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2.08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生物●必修一
第一章 走进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的。
l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l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即能完成整个的生物体全部生命活动。
l多细胞生物: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来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 → 组织 → 器官 → 系统(植物没有系统)→ 个体 → 种群 → 群落 → 生态系统 → 生物圈
2、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区别: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总和。如: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如:一块枯木上全部的生物。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三、观察细胞
1、高倍镜的使用的一般步骤 ①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③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2、目镜与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①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 ②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3、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
物镜类型
物象大小
看见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视野范围
高倍镜
大
少
暗
近
小
低倍镜
小
多
亮
远
大
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壁
大部分都由糖蛋白构成
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
有各种细胞器
细胞核(本质区别)
无细胞核,只有拟核
有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
染色体
只有独立的DNA存在
有染色体
生物类群
蓝藻、衣原体、支原体、细菌
动物、植物、真菌
l常见的细菌有: 乳酸菌、大肠杆菌、球菌、螺旋菌
l常见的蓝藻有: 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
l常见的真菌有: 酵母菌、青霉菌、蘑菇
五、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虎克
3、内容要点:①一切动植物均是由细胞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单位;③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
4、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学物
一、主城细胞的元素
基本元素
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最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
微量元素:Fe Mn B Zn Mo Cu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水(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无机盐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脂质
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细胞中最多的有机物)
核酸
糖类
三、利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①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
需鉴别的有机物
试剂
发生的颜色反应
实验材料
非还原糖
碘液
变蓝
马铃薯的匀浆
还原糖
斐林试剂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苹果或梨的匀浆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反应
豆浆或蛋清
脂肪
苏丹Ⅲ或苏丹Ⅳ
橘黄色或红色
花生切片
DNA
甲基绿
绿色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RNA
吡罗红
红色
②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比较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成分
0.1g/mL NaOH溶液、
0.05g/mL CuSO4溶液
0.1g/mL NaOH溶液(A液)
0.01g/mL CuSO4溶液(B液)
鉴定物质
还原糖
蛋白质
添加顺序
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
先加A液1ml摇匀,再加入B液4滴摇匀
反应条件
水浴50~60℃加热
不需加热,摇匀即可
反应现象
样液变砖红色
样液变紫色
蛋白质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1、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
2、氨基酸结构通式:
3、氨基酸的判断:①同时有氨基和羧基、②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区别:R基的不同)
二、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1、蛋白质的结构形成: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肽键相连而成肽链,多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有功能的蛋白质。
二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组成的肽链。
多肽:由n(n≥3)个氨基酸分子以肽键相连形成的肽链。
2、各种相关数据的计算
氨基酸数目
肽键数
脱去的水分子数
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量
蛋白质相对分质量
氨基数目
羧基数目
1条肽链
n
n-1
n-1
a
an-18 (n-1)
至少1个
至少1个
m条肽链
n
n-m
n-m
a
an-18 (n-m)
至少m个
至少m个
3、氨基酸、二肽、多肽(肽链)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氨基酸 → 二肽→ 多肽→ 多肽链 → 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 → 蛋白质
4、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①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②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空间结构不同
三、蛋白质的功能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
2、催化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大多数酶)
3、运输载体(血红蛋白)
4、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
5、免疫功能(抗体)
核酸
一、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1、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2、核酸的结构:
名称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简称
DNA
RNA
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核苷酸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腺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胞嘧啶核苷酸、尿嘧啶核苷酸
组
成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含氮碱基
腺嘌呤(A)、鸟嘌呤(G)、
胞嘧啶(C)、胸腺嘧啶(T)
腺嘌呤(A)、鸟嘌呤(G)、
胞嘧啶(C)、尿嘧啶(U)
酸
磷酸
磷酸
存在部位
主要在细胞核,有少量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主要在细胞之中,细胞核中也有
一般结构
两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
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
3、核酸的功能: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细胞的糖类和脂质
一、糖的种类和作用
概念
组成
种类
分布
主要功能
单糖
不能水解的糖
C5H10O5
五碳糖
脱氧核糖
动植物细胞
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C5H10O4
核糖
C6H12O6
六碳糖
葡萄糖
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
果糖
二糖
水解后能够生成二分子单糖的糖
葡萄糖+葡萄糖
蔗糖
植物细胞
提供能量
麦芽糖
乳糖
动物细胞
多糖
水解后能够生成许多个单糖分子的糖
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
淀粉
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纤维素
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
糖原
动物细胞
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二、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种类
生理功能
脂肪
