容易误选D。《独立宣言》的内容必修中没有,但在选修2明确提出了,所以建议教师在讲述必修课时注意与选修中的连接。
34.D解析:新经济政策允许外资企业和私人企业的存在,D项符合题目中的“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1928年新经济政策基本上取消了但选项是说采用其做法并不算错。另外1928年是苏联一五计划的开始。如果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那怎么能自主建设,所以A错误。C项题干看不出依赖外资。
35.A解析:欧元不仅仅使欧洲单一市场得以完善,而且使欧盟国家内部自由贸易更加方便,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5.A解析:欧元不仅仅使欧洲单一市场得以完善,而且使欧盟国家内部自由贸易更加方便,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6.【命题立意】本题以青藏高原局部区域图为背景考查风沙的成因、铁路交通的危害及防治风沙的措施等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居中。
【解题思路】
(1)根据题中材料“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读图可知桑曲和巴索曲在错那湖东北部,图示区域以山地为主,河流携带泥沙流入错那湖,泥沙沉积在湖底;图中河流为内流河,湖泊为内陆湖,冬春季节河流水量小,水位低,湖泊缺少河水补给,水位也低,故河滩和湖泊边缘裸露泥沙面积较大,为风沙活动提供沙源。
(2)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图示区域冬春季节盛行西风,大风日数多,而河谷基本为东西走向,与风向平行,错那湖面积较大,对西风阻挡作用很小,而冬春季节地表植被稀少,对西风阻挡作用也小,所以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沙源冬春季易起沙。
(3)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风沙的侵蚀和堆积对铁路产生破坏,风沙流会磨损损害列车的相关设备,从而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
(4)由图可知该路段为干旱地区,地表缺水,不适合采取生物措施防风因沙,应当采取工程措施防止防风固沙,如设立沙障、沙墙等。
【试题答案】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较大。(2分)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2分)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路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分)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分)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水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分)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2分)侵蚀路基(和路肩);(2分)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2分)影响运行列车安全。(1分)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2分)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2分)
(若所提措施不符合当地实际,如植树造林,不得分)
37.【命题立意】本题以阿拉伯半岛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工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简单题。
【解题思路】
(1)工业发展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土地、水源、原料、动力等)和社会经济条件(运输、市场、劳动力、政策等)两方面考虑,结合图文材料信息可推断出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有交通运输、市场、资源、能源,资金等。
(2)结合题意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甲地地处沙漠地区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条件恶劣,不利于工业城建设;甲地所处地区城镇少,距其他城镇也比较远,故缺少劳动力;由于是新建工业城,地理位置又比较偏远,故工业基础方面较差。
(3)开放性试题,说明观点,自圆其说即可。
【试题答案】
(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2分)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2分)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2分)资金雄厚。(2分)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3分)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3分)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2分)
(3)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3分)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3分)
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3分)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善,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3分) (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立场,否则不得分)
38.(26分)
(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3分)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3分)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3分)创新行政 管理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3分)
(2)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和速度,使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力加大;(5分)供给增加意味着商品种类的丰富和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5分)竞争加大有利于提高商品质量,降低商品价格,最终使消费者受益。(4分)
39.(26分)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文化繁荣和创新人才培养。(4分)教育创新促进了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2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民主意识、创新精神。(2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2)①答案示例一
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教学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
评分量表
等级水平
分值
等级描述
分数解释
水平4
11~12
知识要求:在水平3之上,答出教学观念不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能力表现:阐述原理准确,分析能顾及复杂情况,结论合理全面,有一定深度,语言表述逻辑性强。
能正确地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充分阐述理由。
水平3
7~10
知识要求:在水平2之上,分析不同教学观念通过教学实践对学生成长的不同作用。
能力表现:不堆砌不相关知识,且比较准确地阐述原理,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结论恰当,表述逻辑性较强。
能较正确、较完整地运用相关知识阐述理由。
水平2
4~6
知识要求:在水平1之上,答出不同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实践,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
能力表现:堆砌不相关知识,回答上述内容但表述不够准确,语义不完整、不连贯。
能简单地运用相关知识阐述理由,但论证不准确、不完整。
水平1
0~3
知识要求:答出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
