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6.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7·宁波学考评估)“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集体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在全国范围内存在于( )
A.1919年~1949年 B.1949年~1956年
C.1956年~1978年 D.1978年~1997年
答案 B
解析 1949年~1956年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与题中“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相符,故B项正确。
2.(2017·奉化选考仿真测评)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国家对同仁堂这类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 )
A.走合作化道路 B.没收为国营企业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资本家自愿捐献
答案 C
解析 依据“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可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方式。
7
3.(2017·余杭选考测评)“1954年入秋以来……中国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特别严重的是,不少地方,农民杀牛、杀母猪小猪的现象相当普遍;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B.三年自然灾害
C.三大改造中存在着“左”倾冒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C
解析 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但是存在着在改造的过程中过急过粗的问题,影响了农业的生产和农民积极性的提高,所以答案选C。
4.(2017·海宁选考评估)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
年代
全民
集体
公私合营
私营
个体手工业
开始年
41.5
3.2
4
30.7
20.6
结束年
54.5
17.1
27.2
0.04
1.2
A.1946 1949 B.1952 1956
C.1966 1976 D.1978 1982
答案 B
解析 从表格中材料可以得出:全民、集体所有制和公私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下降,这正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时间应是三大改造时期,选B。
5.(2017·浙江课改联盟学考评估)某学生搜集了以下相关资料:“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召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你认为他整理的主题是( )
A.政权巩固 B.曲折探索
C.改革创新 D.盛世华章
答案 B
解析 从题目中涉及的内容来看,既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正确探索,如“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和中共八大召开,也包括重大的失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因此,他整理的主题是曲折探索。
6.(2017·普陀选考仿真测评)在新中国的某个时期,农村出现了“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现象。该现象出现是由于( )
A.进行土地改革运动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7
C.掀起“大跃进”高潮
D.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答案 B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领导和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变封建地主私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故A项错误;1958年,全国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1958年,掀起“大跃进”高潮,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农业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项错误。
7.(2017·义乌选考仿真测评)中国在1965~1976年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分别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纠正“左”倾错误 B.坚持“八大”路线
C.“大跃进”的推动 D.贯彻“八字”方针
答案 A
解析 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1971年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这三次经济复苏回升都因为纠正“左”倾错误,故A项正确。
8.(2017·金华选考测评)上海市长评价历史上某一重大措施:“(它)实现了以点带面,壮大上海,带动周边的战略效果,是经济学理论‘点轴开发模式’的典型案例。”这是指( )
A.开放港口城市 B.开辟经济开放区
C.浦东的开发开放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上海”“带动周边”“点轴开发”等,由此可判断是浦东的开发开放,故选C项。A项太笼统,排除;B、D两项不符合“以点带面”“点轴开发”模式,排除。
9.(2017·桐庐选考仿真测评)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
7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沿海港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
答案 D
解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时间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故A、B两项错误;沿海港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也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故D项正确。
10.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明确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会议应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答案 D
解析 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D。
11.(2017·临安选考评估)邓小平视察南方后讲话:“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两个“体制”分别指( )
A.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计划经济体制、多种所有制并存体制
D.混合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后来却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B。
12.(2017·衢州选考评估)社会各阶层的饮食和服饰绝不是无关紧要的,一时期的饮食、服饰能反映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思想等。以下衣、食信息对应反映的经济状况或社会思想不正确的是( )
A.长袍马褂——文明开放的社会心理
B.中山装——民主共和的政治追求
C.粮票——计划经济时期物质匮乏
D.购物卡——改革开放后商品丰富
答案 A
7
解析 长袍马褂是传统中国的象征,不能体现文明开放的社会心理。故答案选A项。其他选项呈现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
13.(2017·慈溪选考仿真测评)近代前期,中国整个知识阶层都在浓墨刻画女性的病态形象,将女性个人权利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认为人种弱,则国弱;人种强,则国强。如此营造女性形象的思维逻辑是出于( )
A.女性柔弱的现实
B.塑造人格的要求
C.救亡图存的需要
D.男女平权的期盼
答案 C
解析 从“将女性个人权利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认为人种弱,则国弱;人种强,则国强”,可知营造女性病态形象是为了唤醒民众,救亡图存,故C项正确。
14.(2017·金丽衢十二校学考检测)歌曲《放足歌》中唱道:“邻家有女已放足,走向学堂去读书。”歌曲描绘的社会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中华民国初期
C.新中国成立初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 B
解析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社会习俗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没有《放足歌》,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放足歌》描绘的现象最早出现于民国初期,故B项正确;放足现象最早出现于民国时期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故C项错误;放足现象最早出现于民国时期,不是改革开放时期,故D项错误。
15.(2017·衢州选考评估)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选项中能反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是( )
A.粮票→股票 B.大人→先生
C.法币→人民币 D.臣民→公民
答案 A
解析 建国初期,我国物资比较匮乏,实行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1992年以后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立股份制企业。
二、非选择题
16.(2016·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
材料一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指出大会的任务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作出判断,并提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周恩来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陈云针对急切期望实现“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的想法,指出:“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这些报告和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56~1965)》等
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国有企业的一种治理模式。
——引自《中国国有企业改革30年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召开这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大会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模式所体现的企业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适应了什么经济体制的要求?概括指出该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对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产生的重要影响。
答案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成果:正确判断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了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思考计划与市场的作用。
(2)制度:现代企业制度。
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影响: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
解析 本题考查中共八大的召开、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1956年”及“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主要任务”“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计划生产……按照市场变化……的补充”进行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国家干预”“股票”“股东大会”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后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了适应商品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第二小问,结合其背景回答即可;第三小问,结合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的方针回答。
17.(2017·浙江新高考联盟学考交流)1900年,马应彪在香港成立先施公司,主营百货、旅馆、游乐场等业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二价与全球货
7
1917年10月上海先施公司在南京路正式营业,“先施”源于《中庸》的“先施以诚”,其英文名称“Sincere”,意为诚挚、不掺假。先施公司以“创始不二价,统办全球货”为经营方针,学习西洋百货业,在中国率先采取明码标价的“不二价”,摈弃“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传统交易方式,先施还每年举办让价促销,让顾客们感到“不二价”绝非僵硬。
材料二 新产业与女营业员
大型综合商场的“吃喝玩乐俱全”源于先施公司将娱乐和商业捆绑,其每设一个商号都以酒店或娱乐中心配套。此外还兼营其他行业,如汽水厂、化妆品厂,还有先施人寿保险公司、水火保险公司和信托银行等。
先施公司是聘用女营业员第一个“吃螃蟹者”,其招聘女营业员的启事张贴月余无人应聘,马应彪的妻子霍庆棠和两个妹妹主动请缨担任化妆品部的售货员,先施“三个女人同台站”的新闻震动上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先施公司创办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一、二,概括先施公司的经营特点,材料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与社会思潮?
答案 (1)条件:世界市场形成;民国建立,政府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2)特点:重视学习与创新;讲究诚信;促销手段多样;涉足多行业。
时代特征:中西文明碰撞交汇。
社会思潮:实业救国,妇女解放。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