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真题汇编 57页

  • 2.15 M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生物真题汇编

  • 5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1 细胞及分子组成 ‎1.(2016·高考全国卷乙)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2016·高考江苏卷)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功能基团相关 ‎3.(2016·高考江苏卷)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还原糖、DNA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二苯胺试剂 B.鉴定还原糖、蛋白质和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C.二苯胺试剂和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都呈无色 D.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 专题2 细胞的结构和物质运输 ‎1.(2016·高考全国卷乙)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2.(2016·高考全国卷丙)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3.(2016·高考四川卷)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4.(2016·高考天津卷)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 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 ‎5.(2016·高考浙江卷)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 B.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 C.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 D.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6.(2016·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 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 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7.(2016·高考江苏卷)如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 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 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 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 ‎8.(2016·高考江苏卷)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  )‎ 实验标号 实验名称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①‎ 观察植物细胞的 质壁分离和复原 镜检1: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 镜检2: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 ‎②‎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菠菜叶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人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核和核糖体 ‎③‎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中呈紫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 ‎④‎ 探究酵母菌种群 数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液泡和线粒体的形态、数目清晰可见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专题3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1. (2016·高考全国卷乙)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2.(2016·高考全国卷甲)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3.(2016·高考北京卷)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 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 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  )‎ 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 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 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 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 ‎4.(2016·高考四川卷)三倍体西瓜由于含糖量高且无籽,备受人们青睐。如图是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Pn以CO2吸收速率表示)与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与11:00时相比,13:00时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相对较高 B.14:00后叶片的Pn下降,导致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C.17:00后叶片的Ci快速上升,导致叶片暗反应速率远高于光反应速率 D. 叶片的Pn先后两次下降,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 ‎5.(2016·高考天津卷)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下列是光源与瞬间发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  )‎ A.红光,ATP下降 B.红光,未被还原的C3上升 B.绿光,[H]下降 ‎ D.绿光,C5上升 ‎6.(2016·高考江苏卷)下列用鲜菠菜进行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应该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CaCO3,防止酸破坏叶绿素 B.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以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 C.为获得10 mL提取液,研磨时一次性加入10 mL乙醇研磨效果最好 D.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剂挥发消失 ‎7.(2016·高考全国卷乙)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______________。‎ ‎(2) 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__________________(填“CO2浓度”或“O2浓度”)。‎ ‎(3) 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6·高考全国卷甲)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 ℃)、B组(40 ℃)和C组(60 ℃),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 ℃,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其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9.(2016·高考全国卷甲)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NaHCO3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浅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水草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距日光灯的距离(cm)‎ ‎20‎ 遮光*‎ ‎100‎ ‎80‎ ‎60‎ ‎40‎ ‎20‎ ‎50 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浅绿色 X 浅黄色 黄绿色 浅绿色 浅蓝色 蓝色 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 cm的地方。‎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50 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2)表中X代表的颜色应为________(填“浅绿色”、“黄色”或“蓝色”),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6·高考全国卷丙)为了探究某地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A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A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并保持其光照和CO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 对照组 实验组一 实验组二 实验组三 实验组四 实验 处理 温度/℃‎ ‎36‎ ‎36‎ ‎36‎ ‎31‎ ‎25‎ 相对湿度/%‎ ‎17‎ ‎27‎ ‎52‎ ‎52‎ ‎52‎ 实验 结果 光合速率/mg CO2·dm-2·h-1‎ ‎11.1‎ ‎15.1‎ ‎22.1‎ ‎23.7‎ ‎20.7‎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可推测,_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 ‎(2)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第________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麦叶片气孔开放时,CO2进入叶肉细胞的过程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11.(2016·高考浙江卷)下面是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的问题。请回答:‎ ‎(1)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中,H2O在光反应中裂解为________________。‎ ‎(2)若以14CO2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在卡尔文循环中首先出现含14C的三碳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该三碳化合物在NADPH的氢和ATP的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存在的情况下,被还原为三碳糖磷酸。‎ ‎(3)给某植物提供C18O2和H2O,释放的氧气中含有18O。氧气中含有18O是由于_______,HO又作为原料参与了光合作用。‎ ‎(4)植物光合作用光饱和点可通过测定不同的____________下的光合速率来确定。在一定条件下,某植物在温度由25 ℃降为5 ℃的过程中光饱和点逐渐减小,推测该植物在光照充足时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________(选填:<、≤、=、≥、>)25 ℃。‎ ‎12.(2016·高考江苏卷)为了选择适宜栽种的作物品种,研究人员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3个品种S1、S2、S3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结果如图1和图2。请回答以下问题:‎ ‎(1)最适宜在果树林下套种的品种是________,最适应较高光强的品种是________。‎ ‎(2)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后,测得S2的光饱和点显著提高,但S3的光饱和点却没有显著改变,原因可能是:在超过原光饱和点的光强下,S2的光反应产生了过剩的________,而S3在光饱和点时可能________(填序号)。‎ ‎①光反应已基本饱和 ②暗反应已基本饱和 ‎③光、暗反应都已基本饱和 ‎(3)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能量既用于固定CO2,也参与叶绿体中生物大分子________的合成。‎ ‎(4)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O2与RuBP(五碳化合物)结合的直接产物是磷酸丙糖(TP),TP的去向主要有三个。下图为叶肉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示意图。‎ 淀粉是暂时存储的光合作用产物,其合成物所应该在叶绿体的________。淀粉运出叶绿体时先水解成TP或________,后者通过叶绿体膜上的载体运送到细胞质中,合成由________糖构成的蔗糖,运出叶肉细胞。‎ 专题4 细胞的生命历程 ‎1.(2016·高考全国卷甲)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2.(2016·高考四川卷)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B.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需要消耗ATP C.编码BAX蛋白和 ABCG2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 D.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 ‎3.(2016·高考天津卷)在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其浓度升高,凋亡蛋白Q表达量增多,癌细胞凋亡率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 B.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rt,可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 C.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实验 D.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可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 ‎4.(2016·高考浙江卷)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增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1次染色质DNA的复制 B.细胞周期的G2期已经形成了1对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 C.染色体数为2n=24的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中期Ⅱ染色体数和染色体DNA分子数分別为12和24‎ D.若在G2期某染色质的1个DNA分子发生片段缺失,则该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2个子细胞均含有该异常DNA ‎5.(2016·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虫发育过程中细胞数量减少,是细胞衰老死亡的结果 B.恶性肿瘤细胞有无限增殖的特性,所以不易被化疗药物杀死 C.人的造血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 D.体外培养时,儿童的成纤维细胞传代次数多于成人的成纤维细胞 ‎6.(2016·高考江苏卷)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属于图2中类型________的细胞。‎ ‎(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 ‎(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 ‎(4)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__。‎ ‎(5)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述)。‎ ‎(6)珍珠贝卵母细胞分裂一般停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待精子入卵后完成后续过程。细胞松弛素B能阻滞细胞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加倍,可用于诱导三倍体。现有3组实验:用细胞松弛素B分别阻滞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和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请预测三倍体出现率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5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与伴性遗传 ‎1.(2016·高考全国卷甲)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 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2.(2016·高考全国卷丙)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 ‎3.(2016·高考江苏卷)人类ABO血型有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若一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血型 A B AB O 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ii A.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8‎ B.他们生的女儿色觉应该全部正常 C.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和A型血色盲正常女性婚配,有可能生O型血色盲女儿 D.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 ‎4.(2016·高考全国卷乙)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5.(2016·高考全国卷甲)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有毛白肉A×  无毛黄肉B×  有毛白肉A×‎ 无毛黄肉B   无毛黄肉C   无毛黄肉C ‎ ↓       ↓       ↓‎ 全部为无毛黄肉 全部为有毛黄肉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6 遗传的物质基础 ‎1.