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7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May
高考化学全部知识点考点(共27个高考考点)
考点一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
1.元素符号:人们确定了一套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如C表示碳元素;Ca表示钙元素等等。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2.离子符号:表示各种离子的符号。如OH-、SO42-、HCO3-、NH4+等等。
3.原子结构示意图(以Cl为例):
圈内+17表示Cl的原子核内有17个带正电荷的质子
弧线表示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7
2
8
7
Cl:
[例1](2011·杭州三模)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该粒子是阳离子
C.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D.该粒子具有稳定的结构
[解析]由所给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该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为铝离子,结构稳定。其原子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答案] A
[方法技巧]
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比较:以Cl和Cl-,Na和Na+为例
+11
2
8
1
+11
2
8
+17
2
8
8
+17
2
8
7
Cl Cl- Na Na+
考点二 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
1.分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如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 , 过氧化氢的分子式为H2O2。(最简式)n = 分子式 。
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 CO2,SiO2,KNO3 。
有些化学式不仅能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同时也能表示这种物质的分子组成,也叫分子式。如CO2
3.电子式:用“·”“×”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4.结构式:表示物质的分子组成及分子中各原子的排列顺序和结合方式的式子。如过氧化氢的结构式为:H-O-O-H
5.结构简式:结构式的简写。如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
May
6.最简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中原子个数最简单整数比的式子。如乙酸的最简式为CH2O,过氧化氢的最简式为HO。
7.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特别提醒:
1.对于离子化合物,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等于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化合价的正负与离子所带电荷一致。
2.对于共价化合物,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等于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跟其他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化合价的正负由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来决定的。共用电子对偏向哪一种原子哪一种元素就显负价,共用电子对偏离哪一种原子哪一种元素就显正价。
3.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4.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例2]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A.F-的结构示意图: B.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C.NaCl的电子式: D.N2的结构式::N≡N:
[解析]F-的核内有9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A正确;CO2 为直线型分子(O=C=O),NaCl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N2的结构式为N≡N,故B、C、D均不正确。
[答案]A
[方法技巧]
1.原子的电子式:
‥
‥
原子的最外层有多少个电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周围画多少个小黑点“·”或小叉“×”。如:Li×, ︰Cl·
2.离子的电子式:
①阳离子:简单的阳离子(一般指单原子形成的阳离子)是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形成的,此时若原最外层没有电子,其电子式就是它的离子符号,如钠离子写成Na+、钡离子写成Ba2+;复杂的阳离子是原子团失去一个或几个电子形成的,其电子式不仅要画出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以及它们的成键关系,而且要用“[ ]”将原子团括起来,并在其右上角标明所带的正电荷数,电子式中的小黑点和小叉总数为原子团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总数减去原子团所带的电荷数值。如:
H
‥
‥
H
[H︰N︰H]+
‥
‥
②阴离子:简单阴离子,一般最外层是2个电子或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在元素符号周围画出最外层电子,并用“[ ]”将其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明所带的负电荷数,其中小黑点和小叉总数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加上所带的电荷数值的绝对值.如:[H︰]-、[︰Cl︰]-
May
复杂的阴离子,其电子式要根据各原子的成键关系画出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然后用“[ ]”将它们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明所带的负电荷数,其小黑点和小叉总数为原子团中
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加上所带的电荷数值的绝对值. 如:SO42-写成 [ ]2-
‥
‥
‥
‥
‥
‥
‥
‥
‥
‥
3.单质分子的电子式:
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分子的组成判断出成键电子数和各原子的成键关系,再画出
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如H2写成H:H ;Cl2写成︰Cl︰Cl︰
4.化合物的电子式:
①共价化合物是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原子间的单键即为一对共用电子,若
为双键则有两对共用电子,依此类推。一般来说,8减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该原子的成键数目(H例外)。写电子式时,共用电子对写在两成键原子之间,未成键的最外层
电子,也应在元素符号周围画出。在共价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最外层一般都达到了8
电子(或2电子)的稳定结构。 如:HCl写成 H︰Cl︰,CO2写成 O ∷C∷ O ;至于
含氧酸的电子式,一般来说先由酸的元数确定其结构中所含-OH的数目(一元酸有一个
-OH,n元酸有n个-OH),然后再根据含氧酸的分子组成来确定其结构式或电子式。如:
HClO写成H︰O︰ Cl︰
②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组成,但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若有多个阳离子或
多个阴离子,书写时要使每一个离子都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直接相邻,并注意对称、规
范。如:NaCl写成Na+[︰Cl︰]-;MgCl2写成[︰Cl︰]-Mg2+ [︰Cl︰]-;
‥
‥
‥
‥
‥
‥
‥
‥
‥
‥
‥
‥
‥
‥
‥
‥
5.游离基的电子式:
游离基是由分子失去一个或多个原子所形成的活性基团,它显电中性,电子式中的小黑
点和小叉总数为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如:-OH写成·O︰H
‥
‥
‥
‥
6.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
‥
‥
‥
‥
‥
‥
共价化合物:如H2S的形成,H·+·S·+·H → H︰S︰H
离子化合物:如CaCl2的形成,︰Cl·+ ·Ca· +·Cl︰→[︰Cl︰]-Ca2+[︰Cl︰]-
考点三 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
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要尊重事实,
要配平(即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还要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气体生成须注“↑”,溶液中有沉淀生成则须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要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时要清楚反应物的量对离子方程式的影响。所写出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要符合客观事实,等式两边要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定律,如是氧化还原反应还要遵守电子转移守恒原理……详见第4讲。
3.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发生电离的过程的方程式。
May
要能正确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准确区分强、弱电解质;清楚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式是不一样的,有完全电离和部分电离之分,有一步电离和多步电离之分,书写时要注意可逆符号。详见第32讲。
4.热化学方程式:表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
(1)需标明反应物、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2)反应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再表示分子个数,所以可以用分数或倍数。
(3)⊿H表示反应热的数值,无需注明+或-号,但要有单位,且要与反应系数成比例。
(4)需注明测定的温度和压强,若不注明则指的是温度为25℃,压强为101kPa
5.电极反应式:表示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的式子。要能正确书写原电池的正、负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电解池的阴、阳极反应式,总反应式。详见第36讲。
6.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如HCl的形成过程:
Cl
··
·
·
·
·
··
H·+
Cl
··
·
·
·
·
··
H
[例3] (2008·山东)黄铜矿(CuFeS2)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
(1)冶炼铜的反应为: ;若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上述冶炼过程产生大量SO2。下列处理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代号)。
a.高空排放 b.用于制备硫酸
c.用纯碱溶液吸收制Na2SO3 d.用浓硫酸吸收
(3)过二硫酸钾(K2S2O8)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氧化为I2 :
通过改变反应途径Fe3+、Fe2+均可催化上述反应。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3+对上述反应催化的过程。____
______ _____(不必配平)
(4)利用黄铜矿冶炼铜产生的炉渣(含Fe2O3、FeO、SiO2、AI2O3)可制备Fe2O3。方法为
①用稀盐酸浸取炉渣,过滤。
②滤液先氧化,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煅烧得Fe2O3。
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除去Al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_____。
b.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炉渣中含有FeO。
提供的试剂:稀盐酸 稀硫酸 KSCN溶液 KMnO4溶液 NaOH溶液 碘水所选试剂为_____________。
证明炉渣中含有FeO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_____。
[解析](1)由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易知,反应中Cu、O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2)从能够吸收SO2和变废为宝的角度出发可用b、c来回收。(3)Fe3+有氧化性,可氧化I-,而改变反应途径;Fe2+有还原性,可被K2S2O8氧化而改变反应途径。(4)Al(OH)3能溶于NaOH溶液,而Fe(OH)3
May
不溶,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Al(OH)3 ;利用Fe2+的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用稀硫酸、KMnO4溶液来验证炉渣中含有FeO。
[答案](1)Cu、O (2)b、c
(3)2Fe3++2I- 2Fe2++I2
(4)a.Al3+ + 4OH- == AlO2- + 2H2O
b.稀硫酸、KMnO4溶液 ;稀硫酸浸取炉渣所得溶液使KMnO4溶液褪色
考点四 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电解质、非电解质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定义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
能导电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
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本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
能够电离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
均不能发生电离的化合物
导电实质
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没有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结构特点
离子化合物和某些具有极性键
的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共同点
均为化合物
注意点
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区分与化合物的水溶性无关.
举例
NaCl Ba(OH)2 CH3COOH
CH3CH2OH C12H22O11
2.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电离程度
完全
部分
电离平衡
不存在
存在
溶液中存在微粒种类
水合离子、水分子
水合离子、水分子
弱电解质分子
电离过程
不可逆、不存在电离平衡
可逆、存在电离平衡
相互关系
均为电解质。在相同条件下,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电离方程式
书写规律
用等号
HnA=nH++An-
用可逆符号,弱酸分步电离
HnA H+ +HA(n-1)-
HA(n-1)- H+ +H2A(n-2)-
May
举例
强酸:HCl H2SO4 HNO3 HClO4 HBr HI
强碱:KOH NaOH Ba(OH)2等.
绝大部分盐:BaSO4 BaCl2. 等
弱酸:CH3COOH HCN H2S H2CO3等
弱碱:NH3H2O Cu(OH)2等.
H2O及小部分盐:(CH3COO)2Pb等.
[例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Na2O B.SO3 C.Cu D.NaCl溶液
[解析] Na2O为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条件下能导电,为电解质,故A正确;SO3为共价化合物,在熔融条件下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是SO3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4导电,故SO3为非电解质,B不正确;Cu是单质,NaCl溶液为混合物,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D都不正确。
[答案]A
特别提醒:
1.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这两者之间只需满足一者就行了,但必须强调的是其本身能够导电,而不是反应的生成物。如SO2、SO3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它们都不是电解质,原因是在溶液中真正起到导电作用的是它们与水反应的生成物H2SO3、H2SO4,而不是它们自己本身。Na2O的水溶液的导电虽然也是它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导电,但因为其在熔融状态下本身能够导电,所以Na2O是电解质。
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判断某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关键是看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时是完全电离还是部分电离,与其溶解度大小、导电能力强弱等因素无关。
考点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规则:
①单质、氧化物、不溶物、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及水等)不能拆开来写。如Cl2、Na2O等不可以拆开写成Cl-、Na+、O2-;BaSO4不可以拆开写成Ba2+、SO42-形式。
②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的离子符号的改写同电离方程式中的离子形式。如NaHCO3改写Na+、HCO3-;NaHSO4应改写Na+,H+,SO42-
③微溶物,若出现在反应物中一般改写成离子符号(悬浊液除外);若出现在生成物中一般不改写。
④固体与固体物质反应不写离子方程式。如实验室制取NH3的离子方程式为: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⑤浓H2SO4、浓H3PO4一般不拆开写成离子形式;HCl、HNO3无论浓稀,均应改写成离子符号。如Cu片与浓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书写步骤(以CuSO4溶液与BaCl2 溶液反应为)
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BaCl2==CuCl2+BaSO4↓
May
②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开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来表示。上述化学方程式可改写成:
Cu2++SO42-+Ba2+ +2Cl- =Cu2++2Cl-+BaSO4↓
③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Ba2+ + SO42- =BaSO4↓
④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考点六 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电解质、非电解质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定义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
能导电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
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本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
能够电离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
均不能发生电离的化合物
导电实质
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没有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结构特点
离子化合物和某些具有极性键
的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共同点
均为化合物
注意点
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区分与化合物的水溶性无关.
举例
NaCl Ba(OH)2 CH3COOH
CH3CH2OH C12H22O11
2.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电离程度
完全
部分
电离平衡
不存在
存在
溶液中存在微粒种类
水合离子、水分子
水合离子、水分子
弱电解质分子
电离过程
不可逆、不存在电离平衡
可逆、存在电离平衡
相互关系
均为电解质。在相同条件下,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电离方程式
书写规律
用等号
HnA=nH++An-
用可逆符号,弱酸分步电离
HnA H+ +HA(n-1)-
HA(n-1)- H+ +H2A(n-2)-
举例
强酸:HCl H2SO4 HNO3 HClO4 HBr HI
强碱:KOH NaOH Ba(OH)2等.
绝大部分盐:BaSO4 BaCl2. 等
弱酸:CH3COOH HCN H2S H2CO3等
弱碱:NH3H2O Cu(OH)2等.
H2O及小部分盐:(CH3COO)2Pb等.
May
[例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Na2O B.SO3 C.Cu D.NaCl溶液
[解析] Na2O为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条件下能导电,为电解质,故A正确;SO3为共价化合物,在熔融条件下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是SO3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4导电,故SO3为非电解质,B不正确;Cu是单质,NaCl溶液为混合物,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D都不正确。
[答案]A
特别提醒:
1.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这两者之间只需满足一者就行了,但必须强调的是其本身能够导电,而不是反应的生成物。如SO2、SO3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它们都不是电解质,原因是在溶液中真正起到导电作用的是它们与水反应的生成物H2SO3、H2SO4,而不是它们自己本身。Na2O的水溶液的导电虽然也是它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导电,但因为其在熔融状态下本身能够导电,所以Na2O是电解质。
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判断某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关键是看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时是完全电离还是部分电离,与其溶解度大小、导电能力强弱等因素无关。
考点七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规则:
①单质、氧化物、不溶物、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及水等)不能拆开来写。如Cl2、Na2O等不可以拆开写成Cl-、Na+、O2-;BaSO4不可以拆开写成Ba2+、SO42-形式。
②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的离子符号的改写同电离方程式中的离子形式。如NaHCO3改写Na+、HCO3-;NaHSO4应改写Na+,H+,SO42-
③微溶物,若出现在反应物中一般改写成离子符号(悬浊液除外);若出现在生成物中一般不改写。
④固体与固体物质反应不写离子方程式。如实验室制取NH3的离子方程式为: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⑤浓H2SO4、浓H3PO4一般不拆开写成离子形式;HCl、HNO3无论浓稀,均应改写成离子符号。如Cu片与浓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书写步骤(以CuSO4溶液与BaCl2 溶液反应为)
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BaCl2==CuCl2+BaSO4↓
②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开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来表示。上述化学方程式可改写成:
May
Cu2++SO42-+Ba2+ +2Cl- =Cu2++2Cl-+BaSO4↓
③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Ba2+ + SO42- =BaSO4↓
④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特别提醒: 常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错误
(1)不配平(一般表现为等式两边原子不守恒或电荷数不守恒)。如Fe3++Cu =Cu2++Fe2+; Na+H2O=Na++OH-+H2↑
(2)该改的不改或不该改的改了。如Na2O溶于水:O2- + H2O = 2OH-;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CO32-+2H+=CO2↑+H2O;醋酸铵溶液与烧碱溶液共热:CH3COONH4+OH- =CH3COO-+ NH3↑+H2O;
乙醛做银镜反应: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等等……
(3)与反应事实不相符合。如铁片溶于稀HCl:2Fe+6H+ =2Fe3++ 3H2↑;铝条溶于稀HNO3:2Al+6H+ = 2Al3++3H2↑
(4)不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离子反应发生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否则就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浓硫酸与食盐共热制HCl;浓硫酸与Cu共热制SO2;实验室制CH4和NH3等都无离子方程式。
(5)乱用↑、↓、 、 符号。如FeCl3溶液的水解:Fe3+ + 3H2O = Fe(OH)3↓+ 3H+;F2通入水中:2F2+2H2O=4HF+O2↑;Na2CO3的水解:CO32-+H2O=HCO3-+OH-
(6)多步水解或电离的方程式一步完成或水解与电离方程式分不清楚。如Na2S溶于水:S2-+2H2O H2S +2OH- ;H2S溶于水:H2S 2H+ + S2-。
(7)漏写一种产物。如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Ba2++SO42-=BaSO4↓;Ba(OH)2溶液中滴加稀H2SO4:H+ + OH- = H2O。
(8)随便约简或不约简。如Ba(OH)2溶液不断滴加稀H2SO4:Ba2++H++OH-+SO42-=BaSO4↓+ H2O;Al2(SO4)3溶液中加氨水:2Al3+ +6NH3·H2O=2Al(OH)3↓+6NH4+
[例2](2008·上海)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AgNO3溶液中滴入少量的Na2S溶液 2Ag+ + S2-==Ag2S↓
B.过量CO2通入Ca(ClO)2溶液中 ClO-+CO2+H2O==HCO3-+HClO
C.向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CH3COOH溶液 CO32-+2H+==CO2↑+H2O
D.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NaHSO3溶液 2HSO3-+Ba2++2OH-==BaSO3↓+SO32-+2H2O
[解析]CH3COOH为弱电解质,不可拆开写成离子形式,故C不正确;因加入的NaHSO3溶液少量,则在反应中Ba(OH)2过量,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以少量的NaHSO3为主,其离子方程式应为:HSO3-+Ba2++OH-==BaSO3↓+ H2O,故D不正确。
[答案]A B
考点八 溶液中的离子共存
1.离子共存条件:
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它们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May
⑴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
⑵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HS-、SO32-、HSO3-等不能大量共存。
⑶生成难电离物质:如:H+与CH3COO-、CO32-、S2-、SO32-等因生成弱酸不能大量共存;OH-与NH4+因生成的弱碱不能大量共存;H+与OH-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
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性离子(如Fe3+、NO3-、ClO-、MnO4-(H+)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⑴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有色离子,如Cu2+、Fe3+、Fe2+、MnO4-
⑵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反应的离子,如Fe3+、 Fe2+、HCO3-、NH4+、Al3+
⑶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反应的离子,如HCO3-、CO32-、S2-、CH3COO-、AlO2-
[例3](2008·全国理综)在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H4+、Ba2+、Cl-、NO3- B.K+、AlO2-、Cl-、SO42-
C.Ca2+、Mg2+、NO3-、HCO3- D.Na+、Cl-、CO32-、SO32-
[解析]由题意知,往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2后,①Na2O2会与原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NaOH,使溶液呈碱性,故NH4+、Mg2+、HCO3-不能与其大量共存,A、C不正确;②Na2O2有强氧化性,会氧化溶液中的一些还原性离子,如Fe2+、SO32-等,故D不正确。
[答案]B
[例2](2011·上海)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AgNO3溶液中滴入少量的Na2S溶液 2Ag+ + S2-==Ag2S↓
B.过量CO2通入Ca(ClO)2溶液中 ClO-+CO2+H2O==HCO3-+HClO
C.向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CH3COOH溶液 CO32-+2H+==CO2↑+H2O
D.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NaHSO3溶液 2HSO3-+Ba2++2OH-==BaSO3↓+SO32-+2H2O
[解析]CH3COOH为弱电解质,不可拆开写成离子形式,故C不正确;因加入的NaHSO3溶液少量,则在反应中Ba(OH)2过量,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以少量的NaHSO3为主,其离子方程式应为:HSO3-+Ba2++OH-==BaSO3↓+ H2O,故D不正确。
[答案]A B
考点九 溶液中的离子共存
1.离子共存条件:
May
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它们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⑴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
⑵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HS-、SO32-、HSO3-等不能大量共存。
⑶生成难电离物质:如:H+与CH3COO-、CO32-、S2-、SO32-等因生成弱酸不能大量共存;OH-与NH4+因生成的弱碱不能大量共存;H+与OH-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
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性离子(如Fe3+、NO3-、ClO-、MnO4-(H+)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⑴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有色离子,如Cu2+、Fe3+、Fe2+、MnO4-
⑵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反应的离子,如Fe3+、 Fe2+、HCO3-、NH4+、Al3+
⑶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反应的离子,如HCO3-、CO32-、S2-、CH3COO-、AlO2-
[例3](全国理综)在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H4+、Ba2+、Cl-、NO3- B.K+、AlO2-、Cl-、SO42-
C.Ca2+、Mg2+、NO3-、HCO3- D.Na+、Cl-、CO32-、SO32-
[解析]由题意知,往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2后,①Na2O2会与原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NaOH,使溶液呈碱性,故NH4+、Mg2+、HCO3-不能与其大量共存,A、C不正确;②Na2O2有强氧化性,会氧化溶液中的一些还原性离子,如Fe2+、SO32-等,故D不正确。
[答案]B
考点十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概念
定义
注意点
氧化反应
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
物质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
还原反应
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
物质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
被氧化
元素失去电子的过程
元素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
被还原
元素得到电子的过程
元素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
氧化产物
通过发生氧化反应所得的生成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以是同一种产物,也可以是不同产物,还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物。如反应4FeS2+11O2=2Fe2O3+8SO2中,Fe2O3和SO2均既为氧化产物,又为还原产物。
还原产物
通过发生还原反应所得的生成物
氧化剂
得到电子的反应物
常见氧化剂:(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卤素单质(X2)、O2、S等(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3)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浓H2SO4、HNO3、KMnO4等(4)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May
还原剂
失去电子的反应物
常见还原剂:①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如K、Na、Zn、Fe等②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③较低态的化合物;CO、SO2、H2S、Na2SO3、FeSO4
氧化性
得到电子的能力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其得失电子能力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还原性
失去电子的能力
[例1](2011·茂名一模)金属钛(Ti)性能优越,被称为继铁、铝制后的“第三金属”。工业上以金红石为原料制取Ti的反应为:
aTiO2 + bCl2 + cC aTiCl4 + cCO ……反应①
TiCl4 +2Mg Ti + 2MgCl2 ……反应②
关于反应①、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TiCl4在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是氧化剂;
②C、Mg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还原;
③在反应①、②中Mg的还原性大于C,C的还原性大于TiCl4;
④a=1,b=c=2;
⑤每生成19.2 g Ti,反应①、②中共转移4.8 mol e-。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⑤
[解析]②中C、Mg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氧化;经计算知⑤中每生成19.2 g Ti,反
应①、②中共转移3.2 mol e-
[答案]D
[知识规律]
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 弱氧化性
变化
↑ ↑
→产物
反应物→
还原剂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变化
氧化剂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 ↓
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弱还原性
考点十一 物质的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
由此,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通常都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所以,一般来说,金属性也就是还原性;非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多,通常都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所以,一般来说,非金属性也就是氧化性。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May
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容易,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难,氧化性越弱;反之,越不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难,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非金属,得到电子还原成非金属阴离子越容易,其阴离子失电子氧化成单质越难,还原性越弱。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来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如下式子表示:
规律:反应物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生成物中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物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生成物中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
如:Mn02+4HCl(浓) MnCl2+C12↑+2H20
2KMn04+16HCl(浓)=2MnCl2+5C12↑+8H2O
后者比前者容易(不需要加热),可判断氧化性 KMn04>Mn02
5.根据反应速率的大小来判断:
如:2Na2SO3+O2=2Na2SO4(快), 2H2SO3+O2=2H2SO4(慢), ,
其还原性: Na2SO4>H2SO3>SO2
6.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来判断:
如:,, 即氧化性:。
又如:,,
即有还原性:。
7.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来判断:
在原电池中,作负极的金属的还原性一般比作正极金属的还原性强。
8.根据电解池中溶液里阴、阳离子在两极放电顺序来判断。
如:Cl-失去电子的能力强于OH-,还原性:。
9.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判断:
May
(1)对同一周期金属而言,从左到右其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如Na、Mg、A1金属性依次减弱,其还原性也依次减弱。
(2)对同主族的金属而言,从上到下其金属活泼性依次增强。如Li、Na、K、Rb、Cs金属活泼性依次增强,其还原性也依次增强。
(3)对同主族的非金属而言,从上到下其非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如F、Cl、Br、I非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其氧化性也依次减弱。
10.根据(氧化剂、还原剂)元素的价态进行判断: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又有还原性。
一般来说,同种元素价越高,氧化性越强;价越低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Fe3+>Fe2+>Fe,
S(+6价)>S(+4价)等,还原性:H2S>S>SO2,但是,氧化性:HClO4< HClO34< HClO24< HClO。
注意:①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其氧化能力或还原能力会有所不同。如:氧化性:HNO3(浓)>HNO3(稀);Cu与浓H2SO4常温下不反应,加热条件下反应;KMnO4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比在中性、碱性条件下强。
②原子的氧化性一般都强于分子的氧化性。如:氧化性等。
[例2](2011·聊城二模)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①16H++10Z-+2XO4-=2x2++5Z2+8H2O ②2A2+ +B2=2A3++2B- ③2B-+Z2=B2+2Z-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Z2+2A2+=2A3++2Z-可以进行。 B.Z元素在①③反应中均被还原
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B2、A3+
D.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2+、B-、Z-、X2+
[解析]根据上述规律4可得:氧化性顺序:XO4->Z2>B2>A3+,还原性顺序:A2+>B->Z->X2+。
[答案]B
考点十二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1.配平原则:电子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
2.配平步骤(以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为例):
①标出化合价变化了的元素的化合价。如:
+7 -1 +4 0
KMnO4+HCl==KCl+MnCl2+Cl2↑+H2O
②根据元素存在的实际形式调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的系数,使之成1︰1的关系。如:+7 -1 +4 0
KMnO4+2HCl==KCl+MnCl2+Cl2↑+H2O
③调整系数,使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化合价↓ 5×②
KMnO4+2HCl==KCl+MnCl2+Cl2↑+H2O
化合价↑2×⑤
④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确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如
May
:2KMnO4+10HCl==KCl+2MnCl2+5Cl2↑+H2O
⑤利用元素守恒,用观察方法配平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其他物质的系数。如: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原子的个数是否相等,离子方程式还要检查方程式两边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是否相等。
[例3](2008·江西信丰中学)对于反应KMnO4+HCl→KCl+MnCl2+Cl2+H2O(未配平),若有0.1mol KMnO4参加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转移电子0.5mol B.生成Cl20.5mol
C.参加反应HCl为16mol D.Cl2是还原产物
[解析]配平该方程式为: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Mn由+7→+2,得到5电子,则0.1mol KMnO4参加反应消耗HCl为1.6mol,转移的电子为0.5mol,生成的Cl2为0.25mol,故A正确,B、C不正确;Cl2是氧化产物,故D不正确。
[答案]A
考点十三 电子转移守恒应用
电子转移守恒法是依据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目相等这一原则进行计算的。电子转移守恒法是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最基本的方法。
[例4](2011·广州·学业水平测试)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
A.l∶1∶1 B.2∶2∶1 C.2∶3∶1 D.4∶3∶2
[解析]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氧气,反应过程中O由-2价转化为0价,而用过氧化氢制氧气,O则由-1价转化为0价。现要制得相同的O2,所以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只有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的一半。
[答案]B
考点十四 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液=溶质+熔剂
溶质:被分散的物质。如食盐水中的NaCl;氨水中的NH3;碘酒中的I2
溶剂:溶质分散其中的物质。如食盐水、氨水中的水;碘酒中的酒精
3.溶解过程:溶质分散到溶剂里形成溶液的过程叫溶解。物质溶解时,同时发生两个过程:
溶解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并伴随着能量
May
变化,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中放出和吸收热量的相对大小。如:浓硫酸稀释溶液温度升高,NH4NO3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4.溶解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的状态叫溶解平衡。溶解平衡是动态平衡,溶解和结晶仍在进行。达到溶解平衡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它的浓度一定,未达到溶解平衡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通过加入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等方法可使不饱和溶液成为饱和溶液。
未溶解的固体溶质溶液中的溶质
[例1](2011·眉山市)向200C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0C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0C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大
C.溶液温度恢复到200C时,溶液质量比甲溶液小
D.溶液温度恢复到200C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甲溶液的相等
[解析]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向200C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加入的CaO会与水反应生成Ca(OH)2,不仅消耗了溶剂水,并且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所以当溶液的温度等于200C时,肯定会有溶质Ca(OH)2析出,所得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B
考点十五 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1.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
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①一定温度 ②100g溶剂 ③达到溶解平衡状态(饱和状态)④单位是克(g)
(2)有关关系式:S(溶解度)=
陡升型(KNO3)
缓升型(NaCl)
下降型(Ca(OH)2)
S/g
T/℃
(3)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一种
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可表示:
①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
②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不同溶解度;
③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④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May
2.气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和1.01×105Pa时,1体积溶剂里达到溶解平衡时溶解的气体体积数(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气体体积)。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3.溶质质量分数(a%)
溶质质量分数=
[例2](2008·南昌一模)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
(2)当温度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请 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 ;
“冬天捞碱” 。
[解析]由题给中的溶解度曲线易看出,10℃时,碳酸钠的溶解 度为10g;30℃时,氯化钠、碳酸钠的溶解度大致相等,当温度高于30℃,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的溶解度,当温度低于30℃时,氯化钠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且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很大,所以加热蒸发浓缩有利于氯化钠晶体的析出,降温冷却则有利于碳酸钠晶体的析出。
[答案](1)10g (2)小于30℃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易结晶析出。
考点十六 胶体及其性质
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
2.胶体的分类
气溶胶——雾、云、烟
按分散剂状态分 液溶胶——Fe(OH)3胶体、蛋白质溶液
胶体 固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
按分散质分 粒子胶体—分散质微粒是很多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如Fe(OH)3胶体
分子胶体—分散质微粒是高分子,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3.胶体的重要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光通过胶体时所产生的光亮的通路的现象。胶体的丁达尔现象是由于胶体微粒对光线的散射而形成的,溶液无此现象,故可用此法区别溶液和溶胶。
②布朗运动:胶体粒子所作的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运动。布朗运动是分子运动的体现。
③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工业生产中可利用电泳现象来分离提纯物质。
胶体微粒
吸附的离子
胶粒带的电荷
在电场中胶粒移动方向
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阳离子
正电荷
阴极
May
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阴离子
负电荷
阳极
例如:在电泳实验中,Fe(OH)3胶体微粒向阴极移动,使阴极附近颜色加深,呈深红褐色;而As2S3胶体微粒向阳极移动,使阳极附近颜色加深,呈深金黄色。
④胶体的聚沉:一定条件下,使胶体粒子凝结而产生沉淀。胶体聚沉的方法主要有三种:a.加入电解质 b.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另一种胶体 c.加热。如:制皂工业生产中的盐析,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等等。
⑤渗析:依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利用半透膜把溶胶中的离子、分子与胶粒分离开来的方法。利用渗析可提纯胶体。
[例3](2008·湖北仙桃) Fe(OH)3胶体中常混有FeCl3和HCl。试回答有关问题:
(1) 实验室制取Fe(OH)3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方法除去胶体中的浑浊;根据____________现象证明胶体已经制成。
(2) 鉴别溶液中存在Fe3+和H+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除去胶体中混有的FeCl3和HCl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胶体和Cl-两者已经分离?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利用过滤法可分离浊液和胶体,利用渗析法可分离浊液和胶体;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检验胶体的存在。
[答案](1)在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待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胶体 ;过滤 ;丁达尔现象
(2)滴加KSCN溶液,变红色说明有Fe3+,pH试纸检验,变红,说明有H+
(3)渗析(将胶体装入半透膜中,然后置于蒸馏水中)
(4)取半透膜外最后一次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若无沉淀产生,证明两者已经分离。
考点十七 “铁三角”及其应用
由于Fe是变价元素,在反应中可以失去2个电子,也可以失去3个电子,所以呈不同的价态。铁遇弱氧化剂(如S、H+、Cu2+、I2等)时,铁只能失去最外层的 电子,而生成 价铁的化合物,当遇到强氧化剂(如Cl2、Br2、HNO3等)时,铁原子可以再失去次外层上的 电子而生成 价铁的化合物。并且 价比 价稳定。
“铁三角”指的是Fe、Fe2+、Fe3+三者相互转化的三角关系,具体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May
1.共存问题
(1)Fe2+在酸性条件下不能与强氧化性离子共存,如: 等。不能与发生复分解和双水解反应的离子共存,如: 等。
(2)Fe3+:不能与还原性离子共存,如: 等。不能与发生复分解和双水解反应的离子共存,如: 等;不能与SCN-共存;不能与苯酚共存。
2.分离与提纯
(1)FeCl2(杂质FeCl3),加入 或 后过滤。
(2)FeCl3(杂质FeCl2),通入 或滴加 或加入“绿色”氧化剂 :
。
3.制备物质
(1)工业冶炼铁,如:Fe3O4+4CO3Fe+4CO2
(2)制取氢氧化亚铁
实验原理:
实验现象: 。
要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硫酸亚铁溶液中不能含有Fe3+,因此,硫酸亚铁溶液应是 。
②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解亚铁盐的蒸馏水应煮沸,以 。
③实验时,用长胶头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后,把滴管插入硫酸亚铁溶液的 ,再轻轻挤胶头滴管的胶头,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这时就会析出Fe(OH)2白色絮状沉淀。
[特别提醒]:Fe(OH)2制备的方法很多,核心问题两点,一是溶液中的溶解氧必须除去,二是反应过程必须与O2隔绝。
[例1](2011 届金湖中学第二次质量检测)由于Fe(OH)2在空气中易
被氧化,同学们为了观察到白色的Fe(OH)2固体想了很多方法。甲同
学: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制备。
(1)在试管I里加入的试剂是 。
(2)II中的试剂加入前应如何处理: 。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I和II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后的实验步骤是 。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 。
乙同学:只是将甲同学所用药品中的铁屑改为FeS固体,其余都与甲相同。
(5)对乙同学的这一改变请你作出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认为甲乙两同学所用的装置太复杂,难以组装,该同学应用试管取了一些不含Fe3+的FeSO4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经煮沸并冷却的NaHCO3
May
溶液,结果也制得了白色沉淀并较长时间保持白色。
(6)请你解释原因并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用Fe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制备Fe(OH)2并观察沉淀的颜色变化是必修Ⅰ重要的演示实验。Fe(OH)2、FeSO4均易被氧化,FeSO4又易水解,应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接触O2,可得答案。
乙同学将药品中的铁屑改为FeS固体,与稀H2SO4反应生成H2S,H2S有强还原性。
[答案](1)稀H2SO4和铁屑 (2)煮沸 (3)稍等片刻后关闭止水夹
(4)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5)反应中生成的H2S也能防止Fe(OH)2被氧化,白色沉淀能存在较长时间,但易产生空气污染。(6)因双水解反应:Fe2++2HCO3–Fe(OH)2↓+2CO2↑,CO2既能排净试管中的空气,也能防止空气进入试管。
【规律总结】制备方法探究
①在液面上加隔氧剂:用密度比水小的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汽油、苯等物质滴加在反应液面上进行液封,以减少Fe(OH)2与O2接触。(不能用四氯化碳,因为四氯化碳比水密度大,加入它后会处于试管底部,起不到隔离空气的作用。)
②用右图装置
向试管中加入煮沸过的稀硫酸,加入稍过量的还原铁粉,充分反应后得到FeSO4溶液,静置。液面上充满氢气。打开止水夹可见白色沉淀。
③用电解实验
电极材料:石墨碳棒和铁片,(注:铁片表面氧化膜要去掉)将铁片
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石墨棒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
电解液:可选择Na2SO4溶液或NaOH溶液。
方法:在进行电解前应对电解液进行简单处理:加热一段时间驱赶溶液中氧气,然后再
向电解液中加入苯,隔绝空气,防止Fe(OH)2被氧化。
考点17 “铁三角”及其应用
两个 +2 一个 +3 +3 +2
1.(1)NO3-、MnO4-、ClO- OH-、CO32-、HCO3-、S2-、SO32-
(2)I-、S2-、SO32- OH-、CO32-、HCO3-、AlO2-
2.(1)铁钉 铁粉 (2)Cl2 氯水 H2O2 2Fe2++H2O2+2H+2 Fe3++2H2O
3.(2)FeSO4 + 2NaOHFe(OH)2↓+ Na2SO4 生成灰白色沉淀,迅速转化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①新制备的 ②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③底部
考点十八 金、银、铜等金属材料
1.物理性质
May
①特性:金是 色金属;银是 色金属;铜是 色金属。
②共性:硬度较小,熔点较高,密度较大,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延展性、导电和导热性。
2.化学性质:金、银、铜都属于 金属,相对而言,其活泼程度依次 。
①金:金是最稳定的金属之一,在高温下 与氧气反应, 被硝酸等强氧化性酸
氧化。但金 溶解在王水中。
②银:银虽然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却能溶解在硝酸等强氧化性酸中:
Ag+2HNO3 (浓)= ;3Ag+4HNO3 (稀)=
③铜:a.与非金属单质反应:2Cu+O22CuO;2Cu+S ;Cu+Cl2CuCl2
b.与酸反应:与银相似,铜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却能溶解在硝酸等强氧化性
酸中:Cu+2H2SO4(浓) Cu+4HNO3(浓)= 。
c.与盐溶液反应:Cu+2FeCl3=CuCl2+2FeCl2
d.铜的锈蚀:铜在干燥空气中性质稳定,但在潮湿空气中会被腐蚀,在其表面逐渐形
成一层绿色的铜锈:2Cu+O2+H2O+CO2=Cu2(OH)2CO3
3.铜的常见化合物颜色、溶解性:CuO—— 色、难溶;Cu2O—— 色、难溶;Cu2S——
色、难溶;CuSO4—— 色、易溶;CuSO4·5H2O—— 色、易溶;
Cu2(OH)2CO3—— 色、难溶;Cu(OH)2—— 色、难溶。
[例2](南通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研究性学习小组做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并夹杂有少量黑色物质。倒去试管中的浓硫酸,将剩余固体(含少量浓硫酸)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发现所得溶液为蓝色,黑色固体未溶解。过滤、洗涤后,向黑色固体中加入过量浓硝酸,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所得溶液加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铜与浓硫酸反应所得白色固体是CuSO4
B.加BaCl2溶液后所得白色沉淀是BaSO3
C.白色固体中夹杂的少量黑色物质可能是CuO
D.白色固体中夹杂的少量黑色物质中含元素Cu、S
[解析]黑色物质不可能是CuO,原因是烧杯中有硫酸,黑色固体不溶于硫酸;加BaCl2溶液用硝酸酸化后所得白色沉淀是BaSO4。
[答案]AD
考点18 金、银、铜等金属材料
1.①黄 白 紫红 2.不活泼 增强 ①也不能 不能 能 ②AgNO3+NO2↑+H2O
3AgNO3+NO↑+2H2O ③Cu2S CuSO4+SO2↑+2H2O Cu(NO3)2+2NO2↑+2H2O
3.黑 红 黑 白 蓝 绿
May
考点19 物质的组成
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基:中性原子团)
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
特别提醒:
离子
基团
定义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化学中对原子团和基的总称
区别
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
不带电,为缺电子物质,呈电中性
联系
两者通过得失电子可以互相转化
实例
OH- NO2- Cl- CH3+
-OH -NO2 -Cl -CH3
1.离子与基团:
2.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定义
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原子
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
区别
是一种原子
是一种单质
联系
同位素原子在一定条件下以一定的方式可构成同素异形体
实例
16O 和18O ;12C 和 14C
O2和O3 ;金刚石和石墨
[例1](2011·山东潍坊)2006年2月17日,新加坡卫生暑公布,新加坡近期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激增。去年5月以来,当地主要医院收治的19名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18名曾使用博士伦公司生产的多功能隐形眼镜护理药水。多功能隐形眼镜护理药水的主要成分是双氧水(H2O2),下列有关双氧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它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C.每个H2O2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每个H2O2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解析]双氧水(H2O2)是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元素是宏观概念,不能论个数。
May
[答案]D
[知识规律]
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如金刚石(C)、晶体Si都属原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P4属分子晶体,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具体地: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
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
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H2O、NH3、H2S等
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 等
④酸类:如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
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
⑥其它:如NO、N2O4、Al2Cl6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
(3)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
考点20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1)特征:有无新物质生成
(2)本质:有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3)现象:物理变化→大小、形状、状态改变
化学变化→发光、发热、变色、析出沉淀等
(4)典型实例:
物理变化:⑴升华 ⑵萃取 ⑶分液 ⑷蒸馏(分馏) ⑸吸附 ⑹渗析 ⑺盐析
⑻胶体聚沉 ⑼电泳 ⑽金属导电 (11)焰色反应 (12)电离等
化学变化:⑴风化 ⑵裂化 ⑶硫化 ⑷老化 ⑸炭化 ⑹干馏 ⑺脱水 ⑻蛋白质变性 ⑼水解 ⑽同素异形体互变 (11)电解 (12)熔融盐导电
(13)电解质溶液导电 (14)水泥硬化等。
2.化学之“化”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自然条件下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过程。
催化--能改变反应速率,本身参与化学反应,但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
歧化--同一物质中同一元素且为同一价态原子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酸化--向某物质中加入稀酸使之呈酸性的过程。(酸性高锰酸钾应用什么酸酸化?)
