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5.27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试题和答案
2013 全国高考江苏卷
物 理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15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A)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
(B)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
(C)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
(D)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
2。 如图所示,“旋转秋千冶中的两个座椅 A、B 质量相等,通
过相同长度的缆绳悬挂在旋转圆盘上。 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
响,当旋转圆盘绕竖直的中心轴匀速转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A 的速度比 B 的大
(B)A 与 B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C)悬挂 A、B 的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
(D)悬挂 A 的缆绳所受的拉力比悬挂 B 的
3。 下列选项中的各 圆环大小相同,所带电荷量已在图中标出,且电荷均匀分布,各 圆环间
彼此绝缘。 坐标原点 处电场强度最大的是
4。 在输液时,药液有时会从针口流出体外,为了及时发现,
设计了一种报警装置,电路如图所示。 是贴在针口处的传
感器,接触到药液时其电阻 发生变化,导致 S 两端电压 U
增大,装置发出警报,此时
1
4
1
4
O
M
MR
(A) 变大,且 R 越大,U 增大越明显
(B) 变大,且 R 越小,U 增大越明显
(C) 变小,且 R 越大,U 增大越明显
(D) 变小,且 R 越小,U 增大越明显
5。 水平面上,一白球与一静止的灰球碰撞,两球质量相等。
碰撞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据此可推断,碰撞过程中系统
损失的动能约占碰撞前动能的
(A)30%
(B)50%
(C)70%
(D)90%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16 分。 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部
选
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
6。 将一电荷量为+Q 的小球放在不带电的金属球附近,所形成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金属球表
面的电势处处相等。 a、b 为电场中的两点,则
(A)a 点的电场强度比 b 点的大
(B)a 点的电势比 b 点的高
(C)检验电荷-q 在 a 点的电势能比在 b 点的大
(D)将检验电荷-q 从 a 点移到 b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
7。 如图所示,从地面上同一位置抛出两小球 A、B,分别落在地面上的 M、N 点,两球运动的最
大高度相同。 空气阻力不计,则
(A)B 的加速度比 A 的大
(B)B 的飞行时间比 A 的长
(C)B 在最高点的速度比 A 在最高点的大
(D)B 在落地时的速度比 A 在落地时的大
8。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有交流电源,当副线圈上的滑片 P
处于图示位置时,灯泡 L 能发光。 要使灯泡变亮,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MR
MR
MR
MR
(A)向下滑动 P
(B)增大交流电源的电压
(C)增大交流电源的频率
(D)减小电容器 C 的电容
9。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 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
块位于 O 点(图中未标出)。 物块的质量为 m,AB=a,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滋。 现用
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 O 点拉至 A 点,拉力做的功为 W。
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经 O 点到达 B 点时速
度为零。 重力加速度为 g。 则上述过程中
(A)物块在 A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
(B)物块在 B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 W-32 滋 mga
(C)经 O 点时,物块的动能小于
(D)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物块在 B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三、简答题:本题分必做题(第 10、11 题)和选做题(第 12 题)两部分,共计 42 分。 请将解答
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必做题】
10。 (8 分)为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 和电压 的关系,小明测量小灯泡的电压 和电流 ,
利用 得到电功率。 实验所使用的小灯泡规格为“3。 0V1。 8W”,电源为 12V 的电池,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10 。