(2016·高考全国卷甲)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2. (2016·高考全国卷丙)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③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6·高考天津卷)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枯草杆菌 核糖体S12蛋白第 ‎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 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 在含链霉素培养 基中的存活率(%)‎ 野生型 突变型 ‎…-P--K-P…‎ ‎…-P--K-P-…‎ 能 不能 ‎0‎ ‎100‎ 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4.(2016·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5.(2016·高考江苏卷)近年诞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简单、准确地进行基因定点编辑。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通过设计向导RNA中20个碱基的识别序列,可人为选择DNA上的目标位点进行切割(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 B.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 C.向导RNA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 D.若α链剪切位点附近序列为……TCCAGAATC……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GAAUC……‎ ‎6.(2016·高考江苏卷)为在酵母中高效表达丝状真菌编码的植酸酶,通过基因改造,将原来的精氨酸密码子CGG改变为酵母偏爱的密码子AGA,由此发生的变化有(多选)(  )‎ A.植酸酶氨基酸序列改变 B.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 C.编码植酸酶的DNA热稳定性降低 D.配对的反密码子为UCU ‎7.(2016·高考全国卷乙)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6·高考北京卷)嫁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项农业生产技术,目前也用于植物体内物质转运的基础研究。研究者将具有正常叶形的番茄(X)作为接穗,嫁接到叶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结果见图1。‎ ‎(1)上述嫁接体能够成活,是因为嫁接部位的细胞在恢复分裂、形成________组织后,经________形成上下连通的输导组织。‎ ‎(2)研究者对X和M植株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2。由图可知,M植株的P基因发生了类似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变异,部分P基因片段与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L基因(P-L)。以P-L为模板可转录出________,在________上翻译出蛋白质,M植株鼠耳叶形的出现可能与此有关。‎ ‎(3)嫁接体正常叶形的接穗上长出了鼠耳形的新叶。为探明其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相关检测,结果见下表。‎ 实验材料 检测对象 M植株的叶 X植株的叶 接穗新生叶 P-L mRNA 有 无 有 P-L DNA 有 无 无 ‎①检测P-L mRNA需要先提取总RNA,再以mRNA为模板________出cDNA,然后用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 ‎②检测P-L DNA需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用PCR技术对图2中________(选填序号)位点之间的片段扩增。‎ a.Ⅰ~Ⅱ b.Ⅱ~Ⅲ ‎ ‎ c.Ⅱ~Ⅳ d.Ⅲ~Ⅳ ‎(4)综合上述实验,可以推测嫁接体中P-L基因的mRNA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6·高考浙江卷)若某研究小组用普通绵羊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转基因绵羊甲和乙各1头,具体见下表。‎ 绵羊 性别 转入的基因 基因整合位置 表现型 普通绵羊 ‎♀、♂‎ ‎-‎ ‎-‎ 白色粗毛 绵羊甲 ‎♂‎ ‎1个A+‎ ‎1号常染色体 黑色粗毛 绵羊乙 ‎♂‎ ‎1个B+‎ ‎5号常染色体 白色细毛 注:普通绵羊不含A+、B+基因,基因型用A-A-B-B-表示。‎ 请回答:‎ ‎(1)A+基因转录时,在________的催化下,将游离核苷酸通过________键聚合成RNA分子。翻译时,核糖体移动到mRNA的________,多肽合成结束。‎ ‎(2)为选育黑色细毛的绵羊,以绵羊甲、绵羊乙和普通绵羊为亲本杂交获得F1,选择F1中表现型为________的绵羊和________的绵羊杂交获得F2。用遗传图解表示由F1杂交获得F2的过程。‎ ‎(3)为获得稳定遗传的黑色细毛绵羊,从F2中选出合适的1对个体杂交得到F3,再从F3中选出2头黑色细毛绵羊(丙、丁)并分析A+和B+基因的表达产物,结果如下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基因对A+和B+基因表达产物量的影响,推测绵羊丙的基因型是________,理论上绵羊丁在F3中占的比例是________。‎ 专题7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1. (2016·高考全国卷乙)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2.(2016·高考浙江卷)下图是先天聋哑遗传病的某家系图,Ⅱ2的致病基因位于1对染色体上,Ⅱ3和Ⅱ6的致病基因位于另1对染色体上,这2对基因均可单独致病。Ⅱ2不含Ⅱ3的致病基因,Ⅱ3不含Ⅱ2的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Ⅱ3和Ⅱ6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Ⅱ2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不患病的原因是无来自父亲的致病基因 C.若Ⅱ2所患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与某相同基因型的人婚配,则子女患先天聋哑的概率为1/4‎ D.若Ⅱ2与Ⅱ3生育了1个先天聋哑女孩,该女孩的1条X染色体长臂缺失,则该X染色体来自母亲 ‎3.(2016·高考江苏卷)如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4.(2016·高考江苏卷)下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 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 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 ‎5.(2016·高考全国卷丙)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________。‎ ‎(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________为单位的变异。‎ ‎(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 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________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_______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_______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最早在子________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 ‎6.(2016·高考北京卷)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 ‎(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性状,可通过________交判断该性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________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________,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 ‎(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 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________结合后,酶T的活性________,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调节乙烯响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3)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________(填“有”或“无”)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请结合图从分子水平解释F1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个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与2#相同的突变,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________。‎ ‎7.(2016·高考四川卷)油菜物种Ⅰ(2n=20)与Ⅱ(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注:Ⅰ的染色体和Ⅱ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 ‎(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_______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________(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观察油菜新品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________区的细胞,‎ 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3)该油菜新品系经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 组别 亲代 F1表现型 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甲×乙 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 实验二 乙×丙 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 ‎①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________性。‎ ‎②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________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 ‎③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F1植株,其体细胞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 ‎8.(2016·高考天津卷)鲤鱼和鲫鱼体内的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是同工酶(结构不同、功能相同的酶),由两条肽链构成。编码肽链的等位基因在鲤鱼中是a1和a2,在鲫鱼中是a3和a4,这四个基因编码的肽链P1、 P2、P3、P4可两两组合成GPI。以杂合体鲤鱼(a1a2)为例,其GPI基因、多肽链、GPI的电泳(蛋白分离方法)图谱如下。‎ ‎ 请问答相关问题:‎ ‎(1)若一尾鲫鱼为纯合二倍体,则其体内GPI类型是________。‎ ‎(2)若鲤鱼与鲫鱼均为杂合二倍体,则鲤鲫杂交的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2a4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在其杂交子一代中取一尾鱼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图谱中会出现________条带。‎ ‎(3)鲤鲫杂交育种过程中获得了四倍体鱼。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鲤鱼杂交,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每尾鱼的图谱均一致,如下所示。‎ ‎ 据图分析,三倍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二倍体鲤鱼亲本为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 ‎9.(2016·高考江苏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SC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下图为20世纪中叶非洲地区HbS基因与疟疾的分布图,基因型为HbSHbS的患者几乎都死于儿童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SCD患者血红蛋白的2条β肽链上第6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而2条α肽链正常。HbS基因携带者(HbAHbS)一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那么其体内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最多有________条异常肽链,最少有________条异常肽链。‎ ‎(2)由图可知,非洲中部HbS基因和疟疾的分布基本吻合。与基因型为HbAHbA的个体相比,HbAHbA个体对疟疾病原体抵抗力较强,因此疟疾疫区比非疫区的____________基因频率高。在疫区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患者后,人群中基因型为________的个体比例上升。‎ ‎(3)在疟疾疫区,基因型为HbAHbS个体比HbAHbA和HbSHbS个体死亡率都低,体现了遗传学上的____________现象。‎ ‎(4)为了调查SCD发病率及其遗传方式,调查方法可分别选择为________(填序号)。‎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②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③在疟疾疫区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④对同卵和异卵双胞胎进行分析比对 ‎(5)若一对夫妇中男性来自HbS基因频率为1%~5%的地区,其父母都是携带者;女性来自HbS基因频率为10%~20%的地区,她的妹妹是患者。请预测这对夫妇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 专题8 生命活动的调节 ‎1.(2016·高考全国卷乙)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2.(2016·高考全国卷甲)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3. (2016·高考全国卷丙)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4.(2016·高考全国卷丙)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 B.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 C.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 D.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 ‎5.(2016·高考北京卷)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 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 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 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 ‎6.(2016·高考四川卷)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 B.在0~20 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 C.乙的浓度大于20 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D.据图推测,用30 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 ‎7.(2016·高考浙江卷)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 B.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 C.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 D.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 ‎8.(2016·高考江苏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9.(2016·高考江苏卷)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 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10.(2016·高考江苏卷)如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c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C.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11.(2016·高考全国卷乙)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12.(2016·高考全国卷甲)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_。‎ ‎13.(2016·高考全国卷丙)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16·高考北京卷)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_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_性免疫反应。‎ ‎(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据图1,应选取________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 图1‎ ‎(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分别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据图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________。