钝化--浓硫酸、浓硝酸在Fe Al等金属表面氧化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从而起到保护Fe Al等金属的现象。
May
水化--物质与水作用的过程。
氢化(硬化)--液态油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固态脂肪的过程。
皂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过程。
老化--橡胶、塑料等制品露置于空气中,因受空气氧化、日光照射等作用而变硬发脆的过程。
硫化--向橡胶中加硫,以改变其结构来改善橡胶的性能,减缓其老化速度的过程。
裂化--在一定条件下,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酯化--醇与酸反应,生成酯和水的过程。
硝化(磺化)--苯环上的H被-NO2或-SO3H取代的过程。
[例2](2008·广东中山)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千锤万出凿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涉及到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千锤万出凿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石灰石(CaCO3)受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C
考点21 物质的分类
1.物质的树状分类:
物
质
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包括稀有气体)
混合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过氧化物
氧化物
氢化物
酸、碱
盐 类: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
纯净物
无机化合物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烃、烃的衍生物等
特别提醒:
1.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性质
(1)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
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
May
(2)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粉精、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钢铁、黄铜(含Zn)、青铜(含Sn)、铝热剂、黑火药等。
2.化合物的分类标准有很多,还可以根据化学键的类型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依据能否电离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等。
2.物质的交叉分类(以氧化物为例):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过氧化物、超氧化物(Na2O2 、KO2)
酸性氧化物(Mn2O7 、CrO3、SiO2)
碱性氧化物(Na2O 、K2O)
两性氧化物(Al2O3 、ZnO)
不成盐氧化物(NO、CO)
特别提醒:
1.酸酐:通常所讲酸酐是针对含氧酸而言的,对于一般的无机含氧酸来说,酸酐是酸中心元素的等价氧化物,如H2SO3→SO2;HNO3→N2O5 。对于某些有机酸,其酸酐中还含有其他元素,如醋酸酐→(CH3CO)2CO;某些金属元素也有相应的含氧酸,如HMnO4→Mn2O7 ,H2CrO4→CrO3;难溶性酸的酸酐一般不能直接与水化合,如SiO2。
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酐,酸酐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3.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除了生成碱外还生成其它物质如O2)
3.酸和盐的分类
HO-P—OH
H
O
(1)酸:根据分子中最多能够电离出的H+ 数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 三元酸、多元酸。
如H3PO3其分子结构如图,其中只有2个-OH直接与中心原子成键,最多可电离2个H+,故为二元酸。
CH3COOH分子中虽有4个H,但根据-COOH数确定它为一元酸。
(2)盐: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
如:H3PO4是三元酸,其钠盐有正盐(Na3PO4)、酸式盐(NaH2PO4)、(Na2HPO4);
H3PO3是二元酸,其钠盐有正盐(Na2HPO3)、酸式盐(NaH2PO3)
[例3](2011·湖南雅礼中学)下列物质按不同类别分组,所得组合最不合理的是( )
(1)糖类 (2)塑料 (3)石油 (4)蛋白质 (5)合成纤维 (6)棉花 (7)陶瓷 (8)玻璃
(9)天然气 (10)水泥 (11)合成橡胶 (12)煤 (13)油脂 (14)羊毛
May
A.(1)、(4)、(13) B.(2)、(5)、(11)
C.(7)、(8)、(10)、(14) D.(3)、(9)、(12)
[解析]A所涉及的都是基本营养物质,分类合理;B所涉及的都是有机合成材料,分类合理;D所涉及的都是有机燃料,分类合理。而C中(7)、(8)、(10)属于传统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14)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C
考点22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
1.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意义是表示含有一定量数目的粒子的集体。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mol)。
(2)物质的量的基准(NA):以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NA,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1
2.摩尔质量(M)
1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 。1mol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因此,1 mol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12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而12 g 12C所含的碳原子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 mol 12C的质量为12g。同理可推出1 mol其他物质的质量。
3.关系式:n =;n =
[例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mol食盐含有6.02×1023个分子 B.Mg的摩尔质量为24
C.1mol水中含有2mol氢和1mol氧 D.1molNe含有6.02×1024个电子
[解析] NaCl为离子化合物,其结构中无分子,且食盐为宏观物质,不可用mol来描述,故A不正确;Mg的摩尔质量为24g/mol,单位不对,故B不正确;C中对1mol水的组成的描述不正确,应为:1mol水中含有2mol氢原子和1mol氧原子;故答案为D。
[答案]D
特别提醒:
1.摩尔只能描述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肉眼看不到、无法直接称量的化学微粒,不能描述宏观物质。如1mol麦粒、1mol电荷、1mol元素的描述都是错误的。
2.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应该用化学式(符号)指明粒子的种类。
如1mol水(不正确)和1molH2O(正确);1mol食盐(不正确)和1molNaCl(正确)
3.语言过于绝对。如6.02×1023mol-1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1摩尔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等。
May
考点23 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表示符号:Vm
3.单位:L/mol(或L·mol-1)
4.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5.数学表达式:气体的摩尔体积=, 即
[例2](2011·广州七区联考)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的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
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解析]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有:①微粒数的多少②微粒本身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其中微粒数的多少是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对于气体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其体积的大小主要由分子数的多少来决定,故A不正确,B正确;气体的体积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体积不同的气体,在不同的条件下,其分子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是无法确定的,故C不正确;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其大小是不确定的,会随着温度、压强的变化而变化,22.4L/mol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故D不正确。
[答案]B
特别提醒:
气体摩尔体积的一个特例就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0)。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等于22.4 L。在理解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时,不能简单地认为“22.4 L就是气体摩尔体积”,因为这个22.4 L是有特定条件的。这些条件就是:
①标准状况,即0℃和101.325 kPa,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气体的体积才约是22.4 L。因此,22.4 L是1 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②这里所说的标准状况指的是气体本身所处的状况,而不指其他外界条件的状况。例如,“1 mol H2O(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是不正确的,因为在标准状况下,我们是无法得到气态水的。
③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若为22.4 L,它所处的状况不一定就是标准状况。根据温度、压强对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的影响规律知,温度升高一倍或压强降低一半,分子间距将增大一倍;温度降低一半或压强增大一倍,分子间距将减小一半。由此可知,1 mol任何气体在0℃ 、101 kPa条件下的体积与273℃ 、202kPa条件下的体积应相等,都约为22.4L。
May
考点24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T1=T2;P1=P2 ;V1=V2 n1 = n2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1)三正比: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V1/V2=n1/n2
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p1/p2=n1/n2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M1/M2=ρ1/ρ2
(2)二反比:
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V1/V2=M2/M1同温同体积时,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压强与它们的摩尔质量的反比.p1/p2=M2/M1。
(3)一连比: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也等于它们的密度之比。m1/m2=M1/M2=ρ1/ρ2
(注:以上用到的符号:ρ为密度,p为压强,n为物质的量,M为摩尔质量,m为质量,V 为体积,T为温度;上述定律及其推论仅适用于气体,不适用于固体或液体。)
[例3](全国理综I)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p(Ne)>p(H2)>p(O2) B.p(O2)>p(Ne)>p(H2)
C.p(H2)>p(O2)>p(Ne) D.p(H2)>p(Ne)>p(O2)
[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相同时,摩尔质量与压强成反比,摩尔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H2<Ne<O2
[答案]D
考点25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1.已知混合物质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M(混)=
2.已知混合物各成分的摩尔质量和在混合体系内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M(混)=M1×n1%+M2×n2%+……=M1×V1%+M2×V2%+……
3.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M(混)=22.4ρ(混)
4.已知同温同压下与单一气体A的相对密度:=
[例4](2011·山东泰安)已知NH4HCO3NH3+H2O+CO2↑,则150℃时NH4HCO3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A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 倍。
A.26.3 B.13.2 C.19.8 D.无法计算
[解析]假设NH4HCO3为1 mol,则其质量为79 g ,完全分解产生的气体为3 mol ,故有:M混合
May
气体=79g/3mol =26.3g/mol;又由“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其摩尔质量比”,故混合气体A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26.3/2 = 13.2倍。
[答案]B
考点26 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1L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叫做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B;单位为: mol﹒L-1
2.表达式:cB=(n为溶质B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V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
[例1](2011·黄冈中学)用1000g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浓度叫做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其单位是mol/kg。5mol/kg的硫酸的密度是1.2894g/cm3,则其物质的量浓度是( )
A.3.56mol/L B.5.23mol/L C.4.33mol/L D.5.00mol/L
[解析]设溶剂的质量为1kg,则硫酸的体积为(5mol×98g·mol–1+1000g)÷1.2894g/cm3×10–3 L·mL–1≈1.155L,故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5mol/1.155L≈4.33mol/L
[答案]C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物理意义和相关的量。
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这里的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的特定组合,单位是mol;体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单位是L;因此,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
2.明确溶液中溶质的化学成分。
求物质的量浓度时,对一些特殊情况下溶液的溶质要掌握清楚,如NH3溶于水得NH3·H2O,但我们习惯上认为氨水的溶质为NH3;SO3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H2SO4;Na、Na2O、Na2O2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OH;CuSO4·5H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溶质为CuSO4
3.熟悉表示溶液组成的其他物理量。
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除物质的量浓度外,还有溶质的质量分数、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如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的关系为c=ρg·mL-1×1000mL·L-1×ω/Mg·mol-1。
考点27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
(1)计算:如溶质为固体时,计算所需固体的质量;如溶液是液体时,则计算所需液体的体积。
(2)称量:用天平称出所需固体的质量或用量筒量出所需液体的体积。
May
(3)溶解:把称量出的溶质放在烧杯中加少量的水溶解,边加水边震荡。
(4)转移:把所得的溶解液用玻璃棒引流注入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棒2-3次,把每次的洗涤液一并注入容量瓶中。
(6)定容:向容量瓶中缓缓注入蒸馏水至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处,再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摇匀,然后将所配的溶液倒入指定试剂瓶并贴好标签。
2.误差分析:
根据c=n/V =m/MV来判断,看m、V是变大还是变小,然后确定c的变化。
[例2](2011·广州七区联考)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mL 3.6mol/L的稀硫酸。
(1)若采用18mol/L的浓硫酸配制溶液,需要用到浓硫酸的体积为 。
(2)甲学生:量取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 mL 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加入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①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确操作是 。
②洗涤操作中,将洗涤烧杯后的洗液也注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_ _______。
③定容的正确操作是 。
④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A.吸出多余液体,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B.小心加热容量瓶,经蒸发后,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C.经计算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
D.重新配制
(3)乙学生:用100 mL 量筒量取浓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至100 mL 刻度线,再搅拌均匀。你认为此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指出其中错误之处 。
[解析](1)假设取用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有:
V×18mol/L = 100mL 3.6mol/L V=20.0mL
(2)①②③见答案,④在溶液配制过程中,如不慎损失了溶质或最后定容时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都是无法补救的,得重新配制。 (3)见答案。
[答案](1)20.0mL (2)①将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地倒入容量瓶中;②使溶质完全转移到容量瓶中;③ 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④ D;
(3)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
特别提醒:在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按操作顺序来讲,需注意以下几点:
May
1.计算所用溶质的多少时,以下问题要弄清楚:
①溶质为固体时,分两种情况:溶质是无水固体时,直接用cB=n(mol)/V(L)=[m(g)/
M(g·mol–1)]/V(L)公式算m;溶质是含结晶水的固体时,则还需将无水固体的质量转化为结晶水合物的质量。
②溶质为浓溶液时,也分两种情况:如果给定的是浓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则根据公式c(浓)×V(浓)=c(稀)×V(稀)来求V(稀);如果给定的是浓溶液的密度(ρ)和溶质的质量分数(ω),则根据c=[ρg·mL-1×V’(mL)×ω/Mg·mol-1]/V(mL)来求V’(mL)。
③所配溶液的体积与容量瓶的量程不符时:算溶质时则取与实际体积最接近的量程数据做溶液的体积来求溶质的多少,不能用实际量。如:实验室需配制480mL1moL·L-1的NaOH溶液,需取固体NaOH的质量应为20.0g,而不是19.2g;因为容量瓶只能配制其规定量程体积的溶液,要配制符合要求的溶液时,选取的容量瓶只能是500 mL量程的容量瓶。故只能先配制500 mL溶液,然后再取出480mL。
2.称、量溶质时,一要注意所测数据的有效性(即精度)。二要选择恰当的量器,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时,应用带盖的称量瓶(或小烧杯)快速称量;量取液体时,量器的量程与实际体积数据相差不能过大,否则易产生较大误差。
3.容量瓶使用前要用蒸馏水洗涤2~3次;溶解或稀释溶质后要冷却溶液至室温;定容、摇匀时,不能用手掌贴住瓶体,以免引起体积的变化;摇匀后,如果液面降到刻度线下,不能向容量瓶中再加蒸馏水了,因为瓶塞、瓶口是磨口的,有少量溶液残留。
4.定容时如果液面超过了刻度线或摇匀时洒出少量溶液,均须重新配制。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共37个)
难点1 .守恒法
守恒法是高考中常考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系统学习守恒法的应用,对提高解题速率和破解高考难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现有19.7 g由Fe、FeO、Al、Al2O3组成的混合物,将它完全溶解在540 mL 2.00 mol·L-1的H2SO4溶液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8.96 L。已知混合物中,Fe、FeO、Al、Al2O3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84、0.183、0.274和0.259。欲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完全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至少应加入2.70 mol·L-1的NaOH(aq)体积是________。
●案例探究
[例题]将 CaCl2 和 CaBr2 的混合物 13.400 g溶于水配成 500.00 mL 溶液,再通入过量的
May
Cl2,完全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到干燥固体 11.175 g。则原配溶液中,c(Ca2+)∶c(Cl-)∶c(Br-)为
A.3∶2∶1 B.1∶2∶3 C.1∶3∶2 D.2∶3∶1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电荷守恒的认识。属化学教学中要求理解的内容。
知识依托:溶液等有关知识。
错解分析:误用电荷守恒:
n(Ca2+ )= n(Cl-) + n(Br-),错选A。
解题思路:1个 Ca2+ 所带电荷数为2,则根据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知原溶液中:
2n(Ca2+) = n (Cl-) + n (Br-)
将各备选项数值代入上式进行检验可知答案。
答案:D
●锦囊妙计
化学上,常用的守恒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电荷守恒
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即:阳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等于阴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
2.电子守恒
化学反应中(或系列化学反应中)氧化剂所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所失电子总数。
3.原子守恒
系列反应中某原子(或原子团)个数(或物质的量)不变。以此为基础可求出与该原子(或原子团)相关连的某些物质的数量(如质量)。
4.质量守恒
包含两项内容:①质量守恒定律;②化学反应前后某原子(或原子团)的质量不变。
此外,还有物料平衡,将编排在第16篇——水的电离中。
●歼灭难点训练
1.(★★★)将 3.48 g Fe3O4 完全溶解在 100 mL 1.00 mol/L 的 H2SO4(aq) 中,然后加入 K2Cr2O7(aq)25.00 mL,恰好使 Fe2+全部转化为 Fe3+,且 Cr2O全部转化为 Cr3+。则 K2Cr2O7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2.(★★★)某露置的苛性钾经分析含水:7.62%(质量分数,下同)、K2CO3:2.38%、KOH :90.00%。取此样品 1.00 g 放入 46.00 mL 1.00 mol·L-1 的 HCl(aq) 中,过量的 HCl 可用 1.070 mol/L KOH(aq)中和至中性,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_______克。
3.(★★★★)A、B、C三种物质各15 g,发生如下反应:
A+B+CD
反应后生成D的质量为30 g。然后在残留物中加入10 g A,反应又继续进行,待反应再次停止,反应物中只剩余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时,剩余B 9 g
B.第一次反应停止时,剩余C 6 g
C.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3
D.第二次反应后,C剩余5 g
4.(★★★★★)
May
(1)中学教材上图示了NaCl晶体结构,它向三维空间延伸得到完美晶体。NiO(氧化镍)晶体的结构与NaCl相同,Ni2+与最近O2-的核间距离为a×10-8cm,计算NiO晶体的密度(已知NiO摩尔质量为74.7 g·mol-1)。
图1—1
(2)天然的和绝大部分人工制备的晶体,都存在各种缺陷,例如在某种NiO晶体中就存在如图1—1所示的缺陷:一个Ni2+空缺,另有两个Ni2+被两个Ni3+所取代。其结果晶体仍呈电中性,但化合物中Ni和O的比值却发生了变化。某氧化镍样品组成为Ni0.97O,试计算该晶体中Ni3+与Ni2+的离子数之比。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提示:根据 Na 原子守恒和 SO守恒得如下关系:
2NaOH ~ Na2SO4~ H2SO4
则:n(NaOH) = 2n(H2SO4)
c(NaOH)·V [NaOH(aq)] = 2c(H2SO4)·V [H2SO4(aq)]
V [NaOH(aq)]可求。
答案:800 mL
歼灭难点训练
1.提示:Fe3O4中 +2 价铁所失电子物质的量与 Cr2O 中+6 价铬所得电子物质的量相等。
×(3-2)= 0.02500 L×c(Cr2O)×(6-3)×2。
答案:0.100 mol·L-1
2.提示:根据 Cl 原子守恒得:
n(KCl) = n(HCl) = 1.00 mol·L-1×0.04600 L = 4.60×10-2 mol,m(KCl) 易求。
答案:3.43 g
3.解析:第一次反应 A 不足,因为第一次反应后加入 A 又能进行第二次反应。第二次反应后,只剩余 C,说明 A、B 恰好完全反应。则:
m反(A)∶m反(B) = (15 g+10 g)∶15 g = 5∶3
第一次反应耗 B 的质量mB为:15 g∶mB=5∶3,mB=9 g
即第一次反应后剩余B质量为:15 g-9 g=6 g。
可见(A)选项不正确。
根据mA+mB+mC=mD ,可知生成30 g D时消耗C的质量。
mC=30 g-15 g-9 g=6 g
即第一次反应后剩余C质量为:15 g-6g=9g。
May
又见(B)选项不正确。
易见反应消耗A、B、C质量之比为:mA∶mB∶mC=15 g∶9 g∶6g=5∶3∶2
(C)选项不正确。
答案:D
4.提示:由题得 NiO 晶体结构(如右图)。其体积为:
V = (a×10-8cm)3
右图向三维空间延伸,它平均拥有的 Ni2+、O2-数目为:
N(Ni2+) =N(O2-) =×4 ==N(NiO)
由密度公式得:
ρ(NiO) =。
(2)(电荷守恒法)设 1 mol Ni0.97O 中含Ni3+物质的量为x,则Ni2+的物质的量为(0.97 mol-x);根据电荷守恒得:
3x+2×(0.97 mol-x)=1 mol×2 x=0.06 mol
N(Ni3+)∶N(Ni2+)=0.06 mol∶(0.97 mol-0.06 mol)=6∶91
答案:(1) (2)6∶91
难点2 .估算法
估算就是不算,估算法是通过推理、猜测得出答案的一种方法。
●难点磁场
不要计算,请推测下列题目的答案,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甲、乙两种化合物都只含X、Y 两种元素,甲、乙中 X 元素的百分含量分别为 30.4% 和 25.9%。若已知甲的分子式是 XY2,则乙的分子式只可能是( )
A.XY B.X2Y C.X2Y3 D.X2Y5
●案例探究
[例题]在 100 mL 0.10 mol·L-1的 AgNO3(aq) 中,加入 100 mL 溶有 2.08 g BaCl2 的溶液,再加入 100 mL 溶有 2.50 g CuSO4·5H2O 的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B.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混合过程中,逸出无色气体
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Cu2+) = 0.01 mol·L-1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离子反应的认识及进行相关计算的能力。
知识依托:Ba2+ 与 SO、Ag+ 与 Cl- 的反应及过量计算。
错解分析:数字运算失误。
解题思路:本题有以下两种解法。
方法1(计算法):n(Ag+) = 0.100 L×0.10 mol·L-1 = 0.010 mol
n(Ba2+) = n (BaCl2) = = 0.0100 mol
n(Cl-) = 2n(BaCl2) = 0.0200 mol
May
n(SO) = n(CuSO4·5H2O) = = 0.0100 mol
首先 Cl- 与 Ag+ 发生反应生成白色 AgCl 沉淀:
Ag+ + Cl- ==== AgCl↓
0.010 mol 0.010 mol 0.010 mol
反应后剩余 Cl-:0.0200 mol-0.010 mol = 0.010 mol。其次 Ba2+ 与 SO发生反应生成白色 BaSO4 沉淀:
Ba2+ + SO==== BaSO4↓
0.010 mol 0.010 mol 0.010mol
生成BaSO4 0.010 mol。反应后溶液中含 Cu2+,其浓度为:
c(Cu2+) == 0.033 mol·L-1
与备选项对照,可知答案。
方法2(估算法):最后 Cu2+留在溶液中,溶液浅蓝色,A 项不可选。由 CuSO4·5H2O 的质量是3位有效数字,及溶液的体积也是3位有效数字可推知c(Cu2+)应为3位有效数字,D 项不可选。由于溶液混合时,只发生 Ag+ 与 Cl-、Ba2+与SO的反应,所以也不会逸出气体,C项不可选。
答案:B
评注:就解题效率而言,估算法大大优于计算法。
●锦囊妙计
估算法虽可大大提高解题效率,但其使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绝大多数计算题是不能用估算法解决的。尝试用估算法解题是好的,但面对每一个题都想用估算法解决,有时也会贻误时间。
●歼灭难点训练
1.(★★★)有规律称:强酸溶液每稀释 10 倍 pH 增加 1 ,强碱溶液每稀释 10 倍 pH 减小 1,但此规律有一定的局限性。试问将 pH = 3 的 H2SO4(aq) 稀释 105 ,其 pH 为( )
A.8 B.7 C.2 D.3
2.(★★★★)将质量分数为 0.052(5.2%)的 NaOH(aq)1 L(密度为 1.06 g·cm-3)用铂电极电解,当溶液中 NaOH 的质量分数改变了 0.010(1.0%)时停止电解,则此时溶液中应符合的关系是( )
NaOH的质量分数
阳极析出物的质量/g
阴极析出物的质量/g
A
0.062(6.2%)
19
152
B
0.062(6.2%)
152
19
C
0.042(4.2%)
1.2
9.4
D
0.042(4.2%)
9.4
1.2
3.(★★★★)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反应可用下式表示:2R — H + M2+MR2 + 2H+,若将 100 mL 水经过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后,流出液用 0.10 mol·L-1的 NaOH 溶液中和,完全反应后用去 NaOH 溶液 20 mL,若此水中存在的阳离子只有 Ca2+,则 100 mL 水中含有 Ca2+为( )
A.20.03 mg B.40 mg C.80.16 mg D.160.32 mg
May
4.(★★★★★)图2—1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耗用可燃气体 X(X = A、B、C)的物质的量 n(X),纵坐标表示消耗 O2 的物质的量 n(O2),A、B 是两种可燃性气体 ,C 是 A、B 的混合气体,则 C 中:n(A)∶n(B)为( )
A.2∶1 B.1∶2
C.1∶1 D.任意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图2—1
解析:由于甲分子中含 X:30.4%,且 N(X)∶N(Y) = 1∶2,现乙分子中含X:25.9%,小于 A 中 X 的百分含量,故可估算出乙分子中,N(X)∶N(Y)必小于1∶2,只有 D 选项中N(X)∶N(Y) = 1∶2.5 符合题意。
答案:D
歼灭难点训练
1.提示:酸不可能稀释为碱,也不可能稀释后 pH 变小或不变。
答案:B
2.解析:电解 NaOH(aq) 的实质是电解水。随溶液中水的减少,w(NaOH)逐渐增大,因而 C、D项不可选。电解时阳极产生 O2,阴极产生 H2,其质量前者大,后者小,故 B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B
3.提示:由题意:n(Ca2+) =n(H+) =n(NaOH),根据数据可断定n(Ca2+)数值为两位有效数字。又:m(Ca2+) = n(Ca2+)×M(Ca2+),则m(Ca2+)数值为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B
4.提示:首先排除任意比。由图可知: 1 mol A 耗用 0.5 mol O2,1 mol B 耗用2 mol O2;若 A、B以1∶1混合,则 1 mol C 耗用 1.25 mol O2,而图中 1 mol C 耗用1 mol O2,可见 A、B 混合物中,n(A)∶n(B)>1∶1。观察备选项可知答案。
答案:A
难点3. 差量法
利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间所出现象的差量关系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就是差量法。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在天平左右两盘上各放一只同等规格的烧杯,烧杯内均盛有 1.00 mol· L-1的 H2SO4(aq)100.0 mL,调节天平使其处于平衡状态,然后向两只烧杯内分别放入少量的镁粉和铝粉(设镁、铝的质量分别为a g和b g),假定反应后天平仍处于平衡状态,则:
(1)a、b应满足的关系式为 ;
(2)a、b的取值范围为 。
●案例探究
[例题]将上题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改为:少量镁粉、过量铝粉,其他不变,试求之。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应用差量进行过量计算的能力。
知识依托:Mg、Al 与 H2SO4 的反应;过量计算。
May
错解分析:应用过量物质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错误的结果,忽视有效计算得出不确切的答案。
解题思路:反应前后天平都平衡,表明两烧杯内质量净增数值相等。则可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进行计算。
n(H2SO4) = 1.00 mol·L-1×0.100 L = 0.100 mol
Mg + H2SO4 ==== MgSO4 + H2↑ Δm
24 g 1 mol 2 g 22 g
a g
2 Al + 3 H2SO4 ====Al2(SO4)3 + 3 H2↑
54 g 3 mol 6 g
0.100 mol
(波纹线上为求出数值,下同)。根据题意:
①< 0.100 (H2SO4 过量)
②b>1.80 (Al 过量)
③b g-0.200 g =g (净增值相等)
由①③得:b<2.40,结合②可知 b 的范围。
由②③得:a>1.75,结合①可知 a 的范围。
答案:(1)11 a = 12 b - 2.40
(2)1.75<a<2.40,1.80<b<2.40
●锦囊妙计
遇到下列情形,可尝试用“差量法”解题:
1.反应前后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发生变化时;
2.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密度、物质的量、体积等发生变化时。
●歼灭难点训练
1.(★★★)10.0 mL 某气态烃在 50.0 mL O2 中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和 35.0 mL 的气体混合物(所有气体的体积都是在同温同压下测得的),则该气态烃可能是( )
A.CH4 B.C2H6 C.C3H8 D.C3H6
2.(★★★★)用 H2 还原 x g CuO,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得残留固体yg,共用掉z g H2,此时生成水的质量为( )
A.(x-y) g B.(x - y) g C.9 z g D. z g
3.(★★★★)总压强为 3.0×107 Pa 时,N2、H2 混合气体(体积之比为 1∶3)通入合成塔中,反应达平衡时,压强降为 2.5×107 Pa,则平衡时混合气体中 NH3 的体积分数为( )
A.35% B.30% C. D.
4.(★★★★★)已知 NH3 和 Cl2 相遇,发生下列反应:
①8NH3+3Cl2 ==== N2+6NH4Cl (NH3过量)
②2NH3+3Cl2==== N2+6HCl (Cl2过量)
今向过量的 NH3 中通入少量的 Cl2。若开始时 Cl2、NH3 混和气体中 Cl2 的体积分数为 x,混合气体反应前后的体积分别是 a L 和 y L。则:
(1)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May
(2)y 与x 的函数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提示:题设条件下,H2SO4过量,则:
Mg + H2SO4====MgSO4+ H2↑ Δm
24 g 1 mol 2 g 22 g
a g
2 Al + 3 H2SO4====Al2(SO4)3+3H2↑ Δm
54 g 3 mol 6 g 48 g
b g
由反应前后天平都平衡得:,即:32 b = 33 a ①
< 0.100 ①
由 H2SO4过量知:
<0.100 ②
①②联立,解得:b<2.48。不满足③,舍去。
①③联立,解得:a<1.75。满足②,为正确答案。
答案:(1)32 b= 33 a (2)a<1.75 b<1.80
歼灭难点训练
1.提示:用体积差进行计算:
CxHy(g)+(x+)O2(g)点燃x CO2(g)+H2O(l) V前-V后
1 L 1+
10.0 L 25.0 L
y = 6。
答案:BD
2.提示:用固体质量差进行计算:
H2+CuOCu+H2O Δm
80 g 64 g 18 g 16 g
x g-y g
不可用 z g H2 进行计算,因为用掉的 H2 并非全都参加了反应;不可只用 x g 进行计算,因为 CuO未全部参加反应;不可只用 y g 进行计算,因为 y g 是 CuO 和 Cu 的质量和。
答案:B
3.提示:本题有多种解法,根据压强差计算尤为简捷:由于恒温恒容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所以:
高温、高压
催化剂
N2+3 H2 2 NH3 Δp
May
1 3 2 2
p(NH3) 3.0×107 Pa-2.5×107 Pa,
p(NH3) = 0.5×107 Pa,
(NH3)==。
答案:D
4.解析:NH3 过量,Cl2 不足,只发生反应①:
8 NH3+3 Cl2==== N2+6NH4Cl ΔV
8 L 3 L 1 L 10 L
L a L·x L L
则:<a(1-x)L x<
y L = a L-L。
答案:(1)0<x<3/11 (2)y=a-
难点4 .和量法
与差量法相反,为解决问题方便,有时需要将多个反应物(或生成物)合在一起进行计算。
●难点磁场
用和量法尝试解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在密闭容器中,放入(NH4)2CO3 和 NaOH 的固体混合物共 19.6 g,将容器加热到 250℃,充分反应后,排出容器中的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12.6 g。则原混合物中(NH4)2CO3 和 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2 B.= 1∶2
C.<1∶2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案例探究
[例题]18.4 g NaOH 和 NaHCO3 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约 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16.6 g。试计算原混合物中 NaOH 的质量分数。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过量判断能力,及计算混合物所含成分质量分数的能力。
知识依托:NaHCO3 的不稳定性及碱与酸性气体的反应。
错解分析:过量判断失误,导致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错误。
解题思路:发生的反应有:①2NaHCO3Na2CO3+H2O+CO2↑,
②2NaOH+CO2Na2CO3+H2O(加热条件下,不生成 NaHCO3)
通过极限思维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NaHCO3 含量越大,固体失重越大,NaOH 含量越大,固体失重越小。
判断 NaHCO3 受热分解产生的 CO2 能否被 NaOH 完全吸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首先需要写出 NaHCO3 与 NaOH 恰好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题设条件下,固体失重:18.4 g-16.6 g = 1.8 g。
设固体失重 1.8 g 需恰好完全反应的 NaHCO3 和 NaOH 混合物质量为 x,则:
May
NaHCO3+NaOHNa2CO3+H2O
124 g 18 g
x 1.8 g
x = = 12.4 g<18.4 g
可见,题设条件下反应发生后 NaOH 过量,过量 NaOH 质量为:
18.4 g-12.4 g = 6.0 g,
参加反应的 NaOH 质量为:×40.0 g·mol-1 = 4.00 g,
原混合物中 NaOH 质量为:6.0 g+4.00 g = 10.0 g,
w(NaOH) = ×100% = 54.3%。
答案:54.3% 。
●锦囊妙计
遇到以下情形,可尝试用和量法解题:
1.已知混合物反应前后质量,求混合物所含成分质量分数时;
2.已知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体积,求混合物所含成分体积分数时;
3.求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比、物质的量比或体积比时。
●歼灭难点训练
1.(★★★)某温度下,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适量的 NH3(g) 和 Cl2(g) 恰好完全反应。若反应产物只有 N2(g) 和 NH4Cl(s),则反应前后容器中压强比应接近于( )
A.1∶11 B.11∶1 C.7∶1 D.11∶7
2.(★★★)Na2CO3(s) 和 NaHCO3(s) 的混合物 190.0 g,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 128.0 g。则原混合物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3.(★★★★)取 6.60 g NaHCO3 和 Na2O2 的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 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 5.30 g。计算原混合物中 Na2O2 的质量分数。
4.(★★★★★)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NH4)2CO3 和 NaOH 两种固体共 A g 将容器加热到 20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其中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B g,求出不同组合范围内的(NH4)2CO3 和 NaOH 的质量填入下表。
A 与 B 关系
m[(NH4)2CO3]
m(NaOH)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提示:固体混合物失重:19.6 g-12.6 g = 7.0 g,题设条件下发生的反应为:
(NH4)2CO32 NH3↑+H2O↑+CO2↑
May
2 NaOH+CO2Na2CO3+H2O↑
当(NH4)2CO3 与 NaOH 恰好完全反应时,固体失重 7.0 g,所需混合物的质量可求:
因为 17.6 g<19.6 g,所以 NaOH 过量。
答案:C
歼灭难点训练
w(Na2CO3) == 11.58%。
答案:11.58%
3.解析:发生的反应有:2NaHCO3Na2CO3+H2O+CO2↑;
2Na2O2+2 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若 Na2O2 不足,则 Na2O2 先吸收 CO2,再吸收 H2O。
首先确定水是否参加了反应。
题设条件下,固体失重:6.60 g-5.30 g = 1.30 g。
当 Na2O2 与 NaHCO3 分解生成的CO2 恰好完全反应时,设固体失重 1.30 g 需这样的混合物质量为 x。则:
可见,原混合物中 Na2O2 并未将 NaHCO3 分解生成的 CO2 全部吸收,也就未吸收 H2O。
设原混合物中 NaHCO3、Na2O2 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a、b,则:
aNaHCO3+bNa2O2====Na2CO3+CO2↑+H2O+O2↑
84.0a+78.0b=6.60 (原混合物质量)
May
106×a+2b2=5.30 (剩余固体质量)
解得:b=0.0200 mol (a可不求出)
w(Na2O2)=×100%=23.6%。
答案:23.6%
4.解析:加热时,容器内发生以下反应:
(NH4)2CO32NH3↑+H2O+CO2↑ ①
2NaOH+CO2====Na2CO3+H2O ②
当①反应生成的 CO2 与 NaOH 固体完全反应时,可认为发生了以下反应:
(NH4)2CO3+2NaOH2NH3↑+2H2O+Na2CO3 ③
(1)当③反应发生,且(NH4)2CO3 和 NaOH 恰好完全反应时,
即当A=g时:
m[(NH4)2CO3]=g=g,或m[(NH4)2CO3]=g=B g;
m[NaOH]=g=g 或 m(NaOH)=g。
(2)当A>时,③反应发生,(NH4)2CO3过量,这时同时有①反应单独发生。
(NH4)2CO3+2NaOH2NH3↑+2H2O+Na2CO3
80 g 106 g
g B g
m(NaOH)= g=g;m[(NH4)2CO3]=(A-) g。
(3)当 A<时,③反应发生,且 NaOH 过量。
(NH4)2CO3+2NaOH2NH3↑+2H2O↑+Na2CO3 Δm
96 g 80 g 106 g 70 g
g (A-B) g
m[(NH4)2CO3]=g=g;
May
m(NaOH)=A g-g=g。
答案:
A与B关系
m[(NH4)2CO3]
m(NaOH)
A=
A>
Ag-g
g
A<
g
g
难点5. 设一法
设一法是赋值法的一种,是解决无数值或缺数值计算的常用方法。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现向 1.06 g 含杂质的碳酸钠样品中加入过量的氯化氢溶液,得到标准状况下干燥纯净的气体 2.20 L,则该碳酸钠样品中所含杂质可能是
A.碳酸钡和碳酸钾 B.碳酸钾和碳酸氢钠
C.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 D.碳酸钙和碳酸锌
●案例探究
[例题]吗啡和海洛因都是严格查禁的毒品。
(1)吗啡中含碳 0.7158(质量分数,下同)、氢 0.0667、氮 0.0491,其余为氧。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 300,试求:
①吗啡的相对分子质量;②吗啡的分子式。
(2)已知海洛因是吗啡的二乙酸酯,试求:
①海洛因的相对分子质量;②海洛因的分子式。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根据物质内所含元素质量分数,确定物质化学式的能力。
知识依托: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化学式的关系。
错解分析:不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有效数字取舍不合理,再根据原子个数比列式就会得出错误的结果。
解题思路:(1)由吗啡中各元素的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以断定吗啡分子中所含 N 原子数最少,设吗啡分子中含有 1 个 N 原子,则:
Mr(吗啡)=14.0/0.0491=285<300
符合题意;若吗啡分子中含有 2 个 N 原子,则:
Mr(吗啡)=28.0/0.0491=570>300
不符合题意。吗啡分子中含有 2 个以上的 N 原子更不可能,可见吗啡分子中只含有一个 N 原子,且吗啡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5。
吗啡分子中所含 C、H、O 原子个数分别为:
N(C)=285×0.7158÷12.0=17.0
N(H)=285×0.0667÷1.00=19.0
N(O)=285(1.0000-0.7158-0.0667-0.0491)÷16.0=3.00
吗啡的分子式为:C17H19NO3。
(2)生成二乙酸酯的反应可表示为:
R(OH)2+2HOOCCH3R(OOCCH3)2+2H2O
May
显然,海洛因分子比吗啡分子多了 2 个 C2H2O 基团,则海洛因的分子式为:
C17H19NO3+2C2H2O====C21H23NO5
海洛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Mr(海洛因)=12×21+1×23+14×1+16×5=369。
答案:(1)①285;②C17H19NO3。 (2)①369;②C21H23NO5。
●锦囊妙计
遇到下列情况,可用设一法:
1.c、w、ρ 间的相互转化;
2.根据质量分数确定化学式;
3.确定样品中杂质的成分。
●歼灭难点训练
1.(★★★)某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mol·L-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w,试求此溶液的密度。
2.(★★★)已知某硫酸铜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50 mol·L-1,密度为 1.08 g·cm-3,试求该溶液的质量分数。
3.(★★★★)称取可能含有 Na、Mg、Al、Fe 的金属混合物 12 g,放入足量盐酸中,可得到标准状况下 H2 的体积为11.2 L,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四种金属,一定含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四种金属,可能含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能否确定一定不含有某种金属?
