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力 物体的平衡
一、知识网络
力
力的基本概念
定义
要素
效果
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改变运动状态
形 变
力的图示
转动
平动
外力作用形
式:拉压、
弯曲、扭转
恢复:弹性
形变、非弹
性形变
按作用方式
按性质分
影
响
显
示
表示
牛顿第三定律
力的分类
按研究系统
按效果分
接触力、场力
产生原因
作用效果
内力、外力
力的运算 平行四边形法则 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按效果分
正交分解
常见三种力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是一种作用,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实现(如弹力、摩擦力),也可以通过场来实现(重
力、电场力、磁场力)
⑵力的性质: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相互性(成对出现,遵循牛顿第
三定律);矢量性(有大小和方向,遵从矢量运算法则);效果性(形变、改变物体运动
状态,即产生加速度)
⑶力的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共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描述:描述一个力,应描述力的三要素,除直接说明外,可以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
意图的方法。
⑷力的分类:按作用方式,可分为场力(重力、电场力)、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接
效果分,有动力、阻力、牵引力、向心力、恢复力等;接性质分,有重力、弹力、摩擦
力、分子力等;按研究系统分,内力、外力。
2、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大小:G=mg,可以用弹簧秤测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加速度无关。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重心的测定方法:悬挂法。重心的位置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只与物体形状有关,其几何中心就是重心;质量分布不均匀
的物体,其重心的位置除了跟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3、弹力
(1)弹力的产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
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产生的条件:两物体要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①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②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
③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如果轻直杆只有两个端点受力
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轻杆两端对物体的弹力的方向一定沿杆的方向。
例题:如图所示,光滑但质量分布不均的小球的球心在 O,重心在 P,静止在竖
直墙和桌边之间。试画出小球所受弹力。
解析:由于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在 A 点,弹力 F1 应该垂直于球面所
以沿半径方向指向球心 O;在 B 点弹力 F2 垂直于墙面,因此也沿半径指向球心 O。
注意弹力必须指向球心,而不一定指向重心。又由于 F1、F2、G 为共点力,
重力的作用线必须经过 O 点,因此 P 和 O 必在同一竖直线上,P 点可能在 O 的正上方(不稳
定平衡),也可能在 O 的正下方(稳定平衡)。
例题: 如图所示,重力不可忽略的均匀杆被细绳拉住而静止,试画出杆所受的
弹力。
解析:A 端所受绳的拉力 F1 沿绳收缩的方向,因此沿绳向斜上方;B 端所受的弹
力 F2 垂直于水平面竖直向上。
由于此直杆的重力不可忽略,其两端受的力可能不沿杆的方向。
二、画龙点睛
概念
F2
A
P
OF1 B
F1
F2
A
B
杆受的水平方向合力应该为零。由于杆的重力 G 竖直向下,因此杆的下端一定还受到向
右的摩擦力 f 作用。
例题: 图中 AC 为竖直墙面,AB 为均匀横梁,其重为 G,处于水平位置。BC
为支持横梁的轻杆,A、 B、C 三处均用铰链连接。试画出横梁 B 端所受弹
力的方向。
解析:轻杆 BC 只有两端受力,所以 B 端所受压力沿杆向斜下方,其反作用
力轻杆对横梁的弹力 F 沿轻杆延长线方向斜向上方。
(4)弹力的大小: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橡皮条等物体,弹力的大小可
以由胡克定律计算。对没有明显形变的物体,如桌面、绳子等物体,弹力大
小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
动力学规律来计算。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或收缩)的长度 x 成正比,F=kx,k
是劲度系数。除此之外,一般物体的弹力大小,就需
例题:如图所示,两物体重分别为 G1、G2,两弹簧劲度分别为 k1、k2,弹簧两端与物体和地
面相连。用竖直向上的力缓慢向上拉 G2,最后平衡时拉力 F=G1+2G2,求该过程系统重力势能
的增量。
解析:关键是搞清两个物体高度的增量Δh1 和Δh2 跟初、末状态两根
弹簧的形变量Δx1、Δx2、Δx1
/、Δx2
/间的关系。
无拉力 F 时 Δx1=(G1+G2)/k1,Δx2= G2/k2,(Δx1、Δx2 为压缩量)
加拉力 F 时 Δx1
/=G2/k1,Δx2
/= (G1+G2) /k2,(Δx1
/、Δx2
/为伸长量)
而Δh1=Δx1+Δx1
/,Δh2=(Δx1
/+Δx2
/)+(Δx1+Δx2)
系统重力势能的增量ΔEp= G1 Δh1+G2 Δh2
整理后可得:
2
2
1
21
21 2 k
G
k
GGGGEP
4、摩擦力
(1)摩擦力的产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时产生摩擦
力。
(2)作用效果:总是要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相互接触且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4)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5)摩擦力的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外力的变化有关,而与正压力无关,要计算静摩
擦力,就需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来计算求解,其可能的取值范
围是 0<Ff≤Fm;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即 F=μFN,其中的 FN 表示正压力,不
一定等于重力 G;μ为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状况有关。
例题:如图所示,用跟水平方向成α角的推力 F 推重量为 G 的木块沿天
花板向右运动,木块和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木块所受的摩擦
力大小。
解析:由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可得 FN=Fsinα-G,因此有:f =μ(Fsinα
-G)
例题:如图所示,A、B 为两个相同木块,A、B 间最大静摩擦力 Fm=5N,水平面光滑。拉力 F
至少多大,A、B 才会相对滑动?
