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生物试题整理 22页

  • 413.00 KB
  • 2021-05-13 发布

历年高考生物试题整理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1年高考 ‎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 ‎ ‎ A.进行ATP的合成 B.进行mRNA的合成 ‎ C.存在血红蛋白 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 ‎2.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港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 ) ‎ ‎ A.甲<乙,被动运输 B.甲>乙,被动运输 ‎ C. 甲>乙,主动运输 D.甲=乙,主动运输 ‎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乙组来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 )‎ ‎ 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 ‎ B.叶片光台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 ‎ ‎ 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 ‎ D 维管柬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 )‎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 ‎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 C.甲是进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31(10分)‎ ‎ 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C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 ‎ (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__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____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 (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____。‎ ‎ (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32.(11分)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 ‎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 (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33. ‎(11分 ‎ 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中的淀粉。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如下表。‎ 22‎ 回答问题:‎ ‎ (1)光照条件下,组5叶片通过____作用产生淀粉:叶肉细胞释放出的氧气来自于_____的光解。‎ ‎ (2)在黑暗条件下,叶片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组别是______。‎ ‎ (3)组2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_____,直接能源物质是_____,后者是通过____产生的。与组2相比,组4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_______—————————————————————————————————————。‎ ‎ (4)如果组7的蒸馏水中只通入,预期实验结果是叶片中____(有、无)淀粉。‎ ‎34.(1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项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控制褐色眼(D)和蓝色眼(d)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问题:‎ ‎ (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一位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蓝色眼的 女性结婚。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____或_____,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______‎ 或_______。若两人生育一个女儿,其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高考题 1. 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尔基体膜具有流动性   B.抗体从合成到分泌不经过高尔基体 C.高尔基体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D.高尔基体具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 ‎ 2. 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 4.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A.1:1 B.1:2 C.2:1 D.3:1 5.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 ‎ 22‎ ‎  A.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 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   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   C.用紫外线照身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 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 31、(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氮、磷、镁3种元素中,构成生命活动所需直接能源物质的元素_________,构成细胞膜的元素是___________。 (2)缺镁时植物叶片发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及适量丙酮。二氧化硅的作用是_________,碳酸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丙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光反应中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脑的叶绿素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___________。 【知能定位】 本题主要考查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化合物、光合作用基础知识及叶绿素提取分离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及理解情况。整道题的能力考查要求属于较低水平的要求。 32.、请回答: (1)葡萄糖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____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属于_________的过程。 (2)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葡萄糖由上皮细胞进入血液,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于______(葡萄糖浓度差、ATP的分解)。 (3)正常人体的血糖含量为80~120 mg/dL,机体长时间运动时,血液不断被消耗,此时胰岛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_增加,该分泌物可促进机体内的________分解,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4)当血糖浓度高于180 mg/dL时,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该过程影响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______增多,此时收集尿液并加入班氏试剂,经加热后尿液颜色呈__________。 (5)当体内血糖浓度降至50 mg/dL时,人会感觉头昏,其原因是_____。‎ ‎33.