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7.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数学热点攻略探索性问题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1年高考数学热点:攻略探索性问题 一、考情分析 探索性问题常常需要由给定的题设条件去探索相应的结论,或由问题的题干去追溯相应的条件,要求在解题之前必须透过问题的表象去寻找、去发现规律性的东西。问题增加了许多可变的因素,思维指向不明显,解题时往往难于下手。‎ 近年来,探索性问题在高考试题中多次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类:‎ ‎(1)探索条件型问题:从给定的问题结论出发,追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2)探索结论型问题:从给定的题设条件出发,探求相关的结论;‎ ‎(3)探索存在型问题:从假设相关结论存在出发,从而肯定或否定这种结论是否存在;‎ ‎(4)探索综合型问题:从变更题设条件或问题的结论的某个部分出发,探究问题的相应变化。‎ 二、高考预测 预测年数学试卷中继续保持了探索型、开放型、研究型等题型,形式上也会有所突破,如只猜不证,只算不写等;填空题中出现了条件、结论完全开放的设计,题型的创新,带来了新的理念,这必将促进教学的创新。‎ 三、突破策略 问题的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是探索性问题的基本特征,从探索性问题的解题过程来看,没有确定的模式,可变性多,对观察、试验、联想、类比、猜想、抽象、概括,特别是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探索性问题的解题策略有:‎ ‎1攻略之一——特殊值探路,一般化证明 从最简单、最特殊的情况出发,有时也可借助直觉观察或判断,推测出命题的结论,必要时给出严格证明。‎ ‎【例1】已知试判断与的大小关系。‎ 解析:由<, >,>,>,,<,<……猜想出结论:当时, ;当、3、4时>,当或时<,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的正确性。‎ ‎2攻略之二——假设存在,推理检验 此类题型需从题目所给出的条件及所探求的结论两方面入手,充分挖掘题设条件的内涵与外延,积极向所探究的结论靠拢。解答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先假定对象存在,运用条件进行推理。若得到相应的合理结论,断言这个对象是存在的;若出现矛盾,则否定先前假设,断言对象是不存在的。‎ ‎【例2】抛物线过定点A(0,2)且以x轴为准线。‎ ‎(1)求抛物线的顶点M的轨迹C。‎ ‎(2)问过定点B,1是否存在一对互相垂直的直线同时都与轨迹C有公共点?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1)利用数形结合法,根据抛物线定义可求得动点M的轨迹方程为:‎ x +4(y-1)= 4(y≠0)‎ ‎(2)过点B的直线与曲线C有交点需满足什么条件?两直线垂直的条件又是什么?这两者中有何关系?从而推出合理的结论。‎ 设过点B,1的直线L为:y-1=k(x+),L与C有交点的条件为方程组 有解 现假设存在一对过B且与轨迹C有公共点的互相垂直的直线L和L,则有,但由上述结果知这就产生矛盾,故这样的直线不存在。‎ ‎【例3】(2008年湖北高考试题)已知数列和满足:,其中为实数,为正整数。‎ ‎(Ⅰ)对任意实数,证明数列不是等比数列;‎ ‎(Ⅱ)试判断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 ‎(Ⅲ)设,为数列的前项和.是否存在实数,使得对任意正整数,都有 ‎?若存在,求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Ⅰ)证明:假设存在一个实数λ,使{an}是等比数列,则有a22=a‎1a3,即 矛盾。‎ 所以{an}不是等比数列。‎ ‎(Ⅱ)解:因为bn+1=(-1)n+1[an+1-3(n-1)+21]=(-1)n+1(an-2n+14)‎ ‎=(-1)n·(an-3n+21)=-bn 又b1=-(λ+18),所以 当λ=-18,bn=0(n∈N+),此时{bn}不是等比数列:‎ 当λ≠-18时,b1=(λ+18) ≠0,由上可知bn≠0,∴(n∈N+).‎ 故当λ≠-18时,数列{bn}是以-(λ+18)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Ⅲ)由(Ⅱ)知,当λ=-18,bn=0,Sn=0,不满足题目要求.‎ ‎∴λ≠-18,故知bn= -(λ+18)·(-)n-1,于是可得 Sn=-‎ 要使a‎3a存在实数λ,使得对任意正整数n,都有a0)。用它们拼成一个三棱柱或四棱柱,在所有可能的情形中,全面积最小的是一个四棱柱,则a的取值范围是( )。‎ ‎   ‎ ‎4. (2009安徽卷理)若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被直线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的值是 ‎ A. B. C. D. ‎ ‎5.观察sin220°+cos250°+sin20°cos50°=,sin215°+cos245°+sin15°‎ ‎·cos45°=,写出一个与以上两式规律相同的一个等式 .‎ ‎6. (2009浙江文)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则,,,成等差数列。类比以上结论有:设等比数列的前项积为,则, , ,成等比数列。