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高考历史猜题 30页

  • 1.10 MB
  • 2021-05-13 发布

文档高考历史猜题

  • 3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2009高考历史经典猜题 ‎1,【所猜考点】2009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现代中国”中的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命制试题】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地处富庶的川西平原中心地带的向阳镇,有“有女不嫁向阳郎”的穷公社之称,只有一条不足三百米长的狭窄小街,绝大多数农民居住在草房里。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得不到合理安排,绝大多数农民长期困守在土地上广种薄收,生活十分艰难。‎ ‎(1)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向阳镇为何会“有女不嫁向阳郎”?(3分)‎ 材料二:1980年4月,敢为天下先的向阳人终于率先迈出了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召开了选举大会,选举产生了人民代表,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乡长,副乡长,随即摘下了“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牌子,挂上了“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由此,向阳因在全国第一个摘下人民公社牌子,而后被誉为中国第一乡蜚声海内外。‎ 江泽民书记曾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向阳公社摘牌的历史一刻 ‎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哪些突破性进展?(4分)‎ 材料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向阳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年收入高达5250元。截至2007年末向阳镇一共有105家生产型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二十亿元,而这些乡镇企业竟然有一半都是本乡人搞起来的。村民富裕了,几乎不去沿海打工。‎ 今日向阳镇夜景,且看火树银花不夜天 ‎(3)联系当前我国农村的发展状况,结合材料三谈四点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路。(4分)‎ ‎2【命制试题】(20分)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7年7月,淮河告急,面对1954年以来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国家防总迅速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 淮河原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道。它的下游在淮阴市附近接纳泗水及其支流沂、沭诸河后,到云梯关入海。1128年,黄河侵泗在淮阴市附近夺取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下游河道受黄河泥沙沉积而淤高,中游河槽几乎成了地上河,下游入海水道被淤塞,造成淮河水系紊乱,水位抬高,洼地积水成湖,小湖相互连通,并逐渐扩大为洪泽湖。1855年黄河又在北岸决口改由利津入海。由于淮河下游无通畅泄水道,每遇汛期,河水暴涨,往往破堤决口、泛滥成灾,水旱灾害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淮河进行全面治理。 ‎ 材料二  ‎ 淮河流域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唐宋以前,这里曾经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区和繁华的水陆交通要道,享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美誉。12世纪后,由于宋金划淮而治,加上战争频繁和黄河南徙而造成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交替发生,一度繁荣的淮河流域逐渐衰落。‎ 材料三 ‎【解析】‎ ‎(1)中国自古就重视淮河的治理,春秋时期在淮河由_________修建了_________________(水利工程),黄河夺淮是在______________(朝代)。(3分)‎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淮河流域在唐宋以前繁荣和唐宋后衰落的原因各是什么?(13分)‎ ‎(3)结合材料分析毛泽东为什么要指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4分)‎ ‎3【命制试题】(32分)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物价的稳定关系到人民生活和社会的安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币100元购买力的变化 ‎(1)材料一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法币为什么会在短短12年间发生如此巨大变化?(10分)‎ 材料二解放之初,由于长期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政府的搜刮、连年战争破坏,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不畅,物资奇缺,国家财政基础薄弱。在国民党长期通货膨胀政策下培养出的巨量投机资本,利用国家的经济困难,在市场上兴风作浪。从1949年4月至1950年2月,全国出现4次大规模上涨风。物价的大波动,给人民生活和各项工作都造成巨大困难。‎ ‎(2)结合材料分析,导致建国初期物价上涨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什么影响?(10分)‎ 材料三 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 原粮 植物油 猪肉 ‎1957年 ‎203‎ ‎2.4‎ ‎5.1‎ ‎1960年 ‎163.5‎ ‎1.85‎ ‎1.55‎ ‎(3)上表数据反映了什么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表所反映的情况出现的原因。为扭转这种局面,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5分)‎ ‎1953年11月1日‎,北京开始实行面粉计划供应,印发的“面粉购买证”成为北京城镇居民使用的最早的粮票。之后,面票、粮票、米票……相继问世。‎ ‎1993年5月1日‎,北京市粮票取消。‎ ‎1960年,对皮鞋、胶鞋、布鞋实行凭票购买。‎ 城镇居民每人每年一张鞋票,可以买鞋一双 ‎1954年9月份北京开始了凭“布票”限量供应棉布。‎1983年11月23日我国商业部在报纸上宣布,从12月起,棉布不再收布票、敞开供应。‎ 材料四 ‎(4)分析改革开放 ‎ 开放前我国实行票证制度的原因。结合改革开放后的相关史实,分析票证制度取消的原因。(7分)‎ ‎4【命制试题】(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0年初,在武昌成立湖北铁政局,委派蔡锡勇为总办,厂址选定汉阳,1890年11月动工兴建,1894年6月投产。此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家集冶铁、炼钢、轧钢于一厂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然而,铁厂从投产之始便财经亏损。至辛亥革命前,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 万吨。然而,公司除第一次世界大战间始见盈余外,财政常陷困境,外债沉重。‎ 材料二 材料三据《长江商报》‎8月14日报道,武汉拟建近代工业博物馆。‎ ‎(1)结合材料一,汉阳铁厂创办的同时期还创办了哪些民用工业?(2分)创办这样企业的目的是什么?(2分)汉阳铁厂创办的历史背景如何?。(4分)‎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为什么汉阳铁厂由政府主办,但始终没有发展成为强大的近代钢铁企业?(3)你认为武汉建立近代工业博物馆,有哪些企业可以进入展馆?(3分)‎ ‎5【命制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华美轻柔的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汉代丝绸之路 材料二“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马克思 图2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需要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称—世界贸易组织宗旨 图3 1948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成员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特征,(2分)试从经济和政治方面分析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2分)‎ ‎(2)从图1到图2,商业贸易的范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材料二中马克思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什么因素有关? (1分) (3)图3反映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构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分)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这一变化成因的认识。(2分)‎ ‎(4)结合图2和图3,说说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2分)‎ ‎6,高考历史猜题 图一 唐蕃会盟碑 世界近代史部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的考点“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 材料一:‎ ‎“圣神赞普墀祖德赞与大唐文武孝德皇帝和叶社稷如一统,立大和盟约 。兹述舅甥二主结约始末及此盟约节目,勒石以铭。”……“……圣神赞普赤祖德赞陛下……‎ 乃与唐主文武孝德皇帝舅甥和叶社稷如一统,情意绵长。结此千秋万世福乐大和盟约于唐之京师西隅兴唐寺前。”——唐蕃会盟碑碑文摘选 图二 乾隆帝颁赐给西藏地方政府的地金瓶 材料二:‎ ‎“一、关于寻找活佛及呼图克图灵童的问题。依照藏人旧例,确认灵童必问卜于四大护法,如此难免发生弊端。大皇帝为求黄教得到兴隆,特赐一金瓶,今后遇到寻认灵童时,邀集四大护法将灵童的名字及出生年月,用满、汉、藏三种文字写于签牌上,放进瓶内,选派真正有学问之活佛,祈祷七日,然后由各呼图克图和驻藏大臣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正式认定。假若找到的灵童仅只一名,亦须将一个有灵童的名字的签牌,和一个没有名字的签牌,共同放置瓶内,假若抽出没有名字的签牌,就不能认定已寻得的儿童,而要另外寻找。达赖和班禅额尔德尼像父子一样,认定他们的灵童时,亦须将他们的名字用满、汉、藏三种文字写在签牌上,同样进行。这些都是大皇帝为了黄教的兴隆,和不使护法弄假作弊。这个金瓶常放在宗喀巴佛像前,需要保护净洁,并进行供养。”《钦定二十九条章程》第一条 图四 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纪念 备注:按历史定制,藏传佛教大活佛的转世灵童须经金瓶掣签认定,唯独噶玛噶举派的活佛噶玛巴例外,其转世灵童主要是由上一世噶玛巴的遗嘱来认定,但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批准。‎ 图三 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纪念币 材料三:‎ 问题:‎ 中国西藏历史上存在的以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奴对农奴主的依附关系为基础的黑暗、野蛮的社会制度。始于10世纪,到 13 世纪普遍确立 ,一 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 图六 青藏铁路通车纪念币 期。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运动时被废除。从此,百万农奴和奴隶翻身解放,成为新社会的主人。又经过几年的稳定发展,1965年9月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区。‎ 材料四:‎ 图五 西藏大学 国务院决定在“十一五”期间继续执行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进一步促进西藏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三农”、基础设施、人才、教育、科学、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加中央的扶持力度。‎ 材料五:‎ 图七 热烈庆祝伟大祖国成立58周年 图八 西藏庆祝奥运倒计时1周年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出吐蕃与中央政府怎样的关系?(2分)具体史实有哪些?(6分)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西藏和中央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3分)明清时期,中央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 (2)从图三反映的事件在当时的影响是什么?(2分)图四反映了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有何作用?(4分)‎ ‎(3)图五、图六反映出西藏发生了怎样的巨变?(3分)综合上述材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4分)‎ ‎7,【所猜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中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问题”‎ ‎【命制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中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开始,结合材料的含义和所学知识为作者提供历史依据。 ‎ ‎(2)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作者认为的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 ‎(3)第三阶段的全球化实际是指什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作者所谓的“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全球化有何不同?你认为二者的共同根源是什么? ‎ ‎8,【所猜考点】古代史部分的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近代史部分的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命制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清之际的一些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思想家 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1695)‎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的思想。‎ 顾炎武(1613-1682)‎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众治”主张。‎ 王夫之(1619-1692)‎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思想家 主要思想 伏尔泰(1694-1778)‎ 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1689—1755)‎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卢梭(1712-1778)‎ 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 与黄宗羲等人的思想相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 ‎(2)这一时期,中西两种启蒙思想在历史进程中各自产生了什么作用? ‎ ‎(3)从思想产生的社会效应来看,为什么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远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 ‎ ‎9,【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的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命制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关于政权组织的法律 第一条 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众议院与参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第三条 ……总统有特赦权;大赦则只能依法律行之。总统统率武装部长。总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 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副署。……‎ 第五条 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第六条 各部部长,关于政府的一般政策对两院负连带责任……‎ 关于参议院组织的法律 第九条 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关于政权机关间关系的法律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宣布会议的闭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每院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第九条 共和国总统,非先得两院的同意,不得宣战。 ‎ ‎——以上材料均摘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材料二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二十三条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摘自《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和德国分别确立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2)根据以上材料,从国家元首产生的方法、国家元首的权力、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几个方面,比较两国政治制度的不同点。‎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两部宪法相同的积极作用。‎ ‎10,【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命制试题】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联系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阐述西方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 (2)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 ‎ (3)扼要归纳导致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 ‎ (4)你认为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的优秀文明成果?‎ ‎11,【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的考点“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命制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1)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他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 ‎(2)依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及其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 ‎12,【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的考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技术”‎ ‎【命制试题】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尤其是19世纪中期以后,自然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科技革命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并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材料二 《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 请回答:‎ ‎(1)17—20世纪初,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哪四项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深刻的成就?‎ ‎(2)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至少写出3个)‎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二次工业革命和二战后科技革命分别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 ‎13,【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的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命制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国家提供的各种)制度对相对价格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拉动效应主要是指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动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影响。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化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的作用。(见图9)‎ ‎ 摘编自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 材料二 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l0月14日)‎ ‎ 材料三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爪工作……部分地可由政府直接招雇,象战时紧急状况那样一,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管起来以避免目前的分散、浪费和不均的现象。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初)‎ ‎ 材料四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 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国家的制度和政策对经济结构的演进主要表现为哪种效应?造成这一效应的有哪些主要制度和政策?‎ ‎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俄原本计划以怎样的方式向共产主义过渡?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材料三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我国经济“濒于崩溃”及新时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 (5)综合上述信息,你怎样认识国家的制度和政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14,【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命制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多次发生争论。20年代末 斯大林和另一位苏联领导人布哈林进行了激烈的论争,下面是双方的主要观点:‎ ‎ 关于农业问题 ‎ 布哈林认为,从长远观点看,需要改造个体农业,但必须在个体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只要国家政策得当,个体农业还有很大潜力。‎ ‎ 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 ‎ 关于工业化问题 ‎ 布哈林认为,在工业化过程中,国民经济要平衡发展,否则也会出现经济危机。‎ ‎ 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 ‎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 ‎ 布哈林认为,群众消费的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 斯大林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前进的动力,通过进行阶级斗争推动经济建设。‎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Ⅱ(岳麓书社)‎ ‎ 材料二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进入高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了初步的实践经验的历史背景下写成的。基本思想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主要内容是:①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要防止片面发展重工业,应当用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尝试,其中许多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材料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步摆脱这种观念,形成新的认识,对推动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中共十四大报告》‎ ‎ 请回答:‎ ‎ (1)概括提炼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观点。(3分)在斯大林思想的指导下,苏联形成了什么发展模式?(1分)‎ ‎ (2)与斯大林相比,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活动有何成功之处? ‎ ‎(3)材料三表明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何重大突破? 试从实践和认识的角度分析取得突破的原因。‎ ‎15,【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的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命制试题】有人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而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是一只“看得见的手”。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经历了从单纯依靠“看不见的手”转为兼用“看得见的手”的过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30年代初,胡佛政府运用的是上述哪只手?其主要观点是什么?