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9.00 KB
  • 2021-05-13 发布

天津市和平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3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天津市和平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解答题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 孔子周游列国后,并未推销出自己的主张,又接连听到瑞兽麒麟被杀,得意门生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剁成肉酱,他就像一棵老树连遭雪裹雷击,很快奄奄一息,唱起了哀歌:“泰山要倾倒了,栋梁要毁坏了,哲人要辞世了。”(果然/竟然),他不久就去逝了,弟子们举行了葬礼,于是有了眼前的孔子墓。‎ ‎ 孔子墓座落在孔林入口处西北面一座红垣环绕的院子里。一个直径二三十米的坟堆,高不过五米,前有孔子后代立的两座普通的石碑,碑前用泰山封禅石垒成的供案,大概是墓地唯一的奢侈物。以孔子的熠熠光环和崇高地位,墓显得过于朴素,一时真有些(不可思议/匪夷所思)。但细想来,似又在情理之中。孔子死时其思想并未被统治阶级所接受,他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自然不会太高,于是死不轰动,葬不(隆重/庄重)。随着孔子的地位在历朝不断攀升,孔子墓的周边添加了许多包装,如苍桧翠柏侍立的神道、气势宏伟的万古长春坊、端庄肃穆的至圣林坊,尽显高贵与排场。好在古人头脑没有过于发热,孔子墓核心部分基本保持了固有的面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奄奄一息(yān) 红垣(yuán) 推销 B.封禅(shàn) 供案(gōng) 去逝 C.熠熠光环(yì) 苍桧(huì) 座落 D.奢侈(chǐ) 长春坊(fāng) 攀升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果然 不可思议 隆重 B.竟然 匪夷所思 庄重 C.果然 匪夷所思 隆重 D.竟然 不可思议 庄重 二、选择题 ‎2.(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春晚凝聚着全球华人追求团圆幸福的美好愿望,对全球华人的文化身份认同具有重要影响,已成为全球华人情感寄托的重要载体。 ‎ B.8月15日是日本战败投降纪念日,日本放送协会近日播放相关纪录片,破天荒地第一次公开731部队成员逾20小时的“认罪录音”。 ‎ C.北京市保利剧院举办濮存昕读美文朗诵会成功进行,这位著名表演艺术家在现场讲述了自己对朗诵的理解与深厚的感情。 ‎ D.目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市,城市各大医院常常人满为患,专家号更是一号难求,无形推高了医疗费用和患者负担。‎ ‎3.(3分)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出自《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专集,与《诗》《书》《礼》《易》《春秋》合称“六艺”。 ‎ B.桑丘•潘沙、拉斯蒂涅、弗罗洛是依次出现在世界文学名著《堂吉诃德》《高老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文学形象。这些名著的作者依次为塞万提斯、巴尔扎克、狄更斯。 ‎ C.“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对《红楼梦》创作甘苦的自我感叹。《红楼梦》以“情重愈斟情”的感伤和“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末世感提高了它的艺术容量。 ‎ D.“青衫不逢湓浦客,红袖漫插曹纲手”这两句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典故,“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副对联盛赞的人物是柳宗元。‎ 二、阅读 ‎4.(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向往的时候,我们回顾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这种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与之异曲同工。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强调诗性、追求精神居所和理想家园的情怀,使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思想能超然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 ‎②《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如《诗经•硕鼠》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到“乐国”“乐郊”,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再也不会过哀伤悲叹的日子,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讲,中国古代文人山水诗、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就足以反映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③‎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山水田园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以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实现心灵的皈依。东晋陶渊明的作品,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他的田园诗,是其人格精神的外化,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现出浑然天成的大境界。因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所以,著名的《桃花源记》便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给自足”“路不拾遗”的“世外桃源”之境,成为中国古人追求自然本性的社会梦想。‎ ‎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经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欧阳修提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明代画论专家李贽也有这样的评价:“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究竟什么样的画最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宋代山水画论专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一段话给我们很好的启迪,他说:“世人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凡画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很明显,可居、可游的画境,是笃爱山水的人们实现自身理想和满足自身精神欲望的理想境界。宋代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大大小小几百个村落形态,多为可居可游之境,充分表达出理想居住之境的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古代众多的山水画和村居图中表达的居住胜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摘自刘沛林《诗意栖居:中国传统人居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是与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异曲同工的。‎ B.《诗经•硕鼠》中表现的“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正是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理想生活蓝图。‎ C.陶渊明追求的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相融合的田园诗,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 D.山水画若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画家需要在画中展现山水的可行,梅花的可望,房屋的可居,村落的可游。