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00 KB
  • 2021-05-13 发布

2012高考生物评析2013生物备考策略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2高考生物评析,2013生物备考策略 一、试题评析 ‎(一)总体评价 试题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没有偏难怪题。选择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而非选择题则更加侧重于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查非常到位。整体试卷难度不大,但是区分度大,试题灵活性强,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对课本重点知识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1、考查基础,突出主干 试卷主要考查了基因的表达、细胞癌变、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基因分离定律和变异、动物的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植物激素调节、种群特征和基因工程等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占的分值较大,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考生来说拿一个较高的分数还是比较容易的。‎ ‎2、重视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卷将遗传规律、变异和探究实验巧妙的结合起来,如第31题,试题要求考生根据题意写出探究实验的结果和结论,并作出分析。‎ 通过创设新的情景来考察考生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用模拟实验来验证假说,如第32题通过项圈和棍棒的模拟实验来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实现了高考对考生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全方位的考察。‎ ‎3、获取和处理信息、理论联系实际 试卷通过给出新的曲线图来考察学生获取新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考察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例如第29题,通过对萌发种子干重和胚乳干重两条曲线的比较使考生从中获取所需信息:种子呼吸消耗的数据来源于种子干重的曲线,而营养物质转化的数据来源于胚乳干重变化与种子干重变化的差值(转化成幼苗组成物质的速率═ 一天内胚乳干重减少量— 一天内种子呼吸消耗量)。在此题的解答过程中需要考生梳理出思路:胚乳中有机物的去路有两个——呼吸消耗和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 ‎4、试题中答题用语要求更明确 试题中有6个空的答题用语在空格后的括号里给出来了,考生只要从中选出符合要求的填写在答题卡上就可以了,题意明确、提示作用明显,考生只要读懂题意就极易拿分。‎ ‎(二)试题分布:‎ 教材 题号 分值 主要考查内容 能力要求 呈现形式 必修一 ‎(23分)‎ ‎1‎ ‎6‎ 蛋白质的组成、结构、转录、翻译等过程 理解能力 文字信息 ‎2‎ ‎6‎ 细胞癌变的知识 理解能力 文字信息 ‎29‎ ‎11‎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综合运用能力 图文信息 必修二 ‎(10分)‎ ‎31‎ ‎10‎ 遗传规律和生物变异 综合运用 文字信息 必修三 ‎(42分)‎ ‎3‎ ‎6‎ 水盐平衡的有关知识 综合运用能力 文字信息 ‎4‎ ‎6‎ 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等知识 综合运用能力 文字信息 ‎5‎ ‎6‎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及运输情况 试验与探究能力 图文信息 ‎6‎ ‎6‎ 种群特征 获取信息能力 图文信息 ‎30‎ ‎10‎ 神经调节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识图应用能力 理解能力 图文信息 ‎32‎ ‎8‎ 种群、群落基本概念的理解,又引入了模拟实验 实验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文字信息 选修 ‎39‎ ‎15‎ 植物组培 实验与探究能力 图文信息 ‎(15分)‎ ‎40‎ ‎15‎ 基因工程 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图文信息 ‎ 2012年高考必修一17分,必修二16分,必修三42分,选修15分,分数主要集中在必修三;如果按必修四个模块就相对平衡:必修一为17分,必修二为16分,必修三中的稳态为28分,生态为14分。必修三知识点所占比重较大,与往年相比,必修一、二的考查比例有所降低 ‎(三)试题的难度 不完整统计试题难度分布(难:难度≤0.4 一般:0.4<难度≤0.5 易:难度>0.5):‎ 题号 分值 平均分 难度 ‎29‎ ‎11‎ ‎3.46‎ ‎0.31‎ ‎30‎ ‎10‎ ‎7.33。‎ ‎0.73‎ ‎32‎ ‎8‎ ‎5.57‎ ‎0.7‎ ‎39‎ ‎15‎ ‎8.04‎ ‎0.54‎ ‎40‎ ‎15‎ ‎7.44‎ ‎0.496‎ 总体 ‎59‎ ‎21.05‎ ‎0.37‎ 相对2011年(2卷难度0.57)的情况,选择题相对平稳,非选择题难度明显加大。原因:送分试题减少;在能力方面的要求提高。‎ ‎(四)遗憾的地方 ‎1、第4小题从给出的参考答案上看,违背高中教学规律;‎ ‎2、第30题图(a)中标示混乱,不符合高考命题要求,第(3)的第2空回答违背中学课本要求,不符合高考命题要求;‎ ‎3、选修试题过分强调识记,淡化了科学性。‎ ‎4、DNA连接酶种类的考查没有兼顾到苏教版 ‎(五)逐题解析与评阅 ‎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 ‎ A.tRNA种类不同 B.mRNA碱基序列不同 ‎ 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答案:B。 ‎ 考查意图:该题比较完整地考查了在有关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中,所涉及到的若干概念和术语。