(1)准备使用的实物电路如题 10-1 图所示。 请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正确位置。 (用笔
画线代替导线)
1
2W mgaµ−
3
2W mgaµ−
W mgaµ−
P U U I
P UI=
Ω
(2)现有 10 、20 和 50 的定值电阻,电路中的电
阻 应选___▲____ 的定值电阻。
(3)测量结束后,应先断开开关,拆除___▲____两端的
导线,再拆除其他导线,最后整理好器材。
(4)小明处理数据后将 、 描点在坐标纸上,并作
出了一条直线,如题 10-2 图所示。 请指出图象中不恰当的地方。
11。 (10 分)某兴趣小组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重力加速
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倾斜的球槽中放有若干个小铁球,
闭合开关 K,电磁铁吸住第 1 个小球。 手动敲击弹性金属片
M,M 与触头瞬间分开,第 1 个小球开始下落,M 迅速恢复,
电磁铁又吸住第 2 个小球。 当第 1 个小球撞击 M 时,M
与触头分开,第 2 个小球开始下落……。 这样,就可测出
多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
(1)在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有___▲____。
(A)电路中的电源只能选用交流电源
(B)实验前应将 M 调整到电磁铁的正下方
(C)用直尺测量电磁铁下端到 M 的竖直距离作为小球下落的高度
(D)手动敲击 M 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
(2)实验测得小球下落的高度 H=1。 980m,10 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 T=6。 5s。 可求出重力加
速度 g=___▲____ 。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Ω Ω Ω
1R Ω
P 2U
2/m s
(3)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提出减小实验误差的两个办法。
(4)某同学考虑到电磁铁在每次断电后需要时间 磁性才消失,因此,每个小球的实际下落时
间与它的测量时间相差 ,这导致实验误差。 为此,他分别取高度 和 ,测量 n 个
小球下落的总时间 和 。 他是否可以利用这两组数据消除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请推
导说明。
12。 【选做题】本题包括 A、B、C 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 A、B 两小题评分。
A。 [选修 3-3](12 分)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 A 依次经过状态 B、C 和 D
后再回到状态 A。 其中, 和 为等温过程, 和
为绝热过程(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 这就是著名的“卡诺
循环”。
(1)该循环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B) 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C) 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增多
(D) 过程中,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不发生变化
(2)该循环过程中,内能减小的过程是___▲____ (选填“ ”、“ ”、“ ”
或“ ”)。 若气体在 过程中吸收 63kJ 的热量,在 过程中放出 38kJ
的热量,则气体完成一次循环对外做的功为___▲____ kJ。
(3)若该循环过程中的气体为 1mol,气体在 A 状态时的体积为 10L,在 B 状态时压强为 A 状态
时 的 。 求 气 体 在 B 状 态 时 单 位 体 积 内 的 分 子 数 。 ( 已 知 阿 伏 加 德 罗 常 数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B。 [选修 3-4](12 分)
(题 12B-1 图)
(1)如题 12B-1 图所示的装置,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是 4Hz。 现匀速转动把手,
给弹簧振子以周期性的驱动力,测得弹簧振子振动达到稳定时的频率为
1Hz,则把手转动的频率为___▲____。
t
t 1H 2H
1T 2T t
A B→ C D→ B C→
D A→
A B→
B C→
C D→
D A→
A B→ B C→ C D→
D A→ A B→ C D→
2
3
23 16.0 10AN mol −= ×
(A)1Hz
(B)3Hz
(C)4Hz
(D)5Hz
(2)如题 12B-2 图所示,两艘飞船 A、B 沿同一直线同向飞
行,相对地面的速度均为 v(v 接近光速 c)。 地面上
测得它们相距为 L,则 A 测得两飞船间的距离___▲
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L。 当 B 向 A 发出一光信号,A 测得该信号的速
度为___▲____。
(3)题 12B-3 图为单反照相机取景器的示意图,ABCDE 为五棱镜的一
个截面,AB BC。 光线垂直 AB 射入,分别在 CD 和 EA 上发生反
射,且两次反射的入射角相等,最后光线垂直 BC 射出。
若两次反射都为全反射,则该五棱镜折射率的最小值是多少?(计算
结果可用三角函数表示)
C。 [选修 3-5](12 分)
(1)如果一个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和一个中子的相等,则它们的___▲____也相等。
(A)速度
(B)动能
(C)动量
(D)总能量
(2)根据玻尔原子结构理论,氦离子( )的能级图如题 12C-1 图所
示。 电子处在 n=3 轨道上比处在 n=5 轨道上离氦核的距离___▲
