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9.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 ATP和酶
教材版本
全国通用
课时说明(建议)
2课时
知识点
酶、酶的结构与功能、ATP的结构与功能
复习目标
酶活力的测定实验;酶的特性;ATP的结构与功能。
复习重点
影响酶活性的实验设计;ATP的结构与功能。
复习难点
酶活性的实验设计;ATP的结构与功能。
一、自我诊断 知己知彼
1.Na+—K+泵是一种常见的ATP—驱动泵(如图所示),一种在动物细胞的能量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载体,也是一种能催化ATP水解的酶。这种泵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由此可知( )
A.该载体不一定能催化ATP水解,但一定能促进物质的运转
B.图中,Na+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K+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图中Na+的跨膜运输的方式相同
D.Na+—K+泵对维持动物细胞的渗透压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右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
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
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
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
3. 下图为物质P和Q跨膜出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P可能是氧气
B.物质Q一定是水分子
C.物质P和Q出细胞都需要载体蛋白
D.物质P和Q出细胞未必都消耗能量
4. 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其通过抑制[H]与O2的结合,使得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气而陷入内窒息。如图为研究植物根尖吸收钾离子的相关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实验甲可以判断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
B.实验甲中,4 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是因为细胞外K+浓度降低
C.实验乙中,4 h后吸收K+的能量可能来自无氧呼吸
D.实验乙加入氰化物后,细胞对氧气的吸收速率不变
5. 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人体细胞膜上分布有葡萄糖转运体家族(简称G,包括G1、G2、G3、G4等多种转运体)。
(1)G在细胞中的________合成,经过________加工后,分布到细胞膜上。
(2)由上图分析可知,葡萄糖通过________的方式运输进入上述两种细胞。研究表明,G1分布于大部分成体组织细胞,其中红细胞含量较丰富。G2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胰岛B细胞。两种转运体中,G1与葡萄糖的亲和力________,保障红细胞在血糖浓度________时也能以较高速率从细胞外液摄入葡萄糖。当血糖浓度增加至餐后水平(10 mmol/L)后,与红细胞相比,肝脏细胞________________增加很多,此时肝脏细胞摄入的葡萄糖作为________储存起来。同时,血糖浓度的增加,也会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________增多。
(3)肿瘤细胞代谢率高,与正常细胞相比,其细胞膜上G1的含量________。
【答案】1. D 2.B 3.D 4.D 5.(1)核糖体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协助扩散 较高 低 摄入葡萄糖的速率 (肝)糖原 胰岛素 (3)高
二、温故知新 夯实基础
考点一 ATP的结构与功能
1.ATP的结构
(1)图中各部分名称:A腺嘌呤,①腺苷,②一磷酸腺苷,③ADP,④ATP,⑤普通化学键,⑥高能磷酸键。
(2)ATP与RNA的关系:A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3)结构特点
①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断裂,释放出能量,ATP就转化为ADP,ADP也可以接受能量而重新形成ATP。
②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30.54 kJ/mol,所以说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项目
ATP的合成
ATP的水解
反应式
ADP+Pi+能量ATP+H2O
ATP+H2OADP+Pi+能量
所需酶
ATP合成酶
ATP水解酶
能量来源
光能(光合作用)、化学能(细胞呼吸)
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
能量去路
储存于高能磷酸键中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反应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生物体的需能部位
3.ATP的功能与动、植物细胞代谢
(1)植物细胞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形成ATP,而动物细胞只能通过细胞呼吸形成ATP。
(2)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专用于暗反应,不用于其他生命活动;植物或动物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才能用于多种生命活动。
(3)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主动运输、发光发电、肌肉收缩、物质合成、大脑思考等。
考点二 酶的本质、作用及特性
1.酶的本质与作用
(1)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2)酶的本质和功能
(3)酶的作用原理
①表示无酶催化时反应进行需要的活化能的是AC段。
②表示有酶催化时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活化能的是BC段。
③酶降低的活化能是AB段。
④若将酶变为无机催化剂,则B在纵轴上向上移动。
2.酶的特性(连线)
归纳总结 关于酶的8个易错点
项目
正确说法
错误说法
产生场所
活细胞(不考虑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
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
化学本质
有机物(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蛋白质
作用场所
可在细胞内、细胞外、体外发挥作用
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温度影响
低温只抑制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变性失活
低温和高温均使酶变性失活
作用
酶只起催化作用
酶具有调节、催化等多种功能
来源
生物体内合成
有的可来源于食物等
合成原料
氨基酸、核糖核苷酸
只有氨基酸
合成场所
核糖体、细胞核等
只有核糖体
3.与酶有关的曲线分析
(1)酶高效性的曲线
①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②酶和无机催化剂一样,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2)酶专一性的曲线
①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和无酶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说明酶B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
②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A对此反应有催化作用。
(3)影响酶活性因素的相关曲线
甲曲线分析:
①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②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的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乙曲线分析:
纵坐标为反应物剩余量,剩余量越多,生成物越少,反应速率越慢;图示pH=7时,反应物剩余量最少,应为最适pH;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4)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曲线
①甲图: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先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的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②乙图: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4.酶专一性的理论模型
