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5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教案
【专题要点】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1)不同.KS5U.COM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考WWW.KS5U.COMW纲要求】
KS5U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知识纵横】
一人口与环境
①人口增长类型
②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
世界人口增长: 人口容量
人口自然增长
两类国家的不同人口问题、影响、措施
经济状况 人口增长
人口迁移①原因分析
②世界和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③影响: 对迁入地 对迁出地
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状况
人口分布
影响因素
二 城市与环境
自然区位
K!S!5!U区位分析 社会、经济区位
城市地域类型
城市 空间结构商业区
城市功能分区及原因 住宅区 位置、原因
工业区
其它功能区
城市化 定义、标志、动力
两类国家的不同进程
影响对世界
自然环境
对城市 措施
人文环境
【教法指引】
1.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与环境的关系,人口再生产类型以及人口问题是考查的重点;
2.以选择题为主要题型,多亿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构成图或表格、曲线折线等方式呈现信息;
3.侧重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4.对于城市则侧重考查对相关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典例精析】
全国1文科综合)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1~2题。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总人口(万人)
35
167
701
0~14岁(%)
35.27
14.63
8.5
15~64岁(%)
58.36
83.15
90.39
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
1.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2.该城市是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
(2008·北京文科综合)城市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并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异。读图4,回答3题。
3.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城市空间最合理的利用方式分别为
A. 电影院、厂房、住宅、银行 B. 零售店、电影院、厂房、办公室
C. 办公室、零售店、住宅、厂房 D. 批发市场、办公室、住宅、零售店
(2008·四川文科综合)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右图,回答4~5题。
4.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A.10% B.20%C.30% D.40%
5.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60年代初期 B.70年代中期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后期
6.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进入郊区化阶段
(2008·山东文科综合)7.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图8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9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3)读图8、9,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8分)
(4)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3分)
(2008·江苏地理)图8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政府机关用地 D.居住用地
9.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 B.③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
C.K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 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区
(2008·江苏地理)图10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 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
11.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
A.山西 B.江苏 C.新疆 D.黑龙江
(2008·江苏地理)图11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A.①--城市人口比重 B.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③--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13.图示曲线反映了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2008·江苏地理)14、图18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2分)
(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M、P、Q中▲处是高级住宅区。(2分)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处,理由是▲。 (3分)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3分).
答案:1、D 2、B 3、C 4、B 5、D 6、C
7.(3)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
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
城市数量增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较快;
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
(4)答案一: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
答案二: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8、B 9、C 10、AC 11、AC 12、CD 13、BC 14、(1)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2)集中式或团块式;P(3)甲 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4)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读上图回答1~3题。
1.该城市从地域形态上看属于
A.组团式 B.集中式 C.条带式 D.放射状
2.根据右图信息,甲城市火力发电站适合选择在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3.适宜在K点布局的企业是
A.钢铁厂 B.印染厂 C.自来水厂 D.造纸厂
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乡人口变化表,判断4-5题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年份(年)
城市人口(亿人)
农村人口(亿人)
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亿人)
农村人口(亿人)
城市人口比重(%)
1920
1.1
5.6
16.4
1.5
10.7
12.3
1940
3.6
4.8
42.9
1.6
13.6
10.5
1960
4.8
6.1
44.0
3.6
15.6
18.8
1980
7.9
4.4
64.2
6.2
25.9
19.3
2000
11.1
4.4
71.6
20
24.4
45.0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速度快于发达国家的时段是
①1920年~1940年 ②1940年~1960年 ③1960年~1980年 ④1980年~2000年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5.有关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老城区环境污染严重 B.新城区的地价不断上涨,吸引更多的居民到此居住