结果如何?‎ ‎(2)罗斯福总统运用的是上述哪只手?列举三例说明他在社会救济方面是如何用这只手的。并说明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 ‎(3)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里根总统和克林顿总统分别是如何运用“看得见的手”的?结果如何?‎ ‎16,【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的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联合国”‎ ‎【命制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促成人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并为达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接受原则,确立立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用是发愤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 ‎——《联合国宪章·序言》‎ 材料二 联合国成立以来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减军备方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家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因主要由于提供权宜的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祸殃。‎ ‎——选自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本应赢得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但是至“文革”期间国家经济机制崩溃时,对外仍采取所谓“两只拳头打人”的政策,使自己陷入几乎是鸦片战争以来最孤立的国际环境之中。过去20年,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发展经济、进步社会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 请回答 ‎ (1)材料一所主张的基本信念是什么? ‎ ‎ (2)从材料二中看出,联合国存在什么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 ‎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作的努力。‎ ‎17,【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的考点“西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过程”‎ ‎【命制试题】“文明的进程就是一部人类不断争取自由和平等的历史。”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在他们之前也说过,人根本不是生来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作奴隶的,有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可是他却因果倒置了……”‎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识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第十一条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第十七条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颁布)‎ 材料三:“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 ‎——《联合国宪章•序言》(1945年10月)‎ ‎ 材料四:1999年1月,美国以武力强迫科索沃冲突双方依美国的方案到法国的朗布依埃进行谈判。谈判中,南联盟表示其他条款均可接受,只有北约军队进驻科索沃这一涉及南领土主权的条款不能接受。谈判最终破裂,北约于是迫不及待地对南联盟动武。‎3月24日,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将南联盟拖入战争的深渊。科索沃战争的规模虽属局部,但影响却十分深远。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受到了粗暴地践踏,联合国的权威大大受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了干涉别国内政的危险先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恣意妄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卢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亚里斯多德当然是对的”?‎ ‎(2)材料二是如何阐明“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3)在“争取人权”方面,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欧美和中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4)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人权问题国际化”,试结合两则材料对此作出简要评价。‎ ‎18,【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的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命制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四 邓小平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明,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转引自《中国还是能说不》‎ 回答:‎ ‎(1)材料一中的“新的极权主义”指什么?“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又指什么?从材料可看出美国确立了怎样的外交目标? ‎ ‎(2)据材料二,指出在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下,美国又实施了哪些相应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苏联为此采取了哪些对抗性措施?结果如何? ‎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70年代“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力量有哪些?这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4)材料四表明邓小平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存在着怎样的担忧? ‎ ‎19,【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的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命制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既保护和维持环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材料三 毫无疑问,中国入世谈判是多边贸易体制史上最艰难的一次较量,在世界谈判史上也极为罕见。自‎1986年7月10日中国正式向WTO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递交复关申请起,直到‎2001年12月11日,中国才正式成为WTO的成员。……中国的“入世”是改革开放 20多年来的第一等大喜事。我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速我国社会转型,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入世”也有令人担忧之点,在同新自由主义的较量中,社会主义还处于弱势地位,中国有丧失独立的工业体系之虞;“三农问题”可能火上浇油,可能带来失业人口增加;为腐败增添土壤。‎ ‎――《中国人的WTO心灵史》、《入世的喜与忧》‎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三大重要组织?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什么趋势?‎ ‎(2)材料二中的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它的成立与经济全球化之间是何关系?‎ ‎(3)据材料三指出入世历程如此艰难,中国为什么还要加入?就材料三作者对入世的担忧,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20,【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的考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命制试题】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受中东石油危机等影响,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GDP下降了5.7%,工业生产下降了15.1%……1974年消费物价上涨11.4%,1975年上涨‎1l%。‎ ‎——摘自韩德强《世界经济危机史简述》‎ 材料二 ‎ 面对严重的经济问题,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失灵。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是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重要学派。货币学派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的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主张通过减税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里根政府采用了这两个学派的观点,对经济运行机制进行调整。‎ ‎——摘编自吉尔德的《财富与贫困》和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一重新表述》‎ ‎ 材料三 里根时期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表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二(人民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给美国带来的影响。‎ ‎(2)里根政府运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为解决上述经济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3)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美国经济整体发展趋势。这种趋势说明了什么?‎ ‎21,【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的考点“西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过程”‎ ‎【命制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华美轻柔的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汉代丝绸之路 材料二“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马克思 图2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需要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称。……——世界贸易组织宗旨 图3 1948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成员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特征,(2分)试从经济和政治方面分析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2分)‎ ‎(2)从图1到图2,商业贸易的范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材料二中马克思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什么因素有关? (1分)‎ ‎(3)图3反映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构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分)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这一变化成因的认识。(2分)‎ ‎(4)结合图2和图3,说说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2分)‎ ‎22,【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的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命制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8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正式生效,墨西哥4种农产品玉米、大豆、蔗糖和奶粉市场对美国、加拿大完全开放。‎1月31日,墨西哥农民举行大规模示威(下图),要求政府就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展开重新谈判。 ‎ ‎——摘自新华网 材料二 2004年9月,西班牙发生不法分子焚烧华商鞋店事件(右图)。有人打出标语:“把埃尔切(西班牙制鞋业中心)所有亚洲鞋子都赶出去。”‎ ‎——摘自新浪网 材料三 大众汽车制造公司的新型车“POLO”,虽然是在沃尔夫斯堡(德国城市)组装的,但是几乎有一半部件来自国外。……单是在德国汽车制造部门中,从1991年到1995年,就失去了30万个工作岗位。‎ 材料四 (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有一个词开始走红:既得利益。