(11分)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如图甲。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A显示一个条带,白化基因a则显示为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标示为图乙。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条带1代表____基因。个体2~5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和__。 (2)已知系谱图和图乙的实验结果都是正确的,根据遗传定律分析图甲和图乙,发现该家系中有一个体的条带表现与其父母不符,该个体与其父母的编号分别是___、___和___。**,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仅根据图乙的个体基因型的信息,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个体9与一个家系外的白化病患者结婚,生出一个白化病子女的概率为__,其原因是____。 ‎ ‎34、(12分)某种细菌体内某氨基酸X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图:‎ 底物酶a中间产物1酶b中间产物2酶cX 这种细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养基(满足野生型细菌生长 的简单培养基)上生长,而由该种细菌野生型得到的两种突变型(甲、乙)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2‎ 22‎ ‎,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1,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 而乙不能积累。请回答: (1)根据上述资料可推论:甲中酶___的功能丧失;乙中酶____的功能丧失,甲和乙中酶___的功能都正常。由野生型产生甲、乙这两种突变型的原因是野生型的___(同一、不同)菌体中的不同___发生了突变,从而导致不同酶的功能丧失。如果想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来生产中间产物1,则应选用___(野生型、甲、乙)。 (2)将甲、乙混合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能长出少量菌落,再将这些菌落单个挑出分别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上述混合培养时乙首先形成菌落,其原因是__。 (3)在发酵过程中,菌体中X含量过高时,其合成速率下降。若要保持其合成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改变菌体细胞膜的_____,使X排出菌体外。 ‎ ‎2009年高考题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 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2.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 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关系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3.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个体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胚胎发育过程也会出现细胞衰老 B.幼鹿经过变态发育过程长出发达的鹿角 ‎ C.胚后发育过程中伴有细胞分化 D.来自原肠胚同一胚层的细胞经分化可发育成不同的组织 ‎4.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行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 )‎ ‎ A.侵染部位 B.致病机理 C.抗原决定蔟 D.传播途径 ‎5.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腺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取食 ‎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 ‎31.(8分) (1)右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对环境中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据图判断在CO2浓度为·(接近大气CO2浓度)时,光合作用强度较高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__。(2)若将上述两种植物幼苗置于同一密闭的玻璃罩中,在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植物净固定CO2量为0时,表明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2. (14分)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37℃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 (1) 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等代表试管标号,请用这些符号完成下表实验设计(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相应的表格中)。‎ 22‎ (1) 实验步骤: 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2) 结果预测: ‎ (3) 结论: ‎ (4) 在上述实验中,如果仅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浅,其原因是 ‎ ‎33. (10分)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淀粉生产糖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在野生菌株对淀粉的转 化效率低,某同学尝试对其进行改造,以活得高效菌株。‎ ‎(1)实验步骤: ①配置 (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该培养基的碳源应为 。②将 接入已灭菌的培养基平板上。③立即用适当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其目的是 。④菌落形成后,加入碘液,观察菌落周围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和变化范围的大小。周围出现 现象的菌落即为初选菌落。经分离、纯化后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2)若已得到二株变异菌株Ⅰ和Ⅱ,其淀粉转化率较高。经测定菌株Ⅰ淀粉酶的催化活性高,菌株Ⅱ的淀粉酶蛋白含量高。经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发生在淀粉酶基因的编码区或非编码区,可推测出菌株Ⅰ的突变发生在 区,菌株Ⅱ的突变发生在 ‎ ‎ 区。‎ ‎34. (10分)(1)人类遗传一般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和 ① 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的发病除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与 ② 有关,所以一般不表现典型的 ③ 分离比例。(2)系谱法是进行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传统方法。通常系谱图中必须给出的信息包括:性别、性状表现、④ 、 ⑤ 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如果不考虑细胞质中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单基因遗传病可分成4类,原因是致病基因有⑥ 之分,还有位于 ⑦ 上之分。(3)在系谱图记录无误的情况下,应用系谱法对某些系谱图进行分析时,有时得不到确切结论,因为系谱法是在表现型的水平上进行分析,而且这些系谱图记录的家系中⑧ 少和⑨ 少。因此,为了确定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往往需要得到 ⑩ ,并进行合并分析。‎ 答案1.D2.B3.B4.C.5D 31.(1)A(2)B 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对CO2浓度变化的影响不同,在低浓度CO2浓度条件下,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弱,积累光合产物少,故随着玻璃罩中CO2浓度的降低,B植物生长首先受影响.(3)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32.