4.(★★★★★)1924 年,我国药物学家从中药麻黄中提出了麻黄素,并证明麻黄素具有平喘作用。将其予以合成,制作中成药,可解除哮喘病人的痛苦。
取10.0 g 麻黄素完全燃烧可得到 26.67 g CO2 和 8.18 g H2O,并测得麻黄素中含 N:8.48%。
(1)试确定麻黄素的最简式__________________。
(2)若确定麻黄素的分子式还缺少一个条件,该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解析:若为 1.06 g 纯净的碳酸钠经题设过程可得到标准状况下干燥纯净的气体 2.24 L;而题设条件下,1.06 g 含杂质的碳酸钠样品仅得到标准状况下干燥纯净的气体 2.20 L,可见,等质量的碳酸钠和杂质分别与过量盐酸作用,碳酸钠产生二氧化碳多,杂质产生二氧化碳少;则题设条件下产生等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碳酸钠的质量小,所需杂质质量大。
为方便计算,设生成 1 mol 二氧化碳,则需要题中所列物质的质量分别是:
Na2CO3~CO2 BaCO3~CO2 K2CO3~CO2 NaHCO3~CO2
106 g 1 mol 197 g 1 mol 138 g 1 mol 84 g 1 mol
KHCO3~CO2 CaCO3~CO2 ZnCO3~CO2
100 g 1 mol 100 g 1 mol 125 g 1 mol
所需碳酸钡和碳酸钾的质量都大于碳酸钠的质量,A项可选;所需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的质量都小于碳酸钠的质量,C 项不可选;生成 1 mol 二氧化碳所需碳酸钾和碳酸氢钠混合物的质量介于 84 g ~ 138 g 之间,所需碳酸钙和碳酸锌混合物的质量介于 100 g ~ 125 g 之间,都有小于 106 g 的可能,故 B、D 项都不可选。
答案:A
歼灭难点训练
1.提示:设 H2SO4(aq) 的体积为 1 L,则:
May
m(硫酸溶液)=c mol·L-1×1 L×98 g·mol-1÷w=98 c/w g
硫酸溶液的密度为:ρ(硫酸溶液)=98 c/w g÷1000 mL=0.098 c/w g·cm-3
答案:g·cm-3
2.提示:为方便计算,设有硫酸铜溶液 1 L,则硫酸铜的质量为:
m(硫酸铜)=0.050 mol·L-1×1 L×160g·mol-1=8.0 g
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为:m(硫酸铜溶液)=1.08 g·cm-3×1000 mL=1.08×10-3 g
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w(硫酸铜)=8.0 g÷(1.08×103 g)=0.0074(或 0.0073)。
答案:0.0074(或 0.0073)
3.提示:摩尔电子质量法(设一法的一种):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是指金属在反应中失去单位物质的量的电子的质量,其单位通常用 g·mol-1 表示。由题意:
n(H2)==0.500 mol
反应中得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n(e-)=1.00 mol则:
物质
Na
Mg
Al
Fe
混合物
23
12
9
28
12
混合物的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 12 g·mol-1,则一定含有比其摩尔电子质量小的物质 (Al),也一定含有比其摩尔电子质量大的物质(Na或Fe,不能确定),是否含 Mg也不能确定。
答案:(1)Al (2)Mg、Fe、Na (3)不能
4.提示:设麻黄素分子中含有 1 个 N 原子,则:
M(麻黄素)==165 g·mol-1
由于:n(CO2)==0.6061 mol
n(H2O)= =0.454 mol
则 1 mol 麻黄素中:n(C)=×165 g=10.0 mol,
n(H)= ×165 g×2=15.0 mol
再设麻黄素的分子式为:C10H15NOx,则x=
May
=1.000 mol
最简式可得。借鉴例题可知 (2)答案,但已知麻黄素的式量范围不一定能求出麻黄素的化学式。
答案:(1)C10H15NO (2)M(麻黄素)(即麻黄素的式量)
难点6. 奇偶数法
奇偶数法是利用数字间的奇、偶性规律,探讨试题答案的一种巧解方法。
●难点磁场
试利用数字间的奇偶性规律巧解下面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时,还原产物是( )
A.NO2 B.NO C.N2O D.N2
●案例探究
[例题]若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 2∶3 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A.1 B.3 C.5 D.6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奇偶数”规律的认识或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特殊元素性质的认识。
知识依托:元素周期表。
错解分析:不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奇偶性规律,利用其他方法解题得出错误答案。
解题思路:本题有多种解题方法,其中最简捷的是奇偶数法。
方法1(枚举法):ⅡA 族元素 Be、Mg 与 ⅤA 族元素 N、P 形成的化合物符合题干要求,其中 Mg3N2 中 Mg 与 N 原子序数差 5。ⅢA 族元素 B、Al 与 ⅥA 族元素 O、S 形成的化合物亦符合题干要求,其中 Al2O3 中 Al 与 O 原子序数差 5,Al2S3 中 Al 与 S 原子序数差 3。欲找差值为 1 的化合物,需从变价元素中找,如 N2O3 中 N 与 O 原子序数差 1。选 D项。
方法2(奇偶数法):由于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之比为 2∶3,则可断定一种元素处于奇数族,另一种元素处于偶数族,奇数族原子序数为奇数,偶数族为偶数,奇数与偶数差值是奇数。观察备选项,可知选 D项。
答案:D
●锦囊妙计
下列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能用到奇偶数法:
1.某些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化合物的分子式与原子序数的推定;
3.化学反应中化合价的升降数值;
4.化合价与分子式的关系;
5.有机分子中 H 等原子的个数。
●歼灭难点训练
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__PH3====_____P+_____H2
(2)_____NH3+____NO====_____N2+______H2O
2.(★★★★)单质 M 能和热浓硫酸反应,若参加反应的单质与 H2SO4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4,则该元素在反应后显示的化合价可能是( )
A.+4 B.+3 C.+2 D.+1
3.(★★★★)某金属元素 R 最高价氟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1,其最高价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M2。设此元素最高正价为 n,则 n 与 M1、M2 的关系可能是( )
A.n=(M2-2M1)/58 B.n=(M2-M1)/29
May
C.n=(2M2-M1)/58 D.n=(M2-M1)/58 O
4.(★★★★★)已知某有机物 A 的式量为 128。
(1)若 A 物质中只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且 A 分子中含有一个酯的结构(—C—O—),则 A 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任写出一种)。
(2)若 A 物质中只含有碳、氢、氮三种元素,且 A 分子中氮原子数目最少,则 A 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若 A 分子中有一个由氮原子和其他碳原子形成的六元环,则 A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任写一种)。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解析:由题意知,2个金属原子失去的电子,将被 1 个 HNO3 分子中 +5 价的 N 原子得到,由于 2 个金属原子失去的电子数一定是偶数,所以得到偶数个电子的这个 +5 价的 N 原子反应后化合价一定是奇数。与备选项对照,可知 C项可选。
答案:C
歼灭难点训练
1.(1)2 2 3 (2)4 6 5 6
2.解析:单质 M 和热浓 H2SO4反应,H2SO4被还原为 SO2,硫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必为偶数,则 M 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必为偶数。由题意知:n(M)∶n(H2SO4)=1∶4,可见 M 化合价变化应为偶数,这样可淘汰 B、D 项选项。具体分析 A、C 知 A项(如单质碳)可选,而 C 项不可选。
答案:A
3.解析:此题须讨论 n 为奇、偶数两种情况。
(1)若 n为奇数,则其氟化物和硫酸盐的化学式分别是:RFn、R2(SO4)n。
。
(2)若 n 是偶数,则其氟化物和硫酸盐的化学式分别是:RFn、R(SO4)n2。
答案:AB
4.提示:(1)含有一个酯键的 A 的分子式为 C7H12O2 ,其结构有多种,如:
(2)A 式量 128 是偶数,决定了 A 分子中氮原子数目是偶数,因为当 A 分子中氮原子数目是奇数时,不论氮原子存在于硝基还是氨基中,A 式量都是奇数。则 A 分子中最少含有 2 个氮原子,A 分子式可为 C7H16N2,其结构简式有多种,如:
May
难点7 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诸法中较主要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使多步计算化为一步而完成。
●难点磁场
请用关系式法解决下列问题,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将 a g 铁和 b g 硫粉混合均匀,隔绝空气加强热,充分反应后,再将所得固体混合物放入足量稀 H2SO4 中,试求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用含 a 或 b 的代数式表示)。
●案例探究
[例题]用黄铁矿可以制取 H2SO4,再用 H2SO4 可以制取化肥(NH4)2SO4。煅烧含 FeS2 80.2% 的黄铁矿 75.0 t,最终生产出 79.2 t(NH4)2SO4。已知 NH3 的利用率为 92.6%,H2SO4 的利用率为 89.8%,试求黄铁矿制取 H2SO4 时的损失率。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关系式法解题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对转化率、损失率的理解和认识。
知识依托:H2SO4 的工业制法、NH3 与 H2SO4 的反应。
错解分析:不能准确理解利用率的含义而错解。
解题思路:首先须搞清 H2SO4 的利用率与 FeS2 利用率的关系。H2SO4 的利用率为 89.8%,与 H2SO4 的利用率是 100%、FeS2 的利用率为 89.8% 是等价的。并排除 NH3 利用率的干扰作用。
其次,根据 S 原子守恒找出已知量 FeS2 与未知量(NH4)2SO4的关系(设黄铁矿的利用率为x):
FeS2 ~ 2H2SO4 ~ 2(NH4)2SO4
120 264
75.0 t×80.2%×89.8%·x 79.2 t
x=66.6%
黄铁矿的损失率为:1.00-66.6%=33.4%。
答案:33.4%
●锦囊妙计
凡反应连续进行,上一步反应的产物为下一步反应的反应物的反应,绝大多数可用关系式法解决。寻找关系式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
1.写出各步反应的方程式,然后逐一递进找出关系式;
May
2.根据某原子守恒,直接写出关系式。
●歼灭难点训练
1.(★★★)在 O2 中燃烧 0.22 g 硫和铁组成的化合物,使其中的硫全部转化为 SO2,将这些 SO2全部转化为 SO3,生成的 SO3 完全被 H2O 吸收。所得 H2SO4 可用 10.0 mL 0.50 mol·L-1 的 NaOH(aq)完全中和,则原化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2.(★★★★)将 23.0 g 石英与 60.0 g 石灰石在高温下灼热,试求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3.(★★★★)已知某厂每天排出 10000 m3 尾气(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内含 0.268%(体积分数)的 SO2,SO2可完全转化为 H2SO4,若用黄铁矿来生产同样多的 H2SO4, 则需要多少克含 FeS2 78.2% 的黄铁矿?
4.(★★★★★)某化肥厂以氨为原料制备 NH4NO3,已知由氨制 NO 的产率是 96%,NO 制硝酸的产率是 92%,求制硝酸所用去的氨的质量占总耗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提示:不论 Fe 过量与否,只要有 1 个 Fe 原子最终就产生 1 个气体分子,这个气体分子可能是 H2S,也可能是 H2。则:
n(气体)=n(Fe)=mol
V(气体)=22.4 L·mol-1×mol=4a L。
答案:4a L
歼灭难点训练
1.提示:S~ H2SO4~ 2NaOH
n(S)=n(NaOH)= ×0.010 L×0.50 mol·L-1=0.0025 mol,
w(S)==0.36。
答案:0.36
2.提示:不论 CaCO3 过量与否,只要有 1 个 CaCO3 “分子”最终就会产生 1 个 CO2 分子。则:
n(CO2)=n(CaCO3)==0.600 mol
V(CO2)=22.4 L·mol-1×0.600 mol=13.4 L。
答案:13.4 L
3.提示:只需找出 SO2 与 FeS2 的关系
FeS2 ~ 2SO2
120 g 44.8 L
m(黄铁矿)×78.2% 104+3 L×0.268%
m(黄铁矿)=9.18×104g。
答案:9.18×104 g
4.解析:将本题分解为两步计算,并辅以一定的数值,可以化繁为简。
根据合成 NH4NO3 的反应:NH3+ HNO3====NH4NO3
May
可知当合成 80 t NH4NO3 时,需要用 63 t HNO3 吸收 17 t 的 NH3。
(1)先求制备 63 t HNO3 需要的 NH3
NH3 ~ HNO3
17 63
m(NH3)×96%×92% 63 t
m(NH3)=19 t。
(2)再求制备 80 t NH4NO3 时,生产 HNO3 所用 NH3 占耗 NH3 总量的质量分数:w==0.53。
答案:0.53
难点8 .虚拟法
所谓虚拟法,就是在分析或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和可能,虚拟出能方便解题的对象,并以此为中介,实现由条件向结论转化的思维方法。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A、B、C、D为四种易溶物质,它们在稀溶液中建立如下平衡:
A+2B+H2OC+D
当加水稀释时,平衡向__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理由是
。
●案例探究
[例题]600 K时,在容积可变的透明容器内,反应2HI(g)I2(g)+H2(g)达到平衡状态A。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成原容积的一半,达到平衡状态B。
图8—1
(1)按图8—1所示的虚线方向观察,能否看出两次平衡容器内颜色深浅的变化?并请说明理由。
答:
(2)按图8—1所示的实线方向观察(活塞无色透明),能否看出两次平衡容器内颜色深浅的变化?并请说明理由。
答: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平衡移动及有色气体浓度被等知识的认识。
May
知识依托:勒夏特列原理。
错解分析:从实线方向观察,根据 A、B 两状态下的 I2 的浓度关系:
cB(I2)=2cA(I2)
误以为能观察到容器内颜色的变化。
解题思路:状态A与状态B的不同点是:pB=2pA,但题设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即由状态A到状态B,虽然压强增大到原来的2倍,但是平衡并未发生移动,所以对体系内的任何一种气体特别是 I2(g) 而言,下式是成立的:cB[I2(g)]=2cA[I2(g)]。
对第(2)小问,可将有色气体 I2(g) 沿视线方向全部虚拟到活塞平面上——犹如夜晚看碧空里的星星,都在同一平面上。则视线方向上的 I2 分子多,气体颜色就深;反之,则浅。
答案:(1)可以观察到颜色深浅的变化。由于方程式两边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容积减半,压强增大到2倍时,I2(g)及其他物质的物质的量均不变,但浓度却增大到原来的2倍,故可以看到I2(g)紫色加深。
(2)不能观察到颜色深浅的变化。因为由状态A到状态B,平衡并未发生移动,尽管 cB[I2(g)]=2cA[I2(g)],但 vB[I2(g)]=vA[I2(g)],即视线方向上可观察到的 I2(g) 分子数是相同的,故不能观察颜色深浅的变化。
●锦囊妙计
化学中,虚拟法的应用是广泛的,除可虚拟物质状态外,还有很多可用虚拟法解决的问题,如①配平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时,可将复杂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皆虚拟为零;②虚拟出某些混合物的“化学式”;③虚拟出某些解题时用到的数据;④虚拟出解题需要的某些条件;⑤虚拟反应过程;⑥虚拟反应结果等等。
●歼灭难点训练
1.(★★★)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A(g)bB(g)
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增加一倍,新平衡建立时,cB 是原来的 60%,则(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发生了移动 B.A 物质的转化率变小了
C.B 物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了 D.a>b
2.(★★★)在常温常压下,向5 mL 0.01 mol·L-1FeCl3(aq)中滴入0.5 mL 0.01 mol·L-1的NH4SCN(aq),发生如下反应:
FeCl3+3NH4SCNFe(SCN)3+3NH4Cl ( )
所得溶液显红色,改变下列条件,能使溶液颜色变浅的是
A.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
B.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
C.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变蓝后立即取出
D.向溶液中滴加2滴1 mol·L-1的FeCl3(aq)
3.(★★★★)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某容器内存在如下平衡(平衡 A):
2NH3(g)+CO2(g)CO(NH2)2(s)+H2O(g)
这是工业合成尿素的反应。如果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为原来的 1/3,则达到平衡时(平衡 B)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气体的平均式量比原来大 B.气体的平均式量比原来小
C.气体的平均式量与原来相等 D.依据题给条件无法确定
4.(★★★★★)CuCl2(aq) 因浓度不同,颜色往往不同。有的是黄色,有的是绿色,还有的是蓝色。已知 CuCl2(aq) 中存在如下平衡:
[Cu(H2O)4]2++4Cl-[CuCl4]2-+4H2O
May
蓝色 黄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欲使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可采取的两种方法为:① ;② 。
(2)欲使溶液由蓝色变为绿色,可采取的两种方法为:① ;② 。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解析:可将水虚拟为容器,将 A、B、C、D 四种易溶物质虚拟为盛在“水——容器”中的气体物质。那么,加水稀释,“气体”的体积扩大,压强减小,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即上列平衡的逆反应方向移动。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溶液稀释时,平衡向溶质粒子数增加的方向移动。
答案:逆 因为稀释后,单位体积内溶质的粒子总数(或总浓度)减小,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单位体积内溶质的粒子总数(或总浓度)增加的方向移动。
歼灭难点训练
1.提示:虚拟一种中间状态,假设平衡不移动,则新平衡建立时:cB 是原来的 50%,而事实上 cB 是原来的 60%,这表明扩大容积平衡向生成 B 的方向——正反应方向发生了移动。
答案:AC
2.解析:从反应实质来看,溶液中存在的化学平衡是:
Fe3++3SCN-Fe(SCN)3
等系列反应。可见加入 KCl 晶体,对此平衡无影响;但加入 2 滴 1 mol·L-1 的 FeCl3(aq),使溶液中 Fe3+ 浓度增大,平衡则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颜色变深。A、D 项皆不可选。
对于 B、C 选项,因平衡体系中的水量发生了改变,导致溶液中所有溶质的浓度或同等程度地增大,或同等程度地减小;若要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从浓度的改变来看,似无从下手。如果我们变换一下思路,将上列平衡体系中的 Fe3+、SCN- 和 Fe(SCN)3 均虚拟为气态物质(虚拟其状态),则向平衡体系中加水,可认为增大了容器的容积,即减小了气体反应物的压强(或浓度),平衡就向气体体积扩大的方向(即上列反应的逆反应方向)移动,这样液体颜色就会变浅。可见 B 项可选而 C 项不可选。
若采用极限思维,对于 B 选项,可作如下设想:加入的水不是很少而是很多,这样上列平衡体系中,Fe3+与 SCN- 相互碰撞结合成 Fe(SCN)3 分子的机会越稀越少,而 Fe(SCN)3 分子电离成 Fe3+ 和 SCN- 的机会则越来越多,无疑是加水的结果,平衡是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故而溶液颜色变浅。
答案:B
3.解析:容器容积缩小,反应气体压强增大,合成尿素[CO(NH2)2]的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反应方程式知,气体物质的量每减少 2 mol,就有 60 g 尿素生成——固体质量增加60 g,气体质量减少60 g。那么,可将平衡向右移动的结果虚拟为:将 30 g·mol-1的气体从反应容器中移出。
由于原混合气体平均式量 r(A)介于Mr(NH3)、Mr(CO2)、Mr(H2O)中最大者(44)与最小者(17)之间,故有以下讨论:
(1)若 r(A)>30,则移走 Mr=30的气体后,剩余气体平均式量增大,故有r(B)>r(A)
(2)若r(A)=30,则r(B)= r(A),
(3)若r(A)<30,则r(B)<r(A)
May
因为原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在题设条件下无法确定,所以新平衡建立后气体平均式量数值的变化无法确定。
答案:D
评注:若将“一定”改为:可能,则 A、B、C、D 四备选项都可选。
4.解析:(1)加入 Ag+ 降低 Cl- 浓度,可使平衡向左移动。
将水虚拟为容器,将离子虚拟为气体,则加“水——容器”容积扩大,平衡向气体体积扩大的方向,即本反应的逆反应方向移动。
(2)由美学知识可知,蓝黄相混可得绿色。这样 ,平衡向右移动,可使溶液由蓝变绿。由(1)知,加水 CuCl2 浓度降低,平衡向左移动;则增大 CuCl2 的浓度(或 Cu2+ 的浓度,或 Cl- 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
答案:(1)加水 加 AgNO3(s)[或 AgNO3(aq)]
(2)加 CuCl2(s)[或浓 CuCl2(aq)] 加NaCl(s)[或浓 NaCl(aq)等]
难点9 .混合气体组成的讨论
已知混合气体中元素的质量比,确定混合气体的组成有一种巧妙的方法,把握了这种方法就能化解这类难题。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常温下,A 和 B 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工业制盐酸过程中产出的一种气体混合物)中[Mr(A)<Mr(B)=,只含有 H、Cl 两种元素,而且不论 A 和 B 以何种比例混合,H 和 Cl 的质量总是大于 2∶71,试确定 A 为 ,B 为 ,并简析此混合气体中有 A 的形成过程 。
●案例探究
[例题]常温下 A 和 B 两种气体组成混合气体(A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B 的相对分子质量),经分析混合气体中只含有氮和氢两种元素,而且不论 A 和 B 以何种比例混合,氮和氢的质量比总大于 14/3。由此可确定 A 为_____________,B 为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若上述混合气体中氮和氢的质量比为 7∶1,则在混合气体中 A 和 B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A 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_____%。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根据题设确定混合物成分的能力。
知识依托:NH3 中 N、H 元素的质量比。
错解分析:审题不严,计算出了 A 的质量分数,或计算出了 B 的体积分数。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首先考虑氮、氢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NH3,分析 NH3 中氮氢质量比。NH3 中,m(N)∶m(H)=14∶3。题设条件下,m(N)∶m(H)> 14∶3,这只须在 NH3 中混入 N2 即可。由题意,Mr(A)>Mr(B),所以 A 为 N2,B 为 NH3,因Mr(N2)=28,Mr(NH3)=17。
设混合气体中 A 和 B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x∶y。由题意,“xN2+yNH3”中,14(2x+y)∶3y=7∶1,解得,x∶y=1∶4。(A)=1÷(1+4)=20%。
答案:N2 NH3 纯 NH3 中氮和氢质量比为 14/3,在纯 NH3 中混入任何比例的 N2,都将使氮和氢质量比大于 14/3 1∶4 20。
●锦囊妙计
已知某气体混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知这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大于(或小于)a/b,如何确定组成混合物的成分。其方法是:变不等(大于或小于)为相等,找出两元素(A 和 B)质量比等于 a/b 的化合物(AxBy)。若混合物中 A、B 两元素质量比大于 a/b,则在 AxBy 中混入 A(g) 或 A(x+m)By(g) 符合要求;若混合物中 A、B 两元素质量比小于 a/b,则在 AxBy 中混入 B(g) 或 AxB(y+m)符合要求。(x,y,m∈N)
May
●歼灭难点训练
1.(★★★)下列各组混合气体中,C、H 元素质量比可能最小的是( )
A.H2 和 CH4 B.CH4 和 C2H6
C.C2H2 和 C2H4 D.C3H4 和 C4H8
2.(★★★★)将例题中的“氮”改为“碳”;将“质量比总大于 14/3”改为“质量比总小于 3∶1”将“质量比为 7∶1”改为:“9∶4”。其他同例题,试求之。
3.(★★★★)常温常压下,由 A、B 组成的混合气体[Mr(A)>Mr(B)],经分析混合气体中只含碳和氧两种元素。A 和 B 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若碳氧质量比总大于 3∶8,则 A1 为______,B1 为_______;若碳氧质量比总小于 3∶8,则 A2 为________,B2 为________。
若 B1 和 B2 常温混合后,碳氧质量比总小于 3∶8时,B1、B2 必须满足的关系是 n(B1)∶n(B2)______。
4.(★★★★★)常温常压下,A 和 B 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Mr(A)>Mr(B)],经分析混合气体中只含有氮和氧两种元素,而且不论 A 和 B 以何种比例混合,氮和氧的质量比总小于 7∶4。符合以上关系的 A、B 可能有多种,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可不填满,也可扩填,但填入错误的要扣分。
组合
①
②
③
④
⑤
A
B
(注意:A 在上,B 在下,不可无序乱填)
若混合气体中氮氧质量比恰好为 7∶2,则 A 为______________,B 为______________;n(A)∶n(B)=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提示:2∶71 恰为 HCl 气体中 H 元素和 Cl 元素的质量比,可见混合物应为 H2 和 HCl 的混合气体。生产 HCl 时,可使 H2 在 Cl2 中燃烧,也可使 Cl2 在 H2 中燃烧,工业上采用后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保障生产安全。
答案: H2 HCl 工业制盐酸过程中所得混合气体中有 H2,是由于 Cl2 在过量 H2 中燃烧的结果。
歼灭难点训练
1.提示:C、H 质量比最小,则含 H 元素可能最多。A 中 H2 无限多时,C、H 元素比最小。
答案:A
2.解析:解答此题,首先从碳、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寻找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3∶1 者。CH4中,m(C)∶m(H)=12∶4=3∶1。题设条件下,m(C)∶m(H)<3∶1,这只能在 CH4中混入 H2 (CH4中若混入其他碳氢化合物,如 C2H2,只能使m(C)∶m(H)>3∶1)。由于Mr(A)>Mr(B),所以 A 为 CH4,B 为 H2。
设混合气体中 A、B 物质的量分别为 x 和 y。则“xCH4+yH2”中,12x∶(4x+2y)=9∶4,解得,x∶y=3∶2,(A)=(3÷5)×100%=60%。
答案:A:CH4 B:H2 CH4中碳氢质量比为 3∶1,是气态烃中碳、氢质量比最小的,若使碳氢质量比比 3∶1 还要小,只有在 CH4中混入 H2 才能满足要求 3∶2 60%
3.解析:碳氧形成的化合物有 CO2 和 CO。CO 中,m(C)∶m(O)=12∶16=3∶4;CO2 中,m(C)∶m(O)=12∶32=3∶8。若要使混合气体中碳氧质量比总大于 3∶8,只须在 CO2 中混入CO即可;若要使混合气体中碳氧质量比总小于3∶8,只须在CO2中混入 O2 即可。可见,A1 为 CO2,B1 为 CO;A2 为 CO2,B2 为 O2。
May
设符合条件的 B1、B2 混合气体中,B1、B2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 和 y,由题意,“x CO+yO2”中,12x∶(16x+32y)<3∶8,解得,x∶y<2∶1。
答案:CO2 CO CO2 O2 n(B1)∶n(B2)<2∶1。
4.解析:氮、氧两元素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如N2O、NO、N2O3、NO2(N2O4)、N2O5。其中,N2O 气体中,n(N)∶n(O)=28∶16=7∶4;其余气体含氧量逐渐升高,因而 n(N)∶n(O)<7∶4。这样,在 N2O 气体中混入 NO、N2O3、NO2(N2O4)、N2O5 以及 O2 中的一种,皆可使所得混合气体中 n(N)∶n(O)<7∶4。
当n(N)∶n(O)=7∶2>7∶4 时,只有在 N2O中混入适量 N2 才行。设混合气体中 N2O 和 N2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 和 y。则“xN2O+yN2”中,(28x+28y)∶16x=7∶2,解得 x∶y=1∶1。
答案:
组合
①
②
③
④
⑤
A
N2O
N2O3
NO2(或N2O4)
N2O5
N2O
B
NO
N2O
N2O
N2O
O2
N2O N2 1∶1.
难点10 .等质混和等体混
两种同溶质溶液等质量混合,特别是等体积混合,质量分数如何判定有一定难度。本篇可以把这一难点化易。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密度为0.91 g·cm-1 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25.0%(即质量分数为0.250),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
A.等于12.5% B.大于 12.5%
C.小于 12.5% D.无法确定
●案例探究
[例题]把 70% HNO3(密度为 1.40 g·cm-3)加到等体积的水中,稀释后 HNO3(aq)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0.35 B.<0.35 C.>0.35 D.≤0.35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分数的认识和变换前提下的估算能力。
知识依托: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错解分析:审题不严,自以为是将两液体等质量混合,从而误选 A项;解题过程中思维反向,也会误选 B项。
解题思路:本题有以下两种解法。
方法1(条件转换法):先把“等体积”看作“等质量”,则等质量混合后溶液中 HNO3 的质量分数为:
w混==35%
而等体积混合时水的质量小于 HNO3(aq) 的质量,则等体积混合相当于先进行等质量混合,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密度大的液体,这里是 70% 的 HNO3(aq),故其质量分数大于 35%。
方法2(数轴表示法):(1)先画一数轴,在其上标出欲混合的两种液体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并在两质量分数的对应点上标出两液体密度的相对大小。
May
7
·
·
(2)求出,并在数轴上标示出来。
(3)标出w混:w混在与 ρ大的液体的质量分数之间。
答案:C
评注:方法2是方法1的一种升华。
●锦囊妙计
1.等质混
两种同溶质液体(或某溶液与水)等质量混合时:
w混=
2.等体混
两种同溶质液体(或某溶液与水)等体积混合时:
W混∈[,W(ρ大)]
具体解题时,常用数轴表示法。
●歼灭难点训练
1.(★★★)有甲、乙两种 H2SO4(aq),甲中 H2SO4 的质量分数为 3a %,乙中 H2SO4 的质量分数为 a %,取甲、乙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搅拌均匀后所得 H2SO4(aq)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2a% B.<2a% C.=2a% D.无法确定
2.(★★★)将上题中的“H2SO4(aq)”改为“氨水”;其余不变,试选之。( )
3.(★★★★)有甲、乙两种水的乙醇溶液,甲中水的质量分数为 25%,乙中水的质量分数为 15%,将甲、乙两种溶液各取 100 mL 混合,则所得溶液中水的质量分数( )
A.>0.80 B.<0.80 C.>0.20 D.<0.20
4.(★★★★★)在100 g 浓度为 18 mol·L-1密度为ρ(g/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 9 mol·L-1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为( )
A.<100 mL B.=100 mL C.>100 mL D.=mL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提示:氨水越浓密度越小。因为ρ1>ρ2,所以w混离w1 更近,即 w混<0.125。
May
答案:C
歼灭难点训练
1.提示:
答案:A
2.提示:
答案:B
3.提示:水的酒精溶液密度小于 1,即水越多,密度越大。则:
答案:BC
4.解析:由题意知,稀释结果,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成为原来的一半,则溶液的体积成为原溶液体积的 2 倍。18 mol·L-1浓 H2SO4密度比水的密度 1 g·cm-3大的多:ρ(浓 H2SO4)=1.8 g·cm-3,100 g 该浓 H2SO4体积 V 比 100 mL 小得多:V(浓 H2SO4)=mL=56 mL。这样所加水的体积肯定小于 100 mL,但绝对不是100ρ mL,即其所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简单地相加,因而 A 项可选,但 D 项不可选。
答案:A
难点11 浓度不同产物异
May
化学上有许多产物,跟反应物浓度关系密切。鉴于高考常据此设计难题,本篇总结了这些反应。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30 g铜、银合金与80 mL 13.5 mol·L-1的HNO3溶液反应。合金全部溶解,放出气体6.72 L(标准状况下),反应后溶液的pH=0(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
(1)计算HNO3被还原的物质的量;
(2)计算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
●案例探究
[例题]38.4 mg铜跟适量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 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1.00×10-3 mol B.1.60×10-3 mol
C.2.20×10-3 mol D.2.40×10-3 mol
(忽视NO2与N2O4的相互转化)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反应条件——浓度变化时产物种类变化的认识。属化学教学中要求具备的能力。
知识依托:Cu与浓、稀HNO3的反应。
错解分析:忽视了Cu与稀HNO3的反应,就会错选D;只运用Cu与稀HNO3反应解题,就会错选B。
解题思路: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逐渐变小,产生的气体可能是纯净的NO2,也可能是NO2和NO的混合物。
n(Cu)=38.4 mg÷64.0 g·mol-1=0.600 mmol
n(g)=22.4 mL÷22.4 L·mol-1=1.00 mmol
这样,发生的反应可能是下列①一个,也可能是①②两个:
①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于是,本题有以下多种解法。
方法1(极值法):若产生的气体全部是NO2,由化学方程式①得:
n(HNO3)=4n(Cu)=0.600 mmol×4=2.40 mmol
n(NO2)=2n(Cu)=0.600 mmol×2=1.20 mmol
V(NO2)=1.20 mmol×22.4 L·mol-1=26.9 mL>22.4 mL
可见,气体不全是NO2。
若产生的气体全部是NO,由化学方程式②得:
n(HNO3)=8/3n(Cu)=0.600 mmol×8/3=1.60 mmol
n(NO)=2/3n(Cu)=0.600 mmol×2/3=0.400 mmol
V(NO2)=0.400 mmol×22.4 L·mol-1=8.96 mL<22.4 mL
由于气体是NO2和NO的混合物,8.96 mL<V(g)<26.9 mL,
所以1.60 mmol<n(HNO3)<2.40 mmol,
观察备选项可知答案。
方法2(守恒法):根据反应前后N原子守恒和Cu原子守恒得:
n(HNO3)=n[Cu(NO3)2]×2+n(NO2)+n(NO) (N原子守恒)
=n(Cu)×2+n(NO2)+n (NO) (Cu原子守恒)
=0.600 mmol×2+1.00 mmol
=2.20 mmol
方法3(写总反应方程式法):设生成NO2的物质的量为x,则题设条件下的总反应为:
May
0.6Cu+2.2HNO3====0.6Cu(NO3)2+xNO2↑+(1-x)NO↑+1.1H2O
先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Cu、NO2和NO的化学计量数,再根据Cu原子守恒和N原子守恒得出Cu(NO3)2和HNO3的化学计量数,H2O的化学计量数可根据N原子守恒而得出(因与结果无关也可不算出)。
根据方程式及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可知参加反应的HNO3物质的量为2.20 mmol。
方法4(平均分子式法):设HNO3还原产物的平均分子式为NOx,则:
n(Cu)∶n(NOx)=0.600 mmol∶1.00 mmol=3∶5
Cu与HNO3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3Cu+11HNO3====3Cu(NO3)2+5NOx↑+?H2O
先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及Cu和NOx的化学计量数3和5,再根据Cu原子守恒和N原子守恒分别得出Cu(NO3)2和HNO3的化学计量数3和11,H2O的化学计量数因与结果无关可不算出,则:
n(HNO3)=11/3n(Cu)=0.600 mmol×11/3=2.20 mmol
答案:C
变式1:去掉备选项,将问题改为:求还原产物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其他同例题,试解之。
解题思路:在前面“方法4”的基础上得到下式:
3Cu+11HNO3====3Cu(NO3)2+5NOx+5.5H2O
根据O原子守恒得:
33=18+5x+5.5
x=1.9
即NOx为NO1.9。用十字交叉法:
V(NO2)∶V(NO)=9∶1
答案:9∶1
变式2:若例题条件下Cu与HNO3恰好完全反应,二者皆无剩余,欲求开始生成NO时HNO3溶液的浓度,还缺少的条件是________(用必要的文字和字母b表示),开始生成NO时HNO3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请写最后结果)。
解题思路:据变式1解题思路得:
V(NO2)=1.00 mmol×=0.900 mmol
V(NO)=0.100 mmol
生成NO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可求:
8HNO3(稀)~2NO↑
8 2
n(HNO3) 0.100 mmol
n(HNO3)=0.400 mmol
欲求0.400 mmol HNO3的浓度,须知HNO3(aq)的体积——b:
c(HNO3)=
答案:开始生成NO时HNO3(aq)的体积b 4.00×10-4 mol/b
May
●锦囊妙计
当化学反应进行时,反应物不断被消耗。随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不断改变,①有的会造成产物的不同。如,过量Cu放入少量浓HNO3中,开始生成的气体是NO2,后来生成的气体是NO;很稀的HNO3溶液与活泼金属反应还会有H2生成(非信息题可不考虑)。再如,过量活泼金属(如Zn)与少量浓H2SO4的反应,开始时生成的气体是SO2,后来生成的气体是H2。②有的反应不再发生。如,过量Cu与少量浓H2SO4的反应,随反应的进行,浓H2SO4变成了稀H2SO4,Cu与稀H2SO4不再发生反应。再如,过量MnO2与少量浓盐酸的反应,随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成稀盐酸,不再与Mn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③有些本来不能发生的反应,后来能够进行。如稀H2SO4溅在衣服上,水分蒸发后,变成浓H2SO4,也就能使布料脱水炭化。
●歼灭难点训练
1.(★★★)向50 mL 18 mol·L-1 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H2SO4的物质的量( )
A.小于0.45 mol B.等于0.45 mol
C.在0.45 mol和0.90 mol之间 D.大于0.90 mol
2.(★★★★) 14.0 g铜银合金与足量某浓度的硝酸反应,将放出的气体与1.12 L(标准状况)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完全吸收,则合金中铜的质量为( )
A.9.6 g B.6.4 g C.3.2 g D.1.6 g
3. (★★★★)3.2 g 铜与过量硝酸(8 mol·L-1,30 ml)充分反应。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O2和NO,反应后溶液中所含H+为a mol,则此时溶液中所含NO为________mol。
4.(★★★★★)使一定量锌与100 mL 18.5 mol·L-1浓H2SO4充分反应,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33.6 L。将反应后溶液稀释,测得其pH=1.0。
求:(1)生成气体的成分及体积(假设浓H2SO4与Zn反应还原产物只生成SO2);
(2)锌的质量;
(3)开始生成H2时H2SO4的浓度(假设溶液体积无变化)。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解析:题设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Ag+2HNO3(浓)====AgNO3+NO2↑+H2O
3Ag+4HNO3(稀)====3AgNO3+NO↑+2H2O
(1)n(被还原HNO3)=n(NO2)+n(NO)==0.300 mol
(2)设合金中Cu和A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
w(Ag)==0.36
May
答案:(1)0.30 mol (2)0.36
歼灭难点训练
1. A
2.提示:由题意知,Cu、Ag与HNO3反应所得还原产物与O2作用溶于水后又变为HNO3,因此可以认为Cu、Ag所失电子最终被O2而非HNO3所得。
设Cu、Ag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
解得:x=0.050 mol, m(Cu)=64 g·mol-1×0.050 mol=3.2 g
答案:C
3.提示: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分别是Cu(NO3)2和HNO3,依据N原子守恒得:
n(NO)=2n[Cu(NO3)2]+n(HNO3)=2n(Cu2+)+n(H+)
=2×+a mol=(a+0.10) mol
答案:(a+0.10) mol
评注:在反应过程中HNO3有挥发,n(HNO3)-n(NO)=n(HNO3)-n(Cu)所得数值不准确。
4.提示:题设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Zn+2H2SO4(浓)====ZnSO4+SO2↑+2H2O
Zn+H2SO4(稀)====ZnSO4+H2↑
答案:(1)生成SO2 6.7 L,生成H2 26.9 L
(2)97.5 g
(3)12.5 mol·L-1
难点12 顺序不同现象异
化学上有一类反应,将A滴入B中与将B滴入A中现象往往不同,此即所谓:顺序不同现象异。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向下列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振荡,不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A.NH3·H2O B.BaCl2 C.NaOH D.HCl
●案例探究
[例题]下列四组溶液,不论如何滴加,反应现象一定相同的是________。
A.NaOH和CuSO4 B.Ca(OH)2与H3PO4
C.NaOH与AlCl3 D.NaAlO2与HCl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过量反应的认识。
知识依托:无机化学反应。
错解分析:将A滴入B中,A不足,B过量;将B滴入A中,B不足,A过量。A、B比例不同,反应原理和实验现象往往不同,对此认识不清,往往造成错解。
解题思路:逐项分析。
(1)不论NaOH过量,还是CuSO4过量,二者只按下式反应:
May
Cu2++2OH-====Cu(OH)2↓
即过量的NaOH或CuSO4,都不与生成的Cu(OH)2反应。A可选。
(2)①将Ca(OH)2向H3PO4滴加,开始时H3PO4过量,生成可溶于水的Ca(H2PO4)2,至H3PO4消耗完毕。随着Ca(OH)2的不断增加,Ca(H2PO4)2中的H+逐渐被中和掉,先后分别出现CaHPO4沉淀和Ca3(PO4)2沉淀。即开始不生成沉淀,后来生成沉淀。
将H3PO4向Ca(OH)2中滴加,开始时,Ca(OH)2过量,H3PO4被完全中和,生成Ca3(PO4)2沉淀,至Ca(OH)2消耗完毕。随着H3PO4的不断滴加,Ca3(PO4)2逐渐转化为CaHPO4,最后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2PO4)2。即开始生成沉淀,后来沉淀溶解。B不可选。
(3)将NaOH(aq)滴入AlCl3(aq)中,开始产生沉淀,后来沉淀逐渐消失。将AlCl3(aq)滴入NaOH(aq)中,开始不产生沉淀,后来产生沉淀不消失。C不可选。
(4)将NaAlO2滴入稀盐酸中,开始无沉淀产生,后来产生沉淀不消失。将稀盐酸滴入NaAlO2溶液中,开始有白色沉淀产生,后来沉淀逐渐溶解。可见,D不可选。
答案:A
●锦囊妙计
顺序不同现象异,其实质是过量反应和连续反应的结果,做好过量分析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将A溶液滴入B溶液中,开始时,A不足,B过量,A完全反应,B剩余。随着滴加的进行,B溶液将消耗殆尽。这时再滴入的A可能会与A、B反应的产物C反应。
●歼灭难点训练
1.(★★★)向下列溶液中滴入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入稀硫酸,沉淀又溶解的是( )
A.Na2SiO3 B.BaCl2 C.FeCl3 D.NaAlO2
2.(★★★★)向下列一定浓度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铁胶体,没有红褐色沉淀产生,继续滴入氢氧化铁胶体,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 )
A.H2SO4 B.Na2SO4 C.HCl D.C2H5OH
3.(★★★★)一定浓度的下列溶液中滴入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再滴入蒸馏水,沉淀不溶解的是( )
A.Na2SO4 B. (NH4)2SO4 C. Pb(Ac)2 D.HNO3(△)
4.(★★★★★)已知,向Zn2+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Zn(OH)2白色沉淀;但是氨水过量时,沉淀又溶解,生成了Zn(NH3)。此外,Zn(OH)2既可溶于盐酸,也可溶于过量NaOH溶液中,生成ZnO,所以Zn(OH)2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
现有4组离子,每组有2种金属离子。请各选用1种试剂,将它们两者分开,可供选用的试剂有:
A.硫酸 B.盐酸 C.硝酸 D.氢氧化钠溶液 E.氨水 请填写下表:(填写时用字母代号)
离子组
选用的试剂(代号)
沉淀物的化学式
保留在溶液中的离子
(1)Zn2+和Al3+
(2)Zn2+和Mg2+
(3)Zn2+和Ba2+
(4)Fe3+和Al3+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解析:B、D中滴入AgNO3(aq)开始即生成白色沉淀,且沉淀不再溶解。C中滴入AgNO3
May
(aq),生成白色AgOH沉淀,且AgOH沉淀不稳定,在溶液中发生分解反应生成Ag2O,所得暗棕色沉淀(AgOH和Ag2O的混合物)也不溶解。A中滴入少量AgNO3,发生以下反应:Ag++3NH3·H2O====[Ag(NH3)2]++NH4++OH-+2H2O,故无沉淀产生;继续滴入AgNO3(aq),至AgNO3过量时,总反应如下:Ag++NH3·H2O====AgOH↓+NH4+,故有沉淀产生。
答案:A
歼灭难点训练
1.提示:A、B中开始生成白色沉淀,后来沉淀不消失;C中始终未生成沉淀;D中先生成Al(OH)3沉淀,后来Al(OH)3沉淀溶解在过量硫酸中。
答案:D
2.提示:一定浓度的H2SO4(aq)或HCl(aq)中加入少量Fe(OH)3胶体,相互反应,分别生成Fe2(SO4)3(aq)和FeCl3(aq),当胶体过量时,它会在Fe2(SO4)3或FeCl3(aq)里发生凝聚,生成沉淀。
答案:AC
3.提示:C、D能使蛋白质变性,加入蒸馏水,蛋白质不再溶解。
答案:CD
4.提示:(1)Zn2+和Al3+不能用NaOH分开,因为生成的Zn(OH)2和Al(OH)3都能溶于NaOH(aq),但可用NH3·H2O分开,因为Zn(OH)2能溶于氨水,而Al(OH)3不能。
(2)Zn2+和Mg2+可用过量氨水分开,因为在过量氨水中,Zn2+转化为Zn(NH3),而Mg2+转化为Mg(OH)2沉淀;也可用过量NaOH(aq)分开,因为在过量NaOH(aq)中,Zn2+转化为ZnO,而Mg2+转化为Mg(OH)2沉淀。
(3)Zn2+和Ba2+可用H2SO4(aq)分开,因为H2SO4(aq)与Zn2+不反应,但可使Ba2+生成沉淀。
(4)Fe3+和Al3+可用过量NaOH(aq)分开,在过量NaOH(aq)中,Fe3+转化为Fe(OH)3沉淀,而Al3+转化为AlO。
答案:(1)E Al(OH)3 Zn(NH3) (2)DMg(OH)2 ZnO或E Mg(OH)2
Zn(NH3) (3)A BaSO4 Zn2+ (4)D Fe(OH)3 AlO
难点13 较难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某些离子方程式因受规定条件的限制,也就给书写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的甚至很难写出。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1.将Al2(SO4)3(aq)逐滴滴入Ba(OH)2(aq)中,写出可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不写满,也可补充)。
●案例探究
[例题]已知Br2水与FeCl2(aq)发生如下反应:
3Br2+6FeCl2====4FeCl3+2FeBr3
现将112 mL(标准状况)Cl2通入10.0 mL 1.0 mol·L-1的FeBr2(aq)中,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比较物质还原性强弱的能力。
知识依托:①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②Cl2的氧化性。③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May
错解分析:不进行定量分析,误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
2Fe2++4Br-+3Cl2====2Fe3++2Br2+6Cl-
不进行还原性比较,误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
2Br-+Cl2====2Cl-+Br2
解题思路:通过题给反应可比较出Fe3+与Br2的氧化性强弱(Br2强),从而明确Cl2通入FeBr2(aq)中先与Fe2+反应,若Cl2还有剩余再与Br-发生反应。
n(Cl2)==5.00×10-3 mol
n(FeBr2)=10.0×10-3 L×1.0 mol·L-1=1.0×10-2 mol
这样,Fe2+可失去1.0×10-2 mol的电子,而Cl2最多得1.0×10-2 mol的电子,得失电子应守恒,故Br-不失电子。
答案:2Fe2++Cl2====2Fe3++2Cl-
●锦囊妙计
较难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不是以自由移动离子参加反应的,不能写成离子的形式,包括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所有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写成化学式的形式;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某些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若没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也不能写成离子的形式,中学阶段常见的有:
①Cl2通入石灰乳中;
②用NaCl(或萤石)和浓H2SO4制取HCl(或HF);
③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制取NH3。
2.离子方程式不仅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还遵循电荷守恒规律。水解相互促进离子方程式的配平,可先进行电荷守恒配平。
3.原电池和电解池两极上的电极反应式叠加不一定是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多离子溶液中,离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也是应该注意的。如得电子能力:Br2>Fe3+>I2。
●歼灭难点训练
1.(★★★)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将NaAlO2(aq)和AlCl3(aq)混合: (水解相互促进,反应进行到底,下同);
(2)将10.00 mL 0.10 mol·L-1的NaHCO3(aq)与5.00 mL 0.10 mol·L-1的KAl(SO4)3(aq)混合: 。
2.(★★★★)
(1)向NaHSO4(aq)中,逐滴加入Ba(OH)2(aq)至中性,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aq),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已知还原能力:I->Fe2+>Br-,则:
(1)少量Cl2通入FeI2(aq)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过量Cl2通入FeI2(aq)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将1.2 mol Cl2通入含有FeI2 1.0 mol的水溶液中: 。
4.(★★★★★)铝铵矾[NH4Al(SO4)2·12H2O]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将它溶于水配成溶液,然后逐滴滴入NaOH(aq),已知:NH+AlO+H2O====Al(OH)3↓+NH3↑,写出先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 ,
May
(2) ,
(3)NH3·H2ONH3↑+H2O,
(4) 。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提示:(1)开始滴入Al2(SO4)3(aq),Al2(SO4)3不足,Ba(OH)2过量,Ba2+完全转化为BaSO4↓,Al3+完全转化为AlO
2Al3++3SO+3Ba2++8OH-====3BaSO4↓+2AlO+4H2O
该反应持续至OH-消耗完毕,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Ba2+,阴离子是AlO,即为Ba(AlO2)2(aq)。
(2)继续滴入Al2(SO4)3(aq),发生下列反应:
12H2O+2Al3++3SO+6AlO+3Ba2+====3BaSO4↓+8Al(OH)3↓
因为Al3+与AlO水解相互促进,所以有H2O参加反应。
答案:(1)2Al3++3SO+3Ba2++8OH-====3BaSO4↓+2AlO+4H2O
(2)12H2O+2Al3++3SO+6AlO+3Ba2+====3BaSO4↓+8Al(OH)3↓
歼灭难点训练
1.提示:先根据电荷守恒配平。
答案:(1)3AlO+Al3++6H2O==== 4Al(OH)3↓
(2)3HCO+Al3+====Al(OH)3↓+3CO2↑
2.提示:
(1)Na+不参加反应,溶液呈中性时,HSO中的H+与Ba(OH)2中的OH-皆无剩余:2HSO+Ba2++2OH-====2H2O+BaSO4↓+SO,或2H++SO+Ba2++2OH-====2H2O+BaSO4↓。
(2)上面所得中性溶液,实为Na2SO4(aq),继续滴入Ba(OH)2(aq)发生以下反应:Ba2++SO==== BaSO4↓。
答案:(1)2H++SO+Ba2++2OH-====2H2O+BaSO4↓
(2)Ba2++SO====BaSO4↓
3.提示:还原性强的,首先要失电子,故(1)中只有I-失电子;而(2)中I-和Fe2+都失电子,二者全部被氧化;(3)中I-全部被氧化,Fe2+部分被氧化:
May
n(氧化I-的Cl2)=n(I-)=1.0 mol
n(氧化Fe2+的Cl2)=n总(Cl2)-n(氧化I-的Cl2)=0.2 mol
n(被氧化的Fe2+)=0.4 mol
n反(I-)∶n反(Fe3+)∶n反(Cl2)=2.0 mol∶0.4 mol∶1.2 mol=5∶1∶3。
据此,可写出离子方程式。
答案:(1)2I-+Cl2====2Cl-+I2
(2)2Fe2++4I-+3Cl2====6Cl-+2Fe3++2I2
(3)2Fe2++10I-+6Cl2====2Fe3++5I2+12Cl-
4.提示:先比较NH与Al3+结合OH-的能力:若NH先与OH-结合,则生成的NH3· H2O还是能与Al3+结合释出NH,故结合OH-的先后顺序为:先Al3+后NH。
再分析Al(OH)3与NH结合OH-的能力:由于NH3·H2O不能溶解Al(OH)3,故NH先于Al(OH)3与OH-结合。NH完全变为NH3·H2O后,随滴加的进行,c(OH-)渐大,c(OH-)至一定程度,Al(OH)3沉淀开始溶解产生AlO:
Al(OH)3+OH-====AlO+2H2O
答案:(1)Al3++3OH-====Al(OH)3↓
(2)NH+OH-NH3·H2O
(4)Al(OH)3+OH-====AlO+2H2O
难点14 结晶水合物的析出
溶液中晶体的析出是初中学习的内容,初中学习时要求低,不能满足于高考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深入学习。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t℃时向a g饱和Na2CO3(aq)中加入1.06 g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冷却到原温度,结果溶液全部变为晶体(Na2CO3·10H2O)。求:
(1)S(Na2CO3)与a的关系式,S=_____________(S代表溶解度)。
(2)a的取值范围。
●案例探究
[例题]已知某温度下,无水Na2CO3的溶解度是10.0 g/(100 g水)。在该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aq)中加入1.06 g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试求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析出结晶水合物的计算能力。
知识依托: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
错解分析:常见错解有三:一是忽略析出的碳酸钠晶体中含有结晶水,二是不知道析出的碳酸钠晶体中含多少结晶水,三是认为析出的碳酸钠晶体中只含有1.06 g碳酸钠和相应的结晶水。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有两种方法,一是过程思维法,二是终态思维法。
方法1(过程思维法):先求加入的1.06 g无水Na2CO3形成并析出晶体的质量m1(Na2CO3·10H2
May
O)及溶液中由此减少的水的质量m1(H2O)
Na2CO3 ~ Na2CO3·10H2O ~ 10H2O
106 g 286 g 180 g
1.06 g m1(Na2CO3·10H2O) m1(H2O)
m1(Na2CO3·10H2O)=2.86 g m1(H2O)=1.80 g
再求溶解在1.80 g水中Na2CO3的质量m2(Na2CO3),及这些Na2CO3析出所形成晶体的质量m2(Na2CO3·10H2O)和溶液由此而减少水的质量m2(H2O)
m2(Na2CO3)==0.180 g
Na2CO3 ~ Na2CO3·10H2O ~ 10H2O
106 g 286 g 180 g
0.180 g m2(Na2CO3·10H2O) m2(H2O)
m2(Na2CO3·10H2O)=0.486 g m2(H2O)=0.306 g
依次类推,求m3(Na2CO3)及m3(Na2CO3·10H2O)和m3(H2O),直至所得晶体质量mi(Na2CO3·10H2O)在(Na2CO3·10H2O)的和中可以忽略为止。
m3(Na2CO3)==0.0306 g
Na2CO3 ~ Na2CO3·10H2O ~ 10H2O
106 g 286 g 180 g
0.0306 g m3(Na2CO3·10H2O) m3(H2O)
m3(Na2CO3·10H2O)=0.0826 g m3(H2O)=0.0520 g
m4(Na2CO3)==0.00520 g
m4(Na2CO3·10H2O)==0.0140 g
……(生成固体质量以0.170倍递减)
最后得出所得晶体质量m(Na2CO3·10H2O)
m(Na2CO3·10H2O)=(Na2CO3·10H2O)
=2.86 g+0.486 g+0.0826 g+0.0140 g+……
=3.44 g
方法2(终态思维法):设最终析出Na2CO3·10H2O的质量为x,则其中含有Na2CO3和水的质量分别为:
m(Na2CO3)= m(H2O)=
这样,若将(-1.06 g) Na2CO3溶解在质量为
May
的水中,在题设温度下,当形成饱和溶液,所以:
x=3.45 g。
答案:3.45 g
评注:二法相比,方法一不及方法二简捷、准确。方法一之答案较方法二之答案出现一定的误差,是有效运算和四舍五入的结果。若进行纯数字运算,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应该是完全相同的。
●锦囊妙计
求析出结晶水合物的质量,常有两种思维:(1)过程思维:按晶体析出分过程计算的一种方法,思维朴素易接受,但计算量大;(2)终态思维:摒弃晶体析出过程,直接由最终结果计算的方法,优点是计算量相对较小。
●歼灭难点训练
1.(★★★)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aq)中加入1.06 g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是( )
A.等于1.06 g B.大于1.06 g而小于2.86 g
C.等于2.86 g D.大于2.86 g
2.(★★★)将例题中的“10.0 g”改为“50.0 g”,其他不变,试求之。
3.(★★★★)t℃时,向足量饱和Na2CO3(aq)中,加入1.06 g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并冷却至t℃,最终所得晶体质量为5.83 g,求该温度下Na2CO3的溶解度。
4.(★★★★★)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俗名海波、大苏打。现向定量饱和Na2S2O3(aq)中加入m g无水Na2S2O3固体,搅拌后静置,得到一定质量的Na2S2O3·5H2O晶体,欲求所得晶体质量x(g),还必须补充一个条件。则:
(1)所补充的条件是 (用字母表示,但要说明它的含义);
(2)写出求所得晶体质量的计算式,x=______。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解析:(1)最后所得晶体质量为(a+1.06)g,其中含Na2CO3质量是:106(a+1.06)/286 g,含水质量为:180(a+1.06)/286 g;则:
S=×100 g=g
(2)由于S>0,所以:2650a-4770>0,a>1.8。
答案:(1)S=g (2)a>1.8
歼灭难点训练
1. D
2.解析:设析出Na2CO3·10H2O质量为x,则:其中含Na2CO3质量为106 x/286,含水质量为180 x/286;
(106x/286-1.06 g)∶50.0 g=(180x/286)∶100g
x=18.9 g
答案:18.9 g
3.解析:5.83 g Na2CO3·10H2O中含Na2CO3质量5.83 g×106/286=2.16 g,含水质量5.83 g
May
×180/286=3.67 g。
则:
S(Na2CO3)=30.0 g
答案:30.0 g
4.提示:(1)所补充的条件是:一定温度下,Na2S2O3在水中的溶解度S(g)。(若未指明温度,该小题不能得分)
(2)所得x(g) Na2S2O3·5H2O中:m(Na2S2O3)=g,m(水)=g,
则
答案:(1)一定温度下,Na2S2O3在水中的溶解度S(g)
(2)
难点15 多离子盐溶液的结晶
多离子盐溶液中晶体的析出属初中所学内容,但初中所学不能满足于高考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有必要加深。
●难点磁场
请试做以下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已知四种物质在水中、液氨中的溶解度(g溶质/100 g溶剂)如下表:
溶质
溶剂
AgNO3
Ba(NO3)2
AgCl
BaCl2
水
170
9.3
1.5×10-4
33.3
液氨
86
97.2
0.8
0
(1)分别是1.0 mol· L-1的Ag+、Ba2+、NO-3和Cl-在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分别是0.50 mol·L-1的以上四种离子在液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得出以上结论的依据是 。
(4)将以上四种离子按适当浓度混合于液氨之中,能否有AgCl沉淀析出?