……据说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既得利益)指的是病假工资、子女补贴费、对不当解雇的保护、失业救济金、国家创造就业机会、每周5天工作制、每年30天法定休假,……1996年4月出台的政府施政纲领使用了这样的标题:《为了增长和就业》。科尔和他的部长们现在开始剥夺这些既得利益,全面削减各种社会福利和工资。……(这些政策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德国的社会福利国家变得愈来愈昂贵了,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 ‎——汉斯—彼得·马丁 哈拉尔特·舒曼《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相同问题是什么?‎ ‎(2)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请结合明清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史实,分析我国加入WTO的历史必然性。‎ ‎(3)依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的原因是什么?其影响如何?为此,当时德国政府打算采取什么措施?‎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都出现了反全球化运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类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所受的冲击有何不同?‎ ‎23,【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的考点“西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过程”‎ ‎【命制试题】近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 ‎ ‎1885--1919年 ‎1920—1944年 ‎1945—1964年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 ‎30年 ‎16年 ‎9年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 ‎8年 ‎7年 ‎5年 材料二: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时间 ‎1929—1947年 ‎1948—1973年 ‎1974—80年代中期 贡献率 ‎31%‎ ‎33%‎ ‎40%‎ ‎60‎ ‎55‎ ‎50‎ ‎45‎ ‎40‎ ‎35‎ ‎30‎ 百分比%‎ ‎1945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年代 体力劳动者 非体力劳动者 材料三: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 材料四:‎ 中国产业结构变化 ‎100%‎ ‎30.4‎ ‎1980年      1988年       1999年 年代 总值 ‎48.5‎ ‎21.1‎ ‎25.7‎ ‎44.1‎ ‎30.2‎ ‎17.7‎ ‎49.3‎ ‎33.0‎ 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单位: %‎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84年 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 ‎(3)材料三反映了二战后美国劳动力构成发生了哪些变化?试从“产业结构变化引起劳动力构成变化”的角度,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怎样推动上述变化的?‎ ‎(4)材料四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4,【所猜考点】“中国现代史”中的“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措施”部分 ‎【命制试题】今年以来,物价连续上涨。国务院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在建国初的1950年人民政府也曾采取多项措施控制住了物价连续十年暴涨的局面。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力于 A.解放战争已经基本结束,军费开支减少 B.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 C.严厉打击投机倒把活动 D.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25,所猜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的“中美关系”部分 ‎【命制试题】‎2008年2月2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国务卿赖斯。胡锦涛表示,今年将是双方关系发展极为重要的一年;中方愿与美方共同努力,妥善处理彼此利益,坚决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冒险行径。赖斯则表示,美方多次表明立场,认为“入联公投”不应举行。下列有关中美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建国初期,美国对华采取政治仇视、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政策,使中国在外交上采取了“一边到”策略 ‎②长期以来,美国的对台政策阻碍了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进程张 ‎③赖斯的谈话表明美国改变了对台政策的一贯立场 ‎④中美关系最敏感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台湾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6,所猜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部分 ‎【命制试题】‎2007年10月2日上午,韩国总统卢武铉跨越军事分界线(北纬38°线),进入朝鲜进行访问。成为首位跨越军分线入朝的韩国总统。下列相关朝鲜半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此分界线是二战后美苏两极对抗的产物,此分界线作为韩、朝两国国界线始于1948年 B.中国曾与美国在此线附近展开军事较量 C.这一事件反映了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特征 D.卢武铉此举有利于朝鲜半岛南北局势的缓和,朝鲜半岛的统一指日可待 ‎27,【所猜考点】“近代中国”中的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现代中国”中的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命制试题】中国崛起成为热门话题。‎ 材料一: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请问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如何为中国的进步打开闸门的?(6分)‎ 材料二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2007年10月5日热播以来,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该片第三集《中国新生》向观众展示了新中国诞生时期的历史画面,这一画面为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新纪元。‎ ‎(2)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史实从政治、经济和外交上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新纪元”的?(6分)‎ 材料三: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请回答:(3)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们取得一定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在走和平崛起道路的今天,中国的发展具备了哪些“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3分)‎ ‎28,【所猜考点】“近代中国”中的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现代中国”中的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命制试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主题。‎ 材料一: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就堕入了灾难的深渊。许多有识之士提出各种办法拯救中国,实现民族复兴,但都没有成功。‎ ‎(1)试分别举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拯救中国,实现民族复兴,但最终失败的事例。(3分)他们失败的共同根源是什么?(2分)‎ 材料二:毛泽东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奋斗进程概括为两步:一是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二是发展经济,使国家富强起来。‎ ‎(2)请问,毛泽东同志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这两步上的最大贡献分别是什么?(4分)‎ 材料三:十七大代表们认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而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构成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所在,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 ‎(3)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实现了哪两次历史性飞跃?(2分)这两项重大理论的共同精髓是什么?(2分)‎ ‎29,所猜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中的考点“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和“现代中国”中的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命制试题】(25分)几个世纪以来,中华民族历经坎坷;近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政府极力控制、压迫商人阶层。这是中国社会同西方社会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中世纪主要的技术发明大多数出自中国。然而,不象在西方,商业革命和技术进步都未给中国带来彻底改变社会的革命影响。……在这里,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远洋船只不但没有被埋没,反而得到充分利用,首先对欧洲,然后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这种爆炸性的影响,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产生的,因为这里的帝国机构太封闭、太受约束。明朝皇帝颁布并强迫立即执行禁海令,这就是中国官方对海外活动持消极态度的一个最鲜明、最重大的表现。——(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前夜经济发展迟滞的原因。这种迟滞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10分)‎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2)图片放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4分)‎ 材料三:2008年,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回眸这30个年头,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改革逐步深化并推动开放,开放也进一步促进改革。……‎ ‎(3)根据材料,用史实说明中国实现了哪些方面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实现上述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8分)‎ ‎(4)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某学校校报计划推出“日志中国”栏目,来报道社会生活的“标志性”事件。请你帮助学校列出报道提纲的主要内容(至少三项)。(3分)‎ ‎30,【所猜考点】中国现代史部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的考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改革开放的成就。”‎ ‎【命制试题】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为中国喝彩——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型主题宣传活动,迅速在各地各行业展开,历时将近10个月,多层面、多视角多形式地系统反映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材料一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历史上任何一次改革都不可同日而语,这就是全球化的背景。当今的中国的发展已经须臾离不开世界,正是改革开放把中国带进了世界,融入了世界。改革开放使中国从世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同频共振。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开放性是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共同特点。在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不但能够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发展社会经济,也使改革本身得到巨大的促进。在经济竞争中,在技术引进中,在文化交流中,在全方位的合作中,中国不断学习,中国不断发展。