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合集16页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考前易错必纠 ‎——盲区误区,明察秋毫 细胞的分子组成 ‎1.大分子物质(多糖、蛋白质、DNA、RNA)的初步水解产物、彻底水解产物、氧化分解产物是一回事吗?‎ 辨析:不是。①上述四种大分子的初步水解产物依次是二糖(低聚糖)、小分子肽(多肽)、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②彻底水解产物依次为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糖(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多糖的氧化分解产物是CO2和H2O,蛋白质的氧化分解产物是CO2、H2O和尿素(体内)。‎ ‎2.细胞或生物体内组成元素的含量多少与作用的大小成正比,对吗?‎ 辨析:不对。必需元素不论含量高低,都有各自的特定作用,功能不可替代。如鲜重中“O”是含量最多的,但最基本的元素则是“C”。“I”在人体内含量极少,缺乏时,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等。‎ ‎3.界定ATP、DNA、RNA及核苷酸中“A”的含义 辨析:如上图。依次是腺苷、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腺嘌呤。‎ ‎4.一条肽链只含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吗?‎ 辨析:不一定。在R基上也可能含有。一条肽链至少含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5.构成小麦、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的碱基相同吗?‎ 辨析:不同。小麦、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NA)构成的碱基是A、T、G、C,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RNA)构成的碱基是A、U、G、C。‎ 细胞的结构 ‎1.几个“未必”和“一定”‎ ‎(1)有中心体的细胞未必是动物细胞(如低等植物细胞);‎ ‎(2)植物细胞未必都有叶绿体和大液泡(如根尖细胞);‎ ‎(3)有细胞壁的细胞未必为植物细胞(如细菌、真菌等);‎ ‎(4)没有叶绿体的细胞未必不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 ‎(5)没有线粒体的细胞未必不进行有氧呼吸(如好氧细菌);‎ ‎(6)有细胞壁且具有中心体,一定为低等植物细胞;‎ ‎(7)有核膜及各种细胞器,一定为真核细胞;‎ ‎(8)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一定不进行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如蛔虫、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等)。‎ ‎2.物质进出细胞核都通过核孔吗?‎ 辨析:不是,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通过跨膜运输实现的,不通过核孔。‎ ‎3.光学显微镜下,能看见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吗?‎ 辨析:不能。但在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能看到。‎ ‎4.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变异类型和分裂方式都是相同的吗?‎ 辨析:不是。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细胞的代谢 ‎1.半透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吗?‎ 辨析:不是。半透膜是无生命的物理性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大小与膜上孔径的大小。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生命的生物膜,载体蛋白的存在决定物质是否能被运输。‎ ‎2.酶促反应速率大小等同于酶活性的高低?‎ 辨析:不一定。因为:(1)温度、pH都能影响酶的空间结构,改变酶的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2)底物浓度或酶浓度也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当底物浓度相同时,酶浓度增大,在一定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增大。当酶浓度相同时,底物浓度增大,在一定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增大。但底物浓度或酶浓度没有改变酶分子的活性。‎ ‎3.外界条件改变时光反应、暗反应中C3、C5、ATP、[H]的动态变化如何?‎ 辨析:(1)突然停光照(CO2供应不变):ATP↓、[H]↓、C5↓、C3↑。‎ ‎(2)突然停CO2(光照不变):C3↓、C5↑、ATP↑、[H]↑。‎ ‎4.ATP产生量与O2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对吗?‎ 辨析:错,应该为如下图示:当氧浓度为零时,无氧呼吸可提供能量,产生ATP。‎ ‎5.动植物细胞产生CO2的部位都是线粒体吗?‎ 辨析:动物细胞CO2只来自有氧呼吸,只产自线粒体;植物细胞及酵母菌,CO2既来自有氧呼吸又来自无氧呼吸,即CO2可产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 细胞的增殖 ‎1.所有细胞都有细胞周期吗?‎ 辨析:不是,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细胞(如神经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进行减数分裂的性原细胞也没有细胞周期。‎ ‎2.细胞板、赤道板都是细胞增殖过程中的真实结构吗?‎ 辨析:(1)赤道板是细胞中央与纺锤体的中轴垂直的一个平面,只表示一个位置,不是真实存在的,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2)细胞板是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在赤道板位置密集而形成的一种结构,它向四周扩展 形成新的细胞壁,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该结构,它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细胞的标志。‎ ‎3.在装片中能观察到一个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连续过程吗?‎ 辨析:不能。根尖细胞在解离的同时已被杀死,细胞分裂停止,细胞固定在被杀死的瞬间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不再变化,故对于装片中的某一特定细胞来说,只能看到细胞周期的一个特定时期。‎ ‎4.后期着丝点分裂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吗?‎ 辨析:不是。