F
A B
C
G1
Δx2 k2
G2
Δx1
Δx1/
Δx2/
k1
F
G1
G
2 k2
k1
FA
B
α
F
G
G
F
F1
F2
f
F
N
α
F1
F2
F
O
F1
F2
F
O
解析:A、B 间刚好发生相对滑动时,A、B 间的相对运动状态处于一个临界状态,既可以认
为发生了相对滑动,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其大小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5N,也可以认为还没
有发生相对滑动,因此 A、B 的加速度仍然相等。分别以 A 和整体为对象,运用牛顿第二定
律,可得拉力大小至少为 F=10N
(研究物理问题经常会遇到临界状态。物体处于临界状态时,可以认为同时具有两个状态下
的所有性质。)
例题: 小车向右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物体恰好沿车后壁匀速下滑。试分析下滑过程
中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速度方向的关系。
解析:物体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始终和小车的后壁平行,方向竖直向上,而物
体的运动轨迹为抛物线,相对于地面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竖直分速度大小
保持不变,水平分速度逐渐增大),所以摩擦力方向和运动方向间的夹角可
能取 90°和 180°间的任意值。
5、矢量和标量
(1)在物理学中物理量有两种:一是矢量(即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位
移、加速度等;另一种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体积、路程、功、能等。
(2)矢量的合成均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而标量的运算则用代数加减。
(3)一直线上的矢量合成,可先规定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矢量方向均为正,与之相
反则为负,然后进行加减。
6、力的合成
(1)一个力如果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
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2)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如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 F 1 、F 2 的合力,可以
把表示 F 1 、F 2 的线段作为邻边,作一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即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共点的两个力 F 1 、F 2 的合力 F 的大小,与两者的夹角有关,两个分力同向时合力
最大,反向时合力最小,即合力的取值范围为 2121 FFFFF 。
7、力的分解
(1)由一个已知力求解它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2)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过程,也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3)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力的合成是唯一的,而力的分解则可能多解。但在处理实
际问题时,力的分解必须依据力的作用效果,答案同样是唯一的。
(4)把力沿着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分解叫正交分解。如果物体受到多个力的共同作用时,
一般常用正交分解法,将各个力都分解到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然后分别沿两个方向上求
解。
平行四边形定则实质上是一种等效替换的方法。一个矢量(合矢量)的作用效果和另外
几个矢量(分矢量)共同作用的效
果相同,就可以用这一个矢量代替
那几个矢量,也可以用那几个矢量
代替这一个矢量,而不改变原来的
作用效果。
av 相对
A
B
v
a
由三角形定则还可以得到一个有用的推论:如果 n 个力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多边形,
则这 n 个力的合力为零。
在分析同一个问题时,合矢量和分矢量不能同时使用。也就是说,在分析问题时,考虑
了合矢量就不能再考虑分矢量;考虑了分矢量就不能再考虑合矢量。
矢量的合成分解,一定要认真作图。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时,分矢量和合矢量要画成带
箭头的实线,平行四边形的另外两个边必须画成虚线。各个矢量的大小和方向一定要画得合
理。在应用正交分解时,两个分矢量和合矢量的夹角一定要分清哪个是大锐角,哪个是小锐
角,不可随意画成 45°。
例题: A 的质量是 m,A、B 始终相对静止,共同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当 a1=0
时和 a2=0.75g 时,B 对 A 的作用力 FB 各多大?
