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3.00 KB
  • 2021-05-13 发布

2013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教学案教师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3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1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教学案(教师版)‎ ‎【2013考纲解读】‎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进行自然语言与集合语言的相互转换,了解有限集与无限集的概念.‎ ‎3.了解集合间包含关系的意义,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和意义,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 ‎4.理解并集、交集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有关集合并集、交集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掌握并集、交集的求法.‎ ‎5.了解全集的意义,理解补集的概念.掌握全集与补集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 ‎6.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若,则”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种命题的相互关系;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7.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8.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知识网络构建】‎ ‎【重点知识整合】‎ ‎1.集合 ‎(1)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属于和不属于;‎ ‎(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是包含关系和非包含关系,其中关于包含有包含和真包含,用符号⊆,表示.其中一个集合本身是其子集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集合的运算:‎ A∩B={x|x∈A,且x∈B},A∪B={x|x∈A,或x∈B},∁UA={x|x∈U,且x∉A}.‎ ‎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1)四种命题;‎ ‎(2)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四种命题是指对“若p,则q”形式的命题而言的,把这个命题作为原命题,则其逆命题是“若q,则p”,否命题是“若非p,则非q”,逆否命题是“若非q,则非p”,其中原命题和逆否命题、逆命题和否命题是等价的,而且命题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 ‎4.逻辑联结词 ‎(1)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2)带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真假:命题p∨q,只要p,q有一为真,即为真命题,换言之,只有p,q均为假命题时才为假;命题p∧q,只有p,q均为真命题时才为真,换言之,只要p,q有一为假,即为假命题;非 p和p为一真一假两个互为对立的命题;‎ ‎(3)“或”命题和“且”命题的否定:命题p∨q的否定是非p∧非q;命题p∧q的否定是非p∨非q.‎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 集合的关系和运算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x与集合A之间,要么x∈A, 要么x∉A,二者必居其一,这就是集合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的元素还具有互异性和无序性.解题时要特别注意集合元素互异性的应用. ‎ ‎2.运算性质及重要结论 ‎ ‎(1)A∪A=A,A∪∅=A,A∪B=B∪A. ‎ ‎(2)A∩A=A,A∩∅=∅,A∩B=B∩A. ‎ ‎(3)A∩(∁UA)=∅,A∪(∁UA)=U.‎ ‎(4)A∩B=A⇔A⊆B,A∪B=A⇔B⊆A.‎ 例1、已知集合P={x|x2≤1},M={a}.若P∪M=P,则a的取值范围是 (  ) ‎ A.(-∞,-1]   B.[1,+∞) ‎ C.[-1,1] D.