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2.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17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17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一、单选题 ‎(2013高考题安徽卷)图7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23~25题。‎ . 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 初期阶段 B. 中期阶段 C. 后期阶段 D. 逆城市化阶段 ‎【答案】B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图表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 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后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处于较快阶段、且从柱状图城市人口比重30%以上,在根据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可以读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故选B项。 ‎ .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 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 ‎【答案】D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数据的提取与分析能力;‎ 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进程及其发展对策 ‎【解题思路】据图可判断出从1985年——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逐步占居主导地位,反映劳动力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B错,D正确。从图中无法获取反映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的信息,C错;第二产业就业比2000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自1995年快速提高,故A错误。 ‎ . 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A. 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 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 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 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答案】A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提取数据信息、整合分析处理相关地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考点定位:工业区位与分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解题思路】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业率,以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故选A。 ‎ 二、双选题 ‎(2013高考题江苏卷)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图13所示。读图回答23~24题。‎ .“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 A.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 B.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 C.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 D.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答案】A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影响陆地水体更新自净能力的因素,中等偏难。‎ ‎【解题思路】该题目设问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也就是其更新慢的原因,联系所学水循环相关知识,即水循环速度较慢的原因。A、C入水和出水量小,更新慢,周期长;B选项,该地为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对于水体更新周期影响不大;D选项全年高温,有误,昆明四季如春,且蒸发量大应为更新快、周期短的原因,故选AC。‎ .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A.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 B.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C.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 D.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答案】B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以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题思路】跨流域调水是对水循环中地表径流的影响,不会影响到该区域的降水状况,故排除A;也并不能减少昆明污染物的排放量,故排除C;本题关键在于材料中“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的叙述,所以选择B,增加来水量,加快水体更新,解决滇池水脏问题;D选项,跨流域调水,可以解决昆明水少的问题。‎ 三、综合题 .(2013高考题浙江卷)(26分)‎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据环境保护部‎2013年4月19日发布的第一季度74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舟山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舟山还具有阳光、沙滩、海浪等海洋旅游元素。‎ 材料二 ‎ 图1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略图。图2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第37题图1‎ 第37题图2‎ ‎(1)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的主要原因是 、 。舟山群岛新区可开发的特色旅游项目有 、 、‎ ‎ 。(10分)‎ ‎(2)分析舟山群岛新区 ‎ 成为我国铁矿砂等 大宗商品重要中转 地的主要原因。‎ ‎(8分)‎ ‎(3)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8分)‎ ‎37.【答案】‎ ‎(1)大气污染物排放少;风力大,稀释自净能力强等。 禅修、游艇、游泳、海钓、康体、沙雕、海鲜美食等。(可任答三点)‎ ‎(2)舟山群岛港口航道深、岸线长,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长江中下游地区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大,多选择水运中转。‎ ‎(3)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解析】本题以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的国家级新区的素材为载体,综合考查环境、旅游、港口、产业结构等相关知识。‎ 第(1)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环境质量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从题中所给的信息可以得出,舟山第二产业比重相对较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少,沿海地区,海风较大,风力大可以使空气质量提升。同时受海洋的影响大,海洋对其空气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舟山普陀山山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舟山还具有阳光、沙滩、海浪等海洋旅游元素。所以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开发旅游资源,如发展禅修、游艇、游泳、海钓、康体、沙雕、海鲜美食等。‎ 第(2)题,本题考查舟山港的区位。港口的区位因素要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中包括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域条件有舟山群岛港口航道深、岸线长,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陆域条件也有货物集散地、便利的交通。社会经济条件方面,舟山港辐射范围广。我国长江流域的钢铁工业发达,铁矿进口量大,主要的运输方式是海运。‎ ‎ 第(3)‎ 题,本题考查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对城市化的影响。根据图示:2007年-2010年舟山市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工业化对城市化推动有限,转移的人口较小;大量的人口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2013高考题天津卷)(30分)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 ‎ ‎ 图6 图7 黄山云海 ‎(1)图6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 。你是依据图6中哪些信息判断的?请列举两条并说明。(9分)‎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 ‎(2)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6分)‎ 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 ‎(3)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6分)‎ 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4)游客怎样才能观赏到图7所示的黄山云海?请你提出两条建议。(6分)‎ ‎(5)观景时导游要求游客站在观景台上,除了方便观景,还有什么原因?(3分)‎ ‎12. 【答案】(1)乙地。‎ 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2)就业机会多(劳动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低;地理环境接近)。‎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集聚效益(扩大产业规模)。‎ ‎(4)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高处俯视);选择合适的时机。(若回答具体时间,合理即可)‎ ‎(5)保障游客安全。‎ ‎【试题立意】本题以安徽省区域图为背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人类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旅游景观的欣赏和旅游活动的设计)。‎ ‎【解题思路】‎ ‎(1) 考查茶树的生长条件,难度偏易。题干中有“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乙在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在800以上,从等高线图中可看出为低山丘陵去,排水性能良好。‎ ‎(2) 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在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同时要考虑迁出地与迁入地的空间距离。‎ ‎(3) 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本题解答时要注意是对“城市产业的影响”,而不是对城市的影响。‎ ‎(4)考查的是旅游地理中旅游资源欣赏的内容。云海属气象景观,故要在高处选择时间。‎ ‎(5)本题考查旅游活动中的安全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