答:________(“能”或“否”)。
●案例探究
[例题]下面是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 g H2O):
NaNO3 KNO3 NaCl KCl
10℃ 80.5 20.9 35.7 31.0
100℃ 175 246 39.1 56.6
(计算时假定:①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②过滤晶体时,溶剂损耗忽略不计)
May
(1)取23.4 g NaCl和40.4 g KNO3,加70.0 g H2O,加热溶解。在100℃时蒸发掉 50.0 g H2O,维持该温度,过滤析出晶体,计算所得晶体的质量(m高温)。
将滤液冷却至10 ℃,待充分结晶后过滤。计算所得晶体的质量(m低温)。
(2)另取34.0gNaNO3和29.8 g KCl,同样进行如上实验。10℃时析出的晶体是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100℃和10℃得到的晶体质量(m′高温和m′低温)分别是多少?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多离子溶液中晶体的析出(实为沉淀生成)和溶解度的计算技能。
知识依托:物质的结晶。
错解分析:不了解物质的结晶与复分解反应的关系,(1)问无解;没看出(2)问数据的巧妙而费解。
解题思路:(1)100℃时S (NaCl)最小,所以析出NaCl晶体,则不析出KCl、NaNO3;KNO3溶液未达饱和,亦不会析出。
m高温=23.4 g-39.1 g×(70.0 g-50.0 g)÷100 g
=23.4 g-7.82 g
=15.6 g
将溶液冷却到10℃,析出晶体为KNO3和NaCl,析出KNO3晶体质量为:
40.4 g-20.9 g×(70.0g-50.0 g)÷100 g
=40.4 g-4.18 g
=36.2 g
析出NaCl晶体的质量为:(39.1 g-35.7 g)×(70.0 g-50.0 g)÷100 g=0.68 g
则:m低温=0.68 g+36.2 g=36.9 g
(2)两种原始溶液中,各种盐的物质的量都相等。
n(NaCl)==n(KNO3)==n(NaNO3)
==n(KCl)==0.400 mol。
因而溶解后得到的两种溶液中四种离子浓度完全相同,根据溶解度数据可知,100℃时蒸发后得到的是NaCl晶体,冷却后得到的是KNO3晶体,但也含有少量的NaCl。所以第(2)小题不必再计算,便知:
m′高温=m高温=15.6 g m′低温=m低温=36.9 g
答案:(1)15.6 g 36.9 g (2)15.6 g 36.9 g
●锦囊妙计
多离子溶液中的任何一种阳离子与任何一种阴离子相结合都可构成为溶液的一种溶质,若忽略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即假定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当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时,不论蒸发还是降温,溶解度最小的溶质首先析出,且析出盐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与溶液中的其他阴离子(或其他阳离子)不会结晶析出,但与析出盐晶体中阴、阳离子无关的其他阴、阳离子所形成的溶质有析出的可能。
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不等,则有析出多种晶体的可能。若SA>SB>SC>SD,则晶体析出的先后顺序为:D、C、B,一般不会析出A。
●歼灭难点训练
1.(★★★)取100 g H2O,配成10℃饱和KCl溶液,又取50 g 水,加入35.4 g NaNO3,配成10℃ NaNO3溶液。将以上两溶液混合后,10℃时有 种晶体析出,质量是______g,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析出该晶体的原因是 (溶解度见例题)。
May
2.(★★★)将例题中的“40.4 g KNO3”改为“29.8 g KCl”,其他不变,试求m高温和m低温。
3.(★★★★)将例题中的“23.4 g NaCl和40.4 g KNO3”改为“0.120 mol KCl和0.110 mol NaNO3”,其他不变,求m高温和m低温。
4.(★★★★★)某化学兴趣小组欲从NaNO3和KCl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KNO3,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假设:①混合溶液中,n(KCl)=n(NaNO3);②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溶液中各种溶质在100℃和10℃的溶解度参照例题。试回答下列问题:
(1)①的主要操作是 ;
②的主要操作是 。
(2)晶体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若含有杂质可能是____________。晶体C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若含有杂质可能____________;通过实验确定晶体C中是否含有该杂质的方法是 。
(3)若晶体C中确实含有杂质,进一步提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解析:(4)若析出BaCl2沉淀之后,Ag+与剩余Cl-的浓度超过了饱和AgCl液氨溶液中Ag+和Cl-的浓度就会有AgCl沉淀析出。
答案:(1)Ag++Cl-====AgCl↓ Ba2++2NO====Ba(NO3)2↓
(2)Ba2++2Cl-====BaCl2
(3)溶液中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有沉淀生成,而溶解度小者首先形成沉淀析出
(4)能
歼灭难点训练
1.解析:10℃时,KNO3溶解度最小,所以首先计算是否有KNO3晶体析出。
100 g+50 g=150 g水中能溶解KNO3质量为:
=31.4 g
而n(NaNO3)==n(KCl)==0.416 mol
则析出KNO3质量为:
101 g·mol-1×0.416 mol-31.4 g=42.0 g-31.4 g=10.6 g
析出KNO3晶体,则不析出KCl晶体和NaNO3晶体。
其次,计算是否有NaCl晶体析出。
150 g水能溶解NaCl质量为:
=53.6 g
May
此时溶液中共有NaCl质量为:
58.5 g·mol-1×0.416 mol=24.3 g
可见,不会有NaCl晶体析出。
答案:一 10.6 KNO3 因为溶液中存在K+、Na+、NO、Cl-四种离子,可以自由组合成KCl、KNO3、NaCl、NaNO3四种物质,在10℃时,S(KNO3)<S(KCl),所以可能有KNO3晶体析出,S(NaCl)<S(NaNO3),所以可能有NaCl晶体析出,经计算知,只析出KNO3晶体。
2.解析:100℃时。70.0 g-50.0 g=20.0 g水溶解NaCl和KCl的质量分别是:
m(NaCl)=39.1 g×20.0 g/100 g=7.82 g
m(KCl)=56.6 g×20.0 g/100 g=11.3 g
10℃时,20.0 g水溶解NaCl和KCl的质量分别是:
m′(NaCl)=35.7 g×20.0 g/100 g=7.14 g
m′(KCl)=31.0 g×20.0 g/100 g=6.20 g
则:m高温=23.4 g-7.82 g+29.8 g-11.3 g=34.1 g
m低温=7.82 g-7.14 g+11.3 g-6.20 g=5.8 g
答案:34.1 g 5.8 g
3.解析:100℃时,NaCl不析出,因为:
58.5 g·mol-1×0.110 mol-=6.44 g-7.82 g<0
那么,NaNO3亦不析出,因NaNO3与NaCl物质的量相等,且溶解度大;同理KNO3亦不析出,因KNO3与NaNO3物质的量相等,且溶解度大。
KCl亦不析出,因为:
74.5 g·mol-1×0.120 mol-=8.94 g-11.3 g<0
则:m高温=0
降温至10℃,析出KNO3:
101 g·mol-1×0.110 mol-=11.1 g-4.18 g=6.9 g
那么,NaNO3不会析出。KCl亦不析出,因为:
74.5 g·mol-1×(0.120 mol-0.110 mol)-=0.745 g-6.20 g<0
NaCl亦不析出,因为:
58.5 g·mol-1×0.110 mol-=6.44 g-7.14 g<0
则:m低温=6.9 g
答案:0 6.9 g
4.解析:从含有4种离子:K+、Na+、Cl-和NO的溶液中提取KNO3,应该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而原溶液可能是不饱和的(对KNO3而言)、低温的。欲冷却,应制成高温的;欲使KNO3
May
饱和,要蒸发水分——此为操作①。高温(100℃)下蒸发水,溶解度小者就会首先析出(NaCl)——此为A主要成分。过滤出NaCl晶体,然后冷却的饱和溶液——此即操作②,可析出晶体——主要是KNO3,也含有少量NaCl——C的主要成分。进行再结晶可提纯KNO3。
答案:(1)①蒸发水分,并将溶液控制在较高温度(如100℃)下,过滤析出晶体
②冷却至较低温度(如10℃),过滤析出晶体
(2)NaCl KNO3 KNO3 NaCl 用焰色反应检验是否含有Na+,用AgNO3(aq)和稀HNO3检验是否含有Cl-
(3)重结晶
难点16 水的电离
如何判断(或计算)溶液中c水(H+)或c水(OH-)的大小,如何找出c水(H+)与c水(OH-)的物料守恒关系,是本篇解决的问题。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Na2S(aq)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2c(Na+)+c(H+)====c(S2-)+c(HS-)+c(OH-)
B.c(Na+)+c(H+)====2c(S2-)+c(HS-)+c(OH-)
C.c(H+)+c(HS-)+2(H2S)====c(OH-)
D.c(Na+)====2c(S2-)+2(HS-)+2c(H2S)
●案例探究
[例1]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c(OH-)为
A.1.0×10-7 mol·L-1 B.1.0×10-6 mol·L-1
C.1.0×10-2 mol·L-1 D.1.0×10-12 mol·L-1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不同条件下水电离程度的认识,同时考查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知识依托:水的离子积。
错解分析:pH=12的溶液,可能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盐溶液。忽略了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就会漏选D。
解题思路:先分析pH=12的溶液中c(H+)、c(OH-)的大小。由c(H+)=10-pH得:
c(H+)=1.0×10-12 mol·L-1
c(OH-)=1.0×10-2 mol·L-1
再考虑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碱,也可能是强碱弱酸盐。
最后进行讨论:
(1)若溶质为碱,则溶液中的H+都是水电离生成的:
c水(OH-)=c水(H+)=1.0×10-12 mol·L-1
(2)若溶质为强碱弱酸盐,则溶液中的OH-都是水电离生成的:
c水(OH-)=1.0×10-2 mol·L-1
答案:CD
[例2](NH4)2CO3(aq)中存在________种粒子。试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电荷守恒,写出一个用离子浓度表示的等式: ;
(2)根据水的电离,写出一个含有c(H+)和c(OH-)的等式: ;
(3)根据(NH4)2CO3中,C、N原子个数关系,写出一个含有c(NH+4)和c(CO)的等式: 。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认识;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归纳水解问题的能力。
May
知识依托:盐类的水解。
错解分析:不清楚CO与其所带电荷的关系而错解(1);不清楚H2CO3、HCO中氢的来源及他们与水电离的OH-的关系而错解(2);不清楚(NH4)2CO3中C、N原子个数比为1∶2,及碳、氮的具体存在形式而错解(3)。
解题思路:(NH4)2CO3(aq)中存在以下几种水解和电离方程式:
(NH4)2CO3====2NH+CO
H2OH++OH-
NH+H2ONH3·H2O+H+
CO+H2OHCO+OH-
HCO+H2OH2CO3+OH-
以上所列粒子,除(NH4)2CO3外都存在,共有8种。
虽然NH与CO的水解能够相互促进,但不够剧烈,故水解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1)由于1个CO带2个负电荷,即c(CO)所带负电荷可表示为:2c(CO),根据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可得答案。
(2)水电离出的H+与OH-是相等的,但水电离出的H+不全部独立的存在于溶液中,有的存在于HCO中,有的存在于H2CO3,故由水电离出的H+总数可以浓度形式表示为:c(H+)+c(HCO)+2c(H2CO3)。同样,水电离出的OH-也不全部独立存在于溶液中,有的被NH俘获存在于NH3·H2O中,被NH+4俘获的OH-数与它们结合生成的NH3·H2O数是相等的,故由水电离出的OH-总数可以用浓度形式表示为:c(OH-)+c(NH3·H2O)。
(3)(NH4)2CO3中,N(N)∶N(C)=2∶1。(NH4)2CO3中的N原子,有的存在于NH中,有的存在于NH3·H2O中,其总数以浓度形式可表示为:c(NH)+c(NH3·H2O)。(NH4)2CO3中的C原子,有的存在于CO中,有的存在于HCO中,还有的存在于H2CO3中,其总数以浓度形式可表示为:c(CO)+c(HCO)+c(H2CO3)。依据N、C原子个数比答案可得。
答案:8 (1)c(NH)+c(H+)====c(OH-)+c(HCO)+2c(CO)
(2)c(H+)+c(HCO)+2c(H2CO3)====c(OH-)+c(NH3·H2O)
(3)c(NH)+c(NH3·H2O)====2c(CO)+2c(HCO)+2c(H2CO3)
●锦囊妙计
一、c水(H+)[或c水(OH-)]的求解规律
May
1.强酸溶液:
c水(H+)×c酸(H+)=Kw[或c水(H+)=]
弱酸溶液中:
c水(H+)=
2.碱溶液中:
c水(OH-)·c碱(OH-)=Kw[或c水(OH-)= ]
对于弱碱中的氨水溶液:
c水(OH-)=
3.盐溶液中,c水(H+)、c水(OH-)的求解规律:
(1)常温下,强碱弱酸盐溶液中,c水(H+)或c水(OH-)的求解规律分别是
c水(OH-)=10pH-14
c水(H+)=c溶液(H+)+[HiA(n-i)-]=10-pH+[HiA (n-i)-]
(An-代表弱酸根离子)
(2)常温下,强酸弱碱盐溶液中,c水(H+)、c水(OH-)的求解规律分别是
c水(H+)=10-pH
c水(OH-)=c溶液(OH-)+c[M(OH)n-1]
(Mn+代表弱碱阳离子)
二、有关溶液的物料守恒
1.强酸弱碱盐溶液中:
c(H+)=c(OH-)+c(被弱碱阳离子结合的OH-)
2.强碱弱酸盐溶液中:
c(OH-)=c(H+)+c(被弱酸根结合的H+)
3.对所有盐溶液而言都可根据溶质的分子组成列出一个阴、阳离子浓度的关系式。
●歼灭难点训练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水分子中只有1个分子发生电离,则n值是( )
A.107 B.5.56×108
C.1.0×10-14 D.55.6
2.(★★★★)常温下,在pH都等于9的NaOH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浓度分别为A mol·L-1与B mol·L-1,则A与B的关系为( )
A.A>B B.A=10-4 B
C.B=10-4A D.A=B
3.(★★★★)在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0×10-13 mol·L-1,则此溶液中一定不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
May
A.Fe3+、NO、Cl-、Na+ B.Ca2+、HCO、Cl-、K+
C.NH、Fe2+、SO、NO D.Cl-、SO、K+、Na+
4.(★★★★★)Na3PO4(aq)中有多种分子和离子,其总数为 种。试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一个以离子浓度表示的电荷守恒等式: 。
(2)写出一个含有c(OH-)和c(H+)的等式: 。
(3)根据Na3PO4中Na、P原子个数关系,写出一个含有c(Na+)和c(PO)的等式: 。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提示:根据电荷守恒,可知A错B对。根据由水电离产生的H+和OH-个数相等,可知C对。根据Na2S中,Na+个数是S2-的两倍,可知D对。
答案:BCD
歼灭难点训练
1.提示:常温下,c(H+)=1.0×10-7 mol·L-1,即每升水中已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是1.0×10-7 mol,而每升水的物质的量是,则:
n=mol∶10-7 mol=5.56×108
答案:B
2.提示:本题有两种解法。
方法1(常规解法):NaOH(aq)中:
c水(OH-)=c水(H+)=mol·L-1=1.0×10-5 mol·L-1
CH3COONa(aq)中:
c′水(OH-)=c′总(OH-)=10-9 mol·L-1
则A∶B=10-4
方法2(巧解法):NaOH(aq)中,水的电离被抑制;CH3COONa(aq)中,水的电离被促进;故A<B。
答案:B
3.提示:c水(H+)=1.0×10-13 mol·L-1,则该溶液可能是强碱性溶液,也可能是强酸性溶液,总之,水的电离被抑制。因而“一定不可能大量存在”是指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不能大量存在。
答案:BC
评注:若去掉题干中的“不可”,则选D。若去掉题干中的“一定不”,则选AD。
4.提示:Na3PO4完全电离,水部分电离:
Na3PO4====3Na++PO
H2OH++OH-
PO发生系列水解:
PO+H2OHPO+OH-
May
HPO+H2OH2PO+OH-
H2PO+H2OH3PO4+OH-
答案:8
(1)c(Na+)+c(H+)==c(OH-)+3c(PO)+2c(HPO)+c(H2PO)
(2)c(H+)+c(HPO)+2c(H2PO)+3c(H3PO4)==c(OH-)
(3)c(Na+)==3c(PO)+3c(HPO)+3c(H2PO)+3c(H3PO4)
难点17 溶液的pH
溶液的pH,教材内容较为简单,考题却有一定的难度。本篇的设置以高考难度为准。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在25 ℃时向V mL pH=a的盐酸中,滴加pH=b的NaOH(aq)10 V mL时,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恰好等于Na+的物质的量,则a+b的值是
A.13 B.14 C.15 D.不能确定
●案例探究
[例题]常温下,将100.10 mL 0.0010 mol·L-1的NaOH(aq)与99.90 mL 0.0010 mol·L-1的HCl(aq)混合均匀,然后滴入2滴酚酞试液,试通过计算说明溶液的颜色。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计算pH的能力。
知识依托:酸碱中和反应及pH的变色范围。
错解分析:只依据碱过量,而判定溶液变红色。殊不知,pH小于8.2的酚酞溶液呈无色,pH介于8.2~10.0之间的酚酞溶液呈浅红色,只有pH大于10.0的酚酞溶液才呈红色。
解题思路:本题是一个有关pH的计算题,不是一个简单的过量判断题。由于碱过量,所以须先算出混合溶液的c(OH-),再求pH。
c混(OH-)=
=1.0×10-6 mol·L-1
pOH=6
pH=14-6=8
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答案:无色
●锦囊妙计
溶液稀释或混合时,pH的变化规律及求解方法
(1)强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增加1,但所得值不能大于7;弱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增加值小于1,所得值也不能大于7。
强碱溶液,每稀释10倍,pH减小1,但所得值不能小于7;弱碱溶液,每稀释10倍,pH减小值小于1,所得值也不能小于7。
(2)酸酸混合,先求c混(H+),再求pH。
(3)碱碱混合,先求c混(OH-),再求c混(H+)[或pOH],最后求pH。
(4)酸碱混合,酸过量时,先求c混(H+),再求pH; 碱过量时,先求c混(OH-),再转化为c混(H
May
+),最后求pH。
●歼灭难点训练
1.(★★★)为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AG=lg,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中性溶液的AG=0
B.酸性溶液AG<0
C.常温下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AG=12
D.常温下0.1 mol·L-1盐酸溶液的AG=12
2.(★★★★)在25℃时,分别用pH=9、pH=10的两种氨水中和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消耗氨水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则V1和V2的关系是( )
A.V1=10V2 B.V1>10V2 C.V1<10V2 D.V2>10V1
3.(★★★★)弱酸HY溶液的pH=3.0,将其与等体积水混合后的pH范围是( )
A.3.0~3.3 B.3.3~3.5 C.3.5~4.0 D.3.7~4.3
4.(★★★★★)20℃时,若体积为Va,pH=a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为Vb,pH=b的某一元强碱相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Va<Vb和a=0.5b,请填写下列空白:
(1)a值可否等于3(填“可”或“否”)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a值可否等于5(填“可”或“否”)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解析:根据电荷守恒,反应后的溶液中:
c(Na+)+c(H+)=c(OH-)+c(Cl-)
由于c(Na+)=c(Cl-)
所以:c(OH-)=c(H+)
即酸所提供的n(H+)等于碱所提供的n(OH-):
10-a mol·L-1×V mL=10b-14 mol·L-1×10V mL
解得:a+b=13。
答案:A
歼灭难点训练
1. AD
2.解析:因为pH1=9,所以c1(OH-)=10-5 mol·L-1;因为pH2=10,所以c2(OH-)=10-4 mol·L-1
根据题意得:c1(NH3·H2O)V1=c2(NH3·H2O)V2
由于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则>10,即V1>10V2。
答案:B
3.解析:(虚拟法):虚拟HY为强酸,则将其与等体积水混合后
c(H+)=×10-3 mol·L-1 pH=3+lg2=3.3
事实上HY为弱酸,随着水的加入,还会有部分H+电离出来,故
c(H+)>×10-3 mol·L-1 pH<3.3
May
答案:A
4.解析:
(1)若a=3,则由a=0.5b推知b=6,这与pH=6的溶液是强碱溶液相矛盾,故答案为:否。
(2)若a=5,则ca(H+)=10-5 mol·L-1
再由a=0.5b推知b=10,则cb(H+)=10-10 mol·L-1,cb(OH-)=10-4 mol·L-1
由于酸碱相混恰好中和,所以
Va·ca(H+)=Vb·cb(OH-)
=10>1
这与题意Va<Vb不符,故答案仍为:否。
(3)由题意知,Va·ca(H+)=Vb·cb(OH-),则
=10a+b-14
因为Va<Vb即<1,则
10a+b-14<1=100 a+b-14<0
将a=0.5b代入得:a<
又因为pH=b=2a>7(碱性溶液)
所以,a>;
总之,。
答案:(略)
难点18 溶液的蒸干与浓缩
将溶液蒸干,不一定能得到溶液中的溶质。究竟得到什么,要受水解平衡等条件的限制。
●难点磁场
请试做以下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1.加热蒸干Al2(SO4)3(aq),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写化学式)。
2.加热蒸干NaHCO3(aq),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写化学式)。
●案例探究
[例题]把AlCl3(aq)蒸干灼热,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蒸干条件下水解平衡移动的认识。
知识依托:强酸弱碱盐的水解及HCl的挥发性。
错解分析:忽视了AlCl3的水解,认为得到AlCl3;忽视了题干中的“灼烧”二字,认为得到Al(OH)3。文字表述能力差,也是失分的一个主要因素。
解题思路:先写出AlCl3的水解方程式。再根据水解反应吸热判定受热条件下AlCl3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并判定H2O、HCl谁更易逸入空气。最后根据弱碱不稳定,可知灼烧产物是Al2O3。
答案:AlCl3(aq)中存在下列水解平衡:
May
AlCl3+3H2OAl(OH)3+3HCl
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受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蒸干过程中,HCl比H2O更易逸出,HCl的逸出,使得AlCl3的水解加剧,生成Al(OH)3沉淀;同时,也有部分Al(OH)3发生了分解反应。灼烧所得固体时,Al(OH)3全部分解:
Al(OH)3Al2O3+3H2O↑
最后所得固体为Al2O3。
评注:只是蒸干AlCl3(aq),将得到Al(OH)3和Al2O3的混合物;蒸干并灼烧时只得到Al2O3固体。
●锦囊妙计
水解平衡,遵循勒夏特列原理,不同溶液的蒸干,具有一定规律。
1.强碱强酸盐不水解,加热蒸发其水溶液得其固体。
2.弱碱与易挥发性酸形成的盐,水解生成易挥发性酸,加热蒸发其水溶液有碱生成;若碱难溶解,则生成沉淀;若碱易挥发,则逸出气体。
3.弱碱与难挥发性酸生成的盐,水解生成难挥发性酸,若碱不挥发,则加热蒸发其水溶液得其盐的晶体。
4.多元弱酸的正盐,不论弱酸是不是易挥发,蒸干其水溶液,都得到原来的溶质,只要阳离子水解,产物不易挥发。
5.易挥发性弱酸的酸式盐,加热蒸干得其正盐,只要阳离子水解产物不挥发。
6.易被氧化的盐,加热蒸干过程中,盐被O2氧化。
●歼灭难点训练
1.(★★★)把FeCl3(aq)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 )
A.无水三氯化铁 B.氢氧化铁
C.氧化亚铁 D.三氧化二铁
2.(★★★)把Na2SO3(aq)蒸干,最后所得固体是( )
A.亚硫酸钠 B.硫酸钠
C.氢氧化钠 D.碳酸钠
3.(★★★★)把含有HCl和H2SO4各18 mmol的混合酸 100 mL,加热浓缩至1 mL,最后剩余液体是___________,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4.(★★★★★)二战期间,丹麦科学家玻尔被迫离开被德军占领的祖国时,为了表明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就把自己获得的金质诺贝尔奖章放在盛有王水的玻璃瓶中留了下来:
Au+HNO3+3HCl===AuCl3+NO↑+2H2O
玻尔走后,纳粹分子窜进他的实验室,那瓶溶有金质奖章的溶液就在纳粹眼皮底下,纳粹分子却一无所知,多么高明的隐藏奖章的方法啊!德军战败后,玻尔回到自己的实验室,他从溶液中提取出金,重新铸成了诺贝尔奖章,新奖章显得更加光彩夺目。则下面所列方法中,你认为不能从溶有黄金的王水中提取出金的是________。
A.用铁置换 B.电解其水溶液
C.先蒸发水分后灼烧固体 D.渗析或过滤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解析:加热蒸发,虽然Al2(SO4)3的水解平衡向右移动:
Al2(SO4)3+6H2O2Al(OH)3+3H2SO4
但是H2SO4并不挥发。相反,由于水分的挥发,H2SO4浓度逐渐增大;这样,又将Al(OH)3溶解。所以最终得到Al2(SO4)3固体。
答案:Al2(SO4)3
May
2.解析:加热蒸发水分,下列水解平衡向右移动:
NaHCO3+H2ONaOH+H2CO3
H2CO3分解逸出CO2,平衡进一步向右移动,同时又有水分挥发,所以NaOH浓度增大。NaOH浓度大到一定程度,就会与未水解的NaHCO3发生下列反应:
NaHCO3+NaOH====Na2CO3+H2O
水分蒸发完毕,最终得Na2CO3固体。
答案:Na2CO3
歼灭难点训练
1. D
2.提示:蒸干过程中,Na2CO3被氧化:
2Na2SO3+O2====2Na2SO4
答案:B
3.提示:液体加热浓缩至1 mL时,c(H2SO4)==18 mol·L-1,稀H2SO4(aq)变为浓H2SO4(aq),使得受热过程中未随H2O(g)一同逸出的HCl也不能存在,因为浓H2SO4具有强吸水性。
答案:浓H2SO4(aq) 18 mol·L-1
4.解析:题给反应是一很重要的信息,它告诉我们黄金溶于过量的王水中,得到了HNO3、HCl和AuCl3的混合溶液。
A.用铁置换是可以的:3Fe+2AuCl3====3FeCl2+2Au
B.电解其水溶液也是可以的:阳极:2Cl--2e-====Cl2↑阴极:Au3++3e-====Au
C.先蒸发水分再灼烧固体也是可以的。水分蒸发后得AuCl3固体(酸性条件下蒸发,可不考虑AuCl3的水解),由2AgCl2Ag+Cl2↑,而Au不如银活泼推知,2AuCl32Au+3Cl2↑。AuCl3(aq)蒸发水解加剧,可得Au(OH)3、Au2O3固体、灼烧Au(OH)3变为Au2O3,Au2O3变为Au和O2,前面我们可由AlCl3溶液蒸干而推知,后者我们可由HgO受热分解而推知。
D.渗析和过滤都无法将其分开
答案:D
难点19 平衡结果求取值
通常是由起始数据求平衡结果,反其道则难度增加,若由平衡结果求取值范围,则更难。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若273 K下,某容器容积为10.0 L,容器内存在如下平衡:
2NO2+4SO2 4SO3+N2
各物质起始量分别是:NO2:2.0 mol、SO2:a mol、SO3:4.0 mol、N2:1.2 mol;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8.0 mol。只要a的取值合理,按上列数值投料平衡就不会发生移动,此时a为 。
●案例探究
[例题]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反应器(如图19—1)中,有一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两侧分别进行如图19—1所示的可逆反应。各物质的起始加入量如下:A、B和C均为4.0 mol、D为6.5 mol、F为2.0 mol,设E为x mol 。当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以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并且隔板恰好处于反应器的正中位置。请填写以下空白:
May
图19—1
(1)若x=4.5,则右侧反应在起始时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该方向进行,则x的最大取值应小于___________。
(2)若x分别为4.5和5.0,则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或“不能确定”)。其理由是 。
命题意图:化学平衡移动考题,以前是求x的某一个具体数值,本题是求x的一个范围,这主要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
知识依托:勒夏特列原理。
错解分析:通常平衡计算题是已知起始量求平衡结果,本题反其道而行之,已知平衡结果,求起始量的取值范围,增大了试题难度,结果:(1)不少学生不会解。(2)问答错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左右两容器内温度相同这一客观条件。
解题思路:
(1)由于左侧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无论平衡如何移动,左侧气体总物质的量总是:4.0 mol+4.0 mol+4.0 mol=12.0 mol。当x=4.5时,反应起始时右侧气体总物质的量为:6.5 mol+4.5 mol+2.0 mol=13.0 mol。要使隔板位于反应器中间,右侧反应最终结果必须是:气体物质的总物质的量与左侧相等,即12.0 mol;这样,右侧反应必须向气体物质的量缩小的方向,即该反应的正反应方向移动(评注:原题中说成:“右侧反应起始时向××方向进行”是不确切的,因为只要可逆反应一开始,就会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
下面求x的最大取值。
方法①(列方程法):设达到平衡时,D的物质的量消耗 a mol,则:
D(g) + 2E(g) 2F(g)
n始 6.5 mol x mol 2.0 mol
n平 (6.5-a) mol (x-2a)mol (2.0+2a)mol
(6.5-a)mol+(x-2a)mol+(2.0+2a)mol=12.0 mol
那么, (6.5-a)mol>0 mol
(x-2a)mol>0 mol
解得:x<7.0
方法②(极限思维):由于起始时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则它的极限结果是nD=0或nE=0,二者具其一或其二,这时x可取最大值。
D(g) + 2E(g) 2F(g)
n始 6.5 mol x mol 2.0 mol
极限① 0 mol (x-13)mol 15 mol
极限② (6.5-x/2) mol 0 mol (2.0+x)mol
由极限①得:(x-13)mol+15 mol=12.0 mol,解得:x=10,此时:nE=(x-13) mol=-3 mol,显然不合题意,应舍去。
由极限②得:(6.5-x/2)mol+(2.0+x)mol=12.0 mol,解得:x=7.0 mol,可见,x的最大极限为7.0,即x<7.0,因为当x=7.0时,nE=0 mol,显然不合题意。
(2)只要注意题设:“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以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
May
,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显然,当x=4.5和5.0时,右侧反应的温度是不一样的,那么,整个反应器的温度也是不一样的,这对于左侧反应来说,是在不同的温度下建立的平衡,A的物质的量是不相等的。
答案:(1)正反应 7.0
(2)不相等 因为这两种情况是在两个不同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的,平衡状态不同,所以A物质的量不相同
●锦囊妙计
由平衡结果求取值有两种方法:
1.列方程法:根据反应移动的方向,设出某反应物消耗的量,然后列式求解。
2.极限思维:有口诀如下:
始转平、平转始,欲求范围找极值。
极限思维是解此类问题的常用方法。
●歼灭难点训练
1.(★★★)题设同例题,求右侧平衡不移动时x的取值。
2.(★★★★)题设同例题,求右侧平衡起始时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x的取值范围。
3.(★★★★)若nD=3.0 mol,不论平衡如何移动,其他条件同例题,求x的取值范围。
4.(★★★★★)在某条件下,容器中有如下平衡反应:
A+4B 2C+D(正反应放热)
此时,A、B、C的物质的量均为a mol,而D的物质的量为d mol。
(1)改变a的取值,再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可以使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并限定达到新的平衡时,D的物质的量只允许在d/2到2d之间变化,则a的取值范围 (用a和d的关系式表示)。
(2)如果要使本反应重新建立的平衡中,D的物质的量只允许在d到2d之间取值,则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从下面列出的选项中选择)。
A.升高反应温度 B.增大反应容器内之压强
C.增大反应容器容积 D.降低反应温度
E.减小反应容器内之压强 F.减小反应容器容积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提示:273 K下,SO3是固体。
答案:4.8 mol
歼灭难点训练
1.解析:右侧平衡不移动,表明起始时,右侧气体总物质的量与左侧相等,为12.0 mol。则:
6.5 mol+x mol+2.0 mol=12.0 mol
x=3.5
答案:x=3.5
2.解析:仿照例题,本题有以下两种解法。
方法①:设右侧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时,D物质的量增大b mol。则:D(g) + 2E(g) 2F(g)
n始 6.5 mol x mol 2.0 mol
n平 (6.5+b) mol (x+2b) mol (2.0-2b)mol
由n始得:6.5 mol+x mol+2.0 mol<12.0 mol
解得x<3.5
(6.5+b)mol+(x+2b)mol+(2.0-2b)mol=12.0 mol
由n平得:
(2.0-2b)mol>0 mol
May
解得:x>2.5。
可见x的取值范围是:2.5<x<3.5
方法②:
D(g) + 2E(g)2F(g)
n始 6.5 mol x mol 2.0 mol
极限 7.5 mol (x+2.0) mol 0 mol
6.5 mol+x mol+2.0 mol<12.0 mol
由题意得:
7.5 mol+(x+2.0) mol+0 mol>12.0 mol
解得:2.5<x<3.5
答案:2.5<x<3.5
3.解析:仿照例题,本题有两种解法。
方法①:设反应向右移动而达平衡时,nD减少a mol,反应向左移动而达平衡时,nD增加b mol。
D(g) + 2E(g) 2F(g)
n始 3.0 mol x mol 2.0 mol
n平① (3.0-a) mol (x-2a)mol (2.0+2a)mol
n平② (3.0+b) mol (x+2b) mol (2.0-2b)mol
(3.0+b)mol+(x+2b)mol+(2.0-2b)mol=12.0 mol
由n平②得:
(2.0-2b) mol>0 mol
解得:x>6.0
可见,6.0<x<10.0
方法②: D(g) + 2E(g) 2F(g)
n始 3.0 mol x mol 2.0 mol
极限① 0 mol (x-6.0)mol 8.0 mol
极限② (3.0-x/2) mol 0 mol (2.0+x)mol
极限③ 4.0 mol (x+2.0)mol 0 mol
由极限①:(x-6.0)mol+8.0 mol=12.0 mol x=10.0
由极限②:(3.0-x/2)mol+(2.0+x)mol=12.0 mol x=14.0 (×)
由极限③:4.0 mol+(x+2.0)mol=12.0 mol x=6.0
则:6.0<x<10.0
答案:6.0<x<10.0
4.提示:
(1) A + 4B 2C + D (ΔH<0
已知平衡 a mol a mol a mol d mol
May
极限① (a+d/2)mol (a+2d)mol (a-d)mol d/2 mol
极限② (a-d)mol (a-4d)mol (a+2d)mol 2d mol
(横线上式子可不列出)
由极限①:a-d>0;由极限②:a-4d>0,且a-d>0; 则:a>4d。
(2)不知道A、B、C、D聚集状态,可排除B、C、E、F选项,从而选D。
答案:(1)a>4d (2)D
难点20 等效平衡解题模式
等效平衡是指效果相同的平衡,即不论开始条件是否相同,只要平衡时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相等。即可谓之等效平衡。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在一定条件下,将2.0 mol SO2和1.0 mol O2通入下列容器中:
图20—1
活塞与大气相通,维持容器内温度不变,平衡时SO2的质量分数为w。则该容器内充入下列物质,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SO2的质量分数也为w的是________。
A.4.0 mol SO2和2.0 mol O2
B.2.0 mol SO2、1.0 mol O2和3.0 mol SO3
C.3.5 mol SO3
D.2.2 mol SO2和1.8 mol O2
E.4.5 mol SO2、4.5 mol O2和1.2 mol SO3
●案例探究
[例题]在一定温度下,把2 mol SO2和1 mol O2通入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
催化剂
△
2SO2+O2 2SO3
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SO2、O2和SO3的物质的量(mol)。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平衡时的完全相同。请填写下列空白:
(1)若a=0,b=0,则c=___________,
(2)若a=0.5,则b=___________,c= 。
(3)a、b、c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本题命题的基本意图在于以化学平衡这一重要的基本理论为出发点,来考查学生将具体事物抽象为一般规律的统摄思维的能力。而且由于规律是要求以数字来表示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试题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知识依托: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
错解分析:本题切入容易——(1)问较易,深入难——(2)问较难、(3)问最难。试题很抽象,不能推断出第(2)问,也就不能推断出第(3)问。
May
解题思路:解决本题有两种思维方法: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都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
方法1(归纳思维):本题对化学平衡的考查由具体到抽象。这与中学现行通用教材介绍化学平衡的主导思想相一致。问题在于考生对化学平衡理解的程度。
本题设置了3个小问题,思维力度逐步提高。
第(1)问最容易,它可作为解答全题的基础。对于一个建立了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来说,无论反应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向反应速度将与逆向反应速度相等,这样就建立了化学平衡。此时反应混合物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都保持不变。
对于平衡体系:2SO2+O2 2SO3来说,无论是从2 mol SO2和1 mol O2的混合物开始反应,还是从2 mol SO3开始反应,都将达到完全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
按照上述分析,第(1)问的答案,显然是c=2。
第(2)问则有所不同,其反应的初始态既不是2 mol SO2和1 mol O2,也不是2 mol SO3,而是包含了SO2、O2、SO3三种气体物质,且已指定SO2为0.5 mol。
解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如果能够把加入的各初始物质的物质的量转换为等价于a=2、b=1、c=0时,就一定会使反应达到与题设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这样就实现了题目所提出的要求。
现在题目设定a=0.5,那么对于b,符合逻辑的推断当然应该是
b==0.25
接着,要判断c的值,与a=2、b=1、c=0的初始状态相比较。a、b的差值分别是
Δa=2-0.5=1.5
Δb=1-0.25=0.75
从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关系可知
Δc=1.5
由于题设的初始状态时c=0,此处Δc为零与1.5之差,也即在(2)中c=1.5(前已指出a=0.5,b=0.25)。
为回答第(3)问,需将(1)、(2)两问中的具体解“升华”为一般解,即将具体问题抽象成普遍规律。
从a=0、b=0、c=2和a=0.5、b=0.25、c=1.5两组关系中,不难发现下列两式可以成立:
a+c=2
2b+c=2
这是一组有普遍意义的关系式。它们相当于2 mol SO2和1 mol O2反应建立起的化学平衡或由2 mol SO3反应建立起的化学平衡时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当然,这两个式子也可以写成其他形式。
方法2(演绎推理):还可以提出另外一种方法,可以通过一次计算使3个问题都得到解答。
设反应在题设条件(2 mol SO2与1 mol O2为起始反应物)达化学平衡时生成的SO3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则:
2SO2+O2 2SO3
起始时 2 1 0
平衡时 2-x 1-0.5x x
设SO2、O2和SO3为起始反应物,其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b mol和c mol,达化学平衡时生成的SO3的物质的量为y mol,则:
2SO2+O2====2SO3
起始时 a b c
平衡时 a-y b-0.5y y+c
由于上述两个化学平衡是等价的,下列关系应当成立,并构成了一个方程组:
2-x=a-y
May
1-0.5x=b-0.5y
x=y+c
从上式可以得到
a+c=2
2b+c=2
这就是第(3)问的解。
若a=0,b=0,代入上式,得:c=2
这就是第(1)问的解。
若a=0.5,代入上式,得:
b=0.25,c=1.5
这就是第(2)问的解。
答案:(1)2 (2)0.25 1.5 (3)a+c=2 2b+c=2
●锦囊妙计
1.恒温恒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恒温恒容条件下,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是:反应物投料量相当。如在t℃的V L恒温恒容甲、乙两容器中,甲中投入2 mol SO2和1 mol O2,乙中投入2mol SO3,平衡时两容器中SO3的体积分数相等。
若某平衡反应为:
mA(g)+nB(g) pC(g)+qD(g)
且m+n=p+q,则压强对平衡无影响,这时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是:相同反应物的投料比相等;若投料物质不一样时,可依反应方程式转化后再作比较。如温度t℃、体积为V L的甲、乙两恒温恒容容器中,甲中充入1 mol的I2蒸气和1 mol的H2,乙中充入3 mol的I2蒸气和3 mol的H2,那么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HI的体积分数相同。
2.恒温恒压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恒温恒压条件下,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是:相同反应物的投料比相等。若投料物质不相同时,可依反应方程式完全转化后作比较。如3 L带活塞的甲、乙两容器,保持 t℃和1标准大气压,甲中投入2 mol N2和5 mol H2,乙中投入4 mol N2和10 mol H2,建立平衡时,两容器中NH3体积分数相等。
●歼灭难点训练
1.(★★★)将2.0 mol SO2气体和2.0 mol SO3气体混合于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相同密闭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等于n mol的是( )
A.1.6 mol SO2+0.3 mol O2+0.4 mol SO3
B.4.0 mol SO2+1.0 mol O2
C.2.0 mol SO2+1.0 mol O2+2.0 mol SO3
D.3.0 mol SO2+1.0 mol O2+1.0 mol SO3
2.(★★★★)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 mol A和1.0 mol B发生如下反应:
2A(g)+B(g) xC(g)
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C)。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改为充入0.6 mol A、0.3 mol B和1.4 mol C为起始物质,反应达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C),则x可能为( )
A.1 B.2 C.3 D.4
3.(★★★★)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进行以下反应:
H2(g)+Br2(g) 2HBr(g)
May
已知加入1 mol H2和2 mol Br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 HBr(见下表的“已知”项),在相同条件下,且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含量不变,对下列编号(1)~(3)的状态,填写表中的空白。
编号
起始状态(mol)
平衡时HBr(g)
物质的量(mol)
H2
Br2
HBr
已知
1
2
0
a
(1)
2
4
0
(2)
1
0.5 a
(3)
m
n(n≥2m)
4.(★★★★★)在一定温度下,把2.0体积N2和6.0体积H2通入一个带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容器中,活塞的一端与大气相通,如图20—2所示。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如下:
N2+3H22NH3(正反应放热) 图20—2
若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为7.0体积。试回答:
(1)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设a、b、c(a∶b=1∶3)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N2、H2和NH3的体积,如果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仍与上述平衡完全相同。那么:
①若a=1.0,c=2.0,则b=___________。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时将向___________方向进行(填“正”或“逆)。
②若规定起始时反应向逆方向进行,则c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含a、b的式子表示)。
(2)在上述装置中,若需控制平衡后混合气体为6.5体积,则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提示:题设条件为恒温恒压,凡通入SO2和O2物质的量比与题干相同者都符合题意,不论SO3通入多少,都符合题意。
答案:ABC
歼灭难点训练
1.提示:依据恒温恒容下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投料量相等,将备选项中O2完全转化后,得如下数据:
A.1.0 mol SO2+1.0 mol SO3
B.2.0 mol SO2+2.0 mol SO3
C.4.0 mol SO3
D.1.0 mol SO2+3.0 mol SO3
