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生物】高考生物:遗传的两大基本规律总结(考前看看)
分离定律和自由自合定律规律总结
一、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两大遗传定律。
二、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建立在减数分裂基础之上的,两大遗传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三、一对相对性状(用A、a表示)遗传的各种杂交情况及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及比例列表如下,务必熟记。
1、一对基因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则种群内个体基因型有3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基因位置
亲代表现型
显性×
显性
显性×
显性
显性×
显性
显性×
隐性
显性×
隐性
隐性×
隐性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亲代杂交组合
A A×A A
子代表现型、比例
子代基因型、比例
2、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以色盲为例),则人群中的基因型有5种,列表如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表现型
正常
正常(携带)
色盲
正常
色盲
后代相交方式以及子代表现情况。
亲代表现型
女性正常×男性正常
女性正常×男性色盲
女性携带×男性正常
女性携带×男性色盲
女性色盲×男性正常
女性色盲×男性色盲
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以色盲为例)
亲代杂交组合
子代表现型、比例
子代基因型、比例
四、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
1、思路: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如AaBbXEXe×AABbXeY可以分解为如下三个分离定律:Aa×AA;BbXBb;XEXe×XeY。
2、概率的计算方法
先求出每一对分离定律的概率,再相乘,如计算AaBbXEXe×AABbXeY的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XEXe的个体在后代中所占的比例,AabbXEXe=1/2Aa×1/4bb×1/4XEXe=1/32。
3、用分离定律可以解决自由组合的下列问题
(1)配子类型及概率的问题
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为2×2×2=8,产生配子AbC的比例为AbC=1/2A×1/2b×1/2C=1/8
(2)配子间的结合方式问题
如AaBbCc×AABbCc杂交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种数
先求出AaBbCc和AABbCc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AaBbCc产生8种配子,AABbCc产生4种配子。
再求出两亲本配子间的结合方式。由于两性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AaBbCc和AABbCc配子间有8×4=32种。
(3)基因型类型及概率的问题
如AaBbCc和AABbCc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有多少种,比例是多少。
可以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有2种基因型(1 Aa:1 AA)
Bb×Bb→后代有3种基因型(1BB:2Bb:1bb)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 Cc:1cc)
因而AaBbCc×AABbCc杂交后,后代中有2×3×3=18种基因型。
又如该双亲后代中AaBBCc出现的概率为:1/2(Aa)×1/4(BB)×1/2(Cc)=1/16。
(4)表现型类型及概率的计算
如AaBbCc和AABbCc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有多少种,比例是多少。
可以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有1种表现型(1 A_)
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3B_:1bb)
Cc×Cc→后代有2种表现型(3C_1cc)
因而AaBbCc×AABbCc杂交后,后代中有1×2×2= 4种表现型。
又如该双亲后代中A_B_cc出现的概率为:1(A_)×3/4(B_)×1/4(cc)=3/16。
(5)推断子代患遗传病的情况(以两对基因决定甲、乙两种遗传病为例)
子代患病情况为:正常+只(只甲+只乙)+患甲乙=1,正常=甲正常×乙正常;只甲=甲病×乙正常;只乙=甲正常×乙病;患甲乙=甲病×乙病。分别用分离定律求出甲乙正常和患病的概率,进行计算即可。
总结:1、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时,先分别分析每对基因或性状,求出相应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或概率,然后运用乘法原理求出符合要求的结果。
2、推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亲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也应该用分离定律来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五、个体基因型的确定
1、个体表现型为隐性,基因型肯定由两个隐性基因组成,为aa。
个体表现型为显性,则基因型为A_,AA或Aa。
2、测交法:进行测交,如果后代性状不发生性状分离,则被测者为显性纯合子——AA
;如果测交后代性状发生性状分离,则被测者为杂合子——Aa。
3、自交法:自交后代性状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为纯合子,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为杂合子自交——Bb×Bb。
4、双亲均为显性,杂交后代任然为显性,亲本之一为显性纯合子——AA,另一方为AA或Aa。
六、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方法
1、自交法:让某显性性状的个体自交,如自交发生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如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子。此法适合于植物,不适合与动物,而且是最简单的方法。
2、测交法: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杂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一定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子。待测对象若为雄性动物,注意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使后代产生更多的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3、单倍体育种法:取待测个体的花药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鲜素处理加倍,获得的植株为纯合子,根据后代植株性状是否相同进行确定。若后代植株性状相同,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否则为杂合子。
4、F1花粉鉴定法
水稻有糯稻和非糯稻之分。糯稻的米粒和花粉内含物都含有可溶性支链淀粉,遇碘液呈红褐色;非糯稻的米粒和花粉内含物含不溶性直链淀粉,遇碘液变蓝色。遗传学表明,非糯性是显性,糯性是隐形,让它们(纯合子)杂交,F1代都表现为非糯性,F2代非糯性与糯性的分离比接近3:1。如果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大约一半花粉粒呈蓝色,另一半呈红褐色,明显的分为两种类型。
七、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方法(以分离定律的验证为例)
1、自交法
方法步骤:(1)取纯和的显性个体和隐形个体杂交,获得F1。(2)让F1进行自交,F2如果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则这一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2、测交法
方法步骤:(1)取纯和的显性个体和隐形个体杂交,获得F1。(2)让F1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测交,子代如果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这一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3、单倍体育种法
方法步骤:(1)取纯和的显性个体和隐形个体杂交,获得F1。(2)种植F1,取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3