‎ 图2‎ ‎(4)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 图3‎ ‎①请将图3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ⅰ、ⅱ、ⅲ、ⅳ处(填“A”或“B”或“无关抗体”),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 抗体 组别   ‎ 未标记抗体 荧光标记抗体 实验组 ⅰ________‎ ⅱ________‎ 对照组1‎ ⅲ________‎ ⅳ________‎ 对照组2‎ 同ⅱ 同ⅱ ‎②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证实了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EV病提供两种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16·高考四川卷)生长抑素(SS)是一种14个氨基酸的环状多肽,由下丘脑合成释放,可直接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 ‎(1)合成1分子SS可产生________分子H2O;下丘脑分泌的SS经________的运输到达靶器官 。‎ ‎(2)急性高血糖和药物A均可促进SS的分泌,进而影响TSH的分泌,有人对健康志愿者进行不同处理,测定其血浆中TSH水平,结果如图(注:TRH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①给予受试者葡萄糖处理造成急性高血糖后,受试者胰岛细胞分泌的________将减少。‎ ‎②用TRH处理后,受试者体内________分泌的TSH含量升高,导致机体________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速率加快,产热增加。‎ ‎③由实验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TSH的增加量较________,说明SS对TSH的分泌具有________作用。从总体趋势看,与药物A相比,急性高血糖对SS分泌的促进作用更________。‎ ‎④设置处理组3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16·高考天津卷)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如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 ‎(1)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________,图中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过程中伴随着________信号到________信号的转变。‎ ‎(2)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在HPG轴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________,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激素);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H,随后其血液中GnRH水平会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16·高考浙江卷)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并统计分析。‎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切除甲状腺 饲养14天 手术但不切除甲 状腺饲养14天 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1次/天,共14天 ‎__W__1次/天,共14天 注:本实验中灌胃是指将液体由动物口直接注入到胃中。‎ 请回答:‎ ‎(1)表中W是对丁组小鼠的处理,该处理是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将预测的实验结果用示意曲线表示)。‎ ‎(3)分析与讨论 ‎①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细胞位于_________,该激素经_____________的血液运至腺垂体发挥作用。‎ ‎②通过服用放射性131Ⅰ来检测甲状腺功能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016·高考江苏卷)为了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任氏液成分(g/L)‎ 成分 含量 NaCl ‎6.5‎ KCl ‎0.14‎ CaCl2‎ ‎0.12‎ NaHCO3‎ ‎0.2‎ NaH2PO4‎ ‎0.01‎ 葡萄糖 ‎2.0‎ ‎(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________,其Na+/K+比与体液中________的Na+/K+比接近。‎ ‎(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________________。‎ 专题9 生物与环境 ‎1.(2016·高考全国卷乙)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2.(2016·高考全国卷甲)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3.(2016·高考全国卷丙)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4.(2016·高考天津卷)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5.(2016·高考浙江卷)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 ‎6.(2016·高考江苏卷)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7.(2016·高考北京卷)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8.(2016·高考全国卷丙)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6·高考四川卷)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 物种 分组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1)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法。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________型增长。‎ ‎(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________________,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________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________,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6·高考江苏卷)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________分解产生的。‎ ‎(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水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________元素营养。‎ ‎(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分别统计________的种群密度。‎ ‎(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________(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①好氧 ②光合放氧 ③厌氧 ④兼性厌氧 ‎(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径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10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016·高考江苏卷)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EG是促细胞融合剂,可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 B.用原生质体制备人工种子,要防止细胞破裂 C.骨髓瘤细胞经免疫处理,可直接获得单克隆抗体 D.核移植克隆的动物,其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 ‎2.(2016·高考江苏卷)印度沙漠猫是一种珍稀猫科动物。通过胚胎工程技术,可以让家猫代孕而繁育,主要步骤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步骤甲、乙分别是指精子获能、胚胎分割 B.诱导超数排卵所注射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细胞 C.受精卵发育成早期胚胎所需营养主要来源于培养液 D.步骤甲使用的培养液和早期胚胎培养液成分基本相同 ‎3.(2016·高考全国卷乙)某一质粒载体如图所示,外源DNA插入到Ampr或Tetr中会导致相应的基因失活(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有人将此质粒载体用BamH Ⅰ酶切后,与用BamH Ⅰ酶切获得的目的基因混合,加入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用得到的混合物直接转化大肠杆菌。结果大肠杆菌有的未被转化,‎ 有的被转化。被转化的大肠杆菌有三种,分别是含有环状目的基因、含有质粒载体、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回答下列问题:‎ ‎(1)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而作为基因表达载体,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外,还需具有启动子和终止子。‎ ‎(2)如果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在上述四种大肠杆菌细胞中,未被转化的和仅含环状目的基因的细胞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细胞也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在上述筛选的基础上,若要筛选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单菌落,还需使用含有____________的固体培养基。‎ ‎(3)基因工程中,某些噬菌体经改造后可以作为载体,其DNA复制所需的原料来自_____。‎ ‎4.(2016·高考全国卷甲)如图表示通过核移植等技术获得某种克隆哺乳动物(二倍体)的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正常细胞核,染色体数为2n,则其性染色体的组成可为____________。过程①表示去除细胞核,该过程一般要在卵母细胞培养至适当时期再进行,去核时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②代表的过程是__________。‎ ‎(2)经过多次传代后,供体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的稳定性会降低。因此,选材时必须关注传代次数。‎ ‎(3)若获得的克隆动物与供体动物性状不完全相同,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克隆羊“多莉(利)”培育成功一样,其他克隆动物的成功获得也证明了__________。‎ ‎5.(2016·高考全国卷丙)图(a)中的三个DNA片段上依次表示出了EcoRⅠ、BamHⅠ和Sau3AⅠ三种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与切割位点,图(b)为某种表达载体的示意图(载体上的EcoRⅠ、Sau3AⅠ的切点是唯一的)。‎ 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BamHⅠ酶切后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与上述表达载体被____________酶切后的产物连接,理由是____________。‎ ‎(2)若某人利用图(b)所示的表达载体获得了甲、乙、丙三种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子,如图(c)所示。这三种重组子中,不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产物的有____________,不能表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NA连接酶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的酶,常见的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的是____________。‎ ‎6.(2016·高考天津卷)人血清白蛋白(HSA) 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只能从人血浆中制备。下图是以基因工程技术获取重组HSA(rHSA)的两条途径。‎ ‎(1)为获取HSA基因,首先需采集人的血液,提取________合成总cDNA,然后以c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HSA基因。下图中箭头表示一条引物结合模板的位置及扩增方向,请用箭头在方框内标出另一条引物的位置及扩增方向。‎ ‎ (2)启动子通常具有物种及组织特异性,构建在水稻胚乳细胞内特异表达rHSA的载体,需要选择的启动子是________(填写字母,单选)。‎ A.人血细胞启动子   B.水稻胚乳细胞启动子 ‎ C.大肠杆菌启动子   D.农杆菌启动子(3)利用农杆菌转化水稻受体细胞的过程中,需添加酚类物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合成的初始HSA多肽,‎ 需要经过膜系统加工形成正确空间结构才有活性。与途径Ⅱ相比,选择途径Ⅰ获取rHSA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证明rHSA具有医用价值,须确认rHSA与________的生物学功能一致。‎ ‎7.(2016·高考江苏卷)下表是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1、图2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其中切割位点相同的酶不重复标注。请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BamH I Bcl I Sau3A I Hind Ⅲ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G↓GATCC CCTAG↑G T↓GATCA ACTAG↑T ‎↓GATC CTAG↑‎ A↓AGCTT TTCGA↑A ‎(1)用图中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两种限制酶切割,酶切后的载体和目的基因片段,通过________酶作用后获得重组质粒。为了扩增重组质粒,需将其转入处于________态的大肠杆菌。‎ ‎(2)为了筛选出转入了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应在筛选平板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常用PCR鉴定,所用的引物组成为图2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BamHⅠ酶切的DNA末端与BclⅠ酶切的DNA末端连接,连接部位的6个碱基对序列为__________,对于该部位,这两种酶________(填“都能”“都不能”或“只有一种能”)切开。‎ ‎(4)若用Sau3AⅠ切图1质粒最多可能获得________种大小不同的DNA片段。‎ 专题11 生物技术实践 ‎1.(2016·高考四川卷)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法所导致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 B.用葡萄制作果醋时,若先通入空气再密封发酵可以增加醋酸含量提高品质 C.提取胡萝卜素时,若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 D.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 ‎2.(2016·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中学“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盐主要是为了调节水分,利于毛霉生长 B.加料酒主要是为了灭菌,避免腐败变质 C.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杆菌 D.实验室制作的腐乳不易直接食用 ‎3.(2016·高考江苏卷)定量分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的是(  )‎ A.海拉细胞悬液 B.浓缩培养的噬菌体 C.自来水中大肠杆菌 D.蛙卵 ‎4.(2016·高考全国卷乙)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微生物,以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培养基(成分:牛肉膏、蛋白胨、NaCl、X、H2O); ‎ ‎②制作无菌平板; ‎ ‎③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关操作; ‎ ‎④将各组平板置于37 ℃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氮来源于____________;若要完成步骤②,该培养基中的成分X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实验组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某次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36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查中出现了______________现象。若将30(即36-6)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_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5.(2016·高考全国卷甲)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回答下列为题:‎ ‎(1)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图中过程①和②是苹果醋生产的第一阶段,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其产物乙醇与_________________试剂反应呈现灰绿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过程③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殖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是在醋酸杆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根据醋酸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该过程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才能完成。‎ ‎(3)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不同,第一阶段的温度__________(填 ‎“低于”或“高于”)第二阶段的。‎ ‎(4)醋酸杆菌属于__________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 ‎6.(2016·高考全国卷丙)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分离纯化乳酸菌。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稀释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测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_________________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3)乳酸菌在-20 ℃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填“蒸馏水”“甘油”或“碳酸钙”)。