与题干比较,可知只有B符合题意。
答案:B
2.解析:恒温恒容条件下,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有两种情况:①当反应物的计量数之和不等于生成物的计量数之和时,必须投料量相等(若投料物质不一样,则应依化学方程式转化后再作比较);②当反应物的计量数之和等于生成物的计算数之和时,投料比相等亦可(若投料物质不一样,则应依化学方程式转化后再作比较)。依据前一种观点,可知B项可选;依据后一种观点,可知C项可选。
答案:BC
3.解析:“平衡不因压强的改变而移动”是此题一个很重要的已知条件。
H2(g)+Br(g)2HBr(g) ~ n平(HBr)
May
(m+0.5x)∶(n+0.5x)∶y=1∶2∶a
解之,x=2(n-2m),y=(n-m)a。
答案:(1)2a (2)0 0.5 (3)2(n-2m) (n-m)a
4.解析:(1)题设反应是在恒温恒压下进行的,恒温恒压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是:相同物质的投料比相等(若投料物质不一样,可依化学方程式转化后再作比较)。就本题而言,不论向原平衡体系中充入任意体积的NH3,还是充入任意体积的比例符合V(N2)∶V(H2)=2.0∶6.0=1∶3的N2和H2的混合气体,建立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都与原平衡体系中同种物质的体积分数相同。
先求原平衡体系中N2、H2、NH3的体积:V(N2)、V(H2)、V(NH3)
N2 + 3H2 2NH3 ~ ΔV
1 3 2 1+3-2
2.0-V(N2) 6.0-V(H2) V (NH3) 2.0+6.0-7.0
V(N2)=1.5,V(H2)=4.5,V(NH3)=1.0
则a=1.0,c=2.0时,b的求法为
N2 + 3H2 2NH3
V平 1.5 4.5 1.0
① 1.0 b 2.0
因为NH3投入的多少对等效平衡无影响,所以 b=3.0
若求起始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c的范围,须先求加入多少c平衡不移动,即在已充入a体积N2和b体积H2的前提下,先求c的平衡不动量。当然,这时a、b应为已知量。设平衡不移动时充入NH3的体积为x
N2 + 3H2 2NH3
V平 1.5 4.5 1.0
② a b x
则当时,平衡不移动,解得:x= (或x=)
所以,当c>(或c>)时;起始时反应逆向进行。
答案:(1)①3.0 逆 ②c> (或c>) (2)适当降温或加压 降温或加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少
难点21 切割法
晶体结构微观,如何确定晶体内指定粒子的数目,需要通过想象而完成,因此显得特别难。切割法是突破这一难点的一种方法。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May
根据图21—1推测,CsCl晶体中:
图21—1
(1)每个Cs+周围距离相等且最近的Cs+数目为___________;
(2)每个Cs+周围距离相等且次近的Cs+数目为___________;
(3)每个Cs+周围相邻的Cs+数目为___________。
●案例探究
[例题]图21—2中直线交点处的圆圈为氯化钠晶体中Na+或Cl-所处的位置,请将其中代表Na+的圆圈涂黑,以完成氯化钠晶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每个Na+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Na+共有______个。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形的观察能力和三维空间想象能力。
知识依托:NaCl的晶体结构,三维空间。
错解分析:不清楚NaCl晶体中Na+、Cl-个数比为1∶1,不知道NaCl晶体中Na+和Cl-交替出现,从而不能准确将代表Na+的圆圈涂黑;甚至有人面对众多圆圈,觉得 图21—2
无从下手。没有准确的开始,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
解题思路:NaCl晶体是由Na+和Cl-互相结合在一起而堆积起来的,因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阴、阳离子肯定是交替出现的。题中所给出的晶体的9个平面,每个平面的中心是1个离子,其上、下、前、后、左、右共有6个与之相反电荷的离子,平面的4个角上则是4个与之相同电荷的离子。按照这种认识,只要将题示图中任何一个圆圈涂黑(即认为它是Na+),然后再将与之相间隔的一个圆圈涂黑,就得到了NaCl晶体示意图。
但是,这样的涂黑,会得到两种不同的图形:一种处于立方体中心的是Na+,另一种则是处于立方体中心的是Cl-。
如果得到前一种图形,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将比较方便;如果得到后一种图形,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将会困难一些。为方便观察,首先应该把处于立方体中心的那个圆圈涂黑,让它表示Na+。
居于立方体中心的Na+,实际上共有3个平面通过。这样,我们可对该图形沿x—平面、y—平面、z—平面分别进行切割,得到如下三个平面:
May
图21—3
从图21—3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通过中心Na+的3个平面内,每个平面都有4个Na+居于平面的4个角上(也即4个顶点上),这4个Na+与中心Na+距离最近且距离相等,符合题目要求。因此,在NaCl晶体中,每个Na+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Na+数目是12个。
答案:或 12。
●锦囊妙计
使用切割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得到理想的切割面,而非乱切一气。
使用切割法的目的是将抽象、复杂的三维图形切割成形象、简单的平面图形,使通过想象难以完成的作业变得形象、具体,化难为易。
●歼灭难点训练
1.(★★★)石墨晶体结构如图21—4所示。每个C原子周围离它最近且距离相等的C原子个数是( )
A.3 B.4 C.5 D.6
May
图21—4 图21—5
2.(★★★★)图21—5所示结构是干冰晶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元。则每个CO2分子周围距离相等且最近的CO2分子数目为( )
A.6 B.8 C.10 D.12
3.(★★★★)如图21—6,是钾、氧两元素形成的一种晶体在高温时的立体结构。该结构是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元。试问:每个钾离子周围最近且距离相等的钾离子、氧离子数目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图21—6
4.(★★★★★)钼有一种含氧酸根[MoxOy]z-,式中x、y、z都是正整数;Mo呈+6价,O呈-2价。可按下面的步骤来理解该含氧酸根的结构:
A.所有Mo原子的配位数都是6,形成[MoO6]n-,呈正八面体,称为“小八面体”(图21—7,只画出部分,下同);
B.6个“小八面体”共棱连接可构成一个“超八面体”(图21—8);
C.“孪超八面体”可由两个“超八面体”共用2个小八面体形成(图21—9)。
图21—7 图21—8 图21—9
(1)小八面体的化学式[MoO6]n-的n=___________。
(2)超八面体的化学式是 。
(3)“孪超八面体”的化学式是 。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解析:
(1)、(2)(切割法)沿x、y、z三平面分别切割得:
May
其中标号(1~6)原子(有重复)与中心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6个)未标号原子(没有重复)与中心原子距离相等且次近(12个)。
(3)题图所列周边Cs+都与中心Cs+相邻,其数目为9×3-1=26。
答案:6 12 26
歼灭难点训练
1. A
2.解析:可以想象,干冰晶体中,图示图形的周围紧密堆着许多正方体——每个面和棱上都连着1个,共计个数:6+12=18。
选取某个顶点上的CO2分子为研究对象,则离它最近的CO2是与它相连的每个侧面中的CO2分子。以该CO2分子为中心沿x、y、z平面分别进行切割得如下三个平面:
由此可知答案。
答案:D
3.解析:将两个相邻的氧离子看作一个质点,此结构即为NaCl晶体结构,仿照例题可得第一空答案。
选定一个钾离子为研究对象,通过该钾离子沿x、y、z三轴对晶体进行切割(想象出未画出部分),得下图:
May
可见,每个钾离子周围有12个氧离子。
答案:12 12
4.解析:(1)根据分子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即可求得n值;
n=|+6+6×(-2)|=|-6|=6。
(2)(3)对超八面体和孪超八面体进行切割(想象补充出未画出部分),使抽象的立体结构变为简单的点线结构,答案直观明了。如下图。
超八面体化学式为[Mo6O19]2-。“孪超八面体”化学式为[Mo10O28]4+。
答案:(1)6 (2)[Mo6O19]2- (3)[Mo10O28]4+
难点22 均摊法
均摊是指每个图形平均拥有的粒子数目,均摊法是解决晶体的化学式、晶体中离子间距离的常用方法,使用不当,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纳米材料的表面粒子占总粒子数的比例极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原因。假设某氯化钠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恰好与氯化钠晶胞的大小和形状相同(如图22—1所示),则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粒子数与总粒子数的比值为( )
May
A.7∶8
B.13∶14
C.25∶26
D.26∶27
●案例探究 NaCl晶体的晶胞
[例题]氯化钠晶体结构中,Na+(●)和Cl-(○)都是等距离 图22—1
交错排列的(如图22—2)。
已知食盐摩尔质量为58.5 g·mol-1,密度为2.2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 mol-1。在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Na+中心间的距离接近于
A.3.0×10-8 cm
B.3.5×10-8 cm
C.4.0×10-8 cm
D.5.0×10-8 cm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图22—2
知识依托:密度公式。
错解分析:设有展开想象,不知道NaCl晶体是图示结构单元的向外延伸,误以为图示结构单元代表了14(或13,或13.5)个NaCl“分子”,从而计算出错误的结果。而不能将密度公式应用到本题中来,也就不会有正确的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从题给图中选出1个最小的正方体为研究对象(如图22—3),则该小正方体平均拥有Na+(或Cl-)数为:
N(Na+)=N(Cl-)=1××4= 图22—3
而拥有个Na+和Cl-的小正方体的密度与食盐密度相同。设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Na+中心间的距离为x,则该小正方体的体积为(x/)3,由密度公式得:
x=4.0×10-8 cm
答案:C
●锦囊妙计
应用均摊法解题,首先要搞清楚题给的图形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还是一个可以延伸的重复结构单元。若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那么图形上的所有粒子,都被该图形所拥有,不能与其他图形分摊。如果是一个可以延伸的重复结构单元,则处于图形边缘上的粒子不能归该图形独自拥有,应该与其相邻图形均摊。
●歼灭难点训练
1.(★★★)某物质由A、B、C三种元素组成,其晶体中粒子排列方式如图22—4所示,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
A.AB3C3 B.AB3C C.A2B3C D.A2B2C
May
图22—4
2.(★★★★)最近发现一种由钛(Ti)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分子模型如图22—5所示,顶角和面心的原子是钛原子,棱的中心和体心的原子是碳原子,它的化学式是( )
A.TiC B.Ti2C3 C.Ti14C13 D.Ti4C7
3.(★★★★)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地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要。 图22—5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H2O分子。
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H2O分子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
A.CH4·14H2O B.CH4·8H2O
C.CH4·7H2O D.CH4·6H2O
4.(★★★★★)已知:正六边形的面积S=×a2×sin60°×6
其中a为正六边形的边长,而sin60°==0.866
试结合下列数据和图形回答有关问题。
(1)12.0 g石墨中,正六边形个数是__________;
(2)石墨晶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石
May
墨的晶体结构俯视图
图22—6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解析:一个NaCl纳米颗粒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不具延伸性。题给图形中的表面粒子数为26,总粒子数为27,其比为26∶27。
答案:D
歼灭难点训练
1.解析:本题有以下两种解法。
方法1(均摊法):如图所示的每个单位,平均拥有A原子个数:1××8=1,平均拥有B个原子个数:1××6=3,平均拥有C原子个数:1,则其化学式为AB3C。
方法2(类比法):若从晶体中去掉B原子便得CsC1晶体结构,可见该晶体中A、B原子个数比为1∶1,因而B为正确答案。
答案:B
2.提示:题给图形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不具重复性,不能用均摊法,不要误选A。
答案:C
3.解析:由题意,8个笼(即46个水分子)中容纳了6个CH4分子和2个H2O分子,则其化学总式为:46H2O·2H2O·6CH4,即48H2O·6CH4;其最简式为:8H2O·CH4或CH4·8H2O。
答案:B
4.解析:(1)(均摊法):每个正六边形平均占有的C原子数为:×6=2
12.0 g石墨中C原子数为:×6.02×1023 mol-1=6.02×1023
则12.0 g石墨中正六边形个数为:=3.01×1023
(2)(切割法):设想先将12.0 g石墨晶体切割成若干个小六棱柱,然后再将这若干个小六棱柱叠加在一起得到一个大六棱柱。则每个小六棱柱的底面积为:
S=×(1.42×10-8 cm)2×sin60°×6=5.24×10-16 cm2
由图知,每两个正六边形之间距离为3.35×10-8 cm,故切割后的小正六棱柱高之和约为:
h=3.35×10-8 cm×(3.01×1023-1)=1.01×1016 cm
12.0 g石墨晶体的体积为:
V=Sh=5.24×10-16 cm2×1.01×1016 cm=5.29 cm3;
石墨密度为:ρ==2.27 g·cm-3。
May
答案:(1)3.01×1023 (2)2.27 g·cm-3
难点23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两电极都不参加反应,反应的是通到电极上的燃料和氧气,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有难度。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 ℃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
负极反应式:2CO+2CO4CO2+4e-
正极反应式: 。
总电池反应式: 。
●案例探究
[例题]某原电池中盛有KOH浓溶液,若分别向________(填“正”或“负”,下同)极通入可燃性气体,向________极通入O2,则电路中就有电流通过,试完成下列问题:
可燃性
气体
正极反应
负极反应
电池总反应
pH变化
(1)
H2
(2)
H2S
(3)
CO
(4)
CH4
(5)
C2H4
(6)
C2H2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书写燃料电池电极反应的能力。
知识依托:原电池原理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错解分析:忽视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误以为负极能放出酸性气体。
解题思路:燃料电池中,负极通入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在反应中失去电子,被氧化到较高价态:氢元素将被氧化到最高价:+1价,在碱性溶液中产物不是H+,而是H2O——H+与OH-结合的产物。
H2S中硫元素,含碳物质中的碳元素将被氧化到+4价,而+4价的硫(或+4价的碳)又不能单独存在,在其常见形式SO2和SO (或CO2和CO)中,因周围环境显碱性生成酸性氧化物是不可能的,产物应为SO (或CO),O2-由谁来提供?显然是OH-,提供O2-后裸离的H+怎么办?与别的OH-结合生成H2O。若燃料中含有+1价的氢元素,则它反应前后的价态不变(都是+1价),氢元素反应前在含碳燃料中,反应后在生成物水中。负极电极反应式可根据电荷守恒而配平。
燃料电池中,正极通入的O2得电子被还原,成为O2-。
O2-4e-====2O2-
O2-被H2O分子俘获变为OH-:
H2O+O2-====2OH-
将正、负两极电极反应式叠加,可得电池总反应。根据电池总反应可判定电解质溶液pH的变化。
答案:
正极反应
负极反应
电池总反应
pH变化
May
(1)
O2+4e-+2H2O====4OH-
H2-2e-+2OH-====2H2O
2H2+O2====2H2O
变小
(2)
H2S-6e-+8OH-====SO+5H2O
2H2S+3O2+4OH-====2SO+4H2O
变小
(3)
CO-2e-+4OH-====CO+2H2O
2CO+O2+4OH-====2CO+2H2O
变小
(4)
CH4-8e-+10OH-====CO+7H2O
CH4+2O2+2OH-====CO+3H2O
变小
(5)
C2H4-12e-+16OH-====2CO+10H2O
C2H4+3O2+4OH-=====2CO+4H2O
变小
(6)
C2H2-10e-+14OH-====2CO+8H2O
2C2H2+5O2+8OH-====4CO+6H2O
变小
●锦囊妙计
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一般较难写出,而正极反应和电池总反应却较易写出。用电池总反应减去正极反应可得负极反应,这是写负极反应式的一种巧妙方法。
●歼灭难点训练
1.(★★★)将例题中的惰性电极改为Al电极和Mg电极,并停止通气体,则:
(1)正极反应为: ;
(2)负极反应为: ;
(3)电极总反应式为:________;电解质溶液的pH变化为: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变小”)。
2.(★★★★)将例题中的“KOH(aq)”改为:稀H2SO4,其他同例题,试回答前(4)问。
3.(★★★★)将Al、Fe两电极分别插入盛有稀HNO3的电解质溶液中组成原电池,试回答1题中三个问题。
4.(★★★★★)将Al、Cu两电极分别插入盛有18.4 mol·L-1的H2SO4(aq)中组成原电池,试回答1中三问。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提示:原电池中,正极上富余电子,通入正极上的O2得到电子:
O2+4e-====2O2-
O2-半径很小,在熔盐中不能单独存在,被CO2分子俘获:
CO2+O2-====CO
将正、负两极上的电极反应式叠加,可得总反应方程式。
答案:O2+2CO2+4e-====2CO
2CO+O2====2CO2
歼灭难点训练
1.提示:碱性溶液中,Al比Mg活泼,负极上Al失去电子。正极上H2O得电子,逸出H2,生成OH
May
-。
答案:(1)6H2O+6e-====6OH-+3H2↑(或6H++6e-====3H2↑)
(2)2Al-6e-+8OH-====2AlO+4H2O
(3)2Al+2OH-+2H2O====2AlO+3H2↑ 变小
2.提示:负极上,H2、H2S、CO、CH4失电子,分别生成H+、H+和SO2、CO2、H+和CO2,产物中O原子由H2O提供。正极上,O2得电子变为O2-,O2-与H+结合生成H2O。
如果有水生成,溶液的浓度和pH都会发生变化。
答案:
正极反应
负极反应
电池总反应
pH变化
(1)
O2+4e-+4H+====2H2O
H2-2e-===2H+
2H2+O2====2H2O
变大
(2)
H2S-6e-+2H2O====
SO2↑+6H+
2H2S+3O2====2SO↑+2H2O
变大
(3)
CO-2e-+H2O====
CO2↑+2H+
2CO+O2====CO2↑
不变
(4)
CH4-8e-+2H2O====
CO2↑+8H+
CH4+2O2====CO2↑+2H2O
变大
3.提示:活泼金属Al失电子变成Al3+,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正极上NO (而非H+)得电子变成NO逸出,同时有H+参加反应,与NO的另外2个-2价的O原子结合成H2O分子。
答案:(1)4H++NO+3e-====2H2O+NO↑
(2)Al-3e-====Al3+
(3)Al+4H++2NO====Al3++2H2O+NO↑ 变大
4.解析:活泼金属Al在浓硫酸中钝化,Cu作负极失去电子成为Cu2+,电子流向正极,正极上溶液中的H2SO4分子得到电子变为H2O和SO2。由于纯硫酸的电离度大于纯水的电离度。而在水参加的电极反应式中,H2O分子可拆为H+和OH-,所以浓硫酸参加的电极反应式中,H2SO4分子可拆成H+和SO;而依照离子方程式的写法,可知在电池反应中H2SO4分子不能拆分为离子。
因为电池反应中,H2SO4被消耗,且有H2O生成,所以H2SO4逐渐变稀,c(H+)逐渐变大,pH逐渐变小,直至浓H2SO4变成稀H2SO4,Cu与稀H2SO4不再发生反应。但这时Al与稀H2SO4发生反应,负极上Al失电子变为Al3+,正极上H+得电子变为H2。稀H2SO4被消耗,c(H+)变小,pH变大。
答案:(1)开始:4H++SO+2e-====2H2O+SO2↑,后来:2H++2e-====H2↑
(2)开始:Cu-2e-====Cu2+,后来:Al-3e-====Al3+
(3)开始:Cu+2H2SO4(浓)====CuSO4+2H2O+SO2↑,后来:2Al+3H2SO4(稀)====
Al2(SO4)3+3H2↑ 先变小后变大
难点24 电解原理
电解池既能与学科内知识交叉,也可在学科间形成知识交叉,因而其题相对较难。
●难点磁场
May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有一电解池,电极为惰性电极,内装Na2SO3(aq),通以直流电,惰性电极上发生化学反应。
(1)阴极上的反应为: ;
(2)阳极上的反应为: 。
●案例探究
[例题]某学生试图用电解法根据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来验证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其实验方案的要点为:
①用直流电电解氯化铜溶液,所用仪器如图24—1。
②强度为I A,通电时间为t s后,精确测得某电极上析出的铜的质量为m g。
图24—1
试回答:
(1)这些仪器的正确连接顺序为(用图中标注仪器接线柱的英文字母表示,下同)
E接____________,C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F。
实验线路中的电流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2)写出B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G试管中淀粉KI溶液变化的现象为____________,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为精确测定电极上析出铜的质量,所必需的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
①称量电解前电极质量 ②刮下电解后电极上的铜并清洗 ③用蒸馏水清洗电解后电极 ④低温烘干电极后称量 ⑤低温烘干刮下的铜后称量 ⑥再次低温烘干后称量至恒重
(4)已知电子的电量为1.6×10-19 C。试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表达式:NA=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电解原理的理解及完成电解实验的能力。
知识依托:电解原理。
错解分析:电解CuCl2(aq)发生如下反应:
Cu2++2Cl-Cu+Cl2↑
Cl2有毒,须作处理,装置中G,作用即此,如果不注意观察,忽略了或猜不透G的作用,就会得出错误的答案。不能排除②⑤干扰,也会得出错误答案。
解题思路:
(1)B电极上应产生Cl2:
2Cl--2e-====Cl2↑
B极上流出电子,电子进入直流电源的正极,即F极,由此可得仪器连接顺序及电流方向。
(2)B中产生Cl2,Cl2进入G中与KI反应,有I2生成,I2使淀粉变蓝色。
(3)镀在A电极上的Cu是没必要刮下的,也无法刮干净,还能将A电极材料刮下,故②⑤两步须排除在外。
(4)由电学知识,可求电量Q:
May
Q=I A×t s=It C
由此可求出通过的电子个数:
N(e-)=
其物质的量为:
n(e-)=
而电子个数与Cu的关系为:
Cu2++2e-====Cu
根据生成Cu m g得:
=×
NA可求。
答案:(1)D A B F B A D E
(2)2Cl--2e-====Cl2↑ 变蓝色 Cl2+2I-====2Cl-+I2↓
(3)①③④⑥
(4)NA=mol-1
●锦囊妙计
1.电解时,要注意阴离子的放电顺序:
S2->I->Br->Cl->低价含氧酸根>OH->高价含氧酸根>F-
若用比Ag活泼的金属作电极进行电解时,金属阴极被保护,金属阳极被腐蚀,即其放电能力大于S2-。
2.电镀和电解精炼都属于电解,可应用电解原理解决该类问题。
3.电解与电学相联系,电子与电流的关系为:
n(e-)=
●歼灭难点训练
1.(★★★)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
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阴极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
D.电解稀H2SO4制取H2、O2时铜作阳极
2.(★★★★)用Pt电极电解AgF(aq),电流强度为a A,通电时间为t min,阴极增重m g,阳极上生成标准状况下的纯净气体V L,以q C表示一个电子的电量,Mr表示Ag的相对原子质量,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 )
A.mol-1 B.mol-1
May
C. D.以上答案都不对
3.(★★★★)用图24—2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通电一会儿,发现湿润的淀粉KI试纸的C端变为蓝色。则:
图24—2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在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室温下,若从电解开始到时间t s,A、B装置中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0.168 L,若电解过程中无其他副反应发生,经测定电解后A中溶液体积恰为1000 mL,则A溶液的pH为______。
4.(★★★★★)将羧酸的碱金属盐电解可得烃类化合物。例如:
2CH3COOK+H2OCH3—CH3↑+2CO2↑+H2↑+2KOH
(阳) (阳) (阴) (阴)
据下列衍变关系回答问题:
浓 H2SO4
ClCH2COOK(aq)A(混合物)
(1)写出电极反应式
阳极 ,阴极 。
(2)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A→B: ,B→C: 。
(3)D和B在不同条件下反应会生成三种不同的E,试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 、
、 。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解析:电解池中存在四种离子:H+、OH-、Na+和SO,阴极吸引阳离子H+和Na+,H+得到电子成为H2逸出;阳极吸引阴离子OH-和SO,SO失去电子成为SO。
答案:①2H++2e-====H2↑ ②SO-2e-+H2O====SO+2H+
May
歼灭难点训练
1. AC
2.提示:若认为逸出气体是F2,则会误选A;若粗心未把t min转化为60t s进行计算,则会误选B;若忽视单位则会误选C。正确答案应是:mol-1
答案:D
3.提示:可以认为线路中串联了3个电解池。当选定一个为研究对象时,另外的2个可看作是线路或是电阻。
先选定湿润的淀粉KI试纸为研究对象。由于C端变为蓝色,可知C端有I2生成:
2I--2e-====I2
I2使淀粉变蓝色。该反应是在电解池的阳极发生的反应,由此可以断定外接电源的E端为负极,F端为正极。
(1)(2)选A(或B)为研究对象,可忽略B(或A)和淀粉KI试纸的存在。
(3)由题意可得如下关系式:
4H+~O2+2H2
根据气体的体积可求出n(H+)、c(H+)及pH。
答案:(1)4AgNO34Ag+O2↑+4HNO3
(2)石墨极有气泡产生 Cu极周围变蓝色 溶液中有蓝色沉淀生成
(3)2
4.解析:准确理解题给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电解CH3COOK(aq)时,阳极吸引阴离子:CH3COO-和OH-,事实上放电的是CH3COO-,2CH3COO--2e-2CO2↑+CH3-CH3↑,阴极吸引阳离子:H+和K+,放电的是H+,2H++2e-====2H2↑
答案:(1)2ClCH2COO--2e-CH2Cl-CH2Cl+2CO2↑ 2H++2e-====H2↑
(2)CH2Cl-CH2Cl+2KOHCH2(OH)-CH2(OH)+2KCl
△
CH2(OH)-CH2(OH)+O2OHC-CHO+2H2O
May
难点25 较难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技巧若不掌握,就会觉得很难;掌握了其配平技巧,就会觉得较易。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将红磷放在稀硝酸中加热,发生如下反应,所列方程式中还缺少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只添其一),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______P+______HNO3+__ ____________H3PO4+______NO↑
●案例探究
[例题]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___PbN6+___Cr(MnO4)2___Cr2O3+___MnO2+___Pb3O4+___NO↑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能力。属化学教学中要求掌握的内容。
知识依托: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错解分析:不能正确辨认PbN6和Cr(MnO4)2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可造成本题错解、难解,甚至不会解。
解题思路:本题有以下两种解法:
方法1(0价配平法):对分子中含有难以确定元素化合价的物质,可选其为配平标准,并设该分子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或在满足化合物内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前提下设为其他数值),对配平结果无影响:
①题给反应中PbN6和Cr(MnO4)2中Pb、N、Cr、Mn四元素的化合价难以确定,可选PbN6和Cr(MnO4)2为配平标准:
↑
↑ ↓
44/3 5
②5PbN6+44/3Cr(MnO4)2 Cr2O3+ MnO2+ Pb3O4+ NO↑
↑ ↓
44/3×5 5×44/3
③15 PbN6+44 Cr(MnO4)2____Cr2O3+____MnO2+____Pb3O4+____NO↑
④15 PbN6+44 Cr(MnO4)2====22Cr2O3+88 MnO2+5 Pb3O4+90 NO↑
方法2(万能配平法):先设出化学方程式中某些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一般是方程式一边的化学计量数,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通常用1,x,y,z等数字和字母表示,然后根据原子个数守恒可求出x,y,z等未知数,这种方法几乎对所有化学方程式都是适合的,所以叫做万能配平法。
①1 PbN6+x Cr(MnO4)2______Cr2O3+______MnO2+______Pb3O3+______NO↑
May
②先根据Cr、Mn、Pb、N原子个数守恒,得出生成物的暂定计量数:
PbN6+x Cr(MnO4)2x/2 Cr2O3+2x MnO2+1/3 Pb3O4+6 NO↑
6 PbN6+6x Cr(MnO4)23x Cr2O3+12x MnO2+2 Pb3O4+36 NO↑
再根据O原子守恒得到下列等式,并求出x:
48x=9x+24x+8+36
x=44/15
③15 PbN6+44 Cr(MnO4)2====22 Cr2O3+88 MnO2+5 Pb3O4+90 NO↑
答案:15 44 22 88 5 90
●锦囊妙计
较难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经常用到以下方法:
1.0价配平法
当化学方程式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较难确定时,通常采用0价配平法,所选配平标准可以是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
2.万能配平法
万能配平法所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只是原子个数守恒,化合价的升降总值不一定相等,因而不一定正确,虽然中学阶段很少遇到这样的化学方程式,但在最后进行化合价升降总值是否相等的验证,还是必要的。
3.合并配平法
关键是找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两种物质间的某种数量关系,常用方法有:
(1)通过某种物质的分子中原子间的数量关系,确定其他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数量关系。
(2)通过电荷守恒等方法确定其他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数量关系。
4.拆分配平法
适合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种物质,且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也是同一种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其配平技巧是将氧化还原剂(或氧化还原产物)根据需要进行合理拆分。
●歼灭难点训练
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___Ca(ClO)2+______HCl______CaCl2+______Cl2↑+______H2O
(2)______H2S+______H2SO4______S↓+______SO2↑+______H2O
2.(★★★★)配平下列氧化还原方程式
(1)_____H2PO+_____Ag+_____H2OH3PO4+______Ag↓+______H2↑
(2)____P4+____CuSO4+___________Cu3P↓+_____H3PO4+_____H2SO4
(3)____Na2Sx+____NaClO+_____NaOH_____Na2SO4+____NaCl+____H2O
(4)____PH4ClO4____PCl5+____P2O5+____H2O
3.(★★★★)在热的稀硫酸中溶解了11.4 g硫酸铁,当加入50 mL 0.50 mol·L-1硝酸钾溶液时,其中的亚铁离子完全转化为铁离子,并有氮氧化物逸出:
____FeSO4+___KNO3+ ________K2SO4+___Fe2(SO4)3+___NxOy↑+___H2O
May
(1)配平该化学方程式(将含x、y的计量数和所缺物质填在横线上)
(2)反应中起氧化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推算出x、y的数值:x=________,y=________。
4.(★★★★★)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如NO2)。当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它发生如下分解:
C3N3(OH)33HNCO
产物HNCO(异氰酸,其结构H—N==C==O)能与NO2反应生成N2、CO2和H2O。
(1)写出HNCO与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写出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________。
(3)要消除1.0 kg NO2需三聚氰酸[C3N3(OH)3]多少千克?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3 5 2 H2O 3 5
歼灭难点训练
1. (1)1 4 1 2 2 (2) 1 1 1 1 2
2.(1)合并配平法:由于生成物中无离子,根据电荷守恒的原则可知,反应物H2PO和Ag+的化学计量数应相等,所以,可将H2PO和Ag+合并为一个整体“H2PO+Ag+”,再进行配平。
③11/4P4+15CuSO4+ 5Cu3P↓+6H3PO4+15H2SO4
④11P4+60CuSO4+ 20Cu3P↓+24H3PO4+60H2SO4
May
⑤11P4+60CuSO4+96H2O====20Cu3P↓+24H3PO4+60H2SO4
②Na2Sx+(3x+1)NaClO+ NaOH Na2SO4+ NaCl+ H2O
↑ ↓
(6x+2)×1 2×(3x+1)
③Na2Sx+(3x+1)NaClO+(2x-2)NaOH====xNa2SO4+(3x+1)NaCl+(x-1)H2O
(4)将PH4ClO4拆分为PH和ClO,然后进行配平。
答案:(1)2 2 4 2 2 3
(2)11 60 96H2O 20 24 60
(3)1 3x+1 2x-2 x 3x+1 x-1
(4)5 1 2 10
3.提示:
(1)由于反应在硫酸溶液中进行,因此可知所缺物质为H2SO4或H2O;由题给反应知H2O为生成物,故所缺物质为H2SO4。
n(FeSO4)=0.0750 mol,n(KNO3)=0.025 mol
则n(FeSO4)∶n(KNO3)=3∶1,(FeSO4)∶(KNO3)=3∶1
①3FeSO4+1KNO3+ H2SO4 K2SO4+ Fe2(SO4)3+ NxOy↑+ H2O
②6FeSO4+2KNO3+4H2SO4====K2SO4+3Fe2(SO4)3+2/xNxOy↑+4H2O
(3)方法1:由方程式②,根据氧原子守恒得:24+6+16=4+36+2y/x+4
解得:y=x,则:NxOy为NO,即:x=1,y=1
方法2:设生成物NxOy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a,由上面方程式②得:
6×1=2×(5-a) a=2
则:NxOy为NO,即:x=1,y=1
方法3:设生成物NxOy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a,由题意得:
11.4 g÷152 g·mol-1×1=0.050 L×0.05 mol·L-1×(5-a)(化合价升降总值相等)
余略。
答案:(1)6 2 4H2SO4 1 3 2/x 4
(2)HNO3(答NO或KNO3亦可)
(3)1 1
4.提示:(1)根据异氰酸的结构式,先标出异氰酸中各元素的价态:
再分析生成物质:异氰酸(HNCO)中N元素-3价,NO2中N元素+4价,二者将发生歧化反应生成N2,HNCO和NO2中C、H、O三元素反应前都呈稳定价态,故不参加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后仍呈稳定价态,他们可组成的稳定化合物只能是CO2和H2O:
May
配平可得答案。
答案:(1)8HNCO+6NO2====7N2+8CO2+4H2O (2)4∶3 (3)1.2 kg
难点26 一类氧化还原反应的妙解
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或还原)数值的计算较难,但学会了本篇介绍的方法,它又显得很容易。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对于反应:
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
下列各项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中的氧化剂只有CuSO4
B.7 mol CuSO4能氧化5 mol -1价的硫
C.被氧化的硫和被还原的硫物质的量之比是3∶7
D.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案例探究
[例题]白磷放入热的CuSO4(aq)中发生如下反应
P+CuSO4+H2OCu3P↓+H3PO4+H2SO4
试计算160 g CuSO4所氧化磷的质量。
命题意图:在多氧化剂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不是由一种氧化剂氧化的。本题已知一种氧化剂的质量,考查学生由这种氧化剂质量计算它能氧化的还原剂质量的能力。
知识依托:氧化还原反应。
错解分析:认为所有还原剂都是由CuSO4氧化的,忽略白磷的歧化作用,从而得出错误答案。
不进行有效计算也是一种常见错误。
解题思路:题给反应方程式未配平是显而易见的。
标出反应中P元素的化合价
+CuSO4+H2OCu3+H3O4+H2SO4
可知,P发生了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此条件隐蔽性较强。
注意:本题只求CuSO4氧化磷的质量,不求磷自身氧化的质量,也不求反应中被氧化的磷的总质量。欲求CuSO4氧化磷的质量,无须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只须找出CuSO4和被其氧化的磷的关系即可,其依据自然是二者氧化还原时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具体方法如下:
①写出如下关系式,并根据题给反应标出Cu元素化合价的降低及P元素化合价的升高;
②根据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原则,得出CuSO4和P的化学计量数5和1;
③计算出160 g CuSO4所氧化的磷的质量
5CuSO4 ~ P
800 g 31 g
May
160 g m(P)
m(P)=6.20 g。
答案:6.20 g
●锦囊妙计
氧化还原反应中,求一种物质氧化(或还原)的另一种物质的质量,有一种快捷方式:只须找出已知量和欲求量的关系即可,这种关系寻找的依据是化合价的升降总值相等。一般无须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歼灭难点训练
1.(★★★)高锰酸钾和氢溴酸溶液可以发生下列反应:
KMnO4+HBrBr2+MnBr2+KBr+H2O
其中还原剂是_____。若消耗0.1 mol 氧化剂,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____mol。
2.(★★★★)根据例题反应,试求31.0 g磷做氧化剂时,所能氧化的磷的质量。
3.(★★★★)用热的稀HNO3与适量的Fe粉反应,反应后溶液中加入KSCN(aq)不显红色,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N2O气体4.48 L,试求被氧化Fe粉的质量。
4.(★★★★★)三氟化溴溶于水可发生如下反应:
BrF3+H2OHBrO3+Br2+HF+O2↑
(1)其中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当有5.0 mol水参加反应时,由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由BrF3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3)当有5.0 mol水作还原剂参加化学反应时,由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由BrF3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4)当有5.0 mol水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由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由BrF3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提示:标出发生变化的元素化合价
由于反应前后SO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4和17(5+12),因此反应物中的SO并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物中多出的SO是FeS2中-1价的S被氧化的产物,可见FeS2发生了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氧化剂不只是CuSO4,还有Fe2。可见,D可选,A不可选。
从化合价的升降来看,7×2 mol CuSO4能氧化1 mol 的FeS2,因为:
反应新产生的SO与产物Cu2S的物质的量关系,即是被氧化的硫和被还原的硫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由反应方程式知,其比为(5+12-14)∶7=3∶7,C可选。
答案:CD
歼灭难点训练
May
1.解析:从化合价的升降变化(Mn:+7→+2,Br:-1→0),可迅速作出判断:HRr是还原剂。
设消耗0.1 mol 氧化剂被氧化的HBr的物质的量为x,则:
答案:18.6 g
答案:44.8 g
4.提示:(1)标出化合价可得答案。
(2)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3BrF3+5H2O====HBrO3+Br2+9HF↑+O2↑
当有5.0 mol 水参加反应时,只有2.0 mol 水作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水与BrF3的关系为: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5.0 mol 水参加反应,共有2.0 mol BrF3被还原,则题设条件下被BrF3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2.0 mol-1.3 mol=0.7 mol。
(3)由上分析:
被BrF3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等于被还原的BrF3的总物质的量减去3.3 mol,即:5.0 mol-3.3 mol=1.7 mol。
[将(2)的结果放大2.5倍,得答案3.3 mol 和1.8 mol亦可]
(4)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水与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据此和(1)可得答案。
May
答案:(1)BrF3 (2)1.3 mol 0.67 mol (3)3.3 mol 1.7 mol(或1.8 mol)
(4)2.2 mol 1.1 mol
难点27 一类无机推断题
有类无机推断题,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突破口较隐蔽,学科内交叉性较强,因而较难。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A、B、C、D分别是NaCl、Ba(NO3)2、NaAlO2和HCl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利用一种盐溶液X,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即可将它们一一确定(X仅由短周期元素组成)。
试确定A、B、C、D、X各代表什么溶液。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X:____________
●案例探究
[例题]A、B、C和D分别是NaNO3、NaOH、HNO3和Ba(NO3)2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利用另一种溶液X,用如下图所示的方法,即可将它们一一确定。
试确定A、B、C、D、X各代表何种溶液。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X: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物质名称的能力。
知识依托: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
May
错解分析:单由框图或题给物质都不能顺利得出答案,答案的得出是以上两方面协调作用的结果。
解题思路:由框图知,NaNO3、NaOH、HNO3、Ba(NO3)2分别与X溶液混合,出现两种沉淀。这只能是由NaOH和Ba(NO3)2分别与X混合生成的。因NaNO3和HNO3与任何物质反应也不会有沉淀生成。则B和D为HNO3和NaNO3,A和C为NaOH和Ba(NO3)2(突破口)。NaOH和X反应生成的沉淀——碱,必被HNO3溶解,而不能被NaNO3溶解,所以A为NaOH;D为HNO3,B为NaNO3,那么C为Ba(NO3)2。由C即Ba(NO3)2与X作用生成的沉淀不溶于HNO3知X中含SO,结合X与过量A即NaOH作用生成白色沉淀(碱),可推出X为MgSO4。
答案:A:NaOH B: NaNO3 C:Ba(NO3)2 D:HNO3 X:MgSO4
●锦囊妙计
无机推断题解决的关键是寻找突破口,这类无机推断题突破口的寻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题给物质易生成沉淀、易放出气体的有哪些。
2.框图中线路有没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3.将题给物质与框图线路结合起来分析。
●歼灭难点训练
1.(★★★)A、B、C、D分别是HCl、FeCl3、MgCl2、AlCl3溶液中的一种,某实验小组用另一种溶液X与它们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试推断A、B、C、D、X代表的物质(写化学式)。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X:____________
2.(★★★★)A、B、C、D分别是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和硝酸钠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现用另一种无色溶液X与它们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May
(1)试写出A、B、C、D代表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X可能是 、 或 ;若X是盐,应如何确定其成分?