C.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 D.新城区环境优美,城市设施齐全
6.(双)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它通常用性别比这个指标加以度量。性别比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的数量。读下图,曲线②为珠江三角洲人口性别比例曲线,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造成俄罗斯1950年性别比低的原因可能是战争
B.珠三角性别比低主要是轻工业发达,女性劳力多
C.曲线①表示的男女比例较协调
D.曲线②表明到2010年,男性人口会大幅下降
答案:1、D 2、D 3、C 4.D 5.B 6.CD
1、.读图12和图13,回答下列问题。(15分)
F
图12 南美洲气候类型和人口分布示意图
(1)如果此时图示区域是星期三,则地球上的另一天是星期;该日,图示区域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3分)
(2)A、B都是气候;该季节C地的气候特征是;A、B、C、D四地自然带中属于非地带性分布的有。(4分)
13 南美洲城市化
(3)分析E国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自然原因。(3分)
(4)结合图13,分析南美洲城市化的特点。(3分)
(5)图12中F所示海域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试分析其形成原因。(2分)
答 案
(1) 四(1分) 从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2分)
(2)热带雨林(1分) 炎热干燥(1分) BD(2分)
(3)人口分布特点: 多集中分布在(国土)东南沿海地区(或巴西高原东南部);(1分)
原因: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温和,适宜居住;海上航运便利(或地势平坦,水源丰富)(2分)
(4)城市人口比重(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3分)
(5)秘鲁附近海域受离岸风影响(或受秘鲁上升补偿流的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09安徽)
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平原49.6%,山地15.3%,丘陵27.0%,水面8.1%。完成23~24题。
23.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24.表1中①、②、③、④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表1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
耕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其他用地
①
57.80
37.32
0.76
3.59
0.53
②
40.96
25.68
0.16
11.60
21.60
③
30.71
31.15
0.37
31.86
5.91
④
20.16
50.95
0.56
7.61
20.72
A.①B.②C.③D.④
图5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25~26题。
25.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26.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23.A 24.B 25.C 26.B
18.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
读图6,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
B. 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
C. 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
D. 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
19.某特大城市一专营多种高档商品的大型商厦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经营却获得成功。从区位因素看,主要是由于
A.地价便宜 B.人流量大 C.接近货源地 D.道路通达性好
20.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区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明显高于郊区,热岛效应更为显著。其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郊区人口减少B.城市消耗能源增加
C.单位面积蒸发耗热减少 D.城乡局地环流增强
答案 18、A 19、AD 20、BC
(09上海)(八)右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
7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④城市规模扩大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8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
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①蔬菜种植基地 ②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大学城 ④美术馆
A.①② B. ②③C.③④ D. ①④
7.A 8.C
(09上海)(十五)分析有关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分)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套活动厦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
4l.读图1中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肘期,我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约为%和%。由趋势线可见,我国现代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是。
42.图1、图2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我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始终居高的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和英国相比,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是,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较大的国家是。
43从图3可以获得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变化的哪些地理信息?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
44.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大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个产业的发展?说明其理由。
答案 (十五)(本题14分)
41. 61;29;经济城市化水平
42.经济城市化水平;英国;我国
43. 图3显示,20世纪4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度大致相当,此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贡献度持续加大,而第二产业的贡献度开始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有扩大趋势。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第二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上升,而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持续加大。44.第三产业。因为第三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同时,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经济城市化的提高。
【专题突破】
图3位华北某小城镇略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镇与依托矿产资源,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你认为最适宜在该城镇布局的工厂是
A.建筑材料厂 B.化肥厂 C.冶炼厂 D.电镀厂
2.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若该城镇规划—处住宅区,你认为较合理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4是我国第五此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读图判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