‎ ‎7.(2016·高考四川卷)图甲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图乙是脲酶基因转录的mRNA部分序列。‎ ‎(1)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________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_______作指示剂,产脲酶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________色。‎ ‎(2)在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溶液0.1 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3、156、462、178和191。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________×108个;与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较________。‎ ‎ (3)现有一菌株的脲酶由于基因突变而失活,突变后基因转录的mRNA在图乙箭头所示位置增加了70个核苷酸,使图乙序列中出现终止密码(终止密码有UAG、UGA和UAA)。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中,终止密码为________,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含________个氨基酸。‎ ‎8.(2016·高考天津卷)天津独流老醋历史悠久、独具风味,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 ‎(1)在糖化阶段添加酶制剂需要控制反应温度,这是因为酶_________________。‎ ‎(2)在酒精发酵阶段,需添加酵母菌。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通气能提高________的数量,有利于密闭时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 ‎(3)在醋酸发酵阶段,独流老醋采用独特的分层固体发酵法,发酵30天。工艺如下。‎ ‎①发酵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醋酸杆菌密度变化,趋势如图。据图分析,与颠倒前相比,B层醋酸杆菌在颠倒后密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影响醋酸杆菌密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乳酸含量高是独流老醋风味独特的重要成因。发酵过程中,发酵缸中_____________层的醋醅有利于乳酸菌繁殖,积累乳酸。‎ ‎③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加剧了不同种类乳酸菌的________,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专题1 细胞及分子组成 ‎ ‎1.解析:选B。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A项错误;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B项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不具有线粒体,其有氧呼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C项错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光合作用既有CO2的固定,又有ATP的合成,D项错误。‎ ‎2.解析:选A。细胞膜上负责转运氨基酸的是载体蛋白,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是tRNA,A项错误;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H2O,H2O中的氢分别来自氨基和羧基,B项正确;细胞内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而大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C项正确;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其基本骨架是碳链,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与功能基团相关,D项正确。‎ ‎3.解析:选C。还原糖鉴定用斐林试剂,DNA的鉴定用二苯胺试剂,A项错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先加A液,后加B液,不需要水浴加热,B项错误;鉴定DNA的二苯胺试剂和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都是无色的,C项正确;用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D项错误。‎ 专题2 细胞的结构和物质运输 ‎1.解析:选C。由题干“离子泵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可知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A项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可以逆着浓度梯度进行,B项错误;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其体内血红细胞运输氧气的能力,导致动物体内细胞有氧呼吸强度降低,供能减少,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下降,C项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离子泵是一种载体蛋白,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使载体蛋白变性,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项错误。‎ ‎2.解析:选C。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A项错误;细胞膜、线粒体膜和核膜的功能不同,这与各膜中所含不同功能的蛋白质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分泌蛋白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是通过膜的流动性实现的,涉及膜脂的流动,C项正确;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D项错误。‎ ‎3.解析:选C。生物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A错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活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真核细胞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C正确;活细胞都能合成蛋白质,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D错误。‎ ‎4.解析:选B。甲、乙、丙图分别表示细胞的正常形态、质壁分离状态、质壁分离复原状态,实验全过程都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不需要更换目镜,这些状态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依次发生,A项错误,B项正确;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由于失水发生了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较高,C项错误;在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从细胞内扩散到细胞外的水分子少于从细胞外扩散到细胞内的水分子,D项错误。‎ ‎5.解析:选C。在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细胞可通过易化扩散的方式将葡萄糖运出细胞,A错;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要载体协助,由于葡萄糖载体数量是一定的,所以转运速率不会随血糖浓度升高而一直增大,B错;由题可知血糖浓度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血糖浓度低时葡萄糖运出细胞,血糖的转运方向是由血糖浓度决定的,不是由载体决定的,C正确;胰岛素是通过促进细胞对血糖的吸收、贮存和利用来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肝细胞,D错。‎ ‎6.解析:选C。核糖体上合成的分泌蛋白首先进入内质网腔中,内质网出芽形成包裹分泌蛋白的囊泡,囊泡膜与高尔基体膜融合使分泌蛋白进入高尔基体中,A项错误;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不一定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B项错误;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属于生物膜,活细胞的生物膜具有选择透性,C项正确;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本质是蛋白质,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D项错误。‎ ‎7.解析:选B。由题图可知,载体①将溶质分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由胞外向胞内转运,故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A项正确;图中载体②将溶质分子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由胞内向胞外转运,不消耗ATP,故不能判断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B项错误;载体①运输溶质分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载体②运输溶质分子的方式是协助扩散,C项正确;依赖载体蛋白被动运输的速率要比自由扩散快,D项正确。‎ ‎8.解析:选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的大液泡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 故在显微镜下观察,几乎整个细胞呈紫色;同一组织的不同细胞中细胞液浓度不同,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A项正确。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不能观察到细胞膜的存在;核糖体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B项错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大多数处于分裂间期,而染色体形态清晰处于分裂中期,C项错误。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不能清晰看到酵母菌的内部结构,D项错误。‎ 专题3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 ‎1.解析:选C。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pH为无关变量,为了排除pH的干扰,应在酶和底物混合之前加入缓冲液,为酶促反应提供稳定的pH环境,A、B、D项均错误,C项正确。‎ ‎2.解析:选C。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中,A项叙述正确;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植物中的矿质元素主要由根从土壤中吸收,B项叙述正确;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波长范围大约是390~760 nm),而红外光是波长大于760 nm的光,紫外光是波长小于390 nm的光,C项叙述错误;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从而使叶片表现出类胡萝卜素的黄色,D项叙述正确。‎ ‎3.解析:选C。叶绿体基质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在此处CO2首先与C5结合转化为C3,进而被还原为葡萄糖,同时再生出C5,A项正确;由题图可知,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B项正确;由题图可知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主要分配在营养器官中,发育中期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的光合产物量比例接近,发育后期光合产物较多分配到生殖器官中,C项错误;由题图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是不同光强、植株不同发育时期、不同器官,因变量是光合产物的分配情况,D项正确。‎ ‎4.解析:选D。与11:00时相比,13:00时胞间CO2浓度较低,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相对较低,A错误;14:00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下降,但净光合速率仍然大于0,植株还在积累有机物,故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还在增加,B错误;17:00后胞间CO2浓度快速上升,是由于光照减弱,ATP、NADPH产生减少,C3的还原减弱,暗反应速率也降低,C错误;叶片净光合速率第一次下降是由于胞间CO2浓度降低,第二次下降是由于光照强度减弱,D正确。‎ ‎5.解析:选C。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等可见光,吸收的绿光很少。将白光改为光照强度相同的红光,光反应增强,叶绿体内产生的ATP和[H]增多,C3的还原增加,导致未被还原的C3减少,故A、B项错误;将白光改为光照强度相同的绿光,光反应减弱,叶绿体内产生的ATP和[H]减少,C3的还原量降低,导致C5减少,故C项正确、D项错误。‎ ‎6.解析:选B。提取色素时,应在研磨前加入CaCO3,防止酸破坏叶绿素,A项错误;菜叶剪碎不够充分,提取的滤液中色素的含量少,分离结果中色素带变窄,但分离得到的色素种类不变,B项正确;在研磨时分次加入10 mL乙醇比一次性加入10 mL乙醇的效果好,‎ C项错误;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的原因是叶绿素在光下容易分解,并不是叶绿素随溶剂挥发消失,D项错误。‎ ‎7.解析:(1)当光照强度低于a时,甲组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光照强度。(2)b光照强度下,甲组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是光照强度,应是CO2浓度或温度,因此要提高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可以考虑的措施是适当提高CO2浓度。(3)由题图可知,经处理后乙组的最大光合速率明显低于甲组,若是由遗传物质改变造成的,则可遗传给子代,即子代在甲组条件下光合速率低于甲组,若是由低光照引起的,遗传物质不变,则子代在甲组条件下光合速率应与甲组相同。当把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种植在与甲组相同的条件下时,其光合作用曲线与甲组的相同,说明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 答案:(1)光照强度 (2)CO2浓度 (3)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 ‎8.解析:(1)图示信息显示:40 ℃条件下产物浓度达到最大值所需时间比20 ℃条件下短,且40 ℃条件下产物浓度最大值大于60 ℃条件下,故在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2)由题图信息可知,在20~40 ℃范围内的酶活性均大于20 ℃时的酶活性,故在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 ℃,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3)图示信息显示:在t2时,60 ℃条件下的酶已失活,故此时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不会增加。(4)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酶的特性包括: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等。‎ 答案:(1)B ‎(2)加快 ‎(3)不变 60 ℃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4)蛋白质或RNA 高效性和专一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9.解析:(1)1号试管中没有水草,2至7号试管中均有水草,且2号试管没有光照,其中的水草只进行呼吸作用,其余试管中的水草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与1号试管对照,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不同光强下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说明在没有水草的条件下,光照会导致溶液中CO2浓度发生变化,则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不可靠的。(2)2号试管遮光处理,其中的水草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故2号试管溶液中CO2浓度高于3号试管,所以2号试管中溶液应呈现黄色。(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其中水草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与释放的CO2量相等。‎ 答案:(1)不同光强下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不可靠的 ‎(2)黄色 水草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溶液中CO2浓度高于3号试管 ‎(3)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与释放的CO2量相等 ‎10.解析:(1)由表可知,对照组、实验组一和实验组二的温度条件相同,相对湿度不同,且随着相对湿度增大,光合速率明显增加;而实验组二、三、四的相对湿度相同,温度依次降低,但光合速率变化不明显,故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相对湿度。增加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提高光合速率,推测其能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2)实验组二、三、四在相对湿度相同的情况下,环境温度为31 ℃时光合速率最大,说明环境温度为25 ℃时没有达到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依据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规律可知适当提高实验组四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3)二氧化碳进入叶肉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答案:(1)湿度(或答相对湿度) 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改变时光合速率变化较大 增加 ‎(2)四 该实验组的环境温度未达到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3)不需要 不需要 ‎11.