(1)‎ 试管 溶液 蔗糖溶液 淀粉溶液 蔗糖酶溶液 唾液淀粉酶溶液 甲 ‎ +‎ ‎ - ‎ ‎ + ‎ ‎ -‎ 乙 ‎ -‎ ‎ +‎ ‎ -‎ ‎ +‎ 丙 ‎ +‎ ‎ -‎ ‎ -‎ ‎ +‎ 丁 ‎ -‎ ‎ +‎ ‎ +‎ ‎ -‎ ‎(2)混匀,37℃恒温水浴一段时间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匀,沸水水浴一段时间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22‎ ‎(3)含有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试管,以及含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4)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5)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低,水解产生的还原性糖少 ‎33.(1)固体 玉米淀粉野生菌株对野生菌株进行诱变浅色范围大(2)编码 非编码 ‎34.(1)染色体异常 环境因素 孟德尔(2)亲子关系 世代数 显形和隐性 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3)世代数 后代个体数 多个具有该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 ‎2008年高考题 ‎1.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 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 答案D解析:在植物内积累的元素不一定是必需矿质元素,尤其是随环境污染的加剧,一些重金属元素会在植物体内出现,如日本的镉米事件。必需元素指的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等不可缺少的元素。当缺乏某元素时会出现缺乏症,适当补充该元素时其缺乏症消失。要判断某种元素是否是必需的矿质元素,要采取实验的方式进行验证,即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来进行对比,二者保持一个变量不同,其余条件相同。‎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答案B解析: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的有关知识。食物消化后,才能被小肠所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经主动运输进入血液,再运输到全身各处被机体利用。体液是指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人体的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细胞外液),其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如由于机体中含有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而使pH稳定在7.35—7.45之间,体温保持在37 ℃左右,渗透压约为770 kPa。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条件之一。‎ ‎3.下列对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瘤菌在植物根外也能固氮 B.根瘤菌离开植物根系不能存活 C.土壤淹水时,根瘤菌固氮量减少D.大豆植株生长所需的氮都来自根瘤菌 答案C解析:考查了根瘤菌的相关知识。根瘤菌在土壤中分布很广,是同豆科植物共生并在其根部形成根瘤的一类固氮菌。植物供给根瘤菌矿质养料和能源,根瘤菌固定大气中的氮气,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但植物所需氮素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一种豆科植物只能与一个或少数几个相应的根瘤菌品系共生。‎ ‎4.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 B.流感病毒的核酸位于衣壳外面的囊膜上 C.肠道病毒可在经高温灭菌的培养基上生长增殖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 22‎ 答案D解析:考查了病毒的有关知识。病毒是非细胞生物,由蛋白质组成的衣壳和内部的核心(核酸)构成。其生理特点是在细胞外不表现生命特征,只有在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才能繁殖后代,所以病毒的培养只能利用活的宿主细胞。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人类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5.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答案A解析:考查了二次免疫的相关知识。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而记忆细胞则在体内长期存在。当同一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故细胞周期变短)而产生更多的抗体,保护机体不受侵害。‎ ‎30.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图A中Ⅰ、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 请回答: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1)在a、b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管呈蓝色,与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    ,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      ,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2)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煮沸后,b管呈砖红色,与b管相比d管的颜色更      ,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        ,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3)已知乙烯利能增加细胞内乙烯的含量。如果在第X天喷施乙烯利,从第X天开始曲线I将呈现出           (加快、减慢)下降的趋势,曲线Ⅱ将呈现出              (加快、减慢)上升的趋势。(Ⅱ)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请回答:(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           。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 少           和             这两种非生物因素。(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          组,理由是                   ‎ 22‎ ‎                                                                                                              。甲组水样中的O2含量          于乙组的,理由是                                                                                                                   。(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         →         →         →人。‎ 答案(I)(1)浅 淀粉Ⅰ(2)深 还原糖 Ⅱ(3)加快 加快(Ⅱ)(1)无机盐(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光   氧(2)乙  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最CO2, CO2与水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pH 下降  大  蓝藻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O2,使水中含O2量上升。(3)蓝藻 浮游动物  鱼(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综合考查了物质鉴定、激素调节以及生态等相关的知识。 (Ⅰ)从题中所给的信息来看,香蕉成熟过程中,香蕉逐渐变甜,说明成熟时间越长,淀粉转变成的可溶性还原糖越多。而鉴别用的试剂是碘液和斐林试剂,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a试管中是成熟X天的提取液,成熟时间较短,物质转化较少;b试管中是成熟Y天的提取液,成熟时间较长,物质转化较多。由此可以判定Ⅰ代表的是淀粉的变化,Ⅱ代表的是还原糖的变化。乙烯利能增加细胞中乙烯的含量,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即可以促进物质的转化,所以在X天喷施乙烯利,物质转化将加快,曲线Ⅰ下降和曲线Ⅱ的上升都将加快。