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经济发展快
1.优势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位于________省东南部,毗邻________,与__________相邻。
(2)自然条件优越:________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________纵横交错。
(3)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城市密集,经济、文化发达;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优惠。
2.经济发展成就
(1)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基地、________________基地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2)产业结构优化:第____产业逐渐下降,第____产业明显上升,第____产业占主导地位;建立起以____工业为主、______
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二、城市化水平高
1.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前缺乏________型城市,城市密度很低;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形成以________为中心,包括________、中山、珠海等大中城市的城市群。
2.城市化动力:____________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三、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
典例导入 1.
为发挥区域优势,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前店后厂”模式,在该合作中,港澳地区扮演的角色是
A.提供土地、劳力和产品,扮演“店”的角色 ( )
B.进行产品加工、制造,扮演“厂”的角色
C.对产品进行市场推广和外销,扮演“店”的角色
D.从事样品制造和开发,扮演“厂”的角色
疑难剖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条件
考点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典例导入 2.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正确的是 ( )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多大变化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
D.1990年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快
(2)下列叙述属于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原因是 ( )
①矿产资源贫乏 ②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③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导 ④工业比重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3)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 )
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民工涌入
B.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
C.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
D.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疑难剖析
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在全国
的地位
成为我国生活消费品生产基地
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3.我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模式
城市化
模式
城市化主
要推动力
具体过程特点
珠江三角
洲模式
工业化
在外资推动下工业化与城市化不断发展
苏南模式
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温州模式
由于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带来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
东北模式
随着资源的开发,产生劳动力职能变化和促进工业发展
考点三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典例导入 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出口加工制造业,工业化和城市化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珠三角面临着自身发展的障碍,持续发展“难以为继”。为此,广东省政府提出“2008~2012年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实现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的低端制造业的区域转移。同时,将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农村劳动力600万人转移进入工业和服务业。
材料二 广东省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示意图
(1)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方向定位于“外向型出口加工制造业”,请说明其工业定位的依据。
(2)试分析当前珠江三角洲自身发展障碍可能有哪些。
(3)广东省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将对区域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和生态保护等方面产生哪些有利影响?
疑难剖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比较高,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表现、原因及对策归纳见下表:
问题
表现
原因
对策
环境问
题严峻
①工业和生活污水、废气、垃圾、噪声、酸雨等环境问题突出;②环境质量日益下降;③部分城市出现缺水现象
①工业和生活排放大量污染物;②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滞后;③环境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④工业发展和人口剧增,水体污染严重;⑤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增加
①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优化人居环境,实施“青山蓝天碧水工程”;②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并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大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生态工业的标准建设工业园区
人地矛
盾加剧
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人均耕地减少
①土地开发过热;②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过快;③盲目建设“开发区”、“工业城”
城镇规模要适度,要根据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尤其是根据土地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来规划发展目标
重复建
设突出
产业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
①片面追求自身发展,追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②盲目扩大规模;③竞争多于合作
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防止建成区盲目膨胀,确保比较理想的空间发展形态;城镇规模要适度;城镇合理布局,建立可持续的空间协调发展模式
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典例 产业同构系数是对产业相似程度的一种测度,指数越低,代表两区域产业结构相似度越小,反之,两区域产业结构有趋同现象。下表为五省区产业同构系数。据此完成(1)~(2)题。
2001年
四川
云南
贵州
广东
湖南
2006年
四川
云南
贵州
广东
湖南
四川
1
0.69
0.91
0.76
0.96
四川
1
0.63
0.90
0.75
0.93
云南
0.69
1
0.89
0.27
0.77
云南
0.63
1
0.79
0.24
0.75
贵州
0.91
0.89
1
0.47
0.94
贵州
0.90
0.79
1
0.45
0.91
广东
0.76
0.27
0.47
1
0.58
广东
0.75
0.24
0.45
1
0.57
湖南
0.96
0.77
0.94
0.58
1
湖南
0.93
0.75
0.91
0.57
1
(1)表中省区与广东省存在最强产业互补关系的是 ( )
A.湖南 B.贵州 C.四川 D.云南
(2)2001年~2006年,产业同构系数的变化,说明五个省区之间 ( )
A.内部竞争更加激烈 B.经济发展速度在加快
C.产业结构趋于一致 D.产业分工逐步深化
思维过程
答案 (1)D (2)D
方法技巧
1.产业结构与经济水平的关系
2.发达地区面临的困境:经济发达地区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出现能源、原材料短缺,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3.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面对困境,发达地区要注重调整第二产业(淘汰、改造耗能大、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考查点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
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据此完成1~3题。
1.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 )
A.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B.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 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
2.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模式属于 ( )
A.对外开放 B.小商品经营
C.大城市扩散 D.资源开发
3.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 ( )
A.资源短缺 B.劳动力短缺
C.环境质量下降 D.农产品供应不足
考查点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
策
右图为“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城市2010年和2011年两大产业结构图”,读图回答4~5题。
4.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第一产业产值保持稳定不变
B.目前该市以第二产业为主