着丝点分裂是自动分裂,与纺锤丝牵引无关,纺锤丝只是牵引染色体移向两极。‎ ‎5.“二分裂”等于“无丝分裂”吗?‎ 辨析:不等于。二分裂是指细菌的分裂方式,而无丝分裂是指某些高等生物高度分化的成熟组织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这些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核膜和核仁等。‎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都不具全能性吗?‎ 辨析:不对。卵细胞虽然高度分化,但其全能性较一般体细胞的全能性高。‎ ‎2.判断细胞全能性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的依据相同吗?‎ 辨析:不完全相同,关键是二者的结果不同: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全能性表达的结果是形成“完整个体”。‎ ‎3.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必修1 P121)‎ 辨析:①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细胞 普遍衰老的过程。②对单细胞生物体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③对多细胞生物体来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不等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如幼年个体中每天都有细胞衰老、死亡。个体的衰老不等于细胞的衰老,如老年个体中每天也有新细胞的产生。‎ ‎4.细胞分化过程、癌变过程都有遗传物质的改变吗?‎ 辨析: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但奢侈基因选择性表达,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均不同的组织细胞;癌变过程是至少5~6个基因突变累积造成的(尤其是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改变),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遗传的细胞基础 ‎1.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吗?‎ 辨析:不是。受精卵的核是由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成的,其含有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绝大多数来自母方的卵细胞质。‎ ‎2.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吗?‎ 辨析:错,应将非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区别开来。可以借助建立模型的图形化进行定位分析。如图所示,1与2为同源染色体,3与4为同源染色体,1与3、2与4、1与4、2与3为非同源染色体。A与a、B与b、D与d为等位基因,A与B、b、D、d互称为非等位基因。可见,非等位基因既可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3.熟记下列结论性语句 辨析:(1)减数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 ‎(2)与有丝分裂相比,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四分体平分为二及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均为减数分裂所特有的。‎ ‎(3)从变异角度看“基因重组”为减数分裂所特有的变异。‎ ‎(4)卵细胞形成的两次分裂并不是连续的,如只有受精后才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故观察减数分裂宜选精巢(观察精子的形成过程)。‎ 遗传的分子基础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能否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吗?‎ 辨析:不能。这个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RNA是遗传物质;因蛋白质未进入大肠杆菌,也不能确定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氨基酸和密码子、tRNA是一一对应关系吗?‎ 辨析:不是。密码子共有64种,决定的氨基酸只有20种。每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几种密码子,可由一种或几种tRNA转运。但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且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密码子与tRNA间是一一对应关系。‎ ‎3.一个DNA分子只可转录出一条一种信使RNA吗?‎ 辨析:错。转录的单位是基因,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中可有多个基因,因此一个DNA分子可转录出多个多种信使RNA分子。‎ ‎4.熟记下列易错知识 ‎(1)基因是一段包含一个完整的遗传信息单位的“有功能的核酸片段”——在大多数生物中是一段DNA,而在RNA病毒中则是“一段RNA”。‎ ‎(2)转录合成的RNA不只是mRNA,而是有三种类型:mRNA、tRNA、rRNA。‎ ‎(3)并非所有的RNA病毒均具逆转录功能——可进行逆转录的病毒须含逆转录酶。‎ ‎(4)中心法则表达式中 ‎①、②发生于存在DNA的场所(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及拟核)中。‎ ‎③发生于核糖体中。‎ ‎④、⑤发生于寄主细胞中。‎ 所有细胞生物均只发生①、②、③过程。‎ ‎(5)密码子的简并性(多个密码子对应同一种氨基酸)一方面可增强容错性,另一方面可提高翻译速度。‎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 ‎1.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就一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吗?‎ 辨析:不一定。①F2中3∶1的结果必须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②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2.自交与自由交配是一回事吗?‎ 辨析:不是。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即:AA×AA、Aa×Aa、aa×aa;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雌雄个体间进行随机交配。‎ ‎3.先天性疾病是遗传病吗?‎ 辨析:不是。先天性疾病:指生下来就有的疾病,包括遗传病和先天性畸形。遗传病:指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是先天性疾病的一种。‎ ‎4.