(Ⅱ)大量污水进入湖泊,使水体中的矿质元素增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中的蓝藻会爆发性增殖,增加耗氧量、争夺水体空间,使其他水生植物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导致光合作用减弱或停止,进而导致氧气缺乏,生物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而死亡。白天蓝藻进行光合作用,使氧气的释放大于氧气的消耗,水体中含氧量增加;夜晚则只进行呼吸作用,使水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二氧化碳溶于水,使水的pH下降。在该生态系统中,蓝藻处于生产者的地位,浮游动物、鱼和人属于消费者。由于生物的富集作用,毒素在食物链(蓝藻→浮游动物→鱼→人)中传递。‎ ‎31.某植物块根的颜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共同决定。只要基因R存在,块根必为红色,rrYY或rrYy为黄色,rryy为白色;在基因M存在时果实为复果型,mm为单果型。现要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1)请写出以二倍体黄色块根、复果型(rrYyMm)植株为原始材料,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的主要步骤。(2)如果原始材料为二倍体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你能否通过杂交育种方法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为什么?‎ 22‎ 答案(1)步骤:①二倍体植株(rrYyMm)自交,得到种子;②从自交后代中选择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二倍体植株,并收获其种子(甲);③播种种子甲,长出的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四倍体植株,并收获其种子(乙);④播种甲、乙两种种子,长出植株后,进行杂交,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若用遗传图解答题,合理也可) (2)不一定。因为表现型为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有多种基因型,其中只有基因型为RrYyMm或RryyMm的植株自交后代才能出现基因型为rryymm的二倍体植株。(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考查了遗传育种的有关知识。由题中信息可知只要有R存在块根就表现为红色,即基因型为R___均为红色;有Y存在而无R则表现为黄色,即基因型为rrY_均为黄色;既无Y也无R存在表现为白色,即rryy为白色。单果型(m)相对复果型(M)为隐性。要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rrryyymmm),选用二倍体黄色块根、复果型(rrYyMm)为原始材料,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得到目标种子,其流程是:先获得二倍体的白色块根、单果型种子,再获得四倍体的白色块根、单果型种子,将二者进行杂交即可获得目标种子。二倍体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基因型有:RRYYMM、RrYYMM、RRYyMM、RRYyMm……多种基因型,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该种类型的植株都能通过自交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只有基因型为RrYyMm或RryyMm的植株自交后代才能表现出基因型为rryymm的红色块根、复果型二倍体植株。再将所获得的二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四倍体的植株,然后再与二倍体的植株杂交才可获得所需种子。解析:考查了遗传育种的有关知识。由题中信息可知只要有R存在块根就表现为红色,即基因型为R___均为红色;有Y存在而无R则表现为黄色,即基因型为rrY_均为黄色;既无Y也无R存在表现为白色,即rryy为白色。单果型(m)相对复果型(M)为隐性。要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rrryyymmm),选用二倍体黄色块根、复果型(rrYyMm)为原始材料,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得到目标种子,其流程是:先获得二倍体的白色块根、单果型种子,再获得四倍体的白色块根、单果型种子,将二者进行杂交即可获得目标种子。二倍体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基因型有:RRYYMM、RrYYMM、RRYyMM、RRYyMm……多种基因型,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该种类型的植株都能通过自交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只有基因型为RrYyMm或RryyMm的植株自交后代才能表现出基因型为rryymm的红色块根、复果型二倍体植株。再将所获得的二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四倍体的植株,然后再与二倍体的植株杂交才可获得所需种子。‎ ‎2007年高考题 ‎1.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A.甲状腺激素           B.雌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促性腺激素 答案D解析:考查了垂体分泌激素的有关知识。从题干中可以看出促性腺激素这种激素是垂体细胞分泌的与促进排卵有关的激素。题目给出的四种激素,只有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是由垂体细胞所分泌的,其中促甲状腺激素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与性腺无关;而促性腺激素则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以及性激素的分泌,并能促进生殖细胞的生成。‎ ‎2.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答案A解析:与特异性免疫有关的细胞是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而这两种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在不同的场所分化而来的,T细胞是在胸腺中形成的,B细胞是在骨髓中形成的。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大部分的体液免疫,而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所以幼年小鼠去掉了胸腺,会丧失全部的细胞免疫和大部分的体液免疫。‎ ‎3.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 22‎ ‎ 答案D解析:考查了内环境的有关知识。此题必须明确内环境的含义,A项蛋白质的消化是在消化道中进行的,消化道不是细胞生活的外部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部液体环境),属机体外界环境。B项和C项则是在细胞内进行的,也不符合题目要求。D项是机体进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使机体内环境的pH保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的范围之内。‎ ‎4.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C.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 D.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 答案C解析:考查了基因工程中工具酶的有关知识。大部分酶的成分是蛋白质,少数酶的成分是RNA。酶的活性受到温度和pH的影响;限制性内切酶的特点是能识别DNA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可在特定的位点进行切割;限制性内切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体内分离出来的。‎ ‎5.下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答案D解析:考查了对曲线图的分析综合能力。从曲线上看这三种鱼的食物存在重叠,即它们之间存在食物竞争,在浮游生物区,丙在种群数量上占了优势,说明在这一区域,丙的竞争力强于乙,甲在这一区域的竞争力最弱;在底栖生物区,乙在种群数量上远远大于甲和丙的种群数量,说明乙在此区域竞争力强;在最下方一区域,甲的种群数量最大,从种群数量上来说这三种鱼类在空间上存在分层现象,分层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与食物有关。‎ ‎30.回答下列I、II小题: I.下图表示光照强度对A、B两种C3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据图回答:‎ 22‎ ‎(1)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对光能利用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农业生产中,与B植物相比,A植物应种植在 _____________条件下。