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50 KB
  • 2021-05-13 发布

2014年版高考历史题目型十主题目型材料解析题目三轮达标练习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题型10 主题型材料解析题 ‎1.(2013·湖州调研)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仪中最重要的自然是策命礼,经由这个典礼,周王对其臣属,赏赐种种恩命,一次一次地肯定了主从的关系。事实上,铜器铭文中绝大部分是这种策命礼的记录。‎ ‎——许倬云《西周史》‎ 材料二 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材料三 第四条——各州对他州的法令、官方文件和诉讼应有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对他州的公民不得歧视,各州的公民享有平等的特权和豁免权;各州相互有义务引渡逃犯。‎ 第六条——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均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的任何条款与之相抵触。‎ 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得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 ‎ ‎——《联邦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中所说的“主从关系”具体指什 么,并说明其演变。‎ ‎(2)根据材料二,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 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地方管理制度的认识。‎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近代美国联邦政府的理解,主要涉及分封制、行省制、美国联邦制等知识点。第(1)问,根据题干材料“周王对其臣属,赏赐种种恩命”“主从的关系”可判断为分封制,迁移分封制的内容、发展及影响来回答“演变”。第(2)问,根据材料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积极影响从中央对地方和边疆地区管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等角度归纳。第(3)问,根据材料并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归纳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第(4)问,从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影响、地方权力、不同国家不同管理措施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角度谈认识。‎ 答案 (1)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将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诸侯享有世袭权利。但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2)职能:负责地方民政事务、军政事务、征收赋税。‎ 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对边疆的管辖,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4)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管理,促进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地方拥有一定的权 力。人类政治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2.(2013·滨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研究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必须首先要了解现代化启动之前的历史发展。自两千年前秦王朝统一以来,中国历史发展具有自己的独特连续性,这种连续性形成中国的“朝代循环”模式。历代王朝都经历相似的“建立——兴盛——衰亡”这样一个发展周期。每个周期中王权易主,而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却一脉相承,发生缓慢的微变。‎ ‎——蒋永清《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阻滞与转机》‎ 材料二 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 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 材料三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根据《共同纲领》,新中国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由于这是一个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形态,因此……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管理体制。‎ ‎ ——《六十年国事纪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历史发展具有自己的独特连续性” 的原因并简要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造成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改造后与建国初相比在经济领域 有哪些改变和这种变化的意义。‎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是如何加快经济现代化建设的?‎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解,考查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原因”从中国古代主要经济形式、政治体制、主流思想来回答;“影响”容易分析出延缓中国现代化进程。第(2)问,要求回答的是科技革命对世界市场影响。第(3)问,三大改造前是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三大改造后建立单一公有制;“意义”从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角度回答。第(4)问,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角度回答。‎ 答案 (1)原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儒家思 ‎ ‎ 想为主流的传统文化。影响:延缓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2)观点: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3)改变: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管理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意义: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4)对内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 组织。‎ ‎3.(2013·洛阳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时期,由于政局动荡、战乱频繁,传统的官学、私学均遭重创,一种新型学校——书院兴起。宋、元、明时书院进入兴盛时期。宋、元、明的书院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建,并为学校提供教学设施和一定的经费。但地方政府并不干预学校教学及管理,而是聘任社会名流尤其是理学大师担任山长(即校长),负责书院的教学及管理。如朱熹、陆九渊、王阳明都曾担任白鹿洞等著名书院的山长。鉴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为节约开支,书院除山长外,专职的管理人员很少。许多管理人员是由学生兼职的,由山长在学生中挑选优秀者担任经长、学长等,参与书院的日常教学管理。书院由于主办人名气大,加之不收费或很少收费,因而吸引了许多学子尤其是平民子弟前来求学,一些著名的书院在校生经常达到数百人甚至高达上千人。书院提倡讲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山长主讲儒家经典,然后引导学生探讨、争辩、论证。书院除了对学生进行儒家文化、道德修养教育外,还引导学生评论时政,针贬社会弊病。明末著名文人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汇聚了一大批社会正直的士大夫,号称东林党人。东林党人在明末更对黑暗政治和宦官魏忠贤专权的斗争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书院新颖的办学理念受到近代以来许多教育家的赞赏。现在许多国内著名大学的校训就出自白鹿洞等著名的古代书院。‎ 材料二 清朝建立后,书院一度遭到禁止。后虽又重建,但政府开始对书院严加控制。乾隆皇帝曾亲自下诏对书院的招生、教学、考核等做出严格规定,此后的书院与正规的官学、州学、县学已无区别。书院的招生人数、办学质量大幅下降、社会上的影响也随之下降。鸦片战争爆发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书院逐渐停办,退出了中国的教育舞台。‎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明时期书院的办学特点,并分析 书院产生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书院逐渐衰亡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书院的理解。第(1)问的“特点”,主要从材料中概括,可从办学体制、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办学规模等方面思考;“影响”主要是加强了理学的社会影响和正统地位,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提高了学校教育的质量以及对近现代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第(2)问,从清政府对书院采取的措施及西方新式学校对书院教育的冲击来回答。‎ 答案 (1)特点:办学体制新颖、公办民营;教学管理新颖,学生参与管理;教学方法新颖,倡导讨论、争辩;名人任教,办学规模大;教学联系时政。影响:加强了理学的社会影响和正统地位;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有利于教育平民化;有利于培养具有自主精神的优秀人才,提高了学校教育的质量;对弘扬社会正气、政治清明起到一定作用;对近现代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2)原因:清政府文化专制的加强,书院办学质量的下降;近代工业化潮流(或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书院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西方新式学校发展,冲击了书院教育。‎ ‎4.(2013·温州十校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该年12月1日起,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的船舶……亦应一律没收。‎ ‎ ——《航海条例》‎ 材料二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以后,法国与英国、比利时、德国等签订一系列自由贸易条约,将本国经济完全纳入世界市场。