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影响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影响 冰岛地处大西洋北部,北极圈从其北部穿过。2019年欧洲杯半决赛,冰岛以2:1逆转英格兰闯进八强,再次用他们精彩的表现震惊世界。回答下列问题。‎ ‎1.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被称为“无烟城市”源于 A.没有工业,污染排放少 B.地热能丰富,化石能源少 ‎ C.科技发达,治污能力强 D.使用脱硫煤,污染烟尘少 ‎2.下列有利于冰岛足球事业发展是 A.极昼日多,训练时间较长 B.海洋性气候,适宜草地建设 ‎ C.纬度较高,队员爆发力强 D.平原面积广,适合球场建设 ‎【答案】‎ ‎1.B ‎2.B ‎【解析】1.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上,地壳活动活跃,多火山、地震,地热能源丰富,基本不使用化石能源,所以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被称为“无烟城市”,故选B。‎ ‎2.冰岛位于盛行西风带内,加之有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使得冰岛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类型不适宜种植业发展,而适宜草类生长,有利于草地减少,故选B。‎ ‎3.下列有关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寒冷干燥有利于有机质分解 B.湿冷环境有利于红壤的发育 ‎ C.高温多雨的地区风化壳较厚 D.光照对土壤的形成没有影响 ‎【答案】C ‎【解析】寒冷干燥不利于有机质分解,A错。高温多雨的地区风化壳较厚,C对。高温高湿环境微生物分解快,土壤呈酸性,B错。光照对土壤形成有重要的影响,D错。故选C。‎ ‎4.下图漫画倡导大家应该 A.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B.保护植被,抑制全球变暖 ‎ C.治理污水,人人有责 D.保护海洋,维持生物多样性 ‎【答案】A ‎【解析】漫画告诉我们,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在日常生活当中减少水资源的浪费,A正确。‎ ‎20世纪50年代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把其北方划为强制集中供暖区(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北方是冷,冷的是皮;南方是冷,冷的是骨”,影响这种体验差异最可能的因素是( )‎ A.气温 B.气压 C.湿度 D.阳光 ‎6.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为强制集中供暖区,冬季供暖主要利用的能源是( )‎ A.石油 B.天然气 C.电 D.煤炭 ‎【答案】‎ ‎5.C ‎6.D ‎【解析】5.以秦岭-淮河为界,把其 北方划为强制集中供暖区,该线以北最冷月气温小于0℃,以南最冷月气温大于0℃。区域气温、气压、阳光差异,直接影响的是表面皮肤,不会有骨冷的感觉,A、B、D错。冬季,北方湿度低,空气与皮肤热交换能力差,不会影响到骨冷的感觉。南方湿度高,空气与皮肤热交换能力强,身体热量散失快,感觉身体内外都冷,所以有骨冷的说法。C对。‎ ‎6.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主要包括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北方煤炭资源丰富,所以煤炭是冬季供暖主要利用的能源,D对。石油、天然气、电主要作为工业、交通的能源,不是供暖的主要能源,A、B、C错。‎ ‎7.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 )‎ A.减少雾霾天气 B.减少紫外线辐射 C.消除城市热岛效应 D.消除酸雨危害 ‎【答案】A ‎【解析】新能源汽车可减少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可减轻大气污染,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A正确;也可减少酸雨危害和城市热岛效应,但不会消除;对太阳紫外线辐射没有影响。‎ 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从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的反复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下图为北京市某种可再生资源利用后经人工处理再次利用的比例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该种资源是 A.森林资源 B.水资源 C.耕地资源 D.煤炭资源 ‎9.近些年该种资源再次利用比例持续升高,主要原因是 A.该资源逐渐减少 B.人口自然增长迅速 ‎ C.科技水平提高 D.生态建设加强 ‎【答案】‎ ‎8.B ‎9.C ‎【解析】8.解读材料,该种资源为人类反复利用的可再生自然资源。森林资源、耕地资源、煤炭资源均为不可再生资源,水资源为可再生资源。故选B。‎ ‎9.人口自然增长迅速,对该资源的消耗增加,该资源逐渐减少;生态建设加强,涵养水源的能力加强,水资源增加,描述的是资源的数量大小与资源再次利用率无关。提高科技水平,增强对资源的研究,可提高资源再利用率。故选C。‎ 下图为“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0.图中所表示的土地退化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 C.西北内陆 D.南方低山丘陵 ‎11.为避免该区域土地的进一步退化,下列做法合理有效的是 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C.严禁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 ‎ D.广泛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答案】‎ ‎10.C ‎11.C ‎【解析】10.从图中成因来看,该区域风蚀作用较强,说明该地区降水较少,风力作用强,据此判定该区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故选C。‎ ‎11.西北内陆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这与过牧、过樵、过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可以从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保护植被开始做起。故选C。‎ ‎2019年10月19日~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中英两国在英国欣利克C角核电站项目协议的达成成为此次访问的一大亮点。欣利克C角核电站将采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的“华龙一号”。