(1)图中A表示酶,B表示被A催化的底物,E、F表示B被分解后产生的物质,C、D表示不能被A催化的物质。
(2)酶和被催化的反应物分子都有特定的结构。
考点三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实验原理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反应原理
②鉴定原理: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
(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反应原理(用反应式表示):2H2O22H2O+O2。
②鉴定原理: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速率,可用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O2的生成速率。
2.实验步骤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序号
实验操作内容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
加入等量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2 mL
2 mL
2 mL
2
控制不同的温度条件
60 ℃热水(5分钟)
沸水(5分钟)
冰块(5分钟)
3
加入等量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1 mL(5分钟)
1 mL(5分钟)
1 mL(5分钟)
4
加入等量的碘液
1滴
1滴
1滴
5
观察实验现象
不出现蓝色
(呈现碘液颜色)
蓝色
蓝色
(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序号
实验操作内容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
注入等量的3%的H2O2溶液
2 mL
2 mL
2 mL
2
注入等量的不同pH的溶液
1 mL蒸馏水
1 mL 5%的HCl
1 mL 5%的NaOH
3
注入等量的过氧化氢酶溶液
2滴
2滴
2滴
4
观察实验现象
有大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产生
无气泡产生
5
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插入试管内液面的上方
燃烧剧烈
燃烧较弱
燃烧较弱
归纳总结 (1)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检测底物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碘液,不宜选用斐林试剂,因为用斐林试剂鉴定时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2)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H2O2)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材料,因为过氧化氢(H2O2)在常温常压时就能分解,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3)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宜先保证酶的最适温度(排除温度干扰),且将酶溶液的pH调至实验要求的pH后再让反应物与酶接触,不宜在未达到预设pH前,让反应物与酶接触。
(4)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宜选用淀粉和淀粉酶作实验材料,因为在酸性条件下淀粉本身分解也会加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三、典例剖析 思维拓展
考点一 ATP的结构与功能
例1下列关于生物体中ATP的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蓝藻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分别通过有氧呼吸、光合作用产生ATP
B.ATP与ADP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
C.ATP中存在2个高能磷酸键,在一定条件下均可释放其中的能量
D.生物体内ATP的含量很多,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答案】C
【解析】
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不含线粒体和叶绿体,A项错误;ATP和ADP是两种不同的物质,B项错误;ATP中存在2个高能磷酸键,在一定条件下均可释放其中的能量,C项正确;生物体内ATP的含量很少,但ATP与ADP转化非常迅速,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D项错误。
【易错点】ATP高能磷酸键的数目
【方法点拨】利用“1、2、3”原则,“1”指一个腺苷,“2”指两个高能磷酸键,“3”指三个磷酸基团。
例2 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可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O2由红细胞进入肝脏细胞,使ATP含量迅速下降
B.a过程和b过程都在细胞器中进行
C.绿色植物通过b过程形成的ATP不能用于吸收矿质元素
D.①、②在物质和能量上都可成为互逆反应
【答案】C
【解析】O2由红细胞进入肝脏细胞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因此ATP含量基本不变,A项错误;a表示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B项错误;b过程为光合作用,其形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C项正确;①、②分别为ATP的合成和水解过程,其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D项错误。
【易错点】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作用,与合成ATP的能量来源。
【方法点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拥有进行生命活动,动物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于细胞呼吸作用,植物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于细胞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考点二 酶的本质、作用及特性
例1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
【答案】 C
【解析】
D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因此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参与DNA合成的酶,A项错误;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具有生物催化活性,B项错误;盐析可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但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C项正确;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是37 ℃,但是37 ℃不是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酶应该在低温条件下保存,D项错误。
【易错点】酶的本质;酶的的保持
【方法点拨】大部分酶的化学本质蛋白质,少量的酶为RNA。酶需要低温保存。
例2向装有5 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滴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容器中O2的浓度,得到如图中曲线a(实线)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H2O2分解速率呈现由快转慢直到停止的特点
B.在t1时,向容器内再加入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可以得到曲线b所示结果
C.在t1时,向容器内再加入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可以得到曲线c所示结果
D.在t2时,向容器内再加入5 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可以得到曲线d所示结果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曲线a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H2O2分解速率由快转慢直到停止,A项正确;在t1时,向容器内再加入新鲜肝脏研磨液,提高了反应速率,但没有改变反应底物的量,最终生成的O2量不变,即O2浓度不变,得到曲线b所示结果,B项正确;在t1时,向容器内再加入FeCl3溶液,没有改变反应底物的量,O2的最终浓度不变,不可能得到曲线c所示结果,C项错误;在t2时,向容器内再加入H2O2溶液,增加了反应底物的量,O2的最终浓度增加,得到曲线d所示结果,D项正确。