‎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从海德格尔的名言写起,引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较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这一观点。‎ B.文章第二段以《诗经•硕鼠》为例,指出中国传统居住文化智慧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C.文章第三段从山水田园诗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的角度,具体论述了古代中国人对“诗意栖居”的理想的追求。‎ D.文章第四段是从山水画可居可游的画境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的角度来充分表达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没有《诗经•硕鼠》《桃花源记》《千里江山图》等成功的诗画作品,就不容易证明中国人几千年来拥有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B.明代李贽的评价“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观点提供了佐证,同时也直接证明了山水画能够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 C.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所描绘的可居可游之境,与古代众多村居图的居住胜境一样,都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D.“诗意栖居”自古及今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人居理想,人们会借助山水田园诗、山水画来表达对能超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的理想。‎ 三、‎ ‎5.(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 张仁愿,华州下邽人也。本名仁亶,以音类睿宗讳改焉。少有文武材干,累迁殿中侍御史。时有御史郭霸上表称则天是弥勒佛身,凤阁舍人张嘉福与洛州人王庆之等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皆请仁愿连名署表,仁愿正色拒之,甚为有识所重。万岁通天二年,监察御史孙承景监清边军,战还,画战图以奏。每阵必画承景躬当矢石、先锋御贼之状,则天叹曰:“御史乃能尽诚如此!”擢拜右肃政台中丞,令仁愿叙录承景下立功人。仁愿未发都,先问承景对阵胜负之状。承景身实不行,问之皆不能对,又虚增功状。仁愿廷奏承景罔上之罪,于是左迁崇仁令,擢仁愿为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三年,突厥入寇。朔方军管沙吒忠义为贼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忠义统众。仁愿至军而贼众已退,乃蹑其后,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时突厥默啜尽众西击突骑施娑葛,仁愿请乘虚夺取漠南之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以绝其南寇之路。太子少师唐休璟以为两汉已来,皆北守黄河,今于寇境筑城,恐劳人费功,终为贼虏所有,建议以为不便 ‎。仁愿固请不已,中宗竟从之。仁愿在朔方,奏用监察御史张敬忠、何鸾、长安尉寇泚,鄂县尉王易从,始平主簿刘体微分判军事,太子文学柳彦昭为管记,义乌尉晁良贞为随机。敬忠等皆以文吏著称,多至大官,时称仁愿有知人之鉴。景龙二年,拜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累封韩国公。春还朝,秋复督军备边。中宗赋诗祖饯,赏赐不可胜纪。寻加镇军大将军。睿宗即位,以老致仕。开元二年卒,赠太子少傅,赙物二百段,命五品官一人为监护使。‎ ‎(节选自《旧唐书张仁愿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愿未发都 发:出发 B.乃蹑其后 蹑:跟踪、追随 C.建议以为不便 不便:不利、无益 D.以老致仕 致仕:请求辞官回乡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甚为有识所重 某所,而母立于兹 B.御史乃能尽诚如此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C.于河北筑三受降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以绝其南寇之路 如惠语以让单于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讳即避讳,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避讳的一条总原则。‎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中的“表”即李密在蜀亡后被征召为太子洗马时向晋武帝上书的表文。‎ C.左迁是指贬官、降职。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与《张衡传》中的“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中的“徙”都有降职之意。‎ D.祖是古代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路神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荆轲刺秦王》中“至易水上,既祖,取道”也举行了这种仪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 B.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 C.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 D.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张仁愿守正不阿,忠于李唐。凤阁舍人张嘉福等人请求将武承嗣立为皇太子,并邀请张仁愿一起签名上表,遭到他严辞拒绝。‎ B.张仁愿善于明察,坚持原则。监察御史孙承景报告作战情况,受到武则天高度赞扬。张仁愿弹劾孙承景欺君犯上,结果孙承景被贬官。‎ C.张仁愿作战勇敢,御敌有方。突厥入侵,张仁愿临危受命,大败敌军。并奏请乘机夺取漠南,修筑城堡,后因唐休璟的反对而作罢。‎ D.张仁愿知人善任,唯才所宜。朔方任职期间,他奏请任用张敬忠、何鸾、寇流、王易从等人,这些人都著称于世,许多人做到高官。‎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阵必画承景躬当矢石、先锋御贼之状。‎ ‎②承景身实不行,问之皆不能对,又虚增功状。‎ ‎③朔方军管沙吒忠义为贼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忠义统众。‎ 四、‎ ‎6.(1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 ‎ 过郑山人所居 刘长卿 一径人寻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源。‎ 青苔满地无行处,深映桃花独闭门。‎ 送陈靖中舍①归武陵 王安石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注】①陈靖:北宋时期人,做孝感令时,因公事忤逆了郡太守,遂弃官,最后以太子中舍身份致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诗中“春山”句以声衬静,以犬吠反衬春天山林的安静,写出了陈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 B.刘诗“无行”和“独闭”照应,写出郑山人所居之地人迹罕至,表现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 C.刘诗全诗用白描手法描绘景物并抒发情感,语言自然清新,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让人回味无穷。‎ D.王诗中“水自东流人自西”一句暗喻时光、精力的匆匆流逝,也暗示友人逆势而行,自有追求。‎ ‎(2)请结合诗句,分析《送陈靖中舍归武陵》一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 ‎(3)两首诗同为送别诗,都运用了“武陵”和“桃花”,请据此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7.(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表现山之高危、壁之险绝、水之湍急咆哮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   。”‎ ‎(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子规表达悲切之意的诗句是“其间旦暮闻何物,   ‎ ‎   。”