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总复习课程高考最后30天冲刺串讲课程课后练习 历史专题 一带一路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8讲 2019年历史专题 "一带一路" ‎ 题一: 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也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 B.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 不结盟政策的提出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题二: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他评论的是( )‎ A. 万隆亚非会议成功 B. 不结盟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题三: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同胞们!中国是我们的祖国!中国民族就是我们全体同胞!我们能坐视国亡族灭而不起来救国自救吗?”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 反对妥协退让政策 B. 已由幼稚走向成熟 C. 提出统一战线主张 D. 举起民族主义大旗 题四: ‎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在对外政策方面放弃了“打倒一切帝国主义”的口号,制定了区别对待帝国主义国家的政策,准备“同一切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卖国贼相对的国家、党派、甚至个人,进行必要的谅解、妥协,建立国交,订立同盟条约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外交政策的调整( )‎ A. 旨在通过改善国际关系对付国民党 B. 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 表明国共两党由对峙开始走向合作 D. 是对日本全面侵华作出的及时反应[来源:Z+xx+k.Com]‎ 题五: 宋代把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称为海商或船商,海外贸易繁荣是宋代经济发展极具特色的表现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时期,有明确记载的宋商赴日本贸易达70次。从1012~1192年,宋海商往高丽贸易117次,共计4548人,前往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各国的人数更多、规模更大。海商之中人数最多的是沿海农户和渔户,他们或为生计所迫,或为利益驱使出海逐利,加之宋对出海贸易的鼓励,沿海居民中经营海上贸易日益普遍。宋政府为了便于控制,对这些船户另编户籍,发放公凭,方可出海,禁止私贩,也有如“温州巨商张愿,世为海贾”“建康巨商杨二郎,本以牙侩起家”,转而为海商者,涉足海外贸易的宗族、官吏、军将在海商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材料二 宋商每年冬季在东南亚国家“住冬”,目的是在这里“博买苏木、白锡、常日藤”,“次年再发船”,转贩到阿拉伯地区。宋……积极招徕外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宋政府需要的外国特产也常常托海商代购。……有些海商船只搭载外国使者来宋。密州商人平简因“三往高丽通国信”而被授予“三班差使”。……福建海商徐戬“先受高丽钱物,于杭州雕造《夹注华严经》,费用浩瀚,印板既成,公然于海船载去交纳”。交趾国不能造纸笔,求之省地,主要仰给商人从宋朝贸易。‎ ‎——以上摘编自黄纯艳《宋朝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商的特征并分析海商群体发展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海商在中外关系中发挥的作用。‎ 题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代,同中国保持海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以往。宋政府派出使臣往南阳诸国去“勾招进奉”‎ ‎,博买物货;对招徕舶船众多的商人,中央批准给予补官褒奖。于是,东南沿海泉州、广州等港口“风樯鳞集”。外商来到中国,“许其在蕃坊居止”,并允许与中国女子通婚。政府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掌蕃货贸易之事”。同时对那些未经缴纳入口商税的外商“科罪有差”,对私下“敢与蕃客贸易者”,则“重置其法”。‎ ‎——摘编自郑世刚《宋代海外贸易政策初探》‎ 材料二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禁滨海民不得私自出海”,只允保留有限的朝贡贸易。明成祖继续“海禁”政策。永乐年间,为实施“礼治”外交,郑和七下西洋。此时,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海外贸易有所发展,但统治者尚未解除“私通蕃国”的禁令。海禁使得走私贸易兴盛。隆庆元年明穆宗取消海禁。清初,基于沿海抗清活动,政府颁发“禁海令”和“迁海令”。伴随着西方殖民势力东来,18世纪中期,乾隆皇帝制定《防范外夷规条》,闭关政策正式形成。‎ ‎——摘编自尚畅《从禁海到闭关锁国》‎ ‎(1)根据材料一,说明宋代海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与宋代海外贸易政策相比,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题一: 海上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与外界交通最重要的路线共七条,“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其中,五条为陆路,只有两条为海路。这种情况在宋代发生了根本转变。政权割据与战火连绵使陆上的交通受到阻塞,而且,全国经济中心向南迁移,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的最主要通道。宋代海路主要包括:从广州、泉州、宁波等港口出发,通往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从明州、杭州、登州等港口出发,通往日本、朝鲜和琉球等地的东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摘编自高红清《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改变了大陆的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有些物种在欧亚大陆的传播,甚至为那里的人口增加提供了重要条件。印第安文明对人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农作物的培育。他们培育出来的玉米、西红柿、甘薯、南瓜、菜豆、马铃薯、辣椒、花生、向日葵等作物,后来经欧洲殖民者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融合之中,西方现代文明茁壮成长为真正具有世界性的文明。‎ ‎——摘编自计翔翔《地理大发现探幽》‎ ‎(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主要作用,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与海上丝绸之路在影响方面的本质区别。‎ ‎[来源:Z.xx.k.Com]‎ 题二: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8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建设对进一步改革开放,21世纪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汉代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是丝绸之路的第一时代……这一时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族群、集团、部落、宗教、文化等形成了嵌入式互动格局。……正是这种嵌入式互动才使得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 得以形成,也是我们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关键。1405年开始,朱棣派遣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通过三角贸易,欧洲人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的白银和黄金,用来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再运回欧洲。‎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材料二 2019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借外访机会,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向东南亚、中亚、南亚开放而提出的,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丝绸之路兴起的原因。