【易错点】加酶与不加酶的底物反应的速率
【方法点拨】酶具有高效性,加酶大大提高反应速率。
考点三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例1 下列关于探究酶活性实验的设计思路,最适宜的是( )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C.利用淀粉、淀粉酶和斐林试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利用淀粉、淀粉酶和斐林试剂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温度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从而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造成干扰,A项错误;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B项正确;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C项错误;酸能促进淀粉水解,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D项错误。
【易错点】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点拨】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的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改变,高温、过酸、过碱都能使酶失活。
四、举一反三 成果巩固
考点一 ATP的结构与功能
1. 如图是人体细胞代谢部分简图。图中甲表示ATP,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丁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不同
B.丙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D.在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时,细胞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答案】D
【解析】甲→乙→丙→丁表示ATP的逐步水解,每一次水解反应的酶都不同,A项正确;丙由1分子核糖、1分子腺嘌呤和1分子磷酸构成,为1分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项正确;丁表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戊表示磷酸,是ATP的组成成分,C项正确;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故乙(ADP)的含量不会增加,D项错误。
2.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B.图中两次ATP的水解,后者能量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C.图中两次合成ATP,前者能量来源于光能且在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
D.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嘌呤构成
【答案】D
【解析】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A项正确;图中两次ATP的水解,前者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后者能量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B项正确;图中两次合成ATP,前者ATP的合成是通过光合作用,所需能量来源于光能,在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C项正确;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构成,D项错误。
3. 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A项正确;机体在睡眠时生命活动仍然进行,如细胞分裂、神经传导等,仍需要消耗ATP,B项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均能合成ATP,C项正确;植物根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由呼吸作用产生,D项正确。
考点二 酶的本质、作用及特性
1.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适于低温下保存,因为低温时虽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
B.Fe3+和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它们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同时给过氧化氢提供能量
C.酶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D.酶与激素一样使用后立即被灭活,所以活细胞中需要源源不断地合成酶
【答案】A
【解析】低温下酶的活性被抑制,而空间结构稳定,不会变性失活,因此酶适于低温下保存,A项正确;
Fe3+和酶均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它们均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给过氧化氢的分解提供能量,B项错误;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C项错误;酶在化学反应后不被灭活,不需源源不断地合成,D项错误。
2.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不确定
B.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
C.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
D.由图3实验结果可知Cl-是该酶的激活剂
【答案】C
【解析】图1显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图中结果只能显示30 ℃比较适宜,但温度梯度太大,不能确定最适催化温度,A项正确;图2显示该酶的最适pH为7,而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由图4可知该酶为麦芽糖酶,B项正确;图3能说明Cl-是该酶的激活剂,Cu2+是该酶的抑制剂,D项正确;图4可说明酶具有专一性,C项错误。
3. 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人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图所示),以探究酶促反应的相关问题。根据实验现象与数据分析答题。
(1)若土豆片为4片时,每隔5 min收集一次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出曲线图(如图)。20 min后,气体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
(2)若土豆片为8片时,和上述实验所得的曲线(实线)相比,实验结果的曲线可能是下列________图中的虚线。如果要获得更多的气体,在不改变溶液体积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其结果可用________图中的虚线表示。
(3)为保证上述实验的科学性,需要控制的其他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过氧化氢量有限 (2)c 增加过氧化氢浓度 a (3)温度(或光照或气压等)
【解析】过氧化氢酶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组织中,能将过氧化氢分解为氧和水,可使生物机体免受过氧化氢的毒害作用。过氧化氢酶和其他酶一样,也受底物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4片土豆片和8片土豆片含的酶量差一倍,会影响反应速度,但不会影响生成物的总量。
考点三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
①取3支试管,编号,各注入2 mL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编号,各自注入1 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②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试管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 min ③向各试管中滴一滴碘液 ④将6支试管分成三组,每组各有一份淀粉液和一份淀粉酶溶液,分别放在60 ℃的热水、沸水和冰水中 ⑤观察实验现象