解析:(1)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水在光反应中裂解为氧气、H+和电子。(2)14CO2参与卡尔文循环时首先与RuBP结合形成三碳酸,然后三碳酸在NADPH中的氢和ATP的磷酸基团等物质存在的情况下,被还原为三碳糖磷酸。(3)碳反应的过程有水的产生,所以C18O2参与光合作用会产生部分HO,HO参与光反应生成18O2。(4)植物光合作用光饱和点可通过测定不同的光强度下的光合速率来确定。某植物在温度由25 ℃降为5 ℃的过程中光饱和点逐渐减小,可推测该植物在光照充足时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5 ℃。‎ 答案:(1)类囊体膜 H+、O2和电子 (2)三碳酸 磷酸基团 ‎(3)C18O2中的部分氧转移到HO中 (4)光强度 ≥‎ ‎12.解析:(1)从图1、图2中可知S2品种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最低,所以适宜生长在光照比较弱的环境中,故最适宜在果树林下套种。从图2看,S3的光饱和点最大,因此最适应较高光强的品种是S3。(2)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后,测得S2的光饱和点显著提高,可能是因为在超过原光饱和点的光强下,S2的光反应产生了过剩的ATP和[H],提高CO2浓度后,暗反应速率增大,光合作用的速率增大。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后,S3的光饱和点却没有显著改变,可能是由于光反应已经饱和或暗反应已经饱和或光反应和暗反应都已经基本饱和。(3)叶绿体是一种半自主性细胞器,其中含有少量的DNA和RNA,能合成叶绿体中需要的部分蛋白质,而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消耗能量。(4)淀粉是暂时存储的光合作用产物,由题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其合成场所应该在叶绿体的基质中。从图中看,叶绿体的膜上有磷酸丙糖载体(TR)和六碳糖载体(GR),因此淀粉运出叶绿体时先水解成TP(磷酸丙糖)或六碳糖(葡萄糖),后者通过叶绿体膜上的载体运送到细胞质中,合成由葡萄糖和果糖构成的蔗糖,运出叶肉细胞。‎ 答案:(1)S2 S3 (2)ATP和[H] ①②③ (3)核酸、蛋白质 (4)基质中 葡萄糖 ‎ 葡萄糖和果 专题4 细胞的生命历程 ‎ ‎1.解析:选B。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使细胞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A项叙述正确;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一种专能干细胞,分化程度不高,但也是经过分化了的细胞,B项叙述错误;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项叙述正确;高度分化了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能性,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植株,D项叙述正确。‎ ‎2.解析:选C。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的差异在于两者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A正确;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包括染色体的复制、相关蛋白质的合成等,这些过程都需要消耗ATP,用姜黄素治疗时,肿瘤干细胞会逆浓度梯度排出姜黄素,该过程也会消耗ATP,B正确;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进程,而BAX属于凋亡蛋白,因此编码BAX蛋白的基因属于控制细胞凋亡的基因,不属于原癌基因,C错误;姜黄素可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ABCG2蛋白能使肿瘤干细胞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使肿瘤干细胞逃避凋亡,因此抑制ABCG2蛋白的作用并联合姜黄素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D正确。‎ ‎3.解析:选D。由题干信息可知,Art可促进细胞中凋亡蛋白Q的表达,从而使癌细胞凋亡率升高,而细胞在凋亡过程中形态会发生变化,故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可以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A项正确;为了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Art,加入癌细胞培养液中,B项正确;设置含有Art与不含Art的对照实验,才能确定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C项正确;用蛋白质饲喂患癌鼠,蛋白质会被消化成氨基酸,所以饲喂凋亡蛋白Q不能确定该蛋白的作用,D项错误。‎ ‎4.解析:选D。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细胞中的染色质DNA都复制一次,A正确;细胞周期的G2期时细胞中已经有1对中心体,分裂前期,这1对中心体分开,其间有纺锤体相连,B正确;性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4,细胞核内DNA分子数也为24,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复制后染色体数仍为24,染色体DNA分子数为48,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和染色体DNA分子数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2,染色体DNA分子数为24,C正确;在G2时期DNA复制已经完成,每条染色质上有两个DNA分子,若其中一个DNA分子发生片段缺失,则该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只有一个含有异常DNA,D错误。‎ ‎5.解析:选D。线虫发育过程中经过细胞编程性死亡即细胞凋亡使细胞数目减少,A项错误;化疗药物有不同的种类,有的通过抑制细胞增殖来杀死癌细胞,B项错误;人的造血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可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淋巴细胞等,C项错误;人的一生中,体细胞一般能够分裂50~60次,儿童的成纤维细胞在体内的分裂次数少,则体外培养时其传代次数多于成人的成纤维细胞,D项正确。‎ ‎6.解析:(1)图1细胞中着丝点断裂后形成的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而且在每一极都可以找到同源染色体,所以图1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2中a表示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那么a类型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2)根据图2中c类型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再结合“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其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根据图2中b类型细胞的核DNA数目是体细胞数目的2倍,但是染色体数目还与体细胞相同,那么b类型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d类型细胞的核DNA数目和体细胞相同,但是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d类型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e类型细胞的核DNA数和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类型e细胞是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则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为b、d、e。(4)在图2中的5种细胞类型中:a类型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b类型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或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c类型细胞为正常体细胞或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类型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e类型细胞是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所以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是a、b。(5)由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b→a、d→c。(6)如果用细胞松弛素B阻滞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那么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形成的是四倍体而不是三倍体。‎ 答案:(1)有丝分裂后期 a (2)次级精母细胞 ‎(3)b、d、e (4)a、b (5)b→a、d→c (6)阻滞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 受精卵含二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加倍后形成的个体是四倍体而不是三倍体 专题5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 ‎1.解析:选D。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交配,子代中雌性有两种表现型,故亲本显性表现型个体为杂合子,则亲本杂交组合为Gg×gg或XGXg×XgY。若基因G、g位于常染色体上,不管是显性纯合致死还是隐性纯合致死,其子代中雌性∶雄性均为1∶1,故A项、B项错误;分析可知,基因G、g位于X染色体上,XGXg×XgY→XGXg、XgXg、XgY、XGY(致死),故C项错误、D项正确。‎ ‎2.解析:选D。由F2中红花∶白花=272∶212≈9∶7,F1测交子代中红花∶白花≈1∶3,可以推测出红花与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受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为A、a和B、b),C项错误。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基因型A_B_表现为红花,其他基因型表现为白花。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基因型为AaBb,F2中红花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B项错误。F2中白花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项错误、D项正确。‎ ‎3.解析:选ACD。对照表格,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的基因型是IAIBXbY,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女性的基因型是iiXBXb,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2×1/4=1/8,A 项正确;红绿色盲男性和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所生女儿关于色觉的基因型是XBXb、XbXb,可能患红绿色盲,B项错误;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所生的A型血色盲儿子的基因型为IAiXbY,A型血色觉正常女性的基因型可能为IAiXBXb、IAIAXBXb、IAIAXBXB、IAiXBXB,两者婚配,有可能生O型血色盲女儿(iiXbXb),C项正确;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他们所生的B型血色盲女儿的基因型为IBiXbXb,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IAIBXBY,两者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2×1/2=1/4,D项正确。‎ ‎4.解析:(1)判断某性状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的依据通常是子代雌雄中的表现型及比例,若雌雄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不同,则相关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而题干中,子代雌雄中表现型都是灰体∶黄体=1∶1,因此无法判断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2)要证明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选择的亲本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应与性别相关联,即雌雄的表现型不同,据此原则可选择杂交组合。假设控制体色的基因为A、a,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黄体为隐性性状,则题干中灰体雌蝇的基因型为XAXa,黄体雄蝇的基因型为XaY,二者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Xa、XAY、XaY。XaXa(黄体雌蝇)×XAY(灰体雄蝇)→XAXa(灰体雌蝇)、XaY(黄体雄蝇),XAXa(灰体雌蝇)×XAY(灰体雄蝇)→XAXa(灰体雌蝇)、XAXA(灰体雌蝇)、XAY(灰体雄蝇)、XaY(黄体雄蝇)。‎ 答案:(1)不能。‎ ‎(2)实验1:‎ 杂交组合:♀黄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 实验2:‎ 杂交组合:♀灰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 ‎5.解析:(1)实验1中亲本有毛×无毛,子代全为有毛,所以有毛对无毛为显性,且A、B的相应基因型分别为DD和dd。实验3中亲本白肉×黄肉,子代全为黄肉,所以黄肉对白肉为显性,且C的相应基因型为FF,A的相应基因型为ff。(2)实验1中白肉A(ff)×黄肉B→黄肉∶白肉=1∶1,说明B的相应基因型为Ff,B、C均无毛,相应基因型均为dd,所以A、B、C的基因型依次为:DDff、ddFf、ddFF。(3)若B(ddFf)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实验3中:DDff(A)×ddFF(C)→F1:DdFf;F1自交,则F2: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实验2中:ddFf(B)×ddFF(C)→ddFF、ddFf。‎ 答案:(1)有毛 黄色 ‎(2)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ddFF、ddFf 专题6 遗传的物质基础 ‎ ‎1.解析:选C。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都需要在DNA双链解开后才能进行,A项、B项叙述正确,不合题意;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周期中的间期,若DNA双链不能解开,细胞周期将被阻断在间期而不是中期,C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该物质能阻断DNA分子的复制,故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D项叙述正确,不合题意。‎ ‎2.解析:选B。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水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利用了紫外线诱发基因突变的原理。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利用了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的原理,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综上可知本题选B。‎ ‎3.解析:选A。由表格可知,突变型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存活率达到100%,说明S12蛋白结构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A项正确;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可以抑制其翻译功能,B项错误;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氨基酸序列中只有一个氨基酸不同,故突变型的产生是碱基对替换的结果,C项错误;本题中链霉素只是起到鉴别作用,能判断野生型和突变型是否对链霉素有抗性,并不能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D项错误。‎ ‎4.解析:选D。格里菲思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使肺炎双球菌由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项错误;格里菲思实验只能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并没有证明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B项错误;噬菌体是一种病毒,需寄生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用32P直接标记噬菌体,而应先用32P标记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含32P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使其带上放射性标记,C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研究,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项正确。‎ ‎5.解析:选C。Cas9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项正确;在向导RNA中的双链区存在碱基互补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项正确;RNA不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的,而是经转录产生的,C项错误;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若α链剪切位点附近序列为……TCCAGAATC……,则与向导RNA中的识别序列配对的DNA另一条链的碱基序列是……AGGTCTTAG……,故向导RNA中的识别序列是……UCCAGAAUC……,D项正确。‎ ‎6.解析:选BCD。从“将原来的精氨酸密码子CGG改变为酵母偏爱的密码子AGA”可见,CGG和AGA都是编码精氨酸的密码子,植酸酶氨基酸序列不变,A项错误;密码子位于mRNA上,密码子由CGG变成AGA,说明植酸酶mRNA序列发生了改变,B项正确;C—G间氢键数目比A—T间氢键数目多,密码子由CGG变成AGA后,编码植酸酶的DNA中C—G碱基对的比例降低,氢键数目减少,DNA热稳定性降低,C 项正确;反密码子在tRNA上,与AGA配对的反密码子为UCU,D项正确。‎ ‎7.解析:(1)ATP水解成ADP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在γ位上的磷酸基团从ATP上脱离下来,再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要将32P标记的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需标记ATP γ位上的磷酸基因。