‎ ‎(3)《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来揭露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 ‎(4)《夜归鹿门歌》中表达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的诗句是“   ,惟有幽人自来去。”‎ ‎(5)《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以“夫”字领起抒发人生短暂,韶光易逝的句子是“   ,   。”‎ 五、(22分)‎ ‎8.(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 ‎ 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 陈忠实 ‎ ‎ ‎ 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因为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 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找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 ‎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 ‎ ‎ ‎ 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时响动,肯定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 ‎ 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编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从此老腔借助话剧《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 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会有如此强烈的呼应和感染力?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 ‎ 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么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么唱着,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那腔儿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尝的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做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观众顿时沸腾起来。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合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产生神秘感的主要原因是看见演唱老腔的是白发白眉老汉等一群关中农民。‎ B.演员以木砖连续敲击长条板凳发出的响声经常掩盖了观众的掌声与叫好声。‎ C.朋友为小说《白鹿原》没有写老腔的笔墨而感到遗憾,作者对此深有同感。‎ D.作者小说中没有老腔的描写,但话剧版本的《白鹿原》最终弥补了缺憾。‎ E.老腔从宋代唱到现在,从乡野唱到音乐厅,说明这种表演形式一直很流行。‎ ‎(2)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3)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 ‎(4)作者在小说《白鹿原》中并没有写到老腔,为什么本文题目却是“白鹿原上奏响一支 老腔”?‎ ‎(5)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六、(9分)‎ ‎9.(5分)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 ‎ 2018年,原名刘树勇的微博红人“老树画画”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一件扇面新作,并配上了一段颇为“佛系”的打油文字,“终于熬到周末,独自去看荷塘。清风花香扑面,忘了世态炎凉”。此作一时引起热议,有人转发称赞,有人批评责难。对此画,你有何看法?请结合画面内容及文字说明理由(至少两个理由)。‎ ‎10.(4分)下面是某中学文学社社长刘明给著名作家陈隽的一封信,信中有用语不得体及格式问题,请从七处标志处指出四处错误并改正。‎ 尊敬的陈先生:‎ ‎ 八十高龄您能够应允忝列我社顾问①,我们不胜感激。同时敬请您在百忙之中挤出点儿时间②,为本社的发展尽绵薄之力③﹣‎ 本社兹定于本月23日在本校礼堂举行文学社成立大会④,恭请届时光临⑤。‎ ‎ ‎ 此致 敬礼⑥‎ 校文学社 刘明 ‎2019年3月21日⑦‎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七、(60分)‎ ‎11.(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 新中国成立将迎来70年,改革开放40年,我们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历史见证了旧中国的积弱积贫,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历史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富起来”;历史见证了短缺经济的拮据,也见证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在“中国梦”指引下的中国人,将会有更多的奇迹见证于世界……‎ ‎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9年天津市和平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 孔子周游列国后,并未推销出自己的主张,又接连听到瑞兽麒麟被杀,得意门生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剁成肉酱,他就像一棵老树连遭雪裹雷击,很快奄奄一息,唱起了哀歌:“泰山要倾倒了,栋梁要毁坏了,哲人要辞世了。”(果然/竟然),他不久就去逝了,弟子们举行了葬礼,于是有了眼前的孔子墓。‎ ‎ 孔子墓座落在孔林入口处西北面一座红垣环绕的院子里。一个直径二三十米的坟堆,高不过五米,前有孔子后代立的两座普通的石碑,碑前用泰山封禅石垒成的供案,大概是墓地唯一的奢侈物。以孔子的熠熠光环和崇高地位,墓显得过于朴素,一时真有些(不可思议/匪夷所思)。但细想来,似又在情理之中。孔子死时其思想并未被统治阶级所接受,他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自然不会太高,于是死不轰动,葬不(隆重/庄重)。随着孔子的地位在历朝不断攀升,孔子墓的周边添加了许多包装,如苍桧翠柏侍立的神道、气势宏伟的万古长春坊、端庄肃穆的至圣林坊,尽显高贵与排场。好在古人头脑没有过于发热,孔子墓核心部分基本保持了固有的面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D ‎ A.奄奄一息(yān) 红垣(yuán) 推销 B.封禅(shàn) 供案(gōng) 去逝 C.熠熠光环(yì) 苍桧(huì) 座落 D.奢侈(chǐ) 长春坊(fāng) 攀升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果然 不可思议 隆重 B.竟然 匪夷所思 庄重 C.果然 匪夷所思 隆重 D.竟然 不可思议 庄重 ‎【考点】88:语段综合考查.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考查正确识记汉字字音、字形的能力,学会识别形似字、音近字,根据字形、意义来准确记忆和辨析,坚持向字典学习汉字,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2)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解答】(1)A.“奄奄一息”的“奄”读音为“yǎn”;B.“供案”的“供”读音为“gòng”,“去逝”的“逝”应为“世”。C.“秦桧”的“桧”读音为“guì”。‎ ‎(2)果然:指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此处指他不久就去世的事实与所说的话相符,故:果然,排除BD。‎ 不可思议:无法想象,难以理解。匪夷所思: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此处指墓显得过于朴素,有些超出寻常,故:匪夷所思,排除A。‎ 隆重:盛大庄严。庄重:稳重,不轻浮。‎ 答案:(1)D。‎ ‎(2)C。‎ ‎【点评】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二、选择题 ‎2.(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春晚凝聚着全球华人追求团圆幸福的美好愿望,对全球华人的文化身份认同具有重要影响,已成为全球华人情感寄托的重要载体。 ‎ B.8月15日是日本战败投降纪念日,日本放送协会近日播放相关纪录片,破天荒地第一次公开731部队成员逾20小时的“认罪录音”。 ‎ C.北京市保利剧院举办濮存昕读美文朗诵会成功进行,这位著名表演艺术家在现场讲述了自己对朗诵的理解与深厚的感情。 ‎ D.目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市,城市各大医院常常人满为患,专家号更是一号难求,无形推高了医疗费用和患者负担。‎ ‎【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解答】A.正确;‎ B.成分赘余,“破天荒”形容从来没有过的事,或第一次出现的事,与“第一次”重复。删去其一;‎ C.句式杂糅,“举办……成功举行”杂糅,删去“举办”或“成功举行”;‎ D.搭配不当,“推高”不能搭配“负担”,在“和”后加“加重了”。‎ 故选:A。‎ ‎【点评】句式杂糅的常见类型 所谓句式杂糅,就是只有两个或两个义的句子成分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历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通过对近几年来一些试卷中此类试题的梳理,发现出现频率较高的句式杂糅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类:‎ ‎1.表对象。对于……上 ‎2.表决定。以……即可 ‎3.表事由。借口……为名 ‎4.表构成。由(包括、分)……组成 ‎5.表意愿。本着……为原则 ‎6.表被动。被(受)……所 ‎7.原因是……造成(引起、作怪)‎ ‎8.表目的。旨在以……为目的 ‎9.表范围。大多以……为主 ‎10.表依靠。靠的是……取得的。‎ ‎11.表时间。长达……之久 ‎12.表限制。超过……以上 另外,常见的杂糅格式还有:‎ 防止……不再……(“防止……”和“……不再”)‎ 非……才行(“非……不可”和“只有……才行”)‎ 需要……不可(“需要……”和“非……不可”)‎ 从……为出发点(“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 大约……左右(“大约……”和“……左右”)‎ 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和“是……的结果”)‎ 之所以……的原因(“之所以……”和“……的原因”)‎ 供……之便(“供……之用”和“以便……”),等等。‎ ‎3.(3分)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出自《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专集,与《诗》《书》《礼》《易》《春秋》合称“六艺”。 ‎ B.桑丘•潘沙、拉斯蒂涅、弗罗洛是依次出现在世界文学名著《堂吉诃德》《高老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文学形象。这些名著的作者依次为塞万提斯、巴尔扎克、狄更斯。 ‎ C.“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对《红楼梦》创作甘苦的自我感叹。《红楼梦》以“情重愈斟情”的感伤和“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末世感提高了它的艺术容量。 ‎ D.“青衫不逢湓浦客,红袖漫插曹纲手”这两句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典故,“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副对联盛赞的人物是柳宗元。‎ ‎【考点】2E:文学常识.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识记。学生应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分类识记和积累。‎ ‎【解答】A.“六艺”有《乐》,没有《论语》;‎ B.弗罗洛是雨果《巴黎圣母院》的形象;‎ C.正确;‎ D.“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盛赞的人物应是韩愈。‎ 故选:C。‎ ‎【点评】文化常识需要积累内容:‎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二、阅读 ‎4.(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向往的时候,我们回顾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这种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与之异曲同工。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强调诗性、追求精神居所和理想家园的情怀,使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思想能超然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 ‎②《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如《诗经•硕鼠》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到“乐国”“乐郊”,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再也不会过哀伤悲叹的日子,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讲,中国古代文人山水诗、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就足以反映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③山水田园诗以描写山水田园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以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实现心灵的皈依。东晋陶渊明的作品,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他的田园诗,是其人格精神的外化,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现出浑然天成的大境界。因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所以,著名的《桃花源记》便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给自足”“路不拾遗”的“世外桃源”之境,成为中国古人追求自然本性的社会梦想。‎ ‎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经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欧阳修提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明代画论专家李贽也有这样的评价:“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究竟什么样的画最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宋代山水画论专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一段话给我们很好的启迪,他说:“世人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凡画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 很明显,可居、可游的画境,是笃爱山水的人们实现自身理想和满足自身精神欲望的理想境界。宋代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大大小小几百个村落形态,多为可居可游之境,充分表达出理想居住之境的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古代众多的山水画和村居图中表达的居住胜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摘自刘沛林《诗意栖居:中国传统人居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是与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异曲同工的。‎ B.《诗经•硕鼠》中表现的“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正是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理想生活蓝图。‎ C.陶渊明追求的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相融合的田园诗,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 D.