3.(★★★★)A、B、C、D分别是氢氧化钾、硝酸钡、氨水和盐酸四种无色溶液的一种,现用另一种溶液X与它们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通过上述实验可判断出的物质及其对应的编号(填A、B、C、D、X)为:
编号
物质
(2)若有不能判断的物质,检验它们的简单方法是(若都能判断,此问不答): 。
4.(★★★★★)A、B、C、D分别代表硝酸银、偏铝酸钠、稀盐酸、浓氨水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甲、乙两同学分别用两两混合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现象有的相同,有的不同,不同部分已标出。
May
试写出A、B、C、D所代表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解析:X(aq)中加过量D得到的白色沉淀A溶解(此线索与众不同,可作为突破口),说明A是盐酸,D为NaAlO2,X溶液显酸性,是强酸式盐(如NaHSO4)或强酸弱碱盐[如Al2(SO4)3]。X能与过量B生成白色沉淀,且该沉淀不溶于A(盐酸),则B为Ba(NO3)2,C为NaCl。
答案:盐酸 Ba(NO3)2 NaCl NaAlO2 NaHSO4或Al2(SO4)3
歼灭难点训练
1.HCl MgCl2 FeCl3 AlCl3 NaOH(其他强碱亦可)
2.提示:能与题给四种物质中的两种物质生成沉淀,X应当提供了Ba2+,可能是Ba(OH)2、BaCl2、Ba(NO3)2中的一种;在得到的沉淀BaSO4和BaCO3中,稀盐酸可以溶解BaCO3。
答案:(1)HCl H2SO4 NaNO3 Na2CO3
(2) Ba(OH)2 BaCl2 Ba(NO3)2
加AgNO3(aq)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是BaCl2(aq),无现象发生,则证明是Ba(NO3)2(aq)。
3.解析:突破方法有多种。X中分别加过量A、B、C、D产生两种白色沉淀,分析A、B、C、D成分,可生成沉淀的离子只有Ba2+和OH-,其中一种沉淀不溶于A、C,另一种沉淀可溶于A、C,这样,X可为Al2(SO4)3,A、C可为NaOH和盐酸,两种白色沉淀分别是Al(OH)3和BaSO4;结合框图知B可为Ba(NO3)2,D可为NH3·H2O,A、C无法确定。
答案:(1)B:Ba(NO3)2 D:NH3·H2O X:Al2(SO4)3(A、C无法判断)
(2)用酸碱指示剂或焰色反应
4.提示:题给四种物质中,浓氨水与AgNO3(aq)混合,可能生成沉淀AgOH(会有部分分解为Ag2O),也可能生成无色Ag(NH3)(aq);NaAlO2(aq)与HCl(aq)混合,可能生成Al(OH)3沉淀,也可能生成无色AlCl3(aq)。Al(OH)3沉淀溶于HCl(aq),但不溶于氨水;AgOH(含Ag2O)沉淀溶于氨水,但在HCl(aq)中沉淀并不消失。这样,可知B、D为NaAlO2(aq)和AgNO3(aq),B遇A(氨水或稀盐酸)无现象,则B为NaAlO2,A为氨水,C为稀盐酸,D为AgNO3。
答案:NH3·H2O NaAlO2 HCl AgNO3
难点28 最低系列原则
May
所谓最低系列原则是:给主链编号从哪一端开始,要以支链位号最小为原则,如果有多个支链时,可从不同端点编号,然后将位号逐位对比,最早出现差别的那位数中,取位号小的那种编号法编号。
●难点磁场
根据最低系列原则,写出下列有机物的名称,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对其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
A.2,2,7,8,9—五甲基—8—乙基癸烷
B.2,2,7,8—四甲基—8—异丙基癸烷
C.3,4,9,9—四甲基—3—异丙基癸烷
D.2,3,4,9,9—五甲基—3—乙基癸烷
●案例探究
[例题]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2,3,3,8,8——五甲基壬烷
B.2,2,7,7,8——五甲基壬烷
C.2,3,3,5,5——五甲基戊烷
D.2,2,4,4,5——五甲基戊烷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判定有机物名称正确与否的能力。
知识依托:有机命名的最低系列原则。
错解分析:依据早已摒弃的有机命名要遵循的“支链序号之和最小”的原则,而误选A。不注意4个“CH2”基团的存在,而误选C或D。
解题思路:首先确定主链,主链上有9个而非5个碳原子,C、D不可选。然后编号,若从左向右编,则支链编号为:2,3,3,8,8;若从右向左编,则支链编号为:2,2,7,7,8。将以上两种编号逐位对比,第一位相同,第二位不同。根据最低系列原则可知,后者是正确的,即所列有机物的名称是:2,2,7,7,8—五甲基壬烷。
答案:B
●锦囊妙计
对于有机物的命名,现在我国执行的是1980年公布的新《原则》,为与国际命名相接轨,抛弃了源于前苏联的1960年公布的旧《原则》中的“序号之和最小原则”,代之以为“最低系列原则”。
两种方法比较,序号之和最小原则通过计算才能确定编号的起点和方向,最低系列原则只需进行观察就能确定编号的起点和方向,显然后者更直接、更简捷。
●歼灭难点训练
1.(★★★)下列有机物的正确命名是____________。
May
2.(★★★★)萘环上碳原子的编号如(Ⅰ)式,根据系统命名法,(Ⅱ)式可称为2—硝基萘,则化合物(Ⅲ)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A.2,6—二甲基萘 B.1,4—二甲基萘
C.4,7—二甲基萘 D.1,6—二甲基萘
3.(★★★★)根据萘环上的编号原则,写出下列有机物的名称____________。
4.(★★★★★)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
试写出其名称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提示:根据有机物命名的最低系列原则,可排除C、D;根据有机物命名时支链宜多不宜少的原则,可知答案。
答案:A
歼灭难点训练
1.2,4,5,7—四甲基—3,3,4—三乙基辛烷
2.解析:由题意,将(Ⅰ)式上下左右翻转,可知萘环上的下列编号方式与(Ⅰ)式是一致的:
所以(Ⅱ)式可称为2—硝基萘,于是(Ⅲ)的编号有以下四种方式:
May
根据最低系列原则,第三种编号正确,则(Ⅲ)名称为1,6—二甲基萘。
根据序号之和最小原则,似乎1,6—二甲基萘和2,5—二甲基萘都是正确答案,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按系统命名法,一种有机物只有一种名称。本题备选项的设置,避开了“2,5—二甲基萘”这一名称,是有意降低试题难度。
除选拔功能外,本题最大的作用是向中学化学界通报了“序号之和最小原则”已被弃用的信息,以引起中学化学教学的注意。
答案:D
3.提示:编号顺序为:
答案:
答案:1,3,8—三氯萘。
4.解析:依据烯烃的命名原则,该有机物有如下两种编号方式:
根据最低系列原则,可知前者正确,后者错误。于是其名有以下两种:
①3—乙基—4,5—二甲基—1—环己烯
②4,5—二甲基—3—乙基—1—环己烯
根据书写名称时甲基在前,乙基在后的原则,则可知①错误,②正确。
答案:4,5—二甲基—3—乙基—1—环己烯
难点29 商余法
May
“商余”是除法运算的结果,商余法是利用除法运算的结果由式量求有机物化学式的方法。
●难点磁场
请用商余法试做下题,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某饱和烃相对分子质量为114,且其一氯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则该烃的结构简式是_____,名称是________。
●案例探究
[例题]若A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的烃,则其分子式只可能是 或 ;若A是易升华的片状晶体,则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若A为饱和脂肪醛,则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由分子式求相对分子质量是简便易行的。本题反其道而行之,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试题开放,答案不具惟一性。
知识依托:同分异构体的写法,萘的物理性质。
错解分析:本文只给出1个数字,若不会用商余法,胡凑乱写,一不小心,就会得出错误答案。
解题思路:先求A分子中有多少个“CH2”基团和此外的H原子数目。
128÷14=9…2 [Mr(CH2)=14]
可见,A分子中有9个“CH2”基团和除此以外的2个H原子,则A分子式可为C9H20;由于12个H原子质量与1个C原子质量相当,所以A分子式又可为C10H8。其中萘(C10H8)是片状晶体易升华;用1个O原子代替1个“CH4”基团可得一种辛醛:C9H2O—CH4+O====C8H16O。
答案:C9H20 C10H8 C8H16O
●锦囊妙计
由式量求化学式可用商余法,步骤如下:
1.由除法得商和余数,得出式量对称烃的化学式,注意H原子数不能超饱和。
2.进行等量代换确定出同式量其他烃或烃的衍生物的化学式:
(1)1个C原子可代替12个H原子;
(2)1个O原子可代替16个H原子或1个“CH4”基团;
(3)1个N原子可代替14个H原子或1个“CH2”基团,注意H原子数要保持偶数。
●歼灭难点训练
1.(★★★)某有机物A,式量为156。若A为烃,且其一溴代物只有两种,则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2.(★★★★)某有机物的式量为180,则:
(1)该有机物____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是饱和烃。
(2)若该有机物含氧,且烃基饱和,则可能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写名称)。
3.(★★★★)已知某有机物A的式量为92。
(1)若A不能使溴水褪色,但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A分子式为_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2)若A为油脂水解产物,且知A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反应可制得烈性炸药,则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4.(★★★★★)有机物A的式量为128,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1)写出A的可能的三种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ay
(2)若A能与纯碱溶液反应,且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六元碳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氨基取代所得产物为B,B的同分异构体甚多,其中含有一个六元环和一个硝基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种。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解析:由于114÷14=8…2,可见,该烃分子式可为C8H18或C9H6,但后者不饱和,故舍去。C8H18的同分异构体,一氯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表明其结构对称完整,试写可得答案。
2.解析:180÷14=12…12
(1)若为烃,则分子式为C12H36,超饱和,显然不可能。进行替换,得C13H24,是不饱和烃。
(2)若含氧,根据Ar(O)=Mr(CH4),则可为C11H32O(超饱和)、C10H28O2(超饱和)、C9H24O3(超饱和)、C8H20O4(超饱和)、C7H16O5(饱和)、C6H12O6(为葡萄糖或果糖)。
答案:(1)不可能 (2)葡萄糖 果糖
3.解析:92÷12=7…8[Ar(C)=12]
可见A分子式可为C7H8,若C7H8分子中不含苯环,如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不能使溴水褪色。
油脂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A式量决定了A只能是甘油,即C3H8O3,经验证其式量为92亦符合题意。
答案:(1)C7H8
(2)C3H8O3 CH2OH—CHOH—CH2OH
4.解析:通过“例题”之解析可知,A可为C9H20或C10H8;而一个“CH4”的质量与一个O原子质量相当,则有机物A也可为C8H16O(醛或酮)或C7H12O2(羧酸或酯)。
May
易被遗漏,大大增加了本问之难度。
答案:(1)C9H20、C10H8、C8H16O、C7H12O2中任选三种。 (2)5
难点30 有机分子空间构型
分子内原子共线、共面的判定,仅为一维、二维想象,但存在线面、面面的交叉,所以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某有机分子结构如下:
该分子中最多有____________个C原子共处同一平面。
●案例探究
[例题]描述CH3—CH==CH—C≡C—CF3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B.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C.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D.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知识依托:乙烯、乙炔的空间构型。
错解分析:不知道乙炔直线位于乙烯平面上,误选D。
解题思路:由乙炔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乙炔分子中所有原子共直线,可将该分子简化并形象成如下图所示。不难发现直线l上2个C原子在平面M上,则l属于M。
答案:BC
May
●锦囊妙计
1.几个特殊分子的空间构型
①CH4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其分子最多有3个原子共处同一平面。②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③乙炔分子中所有原子共直线。④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⑤H—CHO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2.单键的转动思想
有机物分子中的单键,包括碳碳单键、碳氢单键、碳氧单键等可转动。
●歼灭难点训练
1.(★★★)某有机物分子结构如下:
关于该分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除苯环外的其余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B.除苯环外的其余碳原子不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C.12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D.12个碳原子一定都在同一平面上
2.(★★★★)下列分子中的14个碳原子不可能处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3.(★★★★)下列有机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
4.(★★★★★)某分子具有如下结构:
C6H5—CO—C≡C—CH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同一直线上的原子最多有_______个;
(2)一定在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多有_______个;
(3)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多有_______个。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提示:由于单键可以转动,所以:①乙烯平面与苯平面可以共面,②乙炔直线在乙烯平面上,且末端的2个C原子可以有1个与乙烯平面共面。
May
答案:13
歼灭难点训练
1.提示:通过转动,可使苯平面与烯平面重合在同一平面,也可两平面仅交于一条直线,炔直线在苯平面上。
答案:B
2.解析:只有B项中叔丁基—C(CH3)2的中心碳位于一个四面体的中心,它连接的4个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此外,D项中,同时连在两个苯环上的那个碳原子,如果它跟苯环共平面,则它连接的CH3和H,必然一个在环前,一个在环后。因此甲基碳原子不可能再在苯环平面上。注意,C项中的两个甲基是可以同时处在两个苯环所共有的平面上的。有人提出,怀疑2个甲基过于拥挤,必须翘起一个;则请注意,如果从连接两个苯环的单键为轴旋转180°,则此“空间拥挤”可以消除,两个甲基一个在上,一个在下,都在苯平面上。所以C项的14个C原子仍可在一个平面上,C项不是正确答案。
答案:BD
3.解析:A. (l∈M)
B. 分子中,M1和M2两个平面相交于一条直线C—C
单键,由于单键可转动,因而可将M2平面转至与M1平面重合,所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C.原理同B,通过碳碳单键相连的两个平面,有可能重合在一起。
D.该分子中“—CH3”中的H原子和与它相连的C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不在同一平面上。
答案:D
4.提示:以甲醛平面为参照物:
May
转动①处C—C单键可使两平面M1和M2重合为同一平面,也可使苯平面非转动轴上的原子离开醛平面。炔直线位于醛平面上,但甲基上的H原子都不在炔直线上,转动②处C—C键,可使末端甲基中的一个H原子位于醛平面上。
答案:(1)4 (2)12 (3)17
难点31 常见有机反应类型
有机反应不同于无机反应,概念间有交叉,也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有的反应类型较难判定。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在一定条件下,乙炔分子间发生如下反应:
生成乙烯基乙炔,则该反应不属于____________。
A.加成反应 B.加聚反应
C.取代反应 D.加成取代反应
●案例探究
[例题]有机化学中取代反应范畴很广。下列6个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是(填写相应字母)____________。
May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取代反应的判定能力。
知识依托:取代反应的概念。
错解分析:不知道取代反应间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不敢认定硝化反应和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从而漏选A、E。
解题思路:将生成物与反应物进行比较,只要是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就属于取代反应。
A. “NO2”代替了“H”原子,属于取代反应。
B. “OH”与它邻位上的1个“H”发生了消去反应。
C. “CH2CH3”取代了一个“H”原子,属取代反应。
D.加成反应。
E.可以认为是CH3COOH分子中的“OH”原子团被“OCH3”代替了,也可以认为是CH3OH分子中的“H”原子被“CH3CO”基团代替了,属于取代反应。
F.水中的“H”原子(或“OH”原子团)代替了酯分子中的“C3H5”原子团(或“RCOO”原子团),属取代反应。
答案:ACEF
May
●锦囊妙计
1.取代反应是有机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它包含下列反应:
①卤代,②硝化,③水解,④酯化,⑤缩聚等。
2.加成反应是有机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端的C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它包括:
①不同分子间的加成反应,②相同分子间的加成反应,③分子内的加成反应,④加聚反应等。
3.消去反应是有机化合物分子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内脱去一个小分子而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它是:
①分子内进行的反应,②加成反应的逆反应。
●歼灭难点训练
1.(★★★)在后面的括号内注明其反应类型
NaOH的醇溶液
△
(1)R—CH2—CHBr—CH3 R—CH2—CH===CH2+R—CH===CH—CH3( )
( )
( )
2.(★★★★)氯普鲁卡因盐酸盐是一种局部麻醉剂,麻醉作用较快、较强,毒性较低,其合成路线如下:
请把相应反应名称填入下表中,供选择的反应名称如下:
氧化、还原、硝化、磺化、氯化、酸化、碱化、成盐、酯化、酯交换、水解
May
反应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⑥
反应名称
3.(★★★★)已知:①(CH3)2C==CHC2H5(CH3)2C==O+C2H5COOH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取代反应序号____________;
(2)写出加成反应序号____________;
(3)写出消去反应序号____________;
4.(★★★★★)甲醛和苯酚在浓盐酸(或浓氨水)催化下受热发生如下反应: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该反应是聚合反应,但不属加成反应
B.该反应是聚合反应,但不属取代反应
C.该反应是加成反应,又属于加聚反应
D.该反应是取代反应,又属于缩聚反应
E.该反应是消去反应,消去的小分子是H2O分子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提示:既属于取代反应,又属于加成反应的反应被称为加成取代反应或取代加成反应。
答案:B
歼灭难点训练
1.提示:(1)可拆分为两个反应:①R—CH2CHBrCH3R—CH2CH==CH2+HBr,
②R—CH2CHBrCH3R—CH==CHCH3+HBr,都是消去反应。
(2)两个“Cl”原子被一个“O”原子所代替。
(3)分子内加成。
答案:(1)消去 (2)取代 (3)加成
May
答案:①硝化 ②氯代 ③氧化 ④酯化 ⑥还原
答案:(1)⑤ (2)①③⑥ (3)④
4.解析:产物分子中的H原子被其他原子团
所代替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该反应“单体间相互结合而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还生成小分子”,因而是缩聚反应。
May
该反应可以认为是分子中的不饱和C原子与其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因而属加成反应。
该反应是聚合反应,又是加成反应,因而是加聚反应。
该反应虽生成小分子,但生成的小分子是两分子间而非一分子内脱去的,因而不属消去反应。
答案:D
难点32 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写出未曾见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或其中的部分物质,需要有一定的类比能力,因而较难。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为扩大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在一些油品中加入降凝剂J,以降低其凝固点,扩大燃料油品的使用范围。J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它的合成路线可以设计如下,其中A的氧化产物不发生银镜反应:
试写出:
(1)结构简式:F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
(2)化学方程式:D→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K→J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例探究
[例题]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工业上合成有机物J(C19H20O4)过程如下:
May
上述流程中:a. AB仅发生中和反应; b.F与浓溴水混合不产生白色沉淀。
(1)写出A、F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和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根据题给信息完成化学方程式或判定反应产物的能力。
知识依托:题给信息、酸的性质、酯化反应、卤代反应。
错解分析:不能准确理解题给信息,得不出A的准确结构,造成错解。
解题思路:先理解题给信息:
则生成A的反应为:
F是E水解的产物,化学式为C7H7OH,它与浓溴水混合不产生白色沉淀,则
May
●锦囊妙计
推导有机物的结构或书写有机反应方程式有以下两种方法可依:
1.正推法:根据合成路线由前向后推的方法,即由反应物推生成物的方法。若题给已知信息,正确理解,即可类比应用。
2.逆推法:根据合成路线由后向前推的方法,即由生成物推反应物的方法。若题给已知信息,须逆用题给信息,才能得出答案。
●歼灭难点训练
1.(★★★)2001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催化手性/不对称合成领域取得原创性贡献和突破性成就的3位科学家,当某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个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原子或原子团均不相同时,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物质一定具有光学活性。
已知葡萄糖在乳酸菌的催化作用下可转化为含有手性碳原子的乳酸(C3H6O3)。
(1)写出符合C3H6O3组成的饱和有机酸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9.0 g乳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产生2.24 L气体(标准状况);另取9.0 g 乳酸与等物质的量的乙醇反应,生成0.1 mol 乳酸乙酯和1.8 g H2O。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诺贝尔获奖者之一诺尔斯博士的贡献是使用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合成L—DOPA(用于帕金森综合症治疗的药物):
2.(★★★★)下面列出了8种有机物的转换关系:
May
试写出:
(1)C1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F1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2)①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④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以乙烯为初始反应物可制得正丁醇(CH3CH2CH2CH2OH)。已知两个醛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身加成。下式中反应的中间产物(Ⅲ)可看成是由(Ⅰ)中的碳氧双键打开,分别跟(Ⅱ)中的2—位碳原子和2—位氢原子相连而得:(Ⅲ)是一种3—羟基醛,此醛不稳定,受热即脱水而生成不饱和醛(烯醛):
请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上述给出的信息写出由乙烯制正丁醇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必写出反应条件)。
4.(★★★★★)已知在一定条件下C==C可被KMnO4(H+)(aq)氧化、羰基可与乙炔发生反应:
下列系列反应中,B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酸:
May
试写出:
(1)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2)下列反应方程式:BG ;
EF 。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提示:由J逆推(以虚线箭头表示逆推):弯箭头法
结合合成D有机物结构,可知前者是E,后者是K。
由K逆推可得H:
May
醇。
歼灭难点训练
1.提示:(1)C3H6O3分子有1个不饱和度,当位于—COOH中,另有1个O原子,可形成—OH,也可形成醚键。
(2)n(C3H6O3)==0.10 mol,n(H2)==0.100 mol,可见乳酸分子含2个羟基:1个羧羟基、1个醇羟基。根据乳酸分子中含手性C原子,可确定乳酸的结构。
(3)与H2加成,烯键变饱和键。
May
3.提示:乙烯制正丁醇,“C2”变“C4”,如何使碳链增长,根据题给信息,可由乙醛自身加成而完成。但乙醛自身加成成羟醛,应先消去羟基,再将醛基还原,可生成正丁醇。这样,可先由乙烯制乙醛,方法有二:①乙醛氧化法;②乙醛水化成乙醇、乙醇氧化法;前者较简捷。
答案:①CH2==CH2+O22CH3CHO(或其他方法)
②2CH3CHOCH3—CH(OH)—CH2—CHO
③CH3CH(OH)—CH2CHOCH2==CH—CH2CHO
(或CH3—CH==CH—CHO)
May
④CH2==CH—CH2CHO(或CH3—CH==CHCHO)+2H2CH3—CH2CH2CH2OH
4.提示:先逆向理解题给信息②
难点33 列方程法求结构单元
列方程法是已知化学式求有机物结构的常用方法,但不是惟一方法。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A分子中只具有以下a、b、c三种结构单元,A的化学式为:C1134H1146
May
(三价基团) …C≡C… (二价基团) …C(CH3)3 (一价基团)
(a) (b) (c)
试通过计算确定A分子中的上述结构单元数。
●案例探究
[例题]某烃B分子式是C1398H1278。它是由4种基团组成,这四种基团分别是:
a. (3价);b. … …(2价);
c. …C≡C…(2价);d.(CH3)3C……(1价)
已知该分子结构式中没有芳环连接芳环,脂基连接脂基的情况,试求B分子中含有这4种基团各几个。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由化学式推导有机物结构组成的能力。
错解分析:不清楚所给结构单元化学式的代数和即为有机物的分子式,不清楚结构单元彼此相连时的数量关系而无解。
解题思路:设B分子中,四种基团数目按所列次序分别为x、y、z、w个。则:
解得:x=94,y=33,z=126,w=96
答案:4种基团个数按题中所列顺序分别是:94,33,126,96
●锦囊妙计
列方程的依据主要有:
1.根据C、H、O等原子个数守恒。
2.不饱和度。
3.结构余价的相等关系。
●歼灭难点训练
1.(★★★)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在2000~50000范围内具有确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1993年报导合成了两种烃A和B,其分子式分别是C1134H1146和C1398H1278。
B结构跟A相似,但分子中多了一些结构为的结构单元。
B分子比A分子多了____________个这样的结构单元(填数字)。
2.(★★★★)将例题中的“B分子式为C1398H1278”改为“C分子式为:C1318H1238”,其余同例题,试求之。
3.(★★★★)下面是一个四肽,它可以看作是4个氨基酸缩合掉3个水分子而得。
May
今有一个“多肽”,其分子式是C55H70O19N10,已知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
试问:(1)该多肽是____________(填汉字)肽。
(2)该多肽水解后有____________(填数字)个谷氨酸。
(3)该多肽水解后有____________(填数字)个苯丙氨酸。
4.(★★★★★)现有一种“十二肽”,分子式为CxHyNzOd(z>12),将它彻底水解只得到下列氨基酸:
(1)将一个该“十二肽”分子彻底水解后,有____________个赖氨酸生成;
(2)将一个该“十二肽”分子彻底水解后,有____________个天门冬氨酸生成。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提示:设A分子中a、b、c三种结构单元数分别是x,y,z,则
May
答案:a: 94 b:93 c:96
歼灭难点训练
1.提示:从所包含的C原子入手,可得所求结构单元数:(1398-1134)÷8=33。
所隐含的H原子入手,亦可得出所求结构
单元数:(1278-1146)÷4=33。
答案:33
2.提示:设A分子中,四种基团数目按所列顺序分别为x、y、z、w个,则:
答案:x=94,y=23,z=116,w=96
3.提示:设甘氨酸C2H5O2N、丙氨酸C3H7O2N,苯丙氨酸C9H11O2N及谷氨酸C5H9O4N分别为a、b、c、d个。由于C55H70O19N10+9H2O=C55H88O28N10,所以
答案:(1)十 (2)4 (3)3
4.提示:本题除可用列方程法外,还可用下法解决。
(1)赖氨酸与其他三种氨基酸不同,分子内多1个氨基。该肽分子中若没有赖氨酸的结构单元,则其N原子数为12。肽分子中每含有1个赖氨酸结构单元其分子式中就增加1个N原子。故该十二肽水解可得赖氨酸个数为:z-12。
(2)天门冬氨酸与其他三种氨基酸不同,分子内多1个羧基。该肽分子中若没有天门冬氨酸的结构单元,则其O原子数为:12+1=13。肽分子中每含有1个天门冬氨酸结构单元,其分子式中就增加2个O原子。故该十二肽水解可得天门冬氨酸个数为:。
答案:(1)z-12 (2)
难点34 先定后动法
有机物多元取代物的种数较难确定,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先定后动法。
●难点磁场
May
请用先定后动法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连二苯结构简式如下:
试确定其二氯代物种数。
●案例探究
[例题]下面是苯和一组稠环芳香烃的结构式:
由于取代基位置不同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官能团位置异构,一氯并五苯有 (填数字)种异构体;二氯蒽有______(填数字)种异构体。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判定一元和二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种数的能力。
知识依托:题给信息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
错解分析:不清楚先定后动法,胡拼乱凑,无序思维,得不出二元取代物种数的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一氯并五苯分子中有几种不同位置的H原子,其一氯代物就有几种:
蒽的二氯代物种数可按先定后动法进行有序思维而确定:
(1)标出不同位置的H原子:
(2)分别固定一个Cl原子在①、②、③位,然后让另一个Cl原子在有H原子上的位置移动——取代H原子:
注意不要重复:固定一个Cl原子在①
May
位时,这个Cl原子已与所有位置上的Cl原子发生了组合,所以固定1个Cl原子在②(或③位)时,移动的Cl原子不要再被安排到①位(或①位和②位)上。
答案:4 15
●锦囊妙计
一、求二元取代物种数的方法:
1.先标出不同位置的H原子;
2.在不同位置上分别固定一个取代基,并移动另一个取代基,即得答案。
二、求三元取代物种数的方法:
1.先在有机物中H原子的不同位置上安排一个取代基,得其一取代结构;
2.对所得一取代不同结构分别进行先定后动法,可得答案。
●歼灭难点训练
1.(★★★)已知化合物B3N3H6(硼氮苯)与C6H6(苯)的分子结构相似,如下图:
则硼氮苯的二氯取代物B3N3H4Cl2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 )
A.2 B.3 C.4 D.6
2.(★★★)2001年9月1日将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酱油中3—氯丙醇
(ClCH2CH2CH2OH)含量不得超过1 ppm。相对分子质量为94.5的氯丙醇(不含结构)共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3.(★★★★)200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暂停使用和销售含苯丙醇胺的药品制剂。苯丙醇胺(英文缩写为PPA)结构简式如下:(—代表苯基)
在碳链上的位置作变换,可以写出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5
种的结构简式是:
May
请写出另外4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不要写出—OH和—NH2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异构体;写出多于4种的要扣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8O3,它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多羟基醛,且分子中只有一个手性C原子(所连4个基团都不相同的C原子)的异构体有数种,请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并用“※”标出手性C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答案:15
歼灭难点训练
答案:C
1、2、3位上分别安排1个羟基。
答案:B
3.提示:首先分析出碳链上有两种不同位置的H原子(即丙基有两种),并在每个位置上固定1个苯基,得如下两种结构
May
再对这两种结构的碳链(将—看作取代基)进行分析,发现前者有三种不同位置的H原子,后者有两种不同位置的H原子。即:
然后分别固定—OH在(Ⅰ)位~(Ⅴ)位,移动—NH2,可得9种同分异构体。
①~⑨每个位置上分别有一个—NH2,C的其余价键用H补足,即得答案。
4.解析:C4H8O3分子中含有1个—CHO,2个—OH。将它们取出,看作取代基,还剩3个C原子,在其不同位置上固定—CHO,得两种结构:
分别在①、②、④位上固定1个—OH(在③、⑤位固定—OH后重复),让另1个—OH移动,得其同分异构体:
May
去掉1(两个手性C原子)和5(无手性C原子),可得答案。
答案:
难点35 残基法
已知某类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的CO2(或H2O)与耗O2量之比,如何确定这类有机物的通式?很难。残基法可化解这一难点。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充分燃烧一含碳、氢、氧的有机物,消耗O2和生成CO2的体积比为5∶4,则此类有机物最简化的通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其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这类有机物充分燃烧时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且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_,该有机物能发生水解反应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例探究
[例题]化合物CO、HCOOH和OHC—COOH(乙醛酸)分别燃烧时,消耗O2和生成CO2的体积比都是1∶2,后两者的分子可以看成是CO(H2O)和(CO)2(H2O),也就是说:只要分子式符合[(CO)n(H2O)m](n和m均为正整数)的各有机物,它们燃烧时消耗O2和生成CO2的体积比总是1∶2。
现有一些只含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它们燃烧时消耗O2和生成的CO2的体积比是3∶4。
(1)这些有机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
(2)某两种碳原子数相同的上述有机物,若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和b(a<b),则b-a必定是___________(填入一个数字)的整数倍。
(3)在这些有机物中有一种化合物,它含有两个羧基。取0.2625 g该化合物恰好能与25.0 ml 0.100 mol·L-1 NaOH(aq)完全中和。据此,结合必要的计算和推导,试给出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统摄并应用有机物燃烧规律的解题能力。
知识依托:有机物的燃烧规律,摩尔质量的计算和化学式的确定方法。
错解分析:不能由题给信息,统摄出有机物的燃烧规律,造成本题无解。
解题思路:先求符合题意的有机物通式——用残基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由题意写出下面式子 ?+3O24CO2
May
第二步:根据质量守恒,反推出“?”代表的物质。C4O2+3O24CO2
第三步:将C4O2化为最简式表示(C2O)2+3O24CO2
第四步:将特殊化为一般,得符合题设条件的有机物通式的残基。
(C2O)m+O2CO2
第五步:由残基得通式,只须在残基后增加(H2O)n即可。
(C2O)m·(H2O)n+O2CO2+nH2O
(明确各步原理的同学,在具体使用残基法时,可只写出横线上式子,将其余省略,以提高解题速率)
可见,只要符合通式(C2O)m·(H2O)n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消耗O2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比都是3∶4. (1)当m=1,n=1时,有机物分子式为:C2H2O2,其结构简式为:OHC—CHO (乙二醛)。这就是答案。
(2)由题意b-a=(C2O)m(H2O)n-(C2O)m(H2O)n′=18(n-n′),n-n′为正整数,b-a必是18的整数倍。
(3)所求二元羧酸摩尔质量为:=210 g·mol-1。
则:40m+18n=210。
若分子只含2个碳(m=1),分子式是HOOC—COOH,不符合(C2O)m(H2O)n通式,不合理。若m=2,(C2O)2式量为80,从210中扣除,余130。余下的数不是18的整数倍,所以也不合理。若m=3,(C2O)3式量是120,从210中扣除,余90。余下的数确实是18的整数倍。因此分子式中m=3,n=5是答案,即(C2O)3(H2O)5或C6H10O8。这个式子是合理的。它有2个不饱和度用在羧基上,也可写出如下合理的结构简式:HOOC—(CHOH)4—COOH,葡萄糖二酸,当然还可以写出很多其他同分异构体(不要求)。
答案:(1)C2H2O2 (2)18 (3)210 C6H10O8
●锦囊妙计
遇到下列情形之一可用残基法:
1.如例题,根据有机物的燃烧求通式,然后解决其他问题。
2.由总化学式(或其式量)减去某些基团的化学式(或其式量),得残基的化学式(或其式量),进而可写出有机物的结构。
●歼灭难点训练
1.(★★★)某化合物分子式是C8H9NO2,分子中有苯环,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其中之一是羧基,但并非二甲苯的硝化产物,试写出三个取代基互不相邻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2.(★★★)某有机物A只含C、H、O三种元素,成环状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60.0,其中O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3%。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名称为____________。
3.(★★★★)分子式与苯丙氨酸 相同,且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①有带有两个取代基的苯环②有一个硝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异构体的数目是( )
A.3 B.5 C.6 D.10
4.(★★★★★
May
)有机化合物A、B的分子式不同,它们可能含有C、H、O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如果将A、B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时消耗O2和生成H2O的物质的量之比总是1∶2。则:
(1)符合要求的A、B分子通式为:____________。
(2)若A为CH2O2,则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稳定存在的B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提示:?+5O24CO2
C4H4+5O24CO2+2H2O
(CH) m+O2mCO2+H2O
(CH)m(H2O)n+O2mCO2+(+n)H2O
则此类有机物通式为:(CH)m(H2O)n
烃的含氧有机物分子中H原子为偶数,所以当m=2,n=1时,C2H4O(CH3CHO)为符合要求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余易求。
答案:(CH)m·(H2O)n,(m,n∈N) CH3CHO C4H8O2 HCOOCH2CH2CH3、
HCOOCH(CH3)2、CH3CH2COOCH3。
歼灭难点训练
1.提示:先求残基,进而由残基分解出2个取代基:
C8H9NO2—COOH—C6H3==CH5N==CH3+NH2
答案:
2.提示:先求A的式量:由=1.36,知A分子中只含有1个O原子,则A的式量为Mr(A)==44.1。
再求A的残基:44.1-16.0=28.1=Mr(C2H4),将O原子与残基相连,可得化学式。
再求同分异构体:
丙基与硝基在苯环上有邻、间、对三种位置关系,丙基有2种,故其同分异构体为6。
May
答案:C
4.解析:由题意:?+O22H2O,H4+O22H2O,Hm(CO2)n+O2H2O+nCO2,(m、n为正整数),所求通式为:Hm(CO2)n。
(2)A为CH2O2,即令通式Hm(CO2)n中m=2,n=1时可得。求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B须讨论:不论Hm(CO2)n分子中n为何数,m永远是偶数。
①m=4,n=1时,B为H4CO2,试写得CH2(OH)2,一个碳原子上连有2个羟基的物质不能稳定存在。
②m≥6,n=1时,无此物质是显然的。
③m=2,n=2时,B为H2C2O4,其结构简式为HOOC—COOH(乙二酸)
答案:(1)CnHmO2n (2)C2H2O4 HOOC—COOH。
难点36 构造法
根据题意,构造出合适的结构模型,借助结构模型解题的方法,可称之为构造法。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取1.770 g只含酯基,不含其他官能团的液态酯(此酯内无碳碳双键),置于5.000 L氧气中点燃,酯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体积增加0.168 L。将气体经过CaO充分吸收,体积减少1.344 L(所有气体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1)1.770 g酯中C、H、O物质的量分别是__________mol、__________mol、__________mol,该酯中C、H、O原子个数之比是_____________。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酯的分子式是________,结构简式是________,其同分异构体中只含羧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案例探究
[例题]取3.40 g只含羟基、不含其他官能团的液态饱和多元醇,置于5.00 L O2中,经点燃,醇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0.56 L。将气体经CaO吸收,体积又减少2.80 L(所有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1)3.40 g醇中C、H、O物质的量分别为:C___________mol、H___________mol、O___________mol;该醇中C、H、O的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