(2)dATP与ATP结构相似,不同之处是dATP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ATP中的五碳糖是核糖,合成DNA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含有一个磷酸基团,而dATP含有三个磷酸基团,因此,以dATP为原料合成DNA时,若要将32P标记到DNA分子上,32P标记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α位上。(3)一个噬菌体含有一个DNA分子。由于DNA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因此被32P标记两条链的DNA分子在第一次复制中,两条链都作为模板,形成两个一条链含32P的DNA分子;同理,再分别以这两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当合成n个DNA分子时,其中只有两个DNA分子被32P标记,其他DNA分子都不被标记,因此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 答案:(1)γ (2)α (3)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带有标记 ‎8.解析:(1)嫁接操作需要切开砧木、接入接穗,嫁接部位的细胞恢复分裂会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输导组织。(2)据图可知,M植株的基因中出现了两个P片段,发生了类似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基因转录的产物是mRNA,蛋白质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3)以mRNA为模板获得cDNA的过程称为反转录。为了检测P—L DNA,应确保扩增的片段中有PL DNA相连接的部分,四个选项中只有c符合要求。(4)由表可知,M植株中有PL DNA,而X植株中没有,且接穗新生叶中有PL mRNA、无PL DNA,说明嫁接体中PL基因的mRNA可经输导组织由砧木转移至接穗新生叶中进行翻译。‎ 答案:(1)愈伤 细胞分化 ‎(2)重复 mRNA 核糖体 ‎(3)①反转录 ②c ‎(4)从砧木被运输到接穗新生叶中,发挥作用,影响新生叶的形态 ‎9.解析:(1)A+基因转录时,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将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RNA分子。核糖体移动到mRNA的终止密码子的位置时翻译过程结束。(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A+控制的是黑色性状,B+控制的是细毛性状。绵羊甲的基因型为A+A-B-B-,绵羊乙的基因型为A-A-B+B-,普通绵羊的基因型为A-A-B-B-,选育的是基因型为A+_B+_的黑色细毛绵羊。因为绵羊甲和乙都是雄性,所以应选择绵羊甲或绵羊乙分别与普通绵羊杂交,再选择F1中的黑色粗毛(A+A-B-B-)绵羊和白色细毛(A-A-B+B-)绵羊杂交,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黑色细毛绵羊。(3)绵羊甲和绵羊乙分别只有一个A+基因和B+基因,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基因的表达量和A+或B+基因的数量有关,所以推测绵羊丙的基因型为A+A+B+B-,绵羊丁的基因型为A+A+B+B+,则从F2中选出的1对个体的基因型应 均为A+A-B+B-,所以理论上绵羊丁在F3中占的比例是1/4×1/4=1/16。‎ 答案:(1)RNA聚合酶 磷酸二酯 终止密码子 ‎(2)黑色粗毛 白色细毛 ‎(3)A+A+B+B- 1/16‎ 专题7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 ‎1.解析:选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基因型频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频率的平方,A项错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与显隐性基因频率之积的2倍的和,B、C项错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在男性中只位于X染色体上,故该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项正确。‎ ‎2.解析:选D。由I3和I4正常,生下患病的女儿Ⅱ3可知,Ⅱ3和Ⅱ6所含的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两者所患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分析题图可知,Ⅱ2所患疾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Ⅱ2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2的致病基因一定遗传给他的女儿Ⅲ2,而Ⅲ2不患病的原因是从其母亲Ⅱ3处获得了正常的显性基因,B错。若Ⅱ2所患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结合题干信息和上述分析可知Ⅲ2为双杂合子(假设为AaBb),且由题干信息可知这两对基因可单独致病,因此Ⅲ2与某相同基因型的人婚配,所生子女患病(aaB_、A_bb、aabb)的概率为1-9/16=7/16,C错。若Ⅱ2和Ⅱ3生下一个先天聋哑女孩且该女孩的一条X染色体长臂缺失,则Ⅱ2所含的致病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该女孩患病的原因是来自母亲Ⅱ3的一条X染色体长臂缺失导致正常基因缺失,D正确。‎ ‎3.解析:选C。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不会导致抗药靶位点的形成,A项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项错误;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项正确;基因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没有形成新物种,故野生型昆虫与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项错误。‎ ‎4.解析:选B。个体甲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基因数目减少,可能对表型有影响,A项错误;个体乙发生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变异后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分体异常,B项正确;若基因与性状不是一一对应的,则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不是3∶1,C项错误;个体乙染色体上基因没有缺失,但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也可能引起性状的改变,D项错误。‎ ‎5.解析:(1)基因突变涉及某一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染色体变异往往涉及许多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重复或排列顺序的改变,故基因突变所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比染色体变异少。(2)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3)根据题干信息“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可知,AA和aa植株突变后的基因型都为Aa。若AA植株发生隐性突变,F1(Aa)自交,子二代的基因型为AA、Aa、aa,则最早在子二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且最早在子二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的纯合体。若aa植株发生显性突变,则最早在子一代中可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F1(Aa)自交,子二代(F2)的基因型为AA、Aa、aa,由于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都表现为显性性状,欲分离出显性突变纯合体,需让F2自交,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后代(F3)不发生性状分离,则最早在子三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的纯合体。‎ 答案:(1)少 (2)染色体 (3)一 二 三 二 ‎6.解析:(1)判断突变体是否发生了可遗传变异,可让该突变体自交,若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说明该突变为可遗传变异,且可能携带了显性突变基因。根据分离定律可知,若自交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判断该突变为单基因突变。(2)据题图可知,乙烯可与R蛋白结合,从而使酶T不能行使催化功能,即酶T活性被抑制。(3)在无乙烯的条件下,酶T活性正常时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应,若酶T活性丧失,则会导致E蛋白被剪切,从而出现有乙烯生理反应。1#纯合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为野生型,则野生型为显性性状,F1为杂合子,含有野生型基因,可产生有活性的酶T,酶T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使E蛋白不被剪切,进而导致无乙烯生理反应。(4)要确定2#纯合个体突变基因的显隐性,需要与野生型进行杂交,子代杂合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5)番茄R蛋白发生了与2#突变体相同的突变,则乙烯不能与受体结合发挥催熟作用,所以果实成熟期会延长。‎ 答案:(1)自 显 表现型的分离比 ‎(2)R蛋白 被抑制 ‎(3)有 杂合子有野生型基因,可产生有活性的酶T,最终阻断乙烯作用途径 ‎(4)2#与野生型杂交,F1中突变基因表达的R蛋白不能与乙烯结合,导致酶T持续有活性,阻断乙烯作用途径,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应,其表现型与2#一致,因此突变基因为显性 ‎(5)推迟 ‎7.解析:(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加倍后形成的植株都是纯合子,进行自交后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2)观察油菜新品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油菜物种Ⅰ(2n=20)与油菜物种Ⅱ(2n=18)杂交后细胞中有19条染色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加倍,为38条染色体,所以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76条染色体。(3)①由实验一可知,F1产黑色种子植株自交所得F2出现性状分离,‎ 黄色为隐性性状。②实验二F2的表现型的比例为9∶3∶3∶1的变形,可以推出F1的基因型为AaRr,理论上F2中A_R_∶aaR_:A_rr∶aarr=9∶3∶3∶1,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由题干可知A基因会被某基因抑制,且黑色为显性性状,说明R基因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F1基因组成为AaRr,结合实验一可知甲的基因型为AArr,乙的基因型为aarr,丙的基因型为AARR;实验二F2中表现产黄色种子的纯合植株为:1/16aaRR,1/16aarr,1/16AARR,F2中表现产黄色种子的植株占13/16,故产黄色种子的植株中纯合子占3/13,则产黄色种子的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l-3/13=10/13。③实验二所得某一F1植株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原因是丙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减Ⅰ后期含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开或减Ⅱ后期含R基因的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了同一极。RRr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R∶r∶Rr∶RR=2∶1∶2∶1,基因型为AaRRr的植株自交,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基因型为A_rr,即占3/4×1/6×1/6=1/48。‎ 答案:(1)纺锤体 不会 (2)分生 76‎ ‎(3)①隐 ②R AARR 10/13 ③植株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植株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1/48‎ ‎8.解析:(1)纯合二倍体鲫鱼的基因型为a3a3或a4a4,体内GPI类型为P3P3或P4P4。(2)杂合二倍体鲤鱼和鲫鱼的基因型分别为a1a2和a3a4,二者杂交得到的子一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1a3∶a1a4∶a2a3∶a2a4=1∶1∶1∶1,其中基因型为a2a4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由于杂交子一代均为杂合体,故任取一尾鱼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图谱中都会出现3条带。(3)对三倍体子代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根据得到的条带可知多肽链有P1、P2、P3,说明三倍体同时含有a1、a2、a3,即三倍体的基因型为a1a2a3。三倍体子代中的a3基因来自四倍体鱼,四倍体鱼含有两个a3基因,还含有两个a2基因或a1基因,若四倍体鱼基因型为a1a1a3a3,二倍体鱼基因型应为a2a2,若四倍体鱼基因型为a2a2a3a3,二倍体鱼基因型应为a1a1,故亲本中的二倍体鱼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00%。‎ 答案:(1)P3P3或P4P4‎ ‎(2)25% 3‎ ‎(3)a1a2a3 100%‎ ‎9.解析:(1)HbS基因携带者(HbAHbS)一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HbA基因表达的血红蛋白的4条肽链都正常;HbS基因表达的血红蛋白中2条肽链正常,2条肽链异常,所以其体内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最多有2条异常肽链,最少有0条异常肽链。(2)基因型为HbSHbS的患者几乎都死于儿童期,而HbAHbS个体对疟疾病原体的抵抗力强于HbAHbA个体,再结合图形可知疟疾疫区比非疫区的HbS基因频率高。在疫区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患者后,人群中基因型为HbAHbA的个体比例上升。(3)在疟疾疫区,基因型为HbAHbS的个体比HbAHbA和HbSHbS的个体死亡率都低,体现了遗传学上的杂种(合)优势现象。(4)要调查SCD的发病率需要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要调查SCD的遗传方式需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5)‎ 该男性的父母都是携带者,即其父母的基因型都是HbAHbS,则该男性的基因型是1/3HbAHbA、2/3HbAHbS;该女性的妹妹是患者,那么其父母的基因型都是HbAHbS,则该女性的基因型是1/3HbAHbA、2/3HbAHbS。这对夫妇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2/3×2/3×1/4×1/2=1/18。‎ 答案:(1)2 0 (2)HbS HbAHbA (3)杂种(合)优势 ‎(4)①② (5)1/18‎ 专题8 生命活动的调节 ‎ ‎1.解析:选B。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能产生大量ATP,神经元细胞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A项正确;突触间隙属于内环境,神经递质在内环境中的移动不消耗ATP,B项错误;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消耗ATP,C项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时要排出钠离子,吸收钾离子,都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D项正确。‎ ‎2.解析:选D。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如机体在紧张、焦虑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在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A项叙述正确;动物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故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B项叙述正确;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所以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项叙述正确;胰高血糖素对胰岛素的分泌有促进作用,而胰岛素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起抑制作用,且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而不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D项叙述错误。‎ ‎3.解析:选B。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会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发生变化,A项正确。水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肾小管细胞,肾小管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B项错误。摄盐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饮水增加后可降低渗透压,同时尿量增加,排出多余水分或无机盐,从而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C项、D项正确。‎ ‎4.解析:选D。对照组a中不含IAA,则d中不含IAA,b侧和c侧生长素的含量相同;实验组a′中含有IAA,放在左侧,IAA向下运输,则b′侧生长素含量大于b侧,A项、B项错误。b′侧和c′侧细胞都能运输IAA,C项错误。IAA在运输过程中有部分IAA作用于细胞后被灭活,故运输到d′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D项正确。‎ ‎5.解析:选B。足球比赛时间较长,需要消耗较多糖原(元)供能,A项正确;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项错误;足球赛场上,球员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完成起脚射门,C项正确;球员间的相互配合受人的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D项正确。‎ ‎6.解析:选D。