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7.50 KB
  • 2021-05-13 发布

2015人教版本高考历史(第一单元 第16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一轮提高题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走向高考】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 第16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技能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2‎ 利用史实支撑法解答选择题 史实支撑法:就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史实来说明历史现象或者论证历史结论的一种分析、判断的思维方法。‎ 适宜运用此种方法解答的题目设问方式有“主要依据是” “主要表现是”“文中所说的‘……’是指”等。运用此种方法解题时,首先要审好题目的求答项,然后根据设问要求,迁移相关的历史知识,化不熟悉的知识为熟悉的知识,逐项分析,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A、B两项仅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D项的中英鸦片贸易是一种屈辱性的贸易,与题干表述不符;C项的朝贡贸易则是兼有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和文化传播的“光荣礼节”(如郑和下西洋)。故选C。‎ ‎[答案] C ‎ 唐朝时,茶叶已成为生活必需品,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广大农村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按交易的主要物品分为柴市、米市、马市等。以上表明唐代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②市场经济发达 ‎③贸易严格限制在“市”里 ‎④农村市场得到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④‎ ‎[解析] 中国唐代属于封建社会,市场经济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兴起,故排除②;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广大农村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乡村集市),故农村市场得到发展,④当选。故答案选D。‎ ‎[答案] D 跟 踪 体 验 ‎1.(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答案] D ‎[解析] 北货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悉盐铁粗重之类,南北互通有无。B、C两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材料可以体现岭南地区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但仅从南北运输数量,无法直接体现南北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排除A项。‎ ‎2.(2013·重庆文综·4)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 A.自由流通的支票 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 D.兑换货币的凭证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关键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在宋太祖时设置专门的机构,将钱存于“左藏(国库)”,给予储蓄者凭证“券”,然后可去“诸州变换”,甚至在真宗时期“所在即支付,无得稽滞”。由此可见便钱仅是一种兑换货币的凭证,不具有流通职能,A、B、C三项不符合,故选D项。‎ ‎3.(2013·四川文综·3)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  )‎ 年代 城镇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 ‎1620年 ‎300‎ ‎1700‎ ‎1850年 ‎720‎ ‎2880‎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答案] B ‎[解析] 由表格中1620~1850年农村人口遥遥领先于城市人口的信息即可排除A项;由表格中1850年农村人口远远多于1620年农村人口的信息即可排除C项;题目中未涉及江南地区与其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的比较,故排除D项;由题目中1850年城市人口远远多于1620年城市人口的信息可知B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 ‎4.(2013·江苏历史·4)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A、D两项不符合明清加强重农抑商的事实,C项夸大了官员经商现象。‎ ‎5.(2013·广东文综·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答案] C ‎[解析]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说的是富商大贾实力与封君一样。“比”是差不多的意思。因而选C项。A项“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中叶。材料没有说商人与封君勾结。D项过于绝对。‎ ‎6.(2013·山东文综·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答案] D ‎[解析] 阅读材料分析,商人有市籍,商人及家属不得占有田地,目的是“以便农”,所以答案为D项。不准商人占有田地,不属于商业经营范围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赋税问题,排除B项。材料强调商人不能做什么,不是户籍问题,排除C项。‎ ‎7.(2013·天津文综·1)下图为《岛夷志略》片段。从其内容判断,该著作的出现应不晚于(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  C ‎[解析] 由图片中的文字内容“石塘之骨由潮州而生”“屿门挂四帆乘风破浪海上若飞至西”,可知潮州是当时的出海门户之一,故此时尚未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因此该著作的出现应不晚于宋元时期。‎ ‎8.(2013·浙江文综·16)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答案] C ‎[解析] 从当时商人的乘马“雕鞍银镫,装饰焕烂”,可见其经济地位优越,A项表述正确;但是商人的这种行为在宰相王涯看来是一种“僭越”且为“前代所禁”,可见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B、D两项表述正确;C项的表述过于绝对。唐代商业发达,商人群体在社会上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虽然社会主流观点对商人是鄙视的,但遭受“全社会”的鄙视显然与史实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