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文学类文本阅读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语文专题精品复习学案-文学类文本阅读 ‎  1.分析综合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  2.鉴赏评价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  3.探究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要点精析】‎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文体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神不散:主题、意境集中。分三类:托物言志类,记叙抒怀类,议论明理类。文意=形式(结构和手法)+内容(材料)+主旨(志向,情怀和哲理)‎ 随着高考语文试卷文学性的强化,散文这种文体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许多感情真挚、文学色彩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命题者的首选材料。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类考的大多是散文,题型变化不大,难度逐步降低。但从学生的解题情况看,得分率普遍较低,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学生并不完全明确,以致训练无的放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学生未能熟练掌握,以致解题跟着感觉走。‎ 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考生应对其相关内容和作用了如指掌。‎ 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节、高潮、结尾等方面设题考查。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备考园地】‎ ‎ 一、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高考试卷中的散文阅读几乎每年都有这方面的命题。‎ ‎2、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3、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础。‎ ‎4、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学生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5、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一直以主观性测试为主,题型基本不变,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识点上略有不同。从试题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看,难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应、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解题方法点拨 ‎(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类 ‎【命题角度】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语境义)‎ 答题步骤为: ‎ ‎①本义入手,追根溯源。根据词语的本义,从上文中找到相关语境。‎ ‎②关键句子寻线索。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 ‎③思路延伸得情感。通过类比联想,借鉴同类文章的写作特点找到答案。‎ ‎【命题角度】2.与本文主旨相关的词语 ‎【答题思路】‎ ‎ ①明确词语地位。与文章主旨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概念,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 ‎②分析结构抓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看清作者写了几个层面。‎ ‎③抓关键词句,概括要点。从体现几个层面的关键句子入手,抓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3.表达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词语 ‎【答题思路】 ‎ ‎①审清题意明区域。看清答案从段中找,还是从全文找。‎ ‎②整体把握,分清层次。给段落或文章分层次,找全词语的内涵层面。‎ ‎③锁定关键词。由体现词语层面的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4.含义特殊、反映深层意义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结合文意定层面。结合文意,分清该词语包括几个层面的意思。‎ ‎②立足全文,锁定区域。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各个区域,锁定关键句。‎ ‎③归纳概括。从关键句中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关键词,归纳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5.需要概括含义要点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明确地位,审清题意。分析题干要求,看清需要概括含义的词语是文章的标题,还是段落中心词。‎ ‎②分清层面,概括信息。立足全文,分清词语包含的层面意思,总结概括出含义要点。‎ ‎【命题角度】6.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指代义)‎ ‎【答题思路】‎ ‎①理解词语本义。所谓词语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 ‎②圈定特殊语境。圈定特殊语境,即圈定该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如此,方可能便捷地理解词语的临时含义产生的环境。‎ ‎③联系语境分析。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容,如背景、目的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恰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 ‎【命题角度】7.运用了修辞的词语(修辞义)‎ ‎【答题思路】‎ ‎①理解词语的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②联系语境析修辞。任何修辞离开了具体语境,便不能发生作用,显出功能。故而,联系题干中要求解释的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有效阅读区间),分析它运用了何种修辞格。‎ ‎ ③瞻前顾后断深意。在有效阅读区间内,在该词语的前或后皆有对其进行直接阐释的句子、段落。抓住了这些阐释性语句、语段,便找到了打开词语修辞义大门的钥匙。‎ ‎④概览全文看表里。若在有效阅读区间内没有对须释义的词语的阐释性语句、语段,可联系全文主旨,分析文章表面上(表)写什么,实际上(里)写什么,而后由表及里,联系修辞方法分析该词的修辞义。‎ ‎【命题角度】8.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锁定有效阅读区间。根据题干提示,找到需要解释的词语在文中对应的位置,从而缩小搜索答案的范围。‎ ‎②‎ 抓住关键词句分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文本中的相关区间中,一般都有与试题答案相对应的阐述性、表述性词语、句子。抓住它们,便找到了答案的核心内容。‎ ‎(二)“表达技巧”鉴赏 ‎1.从审题入手,善于从题干及选项中获得答题的信息 要善于揣摩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准确地找到答题的切入口,从而比较准确地找到文中的相关信息区间。‎ 在题干中,常常会指明问题的区间和考查目的及要求。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平时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很快找到答题的切入口。