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35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训练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训练 植被返青期、枯黄期和生长季是重要的植被物候现象。下图为青藏高原11个生态地理分区,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与海拔存在关联,且不同生态区的高寒草地物候也存在差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整个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的 A. 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提前    B. 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推迟 C. 返青期提前、枯黄期推迟    D. 返青期提前、枯黄期提前 ‎2.在海拔2600-3500m的地区,②生态地理区的高寒草地返青期明显晚于①生态区,与之最为密切的因素是 A. 夏季风    B. 年降水量    C. 纬度因素    D. 地势起伏 ‎3.①、②、③、④四个生态地理区中,高寒草地返青期最迟的是[来源:]‎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 ‎1.A ‎2.C ‎3.D ‎【解析】‎ ‎1.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热量低,生长期缩短,整个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的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提前,A对。B、C、D错。‎ ‎2.在海拔2600-3500m的地区,②地的纬度较高,其生态地理区的高寒草地返青期明显晚于①生态区,与之最为密切的因素是纬度因素,纬度高,气温降低,C对。夏季风、地势起伏的影响相似,A、D错。返青期受热量影响,年降水量不影响热量差异,B错。‎ ‎3.根据图例,①、②都是针叶林区,结合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两区域分布的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返青期较早,A、B错。③、④都是草甸分布区,分布海拔较高,图中③比④的海拔低,热量条件较好,返青期较早。四个生态地理区中,高寒草地返青期最迟的是④,D对,C错。‎ 下图是某科考队员在北冰洋拍抓拍到的一只北极熊生活照片。科学家预计,到了2050年,北极熊的数量将减少30%。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 ‎4.照片拍摄的最佳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5.北极熊数量将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海面上升,被淹死    B. 气温寒冷,被冻死 C. 食物缺乏,被饿死    D. 市场需求,被杀死 ‎【答案】‎ ‎4.B ‎5.C ‎【解析】‎ ‎4.严冬季节,北极熊外出活动大大减少,进入局部冬眠状态。读图可知,图中北冰洋有部分区域冰雪消融,北极熊站在浮冰上,应为北极地区的暖季,即北半球的夏季。故选B。‎ ‎5.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冰山会减少,北极熊赖以生存捕食的海洋浮冰区消失,北极熊捕食困难,食物链中断,数量减少,濒临灭绝。故选C。‎ 海岸沙丘岩是指在海岸沙丘形成较稳定时,其表层的矿物被水溶解,渗入岩石空隙结晶后蒸发干结而成的链状砂质沉积岩。西奈半岛与以色列南部的沿海地区相邻,在沙丘与海洋的过渡地区都分布有连片的海岸沙丘岩。以色列的沙丘岩宽度比西奈半岛的大得多,沙丘东部边缘的肥沃农田向内陆延伸达40公里。‎ ‎6.以色列比西奈半岛的沙丘岩海岸宽的主要原因是 A. 盛行风向    B. 洋流流向    C. 海浪作用    D. 海岸走向 ‎7.沙丘岩广泛分布的地区 A. 多有贝壳类化石和鹅卵石    B. 近岸海域坡陡水深 C. 沙丘洼地常见季节性湖泊    D. 沙丘链与海岸线垂直 ‎8.与以色列中部高地相比,影响其西部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是 A. 土壤贫瘠    B. 水源短缺    C. 风沙危害    D. 低温冻害 ‎【答案】‎ ‎6.D ‎7.C ‎8.C ‎【解析】‎ ‎6.根据材料可推测海岸沙丘岩早期是由风力沉积形成的沙丘。该地为地中海气候,盛行西南风,风携带尼罗河三角洲处的沙源,以色列虽然距离沙源地较远,但是南北向的海岸走向,使得风能够搬运沙源深入到较远的内陆,所以后期形成的沙丘沉积层宽度也较大。D正确。‎ ‎7.根据信息可知,该地区的溶解作用与蒸发作用更容易发生,高温利于地表水溶解岩层物质,蒸发利于加快表面干结。沙丘岩的形成需要高温和干湿季差异显著,蒸发旺盛等条件。所以,这种气候特征易形成沙丘间洼地的季节性湖泊,C正确。海岸沙丘的主要沙源是来自近岸水域的河流或者海洋沉积物,该地海岸沙丘面积广,所以沉积物质沙源应该较多,该地的海域水一般较浅。B错误。沙源被风搬运至海岸沉积而成,一般颗粒较小,常见贝壳碎屑物,所以不常见鹅卵石,鹅卵石常为河流搬运沉积的产物。A错误。沙丘沿海岸线分布延伸,形成链状,与海岸线平行。D错误。‎ ‎8.‎ 根据信息“在沙丘与海洋的过渡地区都分布有连片的海岸沙丘岩”,可见农田的西部紧邻沙丘,而且考虑到上题的结论,沙丘易流动,掩埋东部农田。所以C正确。信息给出东部为广大肥沃土地,因此选项A不正确。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平均气温高于零度,利于作物越冬,低温冻害不易发。以色列中部高地与西部农田都比较容易发生干旱缺水的问题。‎ 中高纬度湖泊水体的温度、溶解氧等物理性质具有明显的垂直差异和季节变化,湖水中的溶解氧来源于大气和水草、水藻的光合作用。下图示意美国北部湖泊夏季(a)和冬季(b)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相对于其他季节,夏季湖泊均温层内含氧量急剧减少,主要原因是 A. 水温升高,水中溶解氧逃逸    B. 细菌分解有机物加快 C. 与上层水体交换加剧    D. 鱼类呼吸消耗增多 ‎10.冬季,与有冰覆盖但无雪覆盖的湖泊相比,冰面有厚雪覆盖的湖泊鱼类更容易死亡,其原因可能是 A. 湖水中没有光合作用    B. 水温更低    C. 湖水分层现象消失    D. 水温偏高 ‎【答案】‎ ‎9.B ‎10.A ‎【解析】‎ ‎9、根据图中夏冬季节的湖水温度相比较,夏季均温层温度是升高,一般情况下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愈高,水温升高,溶解氧会逃逸。