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现实意义。综合所学知识,“一带一路”给咱普通百姓带来什么好处?[来源:Z。xx。k.Com]‎ ‎[来源:1ZXXK]‎ 题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长江三角洲一带所需粮食大半需由湖北、江西、安徽运入。而长江下游的手工业产品则输往全国。在长江流域的东西向商品交流中,兴起了上游的重庆、中游的汉口等城市,在中国东部南北商品交流中,出现了沿海的天津、上海、厦门等城市。‎ ‎——摘编自鲍成志《区域经济变迁与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演化》‎ 材料二 长江流域通江达海,具有集“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于一体的重要地位。在历史上,沿江各地就有着较为松散的经济往来。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条块分割使得流域各地区之间各自封闭,经济发展难以实现优势互补。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发挥优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我国长江流域开展经济区域性合作成效显著。由长江沿岸中心城市连接而成的经济区域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实力,活力和潜力的中轴部分。早已加快的沪、宁、汉、渝四个特大中心城市建设,增大了特大中心城市的轴射作用。如果辅之以沿江各次中心城市除主动接受辐射外,还根据自身情况,依据科学发展观,制定科学规划,实施沿江发展战略,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那么,长江经济带的地域优势将充分凸现,实力地位将大大增强。经济活力将高效发挥,发展潜力将无可估量。‎ ‎——摘编自《实施沿江开发体化战略 推进长江流域城市区域经济合作》‎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实施沿江发展战略”的有利条件和重要意义。‎ 题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实际上导源于它是近代中外关系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把中国拉进世界潮流之中,这就从一个方面推动了中国的外交近代化。到清朝覆灭时,中国在处理对外关系上已能从多方面适应世界潮流,大体走上了正常轨道。‎ ‎——摘编自张振鸥《中国近代史开端与近代中外关系》 ‎ 材料二 新世纪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西方发达国家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和中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不相同,是信息化带动、以集约型增长为主、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协调机械化与就业、力求产业结构优化、与城镇化适度同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和政府导向、市场推动型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简新华向琳等《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和工业化的一大特征是什么,并说明这一特征对中国近代化与工业化进程产生的影响。 ‎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在“工业化道路”策略上的变化。‎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雄安新区相比深圳和浦东定位有何不同?‎ ‎2019年历史专题 "一带一路" ‎ 题一: D 解析: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故答案为D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自新中国成立初确立,一直是中国外交遵循的原则,排除A项;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排除B项;不结盟政策不是中国提出的,排除C项。‎ 题二: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家关系的一个新的准则,也的确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故选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亚非会议没有起到“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的作用,故A可排除;从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材料不涉及不结盟政策方面的信息,故选项B可排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和材料的描述也无关系,故选项D可排除。‎ 题三: D 解析: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步步加剧,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地位的转化,‎ 在此背景下举起民族主义的大旗,号召中华民族开展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走向成熟,排除B项;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排除C项。‎ 题四: B 解析:1935年由于华北事变爆发,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由反对国民党开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B正确;此时由于日本侵华,国共矛盾开始下降,A错误;C是西安事变之后;D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 题五: ‎(1)特征:贸易次数频繁,范围广;为数众多,出身不同阶层;海商贸易为民间性质,受政府严格控制。‎ 原因:社会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东南地区经济崛起(经济重心南移);重农抑商政策淡化;政府鼓励;造船技术、航海技术进步。‎ ‎(2)作用:促进中外经济贸易交流,拉近中外人民距离;充当使者,传递中外信息,加强国家之间的政治交往;传播中外文化科技,推动西欧社会转型。[来源:Z+xx+k.Com]‎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宋代海商的特征及海商群体发展的原因。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贸易117次,共计4548人……人数更多、规模更大……最多的是沿海农户和渔户……政府为了便于控制”等信息归纳作答即可。第二小问,从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经济政策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宋代海商的作用。依据材料二中“积极招徕外商来华贸易……不能造纸笔”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对外贸易的知识从政治、经济、外交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等角度概括作答即可。‎ 题六: ‎(1)特点:较为主动,采用多种手段鼓励外商来华贸易;政策开明,允许外商居住且通婚;严格控制,设置专门机构,且对贸易双方严格限制。‎ 原因:西北陆上丝绸之路的阻断;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2)特点:以“海禁”为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对海外贸易管控比宋代更为严格。‎ 影响: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激化了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宋代海外贸易政策的特点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派出使臣往南洋诸国去“勾招进奉”说明宋代海外贸易是较为主动的,再例如,允许外商居住并允许与中国女子通婚则说明宋代海外贸易政策是开明的。其形成原因要多方面分析,例如,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是经济原因,西北陆上丝綢之路因为连年战乱的阻断则是客观原因。‎ ‎(2)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的特点主要突出海禁、闭关锁国之类的答案即可。在简析其影响时主要从导致中国的闭关落后、导致中国的落后于世界、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之类的答案均可。