知识考点主要见于《遗传与进化》模块第4章第1节(苏教版为第三节)。  ‎ 解答分析:同一物种的不同细胞所含的DNA是相同的。不同细胞在基因表达过程中,由于基因表达的选择性特点,可转录出不同碱基序列的mRNA,由此翻译出的蛋白质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也就不同。在细胞中,tRNA和rRNA中的核苷酸序列也是由DNA决定的,只是它们都不具有携带DNA遗传信息的作用,而是分别承担着识别并转运特定种类的氨基酸和作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因此,在同一物种的不同细胞中,tRNA种类应该是相同的,核糖体的成分也是相同的。从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的分析可以知道,密码子不仅具有通用性(即,生物界中不同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都遵循同一张密码子表/共用一整套密码子),还具有简并性(即,同一种类的氨基酸还可有多种密码子,如,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可有UUU、UUC等两种,决定亮氨酸的密码子可有UUA、UUG、CUU、CUC、CUA、CUG等6种),因此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应该是相同的。‎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 答案:D  ‎ 考查意图:该题考查了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病毒致癌的机理。知识考点主要见于《分子与细胞化》模块第6章第4节。 ‎ 解答分析: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是抑癌基因的主要作用。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不受限制,能够无限增殖。癌变后的细胞,较之正常细胞在形态结构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细胞癌变的病毒致癌因子,因为含有病毒癌基因和与致癌有关的核苷酸序列,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可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癌变。 ‎ ‎3.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 答案:B  ‎ 考查意图:该题主要考查了哺乳动物(包括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机理。知识考点主要见于《稳态与环境》模块第2章第3节。 ‎ 解答分析: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三大细胞外液之一)的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接受到的刺激增强,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排出的尿量减少。 ‎ ‎4.当人看到酸梅时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 答案:C ‎ 考查意图:该题主要考查了以“人脑的高级功能”为基础的神经调节的结构和功能。知识考点主要见于《稳态与环境》模块第2章第1节(苏教版为第二节)。‎ 解答分析: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的最高级部位,具有对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酸梅的形状、色泽等代表了酸梅这种具体物质的信号(即具体信号),看到酸梅实际上是该具体信号给予的间接刺激(可称为条件刺激),必须通过包括人的大脑皮层有关中枢在内的反射弧参与才能完成的反射活动。唾液分泌是作为该反射弧的效应器──唾液腺的活动。完成这一生理过程,不仅有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也包括兴奋在不同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结构中的传递。这种兴奋的传递过程包括:上一个神经元接受刺激引发的神经冲动即电信号(突触前膜的膜电位变化)—化学信号(上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电信号(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引发的神经冲动)的转化。 ‎ ‎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   )‎ ‎ ‎ ‎ ‎ A.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 答案:D 考查意图:该题通过实验装置图中信息的提取和处理,侧重考查了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及极性运输的特点。知识考点主要见于《稳态与环境》模块第3章第1节(苏教版为第二章第四节)。 ‎ 解答分析:从图中可知c组尖端和d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c组和d组的区别是d组胚芽鞘是倒置的。由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因此据图中的实验处理结果,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 ‎ ‎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 ‎ ‎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 答案:D ‎ 考查意图:该题主要考查了种群的基本特征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诸多因素。知识考点主要见于《稳态与环境》模块第4章第1节(苏教版为第三章第2节)。 ‎ 解答分析: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决定了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直接影响了种群数量的变化。