C.2011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产业结构应坚持均衡发展
5.该市目前发展面临“资源、能源短缺;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劳动力,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环境承载力达到极限”的忧虑。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
A.禁止外来人口迁入,控制人口规模
B.实行区域合作,加快产业转移
C.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D.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空间不足
课时规范训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读下面“珠江三角洲产业演进有关资料统计图”,回答1~3题。
1.有关上图中Ⅰ、Ⅱ、Ⅲ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 )
A.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B.第三、第二、第一产业
C.第二、第一、第三产业 D.第二、第三、第一产业
2.导致上图中Ⅰ曲线在2008~2010年上升的产业部门是 ( )
①汽车 ②纺织 ③建材 ④教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③④
3.珠三角改革开放早期外贸工厂生产的一般模式中,不是由外商提供的是 ( )
A.资金 B.生产设备 C.劳动力 D.技术指导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产业转移方向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态环境的地区差异
B.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
C.人口密度的地区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5.关于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产业转移将导致该产业生产成本升高
B.促进转入地和转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
C.发达区域转出产业的主体是资源密集型产业
D.产业的区位选择完全受劳动力成本因素的影响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6~7题。
6.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推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7.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驻;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置换为高端产业,读图判断8~9题。
8.深圳第一代产业园区吸引入驻企业的共同特点是 ( )
A.原材料依赖进口 B.产品依赖出口
C.科技依赖国外支援 D.劳动力对外依赖性大
9.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 )
A.管理经验 B.资金
C.科技 D.廉价劳动力
20世纪70~80年代和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读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珠江三角洲),完成10~11题。
10.两次产业转移中,珠江三角洲转入和转出的产业主要以 ( )
A.原料指向性产业为主
B.动力指向型产业为主
C.劳动力指向型产业为主
D.技术指向型产业为主
11.对第二次产业转移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产业转入区具有交通、资源、科技等区位优势
B.资源枯竭、劳动力价格下降是造成产业转出的最主要原因
C.促进了产业转出区和转入区环境污染状况的改善
D.可加快珠三角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
下图为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依据图文材料,回答12~13题。
2009年11月广东商企投资环北京园区招商推介会在广州举行,与会人士共话“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道路,共谋“环渤海”产业承接的方向。由于工资、地价、燃料和电力等费用的不断上涨,广东省原有产业逐渐失去了竞争力。河北环京新城则给相对饱和的广东经济圈带来了更为宽广的发展平台。
12.珠三角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 ( )
A.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B.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强化环渤海地区由城市化推动工业化的发展模式
D.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
13.环京新城建设对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 ( )
①加快河北省城市化进程 ②利于北京分散城市职能
③加快北京周边交通建设 ④促进北京工业快速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综合题(共48分)
14.甲为“珠江三角洲略图”,乙为“黄河三角洲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地区之一。试从地理位置方面分析该地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2)与珠江三角洲相比,黄河三角洲缺乏大型港口。试从自然方面分析其原因。
(3)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通过对黄河三角洲1981年与2000年卫星遥感图片的判读,获得了某些地理事项的变化资料。请从下表五项内容中任选两项说明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地理事项
分布
1981年
2000年
①植被
很少
多
②三角洲面积
小
大
③沿海海水含沙量
大
小
④盐场面积
小
大
⑤东营市城市用地面积
小
大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2011年6月,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干线西起霍尔果斯南至广州)全线贯通通气。下图为“西气东输二线示意图”。
材料二 近几年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相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和工业过度集中、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材料三 截至2011年6月底,一年来广东在新疆累计开工建设71个援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62亿元,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初见成效。
(1)图中字母A所在省区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该地区绿洲多分布于_ ___________地带,影响其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积极影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复习讲义
基础知识
一、1.(1)广东 港澳 东南亚 (2)平原 河流 (3)侨乡 改革开放 2.(1)轻工业 外贸出口 (2)一 三 二 轻 重化
二、1.大、中 广州 深圳 2.工业化
典例导入
1.C 2.(1)A (2)B (3)B
3.(1)地理位置优越,临港、澳和东南亚;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对外交通便捷;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自身能源、矿产资源短缺。
(2)发展空间不足或经济腹地较小;工业资源短缺;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环境污染严重等。
(3)产业结构: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第二产业升级,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和提升;粤东、粤西和粤北将加快工业化进程。城市化水平:促进农业人口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从而提高全省的城市化水平。生态保护:使珠江三角洲的环境问题得到缓解和改善;对粤东、粤西和粤北而言,由于非农产业转移到该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使当地经济收入大大提高,从而降低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
对点练习
1.A 2.A 3.C 4.C 5.C
课时规范训练
1.D 2.C 3.C 4.D 5.B 6.D 7.D 8.B 9.D
10.C 11.D 12.B 13.C
14.(1)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对内对外联系方便;毗邻香港、澳门,便于引进外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2)黄河河口泥沙淤积严重;通航条件差;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河口位置不确定。
(3)①植被:提倡植树种草;建立保护区,保护天然植被:土壤改良,农田增加。②三角洲面积:黄河泥沙不断淤积。③沿海海水含沙量: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效果显著,输沙量减少;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使河水输沙能力减弱;黄河上世纪出现过断流等。④盐场面积:市场需求量增加,促进了晒盐业的发展。⑤东营市城市用地面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口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石油资源开发。(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15.(1)山麓冲积扇 水源
(2)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短缺状况;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3)将部分低端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进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关文档
- 2018版高考文科数学(北师大版)一轮文2021-05-1315页
- 高考3500词汇表分析2021-05-1338页
- 2014年版高考英语完形填空、书面表2021-05-137页
- 高考地理核心知识思维导图总汇非常2021-05-1311页
- 高考数学第四章平面向量与复数第32021-05-1311页
- 状语从句高考英语语法必考考点Word2021-05-1317页
- 2017新课标高考化学选修3考点总结2021-05-1310页
-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 论2021-05-134页
- 复习参考全国高考生物试题答案解析2021-05-134页
- 高考数学试卷中填空题的特点及复习2021-05-13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