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解放军报》‎ 材料二 注:①亿千瓦小时。②亿米。③万台。‎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联合国数据库和粮农组织数据库。‎ 材料三下面图片选自联盟中国网(http://union.china.com.cn/gaige/)‎ 请回答:(1)某学校拟举行“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图片展,请你为他们盘点一下改革开放的关键词(至少写出四个)。‎ ‎(2)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新时期,为适应全球化,参与全球化,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的举措?‎ ‎(3)请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三的图片设计一个主题。‎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认识。‎ ‎31,【所猜考点】七七事变及抗日战争 材料一: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 材料二: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并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序幕。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国共两党面对卢沟桥事变提出的共同主张。(4分)‎ ‎2、以史实为依据,解析国共两党在践行上述主张上的状况如何?(12分)‎ ‎32,【所猜考点】少数民族封建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美建交,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北京市一座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国际大都市。她具有近三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历史的沧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为迎接奥运会,展现城市风采底蕴,北京奥委会决定举办一次风采展览:‎ 展示一:悠久的历史 ‎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来,……期间所生豪英,皆为其所用。得中国土地,称中国帝号,仿中国官署,读中国书籍,车服法令,皆与中国矣!———《续资治通鉴》卷150‎ ‎ 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五百年而人忘南顾之心这矣。 ————-余靖《武溪集》‎ 1、 指出契丹在哪些方面接受当地文化?(6分)材料中“人忘南顾之心”说明了当时的什么问题?(4分)‎ 展示二:悲壮的史诗 难忘西郊的那把大火,它不仅烧毁的是一座故园,而且戏虐了中国人的尊严!‎ 难忘侵略者坐在龙庭上的一幕,它并不仅代表对皇权的亵渎,而是表明了中华民族的灾难!‎ 难忘卢沟桥上的那声声怒吼,它不仅表明了对侵略者的反抗,而且宣告中华同胞的觉醒!‎ ‎ __________作者《北京的叙述》‎ 2、 通过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几件大事?(6分)在这个过程中,北京见证了中华民族怎样的发展趋势?并谈谈你读这段材料后的感受。(8分)‎ 展示三:峥嵘的岁月 ‎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同时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3、 从材料三可以了解到新中国走过的风雨历程。它反映了共和国哪些成就?(8分)‎ 结束语:2008年8月,盛装的北京将迎来最盛大的节日。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33【所猜考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19世纪中期,英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居于各国前列,而这些研究转化为生产力却在美德,这种情况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英国经济实力在19世纪中期落后于美德两国 B英国的科学家纷纷移居美国 C英国缺乏新技术转化的资金 D英国资产阶级对科技转化的重视不够 ‎34【所猜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 材料一 1917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讲时说:“德国的做法无疑是对美国,这个爱好和平的国度和人民宣战。我相信:当每一个国家遇到这种情况——‎ 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威胁时,都是无法容忍的,都会为铲除这种威胁、恢复和平与自由,而迎接这种挑战。……这完全不是出于私利,而是为了世界和平的恢复和结束战争的痛苦。”‎ 材料二 1919年在对德和约签署时,德国的代表被允许最后一个进入会场。当时法国总理克利孟梭对德国代表说:“该清算的时候到了。现在是你们向我们祈求和平,现在我们就把和平的协议交给你。”‎ 德国代表在签署《凡尔赛和约》时说:“虽然我们失败了,但只是让德国承担战争罪魁是不公正的。”‎ 1、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借口和企图。4分 2、 克利孟梭的语言要表达他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凡尔赛和约》的有关内容加以说明。10分 3、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二,你从中得到的共同历史信息是什么?2分 ‎35【所猜考点】维护国家统一: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郡县制和行省制;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美国内战。     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是国家职能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回答下列问题 ‎(1)、秦灭六国完成统一以后,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主要举措客观上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的有()‎ ‎⑴统一货币⑵统一文字⑶实行郡县制⑷统一度量衡 A、⑴⑷ B、⑴⑵⑷ C、⑴⑶⑷ D、⑴⑵⑶⑷‎ ‎(2)、为了维护统治,我国古代由郡县制发展到行省制,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⑴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⑵适应疆域扩大的需要 ‎⑶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⑷加强对边疆管辖的需要 A、⑴⑵⑶ B、⑴⑶⑷ C、⑵⑶⑷ D、⑴⑵⑷‎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琢郡,南至余杭,是中国古代开凿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其开凿的直接目的是()A、加紧对江南的掠夺B、沟通南北的交通 C、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D、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4)、美国经济在19世纪末迅速腾飞的重要原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19世纪60年代进行南北战争。下列表述不能成为上述观点的证据的是()‎ A、战争之后,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B、战争之后,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 C、战争之后,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剩余资金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D、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工业原料 ‎36【所猜考点】明清和西藏地区关系 ‎【试题呈现】从元朝开始中央政府加强了对于西藏地区的控制。下列图示能够正确反映清政府与该地区关系的一项是( )‎ A、 B、‎ C D ‎ ‎37【所猜考点】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 ‎【试题呈现】往事回眸,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个春秋,在此期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包括()‎ ‎⑴武汉长江大桥⑵葛洲坝水利枢纽⑶南京长江大桥⑷都江堰防洪灌溉工程⑸宝山钢铁有限公司 A、⑴⑵⑶⑷⑸ B、⑵⑸ C、⑴⑷⑸ D、⑵⑶⑷‎ ‎38【所猜考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为民族大计有过两次合作,下列对于两次合作的表述正确的是()A、1923——1927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B、第一次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的背景D、两次合作取得的成果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9【所猜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1862年李秀成进攻上海受挫以后,太平天国的处境更加困难,逐渐一步步走向失败。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走向联合 C、天京变乱以后,领导集团涣散,实力大减 D、清政府已经完全解决外患,集中力量解决内忧 ‎40所猜考点】祖国统一大业的进展“一国两制”‎ 对上图人物的历史功绩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率领军队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军队战略反攻的序幕 B、 文革期间同四人帮进行斗争,极力纠正左倾错误 C、领导全党成功探索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为实现祖国统一,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成功地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 ‎41【所猜考点】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 中国古代文学的体裁成就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各领风骚。下列各项以深刻反映民族政权并立、矛盾尖锐为重要主题的是()‎ A、 唐诗B、宋词C、元杂剧D、明清小说 ‎42【所猜考点】明朝商业的发展 电视剧《乔家大院》反映了晋商兴衰的缩影。晋商以贩运供给边境驻军军粮起家,从中可反映明朝的哪一特征()‎ A、 专业商业城市兴起 B、政治黑暗,统治腐朽 C、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长途贩运 D、边境不宁,战争频繁 ‎43【所猜考点】欧洲的启蒙运动 在近代启蒙运动中,有一位思想家对于中国的儒家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深受其影响,他可能是()‎ A、伏尔泰 B、洛克 C、孟德斯鸠 D、卢梭 ‎44【所猜考点】英法两国在不同时期的关系(英国组织反法同盟、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巴黎和会)‎ ‎(36分)自近代以来,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睦邻关系尤为令人深思,为今天提供了历史的教训。‎ 材料一 对于海峡对面正在发生的巨大变故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相信“两国人民”一定会有相同的要求:希望向法兰西伸出援助之手,以平息暴乱恢复原有的和平。‎ ‎……暴徒的行径正在不断升级以致为我的行动提供了合理可靠的依据。我们要为实现和平的行动就要开始了。‎ ‎——1793年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小)‎ 材料二 现在是应该分清敌友的时候了,虽然目前我们有选择的余地。是向左,向右?……他们应该成为我们的朋友——对付敌人.这样更有利于采取主动而把握对未来世界的控制。‎ ‎————1903年英国首相贝尔福 材料三 我们非常同情您及您的国家在战争中所遭受的得不幸,而且理所当然应该得到补偿。……我个人也非常赞同维尔逊先生关于“对于德国的惩处应限定在不致成为其复仇的借口”的忠告。因此建议总理重新考虑您的计划。‎ ‎——1919年劳合.乔治对克交谈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两国人民”应该是指哪些阶级或阶层?并指出英国采取军事行动的企图。(6分)‎ 2、 分析指出英国首相贝尔福讲话的主要背景。以史实说明英国所采取的行动是否“把握了对未来世界的控制”?(12分)‎ 3、 材料一材料二体现了英国对法国政策的什么变化? (4分)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英国怎样相同动机?分析这动机产生的主要原因。(8分)‎ 4、 结合所答谈谈你阅读后的感受。(4分)‎ ‎45(32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逐渐形成发展和巩固的。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联系源远流长。‎ 材料一:唐蕃会盟碑及碑文 ‎“… …神圣赞普弃宗弄赞与唐主太宗文武孝皇帝通聘和亲,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此后神圣赞普弃隶缩赞与唐主(中宗)圣文显武皇帝重结姻好,景龙之岁,复迎娶金城公主,永崇甥舅之好矣。…. ..大唐文武孝德皇帝与大蕃圣神赞普,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神人俱以证治,世世代代,使其称赞。是以盟文节目,题之于碑也。”‎ 材料二:。《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管勾一员,照磨一员”。