分析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在不同浓度时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曲线可以看出:一定浓度范围内,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均对根生长起促进作用,而当浓度较高(如大于50 ppm)时对根生长都有抑制作用,所以体现了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性,即均具有两重性,A正确;在0~20 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B正确;乙的浓度大于20 ppm后,根长相对值小于100%,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C正确;根比芽对生长素更敏感,因此据图推测,用30 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促进其生长,D错误。‎ ‎7.解析:选D。由图可知赤霉素可以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而脱落酸可以使马铃薯块茎延迟发芽,即可以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A错、B错;由图可知,施用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达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比对照组更长,C错;对照组第5周时马铃薯块茎开始发芽,赤霉素的含量增加,所以此时赤霉素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大于实验开始时,D正确。‎ ‎8.解析:选D。因HIV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故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A项正确;HIV有高度变异性,发生变异后原疫苗失去预防的作用,故疫苗效果难以持久,B项正确;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抗原),不能被免疫系统识别,C项正确;HIV最初侵入人体时,机体可产生免疫应答形成抗体,故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项错误。‎ ‎9.解析:选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血糖平衡,A项错误;激素不通过导管运输,是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循环运输的,B项错误;血糖水平降低能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水平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C项正确;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是自身抗体攻击了自身的胰岛B细胞,使胰岛B细胞受损而数量减少,胰岛素分泌减少,需要靠注射胰岛素来治疗,D项错误。‎ ‎10.解析:选B。曲线c表示饮用1 L清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A项错误;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不变,但会导致血液总量暂时增加,B项正确;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C项错误;饮用大量清水后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D项错误。‎ ‎11.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动物乙感染病毒甲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即可导致乙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减弱,使动物乙的免疫功能下降,从而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接种的疫苗作为抗原,能够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接种甲疫苗后体内形成的记忆细胞能特异性地识别病毒甲,当机体再次被病毒甲感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将病毒甲杀灭清除,从而起到预防肿瘤病的作用。(3)胞吞和胞吐都是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产生囊泡,而且都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等 ‎12.解析:(1)图示信息显示:物质C在乙酰胆碱的合成中能循环利用;除乙酰胆碱外,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2)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3)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递质,若分解乙酰胆碱的酶失活,则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答案:(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13.解析:(1)依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特点可知,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具有升高血糖功能的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具有降低血糖功能的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此时,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的比值较高;进食后,由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而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故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的比值较低。(2)由题干信息可知,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由题图可知,饥饿时葡萄糖含量低,供能不足,机体可分解脂肪酸提供能量,并产生中间产物酮体,因此注射葡萄糖可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内环境pH下降。‎ 答案:(1)高 在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在进食后则相反 ‎(2)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内环境pH下降 ‎14.解析:(1)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2)据图1可知一定血浆稀释度范围内甲血液中的抗体浓度显著高于乙,故应选取甲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3)图2中纵坐标为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感染率越低,说明单抗抑制效果越好。(4)要确定单抗A、B与EVGP的结合位点是否相同,实际就是确定两种单抗是否能同时与EVGP结合。由图3可知需要先后加入未标记的抗体和荧光标记的抗体,结合题干提示选填A、B和无关抗体,可确定实验组ⅰ和ⅱ分别为A和B(或B和A,原理及结果相同,只讨论一种),则对照组2中荧光标记和未标记的都是B抗体,存在相同的结合位点,对照组1中ⅲ和ⅳ分别为无关抗体和B抗体,不存在相同的结合位点。根据题意,若单抗A、B与EVGP的结合位点不同,则预期结果是实验组荧光值与对照组1无明显差别,且明显高于对照组2。(5)该小题为半开放性试题,要求结合系列研究提供EV病治疗的思路,只要答案合理即可,有两个是比较容易想到的,一个是题干直接给出的单抗A、B可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另一个是教材中单抗的应用之一是制备靶向药物。‎ 答案:(1)抗原 特异 (2)甲 (3)Ⅲ和Ⅴ ‎(4)①方案一:ⅰ B,ⅱ A,ⅲ 无关抗体,ⅳ A 方案二:ⅰ A,ⅱ B,ⅲ 无关抗体,ⅳ B ‎②与对照组1基本相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2‎ ‎(5)思路一:单独或共同使用A、B进行治疗 思路二:利用单抗制成靶向药物 思路三:针对EVGP与抗体结合位点的结构研制新型药物(答出两种思路即可)‎ ‎15.解析:(1)生长抑素(SS)是一种14个氨基酸的环状多肽,因此合成1分子SS可产生14分子H2O;下丘脑分泌的SS可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故SS经体液的运输到达靶器官。(2)①葡萄糖处理造成急性高血糖之后,受试者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将减少。②用TRH处理后,受试者体内垂体分泌的TSH含量升高,‎ 导致机体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细胞代谢,使产热增加。③分析曲线,与对照组(TRH处理)相比,3个处理组TSH的增加量较少,说明急性高血糖和药物A可使TSH的分泌量降低,而急性高血糖与药物A可促进SS的分泌,SS可直接影响TSH的分泌,综上可知SS对TSH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从总体趋势看,与药物A处理相比,急性高血糖时TSH的分泌少,说明急性高血糖对TSH分泌的抑制作用更强,对SS分泌的促进作用更强。④急性高血糖和药物A同时作用于机体,可探究两者共同作用对SS分泌的影响。‎ 答案:(1)14 体液 (2)①胰高血糖素 ②垂体 甲状腺 ‎③少 抑制 强 ④急性高血糖与药物A共同作用对SS分泌的影响 ‎16.解析:(1)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视网膜为感受器,松果体为效应器;图中去甲肾上腺素是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当兴奋传导到传出神经轴突末梢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该过程伴随着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2)褪黑素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激素调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运输到垂体,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3)LH为促激素,可促进睾丸分泌雄激素,当雄激素含量较高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所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注射一定剂量的LH后,血液中的GnRH水平会降低。‎ 答案:(1)松果体 电 化学 ‎(2)体液(或激素) 垂体 ‎(3)降低 LH促进雄激素的分泌,雄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 ‎17.解析:(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和有无甲状腺激素灌胃,表格中甲、乙两组涉及的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所以丙、丁两组涉及的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激素灌胃,所以对丁组小鼠的处理是用生理盐水灌胃。(2)本实验的因变量是耗氧量,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缺乏甲状腺会使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从而导致耗氧量减少,相反,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导致耗氧量上升,所以绘制甲组曲线时应注意随时间延长曲线趋势是下降,绘制丙组曲线时应注意随时间延长曲线趋势是上升,而乙和丁组属于对照组,绘制曲线时应注意随时间延长曲线趋势是基本不变。(3)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位于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与分泌,该激素可经垂体门脉运至腺垂体发挥作用。②I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131I的放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故可通过服用放射性131I来检测甲状腺功能。‎ 答案:(1)生理盐水灌胃 ‎(2)‎ ‎(3)①下丘脑 垂体门脉 ②I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 131I 的放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 ‎18.解析:(1)根据内环境中的H2CO3/NaHCO3、Na2HPO4/NaH2PO4构成的缓冲对能调节血浆的酸碱平衡,由任氏液的成分可知任氏液中的NaHCO3、NaH2PO4能维持酸碱平衡。因为任氏液可以保持标本活性,故任氏液中Na+/K+比应与体液中细胞外液的Na+/K+比接近。(2)如果提高任氏液中葡萄糖的浓度,那么任氏液的浓度会高于坐骨神经细胞和腓肠肌细胞内液的浓度,导致细胞失去水分,从而影响坐骨神经细胞和腓肠肌细胞的代谢活动。(3)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中神经中枢已被破坏,坐骨神经属于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坐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腓肠肌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故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产生动作电位,同时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5)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从而使乙酰胆碱(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不能被水解,使腓肠肌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即腓肠肌一直处于收缩状态;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那么坐骨神经上的兴奋就不能传到腓肠肌,使腓肠肌一直处于舒张状态;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从而影响乙酰胆碱(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坐骨神经上的兴奋不能传到腓肠肌,从而使腓肠肌一直处于舒张状态,综上可知三种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答案:(1)NaHCO3、NaH2PO4 细胞外液(组织液) (2)细胞失水 (3)传出神经、效应器 (4)产生动作电位 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专题9 生物与环境 ‎ ‎1.解析:选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A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可反复利用,B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C项正确;人类消耗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过度消耗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项正确。‎ ‎2.解析:选C。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所以B项错误、C项正确、D项错误。A项所用方法为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不合题意。‎ ‎3.解析:选C。鹰的迁入会使黄雀数量减少,导致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使蝉的数量减少,A项错误;生态系统中流入生产者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或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化学能,细菌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项错误;鹰的迁入增加了营养级,增加了能量消耗的环节,C项正确;能量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流动,鹰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鹰的迁入不会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项错误。‎ ‎4.解析:选D。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丝瓜地的生物群落包含丝瓜等生产者、昆虫等消费者及分解者,A项错误;调查昆虫种群密度应该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昆虫幼虫、成虫等所有个体的数量,不能只统计成虫,B 项错误;由题图可知,甲、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二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为二者同化量的比值,故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不能代表能量传递效率,C项错误;在捕食关系曲线中,被捕食者的曲线先到达波峰,故可判断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甲以丝瓜为食,乙数量的增加会导致甲数量减少,从而减少甲对丝瓜的摄食量,D项正确。‎ ‎5.解析:选A。生态学家通常将种群分成三个年龄组,即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有些昆虫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等于零,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蝉的若虫要在地下生活多年,而羽化出土后的成年蝉只能生活一个夏季,故A正确。‎ ‎6.解析:选B。复合菌剂中含多种微生物,施用后可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提高了土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项正确;复合菌剂中的微生物能将农药降解,产生的物质能被农作物利用,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并未阻碍物质循环,B项错误;土壤中有毒物质减少,农田动物的种类会增加,降低了害虫的优势度,C项正确;农药降解菌分解农药需要的酶是基因控制合成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项正确。‎ ‎7.解析:选A。T区和F区的豹存在地理隔离,两种群的基因库有差异,将T区的豹引入F区,增加了F区豹的遗传多样性,A项正确;豹后代的性别比例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不会因引入雌豹而明显改变,B项错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豹种群数量的改变不影响其所在群落的物种丰富度,C项错误;F区豹出现诸多疾病,T区雌豹的引入使F区种群数量增加,会使F区豹致病基因频率改变,D项错误。‎ ‎8.解析:(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的温度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有利于土壤有机物的积累。(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故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一般不会太长。‎ 答案:(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 ‎(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 ‎9.