①储能能量、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②保温、缓冲、减压
类脂
磷脂
构成细胞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等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物质
糖脂
胆固类
胆固醇
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及维持第二性征
维生素D
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
三、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多糖
核酸
蛋白酸
葡萄糖
核苷酸
氨基酸
单体 脱水缩合
(以若干个相连的 连接而成 多聚体
碳原子构成的碳链 (生物大分子)
为基本骨架)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水存在形式及作用
存在形式
概念
含量
功能
举例
联系
自由水
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游动的水
约95%
①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②参与生化反应
③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④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
种子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分,主要是自由水
可以相互转化;当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上升时,新陈代谢旺盛,反之,代谢变缓慢。
结合水
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
约4.5%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晒干的种子加热时试管壁上出现的水珠
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1、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与其他化合物结合。
2、生理功能:①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是合成叶绿素原料、Fe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I是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②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③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哺乳动物缺钙会出现抽搐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提取及其成分
1、提取细胞膜:
①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膜及细胞器膜)
②方法:放在清水中,水进入细胞,细胞胀破,细胞内物质流出,得到细胞膜。
2、细胞膜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
4、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二、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离开
对于原始生命,膜的出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将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分隔开,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与外界环境的分界面也是细胞膜,由于细胞膜的作用,将单细胞生物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膜的控制作用可由右图表示: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细胞间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
①通过体液运输来完成的间接交流。
体液运输
进入
分泌
如激素的调节作用:内分泌细胞 激素 体液 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 靶细胞得到信息发生相应变化。
②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如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与结合。
③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携带信息的物质有通道进入另一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比较
名称
分布
形态
结构
功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
双层膜、嵴、基质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动力车间”
叶绿体
绿色植物
扁平椭球形或球形
双层膜、基粒、基质
光合作用的场所——“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网状
单层膜
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
动、植物细胞
扁平囊状
单层膜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核糖体
真核及原核细胞
颗粒状
非膜性结构,由蛋白质与DNA组成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囊状
单层膜
含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病菌
液泡
主要存在植物细胞
泡状
单层膜
调节细胞内的环境,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两个中心粒互相垂直
非膜性结构,由蛋白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1、叶绿体、线粒体是双层膜的;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是单层膜的;核糖体、中心体无膜结构。
2、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高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
3、能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参与蛋白质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4、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即将细胞匀浆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离心力不同)下进行分离,从而得到各种细胞器。
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由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各种生物膜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1、化学成分上的联系:各种生物膜组成成分相似,都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但每种成分所占的比例不同。
2、结构上的联系:
3、功能上的联系: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加工、分泌等过程中,各种细胞之间协调配合,以分泌蛋白的合成为例: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与结构
1、细胞核的功能:是细胞遗传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2、细胞核的结构:
核膜: 双层膜 —— 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核孔 —— 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核仁:在细胞有丝分裂中周期性的消失(前期)和重建(末期)
染色质: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膜两侧有浓度差
2、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 → 细胞失水 (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 → 细胞吸水 (质壁分离复原)
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细胞膜结构: 磷脂 蛋白质 糖类
↓ ↓ ↓
磷脂双分子层 “镶嵌蛋白” 糖被(与细胞识别有关)
(膜基本支架)
2、细胞膜 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生物膜) 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方式
浓度
载体
能量
举例
意义
被动运输
自由
扩散
高→低
×
×
O2、CO2、水、乙醇、甘油、脂肪酸
只能从高到低被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
协助
扩散
高→低
√
×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
运输
低→高
√
√
各种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
一般从低到高主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2、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通过胞吞进入细胞,通过胞吐向外分泌物质。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一、酶
1、酶的本质、特性和作用
①酶的本质: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为RNA
②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酶反应需要适宜条件