解析:一定要审清题:B 对 A 的作用力 FB 是 B 对 A 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
而 A 所受重力 G=mg 和 FB 的合力是 F=ma。
当 a1=0 时,G 与 FB 二力平衡,所以 FB 大小为 mg,方向竖直向上。
当 a2=0.75g 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先画出重力(包括大小和方向),再画出
A 所受合力 F 的大小和方向,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 FB。由已知可得 FB 的大小
FB=1.25mg,方向与竖直方向成 37o 角斜向右上方。
例题: 轻绳 AB 总长 l,用轻滑轮悬挂重 G 的物体。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 2G,将 A 端
固定,将 B 端缓慢向右移动 d 而使绳不断,求 d 的最大可能值。
解析:以与滑轮接触的那一小段绳子为研究对象,在任何一个平衡位
置都在滑轮对它的压力(大小为 G)和绳的拉力 F1、F2 共同作用下静
止。而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大小 F1、F2 总是相等的,它们的合力 N 是
压力 G 的平衡力,方向竖直向上。因此以 F1、F2 为分力做力的合成的
平行四边形一定是菱形。利用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性质,结合
相似形知识可得 d∶l = 15 ∶4,所以 d 最大为 l4
15
8、两个力的合力与两个力大小的关系
两力同向时合力最大:F=F 1 +F 2 ,方向与两力同向;
两力方向相反时,合力最小:F= 21 FF ,方向与两力较大者同向;
两力成某一角度θ时,三角形每一条边对应一个力,由几何知识知道:两边之和大于第
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此合力的范围是 2121 FFFFF 。。
合 力 可 以 大 于 等 于 两 力 中 的 任 一 个 力 ,也 可 以 小 于 任 一 个 力 .当 两 力 大 小
一 定 时 , 合 力 随 两 力 夹 角 的 增 大 而 减 小 , 随 两 力 夹 角 的 减 小 而 增 大 .
9、共点力平衡的几个基本概念
(1)共点力:几个力作用于一点或几个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这几个力称为共点力。
(2)物体的平衡状态:静止(速度、加速度都等于零)、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转动。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各力的合力为零。
G
F
F
α
A B
G
F1 F2
N
1、平衡条件的推论
推论(1):若干力作用于物体使物体平衡,则其中任意一个力必与其他的力的合力等大、
反向.
推论(2):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使物体平衡,若三个力彼此不平行.则这三个力必共点(作
用线交于同一点).
推论(3):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使物体平衡,则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构成封闭的三角形.
2、三力汇交原理:物体在作用线共面的三个非平行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的作
用线必相交于一点.
3、解答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
(1)拉密原理:如果在共点的三个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各力的大小分别与
另外两个力夹角的正弦成正比,其表达式为 .sinsinsin 3
3
2
2
1
1
FFF
(2)相似三角形法.
(3)正交分解法: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F=0)是合外力为零,求合力需要应用
平行四边形定则,比较麻烦,通常用正交分解法把矢量运算转化为标量运算。
4、动态平衡问题:
动态平衡问题是指通过控制某一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而在这变化过
程中,物体又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
例题: 重 G 的光滑小球静止在固定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若挡板逆时针缓慢转到水平位置,
在该过程中,斜面和挡板对小球的弹力的大小 F1、F2 各如何变化?
解析:由于挡板是缓慢转动的,可以认为每个时刻小球都处于
静止状态,因此所受合力为零。应用三角形定则,G、F1、F2 三
个矢量应组成封闭三角形,其中 G 的大小、方向始终保持不变;
F1 的方向不变;F2 的起点在 G 的终点处,而终点必须在 F1 所在的
直线上,由作图可知,挡板逆时针转动 90°过程,F2 矢量也逆
时针转动 90°,因此 F1 逐渐变小,F2 先变小后变大。(当 F2⊥F1,
即挡板与斜面垂直时,F2 最小)
5、物体的受力分析
⑴明确研究对象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
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洁地得到解决。研究对象确定
以后,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既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
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
⑵按顺序找力
必须是先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后接触力;接触力中必须先弹力,后摩擦力
(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
⑶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
画受力图时,只能按力的性质分类画力,不能按作用效果(拉力、压力、向心力等)画
F1
F2
G G F2
F1
规律
力,否则将出现重复。
⑷需要合成或分解时,必须画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
在解同一个问题时,分析了合力就不能再分析分力;分析了分力就不能再分析合力,千
万不可重复。