A.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④②③⑤
【答案】D
【解析】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为:分组→酶与底物在各自温度下处理一段时间→酶与底物混合,保温一段时间→检测→观察实验现象。
2.下表是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及结果,据表分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试管
①
②
③
纤维素悬液(mL)
2
2
2
纤维素酶液(mL)
1
1
1
反应温度(℃)
30
40
50
斐林试剂(mL)
2
2
2
砖红色深浅
++
+++
+
注:“+”的多少代表颜色深浅。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 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还原糖的生成量
C.纤维素被水解成了还原糖 D.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 ℃
【答案】D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A项正确;还原糖生成量通过颜色深浅体现出来,这与温度不同有关,是因变量,B项正确;溶液中出现砖红色沉淀是因为纤维素被水解成了还原糖,C项正确;②组与①③组的温度相比,40 ℃较适宜,但温度梯度太大,故通过本实验不能说明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 ℃,D项错误。
3.图一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图二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 ℃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则可用来表示当温度为2a ℃时生成物量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曲线1 B.曲线2 C.曲线3 D.曲线4
【答案】B
【解析】酶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点,能改变反应到达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当温度由a ℃变为2a ℃时,酶促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变短,故B项正确。
五、分层训练 能力进阶
【基础达标】
1.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细胞代谢强度增加一倍,则细胞内ATP的含量也将增加一倍
B.ATP中全部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形成的产物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磷酸
C.ATP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普通磷酸键,该键易断裂也易形成
D.有丝分裂后期,受纺锤丝牵引,着丝点分裂,该过程需要ATP水解供能
【答案】B
【解析】细胞内ATP与ADP的含量很少且保持相对稳定,A项错误;ATP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普通磷酸键和两个高能磷酸键,易断裂也易形成的是高能磷酸键,C项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并非纺锤丝牵引所致,D项错误。
2.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
B.ATP合成所需的能量由磷酸提供
C.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
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答案】B
【解析】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有许多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与ATP的分解和合成相关,故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A项正确;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光能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磷酸不含能量,B项错误;ATP可以水解为一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两个磷酸,C项正确;正常细胞中,ATP与ADP不停地发生着相互转化,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两者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项正确。
3.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 提供能量的是( )
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 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
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
【答案】C
【解析】叶肉细胞合成的糖(如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果实细胞需要ATP提供能量,A项正确;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依赖膜的流动性,需要ATP提供能量,B项正确;在适宜的温度、pH条件下,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此过程不需要ATP提供能量,C项错误;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肽链需要ATP提供能量,D项正确。
4.下图是生物体内常见的一种生理作用图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②的成分有可能是蛋白质
B.图中显示①具有高效性,反应完成后,①的性质未发生改变
C.③或④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
D.如果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②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
【答案】B
【解析】①是酶,②是底物,底物可能是蛋白质,A项正确;图中显示①具有专一性,反应完成后,①的性质未发生改变,B项错误;③或④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C项正确;如果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②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D项正确。
5. 解读下面与酶有关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酶的作用机理可以用甲图中________段来表示。如果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________(填“上移”或“下移”)。
(2)乙图中160 min时,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所学内容,分析丙图曲线:
①对于曲线abc,若x轴表示pH,则曲线上b点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②对于曲线abd,若x轴表示反应物浓度,则y轴可表示________________。曲线bd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酶是胃蛋白酶,其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若胃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由10逐渐降低到2,则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将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b 上移 (2)底物已被完全消耗掉 (3)①在最适pH下,酶的催化效率最高 ②酶促反应速率 酶浓度的限制 (4)蛋白质 不变 胃蛋白酶的最适pH在2左右,pH为10时胃蛋白酶已经失活,即使再降低pH,酶活性也不会恢复
【解析】