院使由朝廷命官任领。吐蕃有事,另设分院往治。宣政院的官员,僧俗并用,是元朝设立的一个特殊机构,它既是管理全国佛教的事务机关,又是直接统领吐蕃的政务和军事。‎ 材料三:中国清代中央政府派驻西藏地方的行政长官全称是“钦差驻藏办事大臣”,又称“‎ 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设正副各一员,副职称“帮办大臣”。雍正五年(1727)始置,至宣统三年(1911)、历一百八十四年驻藏大臣共八十三任,计五十七人(内有再任及三任者)。帮办大臣共五十二任,计四十九人。由帮办大臣升任办事大臣者九人。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会同达赖监理西藏地方事务,诸如高级僧俗官员的任免,财政收支的稽核,地方军队的指挥,涉外事务的处理,司法、户口、差役等项政务的督察等。此外,并专司监督有关达赖喇嘛、班禅及其他大呼图克图(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拈定灵童、主持坐床典礼等事宜。‎ 材料四:美国现代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总投资88.9亿元的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 请回答:‎ 1、 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8分)‎ 2、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西藏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 从材料二三四来看,中央政府对西藏履行了那些职能,起到了哪些作用?(12分)‎ 4、 作为共和国的公民,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来谈谈你的感想?(8分)‎ ‎45【答案】1、唐政府与吐蕃和亲;吐蕃赞普于唐王朝会盟;两个政权当时互不隶属;和亲和会盟保证了两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并促进的藏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2、西藏与中央由并立政权到成为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隶属于中央政府。‎ ‎3、管理和建设。保持了西藏地区的社会稳定;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的团结。‎ ‎4、西藏地区自古就与中央保持友好关系,自元朝开始历代政府都对西藏进行了有效管辖,就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保持西藏地区的稳定、发展、繁荣是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愿望。西藏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允许外国干涉中国内政。(只要观点立场正确,并适时结合材料与现实便可得分)‎ ‎44【答案及解析】 1、法国的封建势力和英国的资产阶级。害怕法国的强大与他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2、背景: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加剧,欧洲开始形成两大军事集团,而英国还游离于两大集团之外。没有完全达到。随同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打败了主要对手德国,夺得了其海外殖民地,并与法国掌握了国际联盟;但法国要掌握欧洲霸权,美国要与其争夺世界霸权,日本在太平洋也扩张势力,而且自身实力也有衰退。3、由阻止敌视法国到联合法国。联合一方以限制主要敌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的实力有很大的衰退。4、国家实力是实施国家外交政策的基础。与邻为善,才能与邻为伴。(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本题以近代以来的英法关系为主线,考查近代的国际关系,并以睦邻关系为主体隐性切入中日关系,为其注入了鲜活的时代气息。第一文要求回答两国人民,应该在把握法国大革命时的英法关系英国不让法国建立资本主义,法国封建势力要恢复利益,这才是两国人民的共同点,在此基础之上,就不难理解英国干涉法国革命的原因了。第二问只要熟悉一战前的国际局势即可,属于基础知识的迁移,接下来的回答要求学生要结合材料三和大战后的局势作答,应力求可观,属于基础的灵活运用,但却建立在分析概括的基础上。第三问要求对材料对比分析概括得出由干涉到联合的变化;分析出利用一方牵制一方的相同点;支出英国实力的衰退。第四问学生所提只要紧扣题以即可。是有限制的开放。‎ ‎43【答案及解析】 A。课本基础知识 ‎42【答案及解析】 C。通过解读题干:晋商贩运供给边境驻军军粮。不能反映 AD两项。B项指出战争不能得到题干得准确验证。‎ ‎41【答案及解析】B。宋词产生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族政权并立,矛盾尖锐。‎ ‎40【答案及解析】D。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所以成功解决了不准确。‎ ‎39【答案及解析】B。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开始借师助剿。ACD三项均有一定的迷惑性。AC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和重要原因。D项表述错误,因为完全二字。关键是题干中的时间限制。‎ ‎38【答案及解析】C。A项表述应该是1924至1927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B项关键是后半句,新三民主义没错,但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仍是民族民权民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为实现新三民主义而采取的三大政策,D项只有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胜利才使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37【答案及解析】B 。武汉长江大桥是十年建设时期,南京长江大桥是文革时期,都江堰是战国时期,应该排除。在大干扰项来自都江堰水利工程。‎ ‎36【答案及解析】C。首先应该明确题干考查清朝对于西藏地区的统治,不要受到元明的影响。熟练掌握清朝前期与西藏地区关系的史实:册封班禅和达赖,金瓶掣签,设立驻藏大臣。其他均属干扰项。‎ ‎35【答案解析】1、D。关键要把握秦统一以后采取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举措出发点都是为巩固统治。题干又强调客观上促进经济发展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与联系能力⑴⑶⑷项不难理解,可统一文字便于文化交流,也会对经济的发展有利。所以全选。‎ ‎2、D.关键理解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强调的角度。君主专制是指决策的方式,主要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应排除⑶。‎ ‎3、B。注意题干的表述排除A项。C项不是直接而是根本目的。D项是客观作用。‎ ‎4、C。南北战争是美国内战,所以不能涉及海外市场的问题,解决此问题是通过对外扩张。‎ ‎34【答案及解析】‎ ‎1、借口: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是对美国的直接宣战;结束世界人民战争的痛苦,恢复世界和平。企图:抓住有利时机,以最小的代价谋取世界霸权。‎ ‎2、民族复仇主义。‎ 领土方面: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占领萨尔矿区十五年。赔款方面:德国向协约国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军备方面: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只需保留陆军十万人。殖民地方面: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由英法日等国家一瓜分。‎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帝国主义之间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33.【答案及解析】‎ D。明确第二次科技革命英国相对落后的原因,资本家不愿意更新设备,而是把资金投向海外殖民地。注意千万不要被19世纪中期所迷惑,而误认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32【答案及解析】‎ ‎1、重用汉族人才;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汉族的文化。‎ 由于民族的融合,当地已经与其他汉族地区没有差别。‎ ‎2、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发动全民侵华战争(七七事变)。‎ 由屈辱到反抗的发展趋势。‎ 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3、政治上:建立了人民政权,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外交上: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 ‎ ‎ 指导思想上:提出了走自己的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4、只要和奥运会有关、积极向上即可。‎ ‎31【答案及解析】‎ 1、 坚决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2、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共同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军速决战的计划;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由积极抗战到消极抗战,正面战场的地位下降。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日益成为抗击日军的主战场,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总之,两个战场始终相互支持是夺取胜利的保证。‎ 第一问以卢沟桥事变为背景进行考查,来考查抗日战争过程中共产党对民族问题的解决。是考查对材料的运用,即材料有效信息的分析。要求学生找出国共双方对此事件的共同点,应不难看出两党均要求抵抗日本侵略者。第二问接下来要求分析两党在抗战过程中的实践,要求学生以史实为依据,以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为分界线,辩证的发展的进行客观地分析,而不是笼统地进行褒贬。对学生有一定的区分度。‎ ‎30,【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上海浦东新区;中国加入世界卫生组织(WTO)。‎ ‎(2)实行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或积极参与各种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活动)。‎ ‎(3)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如:“中国经济30年变迁”、“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经济巨变”、“历史的见证: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等。‎ ‎(4)改革开放带来了近代中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改革开放打破了阻碍中国发展的体制坚冰;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发展的动力源;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主义工农业生产和GDP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改革开放把中国的发展融入了世界的发展,适应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9,【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原因:推行抑商、禁海政策;实行专制统治;忽视科技发展。(共6分)后果: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国力日渐衰微,遭受列强入侵,社会陷入危机之中。(4分)‎ ‎(2)图一: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分)图二: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分)‎ ‎(3)史实: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奠定了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邓小平南巡讲话深化了改革开放。进行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逐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6分)‎ 关键因素: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2分)‎ ‎(4)第一个在国内举办的外国时装展;第一家麦当劳快餐落户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影片;第一辆国产家庭轿车下线;信用卡进入中国家庭;中国第一座住宅楼盘上市等。(3分。只要言之有理,答对一条得一分)‎ ‎28,【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3分)失败根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2分)‎ ‎(2)贡献: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借鉴苏联模式的经验和教训,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探索。