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历年高考诗歌鉴赏 12页

  • 211.50 KB
  • 2021-05-13 发布

辽宁历年高考诗歌鉴赏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辽宁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2008年辽宁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案】(1)(3分)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简析】本题考查考修辞手法的运用。只要熟悉修辞手法,结合具体意象来分析,答这道题是不难的。‎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案】(2)(5分)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简析】本题考了两种手法:写景顺序和动静结合。答题时,既要调动自己对艺术手法的积累,又要结合诗词的具体内容来分析。‎ ‎【解析】这首元散曲写浔阳的景色。浔阳,即今九江市。长江流经此地这一段又名浔阳江。在一个新月初生的秋夜,作者江干极目,饱览了逍酣的秋色,不禁逸兴遄飞,发出了深情的咏赞。一上来就连用四个属对工整的排句,铺叙江天的景色,有如贴锦、刺绣一样,使江山秀色更加集中、更加动人。万里长江止息了它卷的惊涛,静静地向东流去。在月光的映照下,反向出银色的光泽,宛如平铺着一条白色的绸带。远处的青山肃穆地矗立在江边,苍茫的夜色把它映衬得更加翠绿。‎ 如果说一、二句描绘山水是从大处落墨,取神于静穆的话,那么三、四句则着眼于刻画具体景物的动态美,使之大小相形,动静相映,增加其层次和变化的美感。几片征帆东去如箭,一泓山泉直泻如电,这是多么健捷的景观啊。置身其间,能不令人神观飞越吗?“晚云”两句也是排偶句法,转写天际的秋色,同样充满了诗情画意。晚霞收尽,天气变凉,水气凝成了白色的露珠。初升的新月,虽未团圞,却也有欲圆之势。因为团扇是圆的,用它来形容待圆之月,故曰“初学扇”。写了如珠的秋露和如珪的秋月,接下去就轮到秋天的宠禽――鸿雁了。作者在徜徉水际、目送征帆的当儿,回首北顾,只见一行塞雁隐现天际。它是那样高、那样远,看上去宛如悬在云端的一缕细线。当诗人把我们的目光引向无尽的碧天时,曲子也就戛然而止了。这种结法韵味高远,俊爽有致,是很耐人寻味的。‎ 从艺术手法上讲,它采取大排偶法,将一些典型的景物整齐地组织在一起,用所谓意象叠加的技法,直叙景物,不加评议。纯用形象来感动读者,征服读者。在这一点上是很成功的。‎ ‎09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8.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答出三处“月”所写不同景象,给3分;答出所写景象的作用,给3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处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答出思乡之情,给2分;答出以景寓情,给1分;具体答出景于情的关系,给2分。‎ ‎2010年辽宁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 (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2011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是E级。本诗是绘画诗,鉴赏时要抓住画中的景物,感受其所营造的意境、氛围。要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来进行赏析,还必须结合诗中观画者(作者)的反应。作答时,一要描摹画面景物,二要交代观画者的表现。‎ 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 答出画境的,给2分;答出想象中的真景的,给2分;答出从画面引出想象中的真景、再返回画面的。给2分。‎ ‎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是E级。一般来说,涉及诗评的试题,大多和诗歌表达技巧有关。分析本题,判断是不是“太过”、太夸张了,要看作者的意图,前三句写的是湖中景致及景色之动人,待到作者欲买舟一游时,方明白并非真景,原来乃是画。前三句的烘托,目的全为闪出最后一句,足见颇具匠心,深析透辟,即以意胜。‎ 答案: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色而产生幻觉的一种独特感受,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却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 答出诗表面不合理但其实很高妙的,给2分;能作简要说明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认为前人的说法恰当,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2012辽宁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8.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9.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答案】‎ ‎8.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 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方法点拨】解析本题一可先看标题。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透过标题,或能把握大意,或能感知情感。本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二可看抒情字眼。本诗中第二句中“豁”就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 9.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考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解析】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 ‎ 【方法点拨】(1)解释该句的意思。(2)点明手法,展开联想分析句子描述的景象。(3)点出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013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5分。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答出光影变化,给1分;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6分。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015新课标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2015新课标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8.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然。‎ ‎9.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才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答: ‎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 ‎ ‎【答案】‎ ‎(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3分)‎ ‎(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句翻译+情感主旨。