例题: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 A 固定在水平面上。木块 B、C 的质量分别为 M、m,始
终保持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下滑。B 的上表面保持水平,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⑴当 B、C 共同匀速下滑;⑵当 B、C
共同加速下滑时,分别求 B、C 所受的各力。
解析:⑴先分析 C 受的力。这时以 C 为研究对象,重力 G1=mg,
B 对 C 的弹力竖直向上,大小 N1= mg,由于 C 在水平方向没有
加速度,所以 B、C 间无摩擦力,即 f1=0。
再分析 B 受的力,在分析 B 与 A 间的弹力 N2 和摩擦力 f2 时,以 BC 整
体为对象较好,A 对该整体的弹力和摩擦力就是 A 对 B 的弹力 N2 和摩擦力
f2,得到 B 受 4 个力作用:重力 G2=Mg,C 对 B 的压力竖直向下,大小 N1= mg,
A 对 B 的弹力 N2=(M+m)gcosθ,A 对 B 的摩擦力 f2=(M+m)gsinθ
⑵由于 B、C 共同加速下滑,加速度相同,所以先以 B、C 整体为对象求 A 对 B 的弹力 N2、
摩擦力 f2,并求出 a ;再以 C 为对象求 B、C 间的弹力、摩擦力。
这里,f2 是滑动摩擦力 N2=(M+m)gcosθ, f2=μN2=μ(M+m)gcosθ
沿斜面方向用牛顿第二定律:(M+m)gsinθ-μ(M+m)gcosθ=(M+m)a
可得 a=g(sinθ-μcosθ)。B、C 间的弹力 N1、摩擦力 f1 则应以 C 为
对象求得。
由于 C 所受合力沿斜面向下,而所受的 3 个力的方向都在水平或
竖直方向。这种情况下,比较简便的方法是以水平、竖直方向建立直
角坐标系,分解加速度 a。
分别沿水平、竖直方向用牛顿第二定律:
f1=macosθ,mg-N1= masinθ,
可得:f1=mg(sinθ-μcosθ) cosθ N1= mg(cosθ+μsinθ)cosθ
由本题可以知道:①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化;②灵
活选定坐标系的方向也可以使计算简化;③在物体的受力图的旁边标
出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的方向,有助于确定摩擦力方向,也有助于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方程
时保证使合力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
6、物体平衡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审清题意,选好研究对象。
(2)隔离研究对象,分析物体所受外力,画出物体受力图。
(3)建立坐标系或确定力的正方向.
(4)列出力的平衡方程并解方程.
(5)对所得结果进行检验和讨论.
例题: 一航天探测器完成对月球的探测任务后,在离开月球的过程中,由静止开始沿着与
月球表面成一倾斜角的直线飞行,先加速运动,再匀速运动。探测器通过喷气而获得推动力。
以下关于喷气方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探测器加速运动时,沿直线向后喷气
B.探测器加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C.探测器匀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解析:探测器沿直线加速运动时,所受合力 F 合方向与
f2
G1+G
2
N2
θ
f2
G1+G
2
N2
θ
a
v
a
θ
N1
G
1
f1
v
A
B
C
θ
F F
G
G
v
vF 合
运动方向相同,而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知推力方向必须斜向上方,因此喷
气方向斜向下方。匀速运动时,所受合力为零,因此推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上,喷气方向竖直
向下。选 C
例题:重 G 的均匀绳两端悬于水平天花板上的 A、B 两点。静止时绳两端的切线方向与天花
板成α角。求绳的 A 端所受拉力 F1 和绳中点 C 处的张力 F2。
解析:以 AC 段绳为研究对象,根据判定定理,虽然 AC 所受的三个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点(如
图中的 A、C、P 点),但它们必为共点力。设它们延长线的交点为 O,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
图可得:
tan2,sin2 21
GFGF
例题:用与竖直方向成α=30°斜向右上方,大
小为 F 的推力把一个重量为 G 的木块压在粗糙竖直墙上保持静止。求墙对木块的正压力
大小 N 和墙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 f。
解析:从分析木块受力知,重力为 G,竖直向下,推力 F 与竖直成 30°斜向右上方,墙
对木块的弹力大小跟 F 的水平分力平衡,所以 N=F/2,墙对木块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
其大小和方向由 F 的竖直分力和重力大小的关系而决定:
当 GF
3
2 时,f=0;当 GF
3
2 时, GFf
2
3 ,方向竖直向下;当 GF
3
2 时, FGf 2
3 ,
方向竖直向上。
例题:有一个直角支架 AOB,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 OB 竖直向下,
表面光滑。AO 上套有小环 P,OB 上套有小环 Q,两环质量均为 m,
两环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
(如图所示)。现将 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
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 杆对 P 环的支持
力 FN 和摩擦力 f 的变化情况是
A.FN 不变,f 变大 B.FN 不变,f 变小 C.FN 变大,f 变大
D.FN 变大,f 变小
解析:以两环和细绳整体为对象求 FN,可知竖直方向上始终二力平
衡,FN=2mg 不变;以 Q 环为对象,在重力、细绳拉力 F 和 OB 压力 N
作用下平衡,设细绳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则 P 环向左移的过程
中α将减小,N=mgtanα也将减小。再以整体为对象,水平方向只有
OB 对 Q 的压力 N 和 OA 对 P 环的摩擦力 f 作用,因此 f=N 也减小。
答案选 B。
F2
αF1
A B
G/2
F1
F2
α
G/2
C
P
O O
Fα
G
mg
F
N
α
O A
B
P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