熟记下列易错点 ‎(1)孟德尔定律只发生于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无性生殖及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 ‎(2)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才可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遗传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由于基因互作,显性相对性或环境影响等,双杂合子自交子代表现型可能出现9∶3∶3∶1的变式如9∶6∶1、9∶7、9∶3∶4、15∶1等,但配子产生规律不变。‎ ‎(4)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控制着生物的性状。‎ ‎(5)切记ZW型性别决定的性别基因型组成与XY型相反。‎ 变异与育种 ‎1.基因突变一定能引起性状改变吗?‎ 辨析:不一定。因为:(1)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转录的mRNA不会改变,因而合成的蛋白质不变,此时性状不变。(2)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如AA中一个A―→a,此时的性状也不会改变。(3)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 ‎2.体细胞的基因突变一定不能遗传给后代吗?‎ 辨析:不是。体细胞的基因突变一般不可遗传的含义是一般不可经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但是可经无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3.基因突变的三个“未必”‎ 辨析:(1)基因突变未必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2)基因突变未必发生于分裂间期(除间期DNA复制时自发突变外,在任何时期均可因DNA损伤致基因突变)。‎ ‎(3)基因突变前后的基因未必是“等位基因”(如病毒和原核生物及无性生殖的生物无所谓“等位基因”)。‎ ‎4.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的过程中吗?‎ 辨析:不是。基因重组分狭义和广义的理解。狭义的基因重组是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包括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和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受精过程是实现这种基因重组传递到后代的手段,而非基因重组的内涵。广义的基因重组还包括基因工程中的转基因技术。‎ ‎5.“花药离体培养”和“单倍体育种”的内涵是一样的吗?‎ 辨析:不一样。花药离体培养仅能获得单倍体,若想获得正常的纯合个体,必须还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来诱导获得正常个体,这整个过程叫单倍体育种。‎ ‎6.熟记下列易错易混点 ‎(1)不携带遗传信息的DNA序列的碱基对的改变不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另外,有些病毒(如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中碱基的增添、缺失、改变引起病毒性状变异,广义上也称基因突变。‎ ‎(2)三种可遗传变异中,只有基因突变改变了基因内部结构,从而产生“新基因”,即基因突变改变了基因的“质”,未改变“量”,基因重组既未改变质,也未改变量,只改变 了“组合模式”(即基因型),染色体变异虽未改变“质”,但却改变了“量”和“序”。‎ ‎(3)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4)单倍体并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含多个染色体组的未必是“多倍体”(可能为单倍体)。‎ ‎(5)关注育种方案中“关键词”‎ ‎“最简便(或最简捷)的”;“最盲目的(或最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最具有预见性的(或最定向的)”;“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依次为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单倍体育种) 。‎ 生物的进化 ‎1.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因素均可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也均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对吗?‎ 辨析:不对。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只有自然选择可以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决定了进化方向。‎ ‎2.生殖隔离的产生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吗?‎ 辨析:不一定,如多倍体的形成。‎ ‎3.狼与羊在进化过程中,只有狼对羊的选择吗?‎ 辨析:不是。也有羊对狼的选择,生物的选择是相互的,表现为共同进化。‎ ‎4.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吗?‎ 辨析:不是。共同进化概念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既包括种间互助,也包括种间斗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指无机环境的选择作用可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生物进化反过来又会影响环境。‎ ‎5.同一物种的两个种群基因库不同,以后一定进化成不同物种吗?‎ 辨析:不一定。要看两个种群是否出现生殖隔离,出现则是,不出现则不是。‎ ‎ 植物的激素调节 ‎1.顶端优势现象、向光性、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都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特点吗?‎ 辨析:不能。只有顶端优势现象和根的向地生长能体现。‎ ‎2.秋水仙素是植物激素吗?秋水仙素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辨析:秋水仙素不是植物激素。秋水仙素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种子、球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碱。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 ‎3.熟记下列关键性语句或易混点 ‎(1)植物激素只是调节代谢,并不能改变遗传物质。‎ ‎(2)植物生长发育中,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控制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3)能否生长,不仅要看生长素有无,还要看生长素能否被运往作用部位,能否弯曲,则取决于作用部位生长素能否“均匀分布”。