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 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
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 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
°
°P
105°
30°
3000-5000米
2000-3000米
1000-2000米
500-1000米
0-500米
河流
铁路
4.(13分)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局部地形图,回答:
(3)简要分析城市P的有利区位。(5分)
图7是某市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图,图中两条等高线的高差为10米。回答5—7 题。
① ② ③ ④
图7
等高线
R
5. 该城市的风频图应是
A.①B.②C.③D.④
6. 最不宜在R 地布局的是
A. 化工厂 B. 家具厂 C. 机床厂 D. 食品厂
7. 影响该市商业区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和市场 B. 河流和交通
C. 地形和交通 D. 市场和交通
8.(10分)读我国中部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图13
(1)长沙、株洲、湘潭作为中部城市群之一,将发挥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请分析该城市群发展的自然区位因素。(4分)
(2)简述以该城市群为中心的地区吸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6分)
9.(5分)图13是某区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变化图,读图回答:
1988年
1995年
2001年
农田
林地
城区
湖泊
图13
(1)分析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
的特点。(3分)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
化?(2分)
0
5
10
15
20
‰
-5
10
20
30
40
‰
①
②
③
④
图8
自 然 增 长 率
出 生 率
图8是2005年中国、印度、英国和俄罗斯四国的人口资料统计图,分析回答10—13题。
10. 图中数字代表中国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1. 与③国相比,②国人口出生率稍高,但自然增长率明显较低,主要原因是
A. 居民生活水平较低 B. 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C. 环境污染严重 D. 人口老龄化较严重
12 按人口发展的一般规律,下列人口增长模式转变最可能的是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②
A
B
C
D
铁路
公路
河流
图13
13(9分)图14是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该地主导风向是西南风。分析回答:
(1)对该城市的功能区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则中心商务区应在________处,居住区应在______处,工业区应在______处,科技文化区应在_______处。(填字母)(4分)
(2)分析A和D功能区在图中合理布局的原因。(5分)
答案
1、A 2、C 3、A 4、 ①地形平坦 ②气候温暖湿润 ③水源充足 ④铁路交通便利
5、C 6、D 7、D 8.(10分)
(1)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有河流提供水源和水运条件,矿产丰富(每个1分)
(2)政策扶持,地租较低,劳力丰富廉价,原料和能源丰富,交通便捷,农产品丰富(市场潜力大)。(每个1分)
9.(5分)(1)城区面积明显增大1分,林区面积锐减1分,北部农田减少,南部农田增加1分
(2)社会经济的发展1分,加快了城市化进程1分。
10、C 11、D 12、D 13.(9分)
(1)D1分、B1分、A1分、C1分
(2)D地处城市中心1分,交通发达1分。A地处下风向1分,不会对城区造成大气污染;铁路交通便利1分;地价较低1分。
.KS5U.COM201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学案
【学法导航】1.人口增长模式及判断
“高高低”模式
特点
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
生产力水平
低
“高低高”模式
特点
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
分布国家
较高
“低低低”模式
特点
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分布国家
高 发达国家 西欧 美国 大洋洲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与迁出地产生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迁入地
使其综合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
另一方面也容易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迁出地
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联系,
②缓解了人口压力
③缓KS5U解就业压力
容易导致劳动力匮乏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途径
①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如实行“公交优先”原则;加强交通设施的建设;兴建经济适用房;抑制楼价等)
③保护.KS5U.COM和治理城市环境,加强城市管理
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并通过合理布局,使其有利于自净,有利于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4、城市区位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
1.地形:__地形平坦(谷地)__
2.气候:_气候适宜(气候温暖湿润)
3.河流:①河运起点_② 河运终点③过河点和水运起止点
社会经济要素
1.自然资源_水源充足、矿产资源充足__
2.交通__水陆交通便利__
3.科技、旅游
4. 政治、军事和宗教:
城市土地利用
1.城市布局的基本形态
2.城市功能分区
举例说明
城市区位
K·S·5·U
5、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军事、宗教的影响减弱。
交通和自然资源因素始终起巨大影响。
科技和旅游成为新的城市区位因素,如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黄山市、张家界市等城市的形成。
6、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划分:
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2、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城市的主要功能区:
* 商业区 :(1)主要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2)主要的需求是要有便捷的交通和大量的消费人口
中心商务区(CBD)的主要特征:
①是城市商业核心区;
②以高层建筑为主;
③交通运输便捷;
④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 住宅区 ⑴用地面积: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城市用地的40﹪~60﹪;
⑵在位置上出现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的状况。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工业区
⑴工厂企业之间靠拢布置可带来集聚效益,工业集聚
形成工业区。
⑵工业区在城市区位中的两个特点:
一是不断向城市区外缘移动;
二是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⑶一个城市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工业区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历史原因:原有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在的
功能区现状。
经济因素:
1.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2.交通的通达性:
社会原因:收入差异、知名度、种族和宗教。
行政因素:政府引导或划分不同的功能区。
自然因素:土地的面积与形状、地形起伏程度
与坡度大小、水文和气象条件等。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是指向居住在它周围地区的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