II.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煮熟的蚕豆子叶,B管中加入发芽的蚕豆子叶。在两管中分别加入甲烯蓝溶液(注:甲烯蓝氧化态为蓝色,接受氢后为无色),一段时间后倒出溶液,两管中的子叶都呈蓝色。然后,两管分别加水淹没子叶、抽气、在水面上覆盖适量石蜡油,37℃保温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的子叶蓝色变浅。取出子叶放在滤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取出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取出的子叶蓝色变深。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问题:(1)37℃保温一段时间后,B管子叶蓝色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滤纸上B管子叶蓝色变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管子叶37℃保温后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实验设置A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Ⅰ.(1)在低于P光照强度下B植物光能利用率比A植物的高,在高于P光照强度下A植物光能利用率比B植物的高。(2)较强光照。Ⅱ.(1)子叶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氢能使甲烯蓝还原。(2)通过呼吸作用还原的甲烯蓝被氧化。(3)子叶细胞的酶失活,无呼吸作用。(4)作对照实验。解析:考查了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知识。Ⅰ.题中曲线图是不同光照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光照强度在P点以前B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说明此时的光能利用B植物高于A植物;在P点时,A、B两种植物对光能利用是相同的,二者的光合作用强度相同;光照强度超过P点后,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B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说明A植物的光能利用率高,在实际大田种植作物时,A与B相比A应该种植在较强的光照下。Ⅱ.甲烯蓝在有氧状态下能被氧化成蓝色,在有还原剂氢的存在下能被还原为无色。将两试管中加入水并抽气,还加入了石蜡油,这样就造成了子叶叶片处于无氧环境,因A试管中的子叶叶片已经煮熟,所有的蛋白质已经变性失活,不再进行呼吸作用,不会产生氢,即甲烯蓝不能被还原;B试管中子叶叶片在无氧环境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还原态的氢使甲烯蓝被还原,蓝色逐渐变浅。将试管保持在37 ℃一段时间是为了保持酶的最大活性,使实验现象明显。将A、B两试管中和子叶叶片取出放置在滤纸上,因空气中有氧气存在,B试管中的子叶叶片上还原态的甲烯蓝很快被氧化又变为蓝色,而A试管中的子叶叶片上的甲烯蓝不变仍为蓝色。这一实验遵循实验设计的对照性原则,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31.填空回答:(1)已知番茄的抗病与感病、红果与黄果、多室与少室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抗病性用A、a表示,果色用B、b表示,室数用D、d表示。为了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它们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规律,现选用表现型为感病红果多室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抗病红果少室,则可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并可确定以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将F1自交得到F2,如果F2的表现型有______种,且它们的比例为___________,则这三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2)若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上述F1番茄叶片取材制备人工种子、繁殖种苗,其过程可简述为如下5个步骤:‎ 22‎ 上述过程中去分化发生在第_______步骤,再分化发生在第_______步骤,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番茄叶片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抗病黄果少室    aaBBdd    AAbbDD    8    27︰9︰9︰9︰3︰3︰3︰1 (2) ②  ③  全能性。解析:(1)考查了遗传规律的有关知识。两纯合的相对性状进行杂交 F1总是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纯合的感病红果多室和纯合的抗病黄果少室进行杂交,若后代表现为抗病红果少室,则抗病对感病为显性,红果对黄果为显性,少室对多室为显性。由此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 (感病红果多室)和AAbbDD(抗病黄果少室), aa×AA杂交得F1Aa,自交得AA、2Aa、aa,后代出现两种性状:抗病和感病,其分离比为3∶1;同样红果和黄果杂交后F1自交,也会出现性状分离,即红果∶黄果为3∶1;F2代中少室∶多室为3∶1。所以F1自交后代中性状会出现23=8种,其分离比是(3∶1)3=27∶9∶9∶9∶3∶3∶3∶1。(2)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有关知识。植物组织培养的前提是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给予一定的营养物质条件、激素,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在胚状体的外面包上人工种皮即为人工种子。制备人工种子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006年高考题 ‎1.人被生锈的铁钉扎破脚后,应该尽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其原因是破伤风抗毒素能够 A  促进自身免疫反应 B增强细胞免疫作用C使体内产生抗原 D特异性地中和外毒素 答案D解析:破伤风抗毒素是抗体,能特异性地中和外毒素(抗原),属于体液免疫的范围。‎ ‎2.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 A  信使RNA、必需氨基酸  B  激素、递质C  淀粉酶、解旋酶 D  肝糖元、丙酮酸 答案B解析:在人体中,激素、递质分别由内分泌腺细胞和神经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的生理功能。而其余选项均为在细胞内部起作用或是对某种物质起作用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3.根瘤菌是一种固氮微生物,其生物学特征之一是 A  在土壤中独立生活时能够固氮 B 需氧的异养细菌 C 所需能量由自身的线粒体提供 D 单细胞真核生物 答案B解析:根瘤菌的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根瘤菌只有侵入到豆科植物的根内才能进行生物固氮,在土壤中独立生活时不能够固氮。根瘤菌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并没有线粒体。‎ ‎4.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和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哪一种类型,应该 A 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B 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C 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D 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 答案A解析:DNA 的碱基为A、T、C、G,RNA的碱基是A、U、C、G,T是DNA特有的碱基,U为RNA特有的碱基,所以可以根据这一区别来分辨DNA 和RNA。双链DNA中A=T且C=G,单链DNA和RNA则不具备这一规律。‎ 22‎ ‎5.番茄种子萌发露出两片子叶后,生长出第一片新叶,这时子叶仍具有生理功能。对一批长出第一片新叶的番茄幼苗进行不同处理,然后放在仅缺N元素的营养液中进行培养,并对叶片进行观察,最先表现出缺N症状的幼苗是 A  剪去根尖的幼苗  B  剪去一片子叶的幼苗C  剪去两片子叶的幼苗  D  完整幼苗 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番茄种子萌发露出两片子叶后,生长出第一片新叶,这时子叶仍具有生理功能,子叶的功能是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其中含有N元素。