‎ ‎(2)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后关于“任公子”的注释,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充分利用标题和注解答题。‎ ‎7.【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 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气呵成。‎ ‎(2)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 迥立闾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但题中已经指出是“铺垫”,所以难度就降低很多,学生只要能够读懂诗歌,找到写曹霸画技的内容,那么前面都应是铺垫的内容;只要考生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就能够写出答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1)必须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再次,解释(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比如本题,从提问来看,应是考查篇章结构的技巧。‎ ‎8.【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答案】‎ ‎(1)观点一:作“弱”“昏”好。 ‎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 观点二: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2)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排兵布阵,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虽然发现自己身体的衰老,但不服输,还想冲锋陷阵,报效国家。而用“健”“明”,可以结合“三十年前”,知道作者此时已经年老,但他感觉自己依然是“臂健”“眼明”,与三十年前没有什么区别,身体如此,精神、志向也如此,未曾改变过。‎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值得重视的词,这些词使全诗增色不少。那么,哪些词是作者有意锤炼,用得传神的呢? 一般说来,有动词、形容词、叠韵词、运用修辞手法的词、词性改变的词、副词及数量词。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需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本题如用“弱”“昏”,抓住“尚”“犹”分析;而用“健”“明”,可以结合“三十年前”这个语境分析。‎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那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在平时的训练中,则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要注意不同人对同一题材的吟咏。像杜牧(唐)《过华清宫》与杜常(宋)《题华清宫》的异同比较,畅当(唐)《登鹳雀楼》与王之涣(唐)《登鹳雀楼》优劣的比较。第二,要注意运用相似手法表达相同感情、不同手法表达相同感情的诗作。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情感。抓关键词语,分析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感情,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如本题就是选择课内学过的一首词,作者也是熟知的辛弃疾,难度降低。‎ ‎2016沈阳市一模 泥溪 洪咨夔 沙路缘江曲,斜阳塞轿明。‎ 晚花酣晕浅,平水笑窝轻。‎ 喜荫时休驾,疑昏屡问程。‎ 谁家刚齐饼,味过八珍烹。‎ 注:齐:通剂,调也,调和味道谓之剂。‎ ‎8、诗歌的前两联描绘斜阳江曲之景,极其精妙,请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2016沈阳市二模(实验二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 黄庭坚 故人昔有凌云賦,何意陆沉黄绶间?‎ 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湔祓,割鸡令得近乡关。‎ 注:(1)凌云:据《史记》记载,司马相如所作《大人賦》“飘飘有凌云之气”.(2)黄绶:黄色的印绶,低级官吏的标志。(3)湔祓:举荐提拔(4)割鸡: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5)陆沉:沉晦埋没 ‎8、首联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9、诗人在尾联向“诸公”发出“寄语”,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2016沈阳市三模 睦州四韵 ‎ 杜牧 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 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 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 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注:(1)这首诗是作者在睦州刺史任上所作,时已迁官外放多年。睦州,治所在今浙江省建德县。‎ ‎(2)钓台:东汉名儒严子陵垂钓处,位于富春江畔。(3)杜陵客:杜牧自谓。杜牧家在长安万年县杜陵原。‎ ‎8、请结合颔联和颈联,谈谈你对“溪山实可怜”一句的理解。(5分)‎ ‎9、尾联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请概括并简要分析。(6分)‎ ‎2016省实验高三一模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 江城子 ‎ (唐)牛峤 鵁鶄飞起郡城东。碧江空,半滩风。越王宫殿,蘋叶藕花中。帘卷水楼鱼浪起,千片雪,雨蒙蒙。‎ 注:鵁鶄,水鸟名。‎ ‎ 越中览古 ‎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8、《江城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写江城风物?请简要分析(6分)‎ ‎9、两首诗歌表达的诗人情感有哪些异同之处?请简要分析(5分)‎ ‎2016省实验高三四模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正宫 醉太平 怀古 ‎ 张可久 翩翩野舟,泛泛沙鸥。登临不尽古今愁,白云去留。凤凰台上青山旧,秋千墙里垂杨瘦,琵琶亭畔野花秋,长江自流。‎ ‎8、“泛泛沙鸥”一句中的“沙鸥”这一意象有何意蕴?有什么作用?(5分)‎ ‎9、“凤凰台上青山旧,秋千墙里垂杨瘦,琵琶亭畔野花秋,长江自流”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2016省实验考前模拟 晓征 戚继光 霜溪曲曲转旌旗,几许沙鸥睡未知。‎ 笳鼓声高寒吹起,深山惊杀老阇黎。‎ 注:(1)明嘉靖四十一年八月,戚继光奉命率部来闽清剿倭寇。行军途中,他有感而发,作此诗。‎ ‎(2)阇黎:梵语acarya“阿阇黎”省略,意为高僧。‎ ‎8、本诗尾句极有趣味,请谈谈你的理解。(5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本诗的艺术特点。(6分)‎ ‎2014年辽宁卷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尽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 ‎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