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6+4+2选一”限时训练(一)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般来说,细胞分化不会导致下列哪项发生差异( )
A.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B.细胞的遗传信息
C.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 D.细胞的RNA
解析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中的mRNA的种类不同,形成的蛋白质不同,进而使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同。分化后的细胞中的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也可能各不相同。但细胞分化后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不会改变,故选B。
答案 B
2.下列对与细胞分裂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是主要方式
B.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其细胞只能进行无丝分裂
C.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都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
解析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其中有丝分裂是主要方式;细菌的分裂方式是二分裂,不属于无丝分裂;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多倍体生物形成的配子往往不止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生物的配子中就有两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体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重要意义。
答案 A
3.如图表示的是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①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的A、B、C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②图中A、B过程进行的时间段内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③核仁与图中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④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由a到b ⑤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提高了合成肽链的速度 ⑥D过程表示tRNA运输氨基酸参与翻译的过程,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UAC,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UG,则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酪氨酸
A.②⑤ B.③⑥
C.①④ D.③⑤
解析 ②B过程为转录过程,该过程若发生错误不会影响DNA的结构,因此不是基因突变;⑤多个核糖体与一条mRNA结合,每个核糖体都合成一条多肽链。
答案 A
4.如图表示蝴蝶兰在正常和长期干旱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日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期干旱条件下,叶肉细胞在0~4时不能产生ATP和[H]
B.长期干旱条件下,叶肉细胞在10~16时不能进行暗反应
C.正常条件下,12时CO2吸收速率最快,植株干重最大
D.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可通过夜间吸收CO2以适应环境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长期干旱条件下,在夜间0~4点和20~24点,植物能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这种代谢方式是对长期干旱条件的适应,D项正确;长期干旱条件下,叶肉细胞在0~4时,此时段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第一、二阶段均有[H]产生,第一、二、三阶段均有ATP生成,A项错误;长期干旱条件下,叶肉细胞在10~16时无明显CO2吸收的直接原因是气孔关闭,细胞利用夜间储存的CO2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能进行暗反应,B项错误;由于蝴蝶兰属阴生植物,正常条件下,在12点,虽然CO2吸收速率最快,但植株干重不是最大,C项错误。
答案 D
5.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B.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C.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不属于反射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解析 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促进产热,抵抗寒冷,A项正确;抗体存在于人体的内环境中,B项正确;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需要有反射弧的五部分,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肌肉收缩的过程,缺少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C项正确;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项错误。
答案 D
6.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DNA和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对该细胞进行解离 ②经健那绿染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依然保持生活状态 ③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④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⑤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传粉 ⑥斯他林和贝利斯首次发现了动物激素——促胰液素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②④⑥
解析
①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②健那绿是专一性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③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是成熟的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不再具有分裂能力,故不能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④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应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因为淀粉酶可催化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在水浴加热时用斐林试剂鉴定可呈现出砖红色,而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用斐林试剂鉴定无颜色改变。若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蔗糖不管反应与否都无颜色改变;⑤豌豆花属于两性花,是严格的闭花受粉,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传粉,因此去雄要在花粉成熟前,而且要去雄彻底,才能达到目的;⑥斯他林和贝利斯把狗的一段小肠剪下来,刮下黏膜,加砂子和稀盐酸研碎,做成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发现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他们把小肠黏膜分泌的这种化学物质称做促胰液素。
答案 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4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7~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l~1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4题,共39分)
7.(8分)甲图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1、2、3、4、5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乙图是温度影响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研究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A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CO2由2过程产生到5过程利用,至少穿过________层磷脂分子层。
(2)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在15 ℃