(-∞,-1]∪[1,+∞) ‎ 解析:因为P∪M=P,所以M⊆P,即a∈P,得a2≤1,解得-1≤a≤1,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1,1]. ‎ 答案;C ‎【解题方法】解答集合间的包含与运算关系问题的一般思路 ‎ ‎(1)正确理解各个集合的含义,认清集合元素的属性,代表的意义. ‎ ‎(2)根据集合中元素的性质化简集合. ‎ ‎(3)在进行集合的运算时要尽可能地借助Venn图和数轴使抽象问题直观化.一般地,集合元素离散时用Venn图表示;集合元素连续时用数轴表示,用数轴表示时注意端点值的取舍. ‎ 考点二 命题真假的判断 ‎1.四种命题有两组等价关系,即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等价,否命题与逆命题等价.‎ ‎2.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判断:命题p∨q,只要p,q至少有一为真,即为真命题,换言之,见真则真;命题p∧q,只要p,q至少有一为假,即为假命题,换言之,见假则假;非p和p为一真一假两个互为对立的命题.‎ ‎3.“或”命题和“且”命题的否定:命题p∨q的否定是非p∧非q;命题p∧q的否定是非p∨非q.‎ 例2. 原命题:若a=1,则函数f(x)=x3+ax2+ax+1没有极值,以及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 ‎ A.0 B.1 ‎ C.2 D.4 ‎ 解析:先考虑原命题,当a=1时,f(x)=x3+x2+x+1,f′(x)=x2+x+=(x+)2+>0,所以f(x)没有极值,故原命题为真,因而逆否命题也为真;其逆命题是“若函数f(x)=x3+ax2+ax+1没有极值,则a=‎1”‎.由f(x)没有极值,故f′(x)≥0,即x2+ax+a ‎≥0恒成立,这等价于Δ=a2-4×1×a≤0⇔0≤a≤2,所以其逆命题是假命题,因而否命题也为假命题.‎ 答案;C ‎【变式】已知a,b,c都是实数,则命题“若a>b,则ac2>bc2”与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 ‎ A.4 B.‎2 C.1 D.0 ‎ ‎【解题方法】命题真假的判定方法 ‎(1)一般命题p的真假由涉及到的相关交汇知识辨别真假.‎ ‎(2)四种命题的真假的判断根据:一个命题和它的逆否命题同真假,而与它的其他两个命题的真假无必然联系.‎ ‎(3)形如p或q、p且q、非p命题的真假根据真值表判定.‎ 考点三 充要条件的判断 对于p和q两个命题,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若p⇔q,则p和q互为充要条件.推出符号“⇒”具有传递性,等价符号“⇔”具有双向传递性.‎ 例3、设集合M={1,2},N={a2},则“a=1”是“N⊆M”的 (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变式】设x,y∈R,则“x≥2且y≥‎2”‎是“x2+ y2≥‎4”‎的 (  )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解析:因为x≥2且y≥2⇒x2+y2≥4易证,所以充分性满足,反之,不成立,如x=y=‎ ,满足x2+y2≥4,但不满足x≥2且y≥2,所以x≥2且y≥2是x2+y2≥4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题方法】对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或探求要注意以下几点 ‎ ‎(1)要弄清先后顺序:“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B”是指B能推 出A,且A不能推出B;而“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是指A能推出B,且B不能推出A; ‎ ‎(2)要善于举出反例:如果从正面判断或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或错误不易进行时,可以通过举出恰当的反例来说明; ‎ ‎(3)要注意转化:如果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那么非p是非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同理,如果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那么非p是非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如果p是q的充要条件,那么非p是非q的充要条件.‎ ‎【难点探究】‎ 难点一 集合的关系及其运算 例1、设集合M={y|y=|cos2x-sin2x|,x∈R},N=x<,i为虚数单位,x∈R,则M∩N为(  )‎ A.(0,1) B.(0,1] C.[0,1) D.[0,1]‎ ‎【拓展】本题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两个集合的含义,二是要注意集合N中的不等式是一个复数模的实数不等式,不要根据实数的绝对值求解.