____ (选填“近”或“远”)。 当大量 处在 n=4 的激发态时,
由于跃迁所发射的谱线有___▲____条。
(3)如题 12C-2 图所示,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 A 和 B 的质量分别为 80kg 和 100kg,他们携手
远离空间站,相对空间站的速度为 0。 1m/ s。 A 将 B 向空间站方向轻推后,A 的速度变为
0。2m/ s,求此时 B 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
He+
He+
四、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共计 47 分。 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
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 (15 分)如图所示,匀强磁场中有一矩形闭合
线圈 abcd,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 已知线圈
的匝数 N=100 ,边长 ab =1 。 0m 、bc=0 。
5m,电阻 r=2 。 磁感应强度 B 在 0~1s 内从
零均匀变化到 0。 2T。 在 1~5s 内从 0。 2T
均匀变化到-0。 2T,取垂直纸面向里为磁场的
正方向。
求:
(1)0。 5s 时线圈内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E 和感应电流的方向;
(2)在 1~5s 内通过线圈的电荷量 q;
(3)在 0~5s 内线圈产生的焦耳热 Q。
14。 (16 分)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
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
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 若砝
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 和 ,各接
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 重力加
速度为 g。
(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
(3)本实验中, =0。 5kg, =0。 1kg, =0。 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 d=0。 1m,
Ω
1m 2m
µ
1m 2m µ
取 g=10 。 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 =0。 002m,人眼就能感知。 为确保实验成功,
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
15。 (16 分)在科学研究中,可以通过施加适当的电场和磁场来实现对带电粒子运动的控制。
如题 15-1 图所示的 xOy 平面处于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电场强度 E 和磁感应强度 B 随时
间 作周期性变化的图象如题 15-2 图所示。 x 轴正方向为 E 的正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为 B
的正方向。 在坐标原点 O 有一粒子 P,其质量和电荷量分别为 m 和+q。 不计重力。 在
时刻释放 P,它恰能沿一定轨道做往复运动。
(1)求 P 在磁场中运动时速度的大小 ;
(2)求 应满足的关系;
(3)在 时刻释放 P,求 P 速度为零时的坐标。
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B 4. C 5. A
二、多项选择题
6. ABD 7. CD 8. BC 9. BC
三、简答题
10. (1)(见右图)
(2)10
(3)电池
(4)图线不应画为直线;横坐标的标度不恰当.
2/m s l
t
2t
τ=
0v
0B
0 0(0 )2t t
τ< <
11. (1)BD (2)9. 4
(3)增加小球下落的高度;多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
(4)由 和
可得 ,因此可以消去 的影响.
12A. (1)C (2) 25
(3)等温过程 ,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 .
解得 ,代入数据得
12B. (1)A (2)大于 c(或光速)
(3)由题意知,入射角 °
则折射率最小值
12C. (1)C (2)近 6
(3)根据动量守恒
解得 离开空间站方向
14. (1)砝码对纸板的摩擦力 桌面对纸板的摩擦力
解得
(2)设砝码的加速度为 ,纸板的加速度为 ,则
发生相对运动
解得
(3)纸板抽出前,砝码运动的距离 纸板运动的距离
纸板抽出后,砝码在桌面上运动的距离
由题意知 解得
代入数据得
21
1
1 ( )2
TH g tn
= −
2212 ( )2
TH g tn
= −
2 2
1 2
2
1 2
2 ( )
( )
n H Hg T T
−= − t
B C→
A A B Bp V p V= A
B
Nn V
γ=
A B
A A
N pn p V
γ= 25 34 10n m−= ×
22.5α =
1
sin 22.5n =
0( )A B A A B Bm m V m v m v+ = +
0.02 / ,Bv m s=
1 1f m gµ= 2 1 2( )f m m gµ= +
1 2f f f= + 1 2(2 )f m m gµ= +
1a 2a
1 1 1f m a= 1 2 2 2F f f m a− − = 2 1a a>
1 22 ( )F m m gµ> +
1 2
1
11 2x a t= 2
1 2 1
1
2d x a t+ =
2
2 3 2
1
2x a t= 1 2l x x= +
1 3 1 1 3 2,a a a t a t= = 1 22 [ (1 ) ]dF m m gl
µ= + +
22.4F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