‎ ‎(4)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由内因——植物的遗传性决定的;而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则是由外因——单侧光、重力引起的。‎ ‎ ‎ ‎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对吗?‎ 辨析:不对。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复杂的感受器(眼、耳等)是感觉神经末梢及其附属结构组成的整体器官。‎ ‎2.激素的受体和递质的受体一样都是分布在细胞膜的表面吗?‎ 辨析:错。激素的受体有的分布在细胞内。‎ ‎3.在闷热的房间开会的人打“哈欠”,其调节方式属于体液调节吗?‎ 辨析:不是。房间内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肌收缩而形成“哈欠”,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4.从功能上来看: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电信号通过突触传递,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活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的突触称兴奋性突触,使突触后膜发生抑制的突触称抑制性突触。突触的兴奋或抑制,不仅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更重要的取决于其受体的类型。‎ ‎5.熟记下列关键语句及易错点 ‎(1)并不是只有神经细胞才产生兴奋,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都可产生兴奋。‎ ‎(2)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比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速度快,即后者存在突触延搁。原因是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 ‎(4)突触对内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缺氧、二氧化碳增加或酸碱度的改变等都可以改变突触部位的传递活动。‎ ‎(5)内分泌腺分泌的调控枢纽是下丘脑而不是垂体,下丘脑既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又是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 ‎(6)水盐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但渴觉中枢、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血液、血红蛋白、尿液、汗液、消化液属于内环境吗?‎ 辨析:不属于。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而内环境只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人体有几个特殊的“外界环境”要记清楚:消化道及消化道内的分泌物,呼吸道及分泌物,生殖道及分泌物均不属于内环境,更不属于细胞内液。‎ ‎2.单细胞生物没有内环境吗?‎ 辨析:‎ 对。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的细胞与外界直接进行物质交换,没有细胞外液组成的内环境。‎ ‎3.内环境稳态是恒定不变的吗?‎ 辨析:不对。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如血浆pH为7.35~7.45、人的体温为‎37 ℃‎左右、血糖浓度为0.8~1‎.2 g/L、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为770 kPa左右等。‎ ‎4.有尿糖现象就是糖尿病吗?‎ 辨析:不一定。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在0.8~1‎.2 g/L之间。当血糖浓度高于‎1.6 g/L时,就会形成糖尿,尿糖的可能原因有:糖尿病、一次性食糖过多、肾脏病变等。‎ ‎5.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中产生的抗体化学本质和发挥作用的时机都相同吗?‎ 辨析:化学本质相同而发挥作用的时机不同,前者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后者是机体首次接触抗原就发生免疫反应。‎ ‎6.效应T细胞能将抗原消灭吗?‎ 辨析:不能。效应T细胞只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但不能将其消灭,还要依靠抗体的作用才能最后消灭。‎ ‎7.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是HIV吗?‎ 辨析:不是。其直接死因是由于HIV攻击免疫系统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后,多种病原体“趁虚而入”引起严重的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致使患者死亡。‎ 种群和群落 ‎ 1.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而增大,当曲线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吗?‎ 辨析:不对。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在最初随时间而增大,当曲线达到值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当曲线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 ‎2.群落的演替过程中,新物种定居后,原有物种已经不存在了吗?‎ 辨析:不是。群落的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并非“取而代之”。新物种定居后,原有物种仍存在,只是不是群落的优势种了。‎ ‎3.熟记下列关键语句或易错点 ‎(1)种群的“两同”、“一全部”、“三单位”‎ 种群应为同一区域(无地理隔离)、同种生物(无生殖隔离)的全部个体,种群是物种繁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单位,群落的组成单位。‎ ‎(2)种群增长速率取决于出生率与死亡率间的代数和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呈增长趋势,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为0,呈现稳定态势,出生率<死亡率,呈现负增长,种群呈下降态势。‎ ‎(3)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数学模型可表示为Nt=N0·λt。其中λ表示“下一年是上一年的λ倍”,该值为恒定值。‎ ‎(4)并不是组成群落的所有物种对决定群落的性质均起到同等重要的作用——‎ 有些物种自己的大小、数量和生产力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此即优势种。‎ ‎(5)无论陆地群落,还是水生群落,无论植物还是动物,均具垂直分层现象,而动物的垂直分层往往取决于植物。‎ 生态系统 ‎1.