所以两片子叶都剪去的幼苗最先表现出缺N的症状。 ‎ ‎30.回答下列(1)、(2)两小题。(1)种群数量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①某种昆虫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 据图回答:在温度偏离最适温度或湿度偏离最适湿度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会            。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会影响          的作用。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          的结果。②昆虫种群的大小由种群的             决定。③经调查,第一年此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3,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        。(2)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况下物质代谢会发生相应的变化。①人体在禁食安静条件下,三种物质含量变化如图。据图描述血糖和血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并分析血游离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②根据所学血糖来源和去路的知识,写出图中血糖在AB段水平时,血糖的主要来源和去路。                                                           ‎ ‎③对血糖含量变化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有           、           和           。‎ 答案 (1)①减少;另一个生态因子;综合作用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③1.69 N0 (2)①‎ 22‎ 禁食初期,血糖含量基本保持不变。随着禁食时间延长,血糖含量下降,之后,保持在较低水平。随着禁食时间性延长,血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导致血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②来源:肝糖元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去路:氧化分解③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解析:由图形可知,在温度为32.5℃、相对湿度为90%时,种群数量最大,所以,在温度偏离最适温度或湿度偏离最适湿度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会减少。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会影响另一个生态因子的作用。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大小。第一年此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3,则第三年(二年后)该种群数量为Nt=N0λt= N0×1.32=1.69 N0据图禁食初期,血糖含量基本保持不变,随着禁食时间延长,血糖含量下降,之后,保持在较低水平。随着禁食时间延长,血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导致血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禁食一段时间后,血糖处于AB段稳定状态,此时血糖的主要来源为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主要去路是氧化分解。体内能调节血糖含量变化的激素为:胰岛素使血糖降低,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使血糖含量上升。‎ ‎31.玉米子粒的胚乳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今有两种基因型纯合的玉米子粒,其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白色糯。(1)请用以上两种玉米子粒作为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4种子粒,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用遗传图解回答)。若亲本不变,要获得上述4种子粒,但比例接近9︰3︰3︰1,则这个杂交试验与前一个杂交试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用文字回答)(2)如果上述的白色糯玉米不抗某种除草剂,纯合黄色非糯玉米抗该除草剂,其抗性基因位于叶绿体DNA上,那么,如何用这两种玉米作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抗该除草剂的白色糯玉米?(3)现有多株白色糯玉米,对其花粉进行射线处理后,再进行自交。另一些白色糯玉米植株,花粉不经过射线处理,进行自交。结果,前者出现黄色糯子粒,后者全部结白色糯子粒。由此可推测,黄色子粒的出现是基因发生       的结果,其实质是射线诱发         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4)在适宜时期,取基因型杂合黄色非糯植株(体细胞染色体为20条)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对获得的幼苗用           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其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子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      (一致、不一致),在植株群体中表现           (一致、不一致)。(5)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上述玉米的品质时,选用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该目的基因与作为         的质粒组装成为重组DNA分子时,需要用           和连接酶。为便于筛选获得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所用的质粒通常具有               。将目的基因导入离体的玉米体细胞后,需要采用               技术才能获得具有目的基因的玉米植株。‎ 答案 (1)      ‎ 22‎ 前一个试验是F1进行测交;后一个试验让F1进行自交。(2)选择黄色非糯玉米为母本,白色糯玉米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再以F1为母本,白色糯玉米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的杂交后代中就会有抗除草剂的白色糯玉米。或答:             ‎ 第二次杂交后代中就会有抗除草剂的白色糯玉米。(3)突变;DNA (4)秋水仙素;20;一致;不一致(5)运载体;限制性内切酶;标记基因;植物组织培养 解析:通过杂交试验获得4种子粒,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该比例属于测交比例,亲本应为AaBb  ×  aabb测交的形式。而要得到子代比例为9:3:3:1,则亲本应为AaBb自交的形式。    叶绿体DNA上的基因的遗传方式属于细胞质遗传,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子代的表现型与母本一致。    用射线处理生物会导致基因突变的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的产生等位基因,基因突变的实质是DNA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杂合玉米(AaBb)为二倍体,用其花粉(AB、Ab、aB、ab)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幼苗为单倍体,是高度不育的,必须对其用秋水仙素进行处理,使染色体加倍才能得到可育的植株(AABB、AAbb、aaBB、aabb),其染色体数为20。这些植株均为纯合体,若均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所得子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一致,在植株群体中表现不一致,共有四种。基因工程中常以质粒作为运载体运载目的基因,获得重组DNA分子时,需要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分别作为基因“剪刀”和“针线”。为便于筛选获得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所用的质粒通常具有标记基因。将目的基因导入离体的玉米体细胞后,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才能获得具有目的基因的玉米植株。