山水画若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画家需要在画中展现山水的可行,梅花的可望,房屋的可居,村落的可游。‎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文章第一段从海德格尔的名言写起,引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较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园为目标的人居理想这一观点。‎ B.文章第二段以《诗经•硕鼠》为例,指出中国传统居住文化智慧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C.文章第三段从山水田园诗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的角度,具体论述了古代中国人对“诗意栖居”的理想的追求。‎ D.文章第四段是从山水画可居可游的画境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的角度来充分表达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如果没有《诗经•硕鼠》《桃花源记》《千里江山图》等成功的诗画作品,就不容易证明中国人几千年来拥有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B.明代李贽的评价“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观点提供了佐证,同时也直接证明了山水画能够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 C.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所描绘的可居可游之境,与古代众多村居图的居住胜境一样,都表达了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D.“诗意栖居”‎ 自古及今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人居理想,人们会借助山水田园诗、山水画来表达对能超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的理想。‎ ‎【考点】49:论述类文本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解答】(1)A.偷换概念,原文第一段说“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向往的时候,我们回顾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这种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与之异曲同工”,可见“之”指代的是“人,诗意地栖居”。B.过于绝对,原文说“《诗经•硕鼠》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而非选项中所说“正是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理想生活蓝图”。D.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说“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凡画至此,皆入妙品”,但并没有说“需要在画中展现山水的可行,梅花的可望,房屋的可居,村落的可游”。‎ ‎(2)B.文章第二段以《诗经•硕鼠》为例,是为了证明“《诗经》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3)B.明代李贽的评价“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并没有直接证明山水画能够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见原文第四段。‎ 答案:‎ ‎(1)C ‎(2)B ‎(3)B ‎【点评】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三、‎ ‎5.(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 张仁愿,华州下邽人也。本名仁亶,以音类睿宗讳改焉。少有文武材干,累迁殿中侍御史。时有御史郭霸上表称则天是弥勒佛身,凤阁舍人张嘉福与洛州人王庆之等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皆请仁愿连名署表,仁愿正色拒之,甚为有识所重。万岁通天二年,监察御史孙承景监清边军,战还,画战图以奏。每阵必画承景躬当矢石、先锋御贼之状,则天叹曰:“御史乃能尽诚如此!”擢拜右肃政台中丞,令仁愿叙录承景下立功人。仁愿未发都,先问承景对阵胜负之状。承景身实不行,问之皆不能对,又虚增功状。仁愿廷奏承景罔上之罪,于是左迁崇仁令,擢仁愿为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三年,突厥入寇。朔方军管沙吒忠义为贼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忠义统众。仁愿至军而贼众已退,乃蹑其后,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时突厥默啜尽众西击突骑施娑葛,仁愿请乘虚夺取漠南之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以绝其南寇之路。太子少师唐休璟以为两汉已来,皆北守黄河,今于寇境筑城,恐劳人费功,终为贼虏所有,建议以为不便。仁愿固请不已,中宗竟从之。仁愿在朔方,奏用监察御史张敬忠、何鸾、长安尉寇泚,鄂县尉王易从,始平主簿刘体微分判军事,太子文学柳彦昭为管记,义乌尉晁良贞为随机。敬忠等皆以文吏著称,多至大官,时称仁愿有知人之鉴。景龙二年,拜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累封韩国公。春还朝,秋复督军备边。中宗赋诗祖饯,赏赐不可胜纪。寻加镇军大将军。睿宗即位,以老致仕。开元二年卒,赠太子少傅,赙物二百段,命五品官一人为监护使。‎ ‎(节选自《旧唐书张仁愿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仁愿未发都 发:出发 B.乃蹑其后 蹑:跟踪、追随 C.建议以为不便 不便:不利、无益 D.以老致仕 致仕:请求辞官回乡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A.甚为有识所重 某所,而母立于兹 B.御史乃能尽诚如此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C.于河北筑三受降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以绝其南寇之路 如惠语以让单于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讳即避讳,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避讳的一条总原则。‎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中的“表”即李密在蜀亡后被征召为太子洗马时向晋武帝上书的表文。‎ C.左迁是指贬官、降职。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与《张衡传》中的“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中的“徙”都有降职之意。‎ D.祖是古代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路神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荆轲刺秦王》中“至易水上,既祖,取道”也举行了这种仪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 B.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 C.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 D.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张仁愿守正不阿,忠于李唐。凤阁舍人张嘉福等人请求将武承嗣立为皇太子,并邀请张仁愿一起签名上表,遭到他严辞拒绝。‎ B.张仁愿善于明察,坚持原则。监察御史孙承景报告作战情况,受到武则天高度赞扬。张仁愿弹劾孙承景欺君犯上,结果孙承景被贬官。‎ C.张仁愿作战勇敢,御敌有方。突厥入侵,张仁愿临危受命,大败敌军。并奏请乘机夺取漠南,修筑城堡,后因唐休璟的反对而作罢。‎ D.张仁愿知人善任,唯才所宜。朔方任职期间,他奏请任用张敬忠、何鸾、寇流、王易从等人,这些人都著称于世,许多人做到高官。‎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阵必画承景躬当矢石、先锋御贼之状。‎ ‎②承景身实不行,问之皆不能对,又虚增功状。‎ ‎③朔方军管沙吒忠义为贼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忠义统众。