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吗?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生物吗?‎ 辨析:对。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生物,异养型生物除了消费者还有分解者。‎ ‎2.食物链中包括分解者吗? ‎ 辨析:一般不包括。高中所讲的都是捕食链,在捕食链中不包括分解者。‎ ‎3.细菌都是分解者吗?‎ 辨析:不对。硝化细菌、硫细菌等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应该是生产者;而根瘤菌及生活在人肠道中的细菌等应该属于消费者。‎ ‎4.人对食物链、食物网的参与活动能改变传递效率吗?‎ 辨析:不能。人能改变能量利用率,不能改变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 ‎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具体物质吗?‎ 辨析:不是。是指组成元素C、H、O、N、P、S等。‎ ‎6.熟记下列关键性语句或易错点 ‎(1)在食物网中,种间关系一般包括竞争和捕食,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而某一营养级的生物可包含多个种群而不是一个种群。‎ ‎(2)天然生态系统必须当能量状况表现为金字塔时,方可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因能量可人为补充,可能会使能量金字塔倒置。如城市生态系统、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等。‎ ‎(3)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其同化量。相当于上一个营养级的尸体(或残枝败叶)。‎ ‎(4)就物质循环而言,生物圈可以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但就能量而言,生物圈是开放的——它需太阳能源源不断地供应。‎ 生态环境的保护 ‎1.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能源和环境污染等五个方面的压力。‎ ‎2.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 ‎3.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实行真诚的国际合作,加强国际组织的协调,通过各国共同努力方可实现预期目标。‎ ‎4.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直接使用价值,所谓“有害生物”人们只注重了直接价值并未顾及生态价值,更未考虑潜在价值。因此对待有害生物的正确态度应为控制,但不灭绝。‎ ‎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现代观点:两“避免”、两“坚持”‎ 避免盲目掠夺式开发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避免禁止开发和利用,坚持合理开发是最好的保护,如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退耕还林(草、湖)等。‎ 生物技术实践 ‎1.界定鉴别培养基与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中加入物质或试剂的目的是“鉴别出”特定微生物,它并未杀死非目标微生物,而选择培养基的作用在于加入某些物质后杀死其他微生物(或其他微生物无法生长繁殖)而只保留目标微生物。‎ ‎2.活菌计数误差及成因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3.探究果胶酶活性影响因素实验注意事项 ‎(1)在混合苹果泥和果胶酶之前,要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装在不同的试管中,每组进行同温(或同pH)处理,其目的是保证底物和酶在混合时温度(或pH)相同,避免苹果泥与果胶酶混合时因二者温度(或pH)不同而影响混合物的温度(或pH),进而影响果胶酶的活性。‎ ‎(2)在探究温度或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需要设置对照实验,不同的温度之间或不同的pH之间可以作为对照,这种对照称为相互对照。除自变量(温度或pH)以外,各无关变量(如底物总量、酶量、反应时间等)必须一致。‎ ‎4.制作果酒果醋 在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约的空间,目的是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耗尽O2后再进行酒精发酵;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CO2造成发酵液溢出。‎ ‎5.一般来说,原料颗粒小,含水量小,萃取温度高,时间长有利于提取物质充分溶解,提高萃取效率。‎ ‎6.植物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组织培养实验的成功,如植物种类、材料年龄、保存时间等。‎ ‎7.在凝胶色谱操作中,不能发生洗脱液流干,露出凝胶颗粒的现象,一旦发生该状况,凝胶色谱柱应重新装填。‎ ‎2014年考生必做的100个易错易误点 ‎ [诊断导语] 通过复习,大家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水平如何呢?下面的100‎ 个判断,其中正确的叙述大多是同学们需要理解或记住的重要概念、原理、规律以及事实;错误的叙述大多是同学们平时的常见错误。每条叙述,如果你判断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得-1分,不作答得0分。时间控制在45分钟完成。‎ 如果你的得分在80分以上,恭喜你,你的基础相当棒;如果你的得分在60~80分之间,你需要抓紧查缺补漏;如果你的得分在60分以下,你一定要加油哟!‎ ‎1.化学组成不只一种物质的有酶、激素、抗原、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  )‎ ‎2.麦芽糖、脂肪、抗体、淀粉、DNA、RNA成分鉴定的特征颜色依次为砖红色(沉淀)、橘黄色、紫色、蓝(紫)色、绿色、红色(  )‎ ‎3.H7N9病毒、深海底栖硫细菌、核糖体、染色体、生物膜共有的化学元素至少有C、H、O、N、P,其中含量最多的未必是“O”,最重要的元素一定是“C”(  )‎ ‎4.细胞内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大分子生物合成的共性是单体脱水聚合(缩合)(  )‎ ‎5.雅安地震三天后发现楼板下幸存者,施救过程静脉输液主要补充水、无机盐、葡萄糖和抗生素等成分,以维持人体稳态(  )‎ ‎6.收获季节将玉米、小麦、水稻等种子晒干,降低代谢,有利于贮存;而种子萌发时,自由水含量高有利于代谢(  )‎ ‎7.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数量关系: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mRNA上密码子个数=基因中碱基个数的(  )‎ ‎8.胰岛B细胞、肝细胞等代谢旺盛的细胞内往往有更多的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体现了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 ‎9.