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政治二轮系列之三道题专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经典专练十三 一、(2018届河北衡水中学二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2017年1月习近平提出:只有各国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才能共同应对挑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 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战略以发展为目标,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丝路精神,相关国家自愿平等参与,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既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又互利互补,积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这必将促进亚太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材料二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天文气象历法。它是中华民族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虽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但由于它能反映农时季节,便于人们安排农事活动,便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各地在应用过程中,结合本地区气候情况来安排农事,充实和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使“二十四节气”在各个地区都得到了灵活的应用。‎ ‎(1)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2)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说明“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对经济全球化,提出了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 ‎②意识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制定了“一带一路”战略作为发展目标。‎ ‎③意识能动的改造世界,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将促进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④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前提,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世界潮流和历史大势,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经济全球化趋势,将促进地区繁荣与稳定,世界和平与发展。‎ ‎(2)①物质决定意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天文气象历法,尊重客观事实,坚持了从实际出发。‎ ‎②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由于“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季节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发挥了正确意识指导实践活动的作用。‎ ‎③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二十四节气”正确反映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从材料的研读中可以看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当今世界的实际情况,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有利于促进地区繁荣与稳定、世界和平与发展。可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的相关知识,从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能动的改造世界、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等方面,谈出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从唯物论角度,说明“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唯物论,然后考生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角度进行说明;其次可以从意识的反作用的知识说明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发挥了正确意识指导实践活动的作用,最后可以从规律的属性的角度说明其符合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名师点睛】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答题模板)‎ ‎(1)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世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尊重客观规律。‎ ‎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怎样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科学理论指导+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做到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题要素: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 ‎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作指导。‎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二、(2018届江西南昌市第二中学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往今来,“工匠精神”一直都在改变着世界。热衷于技术与发明创造的“工匠精神”是每个国家活力的源泉,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周礼·考工记》有言“匠人营国”。中国自古就有追求“精确”的传统,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说法。中国是一个并不缺乏工匠的国家,四大发明的发明者,都是了不起的工匠。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他们持之以恒,甘于为一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奉献毕生才智和精力。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制造业更需要踏实专注、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 材料二 自2017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制定的国家法律,是中医药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历史上,中华民族屡遭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决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功不可没。今天,中医“治未病”,彰显其独特的优势,解决了西医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为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了“中国处方”。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因中药超剂量使用而发生的中毒事件将中医药“妖魔化”。殊不知,中医典籍中提出“中病即止”,用药过量就会出现毒性反应。‎ 有学者指出,中医药是一座有待挖掘的富矿,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突破学科的成见和偏见,勇攀医学高峰,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1)结合材料一,谈谈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对人们探索真理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从认识论角度,对将中医药“妖魔化”的观点加以批驳。‎ ‎【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随着过程的推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敢于面对困难,在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中探求真理。‎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医药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在解决西医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验证了中医药成果的科学性。‎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中药超量使用与“中病即止”的中医理论是相冲突的,因超量使用而发生中毒事件与中医药本身是没有关系的。‎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中医药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我们应不断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是将其“妖魔化”。(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1)本题要求谈工匠精神对人们探索真理的启示,因此所答理论的范围就限定在了认识论的范畴。结合材料,考生可从追求真理要“踏实专注”,要立足于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追求真理要“持之以恒”,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追求真理要“精雕细琢”‎ ‎,要在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中探求真理;追求真理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等角度展开回答。‎ ‎(2)本题考查认识论的角度,设问指向对将中医药“妖魔化”的观点加以批驳。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中医药的发展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名师点睛】认识论原理(答题模板)‎ ‎(1)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材料的认识。‎ 答题要素:真理特点+认识过程+材料 ‎①真理特点:真理含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②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2)运用哲学知识,分析探索实践过程。‎ 答题要素:实践特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过程 ‎①实践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 ‎③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三、(2018届河北衡水中学第三次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7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令人耳目一新,让广大观众享受到了具有高品质的诗词盛宴,并引发一股诗词热潮。‎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面对沧桑巨变,传承者怎样才能把古人与今人、彼时与此时的距离尽可能地缩短,从而创造无障碍传递、有兴趣接受的适宜环境和氛围,《中国诗词大会》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将传承的手段与具体时代紧密结合,充分赋予其时代内涵、生活气息,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李杜诗篇”具备适宜的“时代口感”,使人对中国诗词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该电视节目的“火”,实际上折射出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强烈渴求。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让传统文化与生活紧密结合,润物无声地令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观众的认可,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诗词的美好。‎ 材料二 近年来,文艺批评领域有一种风尚,那就是以西方文艺理论为标准,度量中国文艺作品,阐释中国文艺实践,裁剪中国文艺审美。一些理论家、批评家总以为只有当代西方的文艺理论先进、高明,中国的文艺作品只有合乎西方标准,才是佳作,否则,无论大众如何欢迎,都是次品。‎ ‎(1)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视是如何找到“生活化”传承方式的。‎ ‎(2)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走出部分理论家、批评家的思想误区?‎ ‎【答案】(1)①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央视抓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创新形式,让传统文化与生活紧密结合。‎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央视研究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实际,将传承的手段与时代紧密结合,坚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面对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央视立足社会实践的变化,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较好地解决了文化传承的问题。‎ ‎(2)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由于立场、观点和方法等不同,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材料中部分理论家、批评家用西方标准来评价中国文艺这一误区,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我们应该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②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把西方文艺理论不切实际地用来评论中国文艺作品和文艺实践,违背了真理的有条件性和具体性,我们应该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我们要反对部分理论家和批评家对文艺批评的歪曲理解,坚持文艺批评的正确方向。‎ ‎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艺批评不应以某种文艺理论为标准,避免标准的多元化。‎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视是如何找到“生活化”传承方式的。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即唯物论与认识论的知识,央视抓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创新形式,让传统文化与生活紧密结合,体现了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央视研究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实际,将传承的手段与时代紧密结合,坚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对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央视立足社会实践的变化,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较好地解决了文化传承的问题,体现了认识具有无限性,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走出部分理论家、批评家的思想误区?‎ 注意材料中部分理论家、批评家的思想误区在哪里,部分理论家、批评家用西方标准来评价中国文艺。这就是误区。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不同的问题,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根据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这一知识,分析由于立场、观点和方法等的不同,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只有一个。材料中部分理论家、批评家用西方标准来评价中国文艺这一误区,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我们应该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同时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因此应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西方文艺理论不切实际地用来评论中国文艺作品和文艺实践,违背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是错误的;文艺批评不应以某种文艺理论为标准,避免标准的多元化。因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反对部分理论家和批评家对文艺批评的歪曲理解,坚持文艺批评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