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7.50 KB
  • 2021-05-13 发布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优练题12及答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优练题(12)及答案 一、选择题 ‎(一)如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该区域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域最高海拔为‎1428m。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乙河三角洲较甲河三角洲大的原因不可能是 A. 乙河流域城镇人口多,地表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B. 乙河流域以种植区为主,植被较少,河流含沙量大 C. 乙河河口受夏季海风影响小,海浪的侵蚀作用弱 D. 乙河中下游流速快,大量泥沙被携带入海沉积 ‎2.据图探究,图中林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 气候、地形 B. 土壤、市场 C. 水源、技术 D. 地形、人口 ‎【答案】1.D 2.A ‎【解析】‎ ‎20.读图分析可知,林区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上游的山区,坡度较大,适合林地分布,而且可以看出林带大多分布在河谷的南坡,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答案选A。‎ 点睛: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1、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物质条件)‎ ‎2、泥沙沉积。( ①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如: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等; ②入海口的海底坡度平缓; ③入海口的潮差小,潮流的搬运能力弱。)‎ ‎3、内力作用(地壳的升降)。‎ ‎***如图为某日一摄影爱好者于北京时间8:00在我国某地拍摄的日出景观图(图中树木为胡杨林,该日正午时分拍摄的胡杨林树影较胡杨林的实际高度矮)。据此完成1~2题。‎ ‎1.该摄影者拍摄此景观时所处的方位是(  )‎ A.东北方 B.西南方 C.西北方 D.东南方 ‎2.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约占全球的(  )‎ A.1/2 B.1/4‎ C.1/5 D.1/6‎ 解析:1.B 2.A ‎ 第1题,由材料“该日正午时分拍摄的胡杨林树影较胡杨林实际高度矮”可知,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时太阳位于东北方向,所以拍摄者位于西南方。‎ 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景观的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8:00,则0时所对应的经线为0°经线,所以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为0°~180°,约占全球范围的1/2。‎ ‎(二)(2019·定州模拟)如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回答1~2题。‎ ‎1.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 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 ‎2.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 ‎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 ‎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④b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解析:1、A  2.B ‎ 第1题,由于太阳辐射是大气的能量来源,而地面辐射才是大气的直接热源,故a处海拔高,得到的地面辐射就少,故气温比近地面的气温低,A正确、B错。大气的散射作用会使晴朗的天空出现蔚蓝色,早晚时呈红色,故与气温高低无关,排除C。a主要吸收的是地面辐射,而地面主要吸收的是太阳辐射,故D错。‎ 第2题,b处位于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但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故③④正确,选B。‎ ‎(三)(2019·玉林模拟)下图中①~④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①~④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洋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北移有关 B.②洋流反映了该海域8月洋流的流向 C.③洋流按成因分类属于补偿流 D.④洋流流经的两岸地区为热带雨林带 ‎2.当赤道以北海域洋流流向为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B.非洲热带草原一片枯黄 C.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解析:1.A 2.D ‎ 第1题,读图,图中①洋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北移有关,是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的西南风影响形成,A对。②‎ 洋流是东北风影响形成,反映了该海域2月洋流的流向,B错。③洋流是南赤道暖流,按成因分类属于风海流,C错。④洋流流经的两岸地区为热带草原带,D错。‎ 第2题,当赤道以北海域洋流流向为②时,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小,但不一定达到一年中最小值,A错。非洲热带草原南半球部分,正值雨季,草木茂盛,B错。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C错。冬季,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D对。‎ ‎(四)(2019·株洲质检)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下表,回答1~2题。