‎ ‎【考点】51: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2)本题是考查的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做好这类题,前提是我们必须熟知整个文言句子的含义,还必须熟悉语法。‎ ‎(3)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5)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1)B.“致仕”解释为“请求辞官回乡”有误,应解释为“退休”。这里解释的是“乞骸骨”。句子翻译为:张仁愿因年老退休。‎ ‎(2)A.第一个“所”,与“为”一起构成被动,被;第二个“所”,名词,地方;‎ B.第一个“乃”,副词,竟然;第二个“乃”,副词,只,仅仅;‎ C.第一个“于”,介词,在;第二个“于”,介词,对于;‎ D.两句里“以”都是表目的连词,来。‎ ‎(3)C.“都有降职之意”有误,“徙”是调动官职。“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中“徙”是升职之意。‎ ‎(4)根据句意断句。“先”是表时间的词,其前断句,且前面“夜掩大破之”句意已经完整,排除AC;“河北”是指“黄河北岸”,不能分开。“拂云”是“神祠”的名字,也不能分开,排除B,选D项。这段话翻译为:夜晚偷袭大破敌兵。先前,朔方军北面与突厥以黄河为界,黄河北岸有座拂云神祠,突厥将要入侵时,必定先到祠前祭酒以求神的保佑,并趁机在此牧马整兵然后渡过黄河。‎ ‎(5)C.“后因唐休璟的反对而作罢”分析有误,据原文“仁愿请乘虚夺取漠南之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以绝其南寇之路。太子少师唐休璟……仁愿固请不已,中宗竟从之”可知,虽遭唐休璟反对,但在他的坚持下,唐中宗最终答应了他。‎ ‎(6)①“躬当矢石”,亲自冒着枪林箭雨;“先锋”,作动词,身先士卒;“状”,形象。句子翻译为:每幅交战图总是画上孙承景亲自冒着枪林箭雨、身先士卒冲锋杀贼的形象。‎ ‎②“不行”,指没有亲临战阵;“虚增功”,虚报了功劳。句子翻译为:孙承景实际并未亲临战阵,所问的都不能回答,又为自己虚报了许多功劳。‎ ‎③“为……所”,表被动,被;“摄”,代理;“代”,接替;“统众”,统帅部队。句子翻译为: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被敌军打败,皇帝命令张仁愿代理御史大夫,接替沙吒忠义统率部队。‎ 答案:‎ ‎(1)D ‎(2)D ‎(3)C ‎(4)D ‎(5)C ‎(6)①每幅交战图总是画上孙承景亲自冒着枪林箭雨、身先士卒冲锋杀贼的形象。‎ ‎②孙承景实际并未亲临战阵,所问的都不能回答,又为自己虚报了许多功劳。‎ ‎③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被敌军打败,皇帝命令张仁愿代理御史大夫,接替沙吒忠义统率部队。‎ 参考译文:‎ ‎ 张仁愿,华州下邽人也。本名叫仁亶,以读音近似睿宗的名讳而改。年轻时有文武才干,几次升职担任殿中侍御史。当时有位叫郭霸的御史上奏章称武则天是弥勒佛之身,凤阁舍人张嘉福与洛州人王庆之等请求立武承嗣为皇太子,都请张仁愿一起签名上表,张仁愿表情严肃地予以拒绝,很受有识之士的敬重。万岁通天二年,监察御史孙承景监清边军,作战返回,画作战图献上。每幅交战图总是画上孙承景亲自冒着枪林箭雨、身先士卒冲锋杀贼的形象,武则天感叹地说:“御史竟能如此的忠诚!”‎ 升任孙承景为右肃政台中丞,命令张仁愿前去记录孙承景以下立功将士。张仁愿离开都城前,先去问孙承景交战胜负的情况。孙承景实际并未亲临战阵,所问的都不能回答,又为自己虚报了许多功劳。张仁愿在朝廷上奏告孙承景的欺君之罪,于是贬孙承景为崇仁令,升任张仁愿为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神龙三年,突厥入寇。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被敌军打败,皇帝命令张仁愿代理御史大夫,接替沙吒忠义统率部队。张仁愿来到军中而敌兵已退,于是在后面紧追敌兵,夜晚偷袭大破敌兵。先前,朔方军北面与突厥以黄河为界,黄河北岸有座拂云神祠,突厥将要入侵时,必定先到祠前祭酒以求神的保佑,并趁机在此牧马整兵然后渡过黄河。这时突厥默啜率领全部兵马向西攻击突骑施娑葛,张仁愿请求乘虚夺取漠南地区,于黄河北岸修筑三座受降城,首尾相应,以断绝突厥的南侵之路。太子少师唐休璟认为两汉以来,都是北守黄河,如今在敌寇境内筑城,恐怕既劳民又费力,最终城池还会被敌人占有,因此不主张实行。张仁愿执意请求不止,中宗最终答应了他。张仁愿在朔方时,上奏任用监察御史张敬忠、何鸾、长安尉寇泚、鄠县尉王易从、始平主簿刘体微分管军事,太子文学柳彦昭为管记,义乌尉晁良贞为随机。张敬忠等人都以文职官吏而著称,许多人做到高官,当时人们称赞张仁愿有知人之明。景龙二年,被任命为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多次受封为韩国公。他春季回朝,秋季又督率军队守备边疆。中宗赋诗为他饯行,赏赐不计其数。不久加授镇军大将军。睿宗即位,张仁愿因年老退休。开元二年去世,追赠太子少傅,赠送办理丧事的丝织物二百段,命一位五品官一人为监护使。‎ ‎【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四、‎ ‎6.(1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 ‎ 过郑山人所居 刘长卿 一径人寻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源。‎ 青苔满地无行处,深映桃花独闭门。‎ 送陈靖中舍①归武陵 王安石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注】①陈靖:北宋时期人,做孝感令时,因公事忤逆了郡太守,遂弃官,最后以太子中舍身份致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刘诗中“春山”句以声衬静,以犬吠反衬春天山林的安静,写出了陈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 B.刘诗“无行”和“独闭”照应,写出郑山人所居之地人迹罕至,表现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 C.刘诗全诗用白描手法描绘景物并抒发情感,语言自然清新,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让人回味无穷。‎ D.王诗中“水自东流人自西”一句暗喻时光、精力的匆匆流逝,也暗示友人逆势而行,自有追求。‎ ‎(2)请结合诗句,分析《送陈靖中舍归武陵》一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 ‎(3)两首诗同为送别诗,都运用了“武陵”和“桃花”,请据此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考点】52:古诗词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3)本题考查古代诗歌对比鉴赏和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整体把握诗意。通过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抓住关键词来辨别情感的不同之处。‎ ‎【解答】(1)C.“淡雅沉郁”错,全诗无低沉郁积之感。‎ ‎(2)“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是实写,“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是虚写,诗歌在送别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保持独立人格寄望与期许,友人到武陵时也许桃花已谢,但是一个不会为花而迷的人,自然也不会迷乱于尘世之中。‎ ‎(3)两诗中的“武陵”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刘诗《过郑山人所居》通过描写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人迹罕至,来表现对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的欣赏。王诗《送陈靖中舍归武陵》中,“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友人到武陵时也许桃花已谢,但是一个不会为花而迷的人,自然也不会迷乱于尘世之中,表达了对友人保持独立人格的寄望与期许。‎ 答案:‎ ‎(1)C ‎(2)虚实结合。一、二为实写,实写友人逆流而上,前往武陵;三、四句虚写,想象友人到达武陵后桃花也许已经凋谢,但是一个不为花而迷的人,自然也不会迷乱于尘世,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期许之情。‎ ‎(3)刘诗通过描写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人迹罕至,来表现对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的欣赏:王诗则通过描写友人将要前往的地方是世外桃源来表达对友人保持独立人格的寄望与期许。‎ ‎【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7.