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辩证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
(一)物质
1.哲学的物质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事物独立于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识所转移)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自然界是物质的(方法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3. 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物质只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物质知识物质的具体形态共同的特征,物质是永恒存在,而具体形态有生有灭)
4. 客观实在是相对意识来讲,客观存在是相对主观而言。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5.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从产生条件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②从构成要素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这些要素的客观性尤其是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从变化发展看: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规律也是客观的。
④从意识起源看: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6. 关于世界物质性的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二)运动
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原理】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2.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原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
3.运动的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4.静止的含义: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三)规律
1.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
3.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规律要通过现象来表现,现象和规律统一在同类食物中。现象是人们认识规律的想到。
(四)意识
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⑵意识是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产生的。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4.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全面认识意识
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内容是客观的,是人脑对客观的反映,所以形式是转关的
主体:不同的人形成不同的意识
性质:有正确意识也有错误意识,区别在于是否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不是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贡献
形成:离不开是会时间
(五)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①目的性和计划性(这点和动物的活动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动物活动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活动)②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原理】①特点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⑴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⑵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⑶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否则萎靡的精神,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哲学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②重要意义: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②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 主观能动性: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改造世界的能力,认识改造世界所具有的的精神状态
5.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政策的背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政策的影响,目的)。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6.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原理】①规律(政策怎么出来的)是普遍的 、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不可违背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七)实践
1.实践的概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包含两层含义: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构成要素的、活动过程、结果受事物及规律制约,是客观的)
(2)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资料、社会结构和关系)
(3)社会历史性(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
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唯一):认识是在实践中主客体相互作用下产生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新问题、新要求)
B、实践的发展促进认识发展(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锻炼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原因:主观认识无法判别本身正确与否;客观事物不能自言其明;实践是主观见之与客观的活动,只有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检验主观是否符合客观。
B、如何检验: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4.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新情况,新问题),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自然的生产关系,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
(八)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
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原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③对同一确定对象,真理只能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谬误是相伴而行的。错误是难免,正确对待错误】
(九)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主体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客体的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的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原理】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的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两者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
1. 联系的普遍性(绝对的,无条件的;与周围事物的练习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原理】:联系是普遍的,一切事物和周围事物联系着;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相互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还应明确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①联系客观性原因:事物客观性决定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人为事物练习的潜在基础,人为事物的练习是自在事物联系的现实表现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反映客观的联系才具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活动才有真实性
3.联系的多样性(关键词:利弊)
【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内外部条件、主客观条件、有利不利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①内部联系,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的基本性质和发展趋势,而其他联系则只是对事物有影响或制约,无决定作用。
②联系的条件性决定了练习具有多样性
4.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原理】
两者相互区别:
①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A、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B、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当部分无序,欠佳的状态及结构构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整体功能只会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5.系统优化方法
【原理】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特征
【方法论】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任何一个事物都存在着系统和要素两方面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要素是组成一个系统而相互作用的部分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素特征:个别性,局部性,多样性,差别性,不可分割性,不确定性
(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
1. 发展的普遍性(关键词:着眼未来)
【原理内容】发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 发展的实质: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
运动,变化,发展
定义不同:
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变化时指事物在运动过程中的状态乃至性质的变化,包括质变和量变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侧重点不同: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主要反映事物的动态过程,表示事物活动者,同静止对立
变化主要反映事物运动的多样性,程度和状态,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与凝固向对立
发展指事物的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和变化,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
3.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关键词:发展的趋势)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原因: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②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克服…汲取…增添…);③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人们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为什么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要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原因:①新事物的发展要经历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②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③旧事物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4.量变和质变(发展的状态)(关键词:一步步解决…问题,慢慢突破…问题):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原理内容】: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①重视量的积累,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坚持适度原则
【注意反对两个极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
量变的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引发质变,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一定引发质变
5. 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在分析事物发展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
(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键词:既要……又要)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接的属性和趋势(即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方法论】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 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趋利避害)。
联系是矛盾的表现形式,发展是矛盾运动的结果
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2)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求:(1)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2)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3)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双方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原理】①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①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方法论】:我们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①原理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②基本内容
⑴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⑵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⑶两者的关系: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
【方法论】要求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是什么: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出解决矛盾正确方法。
(2)为什么:①理论依据是矛盾特殊性原理。
②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③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3)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这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 ②要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特点。
③要具体分析事物在不同阶段的矛盾特点,在运动中把握事物及其矛盾。 ④要具体分析事物矛盾的不同侧面,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⑤在复杂事物中,要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五)辩证的否定观
1.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2. 辩证否定的要求:
【原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①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②既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3. 辩证法的革命批评精神
【原理内容】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树立创新意识。
【方法论】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4. 创新的社会作用:①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④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相关文档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总教案51 任意角2021-05-133页
- 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ⅱ2021-05-1319页
- 江苏省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理科解析2021-05-1324页
- 历史高考复习最新6年高考4年模拟分2021-05-1356页
-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2021-05-1314页
- 2014年版高考英语完形填空二轮突破2021-05-138页
- 备战2020年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热2021-05-1312页
- 地理高考真题——全国II卷word版含2021-05-139页
- 2020-2021学年高考数学(理)考点:指数2021-05-1315页
- 2010高考二轮复习化学教案专题1物2021-05-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