“大肠杆菌、酵母菌、衣藻、蓝藻、变形虫、人体神经元、植物叶肉细胞”形态结构功能的差异以及“人体神经元、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浆细胞”形态结构功能的差异均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但前者与后者多样性的本质不同(  )‎ ‎10.在做温度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中,若某两支试管反应速率相同,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可判断这两支试管所处的环境温度也一定是相同的(  )‎ ‎11.ATP在细胞内含量并不高,活细胞都能产生ATP,也都会消耗ATP(  )‎ ‎12.在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个阶段,[H]与O2结合生成水,在无氧呼吸过程中,则没有此过程。据此,是否有[H]的产生,可以作为判断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的依据(  )‎ ‎13.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类囊体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 ‎14.测得某油料作物的种子萌发时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的体积相等,则该萌发种子在测定条件下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有氧呼吸(  )‎ ‎15.在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中,可以通过测定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量、O2释放量以及有机物的积累量来体现植物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  )‎ ‎16.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增加与DNA数量的增加不可能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同一个时期;DNA数目的减半与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可以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同一时期(  )‎ ‎17.在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都会出现赤道板,但只有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才会出现细胞板 ‎(  )‎ ‎18.一个处于细胞周期中的细胞,如果碱基T与U被大量利用,则该细胞不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分裂期(  )‎ ‎19.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细胞凋亡是细胞生存环境恶化的结果(  )‎ ‎20.主动运输一定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运输一定是主动运输(  )‎ ‎21.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但不一定含有液泡与叶绿体;动物细胞含有中心体,但不一定含有线粒体(  )‎ ‎22.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或1∶2∶1,则该遗传可以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  )‎ ‎23.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3∶1的比例,则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一定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24.一对等位基因(Aa)如果位于XY的同源区段,则这对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中的表现与性别无关(  )‎ ‎25.某一对等位基因(Aa)如果只位于X染色体上,Y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则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 ‎26.若含X染色体的隐性基因的雄配子具有致死效果,则自然界中找不到该隐性性状的雌性个体,但可以有雄性隐性性状个体的存在(  )‎ ‎27.某一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同源染色体正在移向两极,同时细胞质也在进行均等的分配,则该细胞一定是初级精母细胞(  )‎ ‎28.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2个AB,2个ab的配子,则这两对等位基因一定不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 ‎29.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患病的女孩,则该致病基因一定是隐性且位于常染色体上(  )‎ ‎30.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中表现型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理论比为或(  )‎ ‎31.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果蝇,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则与此同时产生的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Xb、Y、Y(  )‎ ‎32.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XbXbY(色盲)的儿子。如果异常的原因是夫妇中的一方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了一次差错之故,则这次差错一定发生在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  )‎ ‎33.基因型都为Aa的雌雄个体,产生的含A的精子与含a的卵细胞的数目之比为1∶1(  )‎ ‎34.某二倍体生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 ‎35.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某种变化,使得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Aa,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这种变化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 ‎36.在正常情况下,同时含有2条X染色体的细胞一定不可能出现在雄性个体中(  )‎ ‎37.