(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表现山之高危、壁之险绝、水之湍急咆哮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 ‎(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子规表达悲切之意的诗句是“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 ‎ 。 。”‎ ‎(3)《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来揭露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 ‎(4)《夜归鹿门歌》中表达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的诗句是“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5)《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以“夫”字领起抒发人生短暂,韶光易逝的句子是“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解答】故答案为:‎ ‎(1)砯崖转石万壑雷(重点字:壑)‎ ‎(2)杜鹃啼血猿哀鸣(重点字:猿)‎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重点字:彘)‎ ‎(4)岩扉松径长寂寥(重点字:寥)‎ ‎(5)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重点字:旅)‎ ‎【点评】《蜀道难》中的名句辑录:‎ ‎(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4)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5)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五、(22分)‎ ‎8.(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 ‎ 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 陈忠实 ‎ ‎ ‎ 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因为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 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找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 ‎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 ‎ ‎ ‎ 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时响动,肯定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 ‎ 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编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从此老腔借助话剧《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 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会有如此强烈的呼应和感染力?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 ‎ 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么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么唱着,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那腔儿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尝的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做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观众顿时沸腾起来。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合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CD ‎ A.作者产生神秘感的主要原因是看见演唱老腔的是白发白眉老汉等一群关中农民。‎ B.演员以木砖连续敲击长条板凳发出的响声经常掩盖了观众的掌声与叫好声。‎ C.朋友为小说《白鹿原》没有写老腔的笔墨而感到遗憾,作者对此深有同感。‎ D.作者小说中没有老腔的描写,但话剧版本的《白鹿原》最终弥补了缺憾。‎ E.老腔从宋代唱到现在,从乡野唱到音乐厅,说明这种表演形式一直很流行。‎ ‎(2)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3)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 ‎(4)作者在小说《白鹿原》中并没有写到老腔,为什么本文题目却是“白鹿原上奏响一支 老腔”?‎ ‎(5)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考点】42:散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略 ‎【解答】1.CD(A作者产生神秘感的主要原因是看到老腔和老腔演员得到了赵季平赏识,就连须发洁白的老人都如此安静地等待演出/B原因是演出让全场震惊、鸦雀无声/E强加因果,原文“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是作者的推测)‎ ‎2.(1)开始不知道,不了解,后产生神秘感 ‎(2)第一次看到老腔表演之后,感到震撼。‎ ‎(3)再看老腔表演时,其中是否掺杂了乡情带来的偏爱。‎ ‎(4)最后认识到自己被老腔征服完全是因为老腔自身强大的艺术魅力。‎ ‎3.(1)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与老 腔演员很熟悉,并给予老腔高度的评价,写出了老腔的艺术价值。‎ ‎(2)主持人濮存昕出人意外地走到台前击凳高吼,融入表演,突出了老腔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3)观众在看老腔表演过程中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声,表现了老腔演出带给观众的精神享受。‎ ‎14.(1)文章题目中的“白鹿原”,巧妙借用小说《白鹿原》的书名,暗指关中大地,点明了老腔生长的土壤,作者为小说《白鹿原》中没有写到老腔而遗憾,以“白鹿原”为题有弥补之意,也暗含了对老腔的敬意 ‎5.(1)排比。几个句子排比,强化了作者聆听老腔是的内心感受。‎ ‎(2)比喻。将老腔的声音比作“渭水波浪的涛声”,“骤雨拍击无边禾木的啸响”,既写出了老腔的雄浑奔放,又写出了其婉约平和。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老腔给作者带来的艺术感受。‎ ‎(3)联想。从老腔的腔调联想到关中大地特有的生活,点出了老腔源于关中大地,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4)化用古诗句。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等,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意蕴 ‎【点评】略 六、(9分)‎ ‎9.(5分)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 ‎ 2018年,原名刘树勇的微博红人“老树画画”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一件扇面新作,并配上了一段颇为“佛系”的打油文字,“终于熬到周末,独自去看荷塘。清风花香扑面,忘了世态炎凉”。此作一时引起热议,有人转发称赞,有人批评责难。对此画,你有何看法?请结合画面内容及文字说明理由(至少两个理由)。‎ ‎【考点】87:图文、表文转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描述漫画内容、探究漫画寓意的能力。此类题要求用概括性的语言,揭示漫画主题,指出漫画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首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 ‎【解答】根据题干可知,该漫画引起热议,有人转发称赞,有人批评责难。只要说出个人的看法来,注意“至少两个理由”,并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称赞和批评两个角度来回答。称赞可以从画面以及“看荷塘。清风花香扑面”“忘了世态炎凉”中得出的豁达,低调的生活态度。批评可从“熬到周末”“忘了世态炎凉”‎ 等词语中看到作者消极态度,缺乏进取精神等。‎ 故答案为:‎ 称赞:画面物我皆忘,男子身着长衫、头戴宽檐帽静立岸边,眺望着辽阔的水面。