而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又受各种环境条件(天敌数量的多少、季节更替以及食物质量和数量的变化等)的影响。从题中直方图的分析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至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大量诱杀某种动物的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的失调,进而通过出生率的明显降低,影响到种群的密度的减小。 ‎ ‎29.(11分)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         ,通过         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 ‎(2)萌发过程中在        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          mg。 ‎ ‎(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      mg·粒-1·d-1。 ‎ ‎(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             ,原因是                 。 ‎ 答案:(1)葡萄糖,呼吸    (2)72-96    26.5    ‎ ‎(3)22    (4)下降   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考查意图:本题以玉米种子萌发为命题材料,依次考查了植物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葡萄糖及其来源、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方以及胚乳中营养物质在种子萌发的去向。知识考点主要见于《分子与细胞》模块第5章第3节、第4节以及第2章第4节等(苏教版为第 章第 节)。 ‎ 解答分析:第(1)小题的答题要点直接来源于课本中知识,侧重考查了考生对教科书相关知识内容的熟悉程度。 ‎ 第(2)小题的求解,通过对图中曲线变化情况的分析,可先读出第一空的答案。根据题中告诉的“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作进一步的分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被胚细胞吸收后,一部分转化为胚发育成幼苗的组成物质,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由此,通过对图中“萌发种子直接烘干称重”那条曲线上各时间段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依次计算出:0—24小时为15.4mg;24-48小时为0.6mg;48-72小时为1.1mg;在72-96小时为204.2—177.7=26.5 mg?粒-1?d-1,因此萌发过程中在72-96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 ‎ 对第(3)小题的求解,需要根据对图中“萌发种子直接烘干称重”和“萌发种子切取胚乳烘干称重”两条曲线各时间段的数据,结合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胚乳减少的干重量-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计算出:72-96小时转化为43.6—26.5=17.1mg,96—120小时为27—5=22mg,最大转化速率为22mg。在第(4)小题中,由于已告诉实验条件保持不变,长出的幼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随着胚乳中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将导致幼苗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而死亡。 ‎ 错因分析:(1)概念不清,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扎实,很多学生把呼吸作用和暗反应混为一团,答成了暗反应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2)表述不准,本题最后一空要求答原因,文字表述较多,很多考生表达能力欠缺,失分较多。此小题有三个得分点:呼吸作用(1分)消耗有机物(1分)且不能光合作用(1分)很多考生答得很多,也很乱,却没有得分点,得零分。(3)能力欠缺,新情景下的学习与知识迁移能力、图文信息转换能力、用数学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审题不清,许多考生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萌发看漏,而答成幼苗可以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萌发种子干重增加或答成水分不足种子干重下降等等。(4)书写不规范,本应该是72-96写成12-96,7.2-96.有的书写太潦草看不清,有的是修改后看不清,导致评卷时不给分 复习提示:注重基础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提升重视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审题分析训练,规范答题。‎ ‎30.(10分)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  ‎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        ,b是        ,c是        ,d是        。 ‎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        的调控。 ‎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中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 答案:(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树突或胞体)‎ 本题是选择填空,很多考生给答案加一些修饰语,或填一个意思相近的答案,最终都不得分。另一方面,考生把答案的顺序弄错也不得分。‎ 考查意图:该题仍然是侧重考查考生对神经调节有关知识的理解,只是增加了对图像的识别。