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 MB
  • 2021-05-13 发布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章第31讲课下达标训练新人教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31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九江十校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地区示意图,右图为一次火山喷发时的火山灰扩散等时线(单位:小时)图,据此回答1~3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火山喷发的月份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该岛屿分布着大量的雨林,少数地区依然有烧荒种植作物现象,农民择时烧荒主要考虑(  )‎ A.气温 B.降水 C.风向 D.光照 ‎3.下图为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土壤肥力变化图,土壤肥力由b到c的变化说明了(  )‎ A.雨林土壤的贫瘠性 B.烧荒后肥力下降 C.雨林环境的脆弱性 D.作物生长需肥多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右图中火山灰扩散等时线形态,相同时间间隔,扩散得越远,说明该方向上的风力越强。图中火山灰主要飘向东南方,说明该地盛行风是西北风。图示位于南半球赤道附近,冬季,来自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偏转,形成西北风,所以该火山喷发的月份最可能是1月份,A正确。第2题,该岛屿分布着大量的雨林,位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气温不是烧荒考虑的主要因素,A错误。农民择时烧荒主要考虑降水因素,降水较少时,便于进行烧荒,B正确。风向、光照不是影响烧荒的主要因素,C、D错误。第3题,图中曲线说明该地土壤肥力的变化状况,由b到c的变化表示土壤肥力下降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持续时间长,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缓慢恢复,说明雨林环境的脆弱性,‎ 7‎ C正确。‎ 答案:1.A 2.B 3.C ‎(2018·湛江一模)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据此完成4~6题。‎ ‎4.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 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 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 ‎5.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爬山难度 B.增加耕地面积 C.便于汇集雨水 D.提高地面美观度 ‎6.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应具有的特点为(  )‎ A.耐旱、耐贫瘠 B.耐旱、耐盐碱 C.耐涝、耐贫瘠 D.耐涝、耐盐碱 解析:第4题,“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说明植被少、坡度大;而该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海南岛,降水多,则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时该山体为石灰岩矿山,易出现因水土流失导致的荒漠化,自我修复能力差,故要进行人工修复。第5题,注意修复的目的是使其恢复植被,减轻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植被修复离不开水,该山体坡度大而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同时石灰岩地区地表水缺乏,故修建退台要考虑收集雨水,则C正确。第6题,石灰岩在一定条件下,易形成喀斯特地貌,该地貌区地表水缺乏、土壤贫瘠,故植被要能适应干旱和土壤贫瘠的条件。‎ 答案:4.C 5.C 6.A 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题。‎ 7‎ ‎7.图中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 A.c B.d C.e D.f 解析:选C。 根据图中的相对位置可知,e生态功能区位于青藏高原上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区,该地区地势高,蒸发、下渗量较小,地表多湿地,将此地规划为生态功能区,其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涵养水源。‎ ‎(2018·江西四校联考)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是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 cm的速度下降,湖水pH由7.4~7.8上升到9.0~9.42,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下图为红碱淖湖区域图,据此完成8~9题。‎ ‎8.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②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减少 ‎③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pH上升 ‎⑤工业生产如采矿、洗矿,工业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 ‎⑥湖区周边林地被砍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9.保护红碱淖是当务之急。关于保护红碱淖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利于调节气候 ‎②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7‎ ‎③利于调节河流径流 ‎④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A.①④ B.③④‎ C.④⑤ D.①②‎ 解析:第8题,①为自然原因;②③为人为原因;④⑤影响水质,不影响水量;⑥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会导致入湖泥沙增多,湖区水位上升,⑥错。选A。第9题,红碱淖属于湿地资源,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提供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根据题干可知,该地区水位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水体盐碱化,动植物资源减少,可知保护红碱淖有利于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⑤是森林的作用;③与题干不相符;该湖已成为咸水湖,不是水源地,不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②错误。