③酶的作用:催化作用(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可以起作用)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①温度; ②PH值
※备注:
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温度过高酶活性丧失)
在最适pH下,酶的活性最高,pH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PH过高或过低,酶活性丧失)
注:生命活动的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葡萄糖);
生命活动的储备能源物质是脂肪。
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二、ATP
1、功能: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2、结构:
中文名:腺嘌呤核苷三磷酸(三磷酸腺苷)
构成:腺嘌呤—核糖—磷酸基团~磷酸基团~磷酸基团
简式:A-P~P~P (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注:
(1)向右:表示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
向左:表示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生物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在人和动物体内,来自细胞呼吸;绿色植物体内则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2)ATP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是细胞中ATP与ADP循环转变,且十分迅速。
酶
三、细胞呼吸
1、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 + 6O2 + 6H2O 6CO2 +12H2O + 能量
场所
产物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丙酮酸、[H]、释放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CO2、[H]、释放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生成H2O、释放大量能量
2、有氧呼吸过程
酶
3、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酶
①C6H12O6 2C2H5OH(酒精)+ 2CO2 + 少量能量
②C6H12O6 2C3H6O3(乳酸)+ 少量能量
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呼吸方式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
同
点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内膜
细胞质基质
条件
氧气、多种酶
无氧气参与、多种酶
物质变化
葡萄糖彻底分解,产生CO2和H2O
葡萄糖分解不彻底,生成乳酸或酒精等
能量变化
释放大量能量
释放少量能量
相同点
都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过程中都有能量的释放
四、光合作用
1、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 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素b (黄绿色)
色素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 (黄色)
2、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
暗反应
区别
条件
光、色素、酶、H2O、ADP、Pi
有光或无光、酶、ATP、[H]、CO2、C2
场所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
过程
①水的光解:
②ATP的合成:
①CO2的固定:
②C3的还原:
能量变化
叶绿素把光能→ATP中的活跃化学能
ATP中的活跃化学能→(CH2O)中的稳定化学能
总反应式
光能
叶绿体
CO2 + H2O (CH2O)+ O2
3、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①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超过光饱合点,光合速率反而会下降。
②温度: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
③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光合速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不再增加。
④水: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缺少时光合速率下降。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一、细胞的增殖
1、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注:①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②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
③间期长,分裂期短; ④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一。
2、有丝分裂的过程: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
(2)分裂期
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②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①染色体、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细胞膜内陷)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不
同
点
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构成纺锤体
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末期:
子细胞的形成方式不同
由细胞膜向内凹陷把亲代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由细胞板形成的细胞壁把亲代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
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4n
4n→2n
染色单体
0→4n
4n
4n
0
0
DNA
2n→4n
4n
4n
4n
4n→2n
5、有丝分裂的意义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子细胞具有和亲代细胞相同数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
这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6、无丝分裂
①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但有DNA的复制)
②举例:蛙的红细胞
二、细胞的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没有改变)
3、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的区别: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的增加;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种类的增加
4、细胞的全能性
①概念:指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②原因:细胞中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遗传物质。
③细胞全能性实例:植物的组织培养、克隆多莉羊。
三、细胞衰老和凋亡
1、衰老细胞的特征
①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膨大,核膜皱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②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度减慢,增殖能力减退;
③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④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⑤细胞内色素沉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2、细胞凋亡的概念: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化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3、细胞凋亡的意义:对生物的个体正常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及抵御各种干扰等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四、细胞的癌变
1、癌细胞的特征:
①无限增殖
②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③因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容易分散和转移。
2、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相关文档
- 高考全国3卷理综物理试题word精校2021-05-1311页
- 高考全国卷二地理试题及答案高清2021-05-138页
- 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海水运动含答2021-05-1311页
- 高考理综北京卷物理部分2021-05-135页
- 高考语文专题训练——正确使用成语2021-05-1310页
- 上海高考英语20162017一二模翻译汇2021-05-1316页
- 高考地理母题19562012汇编考点56资2021-05-1312页
- 2014高考英语全国卷II试卷评析及复2021-05-135页
-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组成细胞的分2021-05-134页
- 高考复习9月月考理科基础试卷2021-05-1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