(1)在无酶催化时,必须提供a值的活化能,反应才能顺利进行;有酶催化时,必须提供b值的活化能,因此降低的活化能用ab段表示。无机催化剂也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只是没有酶的作用显著,因此b点上移。(2)乙图反映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当曲线达到最大值时,意味着底物被消耗尽了。(3)丙图中,若x轴表示pH,则曲线abc表示不同pH对酶活性的影响,曲线最高点表示在最适pH下酶的催化效率最高;若x轴表示反应物浓度,则曲线abd表示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当底物浓度增大到一定值后,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此时酶促反应速率受到酶浓度的制约。(4)胃蛋白酶的最适pH在2左右,在pH为10时,胃蛋白酶的活性丧失,即使pH再降低到2,酶的活性也不会恢复。
【能力提升】
1.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答案】C
【解析】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需要保证pH和温度均相同且适宜,故缓冲液应在加入底物和酶之前加入,只有C项符合要求。
2. 科学家发现某些蚜虫能合成类胡萝卜素,其体内的类胡萝卜素不仅能吸收光能,传递给负责能量生产的组织细胞,而且还决定蚜虫的体色。阳光下蚜虫的ATP生成量将会增加,黑暗时蚜虫的ATP含量会下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蚜虫在黑暗中合成ATP时会伴随着O2的消耗
B.蚜虫合成ATP时所需能量仅仅来自细胞呼吸
C.蚜虫做同一强度的运动时,阳光下和黑暗中的ATP消耗量不一样
D.蚜虫ATP含量在阳光下比黑暗时多,说明其体内的ATP含量不稳定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蚜虫合成ATP所需能量还可来自于类胡萝卜素吸收的光能,B项错误;蚜虫做同一强度的运动时消耗ATP的量是一样的,C项错误;蚜虫ATP含量在阳光下比黑暗时多,但消耗也增加,处于动态平衡中,故体内的ATP含量稳定,D项错误。
3.研究人员从木耳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POD),分别与四种不同酚类物质及H2O2进行催化反应,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
B.当底物浓度为0.08 mmol·L-1时,POD催化酚类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酚类3
C.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降低浓度后POD的活性一定会恢复
D.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相同
【答案】A
【解析】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A项正确;过氧化物酶活性除了与底物浓度有关外,还与温度和pH有关,B项错误;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但实验没有说明降低浓度后POD的活性就会恢复,C项错误;由于不知H2O2浓度大于1.2%以后POD活性的情况,因而无法判断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是否相同,D项错误。
4.ATP酶复合体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内普遍具有的一类功能蛋白,该分子由若干亚基组成,主要功能是将生物膜一侧的H+搬运到另一侧时推动其部分亚基运转,从而催化形成ATP,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________________,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____。
(2)该分子在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中大量存在:叶绿体中该分子分布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粒体中该分子分布于内膜上,故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阶段产生大量的ATP。原核细胞中没有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故该分子很可能位于细胞的________(结构)中。
(3)一个ATP分子中有________个高能磷酸键,ATP除了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____________物质外,高能磷酸键断裂后产生的AMP还可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的原料。
【答案】(1)氨基酸 核糖体(2)类囊体薄膜 三 细胞膜 (3)两(或二) 直接能源 转录或RNA自我复制
【解析】(1)由题意知:ATP酶复合体是一类功能蛋白,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合成场所是核糖体。(2)叶绿体中形成ATP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线粒体中ATP酶复合体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故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大量的ATP。原核细胞中没有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故ATP酶复合体很可能位于细胞的细胞膜中。(3)一个ATP分子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TP除了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外,高能磷酸键断裂后产生的AMP还可作为转录或RNA自我复制过程的原料。
5.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分组
步骤
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①
加样
0.5 mL提取液
0.5 mL提取液
C
②
加缓冲液(mL)
1
1
1
③
加淀粉溶液(mL)
1
1
1
④
37 ℃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
+
+++++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__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______;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____。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适当________(填“缩短”“延长”或“不变”)。
(2)小麦中的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____________。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_______(填“深于”或“浅于”)白粒管,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3)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体内各项生理活动的进行都需要酶的催化,组成酶的单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5 mL蒸馏水 控制pH 红粒小麦 低 缩短 (2)β淀粉酶失活 深于 (3)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4)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解析】(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小麦种子的提取液(去淀粉),即提取液中酶的活性,步骤①对照管中可加入等量(0.5 mL)的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②中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控制pH,以保证酶的活性。分析结果红粒管内淀粉剩余量多于白粒管的,说明红粒小麦淀粉酶活性较低,据此推测,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较低,可能是因为淀粉酶活性较低所致。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适当缩短。(2)实验的目的是探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在穗发芽率中的作用,所以Ⅰ、Ⅱ两管中应分别只有一种酶有活性,Ⅰ管使α淀粉酶失活,Ⅱ管需使β淀粉酶失活;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说明β淀粉酶对两种小麦穗发芽率无明显影响,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深于白粒管,可推测红粒小麦的α淀粉酶活性低于白粒小麦的,是导致红粒小麦穗发芽率较低的原因。(3)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4)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者RNA,所以组成酶的单体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