能力表现:仅作判断但不阐述理由;或阐述理由时所使用的原理错误。
不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阐述理由。
②答案示例二
该观点存在片面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评分量表
等级水平
分值
等级描述
分数解释
水平4
11~12
知识要求:在水平3之上,答出教学观念不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能力表现:阐述原理准确,分析能顾及复杂情况,结论合理全面,有一定深度,语言表述逻辑性强。
能正确地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充分阐述理由。
水平3
7~10
知识要求:在水平2之上,分析不同教学观念通过教学实践对学生成长的不同作用。
能力表现:不堆砌不相关知识,且比较准确地阐述原理,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结论恰当,表述逻辑性较强。
能较正确、较完整地运用相关知识阐述理由。
水平2
4~6
知识要求:在水平1之上,答出不同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实践,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
能力表现:堆砌不相关知识,回答上述内容但表述不够准确,语义不完整、不连贯。
能简单地运用相关知识阐述理由,但论证不准确、不完整。
水平1
0~3
知识要求:答出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
能力表现:仅作判断但不阐述理由;或阐述理由时所使用的原理错误。
不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阐述理由。
(说明:考生从上述任一角度作答均可得分。若能够综合上述两种观点进行辩证分析,同样可得相应等级水平的分数。)
(3)答案示例:创新托起中国梦;知识改变人生,创新成就梦想。
(答案须围绕教育创新的主题,符合题目要求,每条2分,满分4分)
40.(25分)
(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
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
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15分)
(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
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10分)
41.(12)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解析:第41题总在变,让历史教师难以把握,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去展开教学。这年我们进行过地图、图表、文字等方面的练习,但这种还是没有涉及。但不管高考这题怎么变化,其实它主要是强调其灵活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史观,运用多种史观对同一事件的评价,不能让学生的思想总是停留在阶级斗争的地步上,不要一讲到国民党就腐败之类。
该题还是得抓住时间“1960年”,范围应该是属于抗战。
42.【命题立意】本题以青海湖“深度游”为背景考查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解题思路】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等信息可知该湖为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冬春季节强风天气多,所以应当携带相应的供氧设备,防风防寒冷、防晒物品;由于“深度游”时间长,故必须带高压锅,否则煮不熟食物。
【试题答案】
海拔较高(3 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2分)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带高压锅等;(2分)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2分)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2分)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帐篷等。(2分)
43.【命题立意】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考查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及推理分析能力;难度居中。
【解题思路】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该地地势起伏较大,山高谷深,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地震后易产生次生地质灾害;材料中提到震后多次降雨,所以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
【试题答案】
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2分)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3分)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3分)
44.【命题立意】本题以坡地切沟景观图为背景,考查流水侵蚀对坡耕地的危害问题;考查学生提取图片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从切沟景观图中可以看出,流水侵蚀使得坡耕地上形成切沟,切沟形成后,不仅分割了耕地,而且会增强流水侵蚀能力,加剧水土流失;为了防治切沟的形成和扩大,减少其对耕地的破坏,就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流水侵蚀,如修建排水设施,在易汇集水流处增加植被覆盖,对已经形成的切沟进行人工填埋等。
【试题答案】
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2分)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2分)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答对1项措施得2分,答对其中3项即可得6分。)
45.(15分)
(1)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突出伦理犯罪。(8分)
(2)“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7分)
46.(15分)
(1)区别:预备立宪期限缩短;调整预备立宪内容,增加设立内阁。
原因:革命形势的发展;立宪派和部分官员的推动;清政府意图化解统治危机。(9分)
(2)革命成为大势所趋;清廷借立宪维护统治;立宪派大失所望。(6分)
47.(15分)
(1)联合国大会决议没有规定非核国家的责任,不能有效控制和武器扩散;有核国家增多。(5分)
(2)原因:核武器危害巨大;世界反战反核和平运动的高涨;美、苏达成妥协;大多数国家达成共识;联合国的推定。
作用:减少核武器扩散,降低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10分)
48.(15分)
(1)皇帝较为开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士大夫积极议政;包拯优秀的个人品质。(6分)
(2)百姓对清廉公正官员的期待,“忠君”“爱民”
等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历代在原型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化塑造。(9分)
相关文档
- 十年高考全国各地2004高考英语试题2021-05-1323页
- 备战2020年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热2021-05-1320页
-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六 罗2021-05-137页
- 全国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新课标2021-05-1310页
- 高考真题文综地理全国新课标卷Ⅱ2021-05-1317页
- 三年高考2019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2021-05-1353页
- (新课标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021-05-1311页
- 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解析地理全国卷2021-05-137页
- 干货近五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2021-05-135页
- 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广东2021-05-13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