解析:(1)豌豆蚜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故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施用疏果剂(对动物无危害)后,豌豆蚜的天敌蝉大眼蝽数量减少,但受食物和空间资源的限制,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2)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所以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二、三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一部分通过粪便流向分解者,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3)利马豆根部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含氮养料供利马豆吸收利用,根瘤菌可以从利马豆处获取营养,故二者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4)分析表中数据,用疏果剂(对动物无危害)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在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种群密度增加的情况下,蝉大眼蝽种群密度反而降低,故可推出蝉大眼蝽主要以利马豆为食,食物减少导致蝉大眼蝽种群密度下降。‎ 答案:(1)样方 S ‎(2)二、三 分解者 ‎(3)含氮的养料 互利共生 ‎(4)利马豆 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 ‎10.解析:(1)鱼塘大量投饵后,饵料中没有被鱼吃掉的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其中含有的硫会形成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的。(2)池塘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池塘水中N、P的含量过高引起的,鱼塘水流经稻田生态系统后,其中的N、P可被水稻吸收利用。(3)要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一般采用五点取样法,分别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4)稻田中的分解者既有好氧型微生物,也有厌氧型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型微生物。(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一部分藻类在和水稻竞争光照和营养中被淘汰,一部分藻类被动物摄食,还有一部分藻类被微生物等产生的杀藻物质所消灭。‎ 答案:(1)蛋白质 (2)N、P (3)五点取样 各种害虫 (4)①③④‎ ‎(5)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专题10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 ‎1.解析:选D。PEG(聚乙二醇)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不能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A项错误;制备人工种子是用人工薄膜包裹组织培养形成的胚状体、腋芽等,B项错误;单克隆抗体是杂交瘤细胞产生的,不能由骨髓瘤细胞经免疫处理后产生,C项错误;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的克隆动物中,细胞核DNA来自提供体细胞核的个体,细胞质中线粒体DNA来自提供卵母细胞的个体,D项正确。‎ ‎2.解析:选B。图中步骤甲是指体外受精,步骤乙是指胚胎移植,A项错误;诱导超数排卵所注射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只能作用于性腺,B项正确;受精卵发育成早期胚胎所需营养主要来源于受精卵中的细胞质,C项错误;体外受精可以在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进行,与早期胚胎培养液成分并非基本相同,D项错误。‎ ‎3.解析:(1)作为运载体的质粒上应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在细胞中能够自我复制,且含有特殊的标记基因。(2)未被转化的大肠杆菌和仅含环状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中均未导入质粒载体,而质粒上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这样的大肠杆菌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含有质粒载体和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中都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二者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都能生长,因此无法区分二者。根据题图,用BamH Ⅰ切割质粒后将四环素抗性基因破坏,因此可将经氨苄青霉素培养基筛选出的菌落置于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再次筛选,能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生存的是含有质粒载体的大肠杆菌,不能生存的是含有插入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3)噬菌体为病毒,经改造后作为载体时,其DNA复制所需原料来自受体细胞。‎ 答案:(1)能自我复制、具有标记基因 (2)二者均不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均不生长 含有质粒载体 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或答含有重组质粒) 二者均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四环素 (3)受体细胞 ‎4.解析:(1)核移植过程中,供体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可为XX或XY;去核时常采用显微操作的方法;图示②过程表示胚胎移植。(2)细胞培养过程中,经过多次传代培养,细胞中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会降低。(3)由于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会对克隆动物的性状产生影响,所以克隆动物与供体性状不完全相同。(4)克隆动物的成功获得证明了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答案:(1)XX或XY 显微操作 胚胎移植 ‎(2)遗传物质 (3)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会对克隆动物的性状产生影响 (4)动物已分化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5.解析:(1)由图(a)可知,尽管BamHⅠ和Sau3AⅠ两种限制酶的识别位点不相同,但两种酶切割后产生的DNA片段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故被BamHⅠ酶切后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与图(b)中表达载体被Sau3AⅠ酶切后的产物连接。(2)运载体上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具有调控目的基因表达的作用,由于甲和丙的目的基因分别插入在启动子的上游和终止子的下游,故这两个运载体上的目的基因都不能被转录和翻译。(3)常见的DNA连接酶是E·coli 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但作用有所差别,T4DNA连接酶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而E·coli DNA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末端。‎ 答案(1)Sau3AⅠ 两种酶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 ‎(2)甲和丙 甲中目的基因插入在启动子的上游,丙中目的基因插入在终止子的下游,二者的目的基因均不能被转录 ‎(3)E·coli DNA连接酶 T4DNA连接酶 T4DNA连接酶 ‎6.解析:(1)cDNA是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得到的,要合成总cDNA,需要采集人的血液,提取总RNA(或mRNA)。PCR扩增目的基因时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两条模板链指导合成的子链延伸方向相反。(2)启动子具有物种和组织的特异性,要构建在水稻胚乳细胞内特异表达rHSA的载体,应选择水稻胚乳细胞的启动子。(3)自然条件下农杆菌可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而对大多数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能力,当植物受损伤时,伤口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水稻为单子叶植物,利用农杆菌转化水稻受体细胞的过程中添加酚类物质,可吸引农杆菌移向水稻受体细胞,这时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4)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能对翻译形成的肽链进行加工修饰,水稻为真核生物,细胞内具有生物膜系统,能对来自核糖体的初始rHSA多肽进行高效加工。(5)HSA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要证明rHSA具有医用价值,须确认rHSA与HSA的生物学功能一致。‎ 答案:(1)总RNA(或mRNA)‎ ‎(2)B ‎(3)吸引农杆菌移向水稻受体细胞,有利于目的基因成功转化 ‎(4)水稻是真核生物,具有膜系统,能对初始rHSA多肽进行高效加工 ‎(5)HSA ‎7.解析:(1)由题图可知,质粒的两个标记基因中都含有BamHⅠ的切点,因此不能用BamHⅠ进行切割,结合题干及表中信息可知也不能用Sau3AⅠ进行切割,所以只能用质粒和目的基因中都含有切点的BclⅠ和HindⅢ这两种限制酶来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酶切后的载体和目的基因片段,通过DNA连接酶作用后获得重组质粒。要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要先用CaCl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感受态。(2)重组质粒中只含有四环素抗性基因这一个标记基因,所以为了筛选出转入了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应在筛选平板培养基中添加四环素,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能在平板上长出菌落。要用PCR扩增目的基因,所用的引物组成为图2中引物甲和引物丙,因为从图2中可以看出,引物甲与引物丙与模板链结合后能完成目的基因的复制。(3)BamHⅠ酶切的DNA末端是,BclⅠ酶切的DNA末端是,那么这两个末端连接后的连接部位的6个碱基对序列为,由于连接以后的6个碱基对序列中没有BamHⅠ和BclⅠ能识别的酶切位点,故对于该部位,BamHⅠ和BclⅠ都不能切开。(4)因为质粒的BamHⅠ和BclⅠ识别序列中都有Sau3AⅠ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所以用Sau3AⅠ切图1质粒最多可能获得7种大小不同的DNA片段。Sau3AⅠ切点及得到的7种大小不同的DNA片段情况如下:①切点在1的位置可以得到1种DNA分子;②切点在1和2的位置可以得到2种DNA分子;③切点在1和3的位置可以得到2种DNA分子;④切点在2和3的位置可以得到2种DNA分子,故最多可能获得7种大小不同的DNA片段。‎ 答案:(1)BclⅠ和HindⅢ 连接 感受 ‎(2)四环素 引物甲和引物丙 ‎(3) 都不能 ‎(4)7‎ 专题11 生物技术实践 ‎ ‎1.解析:选B。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滤液细线要求细、齐、直,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A正确;制作果醋时,所用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密封发酵会引起醋酸菌死亡,不能增加醋酸含量,B错误;胡萝卜素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易溶于石油醚,因此若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C正确;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D正确。‎ ‎2.解析:选D。加盐能使豆腐析出水分,也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还能调味,但不是为了利于毛霉生长,A项错误;加料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但不属于灭菌,B项错误;腐乳制作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C项错误;实验室制作的腐乳不宜直接食用,D项正确。‎ ‎3.解析:选A。海拉细胞是体外培养的癌细胞,其细胞悬液可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噬菌体属于病毒,不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自来水中大肠杆菌通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蛙卵的体积比较大,可通过肉眼直接观察计数。‎ ‎4.解析:(1)牛肉膏、蛋白胨都含有N,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氮源。制作无菌平板所用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所以X应为琼脂。(2)根据实验目的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教室的不同高度,因变量为微生物的分布情况,故实验组的操作应为将实验组平板分别放置在教室不同高度的位置上,开盖暴露一段时间。(3)空白培养基上出现菌落,说明培养基被污染了,即调查中出现了污染现象。实验过程中若培养基被污染,必须将其抛弃,重新制作新的培养基进行实验。‎ 答案:(1)牛肉膏、蛋白胨 琼脂 ‎(2)将实验组平板分别放置在教室不同高度的位置上,开盖暴露一段时间 ‎(3)污染 不正确 ‎5.解析:(1)酵母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及无氧呼吸全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酒精与重铬酸钾试剂反应呈灰绿色。图示过程③为细胞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殖速度快。(2)醋酸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为有氧呼吸,所以将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3)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醋酸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30~35 ℃,故在生产过程中,酒精发酵温度低于醋酸发酵温度。(4)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不含线粒体。‎ 答案:(1)细胞质基质 重铬酸钾 线粒体 快 ‎(2)有氧 (3)低于 (4)原 不含有 ‎6.解析:(1)分离纯化乳酸菌过程中,需要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乳酸菌并得到单菌落。由于泡菜滤液中菌的浓度高,直接培养很难分离得到单菌落,故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无菌水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2)由于乳酸菌代谢产生的乳酸可以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故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可用于鉴别乳酸菌,同时碳酸钙也可以中和乳酸菌产生的乳酸。(3)乳酸菌在-20 ℃长期保存时,菌液中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甘油,加甘油是为了避免水结冰产生冰晶损伤细胞。‎ 答案:(1)无菌水 泡菜滤液中菌的浓度高,直接培养很难分离得到单菌落 ‎(2)鉴别乳酸菌 中和产生的乳酸(或酸) 具有透明圈 ‎(3)甘油 ‎7.解析:(1)筛选产脲酶细菌的选择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还需要添加酚红作指示剂,产脲酶细菌产生的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成氨,导致培养基的pH升高,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红色。(2)图中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156+178+191)/3÷0.1×105=1.75×108,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所得数据包括死的细菌,且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所计菌落数少于真正的活细菌数,故与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相比,此计数法测得的细菌数较少。(3)图乙从起始密码算起的碱基序列号为271,前270个碱基决定90个氨基酸,从271位到箭头处可以决定1个氨基酸,然后插入70个核苷酸,可决定23个氨基酸,多出一个碱基,加上后面的AG刚好可以决定1个氨基酸,则后面UGA是终止密码。因此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终止密码为UGA,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所含氨基酸数为90+1+23+1=115(个)。‎ 答案:(1)尿素 酚红 红 ‎(2)稀释涂布平板法 1.75 少 ‎(3)UGA 115‎ ‎8.解析:(1)酶在最适温度、最适pH等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所以添加酶制剂需要控制温度。(2)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增加酵母菌数量,有利于密闭阶段在无氧条件下获得更多酒精产物,因而发酵初期应先通气。(3)①由图示可知与颠倒前相比,第15天A、B层颠倒后,B层醋酸杆菌先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颠倒后B层不断翻动,与颠倒前相比,能接触更多氧气,醋酸杆菌大量繁殖,说明影响醋酸杆菌密度变化的环境因素有氧气,后来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及pH的降低,醋酸杆菌数量趋于稳定,说明影响醋酸杆菌密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有营养物质、pH等。②颠倒前的B层和颠倒后的A层(即下层)缺氧,有利于乳酸菌繁殖,积累乳酸。③发酵后期营养物质的消耗使不同种类的乳酸菌种间竞争加剧,淘汰了部分种类的乳酸菌。‎ 答案:(1)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 ‎(2)酵母菌 ‎(3)①先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 氧气、营养物质、pH ‎②颠倒前的B层和颠倒后的A(或不翻动,或下)‎ ‎③种间竞争(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