‎ 地区 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万人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东北地区 ‎105 100‎ ‎23 000‎ ‎229‎ 长江中下游地区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湿热,人口容量小 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④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1.B  2、B ‎ 第1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表中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年生物量呈正相关,所以B正确。‎ 第2题,青藏地区高寒,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太阳能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以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五)植物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条件,选择攀缘植物及其他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是将体型较大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上方,体型较小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下方。该类型植物墙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土壤和种植基质,以管线方式传输水分和养料维持植物生长。图1示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结构,图2为植物墙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1.植物墙的核心功能是(  )‎ A.减少建筑能耗 B.增加绿化面积 C.延长建筑寿命 D.丰富城市景观 ‎2.体型不同的植物布局考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交通安全 B.土壤与温度 C.景观协调 D.光照与水分 ‎3.目前高层建筑没有大规模采用植物墙的原因可能是(  )‎ A.技术不够成熟 B.破坏建筑景观 C.安装维护费高 D.市场需求不足 解析:1.B 2.D 3.C ‎ 第1题,在城市中建设植物墙,主要是为了增加绿化面积。‎ 第2题,不同体型的植物需要的光照和水分不同,所以在墙面放置的位置不同。高处放置喜光的体型大的植物,低处光照少,故放置体型小的植物。‎ 第3题,植物墙安装和维护费用较高,故目前没有被大规模采用。‎ ‎(六)(2019·河北百校联盟质检)如图示意某岛国城市、铁路与河流分布,该国中北部地区是其重要的甘蔗种植和蔗糖工业基地。读图,完成1~3题。‎ ‎1.该国铁路发展较晚,推测该国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状况 B.河流状况 C.耕地资源 D.城市分布 ‎2.该国甲—乙—丙段铁路以货运为主,运输的货物主要是(  )‎ A.咖啡 B.蔗糖 C.水稻 D.香蕉 ‎3.该国铁路未沿着海岸地带选线的主要原因是海岸带(  )‎ A.沼泽湿地广布 B.地质构造复杂 C.耕地面积较广 D.高山、峡谷众多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解析:1.D 2.B 3、A ‎ 第1题,读图可知:该岛国为古巴。古巴铁路主要分布在古巴岛的中部,基本上没有沿着沿海平原地带选线,其原因主要是古巴沿海地带多低地平原,湿地面积广,城市密度小;而中部地势高,城镇聚落多,因此,该国早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城市分布。第2题,由材料可知,古巴中北部地区是古巴重要的甘蔗种植和蔗糖工业基地,因此甲—乙—丙段为蔗糖专用铁路。‎ 第3题,读图可知:古巴岛位于热带,降水丰富,尤其是东北部海岸地带,地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沿海地区由于地势低平,湿地广布,城市密度小,交通运营量较小,而内陆地区地势较高,气候凉爽,人口稠密,城市较多,工农业较发达,交通运营量较大,因此,古巴铁路线基本位于岛屿内陆地区而未沿着海岸带分布。‎ ‎(七)(2019·合肥质量检测)复种指数为全年播种作物的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如图示意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2019年和2019年耕地复种指数。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M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湖北 B.吉林 C.山东 D.江苏 ‎2.浙江省耕地复种指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非农产业发达 B.耕地面积减少 C.作物单产减少 D.山地面积广阔 ‎3.提高河南省耕地复种指数的有效措施有(  )‎ ‎①加大惠农力度 ②扩大垦荒规模 ③实施休耕轮作 ‎④增加科技投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1.B 2.A 3、C ‎ 第1题,由材料可知,复种指数为全年播种作物的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从图中可以看出,M省级行政区的复种指数不超过100%,说明该地农业生产熟制最多只能一年一熟。选项所列四个省级行政区中,湖北位于亚热带地区,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复种指数会高于100%,故A项错误;吉林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复种指数最多100%,故B项正确;山东位于暖温带地区,农作物可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复种指数会高于100%,故C项错误;江苏复种指数也会高于100%,故D项错误。‎ 第2题,由材料可知,复种指数为全年播种作物的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浙江省位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第二、三产业发达,从业人数多,从事农业生产人数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小,故A项正确;根据复种指数的概念可知耕地面积减少不会降低复种指数,故B项错误;复种指数与作物单产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山地面积广阔并不会降低复种指数,故D项错误。‎ 第3题,加大惠农力度可以增加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提高复种指数,①正确;扩大垦荒规模会增加耕地面积,不会提高复种指数,②错误;实行休耕轮作会减少播种作物的总面积,降低复种指数,③错误;增加科技投入,可以提高作物的熟制,从而提高复种指数,④正确。故C项正确。‎ ‎(八)阅读表格资料,完成1~2题。