主要内容:
中心地等级
服务范围
数量
彼此距离
职能种类
高
大
少
远
多、复杂
低
小
多
近
少,简单
【专题综合】
1.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下图是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2001年、2002年两年内PM10的观测资料。根据所提供资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四个PM10监测点位置图。监测点分别为S11、S71、S72、S73。
监测点
样本数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S11
724
0.162
0.010
0.062
S71
724
0.178
0.006
0.057
S72
725
0.178
0.012
0.061
S73
725
0.220
0.011
0.074
材料二:PM10浓度数据的基本统计结果(单位:mg/m3)。
材料三: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和植被覆盖比数据(%)。
监测点
林地
草地
建筑用地
裸地
水体
其他
S11
38.6
14.13
12.33
11.25
23.69
2.24
S71
47.7
11.81
9.33
5.43
25.73
4.03
S72
51.8
10.65
9.86
7.75
19.94
3.55
S73
31.7
24.83
16.95
12.37
14.15
1.93
月平均浓度mg/m3
主导风向(度)
PM10月平均浓度与主导风向(度)的关系
月
PM10月平均浓度与月降雨强度的关系
月
月平均浓度mg/m3
材料四:S1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与主导风向(度)的关系曲线和月降雨强度与PM10月平均浓度的关系图。
(1)S11、S71、S72、S73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哪一个?并简要分析原因。(4分)
(2)分析S11点的6-7月平均浓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4分)
(3)根据以上图文资料,简述甲城市PM10浓度时空变化的规律。(4分)
(4)要进一步提高甲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2分)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因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是_____和____。A城的主导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工业。(3分)
(2)B、C两城市之间的铁路线建成后,B城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明显增加。(2分)
(3)试评价F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3分)
(4)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该地区拟再建两条铁路线,请你帮助设计合理的线路,并在图中用规范图例绘制出来。(4分)
3.读两国轮廓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要回答图示两国在自然资源方面各具有的突出优势。(5分)
(2)简述两国人口分布的特点?(3分)
(3)A城与B城相比,城市问题哪一个更突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甲图所在的大洲有世界最大的沙漠,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5)与乙国相邻的该洲另一农畜产品出口大国是哪国?(1分)
答案:
1.(1)S71点(2分)。原因:S71点生态环境保护好,植被覆盖率较高(1分);建筑用地和裸地面积小(1分),因此PM10的月平均浓度较低,空气质量好。
(2)S11点6-7月的PM10浓度较低(2分)。因为6、7月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即由海洋吹向陆地(1分),而S11点正好位于该城市的东南方向,此时由海洋吹来的风带走了大气中的一部分颗粒物(1分),故PM10的浓度较低。
(3)甲城市PM10浓度时间变化规律:雨季(夏季)PM10浓度较低(1分),旱季(春秋冬季)浓度较高(1分);空间变化规律: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PM10较低(1分),而建筑用地和裸地面积大的地区,PM10的浓度较高(1分)。
(4)加强绿化,提高植被覆盖率(1分);降低裸地和建筑用地的面积(1分)。
2. (1)B; C; 棉纺织(3分)(2)钢铁或机械(2分)
(3)优点:旅游资源丰富;与经济发达城市的距离较近。缺点:交通通达度欠佳。(3分)
(4)答案见图(从C城向北的铁路线,宜偏向E城,亦可设计为从C城至E城;从C城向
南的铁路线,为保护旅游区环境可到F城。)(4分)
3.(1)甲国:气候炎热干燥,光热充足,太阳能丰富,石油资源储量大。(2分)
乙国:气候湿热,水量充沛,水能蕴藏量大,生物多样性丰富,铁矿质优量大。(3分)
(2)两国人口地区分布都极不平衡(1分),甲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1分),乙国人口集中居住在东南沿海地带(1分)。
(3)A城(2分)。 A城市职能复杂,B城市职能单一(答人口数量、基础设施等可酌情给分)(2分)
(4)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域宽广;西海岸有加那利寒流的减湿作用;北部与亚欧大陆相联系使东北信风从大陆上吹来干燥气流。(每点2分,共4分)
(5)阿根廷 (1分)
WWW.KS5U.COM201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考案
【专题考案】90分钟
读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回答l-3小题。
1.A地区和.KS5U.COMB地区所在的地形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太行山脉
2.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
A.凌汛B.水土流失C.森林面积减少D.泥石流频发
3.本区北部人口合理承载力低的原因是
A.人口增长率低 B.处于自然带的过渡地带
C.人口死亡率高D.自然环境生产力较大
WWW.KS5U.COM我国某校高三(2)班学生进行家族人数统计,结果是:我辈269人,父辈524人,祖辈106人。KS5U图中的点表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我辈、父辈和祖辈出生时期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KS5U述,正确的是( )
A.我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B.祖辈出生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
C.我辈出生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
D.父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5、关于该校所在地区人口增长或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WWW.KS5U.COM )
A.目前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处于阶段Ⅲ
B.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Ⅳ—Ⅲ—Ⅱ—Ⅰ的过程
C.目前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
D.目前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6~8题。
6.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7.引起上述K·S·5·U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收入差距 B.家庭婚姻
C.工程建设 D.文化教育
8.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K!S!5!U图是某地区某种人文景观的分布图。据此回答9~12题。
9.这张图的标题可能是
A.乳畜带分布图B.石油工业区分布图
C.城镇分布图D.种族严重冲突地区分布图
10.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此类景观多分布于
A.平原地区 B.高原地区
C.崎岖山区 D.复杂的丘陵地区
11.影响图中景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开发时间的长短 B.宗教与军事
C.气候与河流 D.自然资源与交通运输
12.下列与该景观所在国家无关的地理事物是
A.大片棉田 B.东南信风 C.大片绿洲 D.旱涝灾害
13.下图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发现的树桩年轮特征示意图,根据树桩年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④→①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
B.靠P一侧枝叶茂密,水分较多
C.靠P一侧为阴面,生长快、长青苔
D.靠P一侧光合作用强烈