(2)由以上比值能否确定该醇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 。
(3)如果将该多元醇的任意一个羟基换成一个卤原子,所得到的卤代物都只有一种,试写出该饱和多元醇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将具体问题统摄成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依托:有机物的燃烧,质量守恒定律,饱和度与最简式的关系。
错解分析:统摄不出该有机物的燃烧规律而无解,不明确2个体积数值的含义而错解,不能利用质量守恒而少解。
解题思路:醇完全燃烧,气体体积减小,此醇可构造为:(H2O)xHyCz。
(H2O)xHyCz(l)+(z+)O2(g) zCO2(g)+(x+)H2O (l)
n(C)=n(CO2)= =0.125 mol
m(CO2)=0.125 mol×44.0 g·mol-1=5.50 g
V(C元素燃烧耗O2)=V(CO2)=2.80 L
V(H元素燃烧耗O2)=0.56 L
V总(O2)=2.80 L+0.56 L=3.36 L<5.00 L(O2过量)
May
m(O2)= ×32.0 g·mol-1=4.80 g
m(醇)+m(O2)=m(CO2)+m(H2O)
m(H2O)=3.40 g+4.80 g-5.50 g=2.70 g
n(醇中H)=2n(H2O)=2×=0.300 mol
n(醇中O)==0.100 mol
该醇中C、H、O原子个数比为:N(C)∶N(H)∶N(O)=0.125 mol∶0.300 mol∶0.100 mol =5∶12∶4
(2)该醇最简式为C5H12O4。式中H原子已饱和,所以它本身就是醇分子式。
(3)由题意C5H12O4为四元醇,且羟基所处的位置是等同的,符合要求的只有季戊四醇,即C(CH2OH)4。
答案:(1)0.125 0.300 0.100 5∶12∶4
(2)可以因为该醇最简式中氢原子个数已饱和,所以最简式即分子式为C5H12O4
(3)C(CH2OH)4
●锦囊妙计
遇到下列情形之一,可尝试构造法:
1.非气态有机物的完全燃烧
有机物CmHnOw可变式为(H2O)a Hb(CO2)c Cd (非气态),常温下该有机物燃烧,“(H2O)a”和“Cd”不引起气体体积的变化,“Hb”使气体体积减小,“(CO2)c”使气体体积增大。
2.求蛋白质的水解产物个数
构造出单体中含不同数目羧基和氨基的蛋白质,比较其含N、含O的不同,可得答案。
●歼灭难点训练
1.(★★★)将例题中“3.40 g”“0.56 L”和“2.80 L”分别改为:2.63 g、0.42 L和2.24 L。其余完全同例题,试求之。
2.(★★★★)取1.05 g某液态含氧有机物A,置于5.00 L氧气中,经点燃,A完全燃烧。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将所得气体经过足量过氧化钠后,气体体积减少了392 mL(所有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1)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__________。生成CO2的质量是_________。
(2)有机物A的通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3)写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下列A的结构简式:①能发生银镜反应的 ,②能与Na2CO3反应的_____________,③具有果香味的_____________,④能和CuO反应的__________,⑤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3.320 g只含羧基,不含其他官能团的固态芳香族羧酸置于4.00 LO2中,经点燃羧酸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体积增加0.224 L,将气体通过足量的固体Na2O2后,体积减少1.792 L(所有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请回答:
(1)3.320 g该羧酸中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2)列式计算3.320 g该羧酸中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H______mol、O______mol;
(3)该羧酸中C、H、O的原子数之比为______;
(4)写出符合以上各条件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芳香族羧酸的结构简式。
May
4.(★★★★★)现有一个十肽A,其分子式为C65H86C17N12,A完全水解可以得到以下4种氨基酸:
试通过计算(或推理)确定四种氨基酸的个数。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提示:(1)酯完全燃烧后,气体体积增大,可将此酯化学式构造为:
(H2O)x(CO2)yCz,则:
(H2O)x(CO2)yCz(l)+yO2(g)H2O(l)+y CO2(g)+z CO2(g)
n(C)=n(CO2)==0.0600 mol,m(CO2)=2.640 g
V(O2)=1.344 L-0.168 L=1.176 L,m(O2)=1.680 g
m[(H2O)x(CO2)yCz]+m(O2)=m(H2O)+m(CO2),m(H2O)=0.810 g
n(H)=2n(H2O)=0.0900 mol
m(酯中O)=m(酯)-m(C)-m(H)=0960 g,n(O)=0.0600 mol
N(C)∶N(H)∶N(O)=2∶3∶2
(2)讨论酯的通式:(C2H3O2)n,注意H原子不为奇数,可得答案。
答案:(1)0.06000 0.0900 0.0600 2∶3∶2
(2)C4H6O4 CH3OOC—COOCH3 HOOC—(CH2)2—COOH
HOOC—CH(CH3)—COOH
歼灭难点训练
1.提示:该醇的化学式可构造为:(H2O)xHyCz。
答案:(1)0.100 mol 0.226 mol 0.0750 mol 4∶9∶3
(2)能。因为由最简式可得C8H18O6,此式中H原子数饱和,是所求醇的分子式。
(3)C(CH2OH)3—C(CH2OH)3
2.提示:由题意将A构造为:(H2O)xCz,则:
(H2O)xCz(l)+zO2x H2O(l)+z CO2(g)
May
因为:2Na2O2+2CO22Na2CO3+O2,所以:
V反(O2)=V(CO2)=0.392 L×2=0.784 L,m反(O2)=1.12 g,m(CO2)=1.54 g
n(A中C)=n(CO2)=0.0350 mol
因为m(A)+m(O2)=m(H2O)+m(CO2),
所以m(H2O)=0.63 g
n(A中H)=2n(H2O)=0.0700 mol
m(A中O)=m(A)-m(A中C)-m(A中H)=0.560 g
n(A中O)=0.0350 mol
余易求。
答案:(1)1.12 g 1.54 g (2)CnH2nO(n=1,2,3……)
(3)HCHO CH3COOH HCOOCH3 OHC—CH2OH
3.提示:将该芳酸构造为:(H2O)x(CO2)yCz,则:
(H2O)x(CO2)yCz(l)+zO2(g)xH2O(l)+yCO2(g)+zCO2(g)
由于:2Na2O2+2CO2====2Na2CO3+O2,
所以,V(CO2)=1.792 L×2=3.584 L,n(C)=n(CO2)=0.1600 mol,m(CO2)=7.040 g
V(O2)=3.584 L-0.224 L=3.360 L,m(O2)=4.800 g
由于:m(芳酸)+m(O2)=m(CO2)+m(H2O),所以,m(H2O)=1.080 g
n(H)=2n(H2O)=0.1200 mol
m(酸中O)=m(芳酸)-m(C)-m(H)=1.280 g,
n(酸中O)=0.08000 mol
余易求。
答案:(1)0.1600 mol (2)0.1200 mol 0.08000 mol (3)4∶3∶2
4.提示:(1)求谷氨酸和赖氨酸个数用构造法。
四种氨基酸,三种类型,每种类型各取一种分别缩聚(构造模型)得:
May
分析三种模型的不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a.肽分子中若没有谷氨酸,则O原子数比肽数的2倍多1;肽分子中若没有赖氨酸,则N原子数等于肽数。
b.肽分子中每增加一个谷氨酸就增加两个O原子,每增加一个赖氨酸就增加一个N原子。
那么,肽分子中的赖氨酸数目为:12-10=2,肽分子中的谷氨酸数目为:=3
(2)求甘氨酸和苯丙氨酸个数用残基法:
C65H86O17N12+9H2O-2C6H14O2N2-3C5H9O4N=C38H49O10N5
C38H49O10N5是5个氨基酸的总式,讨论可知1个甘氨酸,4个苯丙氨酸符合题意。
答案:四种氨基酸按题给顺序分别是1、2、3、4个。
难点37 数据推断题
数据推断题是一类较难的有机推断题,因为它需经过计算才能推出结果。
●难点磁场
已知: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
②R—CH2—X+H2OR—CH2OH(R代表烃基,X代表Cl、Br、I原子)现有含C、H或C、H、O的化合物A~F,有关它们的某些信息,已注明在下面的方框内。
May
试写出化合物A、F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例探究
乙酸
乙酸酐
[例题]已知:
CH3CH2OH CH3COOCH2CH3
(相对分子质量46) (相对分子质量88)
现只含C、H、O的化合物A~F,有关它们的某些信息,已注明在下面的方框内。
试确定化合物A、F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通过数据的运算确定有机物结构的能力。
知识依托:酯化反应等。
错解分析:不研究题给数据,得不出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作好数据分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从题给信息可以看出,乙醇在乙酸和乙酸酐的作用下生成乙酸乙酯,乙醇羟基上的H原子被CH3CO基团取代,相对分子质量增加42。
May
A既可发生银镜反应,又可与乙酸、乙酸酐的混合物发生酯化作用,则A中既有醛基,又有羟基。D是A醛基被氧化的产物,C是A羟基酯化后醛基被氧化的产物。由于C、D相对分子质量之差84正好含2个42,所以A分子中必含2个羟基,且知(由题给信息)不会连在同一C原子上。加之A中又含有醛基,所以A(或C、D)分子中至少含有3个碳原子。而CH2OHCHOHCOOH相对分子质量恰为106,是D无疑。
其余可顺次推出。
●锦囊妙计
数据推断题解决的关键是做好题给数据的分析,通过对题给出数据的分析确定出关键有机物中某些原子、原子团的结构或某种官能团的个数,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歼灭难点训练
1.(★★★)某常见有机物式量为92,与足量丙酸完全酯化,所得产物的式量是260。则该常见有机物分子中羟基个数为____________(填数字),其水溶性为____________(填“溶解”或“不溶解”)。
2.(★★★★)某液态有机物A 6.2 g,与足量镁反应生成H2 2.24 L(标准状况);A与Na2CO3(aq)不反应;在同温同压下测得A气体的密度是CO2气体密度的1.41倍。A分子内脱水得B,分子间脱水得C,C分子具有六元环结构。A氧化得D,D氧化得E,A、E间脱水得F,F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试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A ,B ,C ,F 。
3.(★★★★)
现只有含C、H、O的化合物A~F,有关它们的某些信息如下。
(1)写出A、F的结构简式:A______、F______。
May
(2)写出B与新制Cu(OH)2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A、B都是芳香族化合物,1 mol A水解得到1 mol B和1 mol醋酸。A、B的相对分子质量都不超过200,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且B分子中C和H元素总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5.2%(即质量分数为0.625)。A溶液具有酸性,不能使FeCl3(aq)显色。
(1)Mr(A)-Mr(B)= ;
(2)1个B分子中的O原子个数是______;
(3)A的分子式是______;
(4)B可能的三种结构简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提示:由题意,A中有烯键。若A中有1个烯键,则C、E分别为:
歼灭难点训练
1.提示:由下式可确定一个羟基与足量丙酸反应的式量变化:
R—OH R—OOCCH2CH3
(R+17) (R+73)
则常见有机物分子中羟基个数为:=3。
答案:3 溶解
2.提示:Mr(A)=44.0×1.41=62.0
n(A)=0.10 mol n(H2)=0.100 mol
A分子中羟基数为:2,A分子中去掉2个羟基的残基式量为:62-34=28,恰为2个“CH2”基团,A为HOH2C—CH2OH,余易推。
May
可见A分子中含有2个C=C双键;B分子中含有2个醛基,C分子中含有2个羧基,D分子肯定比C分子多2个碳原子,而B分子又比A分子多2个碳原子;由F逆推,可知E、D分子中碳原子数皆为10,则A分子中碳原子数为6。烃A结构简式为:CH2==CHCH2CH2CH==CH2。余易推。
4.解析:由题意知:A+H2OCH3COOH+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Mr(A)+18=60+Mr(B),Mr(A)-Mr(B)=60-18=42。则:Mr(B)=Mr(A)-42<200-42=158。
由“A溶液具有酸性,不能使FeCl3(aq)显色”知,A分子中有羧基,那么B分子中也有羧基,且有从A(醋酸某酯)水解出的羟基,这样,B分子中至少有3个氧原子。若B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则Mr(B)==184,与Mr(B)<158矛盾,于是确认B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则:Mr(B)= =138,结合B为芳香族化合物推知:B为羟基甲酸(C7H6O3),则A分子式为:C9H8O4。
May
高考理综化学复习最后阶段的整理、纠错
(共4个模块)
“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
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也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白色固体
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
11.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12.NaAlO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
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
1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
15.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
16.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共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17.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
18.在含有较高浓度的Fe3+的溶液中,SCN-、I-、AlO2-、S2-、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
19.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
20.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
21.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可得FeBr3、FeCl2、Br2
22.在NaAlO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
CO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
23.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亚硫酸钠与次氯酸
24.有5.6g铁与足量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25.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26.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氧化性越强
27.下列物质与水反应能产生可燃性气体:电石、硫化铝、红热的炭、过氧化钠等
38.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单质X与Y的物质属性可以是:(1)金属和金属;(2)非金属和非金属;(3)金属和非金属;(4)非金属和金属;
29.H2S、HI、FeCl2、浓H2SO4、Na2SO3、苯酚等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
30.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都能与铜、铁等发生反应
“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2.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化学性质越稳定。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
4.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5.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7
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
7.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1)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3)分子和分子;(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w.w.w.k.s.5.u.c.o.m
8.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水
May
9.pH=2和pH=4的两种酸混合,其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一定在2与4之间
10.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成离子的形式
11.电离出阳离子只有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12.甲酸电离方程式为:HCOOH=H++COOH-
13.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不都是共价化合物
14.一般说来,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带正电荷
15.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所具有的元素种数满足2n2(n是自然数)
16.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浓溶液的导电性都比较强
17.标准状况下,22.4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总数约为NA
18.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9.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1-100nm)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
20.1molOH-在电解过程中完全放电时电路中通过了NA个电子
21.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Na2S、NaHSO3、H2SO3溶液中离子数目依次减小
22.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碳-12的摩尔质量为12g/mol
23.电解、电泳、电离、电化腐蚀均需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进行,均为化学变化
24.油脂、淀粉、蛋白质、硝化甘油、苯酚钠、乙烯、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
25.氯化钾晶体中存在K+与Cl-;过氧化钠中存在Na+与O-为1: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
26.将NA个NO2气体分子处于标准状况下,其体积约为22.4L
27.常温常压下,32g氧气中含有NA个氧气分子;60gSiO2中含有NA分子、3NA个原子
28.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
29.胶体能产生电泳现象,故胶体带有电荷
30.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浓度就越大
31.只有在离子化合物中才存在阴离子
32.原子晶体熔化需要破坏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33.液氨、液氯、液态二氧化硫等皆为非电解质
34.分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低
35.同一主族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不一定升高,但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一定升高
36.电解硫酸铜溶液或硝酸银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必定增强
37.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钠离子有6个
38.用1L 1mol/L FeCl3溶液完全水解制胶体,生成NA个胶体微粒
39.在HF、PCl3、P4、CO2、SF6等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e-结构
40.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金属元素,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它多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
“有机化学”知识模块w.w.w.k.s.5.u.c.o.m
1.羟基官能团可能发生反应类型: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缩聚、中和反应
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酸甲酯、麦芽糖、纤维素
3.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主链碳原子有3个的结构有2种
4.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
5.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4种
6.醇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醛,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7.CH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
8.分子组成为C5H10的烯烃,其可能结构有5种
9.分子式为C8H14O2,且结构中含有六元碳环的酯类物质共有7种
10.等质量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时,所耗用的氧气的量由多到少。
11.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12.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单体是不饱和烃,性质比较活泼
13.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四苯甲烷的一硝基取代物有3种
14.甲酸脱水可得CO,CO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反应得HCOONa,故CO是酸酐
15.应用水解、取代、加成、还原、氧化等反应类型均可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
16.由天然橡胶单体(2-甲基-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溴单质加成反应,有三种可能生成物
17.苯中混有己烯,可在加入适量溴水后分液除去
May
18.由2-丙醇与溴化钠、硫酸混合加热,可制得丙烯
19.混在溴乙烷中的乙醇可加入适量氢溴酸除去
20.应用干馏方法可将煤焦油中的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分离出来
21.甘氨酸与谷氨酸、苯与萘、丙烯酸与油酸、葡萄糖与麦芽糖皆不互为同系物
22.裂化汽油、裂解气、活性炭、粗氨水、石炭酸、CCl4、焦炉气等都能使溴水褪色
23.苯酚既能与烧碱反应,也能与硝酸反应
24.常温下,乙醇、乙二醇、丙三醇、苯酚都能以任意比例与水互溶
25.利用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的性质,可制得硝基苯、硝化甘油、硝酸纤维
26.分子式C8H16O2的有机物X,水解生成两种不含支链的直链产物,则符合题意的X有7种
27.1,2-二氯乙烷、1,1-二氯丙烷、一氯苯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分别生成乙炔、丙炔、苯炔
28.甲醛加聚生成聚甲醛,乙二醇消去生成环氧以醚,甲基丙烯酸甲酯缩聚生成有机玻璃
29.甲醛、乙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30.乙炔、聚乙炔、乙烯、聚乙烯、甲苯、乙醛、甲酸、乙酸都能使KMnO4(H+)(aq)褪色
“化学实验”知识模块w.w.w.k.s.5.u.c.o.m
1.银氨溶液、氢氧化铜悬浊液、氢硫酸等试剂不宜长期存放,应现配现用
2.实验室制取氧气完毕后,应先取出集气瓶,再取出导管,后停止加热
3.品红试纸、醋酸铅试纸、pH试纸、石蕊试纸在使用前必须先用蒸馏水润湿
4.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NaOH溶液时,所用锥形瓶不能用未知NaOH溶液润洗
5.为防止挥发,浓氨水、氢氟酸、漂白粉、液溴、汽油、乙酸乙酯等均需密封保存
6.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干燥布擦净,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7.一支25mL的滴定管中,液面所在刻度为12.00,则其中所盛液体体积大于13.00mL
8.准确量取25.00mL的KMnO4溶液,可用50mL碱式滴定管
9.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0.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分析下列实验温度计水银球位置。
(测定溶解度、制乙烯、硝基苯、苯磺酸、酚醛树脂、乙酸乙酯制备与水解、糖水解)
11.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下降的速度
12.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中
13.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密封,加热试管,溶液变红色,冷却后又变无色。确定溶液成分
14.一种试剂可以鉴别甲苯、氯仿、己烯、酒精、苯酚水溶液、纯碱溶液
15.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时,通常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颜色由橙变黄
16.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可溶性盐可通过盐析的方法
17.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所用的蒸馏水应预先煮沸,以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18.试管、蒸发皿、坩埚、锥形瓶等仪器均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19.所谓硅胶,即硅酸胶体。硅胶变色为物理变化〔CoCl2·H2O(蓝色)CoCl2·6H2O(红色)〕
20.饱和纯碱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渗析法分离油脂皂化所得的混合液
化学高考考前点拨及应试技巧之计算题
化学计算题题型特点: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是历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压轴题,它具有情境新颖,信息量大,化学知识丰富,复盖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它不但能用来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还用来考查考生应用各方面知识进行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推理判断和分析综合的能力。因此这类试题区分度较大,易于把考生不同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区分开来,具有选拔优秀学生的功能,比其它几种题型难度大,要求高。
化学计算解题方法:化学计算内容繁多,千差万别,其解法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解题模式。但不管哪种解法都要经过认真审题、析题、解题这几个环节。
①认真审题,挖掘题给信息,明确试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需求什么。
②析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运用有关的化学概念对题目进行分析和解剖,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量的关系,探求解题的突破口和解题途径。
May
③确定解题途径后,列出各步算式,然后计算求解。
【例1】为了测定某铜银合金的组成,将30.0g合金溶于80mL 13.5mol/L的浓HNO3中,待合金完全溶解后,收集到气体6.72L(标准状况),并测得溶液的pH=0,假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80mL,试计算: (1)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2)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
【点拔】 (1)HNO3与金属反应时还原得到的产物是NO或NO2,由于题设收集到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6.72L,不管其中NO和NO2的相对含量各是多少,其物质的量之和应该跟被还原HNO3的物质的量相等,即6.72L/22.4L/mol=0.3 mol
(2)由反应后溶液的pH值可知溶液中余下HNO3的浓度和溶质HNO3的物质的量,由题目已知条件可求得HNO3总物质的量和参加反应的HNO3物质的量,将参加反应的HNO3的量减去第(1)小题所求得的被还原HNO3的物质的量,就是反应中跟生成的Ag+和Cu2+形成硝酸盐的NO3-的物质的量。然后列式求解。
【例2】向300mL KO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在减压低温下蒸发溶液,得到白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CO2通入量不同,所得到的白色固体组成也不同,试推断有几种可能的组成,并分别列出。
(2)若通入CO2气体为2.24L(标准状况下),得到11.9g的白色团体。请通过计算确定此白色固体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其质量各为多少?所用的K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点拔】(1)①K2CO3+KOH ②K2CO3 ③K2CO3+KHCO3 ④KHCO3
(2) 由:①CO2+2KOH=K2CO3+H2O ②CO2+KOH=KHCO3
22.4L(标态) 1.00mol即138g 22.4L(标态) 1.00mol即100g
2.24L(标态) 0.100mol即13.8g 2.24L(标态) 0.100mol即10.0g
∵ 13.8g>11.9g>10.0g ∴ 得到的白色固体是 K2CO3和KHCO3的混合物。
设白色固体中 K2CO3 x mol,KHCO3 y mol,即
①CO2+2KOH=K2CO3+H2O ②CO2+KOH=KHCO3
x mol 2x mol x mol y mol y mol y mol
x mol+y mol=2.24L/22.4mol•L—1=0.100 mol (CO2)
138g•mol—1 × x mol 100 g•mol—1 × y mol=11.9g (白色固体)
解此方程组,得 x=0.0500mol (K2CO3)
y=0.0500mol (KHCO3)
∴ 白色固体中 ,K2CO3 质量为 138g•mol—1 × 0.0500mol=6.90g
KHCO3质量为 100 g•mol—1 ×0.0500mol=5.00g
消耗 KOH 物质的量为 2x mol+y mol=2×0.0500mol+0.0500mol=0.150mol
∴所用 KOH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150mol/0.300L = 0.500 mol•L—1 答:(略)。
【例3】今有碱金属的两种碳酸盐组成的混合物6.14g,
加水溶解后,取所得溶液的十分之一,向其中缓慢滴加
一定浓度的盐酸,并同时记录放出CO2的体积(标准状况)
和消耗盐酸的体积,得到右图所示的曲线。试计算:
(1)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2)所滴加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3)确定这两种碱金属碳酸盐的化学式。
答案:24、(1)9.77% (2)0.25mol/L (3)K2CO3、KHCO3
2012年高考化学猜题押宝
May
猜题一、 有机与生活
例1 阿斯巴甜(Aspartame分子式为:)具有清爽的甜味,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阿斯巴甜属于蛋白质
B、水解产物中有两种氨基酸
C、阿斯巴甜一定条件下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D、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
解析:在选项A中,蛋白质应是高分子化合物,而阿斯巴甜的分子量不可能达到那么多。阿斯巴甜水解能得到和两种氨基酸.阿斯巴甜有羧基和氨基,则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其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分别是和左边的氨基相连的碳原子及和相连的碳原子。答案:A
猜题型二、 有机与分类
例2 在H2O、C6H5OH、 、CH3COOH、HCl的排列中, 内应填入的物质是
A.H2SO4 B.CH3CH2OH C.H2CO3 D.CH3COOCH3
解析:首先分析所给的一组各物质的特点,然后整体分析,找出可能的分类依据,从中找出最佳答案。除水外,后面已知的物质最具有酸性,而且苯酚、乙酸、盐酸,且酸性是从弱到强,水呈中性,则可判断出方框内应该填一种酸性介于苯酚和乙酸间的酸性物质。
答案:C
点评: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很好方法,新课标中增加了该内容,也充分体现了分类的重要性。
猜题三、有机物质结构与性质
例3 功能性纳米小分子的合成与功能研究是目前有机化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1)某分子记忆元件的结构式为:
它的分子式为: ,分子所含的官能团有: (只写二种)
(2)环蕃A(Cyclophane)和超蕃B(superphane)是一种光电信息材料,它们的结构如右图。
(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环蕃和超蕃互为同系物
B.环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环蕃能与液溴、硝酸发生取代反应
D.超蕃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二氯取代物有3种
May
(Ⅱ)环蕃A的合成方法很多,下列是两种常见方法——金属钠法(方法1)、电解原还法(方法2)
反应①的类型是: 反应的③类型是 反应②的有机产物在 极生成(选填“阴”或“阳”)。
解析:
(1)通过结构式可以看出它的官能团为为—NH2、—C≡C—、-NO2、苯基
(2)环蕃和超蕃的球棍模型如图,这两种不可能互为同系物,因为它们的结构不同,而环蕃中与苯环相连的的C原子上有氢原子,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其苯环上有氢原子,则也可以和液溴或硝酸发生取代反应;在超蕃中,为了便于分析问题,将超蕃外围碳原子用虚线连起来,很容易看出虚线构成一个六棱柱的上下面,由于对称性,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但二氯代物有:
1-2,1-3,1-4,1-7,1-8,1-9,1-10,共7种,所以本题的答案为BC;从环蕃的合成途径可以看出①是取代反应,反应的③是加成反应,反应②得到电子,则在阴极上生成。
答案:(1)C22H14N2O2;碳碳叁键、氨基、硝基、苯基(2)①BC
②取代,加成,阴极
点评:有机命题中常常以新材料、新物质为背景,以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等主干知识为主线,来考查学生对有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猜题四、 重在知识广度考查的有机合成
例4 内墙涂料以聚乙烯醇()为基料渗入滑石粉等而制成,聚乙烯醇可由下列途径合成。
May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醋酸乙烯酯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二种)。
(2)上述反应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选填①、②、③)
(3)可以循环使用的原料是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4)反应③可看作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解析:由醋酸乙烯酯的结构简式得出其中所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碳碳双键、酯基;原子利用率最高的化学反应是化合反应和有机中的加聚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第一个用乙酸、乙烯、氧气反应生成醋酸乙烯酯,第三个反应是属于酯的水解生成乙酸,则可以看出循环使用的物质为乙酸,其结构简式为。
参考答案:(1)双键,酯基 (2)② (3) (4)水解(或取代)
点评:有机合成是有机部分的重头戏,能综合考查学生对该有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新课标对这类题的考查特点是注重知识的广度。
猜题五 现代物理分析方法与有机结构探究相结合
例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确定某蜡状有机物A的结构和性质,他们拟用传统实验的手段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请你参与过程探究。
1、实验式的确定
(1)取样品A进行燃烧法测定。发现燃烧后只生成,某次燃烧后,经换算得到了。据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实验中,取蜡状A在(标准状况下,下同)氧气中完全燃烧,两者均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和液态水。
由此得出的实验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构式确定(经测定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6)
(3)取少量样品熔化,加入钠有氢气放出,说明A分子中含有________基。
(4)进行核磁共振,发现只有两个特征峰,且面积比为8:4,再做红外光谱,发现与乙醇一样透过率在同一处波数被吸收。图谱如下:
May
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性质探究
(5)A的四乙酸酯在稀硫酸催化下在中发生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产物中注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①
②甲醛是所有醛中还原性最强的,则合成A需要的两种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结构简式)
解析:样品燃烧只生成CO2和H2O,说明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结合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x=0、1、2…),根据A在(标准状况下)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可以求出实验式为。样品熔化后加入钠块有H2放出,则说明其中有羟基。由核磁共振,发现只有两个特征峰,且面积比为8:4,可以断定该有机物中的氢原子有两种,其数目之比为8:4;再由红外光谱,发现与乙醇一样透过率在同一处波数被吸收,可以断定该有机物中键的种类和醇一样;从而确定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CH2OH)4。酯的水解实质是酯基断裂,碳氧单键上结合H原子,而碳氧双键上结合羟基,所以含有18的氧原子应在乙酸的羟基上。所以A的四乙酸酯在稀硫酸催化下,在中发生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醛和醛加成能得到含有羟基的醛,最后再把醛基还原得到多元醇。
May
甲醛和乙醛以3:1进行加成得再加成H2得到C(CH2OH)4
答案:(1)分子中,分子式为
(2) (3)羟基
(4)C(CH2OH)4
(5)
(6)
2012年高考化学探究性实验试题汇编
一.选择题
1.在盛有NO的集气瓶里放入一块木炭,一段时间后瓶内气体颜色变浅,这是因为( B )
A.NO与木炭发生了化学反应 B.木炭吸附了部分NO
C.反应生成了NO D.木炭促进了NO转化为NO
2.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
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①内的水
立刻沸腾了。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一定不可能是下
列的 ( C )
A.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B.水、氨气
C.氢氧化钠溶液、一氧化氮
D.水、二氧化氮
解析:利用压强的增大,使水的沸点减小。
3. 07年lO月24日l 8时05分,就在这天与山、山与水的环拥之中,“嫦娥奔月”,一个流传了千年的神话,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发射,在有着“月亮城”之称的高原航天城梦想成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一二级常规燃料为液氧和液氢。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D
A.液氧和液氢要分装加注到火箭燃料箱中。
B.氧气比氢气较易液化
C.火箭一二级常规燃料燃烧产物对发射环境没有污染。
D.用液氧和液氢做火箭燃料,主要是因为氢气燃烧能
放出大量的热量。
May
4.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外形好似“鸟巢”(The Bird Nest)。有一类硼烷也好似鸟巢,故称为巢式硼烷。巢式硼烷除B10H14不与水反应外,其余均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硼酸,硼烷易被氧化。
下图是三种巢式硼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B )
A.这类巢式硼烷的通式是BnHn+4
B.2B5H9+1202=B203+9H20,则1mo1B5H9完全燃烧转移24mo1电子
C.8个硼原子的巢式硼烷化学式应为B8H10
D.硼烷与水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浓硫酸
亚硫酸
钠晶体
湿润蓝色石蕊试纸
湿润淀粉KI试纸
湿润品红试纸
沾有KMnO4溶液的滤纸
NaOHHHHH
5.如图,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D)
A.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品红试纸、沾有KMnO4溶液滤纸
均褪色都能证明SO2的漂白性
C.湿润淀粉KI试纸未变蓝说明
SO2的氧化性弱于I2
D.NaOH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
6.下列反应所得溶液中一定只含一种溶质的是( D )
A.向稀硝酸中加入铁粉
B.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C.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D.向MgSO4、H2SO4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
(解析:Ba(OH)2 与MgSO4、H2SO4 反应生成沉淀,剩余Ba(OH)2 为该溶液的溶质)
B5H9 五硼烷 B6H10 六硼烷 B10H14 十硼烷
2,4,6
13.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主体育场的外形好似“鸟巢”(The Bird Nest)。有一类硼烷也好似鸟巢,故称为巢式硼烷。巢式硼烷除B10H14不与水反应外,其余均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硼酸。下图是三种巢式硼烷,有关说法正确( B )
A.硼烷与水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点燃
2B5H9+12O2 5B2O3+9H2O,1molB5H9完全燃烧转移25mol电子
B.这类巢式硼烷的通式是BnH n+4
C.