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妻子的父母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妹妹是白化病患者;丈夫的母亲是患者。则这对夫妇生育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  )‎ ‎38.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产生了S型,其原理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 ‎39.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同位素标记是一种基本的技术。在侵染实验前首先要获得同时含有32P与35S标记的噬菌体(  )‎ ‎4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仅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也直接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41.一条DNA与RNA的杂交分子,其DNA单链含A、T、G、C 4种碱基,则该杂交分子中共含有核苷酸8种,碱基5种;在非人为控制条件下,该杂交分子一定是在转录的过程中形成的(  )‎ ‎42.一条不含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32P的脱氧核苷酸原料中经过n次复制后,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32P的为2n-2(  )‎ ‎43.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性状的改变;导致性状改变的基因突变不一定能遗传给子代(  )‎ ‎44.人体细胞中的某基因的碱基对数为N,则由其转录成的mRNA的碱基数等于N,由其翻译形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数目等于(  )‎ ‎45.转运RNA与mRNA的基本单位相同,但前者是双链,后者是单链,且转运RNA是由三个碱基组成的(  )‎ ‎46.某细胞中,一条还未完成转录的mRNA已有核糖体与之结合,并翻译合成蛋白质,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真核细胞(  )‎ ‎47.碱基间的互补配对现象可能发生在染色体、核糖体、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结构中(  )‎ ‎48.人体的不同细胞中,mRNA存在特异性差异,但tRNA则没有特异性差异(  )‎ ‎49.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论是同源染色体还是非同源染色体间都可能发生部分的交叉互换,这种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 ‎50.在调查人类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及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选择的调查对象都应该包括随机取样的所有个体(  )‎ ‎51.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测交、杂交等方法都能用来判断基因的显隐性(  )‎ ‎52.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均为紫花,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紫花与白花的分离比是9∶7。据此推测,两个白花植株杂交,后代一定都是白花的(  )‎ ‎53.果蝇X染色体的部分缺失可能会导致纯合致死效应,这种效应可能是完全致死的,也可能是部分致死的。一只雄果蝇由于辐射而导致产生的精子中的X染色体均是有缺失的。现将该雄果蝇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得到F1,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F2中雌雄果蝇的比例为2∶1。由此可推知,这种X染色体的缺失具有完全致死效应(  )‎ ‎5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须要有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 ‎55.长期使用农药后,害虫会产生很强的抗药性,这种抗药性的产生是因为农药诱导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突变之故(  )‎ ‎56.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8%,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6.67%(  )‎ ‎57.一对黑毛豚鼠,生了5只小豚鼠,其中3只是白色的,2只是黑色的,据此可判断,豚鼠毛色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 ‎58.把培养在轻氮(14N)中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有重氮(15N)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分裂一次后,再放回 ‎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又分裂一次,此时大肠杆菌细胞中的DNA是轻氮型,中间型(  )‎ ‎59.中心法则揭示了自然界中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在一个正在分裂的大肠杆菌细胞中,既有DNA的复制,又有转录与翻译过程;在一个人体的神经细胞中,只有转录与翻译过程,没有DNA的复制过程(  )‎ ‎60.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O2、CO2等可以是内环境的成分(  )‎ ‎61.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各种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 ‎62.一个只有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两种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中只能含有一个突触结构(  )‎ ‎63.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在突触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 ‎64.激素调节有三个特点:一是微量、高效;二是通过体液的运输;三是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 ‎65.细胞产生的激素、淋巴因子以及神经递质等都属于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 ‎66.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包括垂体与下丘脑(  )‎ ‎67.激素间的作用包括协同与拮抗作用,促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间的关系属于协同关系;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 ‎68.