‎ 答案:8.A 9.A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高,气候寒冷 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 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11.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①③⑤ B.①②③‎ 7‎ C.②④⑥ D.④⑤⑥‎ 解析:第10题,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物生长缓慢,生态环境脆弱;湿地广布是三江源生态特征的一种表现;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与离海洋远近没有必然联系。第11题,三江源湿地广布,其价值结合当地高原生态环境特点分析,地势高峻,农业生产条件恶劣;调蓄洪水功能主要指中下游地区的湿地;冰川广布,是重要的淡水资源补给地;独特的环境,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答案:10.A 11.C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8·绵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沙雅县(如图),地域辽阔,面积约3.2万 km2。塔里木河自西向东在沙雅县中部偏北横贯全县,将本县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渭干河冲积扇平原和塔里木河河谷平原,是沙雅县农业及人口聚居的地方,约占总面积的19.6%;南部为沙漠,约占总面积的80.4%。沙雅县境内塔里木河两岸保存有最完好的、世界最大的“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的沙漠英雄树——胡杨林,如今正面临面积锐减、碎片化趋势严重和质量下降等问题(见下表)。‎ 表 1989-2009年沙雅县胡杨林面积变化 年份 面积/km2‎ 斑块数量/个 斑块平均面积/km2‎ ‎1989‎ ‎2 230‎ ‎151‎ ‎14.77‎ ‎2009‎ ‎1 833‎ ‎132‎ ‎13.89‎ ‎(1)指出导致沙雅县胡杨林面积减小、碎片化严重及质量下降的原因。(4分)‎ ‎(2)分析沙雅县分布并保存有最完好的、世界最大的胡杨林的原因。(8分)‎ ‎(3)简述近几十年来沙雅县的灾情变化。(4分)‎ ‎(4)你是否赞同该县实施退耕扩林,解决日益凸显的荒漠化问题?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7‎ 解析:(1)主要从沙雅县位置和气候方面分析胡杨林面积减小的原因,碎片化严重的原因主要从人为原因角度分析,如乱砍滥伐、工程建设、过度放牧等。(2)胡杨林生长的区位因素可从地形、土壤、气候、水源、人类活动等方面来回答。(3)灾情可从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方面来回答。(4)赞同的理由主要从农牧业发展、旅游业开发和保护多元文化角度阐述;不赞同的理由从人口、耕地、荒漠化、林地面积扩大的后果等角度分析。‎ 答案:(1)盲目开荒和过度放牧;农田灌溉使林木水分补给减少;乱砍滥伐和工程建设。‎ ‎(2)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冲积平原广,沙土土质疏松,利于根系发育;临近塔里木河,水源条件好;位置偏远,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且有国家政策保护。‎ ‎(3)极端天气出现概率增加,泥石流和风沙灾害频率和危害程度加大。‎ ‎(4)赞同。理由:既可防止南面风沙侵袭,又利于保护北面农牧业的发展;依托世界胡杨森林公园,并与沙漠、雪山等组合,开发其旅游价值;利于保护古“丝绸之路”通道及其多元文化。(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亦可)‎ 或不赞同。理由:耕地面积小,但供养的人口多;扩林的方向应是“沙退林进”;荒漠化问题之源是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亦可)‎ ‎13.(2018·安阳模拟)图1为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图2为银川平原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昔日银川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银川的湖泊湿地大幅度萎缩。通过扩湖整治和沟道水系连通等工程的实施,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乱垦乱牧、水体污染等问题。‎ ‎(1)读图1,说出贺兰山的走向及其地理意义。(8分)‎ ‎(2)指出银川湿地的主要类型。简述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6分)‎ 7‎ ‎(3)分析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银川湖泊湿地大幅度萎缩的主要原因。(6分)‎ ‎(4)请提出保护银川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4分)‎ 解析:(1)读图可知,贺兰山基本为东北—西南走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200 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我国内、外流域分界线,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也是内蒙古与宁夏的分界线,还分别对冬季风和夏季风有影响。(2)图1中显示出该区域有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降解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3)由图2可知,该地区降水量远远小于蒸发量,又由材料可知该地乱垦乱牧、水体污染严重,故可能是因为人们围湖造田、城市工业等发展导致湿地面积萎缩,人类对植被的破坏还会导致泥沙淤积湿地,使湿地面积萎缩。(4)可以采取退耕(牧)还湿、防治污染、制定保护湿地的法规、提倡节约用水、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措施保护湿地。‎ 答案:(1)南北(东北-西南)走向。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内蒙古自治区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分界线,内、外流域分界线);阻止了西北侧流沙的侵入;减轻了寒冷的冬季风对宁夏平原的冻害;夏季风的迎风坡,可增加降水量。‎ ‎(2)河流湿地、湖泊湿地。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3)自然原因: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泥沙淤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城市和交通建设用地等。‎ ‎(4)退耕(牧)还湿;防治湿地污染;制定和实施保护湿地的法规;生产(农业、工业)、生活节约用水;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