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考数学备考策略 5页

  • 31.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中高考数学备考策略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长阳民族高中2010届高考 ‎“四准确”数学备考策略回顾 ‎2010年高考顺利结束了,民族高中文科数学在高考中取得了些许成绩。回顾一年的备考工作,我们高三数学备课组全体教师在深入领会“两纲”,摸索高考动向的基础上,努力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将我们一年来的点滴做法和各位作一下交流,望多多指教。‎ 一、明确统一复习备考的指导思想(准确构思战略)‎ 总体要求:教师共进退,学生全动员,师生零距离,发展全方位,复习高效率。‎ 复习定位:定位于基础知识的落实,定位于中层学生的崛起,定位于心理品质的改善。‎ 二、牢固树立复习备考的基本思路(准确制定战术)‎ ‎(一)以“纲”为纲,明晰考试要求 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从宏观上准确掌握《大纲》中的精神和考试性质,准确掌握考试内容,做到复习不超纲,不作无用之功,从微观上细心推敲以下几个内容:1、细心推敲对高考内容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哪些内容是要求了解的,哪些内容是要求理解和掌握的,哪些内容是要求灵活和综合运用的。2、细心推敲对要考查的五种能力(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像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要求。3、细心推敲文史类数学与理工农医类数学不同的要求。4、掌握各种题型的比例,各数学分支(内容)所占分数的比例。5、注意近年来对某些知识点要求层次上的变化。‎ ‎(二)以“本”为本,把握通性通法 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对高考试卷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及综合。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定会有实效。‎ ‎(三)以“错”纠错,查漏补缺 所谓“错”,是指把平时作业中的错误收集起来。试卷就象是一张一张的网,每次考试都相当于在捕鱼。如果发现有鱼从渔网上漏掉,就要及时修好渔网,下次捕鱼时才不至于有鱼再从这个洞里漏掉。多数有用的经验都是从错误中总结出来的,因此,发现了错误要及时研究改正,并总结经验以免再犯。‎ ‎(四)以考学考,提高应试技能 考试是一门学问,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过硬的解题能力,而且取决于临场的发挥。我们把平常的考试看成是积累考试经验的重要途径,要求学生把平时考试当做高考,从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的掌握以及整个考试的运筹诸方面不断调试,逐步适应。‎ 三、细心落实复习备考的具体措施(准确采取措施)‎ ‎1、统一教学模式,践行新课改理念。‎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巩固训练 问题 课堂调查 问题界定 探究 小组汇报 归纳建构 迁移 拓展 课堂观察 适时补差 小结 ‎2、教学模块化,增强复习效果。‎ 我们将教学内容以学案的形式,整理成糸列模块,每一个模块确定一个主题(或一个问题),围绕这个主题(或一个问题)融入相关知识点,形成局部网络。模块化教学有其优越性:模块化不仅可以强化问题教学策略,而且模块具有独立性,使学习任务更加具体,思路更加清晰;模块具有开放性,便于教师、学生经验的融入,也利于其它相关内容的融入,以突出不同分支内容的交汇点;模块具有灵活性,有利于复习顺序的调整。同时,我们还将题型模型化。注意对典型方法、典型题型的归纳与梳理。让学生知道在某一单元里有哪些典型的方法,有哪些典型的题型?这些典型的方法如何运用?这些典型的题型又该用怎样的方法去求解?在解题的过程中,也强化模块思想,将过程尽量分块,以理清思路。‎ ‎3、把好选题关,将经典题型做到底。选例要注意:典型性、综合性、灵活性、探究性。最好的复习题就是高考题,历届高考题应是训练的最好选题。要注意选择特别容易出错,而貌不惊人的题。同时,选题要兼顾尖子生和一般生,使各有所得。虽然任何最经典题型都不可能在高考中一模一样地出现两次,但经典题型中往往隐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反映了命题的变化趋势。教材、过去的高考以及高考模拟试卷提供了很多规范和具有发展功能的典型习题,只要我们用“慧眼”去辨析、去比较、去选择,以不变应万变,陈题新做,对经典试题或纵向拓展延伸,或横向迁移组合,进行有效地整合和创新,其复习功效定能以一当十.‎ ‎4、追根索源,将习题回归课本。课本例习题是高考命题的主要参考依据。我们一方面认真对课本典型习题进行研磨,整合各章节例习题的内容,由彼及此,由此及类,在知识的交汇处设计习题串;另一方面将试题回归到课本,有意识地将所选编的习题与课本例习题相联系和比较,让选编习题扎根于“原生态土壤”,这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大有益处.‎ ‎5、建构骨架,注意思维方式的训练。思维方式是知识体糸的骨架和灵魂。逆向 思维、等价转化、数形结合等思维方式在解题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因此,我们在方法型的复习课中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维方式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思维的策略化。‎ ‎6、建立纠错本,养成反思习惯。学生的双色纠错笔记一般包括以下内容:错解,错因,正确解答,易错点剖析,方法,规律,技巧提升。我们要求学生把感觉有价值的地方用红色笔总结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7、强化问答板演,改善心理环境。在紧张慌乱中,人往往不能正常思维。经常开展问答与板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常的思维能力,从而有利于高考的正常发挥。‎ 四、着力克服复习备考中的几种不良倾向(准确克服偏差)‎ ‎1、克服包办代替的现象。‎ 对笼养鸡和散养鸡来说,散养鸡的觅食能力强,而笼养鸡长得快。教师常常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特别是帮助出“主意”、想“点子”、抽象、概括、表达;代替学生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主动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把需要学生感悟的东西直接喂给学生,这样,学生虽然知识积累快,但却缺乏动脑动手能力。教师有意无意间剥夺了学生能力发展的权利。‎ ‎2、克服以点带面式的教学提问现象。‎ 课堂上,问题的价值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如果一个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在没有被更多学生理解和思考之前就被个别学生解决了,那么,这个问题就没能对其他学生的能力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长此以往,必定使多数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受到压抑,思维火花不再燃烧。‎ ‎3、克服选题多、滥、难,不能体现精、活、适的现象。‎ 高考的宗旨是考查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因此,一轮复习我们特别重视基础,充分体会通性通法在解题中的作用,系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各章节知识和方法的梳理,系统全面地进行复习,灵活运用,熟练掌握通性通法,舍弃偏、难、怪习题,淡化特殊技巧。通性通法蕴含在典型例习题中。把重点放在典型例习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创造性地用好教材,重视“源”与“本”的关系,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不好高骛远,在毫不吝惜地删除复习资料中的难题的同时,充分以课本中的例习题为素材,通过变形、引申、发散等方式形成典型题目,提炼通性通法。‎ ‎4、克服查漏补缺不及时,未将落实进行到底的现象。‎ 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反思梳理,及时查漏补缺。对教学不到位的地方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对学生的错误,要研究出错的原因并剖析问题根源,注重改错的检查与督促,定期对重点题型与错题进行重复训练,如二次过关、错题重考等。‎ ‎5、克服忽视学情,只强调结果,不重视过程的现象。‎ 教师课前应注意学情的了解,根据学情调整教学重点、难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暴露思维的过程,不要让学生成为“书记员”。能力的发展并不等同于知识的获得。它是一种缓慢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只强调结果,不重视过程,必将造成所学的知识只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的死知识,只能机械模仿。反复的操作,久而久之必形成重负,压制了素质的提高。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值得警惕,旧的问题没解决,可能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201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