)用秋水鲜素处理幼苗,得到纯合子,观察植株的表现型,如果植株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这一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八、根据后代分离比推断亲本基因型
1、若子代显性:隐性=3:1,则亲本为杂合子自交,即Aa×Aa。
2、若子代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为杂合子测交,即Bb×bb。
3、若子代有四种表现型,其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亲本为双杂合子自交,即AaBb×AaBb。
4、若子代有四种表现型,其性状分离比为3:3:1:1或者3:1:3:1或者1:1:3:3,则相交类型之一为杂合子自交,即Aa×Aa;另一相交类型为杂合子测交Bb×bb。亲本为AaBb×Aabb
5、若子代有四种表现型,其性状分离比为1:1:1:1,则相交类型都为杂合子测交,即Aa×aa和 Bb×bb。亲本为AaBb×aabb或aa Bb×Aabb。
九、区分杂交、自交、测交、回交和正反交
回交:指杂种与双亲之一相交的方式。
正反交:若甲(高)作父本,乙(矮)做母本,即甲高雌×乙矮雄作为正交实验,那么,若乙(矮)作父本,甲(高)做母本,则乙矮雌×甲高雄为反交。正反交主要用来区分性状的遗传是细胞质内的基因遗传还是细胞核内的基因遗传。如果是细胞质内的基因遗传,会表现出正反交结果不同,但都与母本表现型相同;如果是细胞核内的基因遗传,会表现出正反交结果不同,但并不都与母本表现型相同。
十、两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特殊遗传现象
某些生物的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在遗传的时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但是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却出现了很多特殊的性状分离比如9:3:4,15:1,9:7,9:6:1等,分析这些比例,我们会发现比例中数字之和仍然为16,这也验证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具体各种情况分析如下。
F1(AaBb)自交后代比例
原因分析
9:3:3:1
正常的完全显性
9:7
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9:3:4
Aa(或bb)成对存在时,表现为双隐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6:1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A或B)时表现为另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15:1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A或B)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十一、探究某性状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
规律:⑴观察正交和反交结果可分析判断生物的遗传类型。⑵细胞质遗传有两大特点:①母系遗传;②后代分离比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⑶要注意细胞质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区别。虽然正、反交结果不同,但伴性遗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后代有一定的分离比。
十二、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
规律:⑴伴性遗传与性别有关;正交与反交后代有时结果不一样,性状的出现往往与性别有关。⑵找准同一生物的同一性别群体,看其显性与隐性性状出现的比例是否为1:1,若是则最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若不是则最可能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⑶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某等位基因是在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上,应选择的杂交组合为:隐性性状的雌性与显性性状的雄性。
十三、遗传系谱题的分析与解法
-、遗传系谱题的解题思路
判断遗传方式→确定有关个体基因型→概率计算
二、5种遗传方式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4、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5、伴Y遗传
三、关于遗传系谱图分析题快速判断法:
1.人类遗传病的5种遗传方式及其特点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遗传特点
实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家族中患者少,隔代交叉遗传,患者为隐性纯合体
白化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家族中患者较多,代代相传,正常人为隐性纯合体
软骨发育不全症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色盲、血友病
家族中隔代遗传,交叉遗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家族中世代相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抗VD佝偻病
伴Y染色体遗传病
家族中传男不传女,只有男性患者没有女性患者
人类中的毛耳
2.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的确定
(1)首先根据题干画出遗传系谱图(如果没有遗传系谱图)
(2)确定系谱图中的遗传病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①“无中生有”为隐性遗传病。即双亲都正常,其子代有患者,则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②“有中生无”为显性遗传病。即双亲都表现患病,其子代有表现正常者,则一定是显性遗传病。
(3)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以上(2)、(3)的判断可以根据人类遗传病口诀判定: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4)写出个体的基因型。
(5)按照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计算。
3.不确定类型的判断方法
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就只能作不确定的判断,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方向推测,通常的原则是:
(1)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性,则该病很可能为显性遗传,
(2)如果系谱中的患者无性别差异,男、女患病约各占1/2,则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3)如果系谱中的患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患者相差较大, 则该病可能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它又分为三种情况:
a.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分析:因为在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带有隐性致病基因就表现为患者,而女性要两个X染色体上都带有隐性致病基因才表现为患者,携带者女儿表现正常。因此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通常表现为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b.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分析:对于伴X显性遗传病,男性只能从母方获得一个带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而患病,而女性既能从母方获得一个带有显性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而患病(几率与男性相同)又能从父方获得一个带有显性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而患病,从而增大了患病几率。所以从整个系请看,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
c. 患者连续在男性中出现,女性无病: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