但夏季均温层的温度为10摄氏度,与冬季相比并没有升高多少,所以不可能会导致含氧量急剧减少(从温度变化对比,抓住设问中的急剧两个字);从夏季湖泊图中可以看出夏季均温层的温度低于上层的变温层,下层与上层的水体交换不会出现加剧现象;而鱼类分布主要在变温层,但变温层的溶解氧却为9ppm,明显大于均温层,所以ACD都错;而夏季在湖底层的生物残体由于水温升高其受细菌分解速度加快,当这些有机物发生腐败分解时,会消耗掉大量的溶解氧。 ‎ ‎10.冬季,冰面有厚雪覆盖的湖泊,冰雪对太阳辐射有强烈的反射作用,使得到达湖泊的光热资源少,抑制了湖泊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湖泊中含氧量减少,鱼类更容易死亡,A正确;有冰雪覆盖的湖泊,冰层阻止空气与湖泊热量的交换,使得湖泊内温度更高,B错误;冬季湖水上下的温度、含氧量等方面有差异,湖水分层现象依然存在,C错误;冬季湖泊的水温远远低于夏季湖泊水温,因此不可能是水温偏高导致的鱼类死亡,D错误。故答案选A。‎ 读“某地1月和7月平均气温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1.等温线与当地等高线的契合程度是指两者的平行程度,平行程度越高则契合度越高,反之则越低。相对于闭合等温线L2而言,L1与当地等高线契合程度较低。对图中L1契合度较低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 冬季风    B. 太阳辐射    C. 海陆位置    D. 地形 ‎12.相对于a、b、c山体的南坡而言,d山体的南坡垂直自然带谱更丰富。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d山体 A. 纬度更低    B. 距离海洋更近    C. 光照更充足    D. 受夏季风影响更显著 ‎【答案】‎ ‎11.C ‎12.D ‎【解析】‎ ‎11.读图,结合图例,L1为1月份平均气温等值线,1月份为冬季,冬季风对图示西北地区影响大,降温剧烈,而背风地带降温幅度小,所以导致气温与等高线分布的契合度低,A对。1月份,纬度高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小,昼长短,太阳辐射影响气温分布,导致契合度的季节差异,B对。而不同季节的海陆位置没有变化,不会导致契合度季节变化,C 错。海拔不同,地形差异大,导致季节变化大,D对。故选C。‎ ‎12.读图可知,图中4座山体的纬度差异不大,不会导致垂直自然带差异,各山体距离海洋距离相差不大,光照对于垂直变化影响不大,ABC错。而d山体位于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显著,降水的垂直变化大,所以自然带谱更丰富,D对。故选D。‎ 科研人员对青藏高原北麓河盆地天然形成的湖塘下部及其周围地区进行地温钻孔监测,分析发现湖塘中心、湖岸边、天然场地冻土上限不同。下图为三地钻孔地温垂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3.有关该湖塘两次监测时数据分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2009年湖塘冻土埋藏深度比2019年浅 B. 2009年湖塘气温比2019年高 C. 2019年湖塘水域面积比2009年大 D. 2019年地温变化峰值的形成是受湖塘水体影响 ‎14.科研人员钻探的K1、K2、K3三孔依次位于 A. 湖塘中心、湖岸边、天然场地    B. 湖塘中心、天然场地、湖岸边 C. 天然场地、湖岸边、湖塘中心    D. 天然场地、湖塘中心、湖岸边 ‎【答案】‎ ‎13.C ‎14.A ‎【解析】‎ ‎13.科研人员对青藏高原北麓河盆地天然形成的湖塘下部及其周围地区进行地温钻孔监测,分析发现湖塘中心、湖岸边、天然场地冻土上限不同,2009年湖塘冻土埋藏深度比2019年浅,2009年湖塘气温比2019年高,2019年地温变化峰值的形成是受湖塘水体影响。‎ ‎14.分析发现湖塘中心、湖岸边、天然场地冻土上限不同,科研人员钻探的K1、K2、K3三孔依次位于湖塘中心、湖岸边、天然场地,所以A正确。‎ 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C02,而森林土壤是C0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C02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森林土壤C0: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的关系示意 ‎15.武夷山森林土壤C02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 A. 1~2月    B. 4~5月   C. 7~8月    D. 10~11月 ‎16.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 A. 降水较多    B. 蒸发较大   C. 气温较高    D. 枯枝落叶较多 ‎17.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CO2排放量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土壤温度较高    B. 土壤湿度较大  C. 土壤含水量较高    D. 枯枝落叶量较多 ‎【答案】‎ ‎15.C ‎16.A ‎17.D ‎【解析】‎ ‎15.根据图示曲线,森林土壤C02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呈正相关,枯枝落叶季节变化较小。武夷山森林土壤C02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7~8月,此时是夏季,气温高,土壤温度高。降水多,土壤含水量大,C对。其它时段土壤温度较低,含水量较小,A、B、D错。‎ ‎16.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 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东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A对。蒸发量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错。两坡的气温、枯枝落叶差异不大,C、D错。‎ ‎17.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CO2排放量大,最可能的原因是天然林中的枯枝落叶量较多,人工林有人工管理,落叶量少,D对。天然林与人工林在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方面差异小,不是主要因素,A、B、C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