时,光合作用速率为呼吸作用速率的________倍。假设每天光照12小时,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是________。分析图中柱状图变化,可看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酶所需要的________不同。
解析 (1)由甲图分析可知,1、2、3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3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而4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5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其中4发生在叶绿体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上。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A)和[H](B)。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D)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CO2由线粒体基质产生,送到叶绿体基质处发挥作用,至少穿过4层膜,即线粒体的内膜、线粒体的外膜、叶绿体外膜、叶绿体内膜,每层膜含有2层磷脂分子,故至少穿过8层磷脂分子层。(2)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在30 ℃时,光合作用速率为(3.5+3.0) mg/h,此温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最大。在15 ℃时,光合作用速率为(2.5+1) mg/h,而呼吸作用速率为1 mg/h,此时的光合作用速率是呼吸作用速率的3.5倍。植物一昼夜在最有利于生长的温度下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假设每天光照12小时,则一昼夜积累的有机物量=净光合作用量-黑暗时呼吸作用消耗量,分析图乙可知,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是20 ℃。根据图中柱状图变化分析,呼吸作用速率在35 ℃时最大,表明此时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活性最大,光合作用速率在30 ℃时最大,表明此时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活性最大,据此可看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酶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不同。
答案 (1)3和4 丙酮酸 ATP和[H] 8
(2)30 ℃ 3.5 20 ℃ 最适温度
8.(10分)如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神经细胞A处的静息电位为________,在此处给予适宜的刺激,细胞膜对________的通透性增加,从而产生电位差,引起突触前膜释放________,刺激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相关激素调节组织细胞的活动。
(2)生命活动的调节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神经递质受体当做抗原,使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神经递质受体抗体,造成神经递质不能与图中[ ]________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使人神经肌肉传递障碍。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有时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造血干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控制相应的免疫应答。
(3)从图中分析可知,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分子含量的稳定是维持机体功能必需的,如激素、________(填两种)等信息分子要发挥作用需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甲状腺等腺体需不断产生相应激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图分析可知,A处为神经细胞,未受刺激时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当受到适宜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造成大量Na+内流,此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从而形成电位差,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引起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相关激素调节组织细胞的活动。(2)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神经递质受体被免疫系统误作抗原,从而引起免疫反应,B细胞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能与神经递质受体相结合的抗体,造成神经递质不能与图中[E]受体正常结合,导致化学信号不能转换成电信号,使人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治疗重症肌无力时,可切除患者的胸腺,从而使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不能发育成T细胞,以控制相应的免疫应答。(3)维持人体机体正常功能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共同作用,细胞间的信息正常交流和信息分子含量的稳定是必需的,很多信息分子发挥作用要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如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CO2、H+等。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失活,因此相关腺体应不断产生相应激素进行作用。
答案 (1)外正内负 Na+ 神经递质
(2)B细胞 [E]受体 化学信号向电 在胸腺发育成T细胞
(3)神经递质、淋巴因子(或其他合适的答案如CO2、H+也可)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失活
9.(10分)安达卢西亚鸡的毛色有蓝色、黑色、白点三种,且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请根据下表回答:
P
F1
黑色×蓝色
黑色:蓝色=1:1
白点×蓝色
蓝色:白点=1:1
黑色×白点
全为蓝色
(1)蓝色安达卢西亚鸡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现有一个全为蓝色的安达卢西亚鸡群,在该鸡群产生的F1中,选取毛色为________的个体,让不同毛色的雌鸡、雄鸡进行杂交,则杂交后代(F2)全为蓝色小鸡。
(3)现有一只蓝色安达卢西亚母鸡,如不考虑交叉互换,则该鸡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毛色基因组成为________。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由于环境的影响该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则它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它与正常的黑色母鸡正常交配,后代中的蓝色小鸡中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
解析 (1)黑色、蓝色和白点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决定的,由黑色和白点的后代全为蓝色,则蓝色的基因型为Bb,黑色的基因型为BB或bb,白点的基因型为bb或BB。(2)在蓝色安达卢西亚鸡群产生的F1中,会有黑色、白点和蓝色个体,选取黑色和白点交配,则后代全为蓝色(Bb)。(3)对一只蓝色安达卢西亚母鸡而言,不考虑交叉互换时,该鸡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毛色基因组成为BB或bb(每条染色体复制,所含基因加倍的结果)。尽管该母鸡发生了性反转表现为雄性,但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因此其染色体组成仍为ZW,它与正常的黑色母鸡(染色体组成为ZW)交配,其后代的性染色体组成及比例为ZZ:ZW:WW=1:2:1,染色体组成为WW的个体不能正常存活,因此后代蓝色小鸡中的性别比例为雄性:雌性=1:2。
答案 (1)Bb
(2)黑色和白点
(3)BB或bb ZW 雄性:雌性=1:2(漏写“雄性雌性”不给分)
10.(11分)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世界很多国家地区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侵袭,生态学家分析,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与环境的破坏有巨大联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二氧化碳过多引发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为了减缓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中国政府做出了节能减排的承诺,倡导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降低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2)南方地区的旱灾有人猜想与绿化过程中大面积种植桉树有关,桉树根系吸水能力极强,会减少地下水的储备,桉树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据调查,大面积桉树周围几乎不能生长其他植物,这是由于桉树与其他植物存在________关系,因此桉树林的________稳定性较弱。