岸上几树红花,水中点点莲叶;画作表现当下日常生活,表达最真切的感受;画面及文字表现出豁达、通透、低调的生活态度。‎ 批评:“熬到周末”“忘了世态炎凉”体现出面对生活压力的消极逃避态度;起点低、理想低,缺乏进取精神;一味佛系容易和社会脱节。‎ ‎【点评】漫画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做题时应将漫画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联系,想想自己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歌颂或讽刺的对象或现象。要正确理解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和原因。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理解漫画的寓意。‎ ‎10.(4分)下面是某中学文学社社长刘明给著名作家陈隽的一封信,信中有用语不得体及格式问题,请从七处标志处指出四处错误并改正。‎ 尊敬的陈先生:‎ ‎ 八十高龄您能够应允忝列我社顾问①,我们不胜感激。同时敬请您在百忙之中挤出点儿时间②,为本社的发展尽绵薄之力③﹣本社兹定于本月23日在本校礼堂举行文学社成立大会④,恭请届时光临⑤。‎ ‎ ‎ 此致 敬礼⑥‎ 校文学社 刘明 ‎2019年3月21日⑦‎ ‎(1)将 忝列 改为 屈就 。‎ ‎(2)将 挤出点时间 改为 抽时间 。‎ ‎(3)将 尽绵薄之力 改为 多提宝贵意见 。‎ ‎(4)将 此致敬礼 改为 改到左边 。‎ ‎【考点】2F: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 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 ‎【解答】①“忝列”是谦辞,不能用于他人,应改为“屈就”;‎ ‎②“挤出点儿时间”是口语,不符合语体,应改为“抽时间”;‎ ‎③“尽绵薄之力”是谦辞,不能用于他人,应改为“多提宝贵意见”;‎ ‎⑦“此致敬礼”应靠左边,此致前空两格,敬礼与人称对齐。‎ 故答案为:‎ ‎①“忝列”改为“屈就”;‎ ‎②“挤出点儿时间”改为“抽时间”;‎ ‎③“尽绵薄之力”改为“多提宝贵意见”;‎ ‎⑦“此致敬礼”改到左边。‎ ‎【点评】语意连贯要注意:话题的同一性,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事理的逻辑性,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行文的照应性,既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分承的对应性,在几句话中,前后提出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并列成分,后面也必须按照前面的提到的次序,分别加以说明、描写或补充,使前后语句对应承接,紧密衔接。风格的趋同性,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的语言的风格应该同一。组合的俗成性,有些并列词语,句子的先后顺序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音节的协调性,对音节数错落不同的短语的排序,需要将音节数少的短语排在前,音节数长的短语排在后。格式的一致性,在分述几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要注意句子或短语格式的一致性。‎ 七、(60分)‎ ‎11.(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 新中国成立将迎来70年,改革开放40年,我们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历史见证了旧中国的积弱积贫,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历史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富起来”;历史见证了短缺经济的拮据,也见证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在“中国梦”指引下的中国人,将会有更多的奇迹见证于世界……‎ ‎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考点】91:材料作文.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材料新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无论是个人生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这段材料共两两段话,第一段话是引入,说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伟大历程,突出的是在中国梦的引领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见证了共和国70年的辉煌奇迹。第二段话分为两句话,第一句是解释,“见证”这个词的含义,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明确指出,“见证”既可指个人的经历,也可是社会人生历史的经历,这个“凝聚”一般指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第二句给我们指明了写作的范围,在生命的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我们即可写现实人生,也可追溯历史人物或事件。可大可小,可远可近,可古可今,可实可虚。‎ 参考立意:‎ ‎1.历史的变迁见证了中国的崛起。如神舟十号上天、“辽宁舰”入役等。‎ ‎2.生活的变迁见证了人生的悲喜。从此角度立意,考生可选取他人,也可写自己的经历,在文体的选择上宜写成记叙文或散文。‎ ‎3.某些具体的事物见证了观念的变迁。如手机见证了人与人之间沟通方式的转变,门的变迁见证了城市人际关系的亲疏等等。‎ ‎4.无论国家、社会、历史、个人层面,见证都需要每个人的实干精神。从此角度立意,考生可联系领袖提 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来行文立意,让文章更具有时代感。‎ ‎【解答】‎ 泪水见证着成长 ‎ 泪水是成长的见证,我们都曾哭过,有开心的泪水,悲伤的泪水,后悔的泪水,委屈的泪水,每一行泪水都见证着我们的成长,每一行泪水都包含着一个小故事。‎ ‎ 你是发生在六年前的事情,那天,放学了,我回到家中,妈妈一见我回来,立马过来问道:“学习怎么样?考试了没?考多少?”我随口搪塞过去,妈妈也真是的,我在学校那么辛苦,好不容易回到家里,可得好好放松放松,妈妈你一点也不理解我,不近人情,想着,我打开电脑,开始玩了起来,我刚玩了一会儿,妈妈过来说:“赶紧去写作业,老师留的作业赶快写完,写完后写我给你买的卷子。”‎ 我万般不情愿的关机,正好吧,小伙伴们来找我玩了,我和他们出去疯玩了半天才回到家里吃饭,吃完饭后,又像往常一样看起了电视,妈妈催促我去写作业。‎ ‎ 我打开作业到书房后,无可奈何的坐了下来,妈妈也坐过来,开始了一番说教:“唉!你这次一定要狠补数学,马上就要考初中了,考了好初中才能考上好高中,好大学,你这幅样子,怎样迎接小升初考试呢?”我一听,就生气了,泪水积满了眼眶,我忍着,说:“我难道不想考好吗?你是我妈,还打击我的自尊心,张口闭口都是初中,我压力很大的。”妈妈见状,叹了口气说:“你以为我不想让你轻轻松松的呀,我很不放心,我只是实话实说,我真的很郁闷。”妈妈紧皱着眉头,声音也升高了,泪水不受我的控制,流了下来,我语气软了下来说:“妈妈,你别郁闷,我知道考不好是我的错,我也想考好啊,现在,我满脑子都是考初中这三个字,压力大。”妈妈表情变得柔和,说:“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我是为你好,行了,你好好努力吧。”‎ ‎ 我看到妈妈薄弱的背影,突然感到一阵心疼,妈妈已经为这个家操碎了心,我不能再让她伤心了,哽咽道:“妈妈,你放心,我会好好努力的,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妈妈听到后,语调欢快了许多,说:“行,你好好学习。”我看到妈妈这样子,泪水不在苦涩,是啊,为了妈妈,一切都值。‎ ‎ 泪水使我们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坚强,当你有一天不再轻易掉眼泪了,那就说明,你长大了,泪水伴着你长大,坚强后,泪水也会自然而然消失,而泪水背后的每一个小故事都是最美好的回忆。‎ ‎【点评】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 ‎①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②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③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④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4/18 6:29:06;用户:qgjyuser10030;邮箱:qgjyuser10030.21957750;学号:2198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