高考考查集合一般是以集合的形式与表示等式的解、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值域等,在解题时要特别注意集合的含义.‎ ‎【变式1】若集合M={0,1,2},N={(x,y)|x-y≥0,x2+y2≤4,x,y∈M},则N中元素的个数为(  )‎ A.9 B.‎6 C.4 D.2‎ 难点二 四种命题和充要条件的判断 例2 、(1)已知a,b,c∈R,命题“若a+b+c=3,则a2+b2+c2≥3”的否命题是(  )‎ A.若a+b+c≠3,则a2+b2+c2<3‎ B.若a+b+c=3,则a2+b2+c2<3‎ C.若a+b+c≠3,则a2+b2+c2≥3‎ D.若a2+b2+c2≥3,则a+b+c=3‎ ‎(2)对于函数y=f(x),x∈R,“y=|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是“y=f(x)是奇函数”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拓展】一个命题的否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是根据原命题适当变更条件和结论后得到的形式上的命题,解这类试题时要注意对于一些关键词的否定,如本题中等于的否定是不等于,而不是单纯的大于、也不是单纯的小于;进行充要条件判断实际上就是判断两个命题的真假,这里要注意断定一个命题为真需要进行证明,断定一个命题为假只要举一个反例即可.‎ 难点三 逻辑联结词、量词和命题的否定 例3. (1)若p是真命题,q是假命题,则(  )‎ A.p∧q是真命题 B.p∨q是假命题 C.非p是真命题 D.非q是真命题 ‎(2)命题“所有能被2整除的整数都是偶数”的否定是(  )‎ A.所有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都是偶数 B.所有能被2整除的整数都不是偶数 C.存在一个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是偶数 D.存在一个能被2整除的整数不是偶数 ‎【拓展】‎ ‎(1)“或”“且”联结两个命题,这两个命题的真假确定了“或”命题和“且”命题的真假,其中“或”命题是一真即真,“且”命题是一假即假,“非”是对一个命题的否定,命题与其“非”命题一真一假;(2)否定一个命题就是否定这个命题的结论,即推翻这个命题,这与写出一个命题的否命题是不同的.一个命题的否命题,是否定条件和结论后的形式上的命题,如本题中我们把命题改写为“已知n为任意整数,若n能被2整除,则n是偶数”,其否命题是“已知n为任意整数,若n不能被2整除,则n不是偶数”,显然这个命题是真命题,但这个命题的否定是假命题.‎ ‎【变式】有四个关于不等式的命题:‎ p1:∃x0∈R,x+x0+1>0;‎ p2:∃x0,y0∈R,x+y0-4x0-2y0+6<0;‎ p3:∀x,y∈R+,≤;‎ p4:∀x,y∈R,x3+y3≥x2y+xy2.‎ 其中真命题是(  )‎ A.p1,p4 B.p2,p‎4 C.p1,p3 D.p2,p3‎ ‎【解题技巧】‎ ‎1.解答集合有关问题,首先正确理解集合的意义,准确地化简集合是关键.其次关注元素的互异性,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等问题,关于不等式的解集、抽象集合问题,要借助数轴和韦恩图加以解决.‎ ‎2.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它的否命题的真假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一个命题与这个命题的否定是互相对立、一真一假的.‎ ‎3.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一是结合充要条件的定义;二是根据充要条件与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把命题对应的元素用集合表示出来,根据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在以否定形式给出的充要条件判断中可以使用命题的等价转化方法.‎ ‎4.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是由其中的基本命题决定的,这类试题首先把其中的基本命题的真假判断准确,再根据逻辑联结词的含义进行判断.‎ ‎5.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历届高考真题】‎ ‎【2012年高考试题】‎ ‎1.【2012高考真题浙江理1】设集合A={x|1<x<4},集合B ={x|-2x-3≤0},‎ ‎ 则A∩(CRB)=‎ A .(1,4) B .(3,4) C.(1,3) D .(1,2)∪(3,4)‎ ‎2.【2012高考真题新课标理1】已知集合;‎ 则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 ‎ ‎ ‎【答案】D ‎【解析】要使,当时,可是1,2,3,4.当时,可是1,2,3.当时,可是1,2.当时,可是1,综上共有10个,选D.‎ ‎3.【2012高考真题陕西理1】集合,,则( ) ‎ ‎ A. B. C. D. ‎ ‎4.