‎ 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率的经验数据 发展阶段 人均生产总值/美元 非农增加值比重/%‎ 非农就业比重/%‎ 城市化率/%‎ 工业化初期(工业化起步)‎ ‎600‎ ‎65‎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20‎ ‎10‎ ‎1 200‎ ‎50‎ ‎30‎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工业化中期(工业化起飞)‎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80‎ 工业化后期(基本实现工业化)‎ ‎3 000‎ ‎90‎ ‎70‎ ‎60‎ 后工业化阶段(全面实现工业化)‎ ‎4 500‎ ‎95‎ ‎90‎ ‎80‎ ‎1.结合表格中数据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  )‎ ‎①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率两者是正比关系 ②工业化发展必然会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③到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对城市化贡献度增大 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在后工业化时期非常紧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目前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快速城市化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特点是(  )‎ A.我国各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都处于协调发展阶段 B.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有助于促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C.东部地区大城市的工业区外迁会导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降低 D.中部地区矿产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将导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降低 解析:1.C 2.B ‎ 第1题,工业化会促进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所以必然会带动城市化率的上升。两者大致呈正相关,但并非成正比关系。到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已占据城市三大产业主导地位。‎ 第2题,我国目前各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并不都是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使西部地区得到更多工业投资和发展机会,其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也会带动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所以C、D两个选项都不会导致相应地区城市化水平降低。‎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超级稻第三期亩产900 kg攻关验收组于2019年9月19日宣布,位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乡雷峰村百亩试验田的超级稻加权平均亩产达到926.6 kg。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说,这标志着我国杂交稻技术在世界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材料二 如图为我国水稻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 材料三 下表示意20世纪70~90年代东北平原水稻优势区与长江流域水稻优势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 ‎ 粮食生 产指标 粮食产区 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 人均粮食占有量/kg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东北平原优势区 ‎11.5‎ ‎19.7‎ ‎31.9‎ ‎366.5‎ ‎495.2‎ ‎569.5‎ 长江流域优势区 ‎29.7‎ ‎24.3‎ ‎11.3‎ ‎352.6‎ ‎396.3‎ ‎379.9‎ ‎(1)我国水稻优势区共同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杂交稻技术在世界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2)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谈谈东北平原水稻优势区与长江流域水稻优势区水稻生长条件的差异。‎ ‎(3)根据表中数据,说明20世纪70~90年代长江流域优势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的变化特点和东北平原优势区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变化特点。‎ ‎(4)请分析长江流域水稻优势区在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和人均粮食占有量上存在变化的原因。‎ 解析:第(1)题,我国水稻优势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区位优势表现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雨热同期等方面,我国杂交稻技术领先地位的保持主要得益于科技进步。第(2)题,东北平原优势区土壤肥沃,但纬度高,热量不足;长江流域纬度低、水热资源丰富,但水旱灾害频发。第(3)题,读表可知,长江流域优势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在逐年下降,东北平原优势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在逐年增大。第(4)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非农业用地的增加,使耕地面积减小。‎ 答案:(1)雨热同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科技 ‎(2)东北平原水稻优势区优势:土壤肥沃,地广人稀。不足:纬度高,热量不足。‎ 长江流域水稻优势区优势:水热资源丰富。不足:水旱灾害频发。‎ ‎(3)逐年降低;逐年增大。‎ ‎(4)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建设等非农业用地的增加,使长江流域优势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减小,水稻的产量下降。‎