‎ 材料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1)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的矛头指向谁?这一条例所反映的思想与全 球化趋势是否相符?请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判断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工业革命时期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完整内涵, 并指出这对世界市场的作用。‎ ‎(3)20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以来所确立的经济交流基本准则遭到了一系列 的破坏,请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4)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重建世界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这有何意 义?‎ 解析 本题以英国为例,考查对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理解,主要涉及英国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经济措施、《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等知识点。第(1)问,根据《航海条例》可知矛头指向荷兰,判断的理由从英国颁布条例的目的和对经济交流的影响方面考虑。第(2)问的“内涵”从材料中概括,“作用”主要谈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第(3)、(4)问,联系教材知识,回忆相关内容回答即可。‎ 答案 (1)荷兰。不相符。因为英国的《航海条例》体现了其贸易保护主义 的要求,阻碍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 ‎(2)内涵: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实行关税平等、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国 家对亚非拉国家进行侵略、掠夺。‎ 影响: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关系恶化,原有的准则不起作用;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后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打起了经济战,这使原有的世界 经济秩序陷入混乱;十月革命后两种社会制度展开竞争与对抗,这影响了两 种社会制度国家间的正常交往。‎ ‎(4)措施: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并成立了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三大世界性经济组织。‎ 意义:它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 发展方向。‎ ‎5.(2013·台州模拟)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 现象过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 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纷纷掀起 研究热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500年之后的广义全球化进程来看,全球化的宏观趋势是由曲折反复的波动所构成的,有前进有后退。每一轮全球化的进展基本上都是由世界体系的霸权国推动,……上一轮全球化(1850~1914)是由英国主导的,持续了65年;而这一轮全球化则由美国主导,也已经差不多65年。……本轮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的美元化是一体之两面,而去全球化则意味着美元在全球地位的逐步下降。‎ ‎ ——瞿东升 《第二轮“去全球化”开始了》‎ 材料二 “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 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 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 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 ‎ ——卡斯特罗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四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远远超出经济领域,正在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主要有:……(三)促 进安全内涵扩展。安全已从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增大,涉及到经济、民生、社会和自然等广泛领域。非传统安全主要由人类发展的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不协调引起,其实质是发展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模糊了安全与发展的界限,增大了国际安全合作的紧迫性,挑战着传统安全的主导地位,缓和了国家间的军事对抗关系。‎ ‎——百度文库《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指出“广义全球化进程”开始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二战后美国能主导“这一轮全球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卡斯特罗这段话的理解。(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说“开放的世界”主要指什么?列举新时期中国融入 “开放的世界”的主要事件。‎ ‎(4)材料四主要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哪方面的问题?其实质是什么?该 如何解决?‎ 解析 本题考查对全球化的理解以及中国与全球化的关系。第(1)问的“事件”很明显是指新航路开辟,“原因”可从二战后美国的实力及其主导的国际组织回答。第(2)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回答即可。第(3)问,列举主要事件时要注意“新时期”这一限制语,可联系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史实组织答案。第(4)问,从材料中的“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来回答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可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方面思考。‎ 答案 (1)事件:新航路开辟。原因: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 强国;建立了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和关贸总协定。‎ ‎(2)全球化是必然趋势;全球化带来新的不公;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 继。‎ ‎(3)全球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或经济特区等具体措施); 1991年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2001年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答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等也可)‎ ‎(4)非传统安全问题。其实质是发展问题。解决: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 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6.(2013·日照二模)近代科学的兴起,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达·芬奇曾说过:“我是画家,但我还是工程师、机械师。我终生与自然作长期搏斗,解开一个个自然之谜,征服不驯的自然之力,为人类服务。……他们熟读经典,却迂腐无知。为什么要自欺欺人呢?研究自然是教育的主体,其余的都只是装饰而已。用你的头脑和你的双手去研究它吧!难道不应该首先理解自然的法则,然后再了解人类的法律和习俗吗?”‎ ‎——何亚平《科学社会教程》‎ 材料二 就像牛顿因为发现了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而主导了17世纪的 ‎ 科学一样,达尔文因为发现了支配人类本身进化的规律而主导了19世纪的 科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诸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概括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凡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欲根治之,厌惟科学。夫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 ‎——陈独秀《新青年·敬告青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对近代科学产生的促进作用。‎ ‎(2)陈独秀曾说“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 下”,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一、三,指出达·芬奇与陈独秀主张的共通之处,并简析陈独秀 积极倡导这种主张的原因。‎ 解析 本题以“科学”为主题切入,考查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影响,涉及知识点纵观古今中外,对解读信息、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结论、判断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都有所要求。第(1)问,实际上要求通过材料理解文艺复兴对近代科学的催生作用。注意“分析指出”,也就是在对材料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再提出结论。第(2)问,要求从思想、政治、经济等角度,认识近代科学与“欧洲崛起”的关系。第(3)问的“共通之处”稍难,需要准确撷取材料信息。简析“原因”要理解新文化运动中弘扬科学精神的出发点,这里“科学”的含义不仅是单纯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还包括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等。‎ 答案 (1)文艺复兴运动关注对自然的研究,宣扬人文主义,崇尚科学知识, 这种时代精神有利于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催生近代科学的兴起。‎ ‎(2)认识:近代欧洲科技兴起,打击了宗教迷信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 放;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言之有理即可)‎ ‎ (3)共通之处:借助科学正确认识社会。原因:旧思想文化阻碍着民主政治的 真正实现;需要弘扬科学思想批判愚昧、迷信,促进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