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在后天获得的,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 ‎69.具有对抗原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以及浆细胞等(  )‎ ‎70.淋巴因子只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在细胞免疫中不起作用(  )‎ ‎71.H7N9病毒感染人体后,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共同起作用,特异性免疫中内在环境中体液免疫发挥作用,侵入人体细胞后细胞免疫起作用(  )‎ ‎72.植物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部位的运输会受光与重力的影响而横向运输,但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只能是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这种运输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  )‎ ‎73.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原因一定是其中的一种溶液浓度过高,另一种溶液浓度过低(  )‎ ‎74.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属于植物生长的促进剂;脱落酸与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属于生长抑制剂(  )‎ ‎75.无论是植物激素还是动物激素,对生物体的影响都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 ‎76.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与迁出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 ‎77.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小(  )‎ ‎78.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 ‎79.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这是群落的垂直分布(  )‎ ‎80.一个森林中的所有动物与植物构成了这个森林的生物群落(  )‎ ‎81.对于捕食链来说,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分解者一定不占营养级,无机成分也一定不占营养级(  )‎ ‎82.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 ‎83.在一条食物链中,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推算,前一营养级比后一营养级含量一定多的指标是“能量”,而“数量”可能出现反例(  )‎ ‎84.对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但能量是逐级递减的,且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必须从系统外获得(  )‎ ‎85.负反馈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  )‎ ‎86.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 ‎87.生物多样性有着三个方面的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际意义以及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88.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做到禁止开发和利用,如禁止森林砍伐,保护森林;保护海洋生物,必须禁止乱捕乱捞(  )‎ ‎89.离体的植物体细胞与生殖细胞都可以作为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因为这些细胞都至少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具有全能性(  )‎ ‎90.运载体是基因工程中的重要工具,能够自我复制,含有一个或多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点,具有某些标记基因等,是运载体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 ‎91.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得到的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后不能得到有效的表达(  )‎ ‎92.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以及受体细胞中导入的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可用相同的目的基因探针进行诊断(  )‎ ‎93.要获得转基因植物,可选用植物的体细胞作受体细胞,然后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如果要获得转基因动物,可选用动物的体细胞作受体细胞,然后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  )‎ ‎94.用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留下的黏性末端一定是相同的;用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留下的黏性末端一定是不相同的(  )‎ ‎95.一个四倍体的某植物体细胞与一个二倍体的另一种植物体细胞进行杂交,如果形成的杂交细胞中染色体没有丢失,则该杂交细胞通过组织培养长成的植株属于六倍体,而且是可育的(  )‎ ‎96.动物细胞培养中,细胞具有贴壁生长以及接触抑制的特点,因此在培养中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贴壁的细胞并进行分瓶培养,分瓶后的培养称为传代培养(  )‎ ‎97.动物细胞培养中配置的培养基属于合成培养基与液体培养基,在使用时,该培养基中还需要添加血清等天然成分(  )‎ ‎98‎ ‎.采用转基因方法将人的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中,培养出了转基因羊。但是人的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转基因山羊的乳汁中。这说明在该转基因山羊中,只有乳腺细胞中存在人凝血因子基因,而其他细胞中不存在(  )‎ ‎99.通过核移植获得的克隆动物,完全继承了供核个体的遗传性,因此其性状表现只与供核个体相关,与其他个体无关(  )‎ ‎100.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从生态学上看是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