知识考点主要见于《稳态与环境》模块第2章第1节(苏教版为第二节)。 ‎ 解答分析:题中各小题的设问都比较简单,只要读懂图,就可写出答案。第(1)小题考查反射弧的组成;第(2)小题只要明白屏住呼吸为主动意识控制的行为,必须要受到图(a)中大脑皮层的控制;第(3)小题考查了突触的基本结构。 ‎ 实际上,完成肺牵张反射的示意图(a)和突触结构图(b)中所蕴涵的信息是很丰富的。但命题者如果再充分利用图中的信息,通过设置有一定梯度的系列问题,来构建成有关“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功能”的知识网络结构,不仅可拓展知识的考查范围,也可增大了对考试大纲中第一能力──理解能力的考查力度。 ‎ 错因分析:本题是选择填空,很多考生给答案加一些修饰语,或填一个意思相近的答案,最终都不得分。另一方面,考生把答案的顺序弄错也不得分。‎ 复习提示:平时训练,严格按要求规范做题 ‎31.(10分)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的基因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 ‎(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的鼠比例均为        ,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     性基因突变为     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                                。 ‎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比例是        ,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       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 答案:(1)1:1   隐   显   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的结果 考查意图:该题以明确告知鼠的毛色性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出发点,通过子代性状变化的分析,考查考生对最基本的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基因突变的理解和运用。知识考点主要见于《遗传与进化》模块第1章第1节和第5章第1节(苏教版为第三章第一节、第四章第四节)。 ‎ 解答分析:(1)如果毛色异常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要想表现毛色异常,该突变只能为显性突变,即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毛色异常雄鼠基因型可拟为Aa,正常雌鼠则拟为aa。用毛色异常的雄鼠与同一窝的多只毛色正常雌鼠交配,后代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的鼠才能出现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的鼠比例均为均为1:1的结果。 ‎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该小题所说的两种情况,可推出:①毛色正常雌鼠基因型为Aa,与毛色异常的雄鼠(aa)交配,后代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比例是1:1;②毛色正常雌鼠基因型为AA,与毛色异常的雄鼠(aa)交配,则后代全部为毛色正常鼠。 ‎ ‎(2)1:1    毛色正常 ‎ 错因分析:本题的答案唯一的较多,但也有问题(1)基础知识理解不到位,把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写成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2)表述不准,很多考生答成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却漏掉一个亲本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的修饰语。‎ 复习提示:提高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把握和应用能力 ‎32.(8分)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间要求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                       。 ‎ 答案:(1)同一     (2)群落   ‎ ‎(3)小于    相同    雌鹿或雄鹿 ‎ ‎ 考查意图:该题不仅简要地考查了种群、群落等生态学概念,还通过模拟实验的设计,考查了“类比推理”的方法在生态学研究中的运用。知识内容考点主要见于《稳态与环境》模块第4章第1-2节和《遗传与进化》模块第2章第2节。 (苏教版为第三章第1-2节)‎ 解答分析:(1)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因此,草原上同一种鹿的雌性群体和雄性个体应算是同一种群。 ‎ ‎(2)草原上的草属于生产者,鹿、兔、狼、狐等属于消费者,土壤中的微生物属于消费者,它们都属于不同的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 ‎(3)根据“鹿角效应”的假说认为,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由此,在模拟实验中,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易被捕食;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易被捕食;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猎物不相同)──不符合假说,猎物容易被捕食。所以,甲、乙、丙三组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为:丙组平均时间<甲组=乙组。遵循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猎物的相同还是不同。而无关变量“距离长短”必须控制,故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应当“相同”。