‎ ‎2005年高考题 ‎1.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多 答案D解析:糖尿病人由于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导致尿液的渗透压增加,所以尿液会带走更多水分而导致尿量增多。‎ ‎2.当抗原刺激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 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 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 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答案B解析:效应T细胞在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发挥作用,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与此同时,效应T细胞还能释放出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 ‎3.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动物数量易变程度及冬眠动物比例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趋势。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的曲线依次是 22‎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 答案C解析:从赤道到北极由于受温度、水分等因素影响,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逐渐降低,动物数量易变程度增加。‎ ‎4.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A.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答案D解析: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温觉感受器兴奋,冷觉感受器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机体产热,所以在炎热环境中,甲状腺素分泌减少。‎ ‎5.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 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 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 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蛋白质 答案D解析: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可以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染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叶绿体中色素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所以实验室通常用丙酮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DNA粗提取实验中,利用DNA分子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来提取DNA。在蛋白质鉴定实验中用双缩脲试剂,苏丹Ⅲ染液是用来鉴定脂肪的试剂。‎ ‎30.回答下列(1)、(2)小题。‎ 气孔结构示意图(1)植物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大量的气孔,气孔结构如图所示。当组成气孔的细胞(保卫细胞)吸水后,会膨胀变形,气孔开启;反之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请以放置一小段时间的菠菜为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孔具有开启和关闭的功能。要求写出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 实验步骤: 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 22‎ ‎(2)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乙烯的生理作用,进行了下列实验: 取A、B两箱尚未成熟的番茄(绿色),A箱用一定量的乙烯利(可释放出乙烯)处理;B箱不加乙烯利作为对照。当发现两箱番茄颜色有差异时,A箱的番茄呈________________色,B箱番茄呈____色。从这两箱番茄中取等量的果肉,分别研磨成匀浆,除去匀浆中的色素,过滤。取无色的等量滤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加热后,摇匀观察,发现A试管中呈砖红色,B试管中也呈此颜色,但比A试管中的颜色_______(深或浅),说明经乙烯利处理后番茄中___________含量增多了。根据上述实验可证明乙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答案30.(1)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菠菜、清水、浓盐水、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吸水纸、滴管、镊子等。实验步骤:①取菠菜叶,用镊子剥取表皮。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将表皮放入清水中,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③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气孔,移动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到的气孔状态。④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上浓盐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取盖玻片下的液体,反复做几次。⑤继续观察气孔的变化,并做记录。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在清水中气孔应开启,因为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溶液浓度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变形,气孔开启。在浓盐水中气孔应关闭,因为当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外溶液浓度时,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2)红    绿    浅    还原糖    促进果实成熟 解析:(1)根据题意,该气孔结构示意图为显微镜下所见,所以本实验应用到显微镜,应根据要求制作临时装片后进行观察。保卫细胞与周围的溶液形成一个渗透系统,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溶液浓度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变形,气孔开启。当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外溶液浓度时,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所以,在清水中气孔应开启,在浓盐水中气孔应关闭。(2)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番茄果实未成熟时是绿色的,成熟以后为红色。斐林试剂可以用来检验还原糖如葡萄糖和果糖,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出现砖红色。番茄果实在成熟的过程中,淀粉等物质逐渐转化成还原性糖,所以成熟后番茄所含的还原性糖比未成熟的番茄多,反应中显色更深。‎ ‎31.    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 ‎ ‎ ‎ 灰身、直毛 灰身、分叉毛 黑身、直毛 黑身、分叉毛 雌蝇 ‎0‎ ‎0‎ 雄蝇 请回答:(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1.(1)常染色体    X染色体(2)♀灰身直毛   ♂灰身直毛(3)BbXFXf       BbXFY (4)1:5 (5)BBXfY    BbXfY       bbXFY  ‎ 22‎ 解析:由题意可知:杂交后代中灰身∶黑身=3∶1且雌雄比例相当,所以,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为显性性状。杂交后代的雄性个体中直毛∶分叉毛=1∶1,而雌性个体全为直毛,所以,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直毛为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型为:BbXFXf和BbXFY,表现型为♀灰身直毛和♂灰身直毛。