(4分)‎ ‎(3)飞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分)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分)‎ ‎27,【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①‎ 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 ②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革命的转变提供了条件;(2分)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封建陋习,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进一步解放。④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促使后人继续探索与奋斗。(1分)(共6分)‎ ‎(2)①政治: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法制制度,为民族复兴奠定了政治根基;②经济: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完成了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③外交: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走上国际舞台树立国际声誉莫定了外交基础。(6分)‎ ‎(3)根本原因: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分)“天时、地利、人和”: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化;世界格局多极化,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等。(3分,答出三项即可。)‎ ‎26,【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D ‎【详细解析】本题前两项实际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在所学知识中都能找到依据。韩国总统卢武铉跨越军事分界线(北纬38°线),进入朝鲜进行访问反映了世界格局走向缓和的特征,故C 项正确。D项是考查考生对当前朝韩走向缓和的分析判断能力,只要明确朝鲜半岛的统一还存在很多的障碍,就比较容易判断。‎ ‎25,【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D ‎24,【详细解析】C使物价暴涨局面结束的事件是“银元之战”与“米棉之战”,而这两件事针对的都是投机倒把行为。‎ ‎23,【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加大。‎ ‎(2)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他们以全球为市场进行扩张,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贸易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变化:非体力劳动者超过体力劳动者。‎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就业人数急剧减少,以非体力劳动者为主的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据第一位。‎ ‎(4)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持续增加。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22,【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问题:①世界经济全球化道路曲折;②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 ‎(2)正:①洋务运动引进工业革命成果,开始了中国近代化历程;②改革开放使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综合国力迅速提高。‎ 反:①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我国落后于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②新中国成立后相当一段时间,我国基本游离于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之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3)①原因:德国工人的福利太高,使劳动力成本增加。②影响:造成德国的一些产业转移到国外,使国内的失业问题严重。③措施:削减德国工人的福利。‎ ‎(4)①发展中国家:受到发达国家高新技术壁垒和第三产业的冲击;②发达国家:受到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廉价劳动力、土地、原材料价格等的冲击。‎ ‎21,【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特征:对外贸易繁荣。原因:农业发展,手工业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政治一统,国力强盛。‎ ‎(2)从区域性市场发展到世界市场。工业革命。‎ ‎(3)趋势: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或答“规模越来越大”)成因:世界贸易组织的努力,发展中国家自身发展的需要。‎ ‎(4)经济全球化。‎ ‎20,【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问题:通货膨胀与生产下降并存。影响: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每点2分。若答出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等,也可酌情给分。)‎ ‎ (2)措施:里根政府推行减少财政支出;降低税率;减少政府干预等措施。(每点2分)‎ ‎ (3)趋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并持续增长。说明:里根政府对经济的调节是有效的;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对当时美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美国经济体制仍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满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9,【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洲联盟。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2)“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推动经济全球化,表明经济全球化进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3)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速我国社会转型,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综合国力,振兴民族工业,加强国有企业改革,科技创新,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任答4点,言之有理即可)‎ ‎18,【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指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 开始实行对苏“冷战”政策。 谋取世界霸权。‎ ‎(2)实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组织。 组建华约组织(答情报局、经互会也可得分)。‎ 两极格局形成。‎ ‎(3)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出现多极化趋势。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对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家依然构成威胁,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7,【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天赋人权;亚里士多德处于奴隶社会,当时奴隶没有人权可言。(或答“亚的观点受到时代限制)‎ ‎(2)内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剥夺的人权等。‎ 进步作用:宣言集中表达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阐明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民主法制基本原则,否定了封建专制特权。 ‎ ‎(3)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 欧美:俄国废除农奴制、美国解放黑人奴隶、英国宪章运动,等。 ‎ ‎(4)进步性:反映了世界人民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 局限性:为某些大国干涉别国内政、发动战争提供借口。‎ ‎16,【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基本信念:人权、平等、正义、和平与安全、发展;(意思相近答出2点即给满分)‎ ‎(2)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起不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主要原因:一些大国为谋取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无视有关国际公约。 ‎ ‎(3)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创国之一和积极的实践者;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中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不渝地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是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发展同世界大国关系,致力于地区性和平与稳定,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意思相近,符合史实,即给分 )‎ ‎15,【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用“看不见的手”观点: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2分)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 ‎(2)用“看得见的手”。例: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以上各点每点1分,答到3点即给3分,但总分不得超过3分)。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消费。(以上各点每点1分,答到l点即给1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分)。‎ ‎(3)里根: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克林顿:倡导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1分)结果:美国经济出现持续增长 ‎14,【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消灭个体农业,实现农业集体化;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 ‎(2)认识到要正确处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 ‎ ‎ (3)突破: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因:中苏两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共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转变观念,解放思想。‎ ‎13,【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效应:滞后效应。‎ ‎ 制度和政策:封建专制制度;封建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重农抑商政策;闭关政策等。‎ ‎ (2)方式:用国家命令的办法调整产品生产和分配的方式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 变化:放弃直接过渡的设想和实践,采取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方式。‎ ‎ 主要原因:实践证明直接过渡的方式不符合苏俄当时的国情。‎ ‎ (3)背景:遭到1929年以来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经济萧条,社会矛盾尖锐,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 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4)"濒于崩溃”的主要原因: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决策;“文革”动乱的破坏。‎ ‎“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坚持改革开放。‎ ‎ (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均可同等给分)‎ ‎ (5)认识:国家的制度、政策是经济发展或衰退的关键。国家制定政策应该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促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答出一点给3分。)‎ ‎ (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均可同等给分)‎ ‎12,【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经典力学体系;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生物进化论;相对论或量子论。‎ ‎ (2)电灯、电活或电报、汽车等。