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访英期间,伦敦比北京( )‎ A.白转线速度快 B.先看到日出 C.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D.昼更短,夜更长 ‎13.影响我国核电产业落户英国的主要因素是( )‎ ‎①劳动力 ②原料 ③市场 ④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2.D ‎13.D ‎【解析】12.根据材料,访英期间是10月份,伦敦比北京纬度高。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货主自转线速度慢,A错。冬季北半球纬度越高,昼长越短,伦敦后看到日出,B错。伦敦距直射点远,正午太阳高度角小,C错。昼更短,夜更长,D对。‎ ‎13.核电产业是技术指向型产业,劳动力、原料 不是主 要因素,①、②错,A、B、C错。产业发展离不开市场需求,影响我国核电产业落户英国的主要因素是市场、技术③、④对,D对。‎ ‎14.关于自然资源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②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只有一种功能和用途 ‎③许多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④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无限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大部分自然资源都都不只有一种功能和用途;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数量是有限的,B正确。‎ 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台湾在东、福建在西,咫尺相望。福建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在这一大背景下,海峡西岸经济区应运而生,并由地方决策上升为国家政策。 回答下列问题。‎ ‎15.图中①、②、③、④四省区,GDP值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6.为解决海西经济区能源紧张状况,国家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发展核电 ②发展火电 ③西电东送 ④南水北调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 ‎15.B ‎16.C ‎【解析】15.图中四个省份分别是浙江、江西、福建和广东,其中江西位于中部经济地带,GDP产值低。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6.为解决海西经济区能源紧张状况,国家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发展核电,和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不是解决能源问题,该地区煤炭资源缺乏,不适合发展火电。故选C。‎ ‎17.下图示意世界四个国家21世纪初期能源消费情况。读图完成下题。‎ 上图表明上述国家中 A.①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B.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 C.③国以煤炭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 D.④国的能源利用率最高 ‎【答案】B ‎ 【解析】‎ 读图,①国以石油为主,在能源构成中占比重最高,但能源消耗总量少,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低于②国,A错。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能源消耗总量大,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最大,B对。③国以煤炭为主,且核电消费量较少,占第三位,C错。④国的单位GDP能耗最大,能源利用率最低,D错。‎ 下图是某种自然资源(阴影部分)的全球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8.该自然资源是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冰川 ‎19.近几十年来,该自然资源不断减少,针对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人类应采取的对策是 ‎①植树造林 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 ③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 ④‎ 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 ⑤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0.下列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按成因和发生过程,海啸、台风、洪涝属于海洋灾害 B.自然灾害能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但不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C.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以旱涝最为常见 D.通过开挖入长江的水道可有效预防淮河洪涝的发生.‎ ‎【答案】‎ ‎18.D ‎19.B ‎20.C ‎【解析】18.读图,结合图中纬度,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应是冰川资源,D对。北极地区是北冰洋,缺少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A、B、C错。‎ ‎19.近几十年来,冰川资源不断减少,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对此,人类应采取的对策是植树造林,①对。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不是酸性气体,②错。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③对。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不是减轻全球变暖的措施,④错。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⑤对。B对。‎ ‎20.按成因和发生过程,海啸、台风、洪涝属于气象灾害,A错。自然灾害能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B错。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以旱涝最为常见,C对。