14.下面的水系图中,反映地势低平的是
当前,轿车正逐步进入家庭,成为大众消费的热点。读下表判断15--16题。
15.轿车销售商店的区位较宜选择在
A.城市中心商务区B.接近消费者的居民区
C.市区商业街D.交通方便的城乡结合部
16.不同等级城市每百户家庭拥有的汽车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愈发达,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
B.人口密度愈大,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
C.公共交通愈发达,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少
D.城市空间面积愈大,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
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判断17—18题。
17.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水平 B.人口密度 C.人口数量 D.经济发展水平
18.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读潜水位等值线图,右图表示甲图中XY两地间的剖面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①地的地下径流方向是
A.自东南向西北 B.自东向西
C.自西南向东北 D.从北向南
20.在资源利用上,图中显示该地存在的问题是
A.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盐碱化
B.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沙漠化
C.滥砍乱伐森林,破坏生态平衡
D.过度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21.(10分)右图提供了某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资料,读图回答问题。
(1)读图,试解释该国家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分)
(2)根据图I和图IV内容,分别分析该国的人口问题及原因。(8分)
22.(12分)右图是“天津市五大片安居工程分布及三环路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安居工程指由政府负责组织建设,以实际成本价向城市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提供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宅建设示范工程。)
(1)从经济因素考虑这五大片安居工程选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与这些安居工程配套建设的还应有区的布局与建设。(2分)
(3)你认为在这五片居民区当中地价更高一些的是居住区,试说明理由。(8分)
材料2: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23.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5分)
材料1: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
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
人口密度统计图
材料3: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3省贫困人口最多,总计2000万左右,至1999年在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贫困人口不足100万。
(1)材料l反映出1990年一2000年间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的趋向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2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垂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试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简析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4分)
(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并说明理由。(5分)
24.材料一: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当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注: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
材料二:我国200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左图)和我国人口增长预测图(右图).
(1)我国人口负担最轻、最佳的时期是 年前后;(1分)
(2)据图可知,“人口机会窗口”期一般为年(1分)
(3)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具有等特点;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年。(2分)
(4)我国的“人口机会窗口”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分)
(5)未来2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将给我国社会和环境造成哪些影响?(4分)
图10
32.95
32.9
32.85
32.8
32.75
32.7
32.65
113.4
113.5
113.6
113.7
113.8
纬 度
(°)
经度
(°)
1978年
2002年
25.(13分)图10是我国人口重心的空间变化图。我国的几何中心位于(103°50′E 、36°N)。分析回答:
(1)1978年以来,我国的人口重心一直位于几何中心的__________方向,且东西方向上的差距比南北方向上的_______。(2分)
(2)说出我国人口重心的空间迁移方向,并分析该变化对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的影响。(3分)
(3)解释人口重心在东西方向上发生迁移的原因。(3分)
(4)一种观点认为:“若人口重心在东西方向上的迁移趋势加快,将导致严重的负面影响。”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并简述理由。(5分)
测试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B
A
D
D
A
B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A
D
D
C
B
C
C
D
21.(10分)
(1)人口迅速膨胀,增长快;产业结构不合理(2分)
(2)I图 问题:人口增长迅速(2分) 原因: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2分) IV图 问题:人口分布不平均(2分) 原因:受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如地形、自然资源、交通、政策等)(2分)
22.(12分)
(1)距城市中心较远,低价较低(2分)
(2)商业(2分)
(3)华苑 (2分) 距市中心相对较近(2分),紧靠三环路,交通便利(2分),附近有绿地、水面,环境好(2分)
23.(15分)
(1)东、中部人口密度增加,西部略有下降,东西部人口分布更加不均(4分)
(2)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2分)
(3)地形崎岖,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文化科技水平低(4分)
(4)不能(2分) 因为西藏地区高寒、缺氧,土壤贫瘠,科技水平差,自然资源利用不充分,环境承载力低(3分)
24(1)2010年(1分)(2)40年左右(1分)(3)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1分) 2028(正负2年) (1分)
(4)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2分)
(5)问题:人口总数大;就业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2分)影响: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加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就业压力大;社会福利负担重(2分)
25.(13分)
(1)东南1分 大1分 (2)移向西南1分 东西方向上差异缩小1分,南北方向上差异增大1分
(3)东部地区经济发达1分,人口政策落实得力1分,自然增长率低(增长慢)1分
(4)正确1分。 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人口容量小1分,人口过快增长,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1分,造成生态的严重破坏1分;东部地区人口增长过慢,会出现年轻劳力不足问题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