(凡是采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技术成果且现在仍使用的都正确。)‎ ‎ (3)影响:①蒸汽机的使用促进煤炭大量使用,木材使用呈下降趋势;②内燃机的创制使用推动石油(煤炭等)的使用;③原子能技术的发展促进核能的使用,以煤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使用下降。‎ ‎11,【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心灵紧闭:保留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神,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1分)‎ 眼观八方:学习西方,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3分)神话: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1分)‎ ‎(2)共同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民族危机严重。(2分)结果不同:领导力量实力对比不同;民众对改革支持的态度不同;文化传统对变革的态度不同。(3分)‎ ‎10,【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从精神层面上开始变革,人文精神兴起和发展,人们逐渐摆脱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从制度上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工业革命迅速扩展,欧美国家确立大机器生产方式,相继实现工业化。‎ ‎(2)洋务派开展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资产阶级开展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运动,学习仿效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兴民权、君主立宪,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3)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进程;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9,【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法国是共和制;德国是君主立宪制。‎ ‎(2)①国家元首产生的方法:法国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德国皇帝是世袭的。②‎ 国家元首的权力:法国总统名义上拥有很大的权力,但实际上处于“虚君”的地位;德国皇帝仍然保持专制的权威,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与一身。③行政与立法权的关系:法国的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德国是行政权控制立法权。‎ ‎(3)作用: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得到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8,【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反对君主专制。 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美好的构想。 ‎ ‎(2)黄宗羲等人的思想冲击了儒学的正统,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伏尔泰等人的学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推翻封建专制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 ‎(3)封建专制进一步加强,严厉抑制异端思想,如大兴文字狱。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使这种思想的发展缺乏应有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的支撑。‎ ‎7,【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含义:全球化也就是世界各地之间逐渐连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历史依据:1492年哥伦布远航发现美洲大陆为代表的新航路开辟事件,打破各地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使整个世界逐步连成一个整体。‎ ‎(2)动力: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开辟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资本输出。‎ 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丧失大量领土和主权。经济上,小农经济逐渐破产,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的销售市场。与此同时,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资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发起了一系列反封建专制,争取民主政治的斗争,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之路。 ‎ ‎(3)两极格局的形成。 原因:二战后期,欧洲国家普遍衰落,失去原有的世界主导地位;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霸主,经济和军事势力空前强大;苏联成为唯一能和美国在军事上相抗衡的国家;‎ ‎(4)实质: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壮大的过程。 不同:作者的全球化着眼于世界各地政治和经济联系加强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我们今天的全球化主要是指20世纪90年代后以来出现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根源:生产力的发展 ‎ ‎6,【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并列政权间的友好关系。(2分)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大批精美的手工艺品和多种生产技术、医药书籍,大大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6分)‎ 呈现出由并列政权到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发展趋势。(3分)明朝时通过设置卫所和建立僧官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6分)‎ ‎(2) 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2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作用: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4分)‎ ‎(3)反映了西藏在中央人民政府的支持下逐渐走上了现代化,经济、文化等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3分)‎ 启示:坚持党和中央的领导;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4分)‎ ‎5,【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 ‎(1)特征:对外贸易繁荣。(2分)原因:农业发展,手工业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政治一统,国力强盛。(2分)‎ ‎(2)从区域性市场发展到世界市场。(2分)工业革命。(1分)‎ ‎(3)趋势: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或答“规模越来越大”‎ ‎,1分)成因:世界贸易组织的努力,发展中国家自身发展的需要。(2分)‎ ‎(4)经济全球化。(2分)‎ ‎4,【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和天津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3分)‎ 目的:为了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苦难,洋务派打着“求富”的旗号,兴办民用工业。(2分)‎ 背景:中国面临内忧外患,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洋务运动,试图挽救清朝统治,富强中国,中国迈开了近代化的第一步。(3分)‎ ‎(2)中国近代始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2分)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受到各种旧势力的束缚,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封建衙门式的管理)等;(3分)中国当时战乱频繁,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使中国缺乏发展工业安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2分)近代的历代政府对工业不够重视和支持。(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也可酌情给分)(9分)‎ ‎(3)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3分)‎ ‎3,【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历史信息:法币急剧贬值,物价飞涨。(2分)‎ 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坚持反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美签订《中美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经济危机导致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对经济的掠夺;自然灾害严重,加剧了经济危机。(8分,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8分)‎ ‎(2)原因:反动统治和长期战乱;工农业生产下降;国家财政基础薄弱;投机资本造成市场不稳。(5分)‎ 措施:打击投机活动;统一财政经济。(2分。回答具体史实亦可)‎ 影响: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结束物价暴涨局面,赢得人民的信任。(3分)‎ ‎(3)农副产品产量减少,人民生活水平下降。(1分)‎ 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运动破坏农业生产。(2分)‎ 努力: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2分。回答具体史实亦可。)‎ ‎(4)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的影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产品短缺;计划经济体制缺乏活力。(3分)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粮棉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4分)‎ ‎2,【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楚相孙叔敖;芍陂;南宋(南宋和金对峙时期)(3分)‎ ‎(2)繁荣的原因: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兴修水利工程;大运河的开通使得淮河流域处于南北枢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8分)衰落的原因:黄河夺淮入海,造成洪水泛滥成灾;战争频繁和人为、自然灾害严重(5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以给1-3分,但总分不得超过8分)‎ ‎(3)新中国成立后,淮河因为历史原因造成的泛滥急需治理,修建水利工程;农业经济残破,急需恢复和发展。(4分)(其他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1—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4分)‎ ‎1,【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3分)‎ ‎(2)①改进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②颁布1982年的新《宪法》并多次修订,出台了《选举法》、《刑法》等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③加强了对行政执法监督的力度,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④‎ ‎198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标志我国民族区域自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⑤1999年把“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从1988年至2003年,全国大多数省份完成三到四轮的村委会、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普及,是中国层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4分,答对任意四点即可。)‎ ‎(3)①继续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③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⑤鼓励农民依靠科技致富,不断增加了农民的收入。(4分,只要言之成理,合乎题意满四条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