项圈或棍棒在该模拟实验中,相当于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 ‎ 错因分析:该题为选择填空,答案基本上都是唯一的,多字、少字、错字均不得分。考生错误较多的是最后一空,主要是在表述时没有区分两类鹿群,或答成有角和无角性状,♀鹿,♂鹿以及猎物等 。‎ 复习提示:平时做题时要准确、规范答题,正确理解题意。‎ ‎39.(15分)为了探究6-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下表。‎ ‎ ‎ 回答下列问题: ‎ ‎(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        和        两类。上述培养基中,6-BA属于          类生长调节剂。  ‎ ‎(2)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     号培养基。‎ ‎(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       (填“6-BA”或“IAA”)。‎ 答案:(1)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细胞分裂素   ‎ ‎(2)IAA浓度    丛芽外植体的比率及丛芽平均数    0~0.5mg/L ‎(3)1     (4)6-BA ‎ ‎ ‎ 考查意图:该题以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中的“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为材料,简要考查了考生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内容,同时恰当插入了对《分子与细胞》模块第5章中第1节的“控制变量”(苏教版 )、《稳态与环境》模块第3章(苏教版为第二章第四节)中“植物的激素调节”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 错因分析:表述不规范,把因变量写成m或n,m:n,m 等,基础知识不扎实 主要表现在植物激素的英文缩写记不住,导致错选。‎ 复习提示:培养找出变量的实验能力,自变量单一,因变量可有多个。规范表述,准确记忆选修内容 ‎40.(15分)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分子后产生的片段,其末端类型有       和        。 ‎ ‎(2)质粒运载体用EcoRI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如下:‎ 为使运载体与目的基因相连,含有目的基因的DNA除可用EcoRI切割外,还可用另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该酶必须具有的特点是                         。 ‎ ‎(3)按其来源不同,基因工程中所使用的DNA连接酶有两类,即        DNA连接酶和            DNA连接酶。 ‎ ‎(4)反转录作用的模板是      ,产物是       。若要在体外获得大量反转录产物,常采用       技术。 ‎ ‎(5)基因工程中除质粒外,         和          也可作为运载体。 ‎ ‎(6)若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                                  。 ‎ 答案:(1)平末端和粘性末端   ‎ ‎(2)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与EcoRI切割产生的相同 ‎(3)T4     Ecoli    ‎ ‎(4)mRNA  单链DNA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 ‎(5)动植物病毒     λ噬菌体的衍生物 ‎(6)未处理的大肠杆菌吸收质粒(外源DNA)的能力极弱 考查意图:该题选取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专题1 基因工程”,重点考查了考生对“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和“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等知识的理解以及与《遗传与进化》模块第6章第2节(苏教版为第四章第二节)知识之间的联系。 ‎ 错因分析:缺乏分析,第2小题该酶具有的特点,很多考生不加思考都答成特异性;识记不住,很多考生都空白或只填一个 ,可能原因知识点没记住或者是教材版本的原因,DNA连接酶种类只在人教版提到过;基础薄弱,大多数考生知道重组质粒转化需要感受态的大肠杆菌,需要用氯化钙处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用氯化钙处理。‎ 复习提示:养成仔细分析的习惯,对选修的内容加强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六)试题特点 ‎1、注重基础 ‎ 注重基础是新课标要求,也是考纲要求。例如:选择题1考查基础知识跨章节综合,选择题2考查基础知识章节内综合;非选择题29(1)、30、32(1)、选修均考查基础知识,其中30题考查反射弧、大脑皮层的调控作用、突触的结构及突触的相关问题等基础知识。‎ ‎2、注重信息获取能力(呈现方式多样)‎ ‎ 注重信息获取能力在2012年高考中有放大趋势,例如:选择题5、6;非选择题29、30、31、32。‎ ‎3、强化实验方法的应用考查 ‎ 2012年高考中较少关注实验本身,重点关注实验推理、实验分析、实验模拟等,突出实验方法的考查,例如:选择题5;非选择题31、32。‎ ‎4、关注数学分析和基本的运算能力(突出运算方法)‎ ‎ 例如:非选择题29。‎ ‎5、突出STS问题 ‎ 高考指向性极其明确,由生活到科学再到基本问题的解决,例如:选择题3、4、5、6;非选择题29、30、31、32。‎ ‎6、不回避冷点、不考虑覆盖面 ‎ 例如:选择题4,今年没有光合作用和免疫。‎ ‎7、选修题难度不平衡 ‎ 按国家命题要求,两道选修题应难度平衡,但2012年高考选修一易,选修三难,分差超过3分,是命题的一个遗憾,选修一有8个空,较简单,而选修三有11个空,且有3个空非常难做,两道选修题难度不平衡。‎ ‎8、考查知识点发生了变化 ‎1)必修1由去年的39分降低到23分;必修2由去年的8分到今年的10分;必修3由去年的30分提升到今年的42分。这也要求考生在平时复习时要全面。‎ ‎2)计算题不考遗传,考代谢:新课标理综生物试卷的计算题一直出在遗传,没有在代谢上考过计算题,今年的高考生物试卷一反常态在代谢中出现计算题,在小范围内增加区分度。