‎ 题一: ‎(1)区别:唐代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补充(或海上丝绸之路占次要地位);宋代成为对外交往的最主要通道(或占主要地位)。‎ 简析:对宋代来说,增加了朝廷和港市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生活;市舶司制度的逐渐完善;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方近代社会的转型;加强了中西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中外各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了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 ‎(2)主要作用:促进了物种的传播与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促进了世界各地文明的交融;为欧洲资本主义拓展了海外市场。‎ 本质区别:前者促进了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过渡,后者没有;前者加剧了殖民掠夺或殖民扩张,后者促进了友好交往。‎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的最主要通道”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财政收入、社会转型等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有些物种在欧亚大陆的传播,甚至为那里的人口增加提供了重要条件”逐条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材料和所学围绕社会转型和殖民扩张来回答本质区别。‎ 题二: ‎(1)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代经济的发展。‎ 影响:有利于中原王朝和周边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与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明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贸中心之一;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古代丝绸之路维系了中外交流。‎ ‎(2)对中国: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机遇。‎ 对世界:有助于推进亚洲内部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与合作,可引领亚洲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也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 好处:言之成理,均可得分。(回答到至少两点)‎ 解析:(1)第一小问问原因,政治上主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经济上主要是汉代经济的发展。第二小问问影响,材料一“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贸中心之一;“欧洲人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的白银和黄金,用来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整体上看,古代丝绸之路维系了中外交流。‎ ‎(2)第一小问谈现实意义,材料二中“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 ‎,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方面,主要是对内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外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世界方面,促进了区域间合作和经济发展。第二小问谈好处,如降低进口商品的关税,海外购的价格降低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题一: ‎(1)特点:全国范围内商品交换和跨区域长途贸易繁荣;形成区域特色经济;区域贸易中心城市兴起;区域性商品集散以水运为主。‎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区域分工进一步加强;水运运输成本低。‎ ‎(2)有利条件:水路交通便利;长江沿岸汇集了一批中心城市;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 意义: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长江经济带实力增强、活力发挥、潜力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实施沿江发展战略”的有利条件和重要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 ‎(1)明清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中的“(明清)长江三角洲一带所需粮食大半需由湖北、江西、安徽运入。而长江下游的手工业产品则输往全国”可以归纳出全国范围内商品交换和跨区域长途贸易繁荣以及形成区域特色经济的特点;根据材料中的“在长江流域的东西向商品交流中,兴起了上游的重庆、中游的汉口等城市,在中国东部南北商品交流中,出现了沿海的天津、上海、厦门等城市”可以归纳出区域贸易中心城市兴起和区域性商品集散以水运为主的特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联系所学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根据材料可以分析得出的区域分工进一步加强和水运运输成本低等因素来回答。‎ ‎(2)“实施沿江发展战略”的有利条件,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长江流域通江达海,具有集‘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于一体的重要地位”“由长江沿岸中心城市连接而成的经济区域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实力,活力和潜力的中轴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发挥优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分析概括得出。“实施沿江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依据科学发展观,制定科学规划,实施沿江发展战略,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经济活力将高效发挥,发展潜力将无可估量”等信息分析得出。‎ 题二: ‎(1)特征:中国的近代化、工业化受到外力因素的影响。‎ 影响:使中国的近代化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历程紧密相连;近代化进程艰难曲折,由表及里。‎ ‎(2)方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变化:注重效益和质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市场推动;产业结构的协调和优化。 ‎ ‎(3)深圳定位主要是对外开放功能,浦东是综合改革和金融功能。雄安是新兴产业创新的功能,绿色新城,发展的是绿色、高精尖的产业,这种产业对区域生态环境容量没有影响,同时也是对原有传统产业的替代。‎ 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中国近代化和工业化的一大特征,可以通过对材料一的分析如“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把中国拉进世界潮流之中”等信息,得出受到外力因素影响的特征。这一特征对中国近代化与工业化进程产生的影响,可以联系所学,从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和自身进程的曲折性来说明。‎ ‎(2)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方式,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是信息化带动”等信息归纳得出;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在“工业化道路”策略上的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可持续发展”“力求产业结构优化”“市场推动型的工业化道路”等信息归纳得出。‎ ‎(3)雄安新区相比深圳和浦东在定位上的不同,可以根据材料所反映的深圳特区的对外开放、浦东新区的综合改革和金融以及雄安新区的“绿色生态宜居”“创新驱动发展”等信息概括对比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