【2012高考真题山东理2】已知全集,集合,则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所以,选C.‎ ‎5.【2012高考真题辽宁理1】已知全集U={0,1,2,3,4,5,6,7,8,9},集合A={0,1,3,5,8},集合B={2,4,5,6,8},则为 ‎(A){5,8} (B){7,9} (C){0,1,3} (D){2,4,6}‎ ‎6.【2012高考真题江西理1】若集合A={-1,1},B={0,2},则集合{z︱z=x+y,x∈A,y∈B}中的元素的个数为( )‎ A.5 B‎.4 C.3 D.2‎ ‎【答案】C ‎【解析】因为,所以当时,,此时。当时,,此时,所以集合共三个元素,选C.‎ ‎7.【2012高考真题湖南理1】设集合M={-1,0,1},N={x|x2≤x},则M∩N=‎ A.{0} B.{0,1} C.{-1,1} D.{-1,0,0}‎ ‎8【2012高考真题广东理2】设集合U={1,2,3,4,5,6}, M={1,2,4 },则CuM=‎ A.U B. {1,3,5} C.{3,5,6} D. {2,4,6}‎ ‎【答案】C ‎【解析】,故选C.‎ ‎9.【2012高考真题北京理1】已知集合A={x∈R|3x+2>0} B={x∈R|(x+1)(x-3)>0} 则A∩B=‎ A (-,-1)B (-1,-) C (-,3)D (3,+)‎ ‎【答案】D ‎【解析】因为,利用二次不等式可得或画出数轴易得:.故选D.‎ ‎10.【2012高考真题全国卷理2】已知集合A={1.3. },B={1,m} ,AB=A, 则m=‎ A 0或 B 0或‎3 ‎‎ C 1或 D 1或3 ‎ ‎11.【2012高考真题四川理13】设全集,集合,,则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12.【2012高考真题上海理2】若集合,,则 。‎ ‎13.【2012高考真题天津理11】已知集合集合且则m =__________,n = __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得,即,所以集合,因为,所以是方程的根,所以代入得 ‎,所以,此时不等式的解为,所以,即。‎ ‎14.【2012高考江苏1】(5分)已知集合,,则 ▲ .‎ ‎【答案】。‎ ‎【解析】由集合的并集意义得。‎ ‎15.【2012高考江苏26】(10分)设集合,.记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集合的个数:‎ ‎①;②若,则;③若,则。‎ ‎(1)求;‎ ‎(2)求的解析式(用表示).‎ ‎【2011年高考试题】‎ ‎1.(2011年高考北京卷理科1)已知集合P={x︱x2‎ ‎≤1},M={a}.若P∪M=P,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1] B.[1, +∞) ‎ C.[-1,1] D.(-∞,-1] ∪[1,+∞)‎ ‎【答案】C ‎【解析】因为P∪M=P,所以,故选C.‎ ‎2.(2011年高考福建卷理科1)i是虚数单位,若集合S=,则 A. B. C. D.‎ ‎3.(2011年高考辽宁卷理科2)已知M,N为集合I的非空真子集,且M,N不相等,若( )‎ ‎(A)M (B) N (C)I (D)‎ ‎【答案】 A ‎【解析】因为且M,N不相等,得N是M的真子集,故答案为M.‎ ‎4.(2011年高考广东卷理科2)已知集合A={ (x,y)|x,y为实数,且x2+y2=l},B={(x,y) |x,y为实数,且y=x}, 则A ∩ B的元素个数为( )‎ ‎ A.0 B.‎1 C.2 D.3‎ 二、填空题:‎ ‎1.(2011年高考天津卷理科13)已知集合,则集合=________‎ ‎【答案】‎ ‎【解析】因为,所以,所以;由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得:,所以=.‎ ‎2.(2011年高考江苏卷1)已知集合 则 ‎3.(2011年高考江苏卷14)设集合, ‎ ‎, 若 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2010年高考试题】‎ ‎1.(2010辽宁理数)1.已知A,B均为集合U={1,3,5,7,9}的子集,且A∩B={3},B∩A={9},则A=‎ ‎(A){1,3} (B){3,7,9} (C){3,5,9} (D){3,9}‎ ‎【答案】D ‎【解析】因为A∩B={3},所以3∈A,又因为B∩A={9},所以9∈A,所以选D。本题也可以用Venn图的方法帮助理解。‎ ‎2.(2010江西理数)2.若集合,,则=( )‎ A. B. ‎ C. D. ‎ ‎3.(2010广东理数)1.若集合A={-2<<1},B={0<<2}则集合A ∩  B=( )‎ A. {-1<<1} B. {-2<<1}‎ C. {-2<<2} D. {0<<1}‎ 答案: D. ‎ 解析:.‎ ‎4.(2010山东理数)1.已知全集U=R,集合M={x||x-1|2},则 ‎(A){x|-13} (D){x|x-1或x3}‎ ‎5.(2010湖北理数)2.设集合,,则的子集的个数是 A.4 B.‎3 C .2 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