‎ ‎9、实验题是本试卷中的一大特色 选择题第5题、填空题第29、31、32(3)题和选修一,基础知识点考查的灵活性大大增加,第 5题和29题为实验现象分析题,难度适中,考查点为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第29题直接对图像进行分析比较,只需简单的计算,今年第31题遗传题和第32(3)题也有实验设计部分,辨别显隐性突变和纯合子杂合子皆可用测交和杂交的方式,设计步骤简单,结果分析难度不大。 ‎ ‎10、选择题难度平稳,选修注重基础知识的识记。‎ 选择题中无模棱两可的选项,正确答案较为明显,选修三的基因工程考点基础,细节部分考查的较多。‎ ‎11、在内容和概念上兼顾了人教版和苏教版两种教材。‎ 不必担心教材的不同给复习带来不便。如基因工程的“运载体”在苏教版中叫“载体”。但是也要注意两套教材的结合使用。如DNA连接酶的种类只有人教版上有,注意拓展。‎ 二、阅卷启示:‎ ‎1、语言要简练。正确答出关键字,修饰词语意思不错不扣分,错了也扣分。回答原因的答案可能有些长,很多学生解释错了之后划掉重新写,导致整个题目在电脑上显现出来特别混乱,很难找到学生的答题字眼。‎ ‎2、少出错别字。这次试卷评阅中我印象中好多学生犯的错都是一些低级的错误,像错别字、答题不规范等,关键词语不能有错别字,非关键错字不扣分。一定让学生养成用生物的语言来回答生物问题,专业的词汇一定要熟练应用。‎ ‎3、思路要清晰。高考阅卷强度很大,所以要求考生答案思路清晰,特别标准答案中要求的关键字、生物学专有名词,大是大非的问题不能含糊,否则造成失分。例如“光合作用”,不能说成“光合”;“ 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笼统地说“幼苗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辅导学生应试技巧时,要明确告诉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明确所问,有问有答,有因有果,叙述完整。‎ ‎4、意思要正确。评分细则既要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同时也要体谅学生的十年寒窗之苦。所以阅卷时,只要学生的答案和标准答案意思接近,没有科学性错误和方向性失误的,就可以酌情给分。所以在平时指导学生应试时,可以教育学生,答题时一定先把自己有把握的答案写在答卷上,如果有存疑的“备用答案”,也一定要写在试卷上,这样在评卷时有可能更全面的“覆盖”到标准答案要求的得分点。‎ ‎5、表达要规范。网上阅卷由于实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制度,对阅卷的尺度把握比较严格,这就要求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学生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最大可能的避免不必要的失分。比如该题“呼吸作用”得一分,而“呼吸”就不能得分,足见规范性要体现在方方面面的细节之中。‎ ‎6、认真审题、正确理解、缜密分析、准确全面。比如第4小题中如能通过审题注意到黑暗条件,就能有效避免得分不全、甚至不得分的情况。‎ ‎7、书写要规范、卷面要整洁。尤其是在书写数字1、2、7时要分辨得清。划去的错误答案要清楚,但不能过分涂改。‎ ‎8、夯实基础,狠抓双基,关注社会和热点。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关注农业相关、健康、生态等。‎ ‎9、实验要考查。不一定要出需写很多字的实验题,可能重在分析上。‎ 三、2013高考备考建议 ‎1、 着眼教材,重视双基,加强主干,联系实际。‎ 回归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基本的学科表达能力。细胞代谢、遗传与变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与群落等主干知识仍是高频考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关注环境问题、人体自身的健康问题、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高考后期复习过程中,根据以上知识类型进行合理归类,一定要做每一方面的专项强化练习。‎ ‎2、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实验设计、实验探究和文字表达能力。‎ 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书要学生读、题要学生审,教师仅仅起组织、引导作用。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不能死记硬背,且逻辑严密。应多做练习,多注重实际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3、养成认真审题、仔细分析、规范答题的好习惯。‎ 一定要在认真、细致、全面审题的前提下回答问题。注意答题技巧,书写要规范,避免错别字、修改时要清晰。很多学生由于时间紧,没时间看清题干中的规定条件导致答案变差较大;字迹涂抹的难以辨认,不用专业术语答题,而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往往表述不准确,不能得分。指导学生在回答一些主要知识点的时候要详细一点,生物简答题的文字量大,一般都是踩点给分,即使意思是正确的,但没有关键词,同样不能得分。‎ ‎4、注重必修内容的深入复习,加强选修内容的识记,相互联系,综合提高。‎ 必修多“打井”,注重深入和拓展,重在理解和应用上;选修多“挖坑”注意知识的全面和细致,重在记忆上。‎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基础,强调灵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大胆设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从容应对高考的挑战。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规范作答的好习惯。高考复习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只要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一定能够取得满意的成绩。‎ ‎2012.12期《生物学教学》有相关的论文(非本文)‎ 作者:匡汉民;马丽 对近五年全国高考课程标准卷生物学试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