子代雌果蝇中灰身直毛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8BBXFXF、1/4BbXFXF、1/8BBXFXf、1/4BbXFXf,其中只有BBXFXF是纯合体,其余均为杂合体。子代雄果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BBXfY或BbXfY,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bbXFY。‎ ‎2004年高考题 ‎1.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答案D ‎ ‎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为不正常的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答案D ‎ ‎3.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答案C ‎ ‎4.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1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突变基因2 精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3 精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酪氨酸 丙氨酸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    ) 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答案A ‎ 22‎ ‎5.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答案C ‎ ‎6.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 A.氯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甲烷 答案C ‎ ‎30.已知柿子椒果实圆锥形(A)对灯笼形(a)为显性,红色(B)对黄色(b)为显性,辣味(C)对甜味(c)为显性,假定这三对基因自由组合。现有以下4个纯合亲本: ‎ 亲  本 果  形 果  色 果  味 甲 灯笼形 红色 辣味 乙 灯笼形 黄色 辣味 丙 圆锥形 红色 甜味 丁 圆锥形 黄色 甜味 ‎(1)利用以上亲本进行杂交,F2能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的亲本组合有____________。(2)上述亲本组合中,F2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比例最高的亲本组合是_______,其基因型为________。这种亲本组合杂交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是__________,其F2的全部表现型有                          ,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在该F2中出现的比例是_______。答案30. (1)甲与丁,乙与丙,乙与丁(2)乙与丁  aabbCC与AAbbcc  AabbCc  圆锥形黄色辣味  圆锥形黄色辣味、圆锥形黄色甜味、灯笼形黄色辣味、灯笼形黄色甜味  1/16。 ‎ ‎31.将等量萌发的种子和煮沸自然冷却后的种子分别放入甲、乙两试管中,如下图所示(本实验中石蜡油短期内不影响生物的生长)。两试管中均无空气存在。‎ 22‎ ‎           ‎ 据图分析回答:(1)甲试管放置几个小时后,管内顶部出现气泡,其中的气体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将该气体引入___________溶液中,可使该溶液变混浊。(2)甲试管中产生气泡的现象是种子进行__________造成的,写出表示这一过程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试管在与甲试管同样的时间内,试管内顶部未出现气泡,原因是                                         。(4)乙试管继续放置几天,一些微生物开始繁殖,导致试管内顶部也出现少量气体,这是这些微生物从试管中的_________________获得了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一般来说,微生物所需的营养要素可归纳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五大类。(5)这些微生物可能的来源是(答出两个来源即可)               。答案31. (1)CO2  Ca(OH)2 (2)无氧呼吸  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3)被煮沸过的种子已经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4)死亡种子中  碳源  氮源  生长因子  无机盐  水 (5)未灭菌的试管内壁的菌类、操作过程中带入的菌类、石蜡油中的菌类、铁丝网上的菌类、种子表面耐高温的没有被杀死的菌类 ‎2003年高考题 ‎1.植物叶片从幼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 A.有机物输出也输入,矿质元素只输入B.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只输入 C.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输入也输出D.有机物与矿质元素都既输入,又输出 答案D ‎2.在过氧化氢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结果应该是(  ) A.产生气泡  B.溶液呈蓝色 C.溶液呈紫色  D.产生砖红色沉淀 答案C ‎ ‎3.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 ‎4.据图判断,下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22‎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答案 C ‎ ‎5.下列都属于免疫系统效应T细胞所产生的淋巴因子的是(  ) A.干扰素、胸腺素 B.组织胺、白细胞介素 C.组织胺、胸腺素 D.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答案 D ‎ ‎6.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  )A.有丝分裂 B.分化 C.减数分裂 D.全能性 答案 C ‎ ‎7.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作法正确的是(  ) 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 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 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 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注射到棉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 ‎27.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开脊椎骨,剥离出脊髓一侧的一对脊神经根(包含一个背根和一个腹根,如下图)。分别电刺激背根与腹根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已知背根含有传入神经,腹根含有传出神经,背根与腹根合并成脊神经。‎ 22‎ 请根据上述提供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自选)设计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以分别验证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答案27.实验步骤1:在背根中央处剪断(或用麻醉药阻断),分别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外周段,观察蛙后肢是否发生运动反应。预期结果: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发生蛙后肢运动反应;电刺激背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说明背根具有传入功能。实验步骤2:在腹根中央处剪断(或用麻醉药阻断),分别电刺激腹根向中段、外周段,观察蛙后肢是否发生运动反应。预期结果:电刺激腹根向中段不发生反应,电刺激腹根外周段应发生蛙反肢运动反应,说明腹根具有传出功能。‎ ‎28.据下面的图解回答: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 ‎(1)反应①②③④中,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3)在微生物体内丙酮酸可以转化为α-酮戊二酸,该酸在酶的催化下可以转化为谷氨酸,当谷氨酸增多并与酶结合时,可导致谷氨酸合成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8. (1)①、②和④2)呼吸作用产生水3)每年的活性受到抑制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