‎ ‎7. (2009全国卷Ⅱ文)(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椭圆C: 的离心率为 ,过右焦点F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 ‎ ‎ 两点,当l的斜率为1时,坐标原点O到l的距离为 ‎(Ⅰ)求a,b的值;‎ ‎(Ⅱ)C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当l绕F转到某一位置时,有成立?‎ 若存在,求出所有的P的坐标与l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8.(2009北京卷理)‎ 如图,在三棱锥中,底面,‎ 点,分别在棱上,且 ‎(Ⅰ)求证:平面;‎ ‎(Ⅱ)当为的中点时,求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大小;‎ ‎(Ⅲ)是否存在点使得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解析:①l⊥α且α∥βl⊥β,mβl⊥m.‎ ‎②α⊥β且l⊥αl∥β,但不能推出l∥m.‎ ‎③l∥m,l⊥αm⊥α,由mβα⊥β.‎ ‎④l⊥m,不能推出α∥β.‎ 答案:B ‎2.解析:选1.1元5张,0.6元2张,0.8元1张.故8张.‎ 答案:B ‎3. 答案:C 解析:先考查拼成三棱柱(如图1)全面积:S1=,‎ 再考查拼成四棱柱(如图2)全面积.‎ ‎(1)若AC=‎5a,AB=‎4a,BC=‎3a则该四棱柱的全面积为S2=‎ ‎(2)若AC=‎4a,AB=‎3a,BC=‎5a则该四棱柱的全面积为S2=‎ ‎(3)若AC=‎3a,AB=‎5a,BC=‎4a则该四棱柱的全面积为S2=‎ 又在所有可能的情形中,全面积最小的是一个四棱柱,从而知即a的取值范围是 。‎ ‎4. A x D y C O y=kx+‎ 解析: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阴影部分△ABC 由得A(1,1),又B(0,4),C(0,)‎ ‎∴△ABC=,设与的 交点为D,则由知,∴‎ ‎∴选A。 ‎ ‎5.解析:由50°–20°=(45°–15°)=30°‎ 可得sin2α+cos2(α+30°)+sinαcos(α+30°)=.‎ 答案:sin2α+cos2(α+30°)+sinαcos(α+30°)=‎ ‎6. 答案: ‎ 解析:对于等比数列,通过类比,有等比数列的前项积为,则,,成等比数列。‎ 点评:此题是一个数列与类比推理结合的问题,既考查了数列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知识,也考查了通过已知条件进行类比推理的方法和能力 ‎7. 解:(Ⅰ)设 当的斜率为1时,其方程为到的距离为 ‎ ‎ ‎ 故 , ‎ ‎ 由 ‎ ‎ 得 ,=‎ ‎(Ⅱ)C上存在点,使得当绕转到某一位置时,有成立。‎ 由 (Ⅰ)知C的方程为+=6. 设 ‎ (ⅰ) ‎ ‎ C 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且 整理得 ‎ 故 ①‎ 将 ‎ 于是 , =,‎ 代入①解得,,此时 于是=, 即 因此, 当时,, ;‎ 当时,, 。‎ ‎(ⅱ)当垂直于轴时,由知,C上不存在点P使成立。‎ 综上,C上存在点使成立,此时的方程为 ‎。‎ 点评:本题考查解析几何与平面向量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第一问直接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以及椭圆有关关系式计算,第二问利用向量坐标关系及方程的思想,借助根与系数关系解决问题,注意特殊情况的处理。‎ ‎8.解法1(Ⅰ)∵PA⊥底面ABC,∴PA⊥BC.‎ 又,∴AC⊥BC.‎ ‎∴BC⊥平面PAC.‎ ‎(Ⅱ)∵D为PB的中点,DE//BC,‎ ‎∴,‎ 又由(Ⅰ)知,BC⊥平面PAC,‎ ‎∴DE⊥平面PAC,垂足为点E.‎ ‎∴∠DAE是AD与平面PAC所成的角,‎ ‎∵PA⊥底面ABC,∴PA⊥AB,又PA=AB,‎ ‎∴△AB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在Rt△ABC中,,∴.‎ ‎∴在Rt△ADE中,,‎ ‎∴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大小.‎ ‎(Ⅲ)∵AE//BC,又由(Ⅰ)知,BC⊥平面PAC,∴DE⊥平面PAC,‎ 又∵AE平面PAC,PE平面PAC,∴DE⊥AE,DE⊥PE,‎ ‎∴∠AEP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PA⊥底面ABC,∴PA⊥AC,∴.‎ ‎∴在棱PC上存在一点E,使得AE⊥PC,这时,‎ 故存在点E使得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解法2:以A为原煤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设,由已知可得 ‎ .‎ ‎ (Ⅰ)∵,‎ ‎∴,∴BC⊥AP.‎ 又∵,∴BC⊥AC,∴BC⊥平面PAC.‎ ‎(Ⅱ)∵D为PB的中点,DE//BC,∴E为PC的中点,‎ ‎∴,‎ ‎∴又由(Ⅰ)知,BC⊥平面PAC,∴∴DE⊥平面PAC,垂足为点E.‎ ‎∴∠DAE是AD与平面PAC所成的角,‎ ‎∵,‎ ‎∴.‎ ‎∴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大小.‎ ‎(Ⅲ)同解法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平面垂直、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