D.B5H9中H原子的成键方式都相同(注意B5H9中H原子的成键方式是不相同的)
15.通过对右图的观察,有以下几种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May
A.该温度下,不论何种水溶液中
[H+] [OH-]乘积相等,即水的
离子积是一个常数
B.若醋酸钠溶液中[Na+]=[CH3COO-],则溶液中的[H+]=[OH-]
C.如果定义pOH=-lg[OH-]时,则该温度下某水溶液中的pOH和pH之和等于14
D.某水溶液由于条件的改变,如果氢离子浓度变小,则氢氧根离子浓度一定变大
PH
11.MOH和ROH两种一元碱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
确的是 ( D )
A.MOH和ROH都是强碱
B.稀释前,c(ROH)=10c(MOH)
C.常温下pH之和为14的醋酸和ROH溶液等体积混合,
所得溶液呈碱性
D.在x点,c(M+)=c(R+)
16.对于平衡体系:aA(g)+bB(g)cC(g)+dD(g);正反应放热,有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BC )
A.若温度不变,容器体积扩大一倍,此时A的浓度是原来的0.48倍,则a+b大于c+d
B.若从正反应开始,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则起始时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
C.若平衡体系中共有气体m mol,再向其中充入n molB,达到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m+n)mol,则a+b=c+d
D.若a+b=c+d ,则对于体积不变的容器,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解析:各气体压强改变总压强不变)
二.非选择题
。
H-C-O-H
O
1.(11分)甲酸(CH2O2),俗称蚁酸,结构式为: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分析甲酸的组成和结构后,对甲酸的性质提出如下猜想并设计了相关实验加以验证:
图12
猜想I:甲酸具有酸性;
实验I:在甲酸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猜想II:甲酸能发生银镜反应;
实验II:(步骤如图1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⑴ 请你再设计出至少2个实验方案来验证甲酸的酸性: 、 ;
⑵ 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甲酸是弱酸: ;
⑶ 依图12所示的实验,加热20分钟后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实验现象。该小组同学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请你从理论上简单解释实验中没有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
⑷ 在仔细分析甲酸分子组成元素的基础上,请你再提出一个甲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可能具有的性质的猜想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① 你提出的猜想是 ;
May
② 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甲酸
物质
反应条件
加入的试剂
生成的物质
……
反应条件
加入的试剂
实验方案请参考如下形式:
1.⑴ 测定pH或滴加Na2CO3溶液或将甲酸滴加到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不应用金属Na)
⑵ 测定HCOONa溶液的pH或将等pH的HCOOH溶液和HCl溶液稀释相同倍数测其pH的变化或比较等浓度甲酸和盐酸的导电性等
⑶ 出现银镜
由于羟基对醛基的影响,导致甲酸中的醛基不具有典型醛基的性质
⑷ ① 甲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脱水生成CO和H2O
澄清石灰水
CuO
加热
无水CuSO4
浓H2SO4
加 热
甲酸
气体
气体
气体
得出结论
②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HNO3的氧化性,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盛有新制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滴入几滴浓HNO3,溶液的颜色变红,但是将红色溶液放置一会儿则发现溶液由红色快速变为蓝色,并产生红棕色气体,这一奇特现象激起了同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对此现象设计了探究性实验。
⑴甲同学认为是溶液中的Fe2+的干扰造成的,大家经过理性分析,认为可以排除Fe2+的干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乙同学认为红色消失,说明Fe(SCN)3被破坏,红棕色NO2说明了某些离子与HNO3发生了氧化还原,推测可能是KSCN与HNO3作用。KSCN溶液是一种无色液体,根据C、S、N的原子结构和共价键的相关知识推测SCN-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
⑶根据乙同学的观点,设计了实验方案1,往浓HNO3中逐滴加入KSCN溶液,实验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溶液慢慢变红色至深红色,突然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红棕色气体,而溶液红色消失变为浅绿色,溶液温度升高;继续滴入KSCN,溶液变为浅蓝色,最后变成无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过量的Ba(OH)2溶液,产生浑浊,并剩余一种非极性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写出向浓HNO3中滴入KSCN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丙同学认为SCN-的性质还可进一步探究,设计了方案2,向Fe(SCN)3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氯水、溴水,溶液的红色均消失变为黄色,而加入碘水时溶液的颜色基本不变。丙同学的设计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通过本次探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用SCN-间接检验Fe2+时应注意___________;b、与SCN-反应使溶液变红的____________是Fe3+。
2.⑴如果是亚铁离子干扰,不可能变红之后,一段时间之后变成蓝色 2分
⑵ 2分
⑶2分
(4)比较硫氰根离子与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的还原性强弱 2分
May
(5)a、加入氧化剂如氯气等必须少量 2分 b、不一定 2分
3.石油俗称“工业的血液”,在石油化工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使用常涉及到一些化学问题:
⑴三乙醇胺[N(CH2CH2OH)3]可看作是NH3的衍生物,呈弱碱性,沸点200℃,其盐受热易分解重新生成三乙醇胺。从石油(主要含烷烃及少量环烷烃和芳香烃等)裂解制得乙烯等短链不饱和烃的过程常产生硫化氢、二氧化碳杂质气体,必须除去。
①已知硫化铵的化学式为(NH4)2S,则三乙醇胺的碳酸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三乙醇胺与H2S等物质的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___________。
②三乙醇胺的价格比NaOH和NH3都高一些,但仍用三乙醇胺除去杂质CO2和H2S,NaOH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___;与用NH3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⑵先前汽油作为发动的燃料时常添加四乙基铅(C2H5)4Pb,而近年来开始使用新型汽油防震剂五羰基合铁Fe(CO)5、二茂铁〔Fe(C5H5)2〕等
①在上述三化合物中铅、铁元素的化合价依次是( )
A.+2 +2 +2 B.+4 +3 +2 C.0 0 0 D.+4 0 +2
②用五羰基合铁、二茂铁代替四乙基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二茂铁的空间构型是三角双锥,则键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二茂铁特别使科学家感兴趣的是二茂铁具有芳香性。写出二茂铁与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
3.⑴①[NH(CH2CH2OH)3]2CO3或[NH(CH2CH2OH)3]HCO3(1分)
[N(CH2CH2OH)3]+H2S→[NH(CH2CH2OH)3]HS(2分)
②生成的盐受热分解(1分) 可循环利用(1分) 不易挥发,便于贮存和运输(2分)
⑵① D ②四乙基铅是具有毒性的油状的液体,它可以通过呼吸道、食道或皮肤进入人体,而且很难排泄出去。当人体内的含铅量积累到一定量,就会发生铅中毒。
③90°120°180°
4.《2004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指出:江苏省2004年工业(主要是热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24×106 t,全省酸雨污染比较严重。分析降雨成分发现,雨水中阴离子仍以硫酸根离子为主,约占阴离子总量的61.9%,阳离子以铵根离子为主,约占阳离子总量的84.1%。阴离子中SO42-和NO3-的质量比为4.13∶1,NO3-的比例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回答下列问题:
⑴江苏省大气污染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A.煤烟型
B.机动车尾气型
May
C.由煤烟型向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转化
D.由机动车尾气型向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转化
⑵请你提出江苏省防治酸雨的两条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拟选择“不同地点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分析”的课题进行探究。
①如果你参加该课题的探究,在小组讨论测定地点时,你建议选择的测定地点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查阅资料后发现,1994年以前,人们常采用HgCl2、NaCl的混合溶液吸收二氧化硫,1994年国家颁布标准(GB/T15262-94)规定用甲醛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变更吸收剂的原因除了用甲醛溶液的吸收效果比较好外,另一个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
0.4
0.6
0.8
1.0
SO2(μg)
A
0
5.0
10.0
15.0
20.0
③甲醛溶液吸收二氧化硫以后发生了如下反应,生成稳定的羟基甲磺酸:
HCHO+H2SO3→
该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测定时,只需向吸收空气的甲醛吸收液中加入适量NaOH和指示剂,SO2与指示剂、甲醛反应生成可溶性紫红色化合物,根据溶液颜色深浅(用吸光度A表示,可由仪器进行测量),就能确定二氧化硫的含量。实验测得SO2含量与溶液的吸光度A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若欲测定某地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mg·m-3),除需要测定吸光度A外还需要记录的数据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C
⑵加强燃煤的脱硫处理和燃煤尾气中SO2的处理;强化机动车的尾气净化装置的安装管理等。(凡涉及减少空气中SO2和氮氧化物含量的正确方法均能得分)
⑶①工厂、学校、村庄(或居民住宅区)、公园(或农田)等(至少答出3种不同类型的地点);②汞盐毒性大污染环境;③加成反应,吸收的空气的体积,吸收空气时的温度、大气压强。
5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1.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
(A)浮于水面,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2.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B)产生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3.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
(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4.镁带与2mol.L-1的盐酸反应
(D)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5.铝条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既而沉淀消失
6.向AlCl3溶液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F)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
May
(2)实验用品:仪器:① ② ③ ④ 试管夹 ⑤ 镊子 ⑥ 小刀 ⑦ 玻璃片⑧ 砂纸等;
药品:钠、镁带、铝条、2 mol.L-1的盐酸、新制的氯水、饱和的H2S溶液AlCl3溶液、NaOH溶液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相对应的实验现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用A-F表示)
写出③的离子方程式
(4)实验结论:
(5)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钠与水反应实验装置,并验证钠的物理性质,钠与水反应产物。
Ⅰ.当进行适当操作时还需要的仪器有 。
Ⅱ.如何进行操作? 。
Ⅲ.实验现象是 。
答案:(1) 探究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 试管 ; 酒精灯; 胶头滴管 (3)① B ② F ③ A ④ D ⑤ C ⑥ E
2Na+2H2O=2Na++2OH-+H2↑
(4)金属性:Na > Mg > Al 非金属性:Cl > S
(5)Ⅰ.小试管和酒精灯 Ⅱ.将大头针向上提,使钠块落入水中,将小试管扣在玻璃导管上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至酒精灯上方,点燃。 Ⅲ. 钠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的小球,迅速游动,逐渐消失,水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6.(10分)右下图中P为一可自由滑动的活塞,K为容器A和B之间的旋塞。将K关闭,在A中充有1molX和1molY,B中充有3molX和3molY。起始时,V(A)=V(B)=1L,在相同的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两容器中各自发生反应:
X(g)+Y(g)2Z(g)+W(g);△H<0。
当达到平衡时,V (A)=1.25L。问:
(1)A中Y的转化率为 ,A、B中Y的转化率的关系是a(A) a(B)(填“〈”、“〉”或“=”)。
(2)如果将B端改装成与A端一致(如右图),将K关闭,达到平衡后,B的体积为 L,B中X的体积分数为 。
(3)如果将K打开,待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同时等幅升高A、B的温度,达到新平衡后,A中活塞向左移动,其移动的原因是
。
6(10分)(每空2分,共10分)
(1)50% >
(2)3.75L 20%
(3)等幅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左移动,使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减少;但是升高温度,使气体体积膨胀增大,现在活塞向左移动,说明后者的影响大于前者。
May
7、全属镁具有很强的还原性,点燃的镁条能在氨气中剧烈燃烧,发生如下反应:
①Mg+2NH3—点燃→Mg(NH2)2+H2
②Mg+NH3—点燃→MgNH+H2
(1)如上图装置A所示,镁条在HN3中燃烧时,先落下的残渣主要是Mg(NH2)2,后落下的残渣主要是MgNH。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使残渣中Mg(NH2)2生成得更多,可以在镁条燃烧前打开弹簧夹a,并将导管与充满_____气体的装置B连接,连接的导管接口为________(填编号“b”或“c”),理由是_____________
(3)将固体残渣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至沸腾后,Mg(NH2)2和MgNH完全水解,产生Mg(OH)2和NH3。为了确保Mg(NH2)2和MgNH全部转化为Mg(OH)2,加热过程中必要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称得Mg(OH)2的质量为0.435g。又测得装置B中剩余气体的密度为氢气的10倍,体积为224ml(以上数据均折算成标准状况)。由此可推算出残渣中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将上述镁带燃烧过程在相同情况下重复多次。固体残渣中实际所得Mg(NH2)2和MgNH的物质的量之比总是小于该值,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随着反应的进行,NH3逐渐减少。(2)氨气,c,NH3比空气轻,可利用向上排空气的原理使装置B中的NH3进人装置A。(3)不断搅拌,直至无NH3检出。(4) ,由于镁条剧烈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导致瓶B中氨气部分外逸,实际消耗氨气体积小于计算所得体积值。
8、美国计划2015年再次登陆月球,继而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给人类登陆火星作准备。为了早日实现梦想,1992年美国进行了第一次利用实际的月球岩石来制造氧气的试验。科学家们采用了10克富含钛铁矿(FeTiO3,钛酸亚铁)的玄式岩,作如下处理:
研究发现:理论上,lkg FeTiO3被H2还原后,最多可产出105g O2。对反应之后的玄武岩进行仔幻分析表明,其他月球矿石也能用于辅造氧气。在玄武岩中仅占很小一部分的橄榄石MgFe[SiO4]也被大量还原了;许多月球岩石中主要成分之一的辉石,如LiAl[Si2O6](锂辉石)被还原得很少;许多月球岩石中共有的斜长石,如Li[AlSi4O10](透锂长石)几乎未被还原。
(l)FeTiO3,被H2还原后,生成F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水。
(2)为了进一步探明月球上可提取氧的蕴藏量以及分布情况,1997年发射的月球探测器用射线光谱仪测量了月球上________元素的含量,为预估氧产量提供了足够精确的数据。
(3)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从月球土壤中同样可以提取氧。由单独的、平均直径为抑40微米的小圆珠组成的火山玻璃(富含Fe2SiO4)是最适合在月球上造氧的矿物。这种火山玻璃作为造氧原料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研究引起了两位学生的极大兴趣,查阅文献后,得知钛铁矿还能被C还原:2FeTiO3+C→2Fe+2TiO2+CO2。他们分别设计了两套实验装置模拟测定钛铁矿中可提取氧的质量分数的实验。
(4)学生甲设想用图-1装置(A为电加热装置)
May
从钛铁矿中提取氧,请写出最简便的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下列数字编号)
①通入N2;②停止通N2;③通入H2;④停止通H2;⑤加热;⑥停止加热;⑦称取装置B的质量。
(5)学生乙设想用图-2装置(A为电加热装置)从钛铁矿中提取氧,并且认为该方案的意义在于:反应产生的CO2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营养物质,同时产生氧气(6O2+6H2O—光合作用→C6H12O6+6O2)。实验过程中,称得反应前装置A中钛铁矿的质量为a克,炭粉的质量为b克,反应后装置B中产生CaCO3的质量为c克,则钛铁矿中可提取氧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
(6)经专家评审后,认定两个方案都很有意义,但实验设计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图-2装置在加热时,还会产生CO,给实验带来误差。请提出对图-2所示装置应采取的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进后,实验自始至终需持续向2装置A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科学家们选用H2而不用CO作还原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据资料显示,钛铁矿被还原的化学过程,早已被人类使用过教百年,推测当时人们利用该反应原理进行生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TiO2。(2)铁。(3)①无需进行破碎岩石这项工作;②含铁量高,可提取氧的质量分数大;(4)⑦③⑤⑥④⑦;(5);(6)改用图-1装置,并在B之后增加盛有CuO粉的燃烧管(称取质量差)及干燥管。首先将装置中的空气赶出,反应开始后可将CO2及时赶出使之被碱石灰吸收;(7)H2的氧化产物水经过电解产生氧气和氢气,使H2能够被循环利用。炼铁。
9.(13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使用下列仪器和药品,验证由铜和适量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NO(实验中使用的N2和O2的用量可自由控制)。已知:①NO + NO2 + 2OH- = 2NO2- + H2O;②气体液化温度:NO2:21℃、NO:-152℃
(1)现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方案(用仪器的连接顺序表示)。
甲:A→C→F→D→B 乙:A→B→C→E 丙:A→F→D→B
甲、乙、丙三位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能验证Cu与适量浓HNO3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NO(填“能”或“不能”)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丙:_________
具体说明不能验证的主要原因(能验证的方案,不必回答原因):
甲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首先通入足量的N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确认气体中含N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如果O2过量,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甲:能(1分);乙:不能(1分);丙:不能(1分)
乙方案:混合气体在通过B时,因发生反应:NO+NO2+2NaOH2NaNO2+H2
May
O使NO消耗,后续实验无法验证是否有NO(2分)。
丙方案:混合气体通过F时,NO2与H2O蒸气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 使部分NO2转化为NO,产生干扰,从而不能确认Cu和浓HNO3反应是否有NO生成(2分)。
(2)排尽整个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产生的NO被氧化生成NO2(2分)
(3)D装置中通入O2后有红棕色气体产生(2分)
(4)4NO2+O2+4OH-4NO3-+2H2O(2分)
10.(14分)红矾钠(重铬酸钠:Na2Cr2O7·2H2O)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在印染工业、电镀工业和皮革工业中作助剂,在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中也用作氧化剂,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1)实验室中红矾钠可用铬铁矿(主要成分:FeO·Cr2O3)利用以下过程来制取。
Ⅱ浸取
I氧化
Ⅲ
Ⅳ加H2SO4酸化
Ⅴ
产品:Na2Cr2O7·2H2O
铬渣(含硫酸钠)
铬铁矿等原料 Na2CrO4溶液
①步骤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在常温下该反应速度极慢,下列措施中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A.升高温度 B.通入过量的空气 C.将原料粉碎 D.增加纯碱的用量
② 步骤Ⅱ中所得溶液显碱性,其中除含有Na2CrO4外还含有铝、硅元素的化合物,它们的化学式可能是 、 。
③ 步骤Ⅲ需将溶液的pH调至7~8并煮沸,其目的是 。
④ 步骤Ⅳ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将红矾钠与KCl固体1:2(物质的量比)混合溶于水后经适当操作可得到K2Cr2O7晶体。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上述过程。
序号
实验步骤
简述实验操作(不必叙述如何组装实验装置)
①
溶解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水,充分搅拌直到固体不再溶解。
②
③
④
⑤
过滤、干燥
得到K2Cr2O7晶体
10.(14分)(1)①(1分)A、B、C(各1分,共2分)
②NaA1O2[或NaA1(OH)4]、NaSiO3(各1分,共2分)
③除去A1O2-、SiO32-等杂质(1分)
④2CrO42-+2H+=Cr2O72-+H2O(2分)
(2)(6分)
May
②
蒸发
将所得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溶液,使NaC1结晶析出
③
过滤
趁热过滤,将NaC1晶体与溶液分离
④
冷却,结晶
冷却滤液使K2Cr2O7结晶析出
11.(10分)2004年美国火星探测车在火星大气层中检测到了A气体。资料显示,A气体分子是一种三原子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0,在地球环境下A不太稳定,易分解得到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粉末状的KSCN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可得到气体A和两种硫酸氢盐,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
(1)试推测火星大气层的温度,简述你的理由。
(2)试确定A的化学式 。
(3)写出KSCN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A分解得到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写出A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5)B与SO3反应得到A与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单质。已知B由两种元素组成,A和B分子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总数相等,B中两元素的质量比为3∶16。试写出B与SO3反应制备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1.(10分)
(1)火星表面温度低(1分)。理由:若较高,COS会分解。 (1分)
(2)COS 或SOC 或CSO等(只要元素及原子个数正确即可 ,2分)
(3)KSCN+2H2SO4(浓)+H2O=KHSO4+NH4HSO4+COS↑ (2分)
(4)COS =S +CO (2分)
(5)3CS2+SO3=3COS+4S (2分)
12.(8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是验证氯化铵受热分解的产物是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并将分解产物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铵。
(1)U型管B处所盛放的固体物质是 。
(2)证明氯化铵的分解产物分别是氯化氢和氨气的操作(控制活塞操作)和现象是:
① ,当 说明有NH3气体生成。
② ,当 说明有HCl生成。
(3)若要在乙瓶中观察HCl和NH3重新化合和成NH4Cl的实验现象,某学生的实验操作为;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当丙中导管口有白雾生成时,关闭止水夹K2,打开止水夹K1,即可观察到实验现象,你认为该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1)碱石灰(1分) (2)①打开止水夹K2,关闭止水夹K1(1分),湿ph试纸变蓝(1分) ②打开止水夹K1,关闭止水夹K2(1分),湿pH试纸变红(1分)
(3)不正确(1分),因为NH3
May
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首先用向上排空气法,无法收集到NH3,因而无法观察到HCl与NH3重新化合的现象。(2分)
13.(9分)下图为某实验者设计的验证银圆(银和铜的合金)完全溶解于一定量的浓硝酸后生成NO2气体中含有NO的实验装置图。常温时,NO2与N2O4同时存在;在低于0℃时,几乎只有无色的N2O4的晶体存在。
(1)反应前先打开A中的活塞K1,持续通一段时间N2,其理由是 。
(2)若装置中缺B,其后果是 。
(3)反应结束后,打开D中的活塞K2,并通入氧气,D瓶内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若通入的是热氧气,则瓶内气体的颜色比以前更深,其原因是 。
(4)C装置的作用是 ;E中a仪器所起的作用是 。
(5)已知该银圆的质量为25g,加入75mL 12mol·L—1的浓硝酸。实验结束后,A中烧瓶内溶液中H+的浓度为2mol·L—1(反应中HNO3既无挥发也无分解),溶液体积仍为75mL。
①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
②为测定该银圆中铜的质量分数,还需进行的主要实验操作是
。
答案:(1)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生成的NO被空气中的O2氧化(1分) (2)在C中水蒸气被冷却水,它与NO2或N2O4反应生成NO,干扰NO的验证(1分)
(3)因有2NO+O2 2NO2,所以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升高温度,2NO2 N2O4
的平衡向在移动,NO2的物质的量增大,颜色加深(2分)
(4)把NO2全部转化为N2O4晶体,避免在D装置中对NO的验证产生干扰(1分)防止倒吸(1分) (5)①0.75mol(1分) ②将A中溶液倒入烧杯中,然后加入过量的NaCl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量,测定溶液中Ag+的质量(2分)
14.在密闭容器中,将1.0mol CO与1.0mol H2O混合加热到800℃,发生下列反应:
CO(g)+H2O(g) CO2(g)+H2(g)
一段时间后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5mol。
回答下列问题:
①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
②如果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1.0mol的H2O(g),相同条件下反应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则CO的转化率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预计CO的转化率为 。(注意因为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③427℃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9.4,请结合①中的计算结果判断该反应的△H 0(填“>”、“==”、“<”)。
(2)①50%(1分),1(1分)②增大(1分),66.7%(或0.667)(2分)③ ﹤(1分)
溶解
NaClO3
H2O
溶解
稀H2SO4
ClO2发生器
SO2和空气混合气
吸 收
160g/L
NaOH
H2O2
过滤
滤液
NaClO2·3H2O
15、(9分)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以下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May
已知: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
②ClO2的沸点为283K,纯ClO2易分解爆炸,常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防止爆炸性分解
③HClO2在25℃时的电离常数与硫酸的第二步电离常数相当,可视为强酸。
(1)160g/L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若要计算该溶液的质量分数,还需要的一个数据是 。
(2)ClO2发生器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吸收塔中为防止产生NaClO2被继续还原成NaCl,所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应适中。除H2O2处,还可以选择的还原剂是 (填序号)
A、Na2O2 B、Na2S C、FeCl2 D、KMnO4
(4)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晶体还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填操作名称)
15、(1)4mol/L(2分); 溶液的密度(1分)
(2)2NaClO3 + SO2 + H2SO4 = 2ClO2 + 2NaHSO4 或2NaClO3 + SO2 = 2ClO2+Na2SO4(2分)
(3)A(1分); (4)BED或ED(2分);重结晶(1分)
16、(11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铜、锌与浓盐酸反应,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如下:
(一) 实验用品:纯锌片、铜片、37%的浓盐酸、蒸馏水、氯化铜溶液
(二) 实验记录:
交流卡片
主题:Zn、Cu与浓盐酸间的实验
A. 将锌放入浓盐酸间的实验
B. 将锌与铜片贴在一起,一同放入浓盐酸中,反应快速放出气体
C. 当实验B中锌片完全溶解后,将溶液加热,又产生大量气体,得到无色溶液
D. 将实验C反应后的溶液隔绝空气,加入适量水,出现白色沉淀
(三)背景资料
资料卡片
主题:生成一价铜的反应
① 必修一,P116:4CuO === 2Cu2O + O2↑
② 《无机化学》下册,p705:2Cu2+ + 4I- == 2CuI(白色)↓+ I2
③ 《无机化学》下册,p706:氯化亚铜(CuCl)在不同浓度的KCl溶液中可形成[CuCl4]3+等无色离子。
(四)请你参与以下探究
(1)实验A反应速度明显比B小,原因是
(2)根据“铜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氢之后,与稀盐酸不反应,而在实验C中加热时又产生气体”的事实,作出如下推断:
①有同学认为“实验C中加热时产生的气体是溶解在溶液中的H2”,你认为是否有道理,理由是 。
②某同学作了如下猜想:是否成立?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猜想
验证方法
预测现象及结论
认为铜片中可能含有锌等杂质
May
(3)某同学对实验D中的白色沉淀进行分析:“不可能是CuCl2,因为CuCl2能溶于水且溶液显蓝色;也不可能是ZnCl2,因为稀释后溶液更稀,不会析出ZnCl2晶体。若利用资料卡片资料①②大胆猜想,白色沉淀可能是CuCl。请你帮他设计验证方案(若有多处方案,只设计两个)。
猜想
预设验证方法
猜想的现象与结论
白色沉淀
是氯化亚铜
(4)指导老师肯定了实验D中的白色沉淀是CuCl;并指出生成沉淀的原因,实际上是[CuCl4]3-等离子与CuCl(s)、Cl-三者之间所形成的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结果。请写出这一平衡关系式(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17、(1)铜锌及浓盐酸一起组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2分)
(2)①没道理,因为H2本身难溶于水(1分)
②(2分)
将铜片加入稀硫酸中,并微热
若无气体放出,则不含锌等活泼金属杂质;若有气体则有锌等杂质
(3)(4分)
白色沉淀是氯化亚铜
向白色沉淀中加入稀HNO3等强氧化剂
溶液变蓝色,说明是一价铜
向氯化亚铜悬浊液中加入氯化钾溶液
如白色沉淀消失且得无色溶液,则原溶液为氯化亚铜,否则不是
(4)[CuCl4]3-(aq) CuCl(s) + 3Cl-(aq) (2分)
18.(16分)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以NaCl、NH3 、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 + CO2 + H2O = NH4HCO3 ; NH4HCO3 + NaCl = NaHCO3↓+ NH4Cl ; 2NaHCO3
Na2CO3 + CO2↑+ H2O
⑴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 (填标号)。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⑵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实验。
① 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May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 ;
(Ⅱ)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
(Ⅲ)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 晶体的操作是 (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② 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它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Ⅰ)实验时,须先从 管通入 气体,再从 管中通入 气体。
(Ⅱ)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
。
⑶请你再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
。
18.(共16分)
⑴ C(2分)
⑵ ①(Ⅰ)饱和碳酸氢钠溶液;(Ⅱ)吸收末反应的NH3(答“防止倒吸”或“吸收CO2”不给分));(Ⅲ)过滤。(每空2分,共6分)
②(Ⅰ)a、 NH3,b、 CO2; (每空1分,共4分)
(Ⅱ)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吸收率;(2分)
⑶用碳酸氢铵与适量饱和食盐水反应。(或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往饱和Na2CO3 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等。其他合理方法均可)(2分)
2.4.6
19.(15分)已知SiO2、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Mg和Na的化学性质也具有一定相似性。
I.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
Mg与SO2反应的实验。
(1)选择制取SO2的合适试剂
。
①10%和H2SO4溶液
②80%的H2SO4溶液
③Na2SO3固体
④CaSO3固体
(2)写出装置B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C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 。
(3)你认为该装置是否有不足之处? 。如果有,请指出错误
。
II.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实验室制Si”的研究,它们以课本为基础,查阅资料得到以下可供参考的信息:
①工业上在高温时用C还原SiO2可制得Si
②Mg在点燃引发的条件下即可与SiO2反应
③金属硅化物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盐与SiH4
④SiH4在空气中自然
他们在研究报靠中记载着“……选用合适的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再用足量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然后过滤、洗涤、干燥;最后称量……在用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时,发现有爆鸣声和火花,且“实验室制si”的产率也只有预期值的63%左右。
May
(4)该小组“实验室制Si”的化学方程式是 。
(5)你估计“用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时,发现有爆鸣声和火花”的原因是
。
19.(1)②③ (2分)(2)SO2+2Mg 2MgO+S(2分)
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环境(2分)
点燃
(3)有(2分) 在A和B之间缺少干燥装置和C装置没有与大气相通(2分)
(4)2Mg+SiO 2MgO+Si (2分)
(5)金属镁与生成的硅继续反应得到硅化镁,硅化镁与硫酸反应生成SiH4在空气中自燃。或用化学方程式说明:2Mg+Si Mg2Si Mg2Si+2H2SO4 2MgSO4+SiH4↑
SiH4+2O2 SiO2+2H2O (3分)
20.(16分)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工业化学家,又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所发明的制碱法为中国化学工业乃至世界化学工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被誉为“侯氏制碱法”。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侯氏制碱法”中的“碱”其实不是烧碱,而是纯碱,请写出向它的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稳定性,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装置,(铁架台、夹持仪器、加热装置等已省略)
你认为在X中应放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图1实验装置
(3)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模拟侯德榜先生制碱原理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
图2实验装置
A.写出有关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
B.实验的操作步骤中,你认为打开旋塞K1、K2的合理顺序应为:
先打开______, 后打开______.(填字母代号)。 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在盛饱和食盐水的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中气胆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工业上若需制备纯碱,则上述原料中除了饱和食盐水外,其它原料用工业常用方法制取,写出工业制备两种原料气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ay
20.(共16分)
(1) H+ + CO32- =HCO3- (2分)
(2)NaHCO3固体 (1分)
(3)
A. 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 各1分,共2分)
B. 先K1,后K2. (1分)
氨气在水中溶解度很大(1:700),先通氨气,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充分吸收,可提高制碱的效率。(2分)
C. Na++NH3+CO2+H20 = NaHCO3↓+NH4+ (2分)
高温高压
催化剂
平衡装置内外压强,存储剩余气体。(2分)
高温
D. N2+3H2 2NH3; (2分) CaCO3 = CaO+CO2 ↑(2分
21.钾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常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在高温下反应制取。该反应为:
Na(l)+KCl(l) NaCl(l)+K(g) ΔH>0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逆反应达平衡时,生成物浓度计量数次方的乘积除以反应物浓度计量数次方的乘积)可表示为:K=c(K)
各物质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见下表。
压强(kPa)
13.33
53.32
101.3
K的沸点(℃)
590
710
770
Na的沸点(℃)
700
830
890
KCl的沸点(℃)
1437
NaCl的沸点(℃)
1465
⑴ 在常压下金属钾转变为气态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的最低温度约为 ,而反应的最高温度应低于 。
⑵ 在制取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① 、② 、③ 。
⑶ 常压下,当反应温度升高至9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
21. 770 890 降低压强 移去钾蒸气 适当升温 K =c(K)/c(Na)
22、(6分)近期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火灾中绝大多数人的第一死因并非高温烘烤或火烧,而是慌忙奔跑时吸入的烟雾中毒,且起火的建筑装修越豪华,这一特点越明显,聚氯乙烯是制作装修材料的最常用原料,失火后,随着火焰的剧烈跳动,聚氯乙烯在不同的温度下,发生一系列的复杂化学变化,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其大致过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中由聚氯乙烯产生的对人体有害气体,其化学成分主要有 ,你认为其中含量最大的为 ,在火灾现场,为防止气体中毒你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是 。
May
(2)有机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有:A.加成反应B.消去反应C.取代反应D.重排反应4种,其中重排反应是指象CH2=CH—OH→CH3CHO的一类反应,请指出上述变化中下列所属的基本类型(填序号):① ③
OH
一定条件
(3)在装修中广泛使用的粘合剂也是极易发生火灾的物质,聚乙烯缩丁醛就是这样一
种粘合剂,它是由聚乙烯醇( [ CH2—CH ]n )与丁醛缩合脱水得到的含有六元环的高分子化合物,若已知反应:
CH3OH+HCHO CH3OCH2OCH3+H2O可以发生
请写出制取聚乙烯缩丁醛粘合剂的化学方程式:
22、(各1分)(1)HCl,CO,C6H6;HCl,措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往低处走或吸入低处空气
(2)①B③D
23、(9分)亚甲基蓝在碱性条件下与葡萄糖作用生成甲基白,亚甲基蓝的结构简式如下:
著名的蓝瓶子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1)如图示在250ml锥形瓶中,依次加入2gNaOH、100mlH2O、3gC6H12O6(葡萄糖),搅拌溶解后,再加入3—5滴0.2mol/L的亚甲基蓝溶液,振荡混合呈现蓝色。(2)关闭活塞a、b,塞紧橡皮塞,将溶液静置,溶液变成无色。(3)再打开瓶塞,振荡,溶液又变成蓝色。(4)关闭活塞a、b,再塞紧橡皮塞,将溶液静置,溶液又变成无色。以上(3)(4)可重复多次。
试回答:
(1)某学生将起初配的蓝色溶液装在A试管中(如图,A试管充满溶液),塞上橡皮塞静置片刻,溶液显无色。若再振荡A试管,溶液能否显蓝色 (填“能”或“不能”)。
(2)若塞紧锥形瓶塞并打开活塞a、b通入足量氢气后,再关闭活塞a、b并振荡,溶液能否由无色变成蓝色 (填“能”或“不能”);若塞紧锥形瓶塞并打开活塞a、b通入足量氧气,溶液能否由无色变成蓝色 (填“能”或“不能”)。
(3)该实验中,影响溶液颜色互变快慢的主要因素有 。
(4)从上述变化的总结果看,葡萄糖的作用是 ,亚甲基蓝的作用是
。
(5)上述实验中葡萄糖也可用鲜橙汁代替,因为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推测维生素C具有 性。
(6)该实验中(3)(4)操作能否无限次重复进行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23、(各1分)(1)不能(2)不能,能(3)振荡的剧烈程度,或溶解气体的快慢(4)还原剂,催化剂兼指示剂
(5)还原性(6)不能,一段时间后葡萄糖全部转化为其它物质
May
24、中学教材上有如下介绍:在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加热,制成的白色固体就是碱石灰。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决定通过实验探究碱石灰的组成。
(1)第一小组设计方案的流程如下:
①写出n(OH-)、n(Ca2+)和n(Na+)的关系:n(Na+)= 。
②设n(Na+)=xmol、n(Ca2+)=ymol,请填写下表:
碱石灰的可能组成
NaOH、CaO
NaOH、CaO、Ca(OH)2
NaOH、Ca(OH)2
NaOH、Ca(OH)2、H2O
N(Na+)和n(Ca2+)的关系
40x+56y=4
(2)第二小组同学查得如下资料:Ca(OH)2在2500C时不分解、NaOH在5800C时不分解。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得出相关数据:取市售碱石灰4.0g,在2500C时加热至恒重,测得固体质量减少了0.6g,剩余固体在5800C时继续加热至恒重,固体质量又减少了0.7g。请讲过计算确定该碱石灰各成分的质量分数。
24,(1)①n(OH-)-2n(Ca2+)
②40x+56y<4.0<40x+74y 40x+74y=4.0 40x+74y<4.0
(2)w[Ca(OH)2]=72% w(NaOH)=13% w(H2O)=15%
(1)提示用极端假设法求的。
(2)由题意可知碱石灰组成为NaOH、Ca(OH)2、H2O;且由在2500C时加热至恒重,测得固体质量减少了0.6g ,则可知H2O的重量为0.6g,由剩余固体在5800C时继续加热至恒重,固体质量又减少了0.7g,故可得Ca(OH)2在5800C时分解了,方程式为Ca(OH)2= CaO + H2O,固体质量又减少了0.7g是H2O的质量,这可知Ca(OH)2的质量为2。88g,则Ca(OH)2的质量分数是w[Ca(OH)2]=72%;故w(NaOH)=13%
25.(1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Cu与浓H2SO4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方案(装置中的固定仪器和酒精灯均未画出)
实验选用细铜丝、98.3%H2SO4、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CC14、NaOH溶液等药品,铜丝被卷成螺旋状,一端没入浓H2SO4中,另一端露置在液面上方。
May
以下是该学习小组部分交流记录及后续探究实验的记录。
材料一:小组交流滴录
学生1:加热前,无现象发生;加热后,液面下铜丝变黑,产生气泡,有细小黑色颗粒状物质从铜丝表面进入浓硫酸中,黑色物质是什么?值得探究!
学生2:我也观察到黑色颗粒状物质,后来逐渐转变为灰白色固体,我想该灰白色固体极有可能是未溶于浓硫酸CuSO4。
学生3:你们是否注意到液面以上的铜丝也发黑,而且试管上部内壁有少量淡黄色S固体凝聚,会不会液面以上的铜丝成硫发生了反应,我查资料发现:2Cu+S=Cu2S(黑色)。
材料二:探究实验剪辑
实验1:将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铜丝重新变得光亮,溶液呈蓝绿色;将光亮的铜丝置入加热的硫蒸气中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
实验2:截取浓硫酸液面上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将浓硫酸液面下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黑色明显变浅,溶液呈蓝绿色。
实验3:将溶液中的黑色颗粒状物质,经过滤、稀硫酸洗、蒸馏水洗、干燥后放入氧气流中加热,然后冷却,用电子天平称重发现质量减少10%左右。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上方的长导管的作用是 ;D、E两支试管中CC14的作用是 。
(2)加热过程中,观察到A试管中出现大量白色烟雾,起初部分烟雾在试管上部内壁析出淡黄色固体物质,在持续加热浓硫酸(沸腾)时,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地消失。写出淡黄色固体消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对A试管中的浓H2SO4和铜丝进行加热,很快发现C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但始终未见D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或沉淀。学生1猜想是由于SO2溶解度较大,生成了Ca(HSO3)2的缘故。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学生1的猜想
。
(4)根据上述研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液面下方铜丝表面的黑色物质成分是 。(写化学式)
(5)学生2将反应后的反应液稀释后进行检验,发现溶液呈酸性,对此,学生2提出的猜想的: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水解溶液呈酸性。
你的猜想是: 。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以验证你的猜想:
。
25.(14分)
(1)冷凝、回流(1+1分)。防止倒吸(2分)。
△
(2)S+2H2SO4(浓) 3SO2↑+2H2O(2分,无加热符号、气体符号扣1分)
(3)取样后,向其中加入氯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或者加热、加盐酸检验SO2气体等方法,开放题,正确即可)(2分)
May
(4)CuO、CuS、Cu2S(或CuO、CuS可CuO、Cu2S)(2分)
(5)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硫酸过量使溶液呈酸性(2分)。取稀释后的溶液适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铁粉,若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证明硫酸过量(开放题,正确即可)
26.(8分)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某物质的生产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1)玻璃管E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 ___.
(2)小试管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广口瓶D内盛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从E装置导出的气体成分是_______________ ___.
(5)装置F中U型管所收集的物质的颜色、状态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6.(1)2SO2 + O2 ==2SO3(可逆、加热、催化剂)
(2)防止倒吸 (3)浓硫酸 (4)SO2 O2 SO3 (5)无色固体
27.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气体性质实验。图中箭头表示气体流向。A表示一种纯净、干燥的气体,B是另一种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己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和干燥剂只能从下列物质中选取:Na2CO3、NaHCO3、MnO2、Na2O2、NaCl、无水CaCl2、NH4HCO3、碱石灰等固体和H2O2、蒸馏水
根据图中装置和反应现象回答:
(1)充分反应后丙中无固体物质剩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丁中的干燥剂应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选另一种干燥剂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观察到反应开始后断开电键K,铂丝能继续保持红热,戊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是(吸热、放热)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5)当己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停止给丙加热,并关闭a、b两个活塞,若将己浸入冰水中,则己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甲、丙中均有气体产生,其余操作正常,但己中未观察到红棕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解题探究
May
该题是模拟工业将氨氧化,丙中无固体剩余说明是利用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产生氨气、二氧化碳和水,然后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和水,余下氨气。而甲中制取氧气。氨被氧化后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又与过量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中存在着2NO2 N2O4的平衡。
答案:(1)(2) 碱石灰,因为无水CaCl2可以与氨络合而无法得到氨气。(3)2Na2O2+2H2O=4NaOH+O2↑;(其它合理答案也可)(4)4NH3+5O2 4NO+6H2O,放热反应;(5)颜色变浅;放入冰水中,2NO2 N2O4平衡右移,所以颜色变浅。(6)甲中产生的气体太少。
技巧点拨 迅速、准确地解答综合实验设计题
(1)明确目的原理
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题目有哪些新的信息,综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实验原理。
(2)选择仪器药品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和橡皮、反应是否加热及温度是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等,从而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3)设计装置步骤
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应具备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实验步骤应完整而又简明。
(4)记录现象数据
根据观察,全面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以上只是解答综合实验设计题的一般思考方法。在解答过程中,应根据实验设计题的具体情况和要求,作出正确的回答。
(6)设计实验时还要考虑以下因素:
①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液体倒吸;②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 (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气体点燃先验纯等);③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等);④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⑤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 (如长玻璃管、竖装的干燥管及冷凝管等);⑥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⑦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也从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角度考虑);⑧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人顺序、实验方法使用顺序等)。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24分)(无机)
28、(12分)氢氧化钠由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制得,根据所用电极和电解槽的不同,分为隔膜法和汞阴极法两种。
Ⅰ、隔膜法以石墨为阳极,以铁丝网为阴极,并用石棉隔膜将阳极区和阴极区分离开来。
(1)除发生我们熟知的主反应外,还会发生一些对生产不利的副反应。例如:
May
①在食盐水浓度不高时,阳极生成的氯气将溶于盐水中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其原因是 。
②在食盐水浓度不高时,阳极还会发生一个电极反应,其电极方程式为 。
(2)电解后的电解液含氢氧化钠130—145Kg/m3,通过蒸发浓缩,
(写化学式) 以晶体析出,过滤后,再蒸发浓缩母液,可得到固体氢氧化钠。
Ⅱ、汞阴极法是以流动的液态汞(可循环使用)作阴极,以石墨作阳极,电解槽由电解室与解汞室两部分组成。
(3)在电解室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钠汞齐。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2NaCl+2nHg=Cl2↑+2(Na·nHg)。
请写出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
电解室示意图
(4)在解汞室中,钠汞齐与水反应,制得浓度高,纯度高的氢氧化钠产品,可直接作商品出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
(5)在解汞室中,钠汞齐与水反应的必需条件是 ,其原因是 。
28(12分)
Ⅰ、(1)①Cl2+H2OHCl+HClO(1分);氯离子浓度减小后,氯离子对氯气和水反应的抑制作用减弱。(2分) ②4OH——4e—=2H2O+O2↑。(1分)
(2) NaCl (1分)
Ⅱ、(3)Na++nHg+e-=Na·nHg。(2分)
(4)2(Na·nHg)+2H2O= 2NaOH+H2↑+2nHg 。(2分)
(5)热水,(1分) 在电解室钠汞齐与水反应缓慢,能安全流入解汞室;在解汞室中,升高水的温度,反应速率加快,能使钠汞齐较快转化为氢氧化钠产品。(2分)
29.(12分)Fe、Cu都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运用实验的手段研究Fe、Cu以及化合物的相关性质。请你参与研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 甲同学取两束细铜丝用砂纸打磨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再分别伸到O2、Cl2的集气瓶中。你认为甲同学在实验中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 ;
May
⑵ 乙同学为验证Fe在冷的浓HNO3中发生钝化但能和热的浓HNO3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指出其中的两处错误: ▲ 、 ▲ ;纠正上述错误后,请你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出发,对装置2提出改进建议,使装置2既能控制反应的进行,又能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 ;装置2:Fe和热的
浓HNO3反应
足量的
NaOH溶液
装置1:Fe在冷的
浓HNO3中钝化
⑶ 丙同学在Fe和浓HNO3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块Cu片,Cu片先逐渐溶解,反应一段时间后不再溶解。
① 丙同学依据反应现象得出Cu片溶解的原因是和HNO3发生反应。他依据的反应现象是 ▲ ;
② 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结论不完全正确。他的理由是 ▲ ;
⑷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在加入Cu片并反应完全后的溶液中含有Fe2+但不含有Fe3+。说明具体的操作和实验现象 ▲ 。
29.⑴ Cu能在Cl2中燃烧,但不能在O2中燃烧
⑵ 两支试管中的液体均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加热液体的试管应与桌面成45°角向上倾斜而不应垂直向上 将装置2中的铁片改成一段为螺旋状的铁丝,螺旋状的一段深入硝酸中,另一端伸出橡皮塞
⑶ ① 试管上部出现红棕色气体 ② Fe和硝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可能有HNO3,但一定有Fe3+,Fe3+也能和Cu反应而使Cu片溶解
⑷ 取该溶液少许,滴加适量的KSCN溶液,不出现血红色,再滴加适量新制氯水,出现血红色
(第⑵小题前2空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本题共12分)
副产品A
低温蒸发
分子筛
不溶物
操作a
高岭土
高温焙烧
急剧冷却
NaOH
NaCl
粗盐
海水
蒸发、过滤
电解
滤液
适当温度
充分搅拌
过 滤
生石灰
气 体
石灰石
煅烧
过滤
室温混合,99℃结晶,110℃干燥
度加热
H2O
30.(12分)沸石是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铝硅酸盐(NaAlSiO4·nH2O),其中有许多笼状孔穴和通道能让直径比孔穴小的分子通过而将大的分子留在外面,故又称“分子筛”。“分子筛”在表面化学中有重要作用,是重要的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以高岭土(主要成分:Al2Si2O7·2H2O)、石灰石、海水为原料生产“分子筛”的工艺流程如下:
May
回答下列问题
⑴ 操作a的作用是 ▲ ,副产品A是 ▲ ;
⑵ 气体通入滤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 ;
⑶ NaOH和不溶物在适当温度下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 ▲ ;
⑷ 高岭土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l2O3·2SiO2·2H2O,则分子筛的化学式也可表示为 ▲ 。
30.⑴ 除去精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Na2CO3
⑵ CO2+2AlO2-+3H2O=2Al(OH)3↓+CO32-
CO2+SiO32-+H2O=H2SiO3↓+CO32-
⑶ Al(OH)3+OH-=AlO2-+2H2O
H2SiO3+2OH-=SiO32-+2H2O
⑷ Na2O·Al2O3·2SiO2·nH2O (第⑴小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本题共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