‎ 阅读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的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题干上,充分发掘题干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是正确解题的重要途径。‎ ‎2.掌握答题技巧,从内容上把握答题的要领 ‎ 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方向,这仅仅是答好题的必要前提。要进一步找准答题的信息区间,筛选并整合答题的内容,还需学会答题技巧,善于借助原文内容,把握答题的要领。 ‎ 命题所涉及到的信息区间,它可以是一个小节,可以是两个小节,也可以散见于全文的相关区域。“概括”就是根据命题要求,运用求同思维从不同的信息区间,抽象出相同点。这是一个分析综合的过程。有些考生由于寻找相关信息的失误,而导致概括的内容完全脱离命题的要求;由于运用概括方法的不当,而导致概括的内容舍本逐末,或不够全面。由此可见,掌握准确寻找相关信息的方法,提高分析综合的能力,在概括中注意到概括角度的一致性、涵盖内容的全面性,就能减少答题的失误。 ‎ 解答表达技巧类试题时,一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考虑,侧重内容的一般是证明观点,或者增强表达效果,侧重形式的一般是使用什么手法和表现方法?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具体,不要笼统地贴标签。‎ ‎3.语言的运用,力求准确、精练、概括 ‎ ‎  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以主观表述题为主要的考查形式,要求考生自己组织语言来解答题目,所以如何组织好答题的语言,把筛选整合好的内容准确、精练、概括地表述出来,就显得非常重要。 ‎ ‎ ①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组织答案。‎ ‎ 一般来说,答案所涉及到的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就能“抠”出答案来。当然找出的词语、句子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需经过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比较接近标准答案。‎ ‎②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从适宜的角度作答。‎ ‎ 即:怎么问就怎么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有时在原文摘取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的内容,但不能从命题者所“问”的角度作答,如果直接使用会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因此,一定要紧扣题目的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排列组合,特别注意用句式的变换来重组,使之成为与命题提问角度相契合的答案。‎ ‎③ 语言表述力求精练。‎ ‎ 这对于受字数限制的表述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  对于高度概括的题目,当我们筛选整合好文中的相关信息之后,要把具体、形象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的语言;对于解释、阐述、评价性的题目,我们可删去描述性的修饰语、较长的限制语,或合并同类项,或改字缩词,或使用指代词,使语言的表述高度浓缩,以符合题目的要求。顺便提醒,对于不受字数限制的题目,不妨多答些(不能过份),在踩“点”给分的批阅方式中才能避免吃亏。‎ ‎  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首先必须理解、把握作品的基本语汇、句段、结构、章法。其次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表述能力,懂得一定的写作技法。再次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归纳能力,能根据整体阅读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文学知识去分析评判作品的相关内容。同学们只要认真训练,是一定能提高解题能力的。‎ ‎(三)“表达作用题”类 ‎1、人称表达类 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如下表:‎ 第一人称 便于直接抒情 第二人称 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 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2、修辞方法类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这类语句作用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点名所用的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在具体运用中又有些细微的差别,现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八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列表如下:‎ 比喻 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 夸张 表达感情更强烈 拟人 表达亲切,有情趣 对偶 整齐,有节奏感 排比 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反复 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反问 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 设问 突出强调 ‎(3)确认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3、表达方式类 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如下表:‎ 表达方式 主要作用 表达方式 主要作用 肖像描写 以形传神 工笔细描 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 动作描写 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细节描写 准确传神鲜明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插叙 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倒叙 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景物描写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叙后议论 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白描 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3)确定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4、行文段落类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如下表:‎ 开头段 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过渡段 承上启下(或启下)‎ 结尾段 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回答。如前例答为:①照应开头,呼应前文;②深化主旨,说明恩师高尚的品德将代代相传。‎ ‎5、表现手法类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表:‎ 象征 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 衬托 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 扬抑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渲染 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以小见大 小中见大,表现人、事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6、物象类 ‎(1)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如下:‎ ‎ 结构 ‎ 开头结尾的谋划 ‎ 详略主次的安排 ‎ 行文线索的贯穿 ‎ 过渡照应的勾连 ‎ 伏笔悬念的设置 ‎(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思考角度:‎ ‎①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②对内容的充实作用;‎ ‎③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④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部分重要作家散文风格 鲁迅:观察冷峻,讽刺辛辣,批判严峻。 ‎ 巴金:真挚朴实,富有激情,寓深刻于平淡。‎ 季羡林:“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本色天然,朴实无华,小中见大。 ‎ ‎ 冰心:清婉明丽。‎ 秦牧:知识丰富,观察细致,构思精巧,文采精丽。 ‎ 李乐薇:写景优美,诗情画意,超凡脱俗。‎ 林清玄:恬淡自然,蕴涵哲理;醇厚浪漫,宽容博爱;朴素浅易。 ‎ 贾平凹:清淡古雅。‎ 毕淑敏:比喻形象,文笔流畅,情感真实,富含哲理。 ‎ 史铁生:沧桑内敛。‎ 余秋雨:语言通俗,散文小说化;篇幅宏大,取材广泛,写法自由,文情并茂;描写、记叙、抒情与议论水乳交融,充满睿智与情趣,富含哲理。‎ 二、高考小说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小说是文学样式中的一种重要体式,它包含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等。小说鉴赏考查的选材是宽泛的,长篇小说的节选.短篇小说的节选或者整篇小小说都可被选用作阅读材料,其考查能力要求.考查特点与散文阅读的考查大致相同,但也有其考查重点。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三分析三把握”:‎ ‎ 1.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情节 ‎  小说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小说的构思精巧还表现在含蓄曲折。所以阅读小说时,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既是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说是以某一行为或动作作为情节的主体。尽管,人物动作或行动片断也是在一个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来的,但矛盾的前因后果,由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过程都可以不作总体性显示。可见,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性格 高考中涉及的小说或片断不仅人物少,而且在人物的表现上通过人物某一动作或行动片断,“闪现”人物性格.心理.情感.情绪.思想.意识和人物命运的某一点细微特征。运用特写,显示人物的局部使其充分“曝光”,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突出的印象,于细微处见精神。或只写人物性格的一个小凸面,或只写人物心理上的一道波痕,或只写人物情绪上的一丝变化,或只写人物思想意识上的一点升华,或只写人物命运中的一次小小撞击。‎ 当我们把欣赏的重点放在人物形象上时,环境与情节就成为赏析人物形象的依据。‎ 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小说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氛围.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而言之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如《祝福》中的祥林嫂与《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其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为其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 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三、分析环境描写,把握原因 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所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于一定的时空位置(即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场所),这就是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 社会环境由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组成,包括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状况.风俗礼仪等。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 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可以将人的特殊境遇.独特经历细细写来,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使读者关心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喜同悲,陶醉于小说情景中而不自知。当然自然环境的描写还要依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能够真实详尽地.与人物心情相符地逐一展现。‎ 小说阅读题型 ‎ ‎(1) .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 误区: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 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 ‎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 ‎(2) .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 ‎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 ‎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 (3)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 ‎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 ‎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 ‎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 ‎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 ‎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 ‎⑤.揭示主旨 ‎ ‎(4).思想内容(主题)和写作技巧的鉴赏和评价。理解主题主要看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而小说主要的写作技巧也表现在重要情节的安排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鉴赏评价小说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时的误区是,过分拔高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和哲理;偏激地看待创作技法的成败,认为一发表的文章总是好的,不敢提出批评的意见;以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观念看待作品和作者,要求作品和作者符合自己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评价小说的标准,合自己口味的则说好,否则,就说不好。 ‎ ‎(5) .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与散文的阅读差不多,这里不再赘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