(3)品种单一的桉树林容易引发虫灾,原因是________。相关部门准备引进一些青蛙来消灭以桉树为食的害虫,在这条食物链中,青蛙的营养级是________。一般来说,桉树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只有10%~20%会流入害虫体内,这是由于除了一部分用于桉树自身呼吸消耗,还有一些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而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故降低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措施有种植绿色植物、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2)桉树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生产者;桉树与其他植物争夺阳光、水分等,存在竞争关系;大面积桉树周围几乎不能生长其他植物,生物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弱。(3)品种单一的桉树林营养结构简单,容易引发虫灾;引进一些青蛙后,其食物链为:桉树→以桉树为食的害虫→青蛙,青蛙的营养级是第三营养级;桉树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只有10%~20%会流入害虫体内,这是由于除了一部分用于桉树自身呼吸消耗,还有一些能量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未被利用。
答案 (1)种植绿色植物;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2)生产者 竞争 抵抗力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 第三营养级 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未利用
(二)选考题(任选1题作答,共15分)
11.(15分)【生物—生物技术实践】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需经细菌的分解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下列是从土壤中分离分解尿素细菌的有关问题,请分析回答:
(1)如图是利用_____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________到培养基的表面。除此方法外,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还有________(写一种)。
(2)如果要对培养的菌落进行纯化,在培养基上划线操作时,操作的第一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目的是对接种环进行________,灼烧的接种环冷却后才能接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两种培养基配方:
表1:A培养基配方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H2O
1.4 g
2.1 g
0.2 g
10.0 g
1.0 g
15.0 g
1 000 mL
表2:B培养基配方
纤维素粉
NaNO3
Na2HPO4·7H2O
KH2PO4
MgSO4·7H2O
KCl
酵母浸膏
H2O
5 g
1 g
1.2 g
0.9 g
0.5 g
0.5 g
0.5 g
1 000 mL
①配制培养基的操作步骤________(用字母顺序回答)。
a.倒平板 b.计算 c.溶化
d.称量 e.灭菌
②通常培养基采用____________法灭菌。在制备固体培养基的倒平板操作时,平板冷凝后,应将平板倒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选择上述________(A/B)配方的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指示剂,可初步鉴定出该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
④据B培养基的成分,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
(4)如果进一步从尿素分解菌中提取出DNA,利用PCR技术扩增,则每次循环复制可分为________三步。而尿素分解菌能分解尿素的直接原因是它们能合成________,该物质被提取出后的纯化方法通常是________。
解析 (1)图示利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到培养基的表面。除此方法外,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还有稀释涂布平板法。(2)接种环通过灼烧灭菌,灼烧的接种环冷却后才能接种的原因是防止高温杀死要接种的微生物。(3)①配制培养基的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②通常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在制备固体培养基的倒平板操作时,平板冷凝后,应将平板倒置,目的是防止培养皿内壁上出现的冷凝水污染培养基。③如果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选择上述以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初步鉴定出该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④B培养基的成分,碳源为有机物,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4)PCR技术扩增,每次循环复制可分为变性、复性、延伸三步。而尿素分解菌能分解尿素的直接原因是它们能合成脲酶,该物质被提取出后的纯化方法通常是凝胶色谱法。
答案 (1)平板划线 稀释(分散、分离) 稀释涂布平板法
(2)灭菌 防止高温杀死要接种的微生物
(3)①bdcea ②高压蒸汽灭菌 防止培养皿内壁上出现的冷凝水污染培养基 ③A 酚红 ④异养型
(4)变性、复性、延伸 脲酶 凝胶色谱法
12.(15分)【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基因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有广泛应用,请据图回答:
获取目的基因重组载体受体细胞重组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物体
(1)①②过程采用最多的是农杆菌转化法,原因是农杆菌中Ti质粒上的________可转移到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可用DNA分子杂交技术,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探针。
(2)图中③④过程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基中除加入营养物质外,还需添加________等物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获取转基因植物人工种子,需培养到________阶段,再进行人工种皮的包裹;如用植物细胞实现目的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类药物的工厂化生产,培养到________阶段即可。
(4)若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新的植物体,细胞间杂交一般采用________作为诱导剂诱导细胞融合,与传统的有性杂交相比,其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农杆菌中Ti质粒是基因工程的运载体,它之所以具有运载作用,是因为Ti质粒上有一段可转移的DNA片段,即T—DNA,能够与目的基因一起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在分子水平上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可用DNA分子杂交技术,要用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如果出现DNA杂交带,则表明目的基因导入了受体细胞。(2)图中③④过程分别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脱分化和再分化,培养基中必须加入植物激素,以便调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有利于新生植物体的构建。(3)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培养用途,如要获得大量的细胞产物,则培养到愈伤组织阶段,如要制备人工种子,则要培养到胚状体阶段。(4)植物体细胞杂交,细胞间的诱导融合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化学方法通常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植物体细胞杂交克服了不同物种间远缘杂交的障碍,为生物育种开辟了新天地。
答案 (1)T—DNA(或转移的DNA)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
(2)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 促进细胞分裂、生长、分化
(3)胚状体 愈伤组织
(4)聚乙二醇 克服不同物种间远缘杂交的障碍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10有2021-05-1336页
- 河北省高考物理二轮练习考点综述动2021-05-139页
- 高考数学总复习系列——高中数学选2021-05-1316页
- 2014-2018高考英语试题分项版解析2021-05-1332页
- 湖北高考文科数学详解2021-05-1316页
- 三年高考20162018历史真题分项版解2021-05-1347页
-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三2021-05-136页
- 2014春季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山东2021-05-1311页
-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话题阅读素材402021-05-132页
- 2015高考英语外研版本必修4一轮过2021-05-13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