通过开挖入海的水道可有效预防淮河洪涝的发生,不是入长江的水道,D错。‎ ‎ “地球一小时”活动,只需要将不必要的灯在‎3月27日20:30~ 21:30熄灯一小时。‎2015年3月27日,一场全球3000多个城市参加的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从新西兰起,经大洋洲进入亚洲,环绕地球一周,最终在北美洲结束。中国作为进入关灯的第5个时区的代表性国家,携北京、上海、香港、澳门、大连、南京、杭州、长沙、哈尔滨、长春等城市继续了这场全球关灯接力。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1.当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从新西兰(东12区)开始时( )‎ A.北京(1160E)人正在家里看晚间电视剧 B.伦敦(00经度)市民正在准备午餐 C.纽约(740W)时间是‎3月28日3时30分 D.圣弗朗西斯科(1220W)夜幕沉沉 ‎22.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目的是( )‎ A.节约能源 B.促进世界交流 C.维护世界和平 D.培养环保意识 ‎【答案】‎ ‎21.D ‎22.D ‎【解析】21.当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从新西兰(东12区)开始时,时间是‎3月27日20:30,北京(1160E)时间是3月27日16:30,故A项错误;伦敦(00经度)时间是3月27日8:30分,故B项错误;纽约(740W)时间是3月27日3时30分,故C项错误;圣弗朗西斯科(1220W)夜幕沉沉,故D项正确。‎ ‎22.“地球一小时”活动,只需要将不必要的灯在‎3月27日20:30~ 21:30熄灯一小时,目的是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故D项正确;该活动每年只举行一次,故A项错误;该活动没有进行人员的交往与交流,故B项错误;该活动没有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故C项错误。‎ 有色金属矿物是岩浆在冷却过程中矿物富集形成的。下图所示国家铜矿资源丰富、品质优、埋藏浅、分布广泛。该国大量出口铜矿石,开采铜矿需要用大量水来控制粉尘。铜矿经济给本国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很多问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3.该国铜矿资源埋藏浅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流水侵蚀作用强 B.岩浆侵入接近地表 C.地势高,沉积土层薄 D.火山喷发作用强烈 ‎24.与B区相比,A区铜矿开采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地形 B.水资源 C.技术 D.交通 ‎25.出口铜矿石对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扩大就业②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③减少环境治理的费用④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23.B ‎24.B ‎25.C ‎【解析】23.铜矿的形成和变质作用有关,该地处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岩浆活动多,岩浆侵入接近地表导致铜矿埋藏浅。‎ ‎24.与B区相比,A区纬度较低,气候干旱,缺少水资源成为铜矿开采的主要制约因素。‎ ‎25.出口铜矿石是出口原材料,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但铜矿石出口,一方面增加收入,另一方面铜矿加工环节在国外,会减少环境治理的费用。‎ ‎26.下图表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的关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自然资源名称。‎ A_______,B______,C_______。‎ ‎(2)结合上图,简述自然资源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3)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请在下图中增绘曲线,来表 示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污染的变化趋势,并作简要说明。‎ ‎【答案】‎ ‎(1)水资源,生物资源(可互换),矿产资源 ‎(2)农业社会: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工业社会:煤、铁等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起着决定性影响;后工业化阶段: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 ‎(3)图略 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污染较轻;工业社会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工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在大量消耗矿产资源和能源基础上,环境污染严重;后工业化阶段,人类寻求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环境状况得以改善。‎ ‎【解析】(1)在农业社会阶段,人们所需要的资源主要是土地、气候、水和生物资源;而到了工业社会,工业发展需要的是矿产资源。‎ ‎(2)从图中看农业社会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而到了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资源性工业布局起决定性影响,但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农业社会有所下降;后工业化阶段,人类寻求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环境状况得以改善,人类对环境和资源的依赖程度进一步下降。‎ ‎(3)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污染较轻;工业社会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工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在大量消耗矿产资源和能源基础上,环境污染严重;后工业化阶段,人类寻求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环境状况得以改善。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化阶段,污染程度先增加后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